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守望尘世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守望尘世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2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守望尘世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守望尘世 第一季》是一部由彼得·博格 / 基斯·戈登 / 卡尔·弗兰克林 / 莱斯利·林卡执导,贾斯汀·塞洛克斯 / 艾米·布伦尼曼 /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一):《纽约时报》:搞砸《迷失》的家伙,带《守望尘世》归来

  人物

  搞砸《迷失》的家伙,带《守望尘世》归来

  TAFFY BRODESSER-AKNER2014年6月30日

  几个月前,在皇后区道格拉斯顿的一所住户里,HBO新剧《守望尘世》(The Leftovers)的主演贾斯汀·索罗(Justin Theroux)正在厨房里用吹风机吹自己的脚。索罗刚拍完一个场景;在这场拍了一遍又一遍的戏里,他得赤脚在外面的雪地里奔跑,跳过一个栅栏,然后扑灭一场火。在拍摄之间,索罗回到客厅,和那里的工作人员聊起了人脚的局限性。对话不知不觉变成了对魔术师大卫·布莱恩(David Blaine)的热烈讨论。布莱恩曾经把自己冻在一个巨大的冰块里。

  汤姆·帕洛塔(Tom Perrotta)是《守望尘世》原著小说作者。他问有没有人看过布莱恩的扑克戏法。达蒙·林德洛夫(Damon Lindelof)是该剧的主创者之一,也是该剧的首席编剧。他兴奋起来,说道:“他的拿手好戏就是他连牌都不用就说:‘随便想张牌吧。好了没?’然后你说:‘好了。’然后他就说:‘梅花4。’你想的果然就是那张牌。”41岁的林德洛夫戴着一副塑料框的眼镜,留着光头,永远都是一副一天没梳洗过的样子。他拿出手机,在YouTube上找出了另一段他最喜爱的布莱恩的魔术视频。视频里,魔术师把一个看起来像编织针的东西穿进了自己的上臂。在旁观看的英国演员瑞奇·贾维斯(Ricky Gervais)流露出了既恶心又快乐表情。布莱恩之后把针抽了出来,既没有流血,手臂上也没有伤口。厨房里每个人都看了视频,都被吓住了。

  林德洛夫(右)和导演彼得·伯格在拍摄《守望尘世》的第一集。

  aul Schiraldi/HBO

  视频结束后,有几个人讨论起布莱恩是如何设计这个幻术的。林德洛夫没有参加讨论。“我永远也不会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他说,“我不想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把戏。我想把它当做现实。”

  《守望尘世》的构思也有点像一个把戏:某一天,地球上百分之二的人口没有任何原因地消失了。失踪的人们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消失了,教皇消失了,演员加里·布希(Gary Busey)也消失了。这有可能是基督教里的信徒升天——但也有可能不是。故事开始于“突然消失”的第三周年,全世界都在探求该如何继续生存。剧情聚焦在没有消失的人们。

  对一部电视剧来说,这个构思虽然引人入胜,但是却难以驾驭,因为本剧核心的迷局有可能一直悬而不决(也有可能不会)。帕洛塔的原著小说仅仅用了355页就讲完了整个故事,但一部HBO剧集若想获得成功,必须要维持数季的悬念。更因为这是林德洛夫自《迷失》(Lost)之后首部执导的电视剧——那部ABC播出的剧集成功地将几个悬念延续了好几季,但它的大结局,即使是含蓄地说,也是让很多观众感到失望。现在,正是时候回忆一下林德洛夫对悬疑题材的驾驭能力如何——简而言之,尽管《迷失》不尽如人意,他仍旧是悬疑高手。

  当HBO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艾伦伯格(Michael Ellenberg)告诉HBO的节目总监迈克尔·隆巴多(Michael Lombardo)他想让林德洛夫负责《守望尘世》的制作时,隆巴多的第一反应是:“戴蒙·林德洛夫?《迷失》那位?”艾伦伯格与林德洛夫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合作过。当时林德洛夫被请来参与剧本的改写。《守望尘世》期望在悬疑和剧情发展中达到某种奇异的平衡,而艾伦伯格觉得林德洛夫也许能做到这一点。隆巴多同意,他们确实需要一个敢于冒险的主创。虽然他并不是《迷失》的粉丝——看了第一季后他就不再跟了——他也开始看好林德洛夫。“《迷失》吸引了一大批聪明积极热情的忠实观众从头看到尾,”隆巴多说,“有哪部别的电视剧能做到这样?它们大多数都虎头蛇尾。”

  就这样,艾伦伯格打电话给林德洛夫,问他有没有读过《守望尘世》的小说。林德洛夫说他没有。“读一下吧,”艾伦伯格告诉他。

  林德洛夫渴望重回电视创作。“这是我喜爱的,也是我拿手的事情。”在2010年《迷失》剧终后,他一直在进行电影剧本创作。他与朋友艾列克斯·库兹曼(Alex Kurtzman)和罗伯托·奥西(Roberto Orci)一起参与了电影《牛仔和外星人》(Cowboys & Aliens)以及《星际航程:黑暗无边》(Star Trek Into Darkness)的创作。他还与杰夫·詹森和布拉德·伯德一起创作了《明日世界》(Tomorrowland)。这是迪士尼将要在2015年上映的电影。电影的灵感来自于迪士尼主题公园里各种未来色彩的游乐设施。他还为《地球末日战》(World War Z)以及另外一些他不愿提及的电影担任过剧本顾问。

  当剧本顾问并不是什么苦差——业界能人可以拿到几十万美金的报酬。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一位剧本顾问并不能从一开始就参与剧本创作,而是在别人的创作成果基础上提出意见。林德洛夫是一位天生的合作者,他把这一过程比作“在别人不在的时候养育他们的孩子”。尽管他对《迷失》最后一集之后发生的事还是耿耿于怀——也有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当林德洛夫接到关于另一个电视剧的电话时,他立刻答应参与创作。

  在2004年首播时,《迷失》吸引了大批观众,业内评价也很高。该剧的开端展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大框架:一架飞机坠毁,乘客们被困在一个神秘岛屿上。在这一框架之上又加入了真假难辨、引入歧途的线索,各种死胡同以及“黑烟怪”。六季之后,当万众期待、在网络广播和博客上被讨论了无数次的最终集播完时,林德洛夫和他的同事、该剧另一位主创者卡尔顿·库斯(Carlton Cuse)都觉得他们给了剧集一个令人满意的大结局。《迷失》的主角杰克在拯救世界的行动中牺牲了。结局中还出现了一束光柱,以及来生。本剧嗓门最大的铁杆粉丝们表示了他们的不满。在大结局播出后,他们在林德洛夫活跃的推特上告诉他,他毁了他们最喜爱的电视剧,让他们浪费了六年光阴。评论家同样对林德洛夫和库斯毫不留情,其中一位说:“《迷失》的结局糟到不能更糟了。”在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权力游戏》(Game of Thrones)系列小说的作者和HBO改编剧集的执行制作人乔治·R·R·马丁(George R. R. Martin)的一句话总结了观众对《迷失》的失望程度。马丁谈到了自己对创作《权力的游戏》结局的恐惧:“万一我弄出一个《迷失》来该怎么办?”

