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圆桌派 第一季》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圆桌派 第一季》的影评10篇

2017-12-29 21: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圆桌派 第一季》的影评10篇

  《圆桌派 第一季》是一部由陈碧君执导,窦文涛 / 梁文道 / 余世存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一):前面挺好 感觉最后一期有点失望

  今天看锵锵与圆桌派,

  许老师回归聊周有光,其中文涛说的一段话有点营养,(民主是最终之路。。。。。。)

  更可喜的是 那3个罐子拿掉了。

  但是反观圆桌派 今天是第一季最后一期

  但是却相反显得有点不爽

  其一,3男1女,聊的是人工智能 但是话题老是岔开

  尤其是蒋,甚至聊到法制节目上去了,(这是要怀念文涛拍案的节奏吗)

  其二,文涛好像有点枯骨自赞了,拿着数据说自己的收视率

  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我以为凭我们俩的感情,可以讲点交情。谁知道这还是一笔买卖”

  这句话送给梁文道,以为牛奶一来,文道的酒就要靠边站,不管你和文涛是多好的交情。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文涛说:生活就是眼前的这点苟且,

  什么看理想艺术、文艺、民主、节操、社会底线、、、、、、、、

  通通抵不过最终的金钱诱惑或者说是摆布和干涉。

  最后上来的饺子 更能充分体现了现代资本社会与过去传统劳动人民的最大区别

  过去是手包的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现在是速冻饺子配奶,一喝钱就来。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二):完善价值观

  有种听长辈探讨人生的感觉,有一定的阅历才会对人生有深刻感悟,好多话都能准确的打到你的点,抽丝剥茧,平静,不偏激,非常有意义的节目。

  基本的成功“有尊严的活着"

  艺术,服务大众。从小我到大我

  什么是有尊严的活着?衣食无忧,有体面的工作,有幸福家庭

  衣食无忧,一件过冬的衣服,可以二百,也可以两万,怦然心动,实用。

  体面的工作,努力加油。

  幸福家庭,依然要加油!

  为人之道,认真聆听,做浑然天成的艺术品,而不是让人退避三舍的魔障了的偏激品。

  找好自己的定位,摆正自我,你是大众的一员,在自己这里是主角,在众人看来,无非是一样的路人甲。

  认真加天赋,工作以来,一直很虚荣,认为不准备还能好好的完成任务很酷,似乎自己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真实丢了西瓜捡芝麻。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三):第一集 师徒

  窦:对师徒这话题怎么看?

  余:如今的老师都失范了。

  马:以前的私约现在没有了,很可悲。

  余:过去有圈子,人都跑不出。

  窦:我国如今也不完全是契约,也有恩德。

  马:公私,师徒,是两种东西

  余:关键看你心中还有没有传统德性。

  窦:东方文化对师的尊重有其特点。

  梁:藏传佛教认师有如是方式

  马:师父和老师不一样。

  窦:即便是旧时的师徒,对价和私心也是存在的。

  梁:如今的大学和民国不同,如今教学也是一种消费。

  窦:像天津武馆,是不是有些玩意儿学的不止是技艺,还有神的东西?

  马:是的,这些玩意儿就是学内家功,出现背叛是你不对。

  余:神的东西有,就是让你安心。

  窦:师父能教心境平常心,初心。

  梁:技艺本身能安心。

  马:匠人祖世朋。

  窦:师父如果人品不好呢?

  马:师父有性格缺陷,你得认。

  梁:日本的师父认证。

  余:师徒啊师徒,我还是想说,师徒之重。

  窦:师徒老传统与师徒新时代井水不犯河水。

  梁:如出家。

  余:磕头怎么说,老师徒还是新师徒?

  马:院校没分清井河。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四):第三集 母女

  窦:有女嘉宾了,来说说男女对第三者的不同心态吧。

  黄:女的爱比。

  周:女的爱比,尤其是外貌。

  窦:能做到客观的比吗?

  黄:文化导致女性爱心理,还有讨男人的心机。

  窦:从毕加索看男性的占有欲。OK,今天我们聊母女。张靓颖的事你分析错了吧?

  黄:没分析错。

  周:真没错?

  黄:真没错。

  窦:母会嫉妒女吗?

  黄:分两类,一类会。

  窦:张爱玲的还恩心理。

  马:关于张爱玲,还是我了解的细。

  周:母女感情会重演啊。

  窦:张爱玲的还恩啊!

