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七年1》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生七年1》影评精选10篇

2017-12-07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七年1》影评精选10篇

  《人生七年1》是一部由保罗·阿尔蒙德执导,Derek Cooper / Wilfrid Thomas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 / 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七年1》影评(一):若你说是老生常谈,为何你却无法突破

  长久以来困惑生活的状态,是否优秀。如何进取才能不荒废此生。很久之前就想看人生七年这部片子,现在终于如愿。如果之前有人告诉我,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一生。我会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依据,不愿相信。然而看过了这部片子,看过了时间流失后活生生的人物变化。岁月的痕迹逐渐清晰,而性格决定命运论,也更加的清晰。。。

  我不愿相信,也不得不信。

  7岁,每个孩子的性格就有所凸显。7岁时自己有想做的事情的人,有计划的人,日后都做得不错,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而7岁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或者有飞向月球等不切实际幻想的孩子,日后为了他的爱幻想和冲动的性格也付出了代价。还有更多的孩子,是随着时间的潮水所带走,做了那些顺应社会意识的事情,依旧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了什么做选择。最后付出了更多的时间,青春,和成本也没有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其实他们就没有目的地。所以才会如此的被动,如此无助。

  7岁时的那些想法和举动,不知是缘何而来。我也想不起来,我的7岁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片中孩子们的7岁,我们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人迷茫,有人做梦,有人有自己的路与想法,学着大人的口气,说着有逻辑的话。7岁前的日子都发生了什么无从而知,若是这些性格不同是与生俱来的,我倒是有点怕了。没有机会改变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就好像上帝手中的线偶,所谓命运的那些线绳,在出生时就已写好的话,人生还有什么好值得期待?!

  《人生七年1》影评(二):生人的人生

  当看到七岁小孩子说出来的话时,我很佩服这些小孩,因为这是我20多岁才会思考的问题。联想到最近看的BBC拍得关于中英教育对比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真的坚强吗?》,片中十几岁的青年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我震惊,比如其中一个女孩认为和别人比较是不对的。我从中明白,其实孩子也可以很有思想,也可以很独立,只要成人把他们当一个独立的个体来教育和对待。

  片中有思想的大多数是上层阶级的孩子,平民阶层的孩子由于双亲离异等家庭原因渴望的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家庭的不幸福给他们造成了一生的影响。 还有一点感触颇深的是上层阶级的孩子们很早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且按照这个规划来设定自己的人生。平民阶级有的没有完整的规划,有的则虽然规划好,但碍于现实的阻力,无法像上层阶级的孩子那样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计划,导致规划最终无法实现。

  7岁就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性格,这句话很多情况下是对的。片中的大多数人当她们35岁时,他们的性格其实和7岁时差别不大。

  托尼是片中我比较欣赏的一个人,当他21岁给赌徒当跑腿的时候,我认为他的人生完了,到他28岁时我发现我错了,他成了出租车司机并且有了一个很好的家庭。当他35对回顾自己的35年光阴时,他说他想做的都做了,虽然没有做到,但他都尝试了,他以骑师参加过比赛、通过考核成为了出租车司机、开了酒吧、有了一个家庭。42岁时,他的生活和以往一样,但他变得成熟,偶尔也会感怀过去。

  布鲁斯来自平民阶级,35岁的他就像小时候一样,充满爱心、缅甸。他曾经想过当传道士,但后来放弃了,上了学,在伦敦教书。35岁这一年,他来到孟加拉国,他未婚。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成熟的人,从7岁到35岁,他改变了许多,但身上有着他14岁时候的影子,有爱心,腼腆。42岁时,他结婚,生活照旧。

  三个女人,她们的生活现在看起来并不美好,她们结婚过早,而后家庭生活并不美满,有的离婚了。岁月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她们变得肥胖,但孩子给了她们莫大的慰藉。42岁了,生活照旧。

  尼克是农场主的儿子,他靠自己努力去的物理学博士学位,来到美国的一所大学工作,在美国他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交网络,35岁时,妻子和他离婚,他努力在美国奋斗。42岁时事业更近一步,生活照旧。

  aul来自平民阶级,35岁时,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生活朴实平淡。二十几岁时,他和妻子变卖家产,开车游遍整个澳大利亚。42岁时,他的生活看起来平淡幸福

  三个富家子35岁了,他们都事业有成,生活美满。同时人也不错。其中想成为政治家的人积极地帮助穷人。42岁时,他们事业更好,生活照旧。

  还有一个平民阶层的人一直靠政府救济过活,人很善良,有艺术家的气质,看着他那样,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42岁时,他的生活更好了,May God Bless Him!