  林德洛夫伤透了心。他是文艺文章的热情读者。那些攻击《迷失》的评论家都是他敬重的人士。之前他们的观点他也十分认同。他尝试不去在乎批评,而是提醒自己可能最重要的是本人对结局满意。“可是并不是这样的,”林德洛夫说,“我本人喜不喜欢结局并不重要。我可不是想出了这个结局,然后坐在房间里为之感动热泪盈眶,赞赏自己创作出了这么一部了不起的电视剧。我的电视剧是播给百万观众看的,我想让他们喜欢它并理解它。”

  可这并没有发生。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迷失》的结局。但是四年过后,林德洛夫对结局的负面评价还是难以忘怀。直到去年,他的推特的自我介绍还这么写着:“我就是搞砸《迷失》的蠢蛋之一。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在推特上,他欣然接受批评,还不时转发最为毒恶的侮辱。

  “那些评论可真让人受不了,”林德洛夫的妻子海蒂·福格曼·林德洛夫(Heidi Fugeman Lindelof)告诉我说,“‘你毁了我过去六年的光阴?’他无时无刻不在自责。”林德洛夫和《守望尘世》的执行制片人之一彼得·伯格(Peter Berg)在家中观看了《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的大结局。剧集播出后,林德洛夫登入推特查阅别的粉丝对结局的反应并分享了他对该剧的喜爱。可是粉丝们有了《绝命毒师》的结局做对比,又一遍在林德洛夫推文的回复里吐槽《迷失》是多么失败

  林德洛夫这时明白过来,他已经受够了。“这都是我自找的,”他说,如果他自己把自己叫做一个蠢蛋,“那你也可以这么叫我。”在去年10月14日,也就是《守望尘世》中“突然消失”发生的那一天,林德洛夫注销了他的推特账户。他的最后推文是这样的:“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句子到这里戛然而止

  他当时是这么想的:“人们谈论《迷失》是如何糟糕时,我很伤心,我并不喜欢这种感觉。我花了三年时间接受批评,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听到了你们的批评,我理解你们的批评。我不再自欺欺人了。但是,这样的自我并不能持续。我不能再继续表示接受批评,因为这样做又会招致更多的批评。而批评实在是伤感情。没有人在乎我是否会伤心。不让自己受伤是我自己的职责。”

  “达蒙是一个超级敏感的人,”卡尔顿·库斯说。《迷失》之后,库斯参与了电视剧集《贝茨旅馆》(Bates Motel)和《血族》(The Strain)的制作。(当他们俩一起为《迷失》效力时,粉丝们把他俩合称为“达尔顿”(Darlton),这可是“布拉吉丽娜”[Brangelina,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的合称——译注]才享有的待遇。)库斯接着说道:“我坦然接受有人不喜欢《迷失》结局这个事实,这是因为我坚信同样有许多人会喜欢这个结局。如果你在艺术上做了什么铤而走险的事,注定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因为《迷失》,林德洛夫成了一位之前电视剧史上少有的明星主创人,并促使这个概念成为一种趋势。这虽然不是林德洛夫刻意为之,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现在却为自己的名声所累。主创人通常是一位写手,负责管理目的创意和走向。除了可能在节目结尾制片公司的片花里得到一点曝光,“达尔顿”这一代主创人从来没有期望观众会认识他们。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粉丝不但仰慕(或是骚扰)主创人,他们还会和主创人互动,提出各种问题,甚至会影响剧的情节走向。

  最初,林德洛夫非常享受这种名气——他积极地和《迷失》粉丝群互动,征询他们对迷宫般剧情的看法和期望。尽管林德洛夫和库斯直到《迷失》六季过半才知道整个剧会什么时候结束,但他们不断在剧里加入新线索。“《迷失》的前55集里,我们不知道这个过程会有多长,”林德洛夫说,“我是要百米冲刺呢?还是在跑马拉松?我得要跑几圈?知道这些会影响我如何运作整个剧集。”

  《迷失》的成功也使观众对层出不穷的新惊喜的期望过高。“剧拖得越长,就越难使观众满意,”林德洛夫解释道,“这些飞机遇难者最后都生还了吗?他们会坠入爱河吗?他们会生存下去吗?他们会死吗?知道这些不再令人满意。观众想知道的是:他们会拯救世界吗?”

  最终世界得到了拯救。但是其方式却让一些忠实粉丝失望。库斯坦然接受了这一点,而林德洛夫还没有。

  “我还是不能释怀,”他说,“我还没有自信到说‘去他们的吧’。我热爱这个剧,如果有机会我也不会做任何修改。”他叹了口气接着说:“可是我没有对自己这么说。我一直在想:我哪儿做错了?我能从《迷失》得到什么样的教训?我怎么做才能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

  《迷失》对林德洛夫影响之深,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把自己写进了剧里。该剧的主人公杰克成了林德洛夫的化身,至少他内心是这么想的。和林德洛夫一样,杰克失去了父亲,并且尽管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还是迫不得已承担起了领导角色

  林德洛夫在新泽西州的提内克长大成人。他是家中独子。母亲是来自一个传统犹太家庭性格外向的学校老师,父亲则是一位内向的、持无神论的银行职员。“他们的结合没有任何门当户对的基础,但这浪漫爱情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林德洛夫说。

  他和母亲苏珊的关系密切小时候——苏珊回忆最早是他两岁半的时候——他会给母亲讲故事。母亲应他的要求把这些大多是关于机器人和宇宙飞船的故事都写了下来。林德洛夫和他的父亲大卫关系比较疏远。后者经常把自己关在家中阁楼的书房中。林德洛夫11岁的时候,父亲搬了出去。林德洛夫从自己的卧室搬到这个原来属于父亲的领地。阁楼间很冷,林德洛夫回忆到他的脑袋还经常撞到A字形横梁上。但是这里的气氛使他更容易地完成了从孩童到成人的转变。这样,童年卧室的“星球大战”床单和“蝙蝠侠”闹钟得以保留,不用和它们彻底说再见。

  他和父亲的关系曾一度融洽。在他父母离婚和他长大以后,林德洛夫和父亲开始单独相处。他们不会彼此倾诉情感,但是父子两人却会交流对流行文化的看法,尤其是林德洛夫热爱的卡通和科幻作品。“谁不在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林德洛夫问道,“尤其是我父母那一代,在斯波克博士(Dr. Spock,美国著名育儿专家)的理论流行开之前,每个人都是这样。我母亲决定叛离她曾经接受的育儿方式,而用相反的方法教育我。”而他父亲没有这样做。林德洛夫回忆到他父亲的育儿之道是这样的:“我可以爱我的儿子。我可以和他相处,和他分享。但是我不会对他说我为他感到自豪,或是只要他想,就能成就任何事。父亲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不行。’但是我认为他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也没有告诉过我‘你行’。”

  林德洛夫上了纽约大学的电影学院,然后搬到了洛杉矶,开始了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研究生学习:投身电影行业,尽一切可能从任何能教他的人的那里学习。他给一家经纪公司打工。在那里,他痴迷于探究为什么有的编剧能成功,而其他编剧却怀才不遇。

  他最终在剧本创作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需要他读剧本并参与讨论。这时他解开了谜团。“被解雇的编剧们往往不懂合作。在写作上他们很有才能,但是他们却不理解自己拿着几十万美元的高薪,必须得听从于别人的指挥,尽管有时候是在瞎指挥。”

  而那些剧本最终得以采用(工作也得以保全)的编剧们更愿意合作。“合作的意思并不是当来了一个愚蠢的意见时,你说‘这个意见太好了’。合作指的是接纳所有的意见,并承认某些意见背后也许有些道理。”

