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10篇

2022-03-10 18:04: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10篇

  《离开雷锋日子》是一部由雷献禾 / 康宁执导,刘佩琦 / 宋春丽 / 吴军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一):他那么一说,你那么一听,何必认真呢?

  正好看了“赖宁,雷锋都是宣传部门杜撰出来的帖子”,内容来自维基百科,有一些当年报纸的蛛丝马迹以及当事者的访问作为论据支撑论点。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二):迟来的观影体会之二:什么应该感动

  之所以说迟来的体会,是因为当年在上小学时候写的那篇观后感并不是自己所想的,确切来说,当年看过以后没有什么感想,老师作业逼迫,不得不比着葫芦画瓢照着作文选里的范文“制造”了一篇应应急。如今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吐槽一番吧。

  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非常为难的感觉,那就是,我为什么没有被感动?其实不仅仅是这一部,与此部片子同期的另一部电影《敌后武工队》我也是如此体会。雷锋是伟人,按老师上课时候的说法,我应该被伟大人物的历史功绩“深深感动”。而《敌后武工队》开篇中中国百姓被杀,则是赤裸裸的血泪仇,我们应该“血与泪一起流”啊!可是我没有,不论是雷锋追悼会,还是屠杀万人坑,坐在电影院的我还是如此的傻傻。我曾经暗自不安,为什么看到这里没有哭?是不是铁石心肠?那可不行,我费劲心思想调动一切情感挤出哪怕一滴眼泪,但还是被旁边同学一句“看完电影去玩吧”勾得魂不守舍,这让我“倍感压力”。

  多年以后再次看这部电影,反而倒是能够比从前静下心来安静地看这部片子。至于感动,有那么一点儿,但是还是达不到“泪眼朦胧”,写起观后感更没有“临表涕淋不知所云”。我又想起来当年语文老师说的,她从前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那一课时,朗读示范过程中真的有学生抹眼泪,言下之意是我们这一辈学生没有好好配合,一个个上课时呆若木鸡。其实也不能怪我们,总理他老人家是1976年驾鹤西去的,我们这一辈上《送总理》这一课时已是1996年,过去整整20年矣,对于一帮10多岁的孩子,让他们为自己出生前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感动悲伤,好像有点困难。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感而发,真情自来,强求不得。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三):离开雷锋的日子

  离开雷锋47年了,虽然我只有26岁,但我一直认为,雷锋与我同在。小时候,是听着雷锋的故事,看着雷锋的电影,读着雷锋的日记长大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多么朴实的话语,但是它却是那么的富有哲理。小时候一致认为,要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当不成战士,我也要把自己奉献给社会现代化建设,奉献给祖国。

  渐渐长大了,或许有一些无奈了。不明白为什么,拾金不昧的少了,占小便宜的多了;为什么文明让座的少了,占着老幼专座的人多了;为什么为人民服务少了,抱怨社会,要求社会为自己服务的人多了;为什么渐渐的,在不理解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也变成了其中的一员。难道雷锋就真的渐渐的离开了我们了吗?难道我们这个社会就真的不需要这样的“傻子”了吗?

  初三的时候,《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了,记得很清楚,韩磊唱的主题歌这样说:“你说我跟不上时代,常年地对待该不该,对待人民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在对待中寻找大爱……”雷锋早已经不在了,47年前,他就永远得跟我们,跟他朝思暮想的富强社会说了再见;雷锋却又存在着,在你,在我,在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中,那是一种叫做“奉献”的东西。雷锋就是他的具体化。只要我们想到雷锋,我们就会想到,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人们以为地寻求所取得社会,还有奉献存在着,而正是奉献,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力量。

  雷锋是伟大的,虽然他身处最平凡的岗位,但他用无私奉献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雷锋是可悲的,仅仅22年的生命,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却又早早的与世长辞;雷锋是永恒的,虽然他只有短短的22年生命,却用这宇宙中的一瞬,在历史的长河中划出了最绚烂的一笔!

