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学六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国学六法读后感10篇

2022-03-11 12:26: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学六法读后感10篇

  《国学六法》是一本由赵士林著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学六法》读后感(一):从国学中取真经

  中国周王朝时期,由于采用分封诸侯制度,大小诸侯割据,初期尚能相安无事,但天长日久,各国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军事实力的悬殊,人性的自私贪婪本性膨胀,开始弱肉强食,吞并掠夺战争不断,胜者获得土地、人力、财富、权利,败者被灭国,从地球上消失,没有被灭国的则不断上演复仇战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整个周王朝几乎一直伴随着战火,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经济衰落,从这个角度说,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但同时,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新兴士族诞生,各诸侯政体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观念等参差不同,各种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创造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可以说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在思想方面,都从未超越那个时代,从这个角度说,那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习惯上把这段时期成为春秋战国时代。

  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所谓国学,诸子百家都是诞生、繁盛于这个时期,其中最出名的流传下来的都是儒、道、法、墨、兵、农、阴阳等大家,很多小家都已消亡,我们今天连名字都无从知晓了。

  《国学六法》一书的作者赵士林从诸子百家中选取儒、道、法、墨、兵五大家,加上后来的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宗共六家思想作为主题,作者结合现代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思考,循古而不泥古,摆脱酸腐之气,微言大义,实话实说,为国学披上了现代外衣,让古代优秀思想重放光彩,总结出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的为人处事生存六种方法。

  儒家讲入世,不逃避,坦然面对,所以以“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信条做人真的是很必要的。儒家学说倡导以仁爱为本的伦理观,主张礼义治国的政治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被历代统治者与学术界所尊崇,自汉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被尊为“儒教”。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但是统治阶级本质上推崇的只是其中有利自己阶级地位稳固的那一套,对儒家思想中的平等、仁爱、尊严、信义却故意遗忘或歪曲,这也是导致后来儒家为人所诟病攻击的主要因素。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万事顺应自然不可强求的处事信条,知足寡欲,与世无争,身心自由的人生观,对我们这个人欲横流充满贪欲不知餍足的拜金主义拜物教权力至上的世道,道家的哲学是一贴清醒剂,是一剂心理平衡于内心安宁身心健康的药方,是一碗快乐人生心灵鸡汤。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在政治上主张“依法治国”,提出 “因时立法”“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发展观,是反对因循守旧锐意改革的激进派,是主张法治的先导,对于时至今日仍然“人治大于法治”的国人无疑是巨大的讽刺,今人制定国策、法律法规当以法家之道“依法治国”为基础,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家思想精髓。

  墨家的墨翟主张“兼爱”——消除贵贱、贫富、上下、尊卑的等级差别,提倡众生平等的博爱精神;主张尚贤尚同——任用贤才治国,破除阶级观念,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方可天下大治;主张“尚俭”——反对铺张浪费,与我们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主张相符,尤以官宦权贵们为典型;还有主张“非功”——反对不正义战争,倡导和平,关爱生命;。。。。。。

  兵家的兵法战略,用于战争则可以保家御敌,赢得胜利;用于商战、投资资本市场则可以看清形势、把握商机战机、知己知彼、赢得胜算。

  现代的禅已经不是一种宗教派别,而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一种修行。禅来自于生活,是长期对生活积累时的顿悟,是对自我内心的反省,只要有此心,就能体悟日常生活里的禅。

  我们现在学国学,既不能像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的批孔运动一样,采取全盘否定的极端过激行为,好比倒洗澡水把孩子也一起泼出去一样可笑可悲可惜,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也不能像现在社会上的所谓“读经热”“国学热”一哄而上,搬出老古董来全盘接收,不问好坏泥沙俱下,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哗众取宠投机炒作之嫌。正确的做法是要循古而不泥古,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活学活用,不能把它奉为真理,照本宣科,要懂得辨别精华与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取到国学的真经。

  比如“仁义礼智信”,现代社会都有必要重新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但是要赋予现代观念。

  “仁”——执政者要仁,体察明清,善用权力,增强公信力,倡导社会公平,为民造福,民富国才能强;

  “义”——人与人之间要讲道义而不能只讲利益,匡扶社会正义之气,打击歪风邪气;

  “礼”——人与人之间不论长幼、贵贱、上下、亲疏都应该相互尊重以礼相待,不不要父(母)不像父(母),不能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子(女)不像子(女),不能对父母长辈尽孝,履行赡养照顾之责,连“子女常回家看看”都要靠定出法律条文强制执行而不是出于自愿本分去做,“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早就成为笑话了;

  “智”——人的智慧都用在名利权钱上,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智”还是愚?