  27岁那年,林德洛夫在电视剧《荒地》(Wasteland)中担任编剧助理并很快成为正式编剧。《荒地》并没有维持多长。之后,他又参与了《特警天龙》(Nash Bridges)的创作。该剧由唐·约翰逊(Don Johnson)主演,林德洛夫未来的合作者卡尔顿·库斯是该剧主要编剧。2002年,林德洛夫的父亲去世。两个月后,他开始和海蒂·福格曼约会。福格曼是一位助理制片人。他们在2005年结婚,他们的儿子现在在上小学一年级。

  当他们刚开始交往时,林德洛夫还深陷于丧父的悲伤。海蒂告诉他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我说:‘我为什么要和心理医生谈论我父亲的去世?他死了,我很伤心。我很想念他。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过程,’”林德洛夫说。

  那之后不久,林德洛夫就开始了在《迷失》的工作。一位欣赏林德洛夫的ABC创作部门主管把他推荐给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后者邀请林德洛夫加入《迷失》主创团队。艾布拉姆斯和林德洛夫一拍即合。艾布拉姆斯对林德洛夫给剧集设计的核心内容颇为赞赏,尤其是岛上事实上的领导人杰克这个角色的设定——这个人物相信科学,对关于信仰和未知力量的讨论没有任何容忍度。“遇到一个能激发我想象力的人真是太棒了,”艾布拉姆斯说,“这就好像和一个比你好的对手打网球,这让整个比赛水准都得到了提升。”

  他们花了短短13个星期的时间选角、编剧和执导《迷失》的试播集。这之后,汤姆·克鲁斯邀请艾布拉姆斯去执导《碟中谍3》。艾布拉姆斯接受了邀请,把《迷失》交在了林德洛夫的手里。

  “我那时30岁,”林德洛夫回忆到,“我们正在夏威夷摄制这个大项目——J.J.要把《迷失》这个宝贝留给我一个人负责,这简直不可思议。我是一个完全不能胜任的家长。”但是艾布拉姆斯就这么做了。立刻,林德洛夫感到他一个人根本吃不消。

  林德洛夫打电话给库斯,请他加入了团队。他俩都觉得他们的作品太怪异,只会播上半季就被取消,然后只能出个专门给铁杆粉丝的DVD礼品套装,聊以慰藉。

  但事实出乎他们意料。试播集播出后,好评如潮,收视率也很高。“当第二天早晨我被电话告知收视率时,我哭了出来,”林德洛夫说,“倒不是因为高兴,而是有点无法承受。”那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5个月,中间没有休息一天。给电视网制作剧集相当辛苦。在那一季里,林德洛夫还要再创作出另外20多集。“我希望《迷失》能像《萤火虫》(Firefly)那样,时刻都有被砍的危险,但是我们迎头而上,做出13集来,让我们的剧成为酷酷的邪典之作。”

  “如果你是主创者,”库斯说,“那最高境界就是你的剧不但能得到业内好评,收视率也很成功。我记得达蒙当时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天哪,难道这意味着我们得继续拍下去?’”

  林德洛夫组建完《守望尘世》写作团队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八个编剧试图理解在经历“突然消失”那么重大的事件后,世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是什么样。百分之二的消失人口并不算多,他解释道。但是这足以影响到许多家庭,也会使人们的信仰信念产生动摇。他向他的编剧们提问:在事件刚发生不久,世界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一些人会皈依宗教,而另一些人则会放弃信仰。

  “《守望尘世》每集的结构安排并不总是要吊人胃口,”林德洛夫说,“这个剧并不会让观众说:‘天哪,我等不及看下一集了。’虽然这么说,剧情的结构还是要环环相扣。所以,我们要把剧编得让观众在每个周日的晚上想回来继续观看。”

  林德洛夫对“突然消失”的描述,也想采取与原著小说不同的角度。书中的主人公凯文(Kevin)是小镇的镇长,但在试播集中,林德洛夫把他的身份改为警长。“我想让他身处矛盾和冲突的前线,”他说,“如果世界危在旦夕,人们失去理智,破坏秩序,诉诸暴力或者陷入抑郁,警察总是要随时处理这些问题。我希望他身处其中,而不是超然世外。”

  编剧们最终用了一个月时间讨论这些大略的和具体的问题——研究《圣经旧约》,辩论个人的哲学信仰,为全剧搭建悬疑框架,然后开始编写每一集情节。

  “有的人喜欢悬疑,”林德洛夫坐在编剧室会议桌的首位,对我解释说,“有的人不喜欢悬疑。我本人非常喜欢悬疑,我认为这个屋子里的多数人也喜欢悬疑。”

  今年春天,我跟林德洛夫在他位于华纳兄弟公司的办公室碰面。办公室内的装饰包括:头戴《星球大战》(Star War)中冲锋战士头盔的林肯画像、一张《星球大战》海报、一座钢铁侠塑像、电影《阴阳魔界》(Twilight Zone)中的弹子游戏机、几乎真人大小的《星际迷航》中柯克船长扮演者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的海报、电影《荒唐小混蛋奇遇记》(Pee-wee’s Big Adventure)中的摩托车模型,以及《迷失》一剧的种种纪念品:一头北极熊、剧组的卡通画像、“达玛项目”牌子的啤酒罐,以及剧中的圆形仓,甚至还有一个林德洛夫专门订做的以他自己的脸为靶子的飞镖盘。

  那个星期,为了和一位编辑一起确保《守望尘世》的每一集都能到达预期要求,他已经连续每天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林德洛夫喜爱电视的一个原因是电视编剧可以像电影的性格导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全局。但是在第一季创作即将结束时,林德洛夫还是不怎么确定剧情走向。他解释说他们还没有给剧最后定性。他显得不是很有把握。

  “这个剧可能会招致各种各样的评论。人们可能很喜欢试播集,但是很有可能的是后面的剧集就会雷声大雨点小,仓促收尾,”他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集剧本或是拍完的剧集会让我说:‘哎呀,这就是我想要的!’现在拍完的每一集都不是那么顺利,而是绞尽脑汁、费力工作的成果。”

  我看了《守望尘世》的试播集,可以告诉大家,这一集拍的非常漂亮,恐怖而又让人回味。全集充满了一种忧伤的基调和对神秘力量的暗示。这和《迷失》在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同时,这又是一部非常不一样的剧。

  一处引人注目的相同点是《守望尘世》和《迷失》一样,充满了容易辨识的林德洛夫式的人物:他们在宗教信仰和科学的冲突间不知如何抉择。他们有种为善的使命感,但现实世界却使他们很难实现这个愿望。林德洛夫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的家庭最终毁于宗教信仰与实用主义的冲突。他的父亲从来没告诉他他与众不同。父亲离去后,儿子搬到了父亲的地盘。当关系一直疏远的父亲去世后,长大成人的儿子在母亲的信仰和父亲的信仰缺失之间不知如何选择。他如此纠结而创作出了一部关于此的电视剧:作为主角的一位医生遇险后漂流到一座荒岛上,难友推举他成为他们的领袖,而他犹豫不决,但是最终明白他的人生使命就是接受这一挑战。

  但是林德洛夫却不像他的角色一样生活在剧里的世界,他属于这个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尽管你的失败是很久前发生的事情了,但却没有办法阻止人们时刻提醒你是如何让他们失望。在这个世界里,你所能做的就是坐下来从头开始,重新相信自己能让更多人——甚至是所有人——满意。

