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篇一: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陌生使心魂畏缩,而熟悉又常阴翳双目,行走世间,我们何以于认知中得到救赎?
陌生如一团迷雾,仿佛能吞噬一切,令人心生畏葸。《黔之驴》中老虎会被陌生的驴的嘶吼吓得心惊胆寒,未知被我们的想象异化为艰涩、恐怖的存在,相较之下安其所习、龟缩在舒适圈内似乎是安全得多的选择。加之认识陌生的过程往往有坎坷相伴,哥伦布探索新大陆历经暴风、瘟疫,要想描摹出一种全新存在的轮廓,必于一次次否定、失败中重生。
妄念如脱缰,挫折又常接踵,于是认识陌生的过程试炼了我们的勇气与人格之坚韧。唯有常怀稚子般的好奇心,加以西西弗推巨石般的英雄主义,方能与迷雾中守得云开日出。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拥抱陌生更是亟需培养的民族精神与生命自觉。人类进步之坎坷曲折,根柢多在于众生对“漫游者”带来的陌生事物的抵牾,志士仁人带来的未知仅如种子,唯有开发包容的土壤才能将陌生孕育为发展的希望与契机。
由此,避新而趋旧似乎是人的本性,殊不知却已落入一个更为隐蔽的圈套。正如《道德经》所写:“人之迷,其日固久”面对熟悉的事物,我们习惯于蜻蜓点水般止于表面,或是以前人、大众的认知代替自己的观察思考。这种由怠惰生发的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日复一日酿成了观察力的钝化、批判思辨力的衰退、质疑的缄默,最终将我们异化为无深入思考、止步不前的提线木偶。
故而,刀尔登在《七日谈》中指引我们理解熟悉的方法:“不听信,不盲从,敢于挑战一些看起来冠冕堂皇正气凛然的事物,对看起来理所当然的结论保持质疑的能力。”社会的进步,正源于对“所习”多问一个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女子不如男?对常识深入探研,方可登堂窥奥,得其本质;对现时生活秩序的出走与反叛,孕育着改良与完善的机缘。
无论是对陌生的恐惧还是对熟悉的轻视默认,要想超拔于人性的局囿,唯有秉持对真知的执着求索,常怀对真实的宏大企慕。泅游于纷纭世象,以饮冰十年难凉的热血,方可征服客观世界的蹇碍、融化世人心中对陌生的坚冰;唯有取效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方可日拱一卒,凿穿常识的伪装。拓展认知的深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未知的发掘。
疫情当前,面对陌生病毒的勇敢奔赴,有效建起了防疫的战线,对已理解的症状、传播特点仍持续跟踪完善打好了守成的基础。人文关怀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乃是人类无往不胜的法门。
何以拓展认知的边界?面对陌生与熟悉,永远对未知怀抱不竭的热望。
篇二: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捧一杯香茗,开一盏夜灯,看暗夜流动,品《文化苦旅》。在每个漆黑冷寂的夜晚,在昏黄摇曳的烛光下,我总爱斜倚床边,沉静于溢满小屋的书香中,任凭屋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我无所畏惧,因为跃动的文字给予我以精神的力量。
茶,历久弥香,因为其散发的是岁月的味道和风雨的气息;文化,历久弥珍,因为其彰显的是民族的灵魂和人文的力量。我想,这两者若是溯及根源,便不难发现竟是如此相似而又难以割舍!这之中,该蕴藏着多少中华民族的精髓和华夏子孙的梦想呀!?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是上苍所赐,历史积淀。也就是几片普通得毫不起眼的嫩翠叶、日夜经受风雨洗礼的小生灵,只需晾干、烘炒便与热水融合;在滚滚热浪翻飞旋舞中,却成了映射中国文化缩影的一片碧波。荡漾开去,就是华夏儿女灵魂最深处的梦。寻梦?看来只有在文化中苦苦探索,孤身一人踏出“文化苦旅”的小径。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熏陶,未免深奥坚涩,想必能在这苦旅上迈开脚步的人从古至今也是少之又少。于是,正是历史的机缘和文化的被蚕食,拼凑出一个既是偶然又是必然的人物──余秋雨先生。在山水风物中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在漫无尽头的小径上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中国文化的悠久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在其长期的熏染下一次又一次地积淀。只是可惜,历史文化也同时在渐渐消失,慢慢被蚕食。余秋雨先生看不下去了,于是一段段文字从笔尖流泻而出,凝结而成的就是《道士塔》、《阳关雪》。中国历代文人的思想都承载于一张张泛黄的书纸,当然这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历史的浸泡下是难以数尽的,可为什么能岿然独存的藏书楼只有天一阁呢?为什么能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精神提供一个小小的栖息处只有天一阁呢?也许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焚烧着脆薄的纸页,也许是无边的愚昧在时时吞噬着易碎的智慧。于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此时,余秋雨先生坐不下去了,他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演绎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中华文化在余秋雨先生的脚印中不断恢复成长,然后,一个个文化缺失逐渐闭合、圆满。
