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分钟120击》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每分钟120击》观后感10篇

2018-01-22 20: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分钟120击》观后感10篇

  《每分钟120击》是一部由罗宾·坎皮略执导,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黛拉·哈内尔 / 阿诺德·瓦卢瓦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分钟120击》观后感(一):性爱告白(剧透慎入)

  刚刚从墨尔本影展看完放映回来,憋了一肚子的话来捋一捋 因为错过了Call Me By Your Name的放映日,无意间扫到的同样作为headliner的LGBT影片BPM。看了一下预告,被紧实的配乐和男主男的演深深吸引而定了票。 全片144分钟,色调偏冷。其实我不太喜欢民间团体的运动的题材,感觉政治正确,太冷酷。但是这一步冷得温度正好。 裸眼3D做的病毒细胞内增殖传染和现实镜头相互渐入渐出。那种悄然而生,在生命力旺盛的欢呼声,下悄然发生的破坏,让人理解并且原来了ACT UP那些无视规则的抗议活动。这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结束的末日狂欢。搭配强烈的音效与闪光灯,一切都是美好的,不忍白目的。 最喜欢的是导演对床戏的处理,一丝不挂一点不露,这已经在众多文艺片里习以为常了。而绝妙的是导演把回忆里的性爱场景与当下的画面,借由人物身体的轮廓做了Dissolve。这样连续的裸露镜头看着 不但不违和,因为连续性被延续,反倒更加进入了角色处境与剧情。 最震撼我的还是在医院,Nathan和Sean的飞机戏(有这个说法吗因为两人并没有上床啊喂) Sean绝望的大眼睛像是一面平静的湖,他虚弱到连掀起涟漪力气都没有了。他对Nathan说着”我想你”,眼泪滑落,Nathan上前亲吻他,用嘴唇给他最切肤的安慰。Nathan抚摸Sean的下体,两人疯狂的亲吻,也许是因为最后一次,也许是因为分开太久,也许是因为爱的太委屈,也许是因为还有太多的爱没有办法做了。我隔着屏幕, 能感觉得到满屏的负面情绪,有无助,有怨。Sean发出的,不知道是哽咽还是呻吟,他扭动着身体仿佛用尽了他最后的力气完成了这一次与爱人特殊的交媾。他笑了,如往常逗人一般地笑了,那一瞬间他仿佛还是那个在地铁谈笑风生的Sean。Nathan用纸巾擦干净Sean小腹上的精液,然后再抽了一张拭去爱人眼角泪水。这一幕看得我真的是太揪心了,我一直认为染上艾滋就是因为频繁性爱和”行为不检”,可是看完那一幕我才理解:人们的爱是那么深, 那么浓,这样的爱不是纸笔,音符,不是颜料能够传达的,只有最纯粹最原始的切肤交合,才能表达。我们想要表达,我们需要表达。而我们之中就是有人那么轻易就爱上一个人,那么轻易,那么“随便”地,把身体献给自己爱上的人,与人上床。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告白,用不会说谎的身体告诉对方对他的爱。从这个角度看来,并没有作贱自己伤害自己,至少故事里的Sean,他并没有。 对着被染红的河流的长镜头(那个时候我实在憋尿憋不住错过了两分钟!!!!!)仿佛在暗喻着,死于艾滋的人们也血流成河。躺在病床的Sean,去到舞池却没了爱人陪伴的Nathan,他们即将和可能会成为那血河的一滩血水。 Sean死的时候,镜头的特写给到Nathan的同时也用余光给了Sean不瞑目的双眼。他的眼睛像陈意涵一样无辜,天真悲伤。 Sean的两成骨灰被洒在了下一个抗议运动的会场,他会被雨淋湿,然后冲击下水道,他也会蒸发成云,与自己的理想爱自己的人们一同奋斗。我讨厌骚人他人生活的,“莫名其妙”的抗议示威活动,但很难去谴责这故事里的这群人,如果他们不持续向制药公司施压,制药公司就可以一直装死:反正得艾滋的不是我,有没有至于药物与我何干,我大可以有意限制生产,提高价格,大赚一笔。而那些被视为滥交的“淫乱“之人,却要承担经济心理,身体,道德偏见上的四重折磨。 最后影片在高强度的闪光和节奏戛然而止,没有后续交代,没有二十年后。就像为理想奋斗过的运动,也许是自己内心崩溃的发泄口,也许是对社会歇斯底里的愤怒。运动没有结束,运动不会结束。就像Nathan的爱不会因为Sean的死就五年守寡,触屌生情。他的爱情,人们的爱情;他双唇的激情,人们在床上的万千体位,川流不息,不会停止。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束冷冷的火星,多加了蓝色的冷色调,冷静的欢愉,冷静的悲伤,冷静的崩溃,看似强悍,实而迷惘不安的嚣张。 Nathan最后与Thibault雨云之际还是崩溃大哭。是对Sean的心疼与不舍,还是群体伙伴殊途同归结局感到悲伤。