  当他和他的编剧们即将完成第一季的创作时,他告诉我说自己充满了疑惑:“我为什么当初要接受这个工作?这真的是很难。我不知道这次我会不会失败。我在进行剧的创作时就想着这些。”尽管他对《迷失》直到现在还心存矛盾,他不但重回了电机剧行业,而且他担纲的这部剧和《迷失》一样,围绕着一个贯穿全剧的谜团——而这个谜团最终要以一种令人信服满意的方式解开。林德洛夫很清楚这些:“别的不说,我接手《守望尘世》意味着:‘对,我就是那个因为你们对《迷失》的厌恶而深感困扰的家伙,但是我现在要重新开始了。’我重回冒险,因为我欲罢不能。”

  在他的办公室里,我提到自从他给我看了那个瑞奇·贾维斯和大编织针的视频后,我就孜孜不倦地想找出大卫·布莱恩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我找到了答案。我问林德洛夫想不想知道。他毫不犹豫地马上回答道:“当然。”

  我告诉了他。

  他叹了口气,说:“实不相瞒,我很后悔知道答案。”我说我也是。过了一分钟,他慢慢呼出一口气,说:“我猜这说明了一点:我们更喜欢魔术,而不是真相。”

  然后他问我:“你不会揭穿大卫·布莱恩的魔术吧?你不会把他是怎么做的写出来吧?”我向他保证不会。我告诉他我也不会告诉其他人。他说他也不会。

  本文作者Taffy Brodesser-Akner因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特写文章而多次获得纽约媒体俱乐部奖项,她最近的作品是演员盖比·霍夫曼(Gaby Hoffmann)的特写。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6月1日。

  http://my.txtshare.in/article/6747bc47db58b1d0b6a89abf2ca0304f

  翻译:王晓琳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二):神剧还是烂片?(第一集观后感,有剧透)

  “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耶稣 (约 14:23)

  很多观众看完第一集表示看不懂,大牌HBO推出了一部沉闷、无聊、充斥着宗教隐喻的神棍剧,加之编剧有《迷失》臭名昭著的结尾,此剧必烂必砍,这些看法我基本同意,因为这剧从娱乐性来看确实无看点。电视剧制作的首要还是商业考虑,就是要能抓住观众的娱乐心,剧情不揪心、观众看不懂你拍出来谁看啊。但是看了一集我决定继续追,至少这部难得一见的“神”剧抓住了我的心。

  近期也看了一些神棍剧比如主打科幻的《穹顶之下》,主打魔幻的《沉睡谷》,主打神话的《塞勒姆》,主打神秘的 《亡者归来》,科幻、魔幻、神话、超自然都乱炖的《美国恐怖故事》、《低俗怪谈》,这些剧都有娱乐看点,但和《守望尘世》一比,这些“神”剧“神”的档次和逼格就却都不如《守》剧高。 这倒不是说《守》剧有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实在是《守》的“神”格局很大。

  我理解的“神”格局是超出一般宗教类型的格局,不谈教义、不搞仪式、不附神、不驱魔,应该说探讨的不是宗教的固化形态,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这些具体的宗教要信什么什么、要怎么怎么信的问题,《守》探讨的是人的信仰问题,到底信什么?到底要不要信?

  简言之,《守》就是抽空了现实中的信仰基础后,来讲人怎么活的故事。

  这是一部有关信仰的生活情感片。

  下面说一下第一集的剧情和细节:

  消失:这个世界背景设定很有意思,但填坑也很难处理。编导敢用,说明他们很有底气。消失不是死亡,甚至是比死亡更让人揪心的事故,何况是在你眼前亲人平白无故的消失。本剧最大的虐人点,我们有勇气面对死亡,有勇气面对莫名的消失吗?

  为什么消失:暂定无解。消失的人是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职业、不分好坏的,“神意”让我们不能去理解。可是这“神意”与我们这些需要刺激和娱乐的大活人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想要最后得到为什么消失的答案可能会失望。可以说本剧建立了一个信仰混乱或缺失的假想实验模型,主题就是要通过剧中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来让我们这些仅仅需要刺激和娱乐的大活人反思没有信仰真的无所谓?人真能脱离意义而存在?

  如何面对消失:第一集铺陈的就是这个事,3年的无故消失,让人必须作出选择,要么就当这些亲人已死、要么就当“升天”,这取决于不同的信仰,TV背景里传达的信息就是信科学还是信神得永生的争论。让我们回到剧中角色,消失前男主一家四口已经不和谐了(男主乱搞),而消失事件影响到了这家每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男主两次看到鹿,做梦梦到鹿被撞死(又是老梗却又新意),最后鹿被群狗撕咬,却和杀狗人一起开枪打狗,鹿和狗不言而喻代表温顺与疯狂,消失事件发生前的人就是温顺的鹿,消失事件发生后的人就是疯狂的狗。(疯狗咬鹿就是抛弃了之前固化信仰,“让人回到了原始状态”“它们已不是原来的狗了”)寻找坚定的信仰很难,必须杀掉内心的疯狗,很可能自己也会发疯。

  谁应该消失:纪念日,有人鼓吹消失是件好事,很多人就应该这样消失(男主发疯父亲应该也是其一),但很多消失的人还是一些普通人(包括婴儿),他们的消失给家庭带来了无法理解的痛(消失的为什么会是我的亲人),家人要释怀就要在精神上有个出口(给个说法,纪念日“说是英雄好让人们放下”),但这时奇葩组织沉默白衣党(1.不说话,打不还手骂不还口2.白衣飘飘3.大部分人抽烟4.生活在一起)出来干涉打出标语“别说废话”,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SB还没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啊,你们还没有吸取什么教训在这瞎折腾啊。这波人(没说信什么教派,不一定信基督)来自不知什么地方,在当地发展成员(丽芙泰勒),从其组织形态和发展方式(盯人)来看很像“邪教”(“试图解释消失这件事产生了很多邪教”),但他们真是邪教吗?维特根斯坦说:请对不能理解的事保持沉默。基督说:不要推测上帝的意图。该组织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来自哪?信仰缺失还是过分自信。

  消失之后:男主家就剩不想回家的中二女儿,男主老婆离家加入沉默白衣党,不为亲情爱情所困(不要男人也不要儿女)彻底接受新信仰。人人表面上平复了消失之痛,可还是借由纪念日发泄心中莫名的愤怒(无法解释消失)大打出手(群狗咬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无信仰状态(可参考天朝社会心理现状)。这时自然需要先知预言来引导,议员听了黑人先知的话马上解决了个人问题(见先知需要钱和蒙眼哦),黑人先知自称能梦到消失的人责怪留下的人忘记了他们,愤然担当起指导未来的职责,没有方向的男主儿子被先知指导的很痛苦(叫他不要接近门下的三点女孩“把你的脏手拿开”)。在黑人先知门下的男主儿子看的可是《局外人》,属于不服体制管教又在体制内挣扎的边缘人士,他能听从“先知”的指导吗?

