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艾草》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艾草》经典影评10篇

2018-01-06 20: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艾草》经典影评10篇

  《艾草》是一部由姜秀琼执导,潘丽丽 / 莫子仪 / 唐振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草》影评(一):谢谢你,艾草

  好吧,看这部作品时候我哭了,感触良多。艾草,中国人对它有着特殊情怀思念故人的端午节、淡淡的草香味、安神驱邪。本片的主角,一位来自南台湾保守家庭的普通妇女,为了一份爱情,不顾家长的反对只身来到台北,嫁给了自己爱人。现在的她,相依的丈夫已死,育有一对儿女。她的生活实在是再普通不过,每天唠叨着老不成家的儿子、思念着远在国外的女儿、照顾着保守顽固的母亲。正因为普通,所以观众可以轻易的将她幻化成自己母亲的形象,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可以说是众多母亲的代表。然而普通的人物在遇到不普通的事的时候反应总是逃不过世俗的套路,所以当女儿带着未婚而生的小孙女独自回家时,她哭了,跑回自己的屋里锁上了门。只是不一会她又跑了出来,因为要关掉已经煮开的用来下饺子的水的火。

  片中的母亲是普通而保守的,她并不能接受女儿的这种行为,但是她又是伟大的,因为虽然传统观念让她不可能笑颜面对女儿,但那份切不断的爱还是让她选择了默默接受,特别是当老母亲过寿,斥责外孙女这种未婚生子的行为时,母亲主动抱起了小孙女,向各位亲戚一一打起招呼,要知道周围得知这个消息邻居还都在门口看热闹呢。

  这并不是故事的主线,但是却为主线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和补充。某种程度上本片的故事主线是女主人的儿子和他男朋友的故事,这才是女主人将面临的最大的冲击。影片并没有交代儿子最后究竟有没有向母亲出柜,但是从她对女儿的包容上看,而且如此疼爱儿子的她多少也应该已经有所察觉,所以最后有理由相信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只是电影是美好的,但是现实真的也可以如此演绎吗?出柜是一件需要多大勇气和实力才能做出来的啊!现实中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当你选择要向父母出柜时。不过,至少本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感觉、一个温暖的可能。

  谢谢你,艾草。

  《艾草》影评(二):艾草

  端阳时节草萎萋,野艾葺葺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由庶名知

  艾草,印象中端午时节挂在门上那束绿色泛着白绒,或煮艾成汤,奶奶也总是说,艾是个好东西,能祛毒避邪。而自己只是喜欢那种味道,带着些许草的青涩和花的微香。三岁成艾,心里总隐约着这样的感觉,艾有种抗拒时间的韧性,也有一种默默守护的意味,守护着一个家庭的安宁,用自己的坚韧与微香。

  不知道台湾公视人生剧展中《艾草》为何选取这样一个名字,只是看过以后,确实能感觉到那是与自己心目中艾草相契。《艾草》并无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一位退休的妇人吴艾草,生长于保守排外的闽南村落,年轻时为了跟大她二十岁的外省籍老师谈恋爱,不顾她单亲母亲的反对,嫁去台北。38岁时丈夫过逝,独立抚养一女一儿长大。好不容易孩子拉大了,坚苦的日子过去了,退休后享享清福,每天练练八段锦,读读英文。每隔些日子去照顾照顾乡下唯利是图的母亲杨乖。艾草认为自己独立坚强,让儿女受良好教育,对自己身为母亲的角色满意又自傲。直到发现一向乖巧孝顺的儿子是同志,而辛苦供养女儿去法国留学,结果女儿带却回和黑人生的私生女。艾草原本一个完满的世界就此被打破,随之瓦解的则是自己多年来所秉持的价值观道德观。她原以为自己和母亲不一样,能独立坚强,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当这良好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走向一条与自己设想完全不同道路时,她不得不去反思自己。

  正如人生剧展中这样写道:“台灣從單一族群幾十年間轉變為多種族的國際社會化,上一代傳統的價值觀和下一代極度個人主義的對立,對多數的家庭來說都在承受著這個世代的價值衝突。艾草這一代的母親是最大的轉折點。面臨選擇與接受的當下,開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是否每個母親甚且每個人都面臨到自己人生的限制? 要如何勇敢的迎戰呢?”