不过,并非所有文化缺失都需要或都能够完全被填补,毕竟要“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总该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因为人们不懂得“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智慧;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其实废墟不值得羞愧,不必要遮盖。残缺了千年的罗马斗兽场依然散发着魅力,吸引着游人。可是我们的国人,就是爱讲面子、追求完美而擅长遮盖。在我眼里,金碧辉煌的新雷峰塔只会让人炫目,而模糊了“老衲”塔基的真实;于是我不由得又开始担心圆明园的明天……中国人若要大气,就不必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其实,废墟何尝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夜已深,在月朗星稀之下笼罩着阴影的废墟中常传来悠长无奈的叹息,其实此时此刻它已不再是废墟,而是昨夜的故事,历史的残梦。废墟是历史的眼泪,这晶莹的泪花折射出今天太阳的光辉和昔日的余晖,这是从拨离土地转化为皈依大地的美。美得透彻,美得蕴藏玄机!多少年后,这片片废墟终将会融入土壤,从曾经祖先的丰功伟绩变成我们如今辛苦耕种的土地,而如今的废墟正是处在将融而未融的状态。现在,是时候了,我也该顺着残月的微光,在废墟中寻找灵魂最深处的梦……
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走上这漂泊旅程。一笑应艰辛,因为这本来就是文化的苦旅。
篇三: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人们常说:“你将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永远休息。”这句话告诉我们,漫漫人生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锲而不舍,马不停蹄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你停步了,目标就会疏远你了。
古时候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才能出众,幼时便能作诗,人们都非常敬佩,称其为天才。可是后来方仲永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停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才华尽失,因为自己一时的“休息”,就永远地休息了。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多么重要。然而,我们要前进,就应该不留退路,这样才更容易赢得出路,才能不断前进,最终走向成功。
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玩,心总是静不下来,练习效果很差,最后,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以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户,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演说家。
断掉退路不断探索,是许多智者的共同经验。法国作家雨果曾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穿的以外的其它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中,就这样,由于断绝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除了吃饭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文章来源于 ]前两周脱稿,这部作品就是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的确,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学习的进步,我们永远不能休息。我们需要有不断探索,为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更应该有敢于断掉后路,寻找出路的精神。我们不应该停下前进的脚步,只要心脏还在跳动,脚步就不能停止;只要身躯还未倒下,信念就必须高扬,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后路之举,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不断探索成功的秘诀。
让我们牢牢记住屈原这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本文对材料中的“休息”的理解非常到位,且行文中基本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重心放在“怎么样上,立意就更深刻些,材料也更容易找到。本文的另一个特色是过度衔接得比较好,让人感到结构比较严密。
篇四: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我用彩笔画那过去的足迹:
画一条长长的曲线,
那是京杭大运河贯穿了南北;
画一艘远洋的帆船,
那是郑和下西洋,驶向了世界。
我用彩笔画那今天的轨道:
画一条灰色的曲线,
那是世界之最------青藏铁路;
画四通八达的网格线,
那是高速网络,通向每一座村庄;
画天空中划过的白线,
那是国产大客机载着人们,飞往世界各地。
我用彩笔画未来的航向:
我画一颗天空中的明星,
那是探索无边宇宙的空间站;
画一条黑色的蛟龙
那是寻访海底龙宫的秘密武器;
我画一粒小小的胶囊,
那是穿梭人体,打败疾病的不老仙丹。
我画那不曾停下的,中国人探索的脚步!