  第一集一个小时,拉拉杂杂,但剧情主题明确,结构不乱(开篇死狗,中间纪念日高潮、结尾打狗,几个倒叙镜头切入的很好),各条线铺陈推进稳重,剧情前置信息基本完成。

  第一集没觉得是烂片的观众,又有一部神剧可以期待。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三):沉默还是说出?(第五集观后感,有剧透)

  “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耶稣(约翰20:29)

  爱看《守》剧的好友:

  亲,追看这剧的人越来越多了。一直期待有膜拜中的豆瓣大神能来解读一下这冷“神”剧,可到现在也没看到关于这剧的神文。和你神侃的机会很少,我知道你从不降低逼格来豆瓣回复,看完这集自己又满脑YY,实在忍不住还是还是先来这里留印记号,以便今后见面时再翻出来和你求证。说到聊剧,我知道你一定会沉默,因为你生平最恨的就是用自己的话语来强奸别人的思想。但我不知道的是,如果你看完这集后,是嗤之以鼻的沉默还是忘我不已的说出?而我真的好想和你聊聊个人感受。

  虐杀——白衣人

  开头我已不忍直视这出暴行,不管何种理由,何种环境,何种文学影视剧,描绘对人(或动物)的暴力虐杀都会挑战正常社会人的良知底线,当然也会激起一个非正常人的变态快感。但在剧里,白衣人被扔石砸死,却没有引起消失后还在过着正常生活的人的怜悯和愤怒,SB早该死“不要查得太认真”,剧中留守群众和剧外的一些观众早就巴不得整死这群SB。白衣人是招人恨,监视人、刷白漆、没有爱心、不讲社会公德,闯私宅偷照片,他们不可理喻的信仰已经干涉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他们简直是无视社会的存在,可消失后的生活真的正常吗?这干涉难道至于应得残忍的暴力虐杀?不,这不是非正常变态人追求快感的虐杀,这是有理智有信仰的正常人实施的宗教报复虐杀(扔石头),又是以“神”的名誉进行的残忍杀戮和迫害。看到白衣人被捆绑在树上被砸开口求饶的惨状,我血气上涌出离愤怒。白衣教还能沉默吗?他们能,白衣人的惨死使他们更加团结,没有人动摇退缩。白衣人的惨死使丽芙泰勒“不再害怕”,义无反顾真正彻底加入白衣教。白衣人的惨死使男主妻子更加坚定,她面对神父用劲吹响了口哨。白衣教自称赎罪存世者,对他们用穿白衣、抽烟、刷白漆来表达信仰,我一直不以为然的认为他们不信基督,但在“沉默”的某种意义上或许他们才是真信,那是脱离现实宗教形式的另一种可能形式的信仰选择,白衣人惨死让我更加尊重和崇敬他们这种敢于捍卫自己信仰而唤醒社会的“邪教”精神(这可不是盲知盲从迷信反人类社会的邪教精神)。

  尼尔——白衣教母

  白衣教母(美剧老配角演技真好)与男主妻子在餐馆换装讲话吃早餐的戏真精彩,男主妻子经受住了诱惑考验。可白衣教母不知道的是经受住了讲话吃早餐考验的惨死白衣人却在死亡面前说话求饶,她低估了人性弱点,白衣教不容人基本的欲望和感情,这样的教真是太高级,太难修,白衣教母哭了,她也有感情,“尼尔”就是她的心痛,她也理解所有白衣人的感情,可在教徒面前她不能心软,不舍身忘我,那能完成提醒世人直面痛苦,不要忘记,认清消失的赎罪传道,她进行的是信仰之战,没有商量,不可调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圣多马——神父

  闻讯白衣人惨死,嫌疑人神父请求男主为白衣人做死后祷告,他用基督的宽恕精神身体力行地去感召这群迷失的羔羊。神父对白衣教徒充满怜悯,受过打击后的他重整旗鼓,对力挽坍塌的现世信仰充满信心跃跃欲试,他忙前跑后只为白衣教徒能“重回生活”。在去找白衣人尸体的路上,他对男主讲了圣多马的故事(见《多马福音》13),解释耶意说“保持沉默比说出真相要容易”,可圣多马对比喻耶稣保持了沉默,耶稣认为只有圣多马得道,圣多马保持的是信仰上帝的沉默,意思是你们一心只想要知道正确答案那才是作死的节奏(“怀疑如火必烧汝”),这里好像被神父搞反了,我的理解应该是“说出真相比保持沉默要容易”。白衣教徒早就深韵此道,白衣教母不是说“怀疑如火吞噬一切”吗? 亲,你能告诉我白衣教母和神父谁更得道?保持沉默和说出真相哪个更容易?

  神一样的存在——杀狗男

  反复看了剧中杀狗男出现的情景,都是很突兀的出现,看到现在他在公众场合露面我仍不能肯定他的真实性。白衣教找人时他斜冲出来开枪打狗也太违和了,之后又是男主醒来的镜头。被警察问话是远景看不清脸,他说他要赶着去上舞蹈课?(男主到学校看女儿出来给了个几个跳舞的女孩的镜头),委员听证会后又给了杀狗男一个阳光遮脸的镜头。应该是我想太多了,在剧中不管神秘的杀狗男是不是真实存在,他都是男主内心矛盾与冲突的反映,他应该是理解男主精神情绪的钥匙。

  白衬衫与报警器——男主

  男主的白衬衫不见了,洗衣店不承认,男主第二次遇到枪女(第四集两人第一次在学校相遇的对话也很精彩)枪女说“他们想让你放弃”喻示很多事解释不了,你别信邪啊,“有时找不到的东西不找就自己冒出来了”,后来男主夜间借酒发疯真叫洗衣店老板找到了白衬衫。但设置好不会响,没设置却乱响的见鬼报警器真是女儿搞得?白衬衫与报警器和男主找饼一样表达了消失发生后男主对自己存在的不确定,为了存在意义又不得不努力寻找某种确信的现实结果来支撑生活,他是真正迷失的人。代表政府的联调局酒精烟草枪支炸药和邪教管理处忙着清理全国各种邪教,主管对男主说“如你们需要,说一声我们调特警来把他们全部清掉”,回忆、思念、感情、欲望、人性、良知、道德、价值、意义、希望、信仰自由,这些政府机器能全部清掉吗?男主犹豫了。疑神疑鬼的男主现在能确定的就是妻子再也回不来了,他哭了。

  最后,烟酒枪炸邪管理处冒名认领并迅速“处理”了白衣人的尸体,没有家人的白衣人被送进火化炉彻底消失了,永远沉默的她冥冥中向我们说出了什么。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四):白衣会是怎么回事

  无疑这是基督教背景强烈的一部戏。本人并不是基督徒,对基督教也没用太多了解。但是这部剧仍然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想说些什么。

  本剧的设定是世界上2%的人突然无故消失,然后讲述剩下的98%的人的故事。 虽然设定相当有末日预言(apocalyptic )的意味, 其实也有世俗上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人,离开一些人,其中有些人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显著的影响。

  白衣会象是邪教(cult), 正式名称是 Guilty Remnant,简称 GR,有罪的剩下的人。 他们抛弃家庭,群居宿舍,白衣白屋,不停抽烟,沉默不语,沟通靠写在黄色本子上。 他们遭普通人憎恶,被其它邪教迫害。剧中仍未说明他们的信仰到底是什么,我这里只是通过他们的表现猜想一下。

  在第一集的游行日,白衣会打出的标语是”Stop Wasting Your Breath”。他们宿舍里写的标语有 “We are living reminders”, "We don't smoke for enjoyment, we smoke to proclaim our faith.” 貌似是基督教背景下的邪教,他们认为失踪事件以后,世界是需要新的秩序和价值观。他们跟踪尾随那些抑郁不满意自己生活的人们,试图吸收他们为信徒。这是他们招募新会员的方式。

  参考

  http://guiltyremnant.com 这个网站是白衣人官网?

  http://www.bustle.com/articles/31172-is-the-guilty-remnant-inherently-christian-all-of-your-smoking-cult-questions-answered 剧评

  http://www.bustle.com/articles/29746-the-leftovers-cult-guilty-remnant-is-committed-to-smoking-cigarettes-confusing-us-beyond-belief 剧评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五):还算忠于原著