  确实,开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或者并非是开放到一半,而是在这公开的社会价值观里面隐藏最深却又牢不可破的东西并未被触及,并随着一代一代的社会化依旧传递下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容忍别人的“开放行为”、可以接受社会所谓的“宽容”,但当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我们家庭身上,我们就无法再冷静下来,再去谈什么宽容云云。当初艾草不顾母亲反对爱上大她二十多岁的外省教师,这在当时是如此叛逆和“不道德”,但她开始成为母亲,她开始体会作为母亲角色的那种社会期许,她又开始有退缩,或者去试图改变。当她隐约知道儿子是同志后,她不断唠叨别人家孩子结婚事情,来试图去转变,或者告诉自己:“或许碰到好一点的女孩,他会有机会改变。”又或者再去找出社会道德的这柄大剑,“你们怎么不做些让人称赞的事?……给你们太多自由,才让你们连那个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不看在眼里……你们要怎么过活,要有什么癖好,都离我远一点,后果自己去承担”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确实背负着太多太多的东西。韦伯曾说: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或如一句成语:作茧自缚。但是我们也不由得害怕,当我们撕裂这一意义之网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失去自己的栖身之地。

  然而,当它真的发生的时候,如果不能逃避,也只能勇敢去面对。当艾草回到老家给母亲过寿的时候,母亲知道她孙女当了未婚妈妈的事情,艾草不得不去面对……当剧中镜头转向在海边的艾草,面对着夕阳,艾草深深呼吸,打起八段锦,而这时一位徒步旅行的外国人偷偷用相机拍下她的身影。我不知道她当时心里在做着怎样的挣扎,只是感觉,在这一刻,艾草做了她人生最为艰难的选择。

  艾草的女儿带着小孩来到母亲家,街坊邻居都聚了过来,女儿抱着小孩尴尬地站在门口,艾草一把抱过孙女,一个个去叫亲戚,然后来到里屋,喊她母亲“阿祖”,叫了四遍……看到这里,心里真如五味瓶,我想这就是一位母亲能做到的最大的勇敢吧。

  但是,即便如此,艾草还在困惑无奈中徘徊:“我越来越不懂你们的世界,你们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我真希望能这么做”。说真的,我们无法说谁对谁错,或许这根本就谈不上谁对谁错,当艾草知道女儿当未婚妈妈那一刻的反应,我想任何一个做母亲的人都会有,即便这个孙女是如此的可爱,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接受那所将承担的则是来自整个社会的眼光压力

  所以,艾草是勇敢的,就如她的名字,她要去守护她的家,用自己的那份坚韧。

  又是在深夜静静地看完《艾草》,当这座城市都沉睡在月光里的时候,想想,可能在这沉睡的城市里或许也有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一位母亲,会在这深夜久久无法睡去……艾草就是这样一部戏剧,一个生活的片段,用最平实的对话,传递着最为真实的感情,打动着你最脆弱的心,泛着久久不去的涟漪。

  《艾草》影评(三):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宽容

  今天看了部台湾电影《艾草》。

  艾草是主人公的名字,一位饱受家人责难的单身母亲,丈夫过早离世,辛辛苦苦养大一双儿女。

  女儿在法国留学,儿子在一家大公司做白领,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平静和谐,让人羡慕。就像母亲打的太极,表明波澜不惊,却已暗流涌动。。。。。。。

  问题很快出现了,女儿回国,一家团聚,本来是件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儿子去接女儿,艾草精心准备水饺。但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儿未婚而育,领着已经三四岁的孩子(中非混血)回来了。一切都始料未及和无处宣泄。“你让我一会怎么出门”,母亲对女儿说的话,可以看出母亲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难以言状。当自己的母亲过生日,全家人去祝寿时,先看到艾草早早先回到母亲家,在厨房忙活着,听到自己的母亲在念叨这着:“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女儿。。。。不知羞耻。。。。。”艾草想到自己当初不顾叫家人的反对,邻里的指手画脚嫁给外乡人时,内心积压的埋愤和委屈瞬间爆发,她冲母亲吵到: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念叨,这么刻薄。。。。。