  “信”——经商交易本应诚信为本,但是面对毒牛奶毒大米毒烟毒酒假药地沟油的生产者经销者们(说他们是投毒罪故意杀人罪应该不算冤枉)我们还能放心谁?泱泱大国,无信不立,一个没有诚信的国家不会真正强大,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也不是个好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深味诸家思想的奥秘,还是要到原著中去挖掘宝藏。当然它山之石也是有用的,《国学六法》也可作为学习国学的方法借鉴。

  《国学六法》读后感(二):国学智慧的精华浓缩本

  五月风筝2010-10-27 13:59:14

  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书柜,两千多本书,堆得整面墙的书柜拥挤不堪,有时想找一本书,都非常费劲,甚至会出现买重复的现象。

  后来将国学和历史的分了出来,分别放在书房外面的玻璃架子上,一边一类,其余的书按照各自的内容,分别归入散文、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推理破案、写作要领、琴棋书画、历史小说、外国小说、哲学、民俗用品、生活资料等书架中,归类后感觉非常满意,最起码是找资料的时候容易多了。

  在我的藏书中,国学和历史的书籍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在里面随便抽出一本,都可能需要读一个星期以上,才能理解其中的皮毛。

  有朋友在我空间里留了这样的言:“中国的历史还算悠久,偏偏记载得详细,漫长。故事终究流传成故纸,又能怎样?忧国忧民的让他们忧去吧,俺做饭的时候忧的是放多少水合适呢。偏安一隅好了。中国本来也是在世界偏安一隅,就是地球也不过是在宇宙中沧海一粟。”

  的确,他说得也有道理,但是,若每个人都这样想,人活着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都想着人终究是会死的,会离开的,然后,就毫无目的度过吗?总是有一些追求,一些坚持,人类社会才能被推动,才有进步的。而国学和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根源,国学是祖宗智慧的累积,历史是当代的借鉴和反思的镜子,都是不可被抛弃的本。

  正因为如此,我所致力的学习,更多的便是停留在中国的过去上,希望的便是通过一些更简单、更现代的方式,去影响周围更多的人,使他们理解和热爱中国的历史,体会国学的深远意义。

  《国学六法》,令人耳目一新的国学解读本,赵士林教授以幽默生动又直白的方式,诠释了来自古老中国的智慧,读后受益匪浅。如此简简单单的一本书,几乎囊括我所有国学书本的精髓,也成了日后阅读国学书时的指南。

  看看,光是六个小标题,便已睿智得令人赞叹。

  以儒做人——孔孟之道,更多的是讲述亲人、同事、朋友间相处之道,维护的是人的尊严,学到的是为人的正直和善良;

  以道养生——老庄之说,宣扬的是一种与大自然同呼吸的境界,在这个物欲纵流的世界,拥有一颗自然之心,是如何难能可贵啊;

  以禅养心——佛教给予我们一颗慈悲心,让人懂得关注世间的疾苦,懂得怜悯和道义;

  以墨尽责——墨家的“爱”与儒家的仁爱是不同的,提倡的是兼爱,在这一点上,与佛教有些相似,但墨家,更严谨,更直接。

  以法为基——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法家的作用,带着专制和集权,但也有起可取之处。

  以兵入市——孙子兵法,更多的是用来作为谋略,在现今社会,有着巧妙的用意。

  而若能将这六类国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想来,出世入世,都易如反掌了。

  印象最深的是赵教授对于中国人思想的一句最正确和深刻的话——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世界,而西方人则是两个世界。所以中国人的信仰,是很现实的,只相信现世。(大致如此,因为一时找不到这句话的原文)。一旦对神的祈求不灵,这个神便立刻下岗。

  读到这里不禁粲然一笑。

  《国学六法》读后感(三):学习国学,提高生命的境界——评《国学六法》

  从字面意思理解,国学就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学术,而我们这个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家,作为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重要载体的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能够被称之为国学的,必然是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传统国学的六大家,就是儒、道、墨、法、禅、兵。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国学六法》的作者赵士林教授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总结为“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将原本面对政企高层的国学课讲义奉献给读者,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

  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每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相对陈旧的国学呢?从《国学六法》中我们能体会到,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当我们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盛衰息息相关的今天,各种文化观念的刺激与冲击对我们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全球化时代捍卫本土文化不是封闭、保守、自满的标志,而是理性的选择、近乎本能的诉求。文明古国的深厚情结很容易唤起中国人对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从而在市场化、全球化、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所经历的精神震荡中寻找回文化家园,而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国学中很多东西已经不合时宜,诸如易经等又很容易被封建迷信所利用。历史就是这样,古圣先哲倡导的文化精神一落实到社会生活,就必然遭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扭曲、阉割,大打折扣乃至名存实亡。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摆正心态,注意甄别。