  《每分钟120击》观后感(二):每分钟120击

  纳威尔扮演的男副角Sean是个艾滋病毒照顾者。然而正在故事的前半段他却始终是整个团队中的胆小、踊跃、乐不雅观担负。尽量身患没有治之症,但Sean却涓滴不透露表现出对于长逝的耽忧,他忙于正在社群中出谋献策,踊跃正在抗争举止中冲向第一线,面临恐同人群他更是勇于斗胆勇敢亲吻伙伴回应答方的搬弄,并是以播种了一段恋爱。 直到与配头肌肤之亲,Sean才徐徐道出了自身染病以来的心路进程。原来是性命力最为旺盛的16岁,少年却不能不面临倏忽到来的长逝倒计时。Sean试图经由过程接续讲述周围人来提示自身:性命尚有值患上去追寻的方针,然而病魔终极仍旧摧垮了他。 片子中,Sean与守旧构造同伴们的多场社会游行拍摄患上至关热血且富有戏剧性。“艾滋病”的防治与患者须要面临的医治等社会环节问题取得了深切的开掘与探讨。作为艾滋病中主要的元素“血液”,正在画面中被肆意泼洒,颇具美感与想象力。虽然最触动不雅观者的,莫过于男副角跟着病情好转所慢慢发生的更动。从阳光向上到形若枯萎死亡,皮相的点滴旋转也让不雅观众的心态同样慢慢堕入失望。 Sean与配头比及的是BE的虐心终局。正在从他人身上播种慰藉的同时,Sean的男朋友留下了痛楚的泪水。性命失落而不克不及复患上,但正如开头处被洒向人群的Sean的骨灰所隐喻的那样,一小我走了,但他所追寻的方针还正在,他也还正在追寻。

  《每分钟120击》观后感(三):政治、性爱与死亡三个核心话题彼此纠缠

  影片前半部分总觉得跟2008年金棕榈作品《课室风云》有很多类似之处,后来才知那部片的编剧Robin Campillo就是本片的导演。本片在今年戛纳上拿下评委会大奖,想必是主题相当符合评委会主席阿莫多瓦的口味。在我看来,导演成功地复原了一个思想自由、激情四射而危机四伏的八十年代社会:政治、性爱与死亡三个核心话题彼此纠缠,不断推动着情节发展,同时揭示出整个社会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的偏见态度

  影片前半部分着力描写激进的抗击艾滋团体每周例会的讨论,以纪录片式的手法来呈现众多角色与政治立场。演员群戏把握得相当不俗,并没有把这些政治角力的情节拍得过于沉闷或过火,尤其是众人冲击实验室那段拍出了讽刺味道幽默感,而在大街上欢庆游行的一段则透过摄影和配乐呈现出精致梦幻感。影片之所以花费大篇幅来描述这些政治行为,我相信是导演意图还原八十年代社会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的偏见与不公,唯有不断抗争才能为这个弱势群体争取到平等权利

  尽管前后两段有较为明显的割裂感,从前面专注在严肃的政治斗争,忽然转移到描写一对同性恋人关系发展。本以为会是相濡以沫的那类心灵鸡汤,却没想到远比我想象中要沉重压抑。然而,导演处理死亡这个主题相当克制而毫不煽情,体现出法国人有别于常人乐观态度。有两场令我印象深刻:男主角在病榻上让男友帮忙自慰的一幕,淋漓尽致表现出法国人骨子里“死了都要爱”的乐观态度,幽默感冲淡了沉重的哀伤。另一幕是在男主角逝世后,其母亲招呼接待朋友的情节更让我惊讶。母亲没有失声痛哭的桥段,她冷静理智地给儿子穿上衣服眼睛贴上胶布,为儿子生前好友咖啡准备饼干,甚至最后还跟朋友讨论儿子骨灰如何分配,让人不禁莞尔一笑,同样是用轻松超脱的幽默感来瓦解悲痛气氛的绝佳示范。