  心境难以平抚的 艾草走出母亲家门,到熟悉的湖边练气了太极,也许正是这一刻她体会到了女儿所面对的压力和委屈,也开始理解女儿了。回来的路上,她看到女儿抱着外孙女、儿子、一凡站在母亲的门口,不知如何踏进家门,而周围堵满了围观的相邻。艾草毅然抱着女儿怀着的外孙女走到母亲面前,对外孙说:“叫阿祖”,母亲一阵沉默空气中一片寂静;当艾草再次让外孙叫阿祖时,母亲终于有所退让地喊道:“饿死了”。沉默中的亲戚终于感觉招呼吃饭。艾草对孩子的认可,是让人感到阵阵温暖,她可以大方的介绍女儿小学的老师,而且可以不去避讳的说:女儿还没结婚。带孩子去玩时,告诉外孙女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孩,甚至教孩子练太极。最后自己的母亲也竟然打电话来说:听说有一种护肤品可以帮小孩的皮肤变白些。。。。。。。。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影片的点点滴滴找到和解,找到慰藉。然而影片总另一种情感却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和思考,那就是儿子和一凡的情感归宿。

  儿子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乖乖仔,有稳定收入满意的工作性格温和,人又长的帅气、健康。然而他却是一个同性恋,有自己深爱的恋人一凡。艾草第一次看到一凡是在电脑上看到他跟儿子亲密照片,儿子迅速点过,却没有逃过她的眼睛,问儿子那个人是谁?儿子草草答到是公司信聘的摄影师。第二次见到一凡是他的突然来访。从未艾草的一凡要见见这位“岳母”。相比下,一凡是勇敢的,他已经出柜,被父亲发现,又一次次跟父亲沟通,慢慢得到了理解;因此,他似乎也期待一天“岳母”可以理解自己的BF,并且终有一天可以同意他们在一起甚至祝福他们。他以送照片的名义贸然闯进这个家庭,让小海措手不及。反而是艾草把一凡让进家里,盛情邀请他一起吃晚饭。当艾草问一凡吃过晚饭了没有,一凡说:自己不饿。当小海告诉母亲艾草一凡要忙着去送稿时,一凡告诉“岳母”稿子已经送完了。这样艾草就更热情的邀请他坐下来吃晚饭。然而这一切却随着一凡手机的突然响起来,让艾草心里有一丝触觉而开始思考。她甚至让儿子教她上网,她要了解这个世界究竟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一凡人长的帅气、温文尔雅,公司高薪聘请的摄影师,一切今后完美。开着自己的车与小海一起去机场接归来的女儿,载着儿子、女儿、外孙女去母亲家拜寿。。。。。一凡尽心的做着一切,想融入这个家庭。对于在法国留学那么多年的女儿而言,对弟弟跟一凡的关系是第一眼就可以解读出来的,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一凡看到艾草接受自己的外孙女的过程,便对小海说:要不你试着跟你母亲讲讲我们,或许她可以理解。儿子太懂事了,她不想让母亲再受煎熬。然而这一切其实早已被艾草所洞察到了。在与女儿的一段对话中,女儿想母亲认错,艾草叹息到:你们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去打算,一个女孩子家没结婚就生小孩——还有你的弟弟那么乖、懂事,一切正常,却——女儿惊奇的问母亲:原来你已经知道了。母亲回道:他的事,我怎么可能不知道。我现在希望他以后额可以遇到一个好女孩可以改变他。言语间的无奈让人心头一颤,然而艾草对这一事实无法接受时,她仍然保持了一份理性和试着去理解,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一份宽容心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台湾的另一部电影,李安的《喜宴》。同是受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父辈一代,在爱与传统的观念中,痛苦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但值得肯定的是艾草似乎比喜宴中的父母要开通一些,至少是她没有逼儿子结婚,传宗接代的压力也没有加在小海的身上。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比较唯美和理想化的电影,或者说台湾跟大陆的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台湾人更开放一些,而大陆的又是什么状况呢?