  无论发生什么,生活都在继续。

  一个人要幸福的活着,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

  她/他们的生活无论是颠沛流离亦或幸福或是痛苦,每个人看起来都活出了自己的一份精彩,我为此感动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得以窥探他人的人生。

  《人生七年1》影评(三):七岁看大?

  能每隔一个7年,连续记录一群人的孩童、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真是一项伟大的人生工程。从第一部到第8部,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完成了一部纪录片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彰显了时间流逝下的人与社会。作为第一部,导演的考虑肯定是长远的,问得问题对一群七岁的孩子还略显遥远。但也就是这种遥远的与他们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却看出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在这一群童言无忌的孩子身上的投射。

  不得不说,一开始,导演从选角到问得问题,都是”“别有用心”的。就像有的网友说的,从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孩子身上解开探索1964年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异及发展变化。在这群孩子中,有的无家可归来自“儿童之家”保育员的保罗和西蒙,有来自东部郊区的尼古拉斯和尼尔,有来自城市公租房的杰基及她的两个同学,有来自富人家庭的男生代表:约翰、查尔斯和安德鲁,女生代表:苏西。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7岁的时候,他们除了作为孩童的天真无邪和懵懂无忧的快乐天性之外,也掺进了一些成人的世界和观念。也许这些观念就在于生活在周围的父母及其它成人的生活圈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每天的耳濡目染让他们逐渐有了相关问题的模仿和设想。

  在这个系列中,这14个孩子发表了这么几个问题的看法。第一,你对打架怎么看?打架这种行为可以反映一个孩子面对冲突时的天性,但也反应了一个家庭的教养和周边的生活环境,往远一点说,就是暴力冲突是不是反应了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低下。我不知道当时的英国是不是有这种暴力解决社会问题的麻烦所以才有了导演的这一问。在孩子的答复中,我们看到,有热衷参与的托尔,有害怕受欺负的寄宿男孩布鲁斯,有描述打架乐趣的天真男孩尼尔,还有在上层家庭中,期望设立“组长”规约无秩序的三个男孩。这就深入延伸到导演的一个对比和结论,我们在这群不同成长环境中的孩子中看到了贫富的第一个差距:自由和纪律的区别。生活条件差的孩子的家庭并没有顾及孩子在业余时间的安排和利用。孩子可以没有限制和规约的自由活动、玩耍、打闹、看电视,处于“没人管”的境地。而中上层家庭中的孩子却有着丰富的业余学习和要求。这样的差异体现在七年以来的每天,也将继续差异下去,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导演想让我们从接下来的系列片中看出这种人生的差异。在这里有两个“另类”让导演万万没想到,一个是生活在乡村农场的男孩尼古拉斯,一个是在寄宿学校无父母关心的布鲁斯,他们属于阶级中下层的处境,却在后来的人生发展中出现了进阶,可能主要体现在教育的进阶。于是被导演认为是“成功”。

  关于人生的规划,孩子们依托于他们的环境和周围的人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了解和预估。这些预估更多的是孩子所能看到的成人的人生轨迹。尼尔的父母是老师,但是并不想当老师,并且不想去上大学。住在公租房里的杰基希望长大后拥有自己的房子;托尔想成为一名骑师,如果失败了那就开出租;西蒙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想法。而富有家庭中的三个男孩则有具体详细的求学计划,也许就像导演说的,他们的父母已经提前规划了他们的成长线路,并且准备好了资金。父母有着相应的培养规划,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有了对自己的认知。在这群孩子的规划里,我们能看到父母的影响力,这种影响的差异也影响了孩子对自我追求的把控力。比如在这一季中,阳光灿烂、无忧无虑并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尼尔背后是父母的强大控制力,于是有了尼尔在后期成长中的脆弱、矛盾、叛逆和无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苏西接受着上层社会礼仪中的规约和调教,慢慢的却在富余中失去自我的掌控和把握,变得无所适从无所追求。西蒙一直没有清晰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的培养,于是走入了命运的洪流。倒是看起来野蛮并没有良好教育的托尔在后来的发展让人刮目相看。他也在现实的生活中挣扎,但是却在努力的争取属于自己的生活。真是野蛮的小子茁壮的成长。

