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时候遇见你》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是一部由吴娜执导,谭松韵 / 罗云熙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一):不是狗血剧,而是纪录片
我看一部电影前喜欢先翻豆瓣影评,倒也不是为了依据别人的看法先入为主,而是想对影片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知道自己大概要抱有多大期待。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喜欢谭松韵。翻了影评看到评分也不高,很多人说“狗血”,“作死”,“无异”,“崩坏”,心底便隐隐有了定位的基调,没有怀抱很大期待,去看。
电影的质感,让我不敢相信是5年内出的青春片,没有技巧,没有布景,没有打光和滤镜,甚至演员的妆都不给画,像个三流的小视频。但是越看下去我越觉得,像是个纪录片,或者说,记录的仿佛是我的青春。这就是一件很私人的,无法奢望和很多人共鸣的一件事了。
剧情大致分两段,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是很写实的。大学前我们生活在小地方,没怎么见过世面,和家人住在一起每天学习,也没有很大的生活自主权。所以我们的恋爱,很大程度是初恋,确实是像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土土的,怯懦的,羞耻的,期待着,试探着,欲拒还迎。爱到动情处就有了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我的确有朋友像电影中谭松韵的闺蜜一样,高中阶段就初尝性的滋味,但我不是,我反而和谭松韵所扮演的芳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想起高中时我的小男朋友,想起当时他含蓄地说“我们可以试试”,想起他短信表白后第二天上学见面时我害羞得抬不起脸,想起他第一次拉我的手时便有了生理反应。那都是最纯洁不掺一点杂质的青涩的情感,直到现在我仍珍惜,无论这个人如何,以后如何,这段感情都是独立在那里,永远不会被污染。
上大学后,我们眼界渐渐开阔了,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金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了,我就是上了大学后慢慢“露出了本性”。这种释放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能接受原来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内心。上了大学的芳芳终于和男朋友吃了禁果,然后她放肆地想念,果断地见面,并且在受到冷落时赌气,耍小性子说分手。不狗血啊,很真实啊,我就是这样的啊!在郭阳和朋友看球赛而丢下芳芳后,芳芳赌气穿衣服拎起包要走,但是最终还是不甘心地停下了。我完全理解这种心情。要走是因为想维持自尊,留下是因为既然走了没人追,那么走的意义是什么,自尊排排后吧。而当你爱得不要不要的,男生却不再把你放在生活里的第一位,没有让你感受到对等的爱了,也是足够令人生气想要分手的。这理由对我来说足够了,一点都不狗血。
所以哪里狗血呢?哪里崩坏呢?没有啊。异地恋不狗血,现实生活中的异地恋不够多吗?我异地恋的时候每天打电话也打到飞起啊。开房不狗血,大学里几个人没开过房,没吃过果?毕竟没有怀孕打胎吧?就是说,想怀孕哪那么容易。某笙箫默里失恋了随便找个人破处然后立马怀孕打胎说想尝尝痛的滋味才是青春片狗血的极致!分手狗血吗?异地恋因为一句话一点情绪就分手,然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找到个新朋友,然后两个人好久不联系,不要太正常啊!最后两个人见面叙旧又在一起狗血吗?我要不是现在有了个新男朋友,我特么都和高中毕业后就分手然后四五年基本没怎么联系过的那个小初恋谈论结婚的事了好吗!