  离开雷锋的日子,却仍然感觉,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指引着我们,就如同歌中唱的:“你的对待如同生命的大海,抚育着一代又一代!”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四):雷锋,真情

  影片进入第二段,雷锋精神与新时代发生碰撞。乔自退伍以后在厂子开客运,他一直以身作则,学习雷锋,传播雷锋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几次冲突。

  一、乔安山与队长的冲突。乔拒绝先载队长的亲戚,于是没有出车登记就潇洒的把车开走去载村民们。队长将他擅自出车的事情告诉上级,领导准备来“教训”乔,但却意外看到乔回忆雷锋的演讲,转而让他为厂子里也做一场演讲。

  二、是在行车途中,有人偷了老大爷的钱,而意外的被逮到,遭到大家的打骂的事情。乔让他打扫卫生,最后将其送到派出所,要他改过。及途中,有产妇生产,但管路障的人不放行,被老婆婆打,后来产妇及时到医院,顺利生产。

  三、也是影片的高潮----最激烈的冲突。乔安山好心救助一位受伤的老大爷,临时替他交了医药费,而老大爷却在亲友的教唆下冤枉乔是肇事者,只为让乔承担医药费,而老人的亲友将其身份证扣下并把雷锋之死---乔认为他这辈子最遗憾、最后悔的事,搬出来打击他。而当这件事最后由警方调查出真相后,伤者的家属却不一以为然。当乔的妻子拦住他们,哭着说老乔的冤枉时,在乔妻子的叫喊、哭泣时,她代表着所有有良心的人们,为这个不良的社会风气而悲愤,“为什么好人,帮助人的人受冤枉。时代怎么变成这样?”。而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

  四、老乔和儿子一起开车跑长途。途中的确遇到了一些坏人(车匪路霸),老乔用自己娴熟的驾驶技术让坏人尝到了苦头。在小乔和老乔的对话中,小乔大约说了这样一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帮别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是不好的,那么我们就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利己不损人”。路上的事情改变了小乔,志愿者们来帮他们拉出困在泥坑里的车子,小乔感受到了雷锋精神,并加入其中(要象征志愿服务的帽子)。

  影片第二段中的矛盾冲突,是雷锋精神与新时代的冲突。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了,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可是精神却迷失了。在道德与利益,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很多人选择了个人利益。而像老乔这样坚持自我、帮助他人、坚持雷锋精神的人已经少了,像小乔这样试图在利益与道德之间找平衡点的人很多(像售票员、像那位胖叔叔),当然也有像老大爷的亲戚那样只顾自己且不知悔改的人。但我们通过电影可以看到小乔、售票员、胖叔叔的改变,而老大爷的亲戚也被人所不齿(医院中的病人等),这些改变是因为受到像老乔、女校长这样始终在坚持着自己的做人原则,守护着自己的灵魂的人的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

  通过《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我了解了雷锋精神(实则是人性方面的精神),并觉得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并且我们也需要将雷锋精神创新。这样我们就都学习雷锋精神,将善的人性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心中都有雷锋或者雷锋似的人物给与我们的情谊,这份情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份情谊,我们就可以给予他人真请,感受真情的人再去爱护其他人,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五):你还相信雷锋吗?

  3月5号,星期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最稀松平常的周末。一周疲累后,宅在家中的上网一族必定会好好睡个懒觉。已经没有人记得今天的特别,即便我得到了一次免费看电影的机会,在潜意识中也从没有想过应该把看电影和这件特别的事情结合起来。

  今天,是学习雷锋日。

  不知道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会遭到多少人的嘲笑。而我,曾经也处于嘲笑人群中。现在再提到雷锋,这样一个打上了明显时代烙印的人物,对不同年代的人必定有着完全相反的意味。

  我曾经转载过一篇文章叫《你还相信雷锋吗?》文中极尽各种能事把发生在雷锋身上的各种事实罗列出来,再用正常人的推理去判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雷锋或许存在,但他却根本不可能如同政府宣扬的一样如此高大、完美。但当雷锋死去已经几十年之后,再去做这样的论断,丝毫没有实际意义。雷锋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已然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的盲目崇拜和极度怀疑。

