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恋恋红尘》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恋恋红尘》的影评10篇

2018-01-30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恋恋红尘》的影评10篇

  《恋恋红尘》是一部由迪阿尼·库瑞丝 Diane Kurys执导,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 伯努瓦·马吉梅尔 / 斯特法诺·迪奥尼斯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恋红尘》影评(一):《史诗情人》:爱就是眼泪,你哭了,你就爱了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u/1046176154

  乔治·桑是因其不幸而获大幸的文学女人。早年修道院的忧郁经历和嫁作人妇的压抑生活,使不甘屈从命运的杜德望男爵夫人惊世骇俗地演变成了名闻天下的女作家乔治·桑。2004年是她诞辰两百周年的日子。法国政府已将2004年命名为“乔治·桑年”,一系列纪念活动从年初一直搞到年底。乔治·桑家乡人们还组成群团,提出了将其遗骸移入法国先贤祠的动议。

  一个国家用一个文学女人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年份,如此殊荣,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其罕见。作为一个伟大而丰饶的文学女人,乔治·桑享此殊荣,也是受之无愧。但同两百年后的此种殊荣相比,我觉得乔治·桑的有生之年更加辉煌。当然,我说的“辉煌”同她著作等身、长达五十多年的文学写作息息相关——她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文学影响甚至还在维克多·雨果和巴尔扎克之上。但对于乔治·桑来说,我以为最辉煌的事,莫过于她那群星闪烁的文化交往史和几乎是空前绝后个人爱情史。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伟人频出、天才荟萃的大师时代。读一读那个世纪的西方文化艺术史,时不时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那是一个把世上天才一网打尽的时代。仅在小小的巴黎,在乔治·桑生活的年代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的源头——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大师们,各路英才,豪气干云,纷至沓来,把一个巴黎的文艺江湖缤纷得群星璀灿,气贯长虹。名流和贵妇的沙龙、典雅的咖啡馆、鬓香云影的歌剧院就不必说了,即便是在普通大街小巷抑或塞纳河畔,一不小心擦肩而过的那个人,没淮就是司汤达,缩点水说也可能是小仲马。乔治·桑的文学写作属于浪漫主义一派,但她的文学交往活动完全超越了名种文学流派和艺术团体,在她的个人交往史上,仅是世界级的大师就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比如,巴尔扎克、雨果、圣勃夫、大仲马、司汤达、梅里美、福楼拜、屠格涅夫、肖邦、李斯特、德拉克洛瓦、托克维尔和马克思。她与这些大师们往来的书信,不仅是法国文学史上最美丽的书信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份重要遗产。换个角度就可以说,这个生于1804年死在1876年的女人,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活动的十九世纪西方文化史。一个女人一生拥有如此辉煌的与天才大师们的交往史,这个女人是有福了,仅仅因为这些交往,这个女人就足以名垂青史,反过来说,这个女人自然也是一个卓尔不凡的人物。马克思对乔治·桑也赞赏有加,他不仅高度评价乔治·桑的社会题材小说,还在他的《哲学贫困》一书的结尾,援引了乔治·桑的名言,并把此书赠送给了乔治·桑。这个细节象征性地说明,乔治·桑绝不是一个搔首弄姿自恋自怜的美女作家;作为贵族女人,她毫不犹豫地拥有自由民主的平民立场关注同情无产者的贫困命运;作为女作家,她不只是书写女人痛苦郁闷的小天地,她还在空想社会主义的感召下,力道深沉地书写普通工人农民的生存状态,向不义的资本社会表达愤怒声音。这个着男装、穿长裤、抽雪茄、戴礼帽、擅骑术的外省女人,可以蔑视巴黎上流社会的清规戒律,却不能忍受富人穷人的无耻掠夺。只因一种单纯正义信仰,她就从沙龙中挺身而出,投入到1848年硝烟四起的革命之中,以至于慕名而来的托克维尔见了她后,在自己日记里把乔治·桑描绘成“政治活动家”。

  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领域的介入,说到底是衡量作家社会良知的一杆金称,一个作家的伟大与渺小也将因此泾渭分明昭然若揭。乔治·桑的时代如此,鲁迅的时代是如此,我们的时代也不会例外。两百年后,我们纪念和重读乔治·桑,意义也在于此。

  说到乔治·桑辉煌的爱情,缪塞和肖邦这两个世界级的情人,足以让世上的恋人们目眩神迷,要不是后来有个美丽的俄罗斯女人莎乐美,把新世纪的两个旷世天才里尔克和尼采招进了她的情人团队,那么,乔治·桑的爱情版本真的就是空前绝后了。2003年有一部法国电影《CHILDREN OF THE CENTURY》,直译是《世纪之子》,但港版偏偏意译成文理不顺的《史诗情人》。可能是觉得“世纪”一词远不如“史诗”来得宏大,而“孩子”又不如“情人”更显嚣张。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乔治·桑和诗人缪塞的爱情故事,一个发生在1833年的巴黎爱情故事,那一年,乔治·桑29岁,缪塞23岁,她比他大6岁;无独有偶,几年过后,乔治·桑与钢琴家肖邦相爱,她比他也大6岁。