还是我的生活经历太狗血?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因为我在这部片中看到了自己,所以我更觉得它是一部纪录片,情感很真实,剧情也很真实。因为我就是这样的。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二):最美的时候遇见最好的我们。
初看最好的我们的时候总觉得剧情布景美的不像话,
但似乎并不像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美,现实中的我们更像高中时的杨芳芳。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华丽精致的妆容。唯美的画风。但,却努力的想要变成最好的自己。
刚打开电影的时候,本以为又是一部号称青春无悔的小文艺片。但是真的是被片头的方言萌到了。浓浓的质朴感。
曾经我们也像那时候的杨芳芳,努力把最美的自己展现给自己心仪的那个人。
喜欢着高高瘦瘦穿牛仔裤和白色半袖会唱歌弹吉他的男生,
后来,可能有结果或者没有结果。
曾经几近疯狂的喜欢着一个人。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让自己前一秒还在天上,下一秒走进地狱里。在初尝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后,留下更多的是我也说不清楚的那种情感。青春期的爱情也许总是无疾而终的。
杨芳芳太作也好,郭阳的喜欢渐渐平淡也好,爱情里总是这样,女生的喜欢越来越多,而男生却慢慢趋向于平淡,
我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两人多年以后再见,两个人会心一笑。只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郭阳送给火凤凰的歌再次从耳边响起,我想如果那时候不那么任性,而你可以多迁就那么一点,也许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很遗憾,我们不能一直这么相爱。
你长得好看 是青春。我长得丑点 陪在你身边 也是青春。
你换了无数个前任 是青春。我暗恋一个人无果 也是青春。
总之——"我没有大家以为的青春"。
但这样的青春也是青春。现在的你若觉得难堪 那就难堪吧。毕竟以后想想。美好的只算老回忆尴尬的 才是真青春 。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三):我想,这很好地代表了一类初恋
说实话,这片子是超出我的预期的,尤其是在今天中午才看了烂到懒得吐槽的《李雷和韩梅梅》之后,我对我国青春片的预期降到了一个新的低度o(╯□╰)o说超出预期,倒也不是说这故事讲得有多么好,剧情还是老套的,人物很单一,两个演员的表演也称不上有多么好,甚至从演员的年龄来看,他们还演学生是很“超龄”了……但是怎么说呢,我想,这片子最可贵的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应该就是真实。
我看到有评论说:“影片很真实,真实到有些粗糙”。是的,这也是这片子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无论从女主和她同学说着的贵州方言,还是他们童年时期那些女孩子头上扎着的红色蝴蝶结,亦或是他们高中时代身上那一身松松垮垮的蓝色校服,还或是男女主去的那些快捷小旅馆,恩,符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很贴近生活。我敢说,很多人,会从这片子里看到自己的那一段初恋。女的作,男的幼稚……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一类初恋的典型代表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初恋时,我们根本不懂爱情。哈,有点矫情,其实是对的。又何止初恋时不懂呢,爱情这门大学问,有些人终其一生,也还是不懂。只不过年轻的时候,恋爱中的女孩子,大抵会有些矫情,也不能说矫情吧,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来代替了,总之便是那一种对方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让她联想到还爱不爱自己。过了十几年回头看,禁不住都想穿越回去问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为何如此drama。而那时的男孩子,大抵都是粗线条的,虽然爱对方,也愿意和对方腻在一起,但偶尔还是球赛,或者哥们一起打牌喝酒的邀约更有诱惑力。我想那个老观点还是对的,男生晚熟,同龄段的男女注定是有成熟差距的,所以初恋基本是不成功的。年轻时,谁也不会包容,谁都觉得自己更委屈。