  我并不是一个完全相信雷锋的人,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能够做到如此舍己为人的人毕竟难寻。所以我很容易就被那篇文章的论调抓住内心。但怀疑又能怎样呢?除了怀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之外,已经有太多的人在怀疑雷锋精神。微博上,一些网友说到,在现在这个年代谈雷锋精神太不现实。这和影片中乔安山的儿子的话如出一辙。其儿子说,自己能够做到不损人,但是却利己。这不也正好符和当下我们的生活状态吗!

  从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出来的时候,时值初春温暖的阳光晒在一个个红领巾的脸上。在孩子稚嫩且坚定的面庞上写满了因为和雷锋的塑像合影而留下的骄傲。在面对现场采访的摄像机时,孩子们会相互推诿着手中的话筒。他们对着镜头看着提示牌高声喊道:“向雷锋叔叔学习。”我坐在一边微微笑了笑。我知道,有时候口号是只能当做口号的。当他们的爸妈带着自己转身消失在北京繁杂的地下轨道中时,这些孩子祈求的仅仅是能够在快要吐掉的地铁中寻到一个座位。岂止是孩子,任何一个在北京上下班的人都懂得挤地铁的辛苦。然而放眼四周,大人们脸上除了漠然,剩下的便是毫不动摇的坚定之心,大有把地铁的座椅坐穿之势。

  在学习雷锋日,遭遇这样的尴尬,不知道孩子们会对国图以公益票价放映的《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何感受。在这群甚至是00后的孩子身上,我只是看到他们被教育着,但是却没有被告诉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已经不太清楚片中是哪个情节,一边的孩子笑个不停,前排的小朋友问伙伴,他们在笑什么。其实我也在纳闷,这些纯真的孩子到底在笑什么。是笑乔安山的痴傻,还是在笑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环境的原始化。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都应该是现代教育下的孩子的悲哀。

  因此,在这个值得推广雷锋精神的日子,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叫雷锋的人存在过。这样的概念,越是淡化,似乎越好。真正需要教育是我们这些自诩智慧的成人们。当面对孩子深深的质问时,哪一个成人敢于拍着胸脯说我一直都在践行着雷锋精神?

  乔安山的固执,让我想起了《老爷车》中的伊斯特伍德。一个人在一生中,总归是要有一些东西需要坚持下去的。乔安山的妻子说,写在身份证上的是1941年生人,乔安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而不是良心让狗吃了的东西。

  但这样一部影片对今天的我们意义何在?雷锋已死,但雷锋的精神却不应该就这样远去。现今的人们更愿意去怀疑雷锋,进而怀疑的是雷锋精神是否还有继承下去的必要。其实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雷锋只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他只是作为一个政治宣传的形象被无限放大了。或许当时许名是雷锋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他本人所为。但这才真正是雷锋精神的显现,是在帮助别人之后,面对谢谢时大声说“我叫雷锋”时的豪壮。

  回到影片本身,作为主旋律,总是免不了说教的口吻。但刘佩琦的演技依旧可以得到肯定,眼前一亮的是串场的王学圻,只是那时候王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60岁之后才迎来事业的春天。

  我不想做另一个政府形象的代言人,我之所以写下这么多其实和影评丝毫关系都没有的话,只是希望雷锋精神能够一直被当做传统继承下去。我们只是在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爱,多一份希望。

  所以,即便你已经不相信雷锋了,但请你依旧要相信雷锋精神。抛却“雷锋”二字,我们需要相信的只是一种简单的精神,一种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的美好以及希望。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六):遗忘了雷锋的日子

  电影拍摄于1996年,我却在2011年才看到,转眼间,距离影片公映,又过去了15年。而此时,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将近50年。

