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豆舞女》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伊豆舞女》经典影评10篇

2017-12-27 21: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豆舞女》经典影评10篇

  《伊豆舞女》是一部由西河克己执导,吉永小百合 / 高桥英树 / 荒砂由纪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豆舞女》影评(一):63版和74版的一些比较

  总体上63版较74版明显高出一筹。女主各有千秋,吉永小百合胜在呆萌,眼神忽闪忽闪,十分传神;山口百惠胜在天真,一笑一哭都特别迷人。两人气质上都很自然不分伯仲。演技上小百合更好,比如开头泼茶一段,虽只是几秒钟的镜头,山口百惠演得就不自然,可能还是年龄太小。男主相当,74版的三浦友和更水嫩一点,可能更招人喜欢,但是觉得旁白多余,这是编剧的问题哥哥也是63版的好,气质忠厚软弱,确是下层艺人本色,74版的太阳刚了(p.s.像瘦一点的三船敏郎),而且戏份太多,又演得不到位。伯母也是63版的好,神态言语都撑得住场面,74版的伯母较为死板,喝止女主不要去约会男主一段也显得生硬。其余角色感觉也是63版的好。如女主探访得绝症的舞女,63版有她和旁边几个无知孩童的对话,他们纷纷表示要参加葬礼,令人唏嘘。74版只是女主简单赠送了绝症舞女一个护身符。清晨抬棺埋葬绝症舞女,女主一行也恰出门,但63版有一幕女主隔桥相望,命运在此交汇传递,深刻性秒杀74版护身符掉地上。还有旅馆老板娘、下棋的老头、妓女、一起吃火锅的卖鸡商贩,等等,都是63版刻画得更加生动。

  74版只是有一点明显胜出,就是配乐不错

  《伊豆舞女》影评(二):吉永小百合很美好,导演很失败..

  吉永小百合的舞女和原著有差距,关键是吉永小百合形象活泼太有灵气,这反而显得比原著更美好,男一号的表演也很有原著中那种别扭的孤儿性儿..

  看得出来,导演有尽可能忠于原著的打算,但是额外加的一些情节却成了电影最大的败笔..其中开头和结尾,显得太过刻意,主题意境一下被拉低了下来,另外增加的一位舞女病死的情节也有刻意煽情的嫌疑!这些情节让电影的基调和主题和原著比起来还是显得俗气和刻板了。也许怪就怪川端的笔触太美妙了,以至于再好的演员再好的导演也无法表达出那股虚渺内敛有些超脱的气质和忧伤..川端笔下的伊豆半岛的景色只能存活在自己的意念中,电影的画面难免让人幻灭,,,

  总之电影还是值得一看,但是建议非常喜欢原著的人就不用碰电影了。。

  :山口百惠版的完全可以不要看...

  《伊豆舞女》影评(三):伊豆舞女:春风下的湖水

  从开始到结束,你会惊讶于它如此平静,如春风下的湖水,只有那细细的涟漪。它让电影现今如此细分下似乎回归到本真:是电影呢?是记录片呢?抑或是两者的结合。

  看过《我的父亲母亲》,你会觉得爱情是那样的平淡,但也同样浓烈,如同是一坛后劲十足的陈年佳酿。看过《情书》,爱情依然平淡,但历程起伏波折,如同一首音符翻腾跳跃的曲子。而《伊豆的舞女》平淡的是如此彻底,蒙太奇在里面完全失去了神奇的功效。每一个场景过度的那么自然,那么没有震撼。它一样单纯朦胧朴实,真挚。附带的其他却已经很少很少。

  或许在一般意义上电影就是电影,它不是那么的无来由,无目的。但伊豆这个电影讲述的或表达就是这个电影,它的故事和它的表达已经是浑然天成,无需再剖析。它没有暗流涌动,也没有暗藏玄机。

  要说讲故事,这个电影还真没什么好说的,有什么呢?如果把它还原成川端康成原著的话,像公务员考试来个论文压缩的话,你不用省去任何故事情节也很容易在字数上符合压缩标准。论印象,那里面的繁文缛节似乎更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简洁,人物形象却相当饱满。主人公就不用说了,每一个神情以及包涵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入目三分。而每个配角竟也十分生动细致,像舞女小百合,时刻照着镜子以及慵懒好吃的个性,末尾梳妆时也由荣吉的妻子在帮她,显示着她的无知和年少单纯的形象。