很喜欢影片最后那一段镜头,十几年后女主回看往事,她给自己设想了另一个结局,在那个结局里,她负气提出分手离开的时候,对方追了上来。这一次,他们都学会了珍惜。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四):反其道而行的青春记录册
电影整篇采用慢节奏的手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描绘,带观众重温初恋。电影在故事情节的描绘上,抛开近两年的同类青春片《同桌的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电影的校园嘻哈风,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平常、细腻的描写手法,从校园里最常见的早恋、群殴、写信、停电、练操等情节着手,给80、90后一种特真实的感觉。(最起码我身边的人这样觉得)
从小学时的暗恋,到高考结束后俩人在一起,岁是青梅竹马,但却十分陌生。彼此的好感仅是那些年零碎的记忆,显得温情却又单薄,同时这也为后来的异地恋埋下了伏笔。
从电影的表现手法上,导演用女主角的视线出发,描述了女孩从暗恋到相恋,从相恋到热恋,最后分手的整个心理变化。剧中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背面跟拍镜头,很多电影中常采用的点到为止,这部片中导演却丝毫不给男女主角留余地,尴尬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把观众带入当时的情节,让人产生现场感和共鸣。
在色彩的处理上,影片也是反其道而行,并未采用当今流行的唯美青春色,而是当地取材,采用最真实的现实场景写照,让影片增添了一份纪录片的味道,再次给人真实感。
要说影片唯一的缺陷,剧组太穷,一套衣服多次使用,一个场景多次使用,有部分穿帮镜头。特别是女主角去男主角学校找他的画面,男女主角衣服基本上没怎么变,容易让人混淆时间,让人失去时间感。原本是平铺直叙,很充实、丰满的一部影片,在最后的描述中,因为衣服的原因,给人造成了后续剧情太突兀,太单薄的感觉。
不过,总体给人感觉还不错,是一部值得在阳光午后,或雨天,泡一杯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影片。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五):我们都是普通的小女孩
我不知道别人的青春是怎么样的,关于我们的青春,关于我们的初高中,也仅仅是平淡而苍白的。每天在学校、家里来回穿梭,好像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原来大学只是父母和老师让我们考的,后来,那竟也成为了我们自己的梦想。大概,那个时候,生活中最靓丽的色彩就是心中对爱情的期待,对某个男孩子的小情绪,当然,还有凑在一起打打闹闹的小姐妹。
生活中并没有太多从一而终,事实上,更多的是,我现在喜欢你,也真的是喜欢,只是,后来,我不爱你了,也真的是不爱你了。不管是因为磨合期的争吵、不满,还是因为彼此的不理解而造成的疲累感,或是遇到了另一个撩拨了心弦的人,这个人或许是因为新鲜感或许是因为想要寻找寄托。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真实的男男女女。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言情剧中的自始至终都一直爱你才显的那么弥足珍贵,让人羡慕向往。
芳芳很普通,没有很漂亮,绑着低马尾,别着小小的黑夹子,穿着松松垮垮的校服。杨阳也没有正常偶像剧标配的超高颜值和精致打扮,甚至还有点邋遢,但这就是当年的我们,看起来土土的,却笑起来很开心很美。
先爱先输,深爱更是如此,女孩子总是很容易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一些小小的细节来判断他是不是爱你,男孩子大多都看你是不是懂事,当然还有xing。女孩子以为我把自己交给你那就是一辈子,男孩子却随时都可以放下你。
其实电影的确不够美,男女主也没有精致裸妆加持,拍的也不够美,似乎就是现实中的地方,现实中的人和事,或许就是因为代入感太强,你会自然而然想到你自己,想到你自己的青春,也许这就是电影的可爱之处吧。