  下个话题关于异性和家庭。这也涉及到以后孩子的人生中的两件大事。在对待异性的态度上,孩子明显的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原生家庭影响到孩子,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看到在保育院中的西蒙和保罗,在寄宿学校并且远离父亲的布鲁斯对爱情的遥不可及。我们还看到杰基及其朋友们这三个女孩从她们的母亲身上学到的作为家庭女性的牺牲和未来。在男权家庭中,富有的三个男孩对女孩的不屑和忽视。这些都反应了当下的英国男女地位现状,以及在家庭中男女的角色展示。

  最后一个话题,是关于贫富的不同看法。有富裕小公子约翰,有贫穷野孩子托尔,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对彼此的认知是怎样的。不得不说,大部分孩子都有贫富的自我认知。比如,西蒙这么小就知道富人什么都不缺的是一种无中生有的优越,而自己却缺少很多,可能是一辆自行车这么具体。苏西和约翰是英国上层阶级传统富有家庭的代表,自然的对下层和有色人种有阶级的差异化态度和看法。而查尔斯和安德鲁只是相对平和和自然的对待与自己有差异的朋友。而,西蒙则有着作为有色人种,私生子,穷人的自卑和无助,他明知自己处于弱势并且屈服于这种弱势。而最具挑战的是那个野孩子“托尔”,不仅直接表达自己对富人标签的不屑和格格不入,而且天然自带自信。这也许是直接的鸿沟和矛盾。从他们这极来说,无所谓富有和贫穷的好坏,都各自有自己的自信和追求,有自己扎实的人生,都是值得的。在后面的系列片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值得”与否的判断,这个无关乎出生的贫困,而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七年1》影评(四):`

  1 杰基:杰奎琳 在伦敦市公租房区居住

  2 尼古拉斯: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乡村居住

  3 尼尔·休斯:住在利物浦郊区 父母都是教师 不喜欢打架

  4 托尼:在伦敦的最东边居住 15叫其”猴子“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伦敦市中心肯辛顿区的一个早教学校上学

  7 查尔斯:6的同学

  8 安德鲁:6的同学 读金融时报

  9 保罗:在一所由慈善团体赞助的儿童之家里上学和住宿

  10 西蒙:9的同学 黑人

  11 霍顿·布鲁斯:在伦敦西南萨里郡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父亲远在六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津巴布韦)工作 梦想是当一个传教士 把自己的钱分给穷人

  12 苏西:在一所女子时尚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1的同学

  15 米歇尔:4的同学 女朋友

  16 法默:11班级的班长 11夸赞其有威严 能够维护班级纪律

  《人生七年1》影评(五):就全写在第一部下面吧

  看完超级感慨。

  你们在童年时许下的长大愿望是什么?

  在我们那个年代,一般孩子都会很机械的回答说:长大了想当一名教师。或科学家。

  曾有那么一刻,我特别想去副食品商店卖糕点。因为香、因为也许能偷吃。就算不能得到啥福利,但天天闻着香味儿工作是我最大的心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吧?可惜注定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很平庸的普通人。

  这几个被观察的孩子小时候都非常可爱,没有一个孩子会被人看成LOSER,因为他们还小。希望越大总是换来失望越大。因为几年前看过的,所以记不住细节了。只记得好象这群孩子里只有两个的人生算不错,其他都平平,甚至还有一个精神出了点问题MS。

  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女生。年纪轻轻就未婚先孕。最终成为单亲妈妈。导演采访她的时候问的问题也算很直接。换成别人可能回答一下就好了。而这个女生当年对导演所提出的问题非常气愤,并觉得导演从拍摄伊始就看不上自己。其实导演没有这层意思。只是提出的问题触动了她心灵最脆弱的地方。导演问,作为一个单亲妈妈,你一个人养孩子幸福吗之类的话,记不清了。总之这个女孩内心其实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没再抱什么希望了。这个女孩是几个女孩里脾气最不好的一个,也是青年时期最离经叛道的一个。希望我没记错是未婚先孕,不然就是离婚这样。实在是记不清细节。

