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8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是一部由颜芳执导,董卿 / 康震 / 王立群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一):董卿姐姐女神~

  董卿姐姐完全成为了我的新晋女神啊。。。 我之前对她的看法先入为主的,因为对央视一直没好感,觉得她多半也是那种装的要死,没想到看完诗词大会路转粉,完全欣赏她那种柔软坚强气质啊。据说这个节目是没有提词器的,感叹于女神的储备量或者说赛前的勤奋。当我看到她念出叶赛宁的我记得,看到她几次湿了眼眶,我竟然毫不因为这是cctv而跳戏,反而真的动容了。。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节目。从选材,选参赛者,选导师,主持人,都是一些不那么套路的人,比起单纯的答对题目,完全沉浸在老师们的解读中,康震老师画画超神,王立群爷爷网络语言迷之可爱啊,郦波老师的儒雅我也很喜欢~ 最喜欢陈更妹子,储备量之王当之无愧,就是太急燥了,武亦姝也很不错,冉冉升起的新星啊。我决定明年一定要报名,所以这几天都在好好背诗了╯━╰ 前几天看南周的一个董卿访谈,有个问题谈的好,大众对知识类的节目的热情,有多少会转化为对知识本身的渴求,这是我们在看完节目,甚至读完一些书,需要思考,去内化的东西。背了多少首诗,读了多少本书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要把它化入你的骨子里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意义所在。 最后引用一句,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二):江山代有才人出

  在寒假期间,每一期都看过,和全家人一起,讨论畅聊,会是每一天很有意思时光。 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真的是一股清流,在这搞笑无厘头的综艺满天飞的世道。因为诗词大会,让我燃起了重温古诗词的兴趣,忍不住去学习,去探索,想要捡起自己读书时代厌恶背诵的东西,想要成为像武亦姝,彭敏甚至董卿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诗词之美,情怀之美,让我充满了身为中华儿女骄傲,我们的古人如此优秀,今朝青年怎可蹉跎荒废? 诗词大会中,我最喜欢是飞花令,这个名字就很美,让人仿若穿越了时空,围观了一场行酒令。这是我每一期最期待的环节。刺激,又最考素质。每每看见选手的失败,我总会非常惋惜,因为还有很多可以对上的诗句。但我又想,如果是我参赛,恐怕脑中只会是一片空白吧。 我特别佩服彭敏,从成语大会就欣赏他,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却让人忽略不了他的出色。虽然他其貌不扬,但十分让人佩服崇拜,他的表现,告诉大家他在中国成语大会的成功也绝非偶然。他好像也是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有时间,我要把这个也补起来。所以说,优秀的人会让人忽略他的外貌去发掘他的内在。 很多人说诗词大会的题目过于简单,缺乏挑战,但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热爱诗词文化,领略诗词之美。容易的题目只能说明流传度高,而每一句诗都是文化,都需要被传承,何来难易与优劣?我很喜欢这个节目,希望能够一直办下去,继续发扬它的意义。 最后,贴一句很喜爱的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三):因春晚而董卿,因诗词大会而更懂卿。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发觉之前看到的可能是个假董卿。

  春晚董卿,端庄有气场,却也很面具。而《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她,落落大方,收放自如,显示出那些装也装不出的婉约才情,真可谓“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整个第二季播放至今9场,董卿至少3次落泪,这是第7场她为替补出场选手王轶隆尽孝而泪的场景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四):一场自欺欺人的狂欢

  放假在家,刷了几集诗词大会第二季,没想到的是,突然之间,朋友圈里被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刷屏了。

  满屏都是“清流”、"令人倾倒"、“才思敏捷”……

  荒谬。

  对这样节目的一窝蜂的追捧,更让我觉得可怕——所有的观众与评论者都在享受着一场自欺欺人的狂欢,仿佛通过参与这综艺节目,吟上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便能够使自己长期亮起红灯的“文化修养”一夜之间充电成功——甚至到了可以和别人炫耀的程度

  我只感到了现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空虚无聊

  现代中国人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通过最简单的动作、花最低的成本,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有品位”的人。所以才有了国外奢侈品的买买买大潮,所以才有了层出不穷的假货和仿品,所以才有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人们沉醉在这些东西构筑出来的虚拟印象不能自拔,简直要爱死自己了——啊,我们多有文化,多有品味!衣柜的西装穿上就成了伦敦派头的英伦绅士,遥控器轻轻一按就“腹有诗书气自华”。

  涂脂抹粉,附庸风雅,不是我们首创,可从来没有什么时候被追捧得如此狂热。

  ——————————————————

  说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顺便歪一个楼,说一下隔壁台的《我是歌手》。

  当年和朋友去听赵雷的现场,不大的一个音乐馆,他唱《成都》的时候背景光线明明暗暗,氛围非常好,我记住了这首歌。回到家里抱起吉他扒一扒旋律,还作为扒歌处女作唱给朋友听。我是个吉他菜鸟,所以我很开心