  黄:母女易隔不易和。

  马:女儿妈妈斗完,会后悔的。

  窦:来看看母女尴尬之情形。

  周:妈妈最不能忍受女儿瞒自己。

  黄:妈妈最不能人生女儿藐视自己。

  窦:中国母亲希望女儿走不走自己老路?

  黄:中国母亲要控制

  窦:中国强调代际核心,外国强调夫妻核心。

  周:中外都在乎代际和夫妻。

  马:其实是长久以来女性地位导致其缺安全感,对能抓住的东西都想抓。

  窦:有的母亲,特以女儿为骄傲旗帜。

  周:也有的女儿特需要母亲呢。

  马:也有母女之间,是没什么特点相关的。

  窦:等着吧,女会变母哒。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五):看见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不知不觉看完了《圆桌派》第一季的最后一期视频,二十多期看下来也收获不少啊。

  四个人如老友一般在古色古香的家具中,焚一炉香围桌谈话,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人正襟危坐侃侃而谈,有人微笑一旁插科打诨,有人侧耳倾听偶抛金句,各路嘉宾为我们展现了自己的风采与学识。

  非常喜欢马爷,许多见解一语中的,老先生总是能成为聊天中的核心人物,语速很快的溢出很多真知灼见,如一个传道者般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以前只是看过蒋方舟的书,现在看了她的节目,仿佛更了解了一个人。很智慧知性的一位女生,作为三位男性旁的一位女性很多时候在旁聆听,有时说出几段话来或颇显睿智饱含哲理、或掷地有声不容小觑、或风趣幽默令人会心一笑。而且发现女神舟笑起来好甜啊,真是迷人。

  也很喜欢梁文道老师,一位空明睿智的老男人,操着一口粤语普通话说出来的话同样字字珠玑,闪烁着成熟与智慧的光芒。

  看圆桌派最大的收获就是开阔了眼界吧,虽然自己的人生之路只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目之所及也不过两旁的数处风景,而社会却是天辽地阔,别处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圆桌派仿佛为我们开了一扇窗,原来社会真的是包罗万象有着各种各样的存在,原来还有着人有着这样的观点过着这样的生活?所谓师徒师生间的相处不过是江河湖海各处有各处的规矩,有的讲感情,有的讲契约,到哪个环境中就得遵守与认同此处的规矩。单身狗看出轨与畸恋那两期也是目瞪口呆,原来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这种剧情,果然世界之大无所不有。颇为自诩文青的我才发现好像我更像一个伪文青儿,加油吧,至少装成文青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或者多可耻的事儿,没准装装的就成真的有文化的人了呢。裸贷现象真的是社会之殇,究竟是女生们自己太过虚荣还是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拜金之风,马爷的观点很是发人深思江湖之中是是非非谣言颇多,更有甚者一盆盆污水泼下,只有经历过二者才能算是成名立业的人吧。人工智能时代回家过年果然成为了一个大问题父母是祸害--孩子都是白眼狼,代际之间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也成了当下的一个新问题。

  很庆幸三个月的时间,有着窦文涛先生与看理想打造的《圆桌派》这个节目的陪伴,倾听着各位嘉宾的观点,仿佛成为了屏幕之外的第五个人,颇多共鸣,看圆桌派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最后,期待第二季!期待第二季!期待第二季!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六):《圆桌派》第一季 观后笔记

  第一集:师徒(关系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消费关系)

  公约还是私约?饮水思源还是契约精神?师徒关系还是消费关系?

  很容易把这事就对你成一个古代vs现代,但是郭德纲师徒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现代社会有个特点,所有的社会关系可以理解为一个消费关系。

  古代和现代不一定非要对立,可以并存。日本一些传统行业仍然实行的是师徒模式。

  第二集:出轨(王宝强和马蓉事件

  女性比男性更 容易出轨?

  1.出轨vs常规

  什么叫出轨?出轨就是先假设有轨,有个常轨,离开常轨叫出轨,但是现代社会什么叫常轨越来越受挑战。例如所谓的开放性婚姻

  2.女性出轨(反传统,性压抑,女性主义、性资源

  男性出轨不太觉得是现象,现在女性出轨反而是现象了呢?因为反传统。

  过去社会对女性全方位的性压抑,尤其性欲,女人不能公开谈性话题。

  性资源匮乏(男女比例失调)

  第三集:母女(中国妈妈控制欲为啥很强?张靓颖母女)

  1.母亲分两种,一种是母性比较重,一种是妻性比较中,重心仍在自己的感情,吸引男人,有种妈妈永远和女儿比,如张爱玲和母亲

  2、为什么会控制 背后的家庭观念,中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属于我的一个物体,是我的财产,西方因为基督教的原因,认为孩子是上帝交付给我,就是代管十几年,然后还要给社会的。

  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还是西方家庭观念强?