  《艾草》影评(四):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

  周末在家想看一部电影,最近一直标榜自己是小清新,就在B站(真的小清新也上B站的!)搜索了“台湾 电影”,第一页比较偏下的位置看到了这部。它的标签包括:台湾、公益、同性

  85分钟并不长,看完之后我决定拿下所有的标签,关于这部电影。

  我身边的同龄人,在谈论到同性恋时,第一反应是:我不是!别人是我也不反对不歧视。实际上,很多异性恋只是说的好听,在他们的思想里,异性恋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是起到主宰作用的群体,他们对同性这个群体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歧视”。

  有些人还会扯上什么进化论啊,自然规律等等理论,用上下五千年的事儿来证明男女相爱结婚生子,才是这个宇宙继续运营下去的真理。

  说来真是可笑,谁要你一介凡夫俗子来推动宇宙进步啊。影片中,当亲戚们对姐姐的混血儿女儿不知所措时,当邻居在门前指指点点时,妈妈挺身而出,抱着外孙女挨个和亲戚打招呼。妈妈之所以选择接受,就是因为爱吧,母亲对女儿的爱,一个女人对家庭的爱。

  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

  《艾草》影评(五):把有限的眼光看一看关于同志电影的结局

  把有限的眼光看一看关于同志电影的结局

  《艾草》 导演:姜秀琼

  大约是一年以前,我初涉电影,因为对两年以前某个周末的夜晚在A区的教室里那部只看了一小个结尾的《夏天的尾巴》记忆犹深,于是总是对于台湾方面的电影念念不忘。

  误打误撞间,从台湾青春到台湾文艺,从《蓝色大门》到《独立时代》,我接触了在我脑海里最早意义上的同志电影(当然,高一那年的某夜的卧谈会里盼盼同学曾经把我带到了《断背山》的门径,但因为机缘不够,当年的我只看到了网络上短短几分钟的花絮,唯记得独留世间的老牛仔抱着恋人与他初见那日身穿的衬衣在忧伤的背景音乐里默默哀悼的影子。直到今年十一我才完完整整地将那部李安手笔的美国西部牛仔同性恋史诗作品看完。)——《蓝色大门》《盛夏光年》之类。去年清明在下沙网吧过夜那次,我因为当时迷恋张国荣的声音而看了《霸王别姬》,之后的十一月份又被叶子同学带进了《暹罗之恋》《美少年之恋》啥的,后来,是我自己有意识地寻找起类似题材的电影,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我的军中情人》《蓝宇》《曼谷爱情故事》《渺渺》之类,林林总总算起来,大概有十部左右。虽然用来八卦同志电影的结尾问题,有点牵强和资料不足,但是,小窥端倪,自娱自乐一下,总是不过分的。

  观影过程中我频频感到,在这类电影当中,大多数的结尾差不多都是有情人不成眷属的。它们的编剧在面对同性恋这样的剧情时,不知道是迫于社会道德的隐性压迫力(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同性之爱,一向很缺少比较正面的社会认同,似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都认为这样的爱只能是年少时的一时冲动和迷失,最终那些误入森林的孩子会重新走回正道,嫁娶一如世间正常人)还是他们自身对于剧情把握的无能为力,总而言之,最后的最后,所有的男男或者女女们,都会要么死于非命以戛然终结他们的感情,要么来点淡淡的忧伤催一下影迷的眼泪揪一揪受众脆弱的心,不外乎如此。只有极少数的导演(比如李安、姜秀琼),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没有人死,没有人离开,没有误会,没有错过,没有爱上直男单相思的情况下,直面电影所要表达的人生普遍性的人文关怀,让电影里那帮LALA和 GAYGAY们,以长得最像正常人的形象站在我们面前过最正常可能普遍有比较真实的生活。

  《蓝色大门》里是朦胧的喜欢不算数。

  《盛夏光年》里面余守恒和康正行外加那个使三者关系构成三角的女生,他们三个人在最后的镜头里,面对着赤裸裸摊在他们面前的情爱时一并地绷起无奈悲伤的脸,应该算是预示了三个人都没什么好下场的吧?

  《霸王别姬》里面,那个不风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似乎从小豆子到程蝶衣,都是一路单相思到底,压根没有得到过小石头抑或段小楼除了师兄弟情分以外的关怀吧?