篇五: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关于写著名人物的作文1000字 不懈探索的屠呦呦
她是一位85岁高龄的奶奶,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她是中医医学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潜心研究40余年。她发现了“抗疟神药青蒿素”,挽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
她就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小女孩呱呱落地,它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屠呦呦。当时,家乡疟疾肆虐,给年幼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从小就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对中药有了浓厚的兴趣。
到了青年时代,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那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医药学学习,从此便与天然药物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分配在中药研究所工作。
当时,屠呦呦在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情况下做实验。由于经常和化学溶液打交道,屠呦呦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即使是这样,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的去采集样本,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吃了巨大的贡献。
1967年,我国启动“523”项目,屠呦呦被任命为科研组长。要在设备简陋,信息渠道不通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这无疑是大海捞针。可这更激发了屠呦呦的斗志,她翻阅历代草本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包括青蒿在内的640多种草药。可在最初的实验中,效果并不出彩,研究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屠呦呦重新翻找经典医籍,突然,“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使她一下惊醒。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所用的“水煎法”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便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试验。
多少个日日夜夜,屠呦呦都守在实验室里实验、实验、再实验。终于,在历经190次失败后,她成功了!她发现了抗疟效果极好的青蒿素,在这基础上又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巨大的成功让屠呦呦团队激动不已,也震撼了整个医学界。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面对如此高的成就与名气,这位85岁高龄的科学家却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40年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是啊!成就事业需要长期、艰苦的付出,科学不是为了争名争利,而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但可别看屠呦呦在工作研究中十分严谨认真,生活中的屠呦呦可是个“粗线条”的人。有一次,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朋友帮忙找找。朋友打开她的箱子,里面的东西放得乱七八糟,不像一般女生放得那么整齐。她做家务事也不太灵光,买菜之类的事基本上都由她先生做。
我们不仅要学习屠呦呦不懈探索的研究精神,不怕失败的进取意识,不畏困难挫折的态度,更要学习她执着追求、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篇六: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的确,“操场上处处是危险”这话,我觉得一点也不错。
一般下课的时候,我除了上厕所和接水,都会待在教室里。而这次上科学课,科学老师组织同学们在学校的科学院里上,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去科学院,所以对那里的东西都很感兴趣,直到下课还舍不得离开。忽然,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操场上的所有人都像长了翅膀一般,向各自的教室“飞去”,简直比光速都要快。