它的确还有很多不完美,但是名字很美,真的很美。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最好的时候给了你,希望你还是我心中最好的模样。
没有逻辑,只是想到哪说到哪~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六):如果那次回头的时候你在,就好了
早一段时间前看过《我的少女时代》,那部电影未放映歌先火,《小幸运》好听到不为电影买单都说不过去的份上,然而我还是在家一个人看了枪版《我的少女时代》,徐太宇很帅很可爱很霸道很温柔,故事的结局言承旭说的一句好久不见更是让人心动不已,除去中间有一段莫名其妙的打架受伤出国桥段感觉太假以外,整体电影还可以,虽然和我的青春是一点关系没有,这是我第一次看的感受。昨晚又重温了一遍,观感比第一次来的更好些,可能是因为是睡前看的,少女心又泛滥了~回到主题,无意中看到《最美的时候遇到你》这部电影,一开始觉得名字都烂大街了诶,我看过的电视剧就有俩几乎重名了,或许是为了看介绍里说的大尺度床戏才点开来看的吧~ 电影的布局构思中规中矩,刚开头已工作的女主角接到男主角的电话后,思绪回到她们当初相识相知相爱的时光,然后便是一个乡村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一开始并没有多大的好感,满屏贵州话一下子挺不习惯,女主的颜值也未高到能一直吸引注意的地步,男主是电视剧版《何以笙箫默》的何以笙童年版,还算清秀。但故事并不难看,很容易进入角色,看着她们初吻、初次开房的生涩、男主的心理活动和表现几乎和现实中的中学生一模一样,都是很真实有欲望也有感情的年轻人啊,开了那么多次房,感情到最后男方也终于冷却下来。第一次女主说分手的时候,男主哭成了泪人,我想起了我前男友,一模一样;第二次女主说分手,男主没有追出去,回到房间低头叹气,沉默。女主在飞奔了很久后回头,多希望她爱的人在身后,可以任性可以哭闹可以委屈,然而并没有。终分手。
爱情到最后可能真的还是有运气成分在,也许当时冲动一下,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也许多坚持一下,身边的人就不会是同一个。故事结局是,长大了的男女主角相聚喝了一杯咖啡后分别离去,女主已经不再感到当年分手时候的伤痛,只是低头微笑了一下。画面切回到当年分手那天,女主跑了很远回头的瞬间,男主在那站着,走过来拥抱了她。
如果那时候你在,我们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吧。这就是生活的玩笑,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回不来,然而也不是想抓住就能抓住的。宝贵的回忆,青涩的青春,不狗血的剧情,还是挺适合在一个寂寞的时光观影的~个人想法哈~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七):最美的时候遇见最美好的爱情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是很佩服导演的,没有浮夸的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山崩地裂的感情纠葛,只有初恋的甜蜜,初恋的伤痛,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符合实际……
说真的看着主角的名字叫做杨芳芳和郭阳的时候,忽然有一种亲切感,看见杨芳芳高中时期那身“土土”的校服的时候,恍惚间我以为回到了过去,看到了身边的故事。其实在我们青春年少时学校总有那么一个男生呢,长得还不错,会弹琴会跳舞,那时单纯的我们又怎么可能不怦然心动呢?也许是暗恋也许会表白,也许就像杨芳芳和郭阳一样在一起,只是结局谁又说得清呢?
初恋是甜蜜的,因为我们初尝爱情,初恋是痛苦的,因为我们初次分离,初恋是刻骨铭心的,因为我们为之倾尽一切努力……就像杨芳芳爱郭阳一样,她可以为他付出一切,虽然最后受了伤,但这一切她不可能忘记,不仅仅是郭阳带给她的伤痛还有先前的甜蜜,以及未确定时的彷徨。
虽然看见很多穿帮道具之类的,但仍旧不影响我看到最美的时光——我们的青春时候。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八):最像初恋的初恋