  反正,若你成人之后审视自己,也会曾多次躺在床上一身冷汗吧?那没有希望的明天。

  自视为公举的千万别回复我,因为我对命好之人从来都是羡慕嫉妒恨为主导。阴暗的要了亲命的。

  PS:后来前苏联也曾效仿。拍了苏版人生七年。只可惜我只看过一集,如果没记错。好象没有字幕组来翻译。可这一集也看得我比英版更纠结。因为那时期不是多战乱啥的吗,我也不懂国情,总之一个个小孩要么在孤儿院,要么就是面临要搬到别处的困窘。那小娃子们,一个个的,尤其是小女孩儿,长得太漂亮了。比英国版的漂亮太多。美得不象话,真象洋娃娃。眼看着她们,再看看他们将要离开祖国的情形,真的都想为他人而哭了。

  希望有字幕组能做一下呢。

  好压抑啊,值得思考的纪录片往往都挺压抑的。英版其中一个孩子长大之后精神有点问题,一无所有时可以住在桥下避风雨,后来竟莫名其妙的去参选了社区的议员,感觉好象是当选议员会有福利,这样一无所有的他大概可以住上公房?不懂英国的这些事儿。总之,唉。还是他的同学,混得还可以的其中一个帮他走出桥洞的哦。看着他,真难受。不知道他是不是小时候那个孤儿,又或是我把英版和苏版记串了,天呐。

  《人生七年1》影评(六):7岁孩子的世界

  给我一个孩子到七岁的一段 ,我将还你一个成人, 这会是英国未来的一个缩影。

  纪录片中一个让我惊讶的事,1964年英国7岁的男孩女孩就有男女朋友了!纵使在2014年的天朝也是匪夷所思。还有就是孩子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如此成熟。

  他们对未来孩子的想法很大部分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看法。

  比如有一个女孩子希望未来生一个男孩

  “我的妈妈有五个女儿 而倒霉七年,而她七年倒霉的原因是她有五个女儿”

  还有一个孩子希望她未来有两个孩子,希望由保姆照顾而不是自己照顾

  还有一个贫富阶级导致孩子们的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未来规划的差距

  一个富人的孩子在看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回家练钢琴,睡觉前阅读,他们知道的更多

  而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乡下玩闹,没有玩伴与动物为伴

  对于未来

  富人的孩子:离开学校 会去宫廷学院 之后想去剑桥和圣三一堂 圣彼得法院 查尔斯之家 牛津

  穷人的孩子:15岁会离开学校去工作 还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但可贵的的事他们更向往自由,更希望帮助别人,更希望奉献社会。

  这些想法和所处环境无疑会影响他们的未来。虽然我知道未来他们也许会贫富分化,富者愈富,穷者俞穷,社会阶层固化。但我希望未来的结果不会太残酷!

  《人生七年1》影评(七):感受

  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每个人都努力向前,这就是普通人,普通一生带来的震撼。

  世俗成功,精神感受,自身特质

  从成功角度来看,三个男富和一个女富,还有逆袭的尼克。这里尼克的特质相对比较纯粹,不敢骄傲,能力大于欲望,最后世界给他的回报也让他满意,只是最终还是有些怀念他的亲人,他出生的起点。国内这样努力的凤凰男还是很多的,有所成就的也不在少数。都会遇到一些起点阶层,思维在婚恋方面的冲突。

  从精神成就和自身品质来看,bruce显然得到了最让人惊叹的高度,当然在世俗监督是没人在意或者说很容易忽略的。

  尼尔是让人最揪心的,因为他代表了普通人内心最无奈和痛苦的选择结局,顺从但又受伤害,逃避但是无路可走,由于信息量的原因,我们不知道他的父母和家庭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他落魄到极致也未提及。

  从另一个层面,tony是被爱所浇灌出来的一朵奇葩,某种意义上,他的成就非常夺目,虽然他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但他活的非常踏实,想做就做,做就做成。在国内,这样的人应该很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妈妈是个伟大的女性,他的爸爸是个赌棍,但是他妈妈真的非常了不起,应该可以说,是整个剧中和Bruce 一样的具有强大治愈力和输血能力的人。

  从个人奋斗角度看,john和nick,tony,bruce,andrew都是有信念,有担当的人,确实,如果john最后不说他8岁丧父,谁也不知道。

  《人生七年1》影评(八):7岁看老

  先看完的56 up,再看到7 up,感慨颇多。

  大部分评论似乎都是围绕着所谓的“社会阶级流动性”展开,这的确是影片很重要的一个观点。

  但仅从这个观点来解读整部影片,思路未免也太粗鄙了一些。

  毕竟,无论身处什么阶级,都是要面对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烦恼,这一点上帝是公平的。