  《暹罗之恋》TONG最后对MEW说“虽然我们不能够在一起,但是那并不代表我不爱你”,对于那段从童年跨到少年的恋情来说,等于是给他们的感情划上了一道永远滴血但是滴得不多但是淅淅沥沥经年不断的烂创口。

  《我的军中情人》则是直接让那个敢大胆再喜欢的男人面前长肉色情歌的小兔牙帅哥被炸弹炸飞,他所爱的军官将最深情的吻落上他濒死的沾满污泥的唇。

  《蓝宇》的死,是突然的也是戏剧的,但是他不死又能怎样?陈捍东还是会自欺欺人地回到世俗或者他自己看来最最得当的生活里面去娶妻生子奉养父母,虽然他总算一直记得并且爱着那个从一开始就不断强调“只是玩玩”的孤僻少年。

  《曼谷爱情故事》那个邋遢的云出狱后终于决定当瞎眼阿石的眼睛,但是子弹却在这时穿过了他的胸膛。当我看到眼盲的阿石在倾盆大雨中久久摸索着近在咫尺却天人两隔的云的尸身时,狠狠的骂了编剧一段CNM。

  《渺渺》的死,是发生在故事开始的很久以前,而正是小贝的死,才引出陈飞戴着耳机逃避声音的奇怪行为,才引出这部GB电影的所有线索而无可厚非。

  当然,李安导演大手笔的家庭三部曲之一的《喜宴》,是同志电影中的一例难得的异数。因为李安最后将所有的可能都留给了时间,留给了高伟同和他的白人男友以及怀着高伟同的孩子的威威三个人在高家父母离开美国之后的万丈时空。

  比起《喜宴》,《艾草》的结尾似乎有一点点偏离了同志话题,但是,当我看到姐姐宋玲对弟弟宋海说要把留多一些给自由给自己不要让家人变成他的负担,看到宋妈妈说儿女的事情妈妈都知道,看到她看着儿子趁她不在家时带着男友回家过夜留下痕迹不动声色,看到她抱着NINA向全家的长辈问好、牵着 NINA的手对隔壁邻里大声承认那是她女儿在法国跟黑人未婚生下的女儿、并带着NINA在铺满阳光的公园里打太极的时候,我知道,结局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在这个相亲相爱的单亲家庭里,不管是未婚先孕生下黑人的孩子还是嫁给可以做自己爸爸的男人还是找一个和自己性别一致的人,都不是问题。

  观影过程中,我不断问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如果让你来做导演或者编剧,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结尾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亲情友情爱情,不就只是分,和,生,死这四条小路么?

  我搜索枯肠,没有能给自己找出一个比较认可的答案。因为不论是坦白还是隐瞒,终归有人会悲伤,或者是作为同志的宋海,或者是作为同志的母亲的宋妈妈,或者,是所有人。

  身边的人也没有回答,因为电影已经结束,结束在公园的阳光灿烂里,结束在不管怎样导演都用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深爱告诉我,不管最后他们选择走的是哪一条路,因为他们是彼此亲爱的家人,悲痛的事情永远只是短暂的。悲痛之后,就会使理解和接受,以及,一起承担这个世界拍打到他们简陋但是温暖的家的风风雨雨。

  姐姐宋玲曾对送妈妈说,我可以不顾所有人的看法,但是我不能不在乎你怎么看我。(如果我不回来)我会一辈子都过得不踏实,留有遗憾。(宋玲未婚生子,对宋妈妈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因为她自己早年的婚姻就是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而嫁给了大她一圈的男人而守了寡被人耻笑。宋妈妈特别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受到自己当年那样独立抚养儿女并被所有人包括家人否定的苦楚。)

  最后我很不应景地对旁边昏昏欲睡的家伙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亲人的爱,其他所有的爱,包括爱情在内,都是假的,都是关乎利益的。一个爱你的人之所以会爱你或者不爱你,就是因为他能够在爱你的过程里面手收获那种叫做“爱”的快感(利益),一旦那种“爱”的快感消失了,那么,他就不会再爱你。这无可厚非。所以,你必要爱你的家人,至于爱情,至于其他,不要迷信,不要耽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都是王家卫手里的那些盒凤梨罐头,有保质期的。

  所以,虽然《艾草》的结局比起《喜宴》这样的大家手笔来说太过人文关怀太过“美好明天““阳光灿烂”了,但是,它至少突破了以往多数同志电影的导演编剧们所不敢面对不愿设想的关于同志情感的未来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电影里面主角非死即伤或者别离,人为造成了他们的电影里的那一段段同志爱情的不可延续性。),它用亲情的温馨、包容、宽广,为故事里相亲相爱持有真爱的人们在面对不太被世人所接受的感情时,提供了(姐姐与黑人未婚先孕、母亲与父亲忘年之恋、宋海的同性之恋)另一条似乎怎么走都会走到春暖花开的路。