  电影通过乔安山的回忆,展现了这个雷锋的战友,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的纠结。我本以为,我们的日子,都是离开了雷锋的日子,但事实是,我们的日子,早已经过渡到——忘记了雷锋的日子。

  当乔安山在离开雷锋之后的生活中,他坚守信念,他也曾困苦,皆因这个社会已经和当年所倡导学习雷锋精神的时代,在背道而驰。这辆反向的列车,距离起点越来越远,以至于到今天,再看到这部当年大受好评的电影之后,都有很多的不习惯。

  如果你通过影片,能理解雷锋一心奉献的所作所为,那么,你还有一颗发亮的爱心。如果你通过影片,能理解乔安山执着而可贵的人生信念,那么,你还有同情爱护这个世界的良知。如果,你连上两条都无法理解,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这个堕落到无底线社会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位,你安于本分却只会终于平凡,因为你连最基本的精神追求都已经失去,宛若行尸走肉……

  雷锋精神,该学习还是不该学习,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从一个本不应该成为讨论内容的人生坐标,变成了一个争论不休,且逐渐被淡忘的话题,不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你,还记得雷锋是怎样被你慢慢遗忘的么??

  分割线

  感谢豆瓣的观影活动,给我这次涤荡身心的机会。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七):对待

  看这片子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当时还读小学,那个时候每逢3月5日都大张旗鼓的纪念雷锋,学习雷锋,可能是当时还小,不知道的其中的意义,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父母一块看了这部离开雷锋的日子,才知道为什么说了那么多年要学习雷锋的精神,发扬雷锋的传统。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八):那个火红的岁月啊

  那是最好的年代,那是最差的年代

  那是精神极大丰富的年代,多数人有着一颗火热的心;

  那是精神极大贫瘠的年代,如果今天的这些娱乐也算精神的话;

  那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起码大家都一样;

  那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如果今天这些垃圾食品算物质的话;

  物质和精神,这是一个问题,是唯利是图还是唯心主义,这是一个选择;我不相信有兼得的时代,至少我们这一代是看不到了。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还有精神力量,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人,他们不是傻瓜,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都有颗红亮的心!

  那个火红的岁月啊!

  妈妈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九):10年前的感动,如今仍然记忆犹新

  10年前,我看这部电影,非常的感动;10年后的今天再看,我依然感动。

  但是今天,有很多年轻人再看这部电影,居然觉得荒唐可笑。。。可见如今的道德已经沦丧的何等地步了。。。

  有些事情是没有改变的,比如善良,乐于助人,桥鞍山当年的话“现在的人怎么就认钱呢”如今仍然响彻我们的耳边。现在的人更认钱了!

  10年前,汽车看到路边被撞倒的老人,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如今更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得到的是经济的发展和无知的丰富;但是失去的也很多,比如环境的污染。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们品质和道德的沦丧。这种损失,是更加难以弥补的。。。。

  这部电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让我们记得,曾经还有那么一个年代,还有那么些好人。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十):20年了,再看一遍,希望还是那种情怀。

  看到豆瓣政治绑架和道德绑架的评论太多了,忍不住写了个评论。其实不昧心的说,写这么多负面评论的人现时生活中会不会很自私?

  有时候真的很讽刺,当学雷锋变成某些人嘲笑讥讽的话柄,其实就是《离开雷锋的日子》里讥讽的老人的家属,得罪了的站长………现在社会也一样,做好事太难了,就像小品的演的一模一样。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自私,勤劳的中国人也会变得像美国佬一样,苦累活都要雇佣墨西哥、巴西人来干,本地人宁可吃政府低保,也不愿意干活。

  虽然是政治需要,也是道德品质,还是大多数人向往的。

  小了说,这是人生向上的态度。遇到车祸就躲,遇到小偷不帮忙,遇到色魔没勇气,这也是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连给自己家乡捐款都要思来想去,以害怕捐款被政府挪用为由给开脱。我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私。

  或许我写这么多,不免还会被很多人不认同,但向上总是好的,世风日下,麻木不仁的社会都不是你我希望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