我看了看从我身边飞驰过去的一位小弟弟心想:跑什么嘛,三分钟还回不到教室?跑的比我走的快的哟!要知道我的教室比你的远多了!这时,我忽然摔倒在地。原来,从我的左后方冲出一位比我还要高的大哥哥撞上了我,我摔倒了,他却没摔倒。我趴在地上听到他一句“对不起”,但我刚迅速地爬起来,却只看到了他的背影和他一上一下快速蹬着地的双脚,心想:你的嘴可别轻易就闭上了呀,将“对不起”三个字挂在嘴边准备好呀,小心再次撞到别人。
高年级同学的疯劲挺大,低年级同学的疯劲也不小。就打上次我接水来说,从教室下三层楼,来到饮水机前,用我那绿色透明水杯接上水,就像一个纸灯笼里放进了明亮的灯炮。我不想立刻上楼回教室,在操场周围边转悠,来到二(1)班教室门前,忽然二(1)班的教室里一个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出来撞上了我。虽然这次我俩谁都没倒,但是我一看杯子里的水,从满的变成了空的,全撒到地上去了,还有几粒小小的盈亮盈亮的水珠从水杯上直直地滑在地上。只见他又快速地奔向操场去了,我看着地上一滩水,感到非常窘,也不再溜达了,一下子跑进教学楼。一连几天,那滩水的印记都印在操场上。看来他这疯劲也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有时也在操场上跑过。那次,我急着上厕所,可厕所也跟我作对,离我们教室那么远,我一路上都是奔跑着去的。冲出教学楼,哇!拼命地跑哇!终于到了厕所。可谁知卫生间里突然出来一个拿着一把湿拖把的同学,我好不容易才刹住,向后一仰,差点倒下,然后发现右腿侧面的短裤被他的拖把打湿了,我十分无奈。
看来,操场上“急于求成”的真不少。有时,“急于求成”往往会把事情办砸。
篇七: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成语典故 急于求成
成语拼音 jí yú qiú chénɡ
成语解释 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成语故事或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成语造句 陆地《牙科大夫》:“她怎样呢?还是那样~,不甘寂寞吗?”
近义词 迫不及待、急于事成、急功近利
反义词 从容不迫 歇后语一镢头挖一口井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篇八:关于求索的一篇作文550字(精选10篇)
梧桐叶黄了也落了,东湖水皱了也黄了,秋天任性地扯掉了大地的夏装。在她的驾驭下,风儿四处乱窜,打在人脸上有点凉意了。面对她的调皮,连野火烧不尽的小草都身心憔悴。
秋天真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季节,她惹得无数人思索着。
站在秋天的世界里,最能引我瞩目的还是那纷纷落下的黄叶。作为青年的我并不觉得感伤,但那些垂暮之年的老人见此情景定会有无限的惆怅和感慨!此景最易拨动他们心底那刻意隐藏的弦,他们一时还无法接受生命将尽的事实。面对落叶,他们会思索人生为何如此短暂,生命会有轮回吗。没有人给他们答案,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会含笑离去。
秋天的来临预示着一年将尽,那些归期无望的游子常披着衣服痴痴地望着秋月。月光的寒冷,他们察觉不到,因为此时他们的心很冷。在九月九日,他们只能独自一人登高,只能独酌菊花酒,只能独自把玩茱萸。面对秋天,他们会思索世界上为什么那么多离别,为什么悲欢离合自古难全。没有人给他们答案,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秋天是寒冬的前奏,想起那冰天雪地的场景,身体就打颤。在寒冬,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给人一种绝望的气息。作为前奏的秋天,她的凄凉更能勾起失意人的无助和悲伤感。可以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者,一种是失败者。大多数人被规划于后者的行伍中,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努力,毕竟现实太残酷了。不断失败的那些人在秋天里是那样的颓废、那样的苦闷、那样的无助。真是一群可怜的人啊!我自己何尝不是呢?面对秋天,他们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质问老天是公平的吗。没有人告诉他们答案,但他们中的许多不还是成功了吗?
秋天里那么多的人在思索,那么多的人在烦恼。她真是一个惹人思索的季节啊!没有秋天,苹果会熟吗?苹果不熟,怎么会落下砸中牛顿?不砸中牛顿,那他怎么会思考从而推出万有引力定律?春天,人们感叹时光的美好;夏天,人们忙着乘凉;冬天,人们忙着御寒。唯有在秋天,人们才会思考啊!
在秋天的世界里,我也在思考,思考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思考我是一个失败者还是一个成功者,思考我的大学生活该怎样过……秋风飒飒,谁能告诉我答案?这么多思考,我也许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我会一直奔跑在向目标靠近的路上!唯愿心中的烦恼像树叶一样随风飘落在这个季节,并被车轮碾碎而化为尘土。
秋天真是一个惹人思索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