  乡土关系是以代际关系为核心,西方是夫妻两人是核心。(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控制~中国控制欲更强?

  父母的本性里,不管中外,都有控制欲,只是区别怎么控制,或者社会赋予你的这种规则是什么?

  第四集 音乐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

  音乐与文学

  音乐与歌星不是一回事

  中国好声音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吗?

  一个音乐类节目是不是推动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看音乐是什么音乐,如果都是过去成功的那些歌曲,只是在怀念,找歌曲里共鸣的感情。一档节目是否真正推动音乐的发展,还是靠新的创作。不能老拿成功的东西。

  例如:国内音乐节和国外不同,国外音乐节就是个节日,和户外结合很好,可以放松休息

  而国内音乐节,主办方对音乐并不怎么了解和热情,关心的是这件事能带来多少钱。

  第五集 异国(游吟诗人)

  异国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认为我的最好,家乡最美;异国主义:最美的在远方。

  荷马史诗,荷马有游吟诗人的传统,有学者说,荷马在西方历史上,是最早的异国主义者。

  第六集 匠人(匠人精神在中国被玩坏了?)

  匠人精神和创新精神?

  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

  中国的文化接近与天,日本接近与地,中国是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它的文化是大概齐,这是很高的境界,日本文化是一个相对平民化的国家,对微观东西特别敏感,小即美,工匠精神也如此

  日本的仪式感比较重视,自杀都有一套仪式感。

  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差异,相当于一个池子。日本是个池子里都是大鲤鱼,特别漂亮,全长得一样大,中国是,平时各种懒鱼烂虾,但是池子深,隔个百年,蹭跳出一条龙,蹭的一下,鱼永远够不着。

  匠人精神对立的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9%之间大规模生产可以达到,但是匠人精神,做的是99%~100%之间的事情,无限接近100%,这是大规模生产达不到的

  第七集 网红

  第八集。男色(男色消费)

  中国古代也好男色,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卫玠

  日本真正好的艺妓是男的

  女性经济(女权的高涨)

  第8集 八卦

  为什么这么喜欢八卦?

  人类简史中:八卦代表信息沟通,促进人类进化

  八卦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人性样板戏

  八卦是隔着玻璃动物距离

  名人是完全在人际距离之外I的,人可以去评说,因为名人获利的部分就包括了被别人Judge的这部分

  第9集。中国人的美国梦破碎了吗?

  美国是不是有点衰了(西方唱衰)

  中国强大的背后似乎又有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贾敬龙事件)

  全是老问题

  1、美国神话,在美国混的好不好,主要看那代人赶上美国国情那一阶段(美国一代,美国1.5代,美国2代)

  2、种族歧视,对移民的种种(公车理论)先到的移民都会和美国人一起解决后来的移民和非法移民。冷战和反恐时代

  3、欧美是老工业国家,英国在晚清就有地铁,

  还要不要去美国留学?

  一个社会长期形成的形态不太会有大变化,留学赞同,工作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看形势。

  第10集 不想上班怎么办?

  日本有个词宅,返祖现象,人类一开始就是穴居动物,当时没有工作之说,活下去就行,工作是文明以后的事情(资本论)

  不想上班不代表不想工作

  去做你所爱做的事情,但是要付出代价

  茫然。倦怠 不想长大。

  第11集 畸恋

  定义畸恋时,其实就是自己和他人之间划清界限,我是正常的,你是不正常的,到底谁有权利下“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在哪里?