  影片的结尾耐人寻味。先是画外音传来旅社老板的教诲,最后定格在阿熏被醉客搂抱的场景。爱情也是有无奈和阶级的。人生也是在变动的。导演很忠诚的表现了这点,在那虚幻美丽的爱情之上。

  这部电影摄于1974年,时间的跨度让它显得特别遥远,但时间也同时在发挥着它的沧桑优点,令我们在2010年的人们看来颇为感慨唏嘘。不只为那个故事也为制造了那个故事的人们。

  导演西河克己于2010年4月6日去世,享年91岁,走完了他漫漫的人生之路。他的辉煌别具一格让每年数千游客前往他家乡鸟取县的电影纪念馆参观游览。我们也同时纪念他是因为他促成了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传奇,山口百惠在15岁时拍摄了这部电影,21岁时嫁给了三浦友和并宣布退出歌坛和息影。当时很让人们意外,不过西河克己曾说:山口百惠在1980年告别艺术舞台,嫁给三浦友和并不是一种遗憾,因为所谓的传奇本身就是充满了意外。30年过去了,斯人已老。容颜不再。

  这也是老电影的魅力吧,台上和台下的故事相映成趣。并且随时间的推移仍在不断变换。或许最大的魅力并不在于它们,而在于我们这些观影的人吧。今年或5年之后或10年之后,电影还是那个电影,阿熏还是阿熏,不过我们已不是我们。

  2010年冬 济南

  《伊豆舞女》影评(四):好电影

  导演很注重细节

  阿熏年轻,天真,单纯,美丽。她是那么的活泼,动如脱兔。

  阿熏为男学生找竹竿,找了根很粗的,哥哥说让人看见不好,阿熏跑着送回去又找了根竹竿送回来,累得坐在地下,看着喜欢的人满脸笑容

  一路小跑给了全景镜头。

  阿熏想买新梳子,用旧梳子去梳狗毛,男学生说这梳子挺好看的,阿熏赶快把梳子吹了吹,又插在头发上。

  吃火锅的情节,镜头始终没特写火锅中的食物,始终给火锅周围所有人的全景,只能去想象火锅中的美食,更易让人觉得火锅很美味。

  她总说她已经是大姑娘了,制止阿熏和男学生去看电影。她说很多舞女年轻时都碰过这种事,她知道舞女和学生是没有未来的。

  《伊豆舞女》影评(五):伊豆的舞女

  想在内部网上找部电影来消磨消磨时间,无意间点到《伊豆的舞女》,忽然想起川端康成老爷爷奇特的死亡,莫名其妙兴致上来,看完这部70年代拍的老电影。

  看罢,整个人很平静,片子很老,镜头剪辑、拍摄角度等各方面技术明显处理得不像现今这么娴熟,而我却很喜欢这样的视觉享受,没有太大的冲击,过程中没有急切地想知道剧情,不会像以往那样很功利地直接跳到结尾求得最后的满足。享受每一个过程,单纯而美好,顺其自然,没有太多的想法

  伊豆小舞女阿薰的单纯,读书人的单纯,让人看了好不羡慕。只是,那时的艺人地位卑微,连山沟沟里的老太太都看不起,但读书人却一如既往地和他们做伴,在前往伊豆的旅途中有说有笑。然而,等读书人要离开了,两人却产生了感情,最后一次的“告别约会”却被演出给挤兑了。但最终谁都没有表露,离别时,她跑到码头来送她,他只要走了她的梳子;她低头不语,他抬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离开时,他挥手告别她还低着头,等到船汽笛鸣响驶走的那一霎,她跑到最高处竭力挥手,他却没有注意;等他看见了,两人却相距好远……

  没有太煽情的剧情,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小舞女的羞涩,读书人的羞涩,却是情感真实的流露。船驶出了,他哭得像个孩子

  “谁知道那些卖艺的会在哪里歇脚呢?哪里有客人就在哪里歇脚,我劝你还是别跟他们在一起,这对你不好”。他从怀里掏出梳子,耳边响起山沟里老妪的那番话。的确,他没有好结果,他需要花时间来抚平心中的伤痛,于读书人,花时间疗根本就没有开始过的所谓情伤,该是最坏的结果。

  走了,分开了。

  舞女还是舞女,读书人还是读书人。他只知道她叫阿馨,她只称呼他为读书人。彼此间的交集,也仅仅是短短的几天“同路”,却引起了彼此内心百转千回般纠缠。

  不是我们不够单纯,只因这社会太够复杂。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抑或将来,“舞女”、“读书人”,始终是两条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

  于从不看重复片我,却一直想抽时间继续重温这样的“享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