  可是现在赵雷都火成什么样子了……豆瓣上是他,网易云音乐上是他,打开电视……是他是他还是他。

  不是说赵雷不好,不是说《成都》不好,是觉得2017年的中国流行音乐,不应该还只有这个样子。

  去年听到冰岛乐队Of Monsters and Men的一首歌I of the storm,非常震撼。我只是觉得,现代音乐已经不单单只是动人的旋律和嗓音,它需要的是对整体氛围的营造——双主唱的配置、配器、编曲、节奏……所有的互相契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感觉,让人感受到北欧的风雨,穿过时间空间,落在心上。

  我觉得中国流行音乐从概念上就落后了。从这个角度上说,万青就比其他的都高出一个层次,张悬也是。

  可是令人觉得可怕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从《董小姐》到《南山南》再到《成都》,总在讲“情怀”,可是抱歉,我听不到任何进步。毕竟有人说过,在陈粒和张悬之间,隔了一万个花粥。

  ————————————————————

  回到诗词大会。

  古代人说“文以载道”,而现在最反讽的是——

  现代人没人关心“道”,他们买椟还珠,他们想要得到的,只是那一瞬间“我也如此有文化”的高光感,一种建立在空中楼阁中的成就感

  把古典文化中最华丽、最容易摘取的部分取下,用于装点自己空虚的心灵。至于其他,弃之不理就好了。

  我不能认同这样的自欺欺人。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五):很不错的一个诗词节目

  个人并不太熟悉现在中国的综艺,这个是我看的第一个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也许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因为朋友圈被武亦姝刷屏了,才找来看的。但是却一看不可收拾,几乎以一天一到两集的速度全部看完。

  首先我认为这个节目的出发点、初衷很好,在央视一套的春节期间黄金时段播出,受众很广层面很宽,再加上百人团也真的是各行各业年龄,确实在唤起大众对诗词的关注、热爱方面有一定作用。而节目里出题涉及的诗词大多数是初高中有学过的,不会太偏。(看节目的时候老感概:要是在自己高三那个人生知识巅峰状态的时候,应该答对9题不是问题哈哈哈)另外各参赛者的水平也确实很高,而且都跟诗词有段故事,也是从感染的角度再次鼓励观众去学诗背诗。几位点评老师也是相当的重量级,康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吹水佬”,评论个人感觉有点浪漫主义,所以我更喜欢蒙老师的风格,实在、有趣、贴近生活。每次听老师点评都是增长“课外知识”啊。最后免不了要夸夸主持人董卿,节目里的造型都很好看,主持的水平自不必说,还要点赞的是节目前准备得好充分以及她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下苦功的,才能在这样一个诗词竞赛型节目中挥洒自如,对答如流。

  当然免不了要吐槽节目的赛制不太合理运气的比重真心有点大。还有每次发箭的裸眼3D特效……太长了!!!一集放一两次完整的就好了,每次都拖这么长,剪辑是没发工资吗?!!还有百人“文盲团”的答题准备性也太无法捉摸了囧

  总结一句,这节目不错,可以期待第三季。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六):古诗词之于我们,如同莎翁之于西方学生

  一连十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落下帷幕,早前因在“飞花令”环节中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众望所归夺得了该节目的年度总冠军,几天之内,这位高中女生也引发了文化界与教育界的现象级讨论。武亦姝夺冠后,母校复旦附中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频频被问到的问题是“背这么多诗词有用吗”,可见按照普罗大众的观点,依然将古诗词的作用与意义放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考量其价值。这不仅让笔者联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笔者留学时,学的是“创意写作专业,写诗在我们当时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整个课程大纲里,从初级过度到高级的中级必修课程(cornerstone course),如果不通过诗歌写作课,是无法继续修读写作方面的高级课程的;而在我校文学院校友设立的奖学金中,也有一部分是专门奖励诗歌写作的。另一段小插曲是,笔者当时修读这门课时,常常引发了在商学院就读的室友们此起彼伏的羡慕声:“你们真轻松,没考试没论文,只要写写诗就行了,不像我们还得做那么多题目。”

  曾经因为搜肠刮肚、只为了帮诗作末句找一个押韵单词的笔者,当然知道绝非如此。诗是文字的提炼,其文学性是极具张力的,寥寥数字所蕴含的,可能是具有借代意义的意象,可能是含有深长意味的典故。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不但能掌握文字的视觉美,还能掌握诗句韵律的音乐美。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外语,学习诗歌都是接近这门语言的美好捷径。