  其实最出彩的是NORA请人拿抢射自己那集,完全的原创。其他KEIVN发神经的部分过于夸张,实在画蛇添足了。

  整体上忠于原著,NORA和KEVIN之前一起跳舞擦出了火花,还一起去过夏威夷旅游。

  小说的部分其实更多说的是第二次rapature, 和我写的英文书评差不多。

  amimee 最后翘课毕业无望,自己主动要离开,Jill 重回学校争取毕业,她们的友情结束了,amimee 后期还住在一起但是离开学校去打工了,经常给kevin 当爱情顾问(Nora ),两个人暧昧过,然后就在kevin 觉得要斩断说清楚的当天,amimee 搬走了。对于Jill 和 Kevin 等于amimee 又一次离开。

  Tom 和Cristina 基本和书一致,书中女方更甚直接跟spare foot人就走了。完全不顾小孩,Wayne被抓了而且定罪了。Tom本来想回家但是不知道如何解释孩子就出现了遗孤的一幕,对于Tom,Christina又一次离开。

  对于Lauriehe和Maggie成为最好的朋友,后期还睡在一个床上,属于那种孤独的人彼此互相依靠的感觉。剧中被石头打死的人和书中设定类似是remain guilty自己人干的,目的是警告世人,甚至让一对guy其中一人杀死另外一方,他们之前睡的大床后来转给了Laurie和Maggie。后来让Laurie开枪杀Maggie,Laurie下不了手,Maggie则吞枪自杀,对于Laurie来说Maggie同样又一次离开世间。

  ora 确实要走,信写了好久也没post最后决定穿城给送过去,结果发现了孩子。夜幕下kevin 几乎没认出Nora 因为她换了发型。最后的台词一摸一样,look what I found.

  对于Kevin 我的理解Nora 也离开了,不过崭新重生的Nora 则带着新生命回来了。小说最后一章题目翻译的话大致是"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意思,恰如Nora 发现新生命,找回新希望,回到Kevin身边。

  小说还算耐读。剧中Nora和Kevin还有Matt都很出彩。

  ora 很漂亮,很到位,身材很火辣。Kevin 演员是jeniffer Aniston 的partner。忽然hot的可以。:)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六):把信仰的讨论放一边,这部剧深深触动我的是家庭与人情(看完第10集后)

  消失,是编剧为故事设定的极端背景。消失,对于遗留的受害者,最直接的影响,是情感联系的割裂,感情寄托的剥夺。倾注了数年感情的亲人,在一瞬间、无征兆 蒸发,不留一丝痕迹。这对于受害者,最可怕的不是消失时的极度惊恐,而是消失后如何在 被绝望的海啸淹没过,浸透冷漠的身体里,点燃曾有温情。

  Laurie,亲历了肚里孩子的消失后,抛弃家庭,加入guilty remnant,试图把极度的悲伤?绝望?,转化成彻底的冷漠,让本应有的痛苦与挣扎,随着人情的泯灭 而消散(然而她并没有真正做到)。他们(GR)通过无情,消除因融情产生的苦痛,并将此种观念上升为天命,再具化成使命(提醒遗世者消失事件),做为他们存活的唯一意义(人放弃了爱与被爱之后,还剩下多少存活的意义呢)。于是,剧末 GM们不顾自身安危的疯狂行径,其实是白衣人们殉道演出。

  ora,渴望不受家庭束缚自立,却失去了整个家庭的女性。在纪念日上代表受害者发言,而不是皈依GR 可见其坚强。作为抚恤金调查员,面不改色地宣念调查问卷,可见其将情感随痛苦压抑在内心深处后 嶙峋的冷酷。面对家人消失,她自欺欺人的掩饰过,挖心掏肺的面对过,甚至敞开胸怀接纳过(见了黑圣人后),但最后还是在家人的人偶前,作下遗信,放弃挣扎,行将变成穿着彩衣的白衣人。

  Kevin,一个与牧师一样虔诚的信徒,一个真正的赎罪者,只不过他的信仰是家庭,他的虔诚是 在人情淡漠的消失后世界里,拼尽全力 赎背弃家庭的罪。他有耶稣般的仁慈悲怜,也有恶狗般的原始狂暴。矛盾让他发狂,却也让他相信 人心温情尚在,家庭仍可重建,欢乐亦可重拾,更让他在恐惧、彷惶时,仍能为信仰舍命一搏(驯服恶狗)。剧末一幕:在混乱中,Kevin冲进火场,抱起Jill,跑向救护车,身后是跌坐在草地上祈望的Laurie。

  早晨,阳光明媚,一切仿佛又充满了希望,kevin右手拉着难得轻快的Jill,左手牵着终于温顺的黑狗,在自家门前,与散发着比阳光更和煦的母性光辉的Nora相遇。画面转动,三人脸上,是情不自禁流露的笑容。

  (仿若冥冥中,黑人实现了Kevin的愿望,而他的孩子,唤起了Nora心底的母性,成了为家庭的建立带去希望的“圣婴”)。

  在一切一切的孤冷后,这晨曦中淡淡的温情,带给我的震撼 却如同舒醒的火山在心底喷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应,在大都市异乡生活里逐渐冷淡的情感,仿佛在那一刻全部倒灌入身体。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七):神剧?神经病剧!!!

  终于忍住些许厌恶把10集看完了,擦了两把眼泪就来豆瓣吐槽了!这是我给豆瓣风险的第一篇影评,生生被逼成了咆哮体!

  由于本人一直比较喜欢偏人文,偏气质的,甚至偏宗教的这种隐晦的类型,所以一般别人评价剧情晦涩,节奏慢的我都觉得还好,实在有特别隐晦看不懂的剧一般都到豆瓣领会一下大神的造诣,暗想还是自己功力不够。可看了这剧我实在这书的作者才应该送到精神病院关起来!

  刚开始看了第一集就给折磨的够呛,虚虚实实,神神叨叨不明所以。别的剧隐晦,只是正常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片面,故事的整体逻辑,人物的思想活动绝大部分都还是正常的好嘛?!!特地跑到豆瓣看看是不是自己功力不够,果然看到不止一个人说是神剧,好吧有大神指路我再坚持一下!结果越往后看越觉得集体深井冰,白衣教的女头领那么跩,搞那么大动静到底在宣扬啥观念我实在是不明白,传单也不发,演讲也不做,人家搞活动他们就去举个牌子写着类似先知都会说的那种让所有人都不明白的话,神剧都成神棍剧了好吗?!能看下去不是剧好,实在是我看到有悬念的就憋不住总要看下去的脑残属性!

  下面开始集中吐槽!

  1、白衣教这TMD不是邪教,什么是邪教?!!!白衣教这些人真应该都被抓起来烧死!他们不上班,不生活,每天穿的白衣飘飘的就以为自己是圣女?别人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白衣教他们不应该组织起来帮大家减缓痛苦,度过艰难时期吗?他们不但不想办法帮大家moving forward,还要把人家往回拽!让别人要记住,怎么记住?大家都假装所有人都还在,一个人假装和另外三个人偶正常一起吃饭?这难道不是让大家都去死?!!!