  出身总归是无法选择的。

  将出身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话题展开,大概是源于家庭氛围浸润下所形成的固定的性格与行为模式吧。

  记者问孩子们,每天回家都干什么,几点睡觉。

  有的孩子,回家弹钢琴、写作业,7点半上床睡觉。有的孩子便是一直play around,10点再睡觉。(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时间算很晚了吧)

  童年的习惯只是如此细小的差异,随着时间流逝,竟然也可以累积成之后几十年如此巨大的力量。

  小时候总是听到“7岁看老”,那时认为人生变数颇多,充满无常,怎么就从7岁起就决定了呢?

  然而,长到22岁,再回顾曾经的诸多经历,也渐渐认同这样的言辞。

  童年时期的行为与想法来源于主要生活的环境,虽然也有些随机性的因素在,但总会在个体的成长中形成类似于“宗旨”一类的东西。

  即使之后再有变化,也总是围绕着这个“宗旨”。

  年岁渐长,更加相信“本性难移”这四个字。

  认为人的性格构成就像化学分子构成化学物质一样,说是变化,变的只是各成分的比例,但不会多也不会少任意一种成分。

  无意进来的东西会一直存在,可以凭人力调和,但那也只能慢慢稀释。

  至于多久才可调和成与生来就有大部分那种成分的人那样呢?

  答案未知。

  但我相信,只要有足够坚强的心性,总比毫无知觉的人强。

  《人生七年1》影评(九):观看笔记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a man

  说话语言上的区别:在7岁时,就有明显的差距。

  想做传教士的Bruce的说话语言有明显的书面语,用词、语句结构复杂。慈善学校的孩子说话很多时候都是蹦单词,甚至不太会说完整的简单句。

  上流社会的Suzie,说话时的表情神态有种大人的成熟感。

  对fighting的看法:

  #马童:fight很重要。(底层人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观念根深蒂固)

  #黑人:有打架,我就会想参与

  #Neil利物浦郊区的小帅哥:在学校我们很少打架,因为会伤害、会疼。

  #3朵花:一般都是男生先惹事,然后我们会打,我们会说永远不和你玩了。打架是件傻事,因为你被老师看到的话,将会被惩罚。(工人阶级的生活在法律规范之下)

  #上流社会的Suzie: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拍了一下她肚子,打了她的保姆一下,她感觉很不好。(这孩子就没见过fighting,笑哭)

  #Bruce:谈到discipline(纪律),他说discipline就足够了(他认为人都是高度自觉的)旁白也说,很少有7岁的孩子可以意识到discipline(纪律).

  #3个高富帅:认为一个组织里面需要有组长,一旦有人捣乱,报告组长解决。(对权威、阶级、秩序的认同与服从)

  组长应该指定还是选举出?2个说指定、一个说选举更公平。指定的说我也觉得选举最好,但指定更容易方便、节约时间。(惊吓脸,思维缜密、有范)

  00:14:15

  每个孩子在学校的时候:Suzie学芭蕾,Neil跟着音乐自由跳舞;3朵花和马童等,在外面与小伙伴瞎玩。

  旁白说这个区别决定了他们将来对自由和自律的态度。

  放学后的课余时间:

  高富帅:喝茶、练钢琴、练习录音机、看电视,6点洗澡、7点上床、一直看书到7点半。(7岁就会认字看书了╮(╯_╰)╭,而且每天定时定点、非常规律)

  马童:我一般10点到11点上床(睡得晚、影响发育,放学后没有计划)

  uzie:先看妈妈,然后喝茶、看电视,然后做作业、看我爸,大概7点上床睡觉。(比较注重家庭交流)

  eil:回家我喝一杯茶,出去玩、天黑就回家,然后看电视。(普通家庭的孩子有规律,但还是散养)

  农村:除了我弟弟,我是乡下的唯一的小孩。他们喜欢到乡下度假,而我们则喜欢去乡镇(说话用词单一、只会简单词汇,还算喜欢表达、举止很村)

  eil:我喜欢生活在大城市,因为冬天我们这边外面潮湿没法出去玩,而在大城市冬天你总可以找到干燥的地方。

  马童:同学们一般周六上午去约会看电影

  对异性的看法:

  黑人:我没有很多女朋友,我没有想过怎么看待女孩的问题。(语言简单、害羞)

  eil:我们玩抓住一个女孩、亲她的游戏,她们总会大叫

  3朵花:都有喜欢的小男生,她们常聊这些,并且跟喜欢的男孩常一起玩。长大后想结婚,不需要很有钱,但要有积蓄(观念很成熟、现实)

  ruce:非洲的女朋友,我想我再也见不到她……(话题好沉重O__O "…)

  3个高富帅:女生只玩洋娃娃,她们很无聊、玩的东西很傻。

  对穷富、金钱等的看法:

  3个高富帅:学校应该收费,否则会脏乱差、穷人都来了、太挤了,学校该没有钱给老师了、破产。小小年纪都读一些高端财经类专刊、有一只股票。我先看标题、然后读内容。(对钱的作用、以及市场已经有了想法)

  富小孩总是取笑穷小孩,这点不好。

  3朵花:应该给穷人帮助,并且会定期参与社会救济活动。(看重社会公平、慈善公益方面)

  黑人:我都不知道我有多少个5分钱。富人有钱,想干什么都行。

  马童:认为富小孩很臭屁、欠揍

  有色人种

  3朵花:跟我们是一样的、只是肤色不同。

  uzie:没有见过,也不想见到,谢谢!

  eil:他们很奇怪、像绿鬼、紫色红眼,我不喜欢。

  聚在一起party对其他孩子的看法:

  3个高富帅:有些粗鲁但我还喜欢,有的有些脏

  3朵花:我不喜欢跟那些男孩,特别那3个高富帅

  小学上完后的计划:

  高富帅对初中、高中、大学都有计划,都能说出以后具体要上哪所学校

  穷孩子有的都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有的是准备工作:我到处走走、看能找到什么工作,我不想当老师所以我不需要上大学吧

  3朵花:我要买一个漂亮的房子、我要在##工作

  农村:我要去发现月亮的秘密(虽然农村、但志向远大)

  ruce:去非洲,教书(额……)

  《人生七年1》影评(十):人生七年之一笔记(个人纪录向)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只记录了一些重要人物…肯定会有疏漏

  1.杰基 伦敦市公租房

  认为应该帮助穷人,并给他们食物/想成为凯西柯比

  苏珊(杰基闺密1) 想结婚

  杰奎琳(杰基闺密2) 会结婚,想找一个没有太多钱但是能保持正常生活的男人结婚(实在的女孩)/认为打架很傻/认为有色人种和大多都一样

  2.尼古拉斯 约克郡乡村学校 认为打架很有趣/喜欢乡村生活/不想回答关于两性方面的问题

  3.尼尔 利物浦郊区 反对打架/向往城市生活/想做大巴司机

  4.托尼 伦敦最东边 认为打架是必须的/晚睡(十一二点)/和女友周末约会/想当骑师

  5.米歇尔(托尼女友) 想打架/和托尼一起虐狗

  6.约翰 高富帅1 认为组长的设置是一个好的体系/认为应该选举产生组长/认为应该给学校钱否则学校会变得肮脏/想去宫廷学院然后去剑桥

  7.查尔斯 高富帅2 认为组长指定的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认为聪明的女孩很可爱/想去牛津

  8.安德鲁 高富帅3 喜欢组长指定(原因同上)/放学后喝茶,看报,六点洗澡,七点上床然后看书到七点半睡觉/认为同行的孩子中有些很粗鲁/想去剑桥/女孩从来不做男孩们希望她们做的事

  9.保罗 慈善小学 不喜欢打架/不喜欢被婚姻所拘束(老婆煮的饭必须得吃)/想当警察但觉得很难

  10.西蒙 慈善小学 想参与打架/没有对异性太多想象/不了解富人,认为他们不需要考虑太多问题,可以雇人解决/认为有色人种和大家都一样(赞)

  11.布鲁斯 某私立学校 想当传教士,想去找非洲小女友,想去非洲传教从而教化非洲人民/重视纪律与公正

  12.苏西 白富美 私立女校 认为打架很可怕/正在练习芭蕾/想结婚想生小孩/想以后让保姆照顾父母/不想认识有色人种,也庆幸自己没有认识任何有色人种

  看了第一部分,总觉得七岁看大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像一些高阶层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自己所在阶级的东西(学习芭蕾,读金融时报,观察者),对纪律和公正有一定认识;而一些低阶层的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观念。

  17.1.24 10:28 写于家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