  《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环节是一种直观而量化的诗词储备考察方式,但个人挑战赛中的答题环节,除了诗词本身之外,还考察了相关的文史知识,以及“擂主挑战赛”中,考察联想能力的“看画猜诗句”和逻辑能力的“逆向思维题”,都反应了这档节目虽需要诗词储备量作为基本素质,考察的却远远不只记忆能力。武亦姝在这档节目中所体现的综合素质,让她的文化修养有着一张漂亮的“简历”:“飞花令”环节中的表现,不只在于诗词储备量大,更在于她所引用的诗句并非常人所能想到的,侧面反应了她的诗词能力除了“量大”之外,还在于“面广”,当然这还得感谢她母校复旦附中的培养。

  复旦大学英语系讲师朱绩崧在武亦姝夺冠后,曾撰文阐述教授诗词的重要性:“诗词之美,超越文窠辞臼,直指世境人心。”并曰:“文化不尽等于诗词,诗词不尽等于记忆。舍本逐末教师,一定会简单粗暴地把记忆量化。”笔者对此深以为然。尽管我国的升学制度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但诗词在课堂上的推广却很有必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提高自身文化的认同,还是母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课堂上的母语教学,这并非中国所独有,英语国家中学也常常通过戏剧教育的方式来推广本国的母语教育。坊间“高考又不考古诗词,背那么多有什么用”的质疑,放在英语国家的戏剧教育中同样成立——“又不是每个中学生都想当演员,背那么多莎士比亚有用吗”?但每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仲夏夜之梦》中的“真爱无坦途”,或者脱口而出《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就如同我们脱口而出的诗句或成语,那都早已是凝结于我们血液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虽然留学时期,我们的诗作写作课不考察记忆和背诵的部分,但是过往阅读量与诗词储备量,却深刻的体现在我们的作品中。记得俳句的写作课中,一位日本女生直抒胸臆地缅怀了樱花稍纵即逝的美,而在咏物诗的写作中,我则选取了书法作为歌咏对象,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文化身份使然,在导师课上有限的时间里,只能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搜寻意象,很难跨领域跨文化去沾染并不了解的异域风情

  反观《中国诗词大会》一档以“诗词”为卖点的节目,并无明星名人撑腰站台,由普通素人完成了全部的内容生产,却意外成了“爆款”的热点节目。这也体现了诗词作为我国母语教学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其实迎合了许多人的复古情结和求知欲望。诗词是中国人文化身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哪怕是土生土长的海外华人,也不会对古诗词一无所知。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国诗词大会》中的百人团选手不乏海外华人与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其中曾经当过一期擂主的李宜幸,就是新加坡籍华人,并且因为太热爱中文,让她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毕竟,母语带来的归属感,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for《文学报》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七):实属缺乏新意之作

  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去年已开播,最近的第二季突然爆红,这估计也与央妈的背景有关,播出平台固然不错,只可惜这其中的诗词水平太低,节奏感差,知识面小。我有此番感慨,可能是因为自己看过比这更好的吧!言之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您们真心喜欢这类文化节目,我推荐您们去看王凯主持的《中华好诗词》,这档节目早在2013年已开播,如今都播出第四季了,看完深感自己知识浅薄。这两档节目的文化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中国诗词大会》里出现的诗词牛人,都是当初从《中华好诗词》里层层诗词PK出来的,比如:李四维、王泽南、陈更、彭敏……请各位《中国诗词大会》的粉丝们,原谅我的直白,我没有贬低《中国诗词大会》之意,确实是《中华好诗词》更胜一筹,我最喜它每次开场的那句点睛名句:“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您们看后都有受益恨晚之心,权当我在此公诸同好,寄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共勉!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八):读懂诗词的人眼中的光芒

  可以增长知识。中国的文化一定要有人传承下去,哪怕时代在不断地现代化,但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的斟酌运用都是古人们的心血和汗水。即使我们可能并不能亲身体会到他们的情感(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相信最了解诗词的一定是其作者本人。),但是当我们用心去阅读他们的诗文时也依旧会被其曼妙的文采所感动。现在有不少的中学生都厌烦这样的文字,更不要提大人了,但我们要始终明白,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几句牢骚。真正读懂它的人,在读它时,眼中所含有的光彩是最为美丽的。(想起了每每被老师要求背书时,一开始根本就不懂作者到底想表达啥,但后来都会被感动到稀里哗啦,甚至于都控制不住写几篇读后感的冲动了。当然我也并不是说我就真正读懂了,就像我前面说的,真正明白他的人只有作者自己,我们所能做的,去抱有崇敬之心去阅读诗文。)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九):简单是桥-彼岸月明

  中国诗词大会,我是从第二季开始看的。开始最直观的一个感觉就是两个字,简单。

  我曾是中华好诗词的忠实观众。对里面那些嘉宾深深拜服,觉得他们的诗词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平常人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

  若我是中华好诗词的选手。则答对一两道题都已是不易。可若我在中国诗词大会则九道题答对七八,也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比较二者,那么中国诗词大会的难易度是无法和中华好诗词相提并论的。这一点我想大多数人也不会质疑。