  2、黑先知。黑先知这条线就是一碗馄饨疙瘩汤好吗?刚开始铺垫的像神秘黑社会老大,中间是那人钱财替人解忧的神棍(收费很贵,貌似很有效,而且枪女神演技,先知说那两句话装逼的很,效果十个心理医生都赶不上)后面是欺骗顺良少女的人渣,最后莫名其妙惨死厕所没有任何解释和交代。

  3、男主女儿的朋友Aimee为什么要一直住在男主家?后来跟男主女儿闹掰了还要住到另一个同学家?难道全家人都升天了?Anyway,Aimee倒是我觉得剧里唯一正常的一个次主要角色,要是人家没了全价都这么乐观,其他人难道不是作的太过分了!

  4、牧师的戏份难道不是误导观众?跑到赌场筹码都不知道往哪放,结果运气爆棚一路开门红,耶稣附体啊!牧师的事就不说了,宗教的事本来就不应该去解释。

  5,先吐这些吧,这剧细节真没仔细看,细节之间不像有联系,总觉得是刻意堆砌,故弄玄虚。关于白衣教最后还得吐一句,这得多脑残才能想出不能说话的点子的?你不说话别人知道你想干嘛?你不说话别人怎么知道你们教义是什么?你不说话叼支烟站在我家门口不怀好意的看着我,我他妈的也得打你!你们做人干嘛?滚回去做动物好了!!!

  MD第一次看剧看完了这么气!第二季别拍了,HBO我求你了!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八):《守望尘世》:罪与赎的歧路

  综评:如果作为一个问题域,那么这部剧无疑是成功的。它刻画了种种在罪恶和对救赎之间的不同选择,呈现了文明人内心无限深邃的创痛。它略带启示录性质似的展现了作为“氛围”的宗教,在最后又以狂暴和缄默这对孪生子指出了废墟的永恒性。配合着风味独特的视听语言,观感上佳(尤其喜欢每集的片头)。

  [文末有人物关系表;@杂拌儿 的评论对我帮助很大]

  “10月14日”

  故事始于三年前的10月14日,世界上2%的人口突然消失了。这不是夸张的、旨在通过对想象性躯体的侵入来唤起原初恐惧的世界末日事件,但却刚好足够充当一个症状发生器,把潜伏在稳定、安详而欢声笑语的日常之下的焦虑和迷惘唤醒至表面。

  “It’s OK,baby.”——“突然消失事件”(The Sudden Departure)发生前一瞬,一位女人如是安抚她襁褓中的孩子。

  “I don’t know.”—— 所有人的回答。

  男主:Kevin Garvey Jr.

  他可能是剧中最不透明的角色。

  一个警长,一个父亲。还曾经是一个丈夫。

  这多重的社会身份指向了同一个词:责任(responsibility)。

  但我们又能间或捕捉到他的歇斯底里:成吨的F字头脏话、对下属和女儿的糟糕态度、钻开烤面包机只为找到消失的那块面包……

  甚至——那个拿着狙击枪怂恿他杀狗的歪嘴光头男——真的不是他的影子、他的梦魇吗?他以为野狗是焦虑、狂怒、不安的具象化,这些情绪会随着枪声和噬血的夜幕凋零,显然错了。

  在“突然消失事件”发生之前,他的家庭看似波澜不惊——但正是如此的波澜不惊使得他决意离开家人,拥抱无枷锁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往往只是一个反射性的动作,一次用空虚填满空虚的失败尝试。讽刺的是,外遇对象在酒店床上突然消失,实在界的侵入使得他人格分裂,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和他疏远。

  一个是作为面具的警长身份,负责维持临近引爆点的公共秩序;

  一个是面孔模糊不清的常人,满脸愁容,靠镇静剂度日;

  一个是……梦游者(sleepwalker)。但如果这是睡着的,那何时才是清醒的呢?

  atti在死前念的诗当中有一句:“Drowning love’s lonely hour/in deep twilight of rest/and hiding their tossing manes and tumultuous feet.”

  一种废墟之爱……在荒原中瞥见存在之躯体时,他才摆脱了无眠的躁动。

  Jill

  她想逃开控制欲日趋变强的警长父亲,去“融入”同龄人,但聚会中充斥着的都是嗑药和滥交的感官动物。Jill玩游戏受罚,被罚的内容正是让人“窒息”(choke),一如她在生活世界中的处境(E01)。人们在享受性爱的欢愉,她却只能两眼直直地盯着天花板,是意向性先失去呢,还是对象先失去?

  窒息。在E07时也出现过一次,Jill被关在一个冰箱里,门却坏了,险些窒息。三年前便有一个消失者从里头蒸发了,这使得她与他产生了某种羁绊。恰巧,Jill也想逃离、也想蒸发,可她又拼命地呼救,直到被神奇出现的祖父救出。

  他的祖父最喜欢一段文章:

  “A man said to the universe:‘Sir, I exist.’

  ‘However, ’The universe replied, ‘The fact has not created in me, a sense of obligation.’”(E09)

  这段话不仅说给Kevin合适,给Jill也合适。做“垮掉的一代”不如做个道家粉丝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ora Durst

  在剧初的“梅普尔顿英雄纪念日”发言里,Nora以一种泛滥而令人发腻的论调谈论对突然消失的丈夫和一对儿女的想念。当然了,很动情——可她入戏太深了,这不过是一种补足、一种自我安慰,通过对幻象的构建(总是美好的!)忘却此世的苦难。E06中,她雇人开枪打在自己穿着的防弹衣上——那把枪,那把成了对象a(objet petit a)的枪,那把预示着“生存还是毁灭”的枪,被她以一种“练习死亡”的姿态耗尽了,也是从这一刻起,她走向了新生活。

  但她真正触及到了死亡的界线还是在E10里,起床看到丈夫和孩子如失踪前的位置一般原封不动地围着饭桌坐。她好像找到了爱情又重而摧毁,她好像忘记了苦痛又重而记起。最后下决心离开,又喜悦地抱着那婴儿:

  “小孩乃是无辜和遗忘,一个新开端,一种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种原初的运动,一种神圣的肯定。”(《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Matt

  “突然消失事件”之后,他致力于发传单揭露那些消失者的丑陋一面,换句话说,他想要颠覆在失序事件后重新被建立起来的秩序——但不能往伤口上撒盐这是常识,更何况人们也喜欢美化自己的伤口。

  -“这是你小时候被人打的疤吗?”

  -“不啊,我自己摔的。”

  所以你穷一生之力去考证、告诉人们:“这就是你被人欺负留下的伤口!”

  有用吗?文明都是被想象出来的。

  他更为肤浅的一面是妄想借以传统宗教,让人们“听到真相/真理”(hear the truth)。当教堂被迫卖出而手头拮据时,他受“神迹”的指引去赌博,最后自然(还是竟然?)赢了。[转念一想,连续赌赢三次的概率高达12.5%啊!]但却遭遇意外事故,昏迷三天后教堂已经卖给沉默赎罪会了。信仰的反讽或许就在于它跟现实生活的裂痕。E03中他昏迷时梦见屋子着火了,却无人去救;E05中他尝试跟沉默赎罪会对话,让他们接受上帝的福音。

  他说,保持沉默比说出真相更容易,因为前者已经死了。可他真的看透了沉默赎罪教吗?他们是革命者,而他只是一个竭力刷存在感的小孩子,一个活在想象界的直男癌而已。

  Holy Wayne & Tommy

  我没有弄懂那位黑先知。他就像“真实的基督”,时时刻刻地在“mother fxxker”和“Jesus Christ”的两极间游弋。

  大本营牧场被一窝端后,Tommy奉Wayne之命保护“圣女”。哇,真有趣,大灾变之后的前现代叙事。当Wayne赤着上身爬出小汽车的后尾箱时,他像极了我想象中的基督——可后来又发现,圣女不止一个,也许是有无数个。当然了,也有无数个Tommy一般的保护者。他不再是被拣选的子民了,信仰的真空使他退回到世俗世界,想跟一直以来保护的人组建家庭。可“圣女”那一瞬看他的眼神就不真实,虽然满眼泪光,可你分不清这是感动,还是内疚。她最后还是跑路了。Tommy的“叛逆期”结束,他不再是那个承受着痛苦又得不到救赎,在异乡的良夜大喊“how!”的少年了,他回家了。(E10)

  Wayne被追杀至穷途末路时,巧遇男主。他让他在心里默许一个愿,笑着说,“Granted”。我仍然不知道如何去评价他,临死前的他穿着白衣服,配上黝黑的肤色正如光明与黑暗之子。

  “沉默赎罪会”

  “Whereof one cannot speak,thereof one must remain silent.”