今天一打开优酷电影,这部最美就在第一个,看着海报就毫不犹豫的点开了视频,因为他是“何以”里高冷的少年以琛,她是《甄嬛传》里娇俏可人的淳贵人,不必细看就觉得迎面而来是满满的胶原蛋白,满满的青春岁月。故事很简单,身处高考之前最紧张也最枯燥的时候,一封来自老家的信打破了女孩杨芳芳平静的生活,信是芳芳的初中同学郭阳写来的,她的初恋从次此拉开序幕。开头是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倒叙,因为初恋肯定是属于的过去的。郭阳打来电话想要见面,芳芳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记忆的闸口因为这个电话被拉开。那年的芳芳只是个因为高考拼命学习的普通女孩,小圆脸,戴眼镜,不够白也不够高,可是那封信就这么不期而至,信里那个记忆中的男孩说想她了,不,想起她了,一句话,让芳芳脸红心跳,不知所措,一直陶醉在郭阳并不甜蜜的来信中。几封信之后,芳芳越来越渴望见到他,可是迫在眉睫的高考让她决定完成这件大事后,用最美的样子去见那个最想念的男孩。为了脱下眼镜,她虽然害怕还是独自一人面对激光手术,为了变白,她天天坚持敷面膜,最后还一个人远路迢迢的赶赴一场不知时间,不知地点的“约会”,让人忍不住为她捏一把冷汗。看她远远近近的逛遍小城的每一个角落,固执的不肯特意去找他,只拐尽弯角打听他的哪怕一点点消息,只为有一个完美的邂逅。当她吃着烧烤,无意的一回头,嘴角还留着酱汁,就这么一眼望进他含笑的眼眸,我都忍不住为她欢呼。看着两个人互相不着痕迹的打听对方的消息,他追去她的城市,她却远离那里,原来在重逢的那一夜就注定了不能相许一生,毕竟没有多少小情侣敌得过那遥远的异地恋,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可是即使是知道也不会轻易放手吧 总要不辜负这一片真心。后来的一次漂流给了男生英雄救美的机会,也给了两个人单独相处互述衷肠的机会。再加上搞音乐的男生一曲深情款款的《喜欢你》,一双深情满满的眼睛,用不上一句多余的话,女生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了。后来男生又有心机的帮女孩挡了酒,一句头晕就在桥上坐了一夜。于是只听见男生一阵阵清晰的呼吸声,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看的我都紧张了半天,“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我不知道。”“做我女朋友,好吗?”“我不知道。”“那我们试试吧?”“怎么试?”男生不再犹豫,直接吻上了女生的唇,半天没有离开。看到这里有人吐槽女生傻透了,光会说不知道,男生怎么吻上去半天不松开。可是我说我可以理解。女生只是一个没谈过恋爱的小姑娘,即使心里千肯万肯,也是不会豪气的说,好啊,那不成女汉子了吗?男生还不得吓跑。而男主,好容易吻到女孩肯定不会轻易放开。后来顺其自然自是你侬我侬,形影不离,男生情深时总想要更进一步,女生理智时肯定严词拒绝。即使抓紧每一秒钟,分离依旧不可避免的来了,在男生声声不舍里,女孩坐上火车终于离去。也许是第一次分离,即使男孩煲了整整一夜的电话粥,女孩也只当是寻常,直到相思成灾,才知道分离如此难以忍受,女孩不顾学业打火车飞奔到男孩身边,此时此景再不会推开他,女孩付出自己可以付出的一切,甜蜜处,热似火。但是女孩可以忘我的身陷其中,男孩却总要回到现实,第一次分手在分歧中爆发,当时还是情深如此,男孩的眼泪让她心软,步步难舍她回到自己的生活。而此时在爱的跷跷板上男生已然是高高在上,女孩的电话如影随形,男孩的不耐难以隐藏。女孩说我不怕分手,只怕他不爱我了。终于不知道是心的距离还是身的距离,他有了另一个她,她身心俱碎的回到现实。我知道,这样的说故事太罗嗦了,可是怎么办,跟我想的太像,如果当时他也喜欢我,那么我们会不会一样,我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回忆。她说她有他们的合影,她在前方报幕,他背身而立作好造型准备表演,只是同框她便看了千百遍,我也有一张他的笑脸,我在教室中间表演小品,他无意中出现一旁笑得欢乐,即使谁也不会知道,但我就是欣喜这样的拥有。她看见他和同学站在路边,还离得老远就心跳加速,她想他穿红黑格子的衬衣真是分外帅气,经过他时她眼睛哪里都不敢看,只目不斜视的走过,他被朋友们推向她,却半路逃跑,她忍不住回头他却踪迹全无;我多少次看见他都从来不肯直视,只敢离开好远回头偷偷看他越来越小的身影,满眼满心里都是他浅蓝色翻飞的衬衣。
不是高富帅,他只是普通的音乐生一枚,喜欢她就去追求,只是他不是除了爱什么也不在乎的孩子;不是白富美,她不懂,爱是什么,只是不顾一切好好爱,即使她的爱让他窒息也不肯放手,即使甜蜜之后只剩伤痛。这就是年轻的爱!这才是真实的初恋!即使明知道不应该还是爱了,散了。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九):永远搞不懂异地恋