  日剧:《贤者之爱》+《昼颜》 词语:调教

  其他影视剧:《 洛丽塔》

  第12集 死亡

  对死亡的恐惧

  自杀(太宰治 )

  第13 集

  第14集 文青7宗罪(刻奇的延伸)

  第一:形式大于内容

  英国的地铁丢书行动:英国作为岛国,地铁上就有读报纸的习惯,丢书只是换个载体而已,同时,策划人是女权主义者,丢的书也是女权类的,时下的国内,阅读氛围不浓,而且地铁拥挤,看书很难。伪文青和装文青的

  第二:无本无根,很多事情是空心的,表象的

  第三:把文青当为一种生活方式,沦落为文青,文化成了最后的一个挡箭牌,让在社会上保留一个尊严。

  第四:用口号制造幻觉

  第五:不爱经典爱小众

  第六:只爱金句,比如可以拿来当qq签名的。

  在一个行业里,往往半吊子的人能获得最大的受众面,不能说是真正的受众。

  第七:你不是文艺,你只是刻奇

  刻奇是人们找到的一条通往高雅的捷径,是指一些通俗的,商业化的艺术和文学,包括杂志封面,广告,廉价油画、畅销小说、好莱坞电影等,刻奇也是一种简单化的艺术风格,比如用黄昏来表示柔和氛围。用儿童,奔跑的小狗来表示天真无邪。

  刻奇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刻奇文化应用为那些真正的文化价值麻木,却又渴望得到审美体验的人设计。

  明朝文人沈德符,曾经说过自己识别出的三重审美趣味:

  文人雅士居上~土绅热衷艺术者居中~易上当受骗的新安或徽州商人居末

  第15集 裸贷~(裸条借贷,泛性产业,金融抵押属性)

  1、裸贷的群体:三四线的卫校技校学生等

  2、裸贷的用途:为了高消费(化妆品等),为了虚荣攀比。~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漩涡里?过度的女权主义?

  3、不良商家角度:

  这个年,IT界流行企业年会邀请日本女优站台,

  2017年,女大学生的裸照具有金融抵押属性,成为最惊爆眼球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新项目

  从秦淮歌姬到网络女主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泛性产业,生生不息,钱途似锦

  八卦,性,暴力三大最受欢迎的聊天主题,从口头传播到传统媒体、新媒体都如此,人性从来没有变。

  对性的敏感,有利于基因传播,对暴力威胁的警觉可以幸存下来,八卦就是吃饱饭没事干的最廉价的社交活动

  第16集 江湖(王朔与冯小刚)~~电影工业体系

  解放后,部队大院的身份排列:空军大院地位最高,然后海军大院,再次依次排列

  人成功必须过两关:谣言和污水

  冯小刚美工出身,新闻敏感度较强

  第五代导演没出路?国内是一个导演顶起整个电影,成功靠一个人,因为周边的工业不行,国外是有完善的电影工业,分工比较细。

  合伙人的分开,基本是因为商业利益。

  第17集 相亲(相亲是一个条件的算计)

  爱情和相亲是完全两回事,相亲是一个条件的算计。

  相亲可以体验社会百态和人性

  第18集小苹果为啥火(用户意识、市场意识)

  1、重复,简单,大量的重复容易让人记住

  2、流行歌曲要火都要跟性沾边

  底层意识,大数据就是底层意识,也是市场意识;

  用户意识: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3、苦中作乐

  很多人的成功不需要奋斗。。但是底层的人希望生活的有尊严。

  第19集 星座

  1、星座被人喜欢聊的现象

  小女孩,也有很多有知识的人,台面上说不信任星座,台面下又聊星座(如一些总统啊)

  2、星座可信吗?做重大决定用星座吗?

  星座主要两部分:性格认知+预测

  星座被谈:人对不确性的不安,星座具有抚慰的作用。

  很多学科,原始是脱胎于自然现象,但是后来发展成逻辑自洽的体系。

  第20集:酒

  为什么喝为什么醉?(俄罗斯人喝酒厉害)

  ——

  酒的迷糊状态与通神的状态,就最初用来大量祭祀用

  酒与人类文明:佛教喜欢喝茶;伊斯兰教、穆斯林喜欢喝咖啡;基督教喜欢喝葡萄酒(特有饮料与人类文明)传统天主教比较讲究号的红酒,新教比较清教徒,一般没什么好酒。

  欧洲的叫大麦酒,不叫啤酒,因为啤酒听起来像大众饮料。世界最好的大麦酒是在修道院里。

  清酒和黄酒的渊源,清酒是从中国的绍兴过去的,绍兴酒里面没有经过蒸馏,它中间留下了很多的化学物质,所以容易上头宿醉。

  酒后乱性还是借酒乱性?

  酒后吐真言还是借酒发疯?(如日本,压抑)

  人格是多重,喝酒只是打开的其中一格,未必是最后一层。

  喝酒就是堕落?