  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可说是这群白衣游魂的注脚(Tommy在E01引用过)。他们是剧中最深刻的角色。

  他们身袭白衣、集体生活、沉默不发一言,而只在必要的时候用纸笔交流。“沉默赎罪会”兴起于突然消失事件发生后,据剧中描述遍布全国,男主的妻子Laura也加入了他们。Meg想加入他们,却只被分发去天天砍树(E02)——很像禅宗对吧?对庸常的重复与操劳是为了超越它们。

  沉默赎罪会在剧中的几次行动一如行为艺术,匪夷所思而目标一致:

  1、在10月14日的纪念日中举“STOP WASTING YOUR BREATH!”的牌子,招致众人殴打(E01);

  2、在圣诞节潜入每户人家,把照片偷走,消解“家庭”这个概念(E04);

  3、殉道:Gladys自愿被乱石掷死(E05)、Patti用叶芝的诗警醒Kevin后自刎(E08);

  4、把消失者做成仿真娃娃,送回人们家里,激起全镇范围的暴力事件(E10)。

  最后他们总算让人们记起来(remember)了,血与火伴随着夜色,是残暴的欢愉。要记起来什么?

  罪与赎的歧路交汇于一点。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九):疑点+预测,看了七集,重点第七集

  我从烦到多次想要弃剧到爱上此剧。如此慢热剧。。

  前几集简直慢热无聊到想死,直到第三集牧师挽救了我,直追到现在。往后越来越好看!

  宗教类的废话不再赘述,此剧种种的疑点错综复杂,就好像导演在你周围挖坑,一集挖俩一集挖俩,等所有的坑在地下通透了,线索连接到一块儿了,你恍然大悟之时,早已掉入无数小坑汇集的一个大坑中去了,—— 信仰,人性,尘世……

  第七集男主第二次短暂失忆(前次也是在地板醒来),消失记忆的这段时间所产生的幻觉(持抗拒态度的儿子,藏疯狗的信箱预示危险。)

  后都在现实中Tom故事线应验:儿子藏钱在信箱,跟踪取钱人发现另一拨孕妇和“保镖”,对Wayne产生了怀疑还受了枪伤,以后是否会让自己身处更危险的境地。

  Wayne的救世主集团是骗局还是另有隐情,两方下线的偶遇是否会使组织的秘密真相大白。Wayne的“不会太久了”到结尾新生儿的诞生是否是巧合。Tom气势上是输于Wayne的,甚至有点怕他,Wayne肯定是有料的。

  男主和女评估员睡觉时说的【我感觉我好像疯了】不是玩笑,预知的环境和失忆是否遗传自父亲,而父亲讲了自7集以来最大的颠覆性预言!

  剧情推向高潮:被召走2%皆无用之人,留下的人才是主体,人人都是游戏的一部分,而男主应尽快接受这现实。父亲对话的“他们”到底是谁,对方不愿表露身份是为何,游戏操控者?亦或是老头只是家族性精神病。疑点越聚越多,越来越精彩!

  此剧较冷门的原因是开端过于拖拉玩儿神秘,若没高分的BGM,还真是坚持不到现在,也就错失了一部好剧。

  《守望尘世 第一季》观后感(十):相信还是怀疑?(第三集观后感,有剧透)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耶稣(马太福音27∶46)

  爱看《守望》的好友:

  亲,你还在看这剧吗?能坚持到第三集的你已经喜欢上这剧了吗?这一集我本来不想再对剧情胡乱猜测,对你神侃些没用的感受,但刚看完是还是忍不住要想和你在深夜聊聊,因为这集我看哭了,后20分钟眼睛一直酸涩难受,现在躺在床上好像还和剧中神父一样看到了那幅受洗的神秘油画。

  传单神父

  “神”剧怎么能没有神父呢?这一集我们暂时撇下男主一家人,这一集是神父的“神”故事,不,应该是神父相信还是怀疑“神”的故事。神父是相信上帝的人,没人比他更相信神义论,不管消失的是好人还是坏人,不管消失的人去哪,他相信善恶永存,他相信一切发生的苦难都是上帝对人的试炼,他相信自己能引导信众信上帝。面对白衣沉默党,他微微一笑,他知道上帝要来试炼自己,因为他的妻子已被上帝选中。在对教堂里寥寥数人布道时,他仍然讲述着绝望中的奇迹(小男孩故事),祈祷着绝望中的奇迹(小女孩故事)。为了证明上帝不会不分善恶,他收集坏人名字(贴传单),用生命在揭示不论消失者在哪都有好坏之分,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现在还有人来教堂让他洗礼,他孤独的一个人在捍卫信仰,不,他是和上帝在一起,他是真正的圣战士。

  赌博神父

  为了教堂,他来到枪女妹妹家借钱,妹妹不信教,认为他一心想用基督信仰来拯救世人是疯了,最后他残忍的以上帝的名誉伤害了妹妹。可是看到他到家时的无奈、他的绝望、对植物妻子的深深的爱,让我神父附体,当他喊出“救救我”,我和他一起哭了,有上帝吗?有奇迹吗?就算现实中没有,我也不由得祈祷在剧中能有。我开始怀疑,他却深信。奇迹真的出现了,男主父亲老警长埋了一笔神父揭发后的赃款留给他,他相信的圣灵出现了(鸽子),轮盘赌他赢了,但他一出来我就提心掉胆肯定他要被抢,没想到温柔感人的神父最后回血逆袭。奇迹再次出现了,可我还是在心里怀疑这是“神”助吗?

  梦中神父

  神父为救白衣党被一石头砸到头,这一石头彻底把我的心打凉了,怀疑奇迹成真了,“上帝永远死了”。神父昏睡在医院时,做起了混乱的噩梦,这个噩梦展现了他的悲惨人生,“醒来后,白衣党人迎接他走进教堂,教堂坐满了人,其中有为儿子洗礼和不愿信教的夫妻,神父很欣慰。他看到了一个男孩(开头他讲的小男孩的故事)走进了教堂里间,他跟过去,看到医生对他的父母说病情蔓延了(小男孩就是他自己),他牵着小女孩(妹妹)的手看到房屋(家)在燃烧(他放的火?),在消失日当天妻子车祸,与妻子做爱看着神秘油画时,妻子却幻变为男主的老婆(他内心压抑的性?),身上着火惊醒。”不知当他醒来冲银行时,亲,你还在相信有奇迹吗?当然没有。现在只有对一切的怀疑。

  “两艘船和一架直升机”用作这集剧名我没有感的搞笑,而是感到如临深渊般的恐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