其实也许这篇所谓的影评跟电影内容没有多大的关系,我只是永远也搞不懂异地恋。男闺蜜的前一段恋情我是目睹的,就是异地恋。女生也曾经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看他,也曾经整晚整晚打电话给他一句话也不说就是哭,也曾经无理取闹。那些在我看来莫名其妙的事情都成了他们争吵的理由,有的时候甚至只因为少打了一个电话。我搞不懂异地恋,也不敢尝试异地恋。或者说,我甚至不相信异地恋。有朋友觉得异地恋是一种唯美的爱情,因为思念无处安放;有朋友觉得异地恋是一种放纵的爱情,因为牵挂永远止步在电话。我不知道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我甚至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异地恋。在我看来,恋人就算不用每天都在一起,至少在需要时有人给一个肩膀。所以,我搞不懂异地恋,我不知道为什么相爱的人要选择异地。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观后感(十):荷尔蒙青春恋情的白描刻画
由于堵车,错过了《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首映式的前三十分钟,因此笔者在此只谈谈后半段的电影。虽然这部电影记录的是青春时代的爱情故事,但与院线其它那些乱七八糟的青春片不一样,《最美的时候遇见你》中没有堕胎、没有死人也没有各种狗血的剧情,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段青春时光。可见编导确实只想叙述一段真情实感的小情绪,记录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因此点到即止就已经足够,也不需要过多的杂质。这与那些唯恐元素不够多不够吸引人的大部分院线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有自己的追求及原则,这点坚持值得称赞。
电影后半段故事十分简单,就是讲述一对热恋中恋人的异地恋情。异地恋向来煎熬,时间的距离以及各种诱惑,能拖垮任何感情。更何况电影中的男女主角都是高中毕业刚读大学的年轻人,双方都缺乏熟理智的心智,男方不够重视,女方过于在乎,而彼此都不懂得彼此体谅与宽容,这意味着两人的情感必然在矛盾重重走向终结。
电影是女性视角出发,因为镜头叙述视角也是女方角度,并详细白描了女方的小情绪。当然很多观众认为女主太作,但初尝恋爱的人早已深陷其中,又岂能保证理智的思考?因此男女主角的种种举动虽然看来幼稚,但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正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阶段。导演将这些小冲突和小情绪展现出来,正好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轨迹。
如果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在不理解不成熟的误会中分手,那是对青春不错的诠释,也表现出初恋的甜美与苦涩。但很可惜电影并没有选择这一种结果,而是选择让男主劈腿,这就让电影的重点从青春的不成熟走向了渣男变心。而这种选择各种电影类型都常见,唯独缺少青春独有的味道,这让电影着重于一段感情,而不是一段青春感情。由于电影一直在力求记录一段青春时光,但却在临门一脚射偏,这一点笔者以之为憾。
再次,有观众将重点放在开房与床戏方面,并在观影中数次笑场,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毕竟青春承载了太多人的美好,过多地刻画床戏,反而有破坏美感的嫌疑,也不符合正常青春片的套路。但细细想来其实不对,真实的青春时光其实就是荷尔蒙旺盛的时期,那么有情欲才是真实的青春。因此导演算是打破了青春片的套路,以现实主义的风格记录真实生活,导演有自己的追求,只是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培养,因此笑场无可避免。
结尾方面,有收尾仓促的感觉。按照《秒速五厘米》的做法,会选择一首ost配上蒙太奇剪辑,集中表现女主现生活的劳累、孤独,这样才能衬托出青春初恋的美好及怀恋,这样才能为男女女主的再次见面制造更多的唏嘘感。但电影没有做,只是稍微刻画了一下女主在见面前的些许不安,这对于收尾来说,力度不够,手法也显得不够丰富。观众看完纷纷表示出“哈?这就结束”的惊叹感,结构不够工整。
以上文字都建立在“忽略前三十分钟”的观感上,但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希望导演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