  至此,向李安和姜秀琼以及所有对这个世界持有冷静但不冷漠的态度的导演致敬。

  :因为记忆有限,所以对于篇章中所引用的电影原话只取大意;

  因为经受有限,所以此篇随笔仅代表个人的浅薄感性的观点。

  《艾草》影评(六):真希望艾草能幸福

  当宋伶与艾草同坐在餐桌前对峙时,宋海与母亲站在一起,用胳膊轻轻环着她的脖颈。当母亲终于说了句狠话,沉默占领了整个桌面时,三人的眼神又是多么值得玩味。

  姐姐求助得望着弟弟,但是弟弟却坚定地看着母亲,母亲目光的焦点早已不知飘到了哪里。姐姐终于失望了,收回了目光。因为宋伶已经明白,宋海做出了选择:为了母亲,他不会想姐姐那样唐突,他绝对不会出柜。面对这样的弟弟,站在私自生女的立场上,姐姐又能说什么呢?她对母亲的这份亏欠,毕竟是弟弟牺牲了自己才弥补的。

  可是艾草真是个聪明的母亲,蛛丝马迹之间就看穿了儿子的性向。怪不得她那么生硬地拒绝了儿子BF的汽车邀请。

  可她终究拉起了Nina的小手,终究告诉全世界这是她的孙女,终究微笑着说女儿未婚先孕,终究放宋海去了印度。

  她到底是为了谁这么做的?是为了儿女,还是为了自己?真希望是后者。如果这份爱只为儿女,只是容忍,只是耐受,为子女的任性吃尽世上冷嘲热讽的苦,那又何必出柜。

  真希望艾草能幸福,真正地幸福,为自己感到幸福。因为她终于舍得放手,虽然带着叹息,带着遗憾,却也平静地承认了,那些诞生于自己的生命终究不是自己。于是她更好地明白了自己是谁,明白什么才是幸福,明白自己是可以用阳关下的八段锦征服他人相机的灿烂生命。

  “出柜”这两个字,对很多同性恋真是一辈子的纠葛。

  有的时候,担心的真的不是父母,而是担心担忧本身。我不是父母,我只能妄加猜测他们的想法。我把最坏的结果运算出来,就像弗洛伊德笔下那些故意躲起来假装被父母遗弃的小孩子那样,享受自虐的快感和噩梦醒来的幸福感。于是更加怯懦,更加犹豫,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可是,我实在是个同性恋,不是异性恋,不是双,绝对不能容忍欺骗女孩子。不是我选择了此生,是此生选择了我。

  种种不可测,除了因缘是没人能控制到的。出柜了,父母精神恍惚也好,不能接受也好,扫地出门也好...这终究不是我能控制的。我能做的,只有一直爱他们,照顾他们,包容他们,在他们面前哭,在他们面前笑,告诉他们我能生活得很好,告诉他们没有必要为世界的压力烦忧。

  真希望父母能幸福。

  《艾草》影评(七):苦涩的爱

  看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朋友推荐,说是一部同志电影,但是当我实际观看的时候,瞬间就被电影的母亲感动了。

  看着看着就有自我代入,一位单身妈妈,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能一手将孩子抚养长大,又是用尽了多少力气和多么有远见才会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给予她所想要的自由,然而结果却并不是母亲所预期的那样,在听女儿要回家的时候母亲是多么的高兴,前一秒还在为儿子的情感问题所担忧,但下一秒的微笑是那么的动人,可是,现实再一次将这位母亲的心代入谷底,辛苦养大的女儿竟然没有结婚就有了孩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来所这是违背常理的,是不能被接受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父母用尽所有的办法给予自己的子女他们所想要的,以为这样他们的未来就会比自己好,可是,生活往往给我们上演的是悲情的结果,孩子总是不能顺着自己想法发展,你越是想他走的平稳,他就越是给你制造起伏。当时的母亲不仅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而且还有周遭的环境压力,剧中的阿么是典型的旧思想的代言,她怕别人说,怕自己丢脸,除此之外她还一点都不相信别人,片尾她又开始数钱了,当发觉少了10块之后她眼神所朝向的方向再一次折射出这位旧社会女人的典型形象。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很细微,只要用心去观看你就能看到剧中人各自的形象是显得多么的突出。