  魏晋南北朝的人,要么喝酒,要么胡来,要么走向宗教

  第21集 缺钱:为什么感觉越来越穷

  第22集 大学—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一期没啥意思)

  第23集 饭局:如何成为饭局达人(这一期比较接地气,有趣)

  点菜的艺术

  1、必点店的核心菜(每个店其实只有1-2个核心菜)

  2、根据点评网,但是要排除通过广告投放靠前的,这种情况,点贵的,排除便宜的

  3、服务员推荐(风险:价格贵提成高的+走量,进货多的+没卖完的,如海鲜)

  饭局各色人:局主--局托(专门请的,调节气氛,插诨打科)---局经(局托的局托,负责局托的补漏)--局奴(买单)

  在中国没有饭局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组织饭局是个不容易的活

  在吃饭的地方了解人性(如下筷子的速度,看不看菜,看多久?。。。)饭局VS一人食

  汕头美食是中国美食特别宝贵的孤岛,高手在民间

  中国和日本、欧美对美食的态度不一样,中国雕刻或者形式很多,菜本身味道未必。。。

  国外对肉的尊重是排酸

  中国人对肉的尊重是保鲜

  野味问题:大多数野味都是非法途径猎捕,运输,存储,携带的病菌和寄生虫比人工驯养的动物高很多,同时厨师对野味的烹饪熟悉度没有日常的高,比如,猪肉哪块最好,适合什么样的烹饪等。野味的口感也差,肉柴而紧。

  第24集 过年:人工智能还要回家过年吗?

  目前AI智能成果:写诗+通过看大量恐怖片,然后做出一个新恐怖片的预告片+---

  人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获得---学习---判断-----博弈-----形成审美

  目前审美在逐步有新的进展

  人类是否也是算法?我们进化过程,也是指令不断写入大脑的过程,人是否有自由意志?

  每个人都参与了故乡沦陷的过程

  1、《荒原》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哎略特的诗作,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象征主义文学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其中名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2、AI奇点:奇点一词源于数学,这里特指人工智能的技术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发展而接近于超越人类本体。当此转折点来临后,旧的社会模式一去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有预测认为奇点2035年来临。

  3、图灵测试

  4、缸中之脑:美国当代哲学家希拉里*普特于1981年在书中阐述的假想:一个人的大脑进缸中,通过计算机模拟信号使其保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幻觉,这个假想多用来论证如知识论、怀疑论、主观唯心主义等哲学理论。

  番外篇1:女权

  1、现在很多女权主义者被诟病,确实因为她要的这个权利太多和不清晰了。其实很多诉求不是基于社会平等的诉求,而是基于自私的诉求,但是却被装在一个女权的框里面。很多女人把自私当成了女权。

  2、女权争取的应该是作为人的权力的平等,现在很多把女权妖魔化了。

  3、女权在中国出了问题,其实不是女权主义或者女性主义出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

  4、独立而不是去依赖,才是女性意识的开始,真正的女权,不是压榨男人,而是男女平权。

  番外篇2:婚姻

  1、如果不读书,世界就会很窄,审美观就会被身边的人或者各种脑残剧劫持。

  2、如果不阅读,你的价值观只好由你的亲朋好友来决定。

  3、新式的婚姻,讲究人格平等,共同成长;旧式的婚姻,讲究男女分工,互利互助。

  4、你物化女性,女性就物化你,你把女性看出生育工具,女性就把你当成提款机。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七):第二集 出轨

  窦:女嘉宾听说出轨话题就不来了。

  马:女的更容易出轨。

  窦:孔子管住女性新解。

  余:百分之四十。

  梁:常轨动摇,出轨变易。

  窦:婚内协商性自由,算常轨还是算出轨?

  梁、马:正常。

  窦:心宽的男的,怎么看?

  余:从历史来看,女的被压抑,男的变弱。

  梁、马:确实女的被压抑了。

  窦:女的有欲望,比如这件事。

  梁:还有比你这个事更甚的呢。

  马:是的,比如按摩。

  窦:女的需求不一定只在性上。

  梁:女的压抑的释放未尝不是好事。

  窦:女的为什么更想见插腿者?

  余:女的在意自己的状态。

  窦:且看如今年轻女性的状态,你们解读下。

  梁:满足你出轨的需要。

  马:越想出轨我越控制。

  余:想出轨就给你自由。

  窦:时代再新也不能一味的惯着女的吧。

  马:出轨可以,算计不行。

  余: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阶段。

  马:讯息时代啊。

  窦:现在是不是一个扭曲变革时期?