  影片名起初让我摸不着头脑,原来指的是浩室舞曲每分钟的节拍。这种象征着八十年代的音乐在片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每次当派对场景出现时,这种亢奋人心的节拍营造出暧昧诱惑的意味,而借助音乐与剪辑过渡至性爱场景的手法也用得自然流畅。而这种音乐似乎也含有面对死亡时积极与不屈的意味,特别是结尾激进团体再次行动撒骨灰时出现派对一幕,跃动激昂的音乐节奏令影片异常沉重的主题终于找到超然乐观的解脱。这也似乎完整地显示出男同志一生经历欲望洗礼、偏见不公、疾病痛苦,到最终仍能以绽放的姿态化为尘埃

  《每分钟120击》观后感(四):能力不足野心来凑

  【VIFF】3/5星 7/10分。

  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它触及了很多方面,希冀去激起整个社会的一些讨论;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有夺人眼球的同性床戏,有半群像表达的政治诉求,也有导演Robin Campillo的个人审美;但它到不了最好看的范畴,它很重要,但真的不那么好看易看。剪辑混乱,时长冗长,让这部电影在完整张弛有度的范畴下,远远不及断背山,平常心骄傲,欲盖弄潮,甚至今年的call me by your name;可能因为具体探讨的环境事件不同?可能因为其他电影都太小情小爱而没有如此大的野心?可能因为我没经历过那段历史

  也许,真的只是能力不足,野心来凑。如此庞大的命题在140分钟之下就是一个桎梏。这是值得拍摄成电视剧的作品。可能不会有QAF那么优秀。但他的命题广度放在电影的维度下只会造成现在能力不足野心来凑的尴尬局面。

  就像我提到的,它很重要,值得强烈推荐甚至多次观看(个人看了两遍)。对它的赞美文章也很多很多。我就不重复了。

  1. 不必要情节过多

  观众可以明显感到有几处值得商榷的情节。比如游行中男主突然倒地,伴随的慢镜头展示。这段长达1分多钟的目的到低是什么?第一感觉是男主也被感染了,但看完之后似乎没有。那这段镜头到低是干什么用?去学校宣传,之后宣传时出现的女性角色对”fag”的不满,一个默默围观的男孩,但过来要anal sex的调皮男孩怎么就服务了主题呢?床戏的时长也值得商榷。几场抗议戏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是否每场戏都要如此“细无巨细”?如果整体风格都这样也就罢了,但有时过于生活细节化的表现有时有想半群像的政治,让整体风格在情节的把持下而变得破碎。

  导演似乎想用细节来充实整体,让整个活动整部电影成为时代的窥探。但是,140分钟实在撑不起这么多的细节,有些情节真的是无用的。

  2. 剪辑不当

  单场戏都很好,个人很喜欢病床谈话,血河,骨灰三场戏。但是整体串联起来,尤其是换场时的剪辑实在是累赘,甚至粗暴。观感极其不好。滥用的慢镜头更是没有节制。

  前后两部分,前半段是群像是政治是表达,后半部分转入两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爱恋故事。每一段单独拿出来拍都可以成为很好地电影。但是导演力有未逮在两者之间摇摆失衡。如果说前半部分还有比较好的平衡,不仅表现大环境还表现了之下小环境的个人爱恋,那后半部分就明显俗套的把天平完全倒向了一者。开场的突袭办公室真的很好,结尾的友人看望也很生活化,但这两种放在现在的情境下,真的显得破碎没有重点。什么?导演想包含各个范畴,表现历史节点? ---- 能力不足野心来凑,请拍电视剧。在无法把握平衡的环境下,哪怕有多好的历史背景也只会变成一部平庸的重要的作品。

  3. 受众

  我已经看到很多支持的表达说这部电影是献给lgbt群体的赞歌,只有lgbt群体才能理解导演的意图。至于这种说法,就提在同一届最终拿奖的自由广场来说- 针对的是知识分子中产阶级,这种受众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笑料和讽刺,但非受众也不会影响整体戏剧的表达。我并没有看到卖票的时候说只有lgbt才能买票,其他人不能买呀?我的观点还是:能力不足野心来凑,那不如排成电视剧呀。

  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好的同性作品是要超过狭隘的性向区分的。其中的内核是要引发共鸣的。可以有风格化作者化的表达。但一些“硬伤”也是不能被题材和话题所掩盖的。

  一部重要的电影,有诸如“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Gay Pride”之类的精彩语句和一些精彩镜头。但这真的就可以说这是一部最好看的电影了么?