  但我不赞同一个观点,是很多人认为中华好诗词的选手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可以秒杀一片。

  在中华好诗词的舞台上。武亦舒绝对不会是梁道萍的对手,但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武亦舒确实可以击败梁道萍。

  因为什么?也是两个字,简单。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劣势。

  优势在于它的普及性更强。适合全民参与,学历不高,读书不多的人也可以答出很多道题。也可以起到一个教育性的效果。

  可这也是他最大的劣势所在。因为他太过简单,所以就缺少了一些公平性。很多诗词积累的高手往往就被拉下马。如那个博士生陈更,她在这个节目里就不止一次败于不如她的人。

  诚然,中国诗词大会的专业性和竞技性差了一些,但他的影响力,和普及力度是中华好诗词所无法达到的。

  因此,从文化影响的角度来说,中国诗词大会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是巨大的。

  简单如同一座桥,它可以让更多,那些不会游泳的人从桥上走到彼岸。

  彼岸有诗彼岸有歌,彼岸有美好的桃花和明月。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十):真的要娱乐至死吗?

  昨天晚上看完了大会的最后一集决赛,来豆瓣打分,感慨良多,我就随便写写我的感受,您也可以随便看看,可能没有太好的逻辑,请担待!

  先说决赛结果,连庄四场擂主的彭敏叔败给了真年方二八却身高一米八的少女武亦姝,其实应该也不是败给,彭敏的实力大家都有所见,他应该是输在了太心急上,而武亦姝则是赢在了实力和心态上,多少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但是也很出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心态放松,跳出了求胜心和比赛的框架,更沉浸在诗词中,也正是这样回归了诗词大会的本意,输赢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从诗词中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和我们文化传承的命脉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这个节目的争议不外乎以下几点:

  1.题目设置太简单。我想说的是,您有您的阳春白雪,我有我的下里巴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载体是电视这一最最普及的播放平台,他要照顾到老人,中学生,农民,工人,小孩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人,若全是阳春白雪,则曲高和寡,能调动起大家重新学习的积极性吗?君不见若一个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许久的小人物若也能答上那句“白日依山尽”,我觉得他获得的成就感应该比今天多卖了两捆白菜会更大!还是我前面说的吧,比赛是引子,在过年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连放十天这样的节目,就是希望大家能多多追溯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想要显山露水一显自己存在感的,这节目还真盛不下您这尊大佛呢。

  2.关于赛制合理与否。任何赛制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放在这种诗词比赛中,很难找到一种绝对公平的赛制,谁输谁赢或多或少都有点运气成分,高考也不公平呢,就应该要考我会的,干嘛要考我不会的呀!我们说的不算,只要参加大会的人,输的人心服口服,赢的人胜之有道,我等做看客的,鼓掌叫好也是乐事一桩啊!

  3.关于节目里的鸡汤。我一开始也是觉得这个环节对节目本身来说有点拖沓,而且于大会无益,直到我看到了那个河北邢台南和县患有淋巴癌的大姐后我才知道这个鸡汤环节设置的真正意义所在。千百年来,我们中国的诗词作品浩若烟海,也同样是千百年来,我们无数人从诗词中找到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生支柱,我们的诗词不分性别年龄阶层,一直都抚育着我们的心灵,这碗鸡汤作为中国人你自己敢说没有喝过吗?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近乡情更怯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衣带渐宽终不悔到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从儿童急走追黄碟到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都在这里找到过自己,给我自己安慰。不太准确的说,诗词应该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鸡汤,清新有营养!

  4.关于董卿的主持。实不相瞒,董卿主持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做作之气也太重,其实,康老师的诙谐可爱和郦波老师的儒雅风流这种火花碰撞的日常,我可以看一百期啊!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很遗憾我没有看,是从这一季开始看的,尤其是看到飞花令那个环节,选手的表现和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回到高中辩论赛和给老师背诵课文的时候,辩论赛的激烈和给老师背课文的紧张,那个时候真的自己文化水平的最高峰啊!哈哈!节目中好几次用到《琅琊榜》中的主题曲《红颜旧》,好听的不行,《琅琊榜》也是我非常喜欢额电视剧!我们的民族越有自信,就越会关注自己文化的挖掘吧,从前两年开始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每一次都能点燃人民大众的学习热情。放眼望去现在黄金时间的节目,娱乐搞笑撕逼,诗词大会在这儿真的算是一股清流,难道我们真的要娱乐至死吗?好的节目难道不需要鼓励和赞赏吗?

  有些事情,一个民族中总要有人去做,希望这次刮起的诗词风能持续刮下去,起码不要随着节目的终止而淡下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让自己更加沉浸在诗词中,保护和传承,这可能更接近节目的本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