  梁:如今男多女少。

  窦:所以一说出轨就想到女的。

  梁:女生成熟快,会步入未来社会上层。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八):你们这些知识分子,说话怎么总留有余地呢

  看论述观点型的书籍或节目时有两种情况我会比较开心,一种是我的观点被对方合情合理的描述出来,另一种是对方与我观点相反但将我说服。前者是和三观相符的朋友聊天的酣畅,后者则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痛快。最近开始看的一档娱乐节目可以说兼顾了以上的两个优点,便是爱奇艺出品的《奇葩说》。在每一期中,提出一个论题,将选手分为正反两个阵营,双方以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不管我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另一方总有辩手能用不同的观点将我打动。可这个精彩的节目偶尔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呼唤正义和真理。

  在《要牺牲贾玲救大家么》这个辩题上,题目参考了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桥段,两艘船上,一艘载着观众,一艘载着贾玲一个人,载着观众的那艘船里有一个按钮,如果按下它会炸毁贾玲的船,但同时这艘船上的无辜观众将会获救;如果不按,二十分钟后所有观众将全部遇难无一幸免。正方观点是会摁,反方是不会摁。在这一期中,打着挽留社会良知的旗号,两位导师一致的支持了反方观点。两位导师争当道德导师这个现象在奇葩说的战场上不算常见,我倒是觉得没有必要。不管价值观的正误,节目中倒是因为经常出现的带颜色的玩笑,确实应该禁止儿童观看。至于其他人,自有自己的道德观,没必要在一个娱乐节目里给大家统一了。第一季半决赛,马薇薇的一句话说的明白“打辩论的人都应该知道,比较难的,比较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那个持方,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在搅局不是在耍泼,而是在于让你知道,这个社会的少数派和异见者,他有他的不得已。交锋带来多元。”

  《圆桌派》的嘉宾都是窦文涛的朋友,我把这群人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政治正确的左翼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自然不在话下,但你肯定不能期待他们口无遮拦、博人眼球。且作为“自由、进步、民主”的代言人,就算他们讨论自己的观点也变成相近观点的人一团和气的聊天。要说起这点,大家不喜欢的刘索拉和旧社会卫士的马未都倒是算得上节目里有个性的人。所以,相比于《奇葩说》,《圆桌派》则有些儒雅有余,火药味不足了。我相信很多人会说,这两个节目不能这样对比,前者是娱乐节目,后者是文化节目。《圆桌派》这个节目就是窦文涛的朋友聊天啊,文人气重很正常啊,没必要搞那些博人眼球的噱头。我同意有些噱头使不得,比如人身攻击、地域偏见,遇见那种张口便是“某某地方的人都是狗”,就算是北大教授我都会骂句傻逼。

  然而,节目可以没有火药味,但至少不应放弃不同观点的博弈。而《圆桌派》里大多数时候观点趋同,就算出现不同观点,大家也争执不起来,归根结底是成也嘉宾败也嘉宾。有这么一句话,两个绝对理智的人面对两个矛盾的观点时,总能找到一条通向和解的路。由于《圆桌派》请到的都是文人墨客,剑拔弩张是不可能出现了,再加之大家都极度理性,总能在任何问题上达成和解。毕竟硬币是有两面的,正面有道理,反面也总有它道理。有时候正是因为嘉宾辩证的看待问题,导致观点反而就不大好说出口了。

  比如《畸恋》这一期,其实有很多话题可以聊,比如社会是否应该用道德谴责畸恋,比如畸恋与正常恋爱的边界在哪里。可是讨论前者,嘉宾们都太清楚包容多元才是政治正确,同时他们也不敢完全否认公序良俗存在的意义;对于后者无论把边界设在哪里恐怕都要得罪人,搞不好被扣上歧视的帽子。于是,畏首畏尾施展不开,几位嘉宾绞尽脑汁引经据典也只是不断提出例证,完全抛开观点。其实,谁心里没点政治不正确的小九九呢,知识分子们碍于影响不好说出口而已,心有妄念但口不敢妄言罢了。毕竟在这个插嘴说话都可能被讨厌的网路世界里,还是谨慎好一点,免得和高晓松一样被骂成小知识分子不是么。小咖都是找骂的,骂的人越多他越火啊。可大家都在业内混得不错,没必要使用小咖上位的手段,免得污了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名声嘛。