  《国学六法》读后感(四):先贤之智,为今所用

  几年前,很多幼儿园开始教小朋友读《论语》、读《三字经》;最近,家门口的亲子中心也开设了国学课程。这些正是全国大兴国学热的缩影。一时间,举国上下、童叟妇孺皆在普及国学知识的受众范畴。人们是怎么了,忽然对那些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悠久历史文化感兴趣起来。

  究其根源,在作者看来,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带来的空前的经济繁荣、国内国际的种种诱因和刺激、全球化时代捍卫本土文化价值的近乎本能的诉求、文明古国的深厚情结,重新唤起了中国人对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从而在市场化改革所经历的精神震荡中寻回文化家园,确立人生价值,重建精神信仰。

  就我个人而言,对国学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那是一门渊博的学问,却又是一通简单的道理,不仅可以提升学问,滋养内在,更可以解决当下自己在工作、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多读国学,可以活得很通透,可以活得很积极,可以活得很幸福,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尽管国学之于我,只是读到一点皮毛。

  出于对国学的热爱,对国学书籍很是推崇,对这本书尤甚。不仅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它传播弘扬了传统文化,它以史为镜给与我们借鉴,它滋养润泽我们的心灵,它指导引领我们人生之路。更因为它的内容不盲目,不媚俗,客观地讲述和评价历史文化。一本书的质量好坏与否正体现于此,这一点也是最难能可贵的。第三是因为它的写作文法和布局,全书条理清晰,解读透彻,国学六法一目了然,易懂易学。国学内容之博大精深,虽然不是区区两百多页的书籍所能涵盖的,然而,这本书却囊括了国学之精华,我们需要了解的和重要的知识都包含在里面了。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是祖先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是作者及该书大力宣扬的人生哲学,是读者在读完该书之后应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的。转了很多弯之后,我们才发现,最深奥的道理往往就是先贤几百上千年前的一句普通话。

  《国学六法》读后感(五):国学启蒙

  提起国学,让我想起有一次公司私下聚会时闲聊,突然话题聊起了国学。一位负责行政的同事说她26岁之前对国学一点兴趣都没有,26岁之后才慢慢拾起了学习国学的兴趣。另一位同事则说,对国学的重视应该与各地的教育有关,相比之下,内地的几个教育大省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对学生文言文的要求,要比沿海城市抓得更紧一些。---当然说这话的时候让步我想起初中时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耳提面命,学习文言文,古代散文等时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含义,一个字的多重含义在不同语境的区别一定是完全弄得清清楚楚才放过。那个学习时候,老师最常用的招数是一条龙,每个同学不用点名,自动轮流背诵并解释字词句含义。----这些当时觉得有点痛苦的活计,现在只让我们特别感谢那位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正是这样的要求,让我们的文言文有了一点基础。尽管如此,还是不够。相比台湾在这方面的要求比大陆更严格。曾听一位台湾朋友介绍他们的古文课业相当繁重,比如古代散文,除了我们所学到的一些节选的经典之外,连其他一些在我们的课程里不予讲到的部分也要求全文背诵,甚至课外更要求读完一条长长的书单。所以,台湾在这方面做得比大陆更好一点。

  时代正在呼唤国学复兴,连小学生也都要学着新三字经,这股国学热慢慢烧了几年,甚至孔子学院也都声称学生人数连连创新高。这是个好现象,只是希望去学习的人不仅仅是华人。虽然教育部曾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1亿。但是相对于华人人口数,汉语的对外传播之路还很漫长,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本书作者赵士林,是李泽厚先生的弟子。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三书》等经典中国美学探索类图书曾经打开了我们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视野。而赵士林的《国学六书》则从儒、道、墨、禅、法、兵六家入手梳理了当代社会这个时代需要的国学。儒、道、墨、禅、法、兵任何一家细说起来都是厚厚的一部书。据说汉时太学是学习六经,太学生只需主修一门。但实际上太学生在太学里动辄需要读上数年,除了经文,经文的注疏,解经者的增补,再加上经师的洋洋洒洒,数年都泡于其中。呵,说起泡,以前我们的经理要求我们要泡在产品里,一同事私下嘀咕成泡菜了。呵,放在学这些经文上,只会陷入经义的泥沼,成了会引经论典的移动电脑。所幸这本《国学六书》不会让你成为移动电脑,而只是摘取六书中精华内容面向大众普及一些可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即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短小精悍即是。不过,因此也有一个缺点,因为面向大众,尤其是局限于电视谋介传播,照顾到受众,使得内容不够系统,深刻和全面,如果对某方面感兴趣还需要额外阅读相关的书籍。所以也不能以学术的眼光过分苛刻评价。普及国学,普及中国传统文学不以形式论英雄,只要老百姓说好,能接受,爱听爱看可以用得上,那么这就是“捉到老鼠的好猫”了。

  愿国学遍地开花,愿汉语传播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国学六法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