  回归到母亲的身上,从最初的不接受到后来的理解,再到最后大胆的接受,可以看出来,一个母亲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孩子的幸福所考虑,因为女儿不能接受别人的冷眼熱嘲,所以果断抱着孙子走进了内屋,因为心中总是充满关怀充满爱,所以在nina不见的那一刻她慌了,尽管前一秒还表现的漠不关心,因为nina是女儿的,因为是爱的存在,所以当再次遇到邻居询问的时候会好不犹豫的道出事实的真相,不做隐瞒。

  因为爱,所以累

  因为爱,所以心疼

  因为爱,所以沉默

  因为爱,所以无畏

  因为爱,所以接受

  因为爱,所以伟大

  .真心觉得我们应该学会体谅父母,学会回报他们的爱

  《艾草》影评(八):一部可以和妈妈分享的电影

  一部可以和妈妈分享的电影:昨晚和同友们看了一部可以和妈妈分享的电影《艾草》,因为是看过的最赞的家庭伦理剧,第一次把豆瓣上的1069条短评都扫了一遍——电影把人伦冲突的话题表现的舒心愉悦(现场笑声不断),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刻画细微,温情而又智慧,“可是如果你没有接受,我心里永远会有遗憾,任何人的眼光我都可以不在乎。”观影后的交流中我们分享了“出柜”的心路历程:我出柜前同样经历过很多挣扎,但特别是向妈妈出柜后的好处是,可以把妈妈当闺蜜;《亲密关系》(美国许多大学人际关系课程的标准教材)(【美】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 王伟平(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中有一页是“谨慎的沟通:公开同性爱身份”,很值得一看。希望祖国大陆也能够像台湾一样自由的制作、公开的宣传播放这类促进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多元价值观的影视文艺作品。

  《艾草》影评(九):极端?

  这部电视片 演得十分的真实 感觉真的有所发生

  艾草的形象感觉有点像现在八零九零人母,开放但又有所顾忌

  宋伶宋海这就更代表了现在小孩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的极端"错误",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那上面说在美华人最怕的事就是怕自己的第二代感情方面的闪失,即女儿嫁给黑人和儿子是同性恋,艾草能在这种压力下安然,这种放得开的精神应该是现在家长应该学习的吧...

  虽说这部片子是在讲述 宋伶宋海的所谓"畸形"的感情,但更一步阐述了现在两代之间的关系,两代之间的矛盾....感觉和白先勇的<孽子>有共通之处....如果我们更看一点又何乐不为啊?

  孩子的责任还是由他们自己承担的好.....

  《艾草》影评(十):艾草的味道

  小时候,在乡下长大。没上学的时候,便在山间放牛,路边少不了艾草。每到夏天的晚上,家里就点起了扎起来的艾草束,在院中转几圈,扑鼻的艾草香,蚊子的嗡嗡声也会少了许多。

  后来,进城读书,再也不用艾草熏蚊子了。每当端午,家里还是会买艾草,挂在门边,以求祛邪。

  再后来,离家越来越远,回家越来越少 ,好多年没再闻过家里烧艾草的味道了。

  昨晚值班之际,看完了 这个片子。我是冲着同性这个主题去的,片中涉及的不多。我看完还是没太明白,艾草是怎么发现儿子是gay的。以及,她是怎么和自己和解的。

  被剧情介绍忽悠了,没有期待的那么好,不过还是可以一看的。电影大篇幅在讲艾草,这个平凡的母亲。年轻时义无反顾,年老时又要迎面这样的刺激。前半生辛苦拉扯大两个孩子,到老了并未能安享晚年,反而还要做儿女的卫士,去保护他们免受流言和世俗的伤害。坚强地挺着,谁又能懂得她的伤悲?

  我想起了我妈,昨晚好想打电话问候一下。

  关于片中的这对couple,两个人都蛮清爽的。剧情不多,也未能更深入地体现他们的抉择、冲突等等。但是按着剧情设定,应该会在一起吧。【2015-3-2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