  再者,窦文涛对嘉宾实在太客气了。准备的问题倒是有一些直击要害,都被嘉宾四两拨千斤的绕开了,可他不急,顺着朋友的话打打哈哈,一个很好的话题刚摆上桌面又端了下去。而且有的时候,这话题的走向也是看人下菜。你看他把肖央请来聊小苹果,有哪个嘉宾敢说难听、低俗、过时。窦文涛小心翼翼的提了“格调”二字,然后便是“俗是历史的主流”,“趣味就是有不同”。你才发现知识分子谄媚起来,那可真是夸的不落俗套,不得不佩服。毕竟请来的都是朋友嘛,你得举着他不能放下。面子大的、好不容易请来的,节目开头就得捧起来,一直捧到节目最后,可不能摔着了。

  电视里面不知道哪个电视剧中的一段对话,“诶我说你们这些知识分子真有意思,说话怎么总是留有余地呢?你给我把话说满了。”对方犹犹豫豫的说,“我说不了满话。”知识分子说不了满话,当然合情合理,只是略无聊了点。最后,在窦文涛的纵容下,圆桌派还真成了茶余饭后的闲扯,唯一的区别是,知识分子的闲扯八卦的都是文化圈的事儿。都是文化人儿,较啥真儿呢,一团和气的多好不是么?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九):小圆桌,大角度

  一炉香,一茶壶,一话题,一风生。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节目感觉的节目,就好像在偷听几个老友间的聊天。没有阿谀、尽是调侃与见地。且不说聊天内容多是我不了解不清楚的事情,比如文学、音乐...但也应了那句话,里面的内容不一定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却开阔了你的视野。

  现在这快餐式消费的社会,不论饮食、信息、文学都加载上了“快”的字样。片段的阅读、断章取义的理解,让人“误解”了原本真实的事物。而《圆桌派》如涓涓清流放缓了我的脚步,平静了我的内心,锁定了我游离眼睛。让我觉得其实应该适当的远离喧嚣的酒桌、忙碌的办公室、慵懒的沙发。真正坐下和一帮朋友,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探讨一下我们曾经想去思考而又因为所谓的忙碌,而忽略掉的事情。

  我们也常常因为“急”,说出了一些不过大脑的话,做过不被大脑支配的事。不去回望,以后的人生路,可能就是千篇一律。

  放缓是我从《圆桌派》领悟到的第一点,也让我对古色古香产生了兴趣,也许我现在因为生活所迫,做不到。但这种向往,我想我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的。

  其中一期《匠心》是最打动我的,特别是窦爷讲到天妇罗之神的时候。加上嘉宾说中国人更胜一筹的,因为思维远凌驾于这种的时候。同时,作为中国人的我,有种莫名的伤感。重复至极致,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确实是中国人,特别是我所缺少的。余世维说过中国人有四大痛点:对偏差无所谓~做事情不力求完美~对分内的事情不负责~对标准不能坚持。然而能上升到很高维度的中国人又有多少呢?大部分人还不是要对自己的细节事情进行重复的工作。我不喜欢日本人,但从这个彪悍民族将紧紧一个动作坚持了几十年甚至更长,何不让我们感叹,我们常常都会说:“差不多就行了”,“这东西也没人看的”,“看不出来”。

  而简单的聊天过程中,讲一个很大的话题、一个看似平民的话题,聊到恰到好处。即接地气,又不俗气,即高大上,也不脱离实际。也希望窦爷加油~

  《圆桌派 第一季》影评(十):圆桌上聊聊天

  最近看了三期窦文涛优酷土豆上的节目《圆桌派》。看第一期的时候,感觉除了片头片尾,拍摄场景文艺一点,古香古色一点,外加了一个人,之外,和《锵锵三人行》没多大不同。四个人的圆桌派,刚开始看,还有点不太适应。感觉有个人总是插不上话。

  不过,这一期《圆桌派》让我感动了。这是一个在家里闲聊的节目。不是有个人总是插不上话,而是朋友在家里聊天,总是会轮番做个默默听闻的听众,等想到有什么东西想说的,便才开口了。

  《锵锵三人行》像是香港里的夜市,匆匆赶来的朋友坐在一起匆匆聊几句,没有头,没有尾,聊聊时事,说说八卦。

  《圆桌派》却是有头有尾,节目结束时,有种朋友下次来玩的感觉。

  节目中,窦文涛说这是他的私活节目。的确,是个让人很放松的节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