  《每分钟120击》观后感(五):《每分钟120击》依然太慢

  今年我们The Harvard Crimson第三次派出记者参加戛纳电影节。我作为电影版编辑在统筹之余也将首次把全部报道翻译成中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美国(左派)媒体/影迷的观点作为参考。本文作者Ethan B. Reichsman。

  罗宾·坎皮略自编自导自剪的《每分钟120击》中,很多可能会无聊的地方都成为了亮点。这部关注90年代初反艾滋活动家的电影由Act Up-Paris的一场每周例会(WM)开始,而这也是Nathan(Arnaud Valois)的第一次活动。当成员们批评上一次活动过于激进时,会议的镜头和抗议本身互相剪切,具体阐述大家的观点。一场本来会很乏味的会议戏因此变得有趣而清晰。可惜的是,坎皮略似乎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失去了他作为剪辑的敏锐度,本来凌厉的政治肖像逐渐被消磨成了冗长的言情剧。

  通过这些WM,Nathan和观众认识了这些性格各异的活动家——Sean(Nahuel Pérez Biscayart)和Sophie(Adèle Haenel)是Act Up中最激进的成员,而Thibault(Antoine Reinartz)是团队相对保守的主席。通过这些角色,坎皮略展现出关于艾滋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信息。

  Act Up-Paris在《每分钟120击》中的主要对头是Melton Pharma——一个先是延迟推迟对艾滋病患者有重要帮助的新药,然后把这个药限量生产的制药厂。坎皮略拍摄了几场游行,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开场不久向Melton办公室发起的袭击。活动者们试图偷走临床试验的结果。这个桥段有许多惊人的视觉设计,包括一个充满假血的气球在公司logo前爆开,而这场活动的重要性也十分明确。

  但随着电影展开,坎皮略花在政治活动和WM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当他展现这些时,也很难理解角色们讨论的具体是什么,而因为他们的形象很大部分是他们的政治身份,这些人物开始混成一团。电影的重心转移到了Nathan和Sean不断发展的爱情和Sean与艾滋的斗争上。

  最开始,坎皮略将政治与个人平衡地不错。Sean和Nathan在性爱之间的谈话给他们的运动增添了色彩和迫切感,而Sean不断恶化的健康状况也是对艾滋后果和大众的冷淡的残酷写真。然而,这些场景经常拖得过长,或者没有给观众带来对这些角色和他们的挣扎的任何深入理解。《每分钟120击》远远超出两小时,而观众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能删减的桥段——比如几场冗长的性爱戏,没有任何作用的抗议戏,以及Thibault和Sean之间无缘无故的一场争执,以及更多。

  这部电影片长过长的另一个罪魁祸首就是慢镜头的滥用。从dance party到政治游行,它们充斥全片却既影响节奏又影响剧情。最恶劣的一场戏是一次gay pride parade,里面塞满了慢动作的跳舞和喊口号镜头。这场戏本来就对整部电影无关紧要,用慢镜头把它拉长更是一场罪过。它给了我们几个有趣的镜头,但这远远不能成为它存在在电影中的理由。

  在游行中间,Nathan倒在地上。有一瞬间,观众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感染了?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但电影对此和其他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解释。最重要的是坎皮略从没有深入到这些运动带来的结果。他暗示了几次成功,但从没有明说,而虽然最后一场大戏是一次抗议,它对于政治的重要性远小于对于个人的。

  在《每分钟120击》中,坎皮略展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头。可惜他立刻让个人和政治的故事线彼此争抢出场时间而不是互为补充。对于Thibault和Sean的情节,比之后走向有趣得多的是他开始的设定——意识形态的区别如何增强或消磨友谊和恋情。他在拍摄精彩的WM上得心应手,有些台词——比如“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Gay Pride”——也让人对角色产生深刻的同情。但他却最终将电影发展成一部无聊的言情剧,即使有政治作为背景也无法拯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