  母性情怀宽阔胸襟是乔治·桑与生俱来的天然品质,罗曼蒂克和独立不羁是她后天修成的精神气质,痛苦的婚姻和启蒙主义教育又催生了她的女权意识,这些性格和精神的元素揉在一起,乔治·桑做情人就做得与众不同。她不仅是情人,还是家庭主妇护士母亲,身兼数职,乐此不疲。这样的女人往往喜欢软弱的天才,因为天才的软弱最易于激发她身上丰饶的母性资源,从而使爱情成长为一门保护天才的神圣事业,惟其如此,对象的软弱也不再是什么缺点,相反,软弱是一种诱人的魅力。所以,乔治·桑公开的情人都比她年龄要小数岁。缪塞可谓深谙此道,他在追求乔治·桑时,就在情书中说,他象孩子一般爱她。事实上,缪塞并非矫情,他原本就是一个被女人惯坏了大孩子,自大、任性放纵、浪荡、敏感和偏执,大凡天才身上易长的毛病,他都照单全收一样不少,此外,他又是一个真诚率性、英俊潇洒的浪漫诗人。老天把这样的俩个人放在一起,不出点“情况”怎么都说不过去。所以,在1833年仲春的一个晚会上,英俊的诗人对着初次见面的女作家说,他认为发生了一件很糟糕的事,那便是他爱上了她。不久以后,在缪塞犹如孩子般任性的缠绵追求中,乔治·桑也以同样的激情进入了爱情状态。而且,乔治·桑一旦爱将起来,便有一股不管不顾的疯劲,总要爱得淋漓尽致。她主动邀请缪塞搬进她在马拉盖滨河街的公寓,同她和她的儿女们同吃同住同写作。到了那年年底,他们不顾缪塞家族的反对,众目睽睽之下,携手踏上南下意大利的漫长旅程。四轮马车在崎岖的山道间劲道十足的疾驰,车厢内一对迷狂的男女跟着车驰的节奏,也把爱情做得颠三倒四、轰轰烈烈……

  可是,爱到热烈迷狂时,就变成了一场疾病

  先是在热那亚,旅途劳累使乔治·桑不慎染上风寒痢疾。这就使情欲同疾病的冲突在大孩子缪塞的意识中,竟自变得尖锐起来。被女人的爱情惯坏了的他,居然就撇下乔治·桑,独自一人去烟花柳巷寻欢作乐。事后,他还大大咧咧地给自己找了一个堂皇的理由:他一贯讨厌在爱情中生病的女人。天才诗人如此“合情的理由”,让女作家乔治·桑瞠目结舌,一时竟无言以对。与此同时,她也被缪塞的放荡行为和没心没肺拆腾得快要崩溃了。为了爱情她要远赴意大利,而到了意大利的她,却已经是一个心力交瘁的乔治·桑,四顾茫茫,孤苦无助,她那时是不是就有了一些爱是苦海的苍凉滋味

  后来是在威尼斯,这一回轮到缪塞犯病了。而且,他一病就危及到生命,高烧不退,谵妄不休。在威尼斯著名的丹涅利酒店的10号房间里,二十多天中乔治·桑悉心守护着病危的诗人,几乎就在同时,为缪塞治病的意大利医生帕杰洛爱上了母亲一样温厚的乔治·桑。乔治·桑的感情不知不觉地就在暧昧状态中游荡起来……

  大难不死的缪塞感激二人的救命之恩,同时,又对二人的暧昧关系不依不饶。妒火烧焦了诗人,将他烧成了偏执狂,但最终被烧毁的还有他们的爱情。愤怒的诗人,只身一人忧伤离开了威尼斯。那是1834年的春天,送行的乔治·桑一直将缪塞送到城外,然后,她徒步返回丹涅利酒店。

  乔治·桑与缪塞,一个是桀骜不驯的天才诗人,一个是独立不羁的女权作家,这样的俩个人在感情上可以相爱相思一生一世,但绝不可能长厢厮守一室一处。有时候,爱情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悖论:你最爱的东西常常就是最致命的东西,相爱者也必然要相克。缪塞在他和乔治·桑最后一次见面时,已经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对她说,他的爱火永不熄灭,但他们也将永不再见面。他哭着说:“这就是爱情对爱情本身的报复。”

  1836年,缪塞最著名的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出版发行,那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他和乔治·桑的悲情艳史。不久后,他又写出了《四夜组诗》,那是文学史上公认的缪塞最优秀的杰作。

  再后来,缪塞再也写不出掷地有声的东西了。1857年5月20日他在巴黎逝世,时年只有47岁。

  《恋恋红尘》影评(二):我不懂艺术家的情

  如果不是上外国文学,我根本不会一个人耐着性子看完这部片子。

  《史诗情人》,我觉得还是《恋恋红尘》更好听。缪塞是一个如此狂荡不羁的人,他是个孩子,而乔治桑的身上给了他很多母性的爱。

  演员选的好美,缪塞的那种傲气和稚嫩,狂躁和不安,在那一头卷发了表现的淋漓尽致。乔治桑的纤细和勇敢,在她精致面容细腻皮肤里也能体现出来,像瓷器一样精美,像月牙一样皎洁。

  之前上课觉得乔治桑真是一个奇人,但是遗憾的是在这部电影了没有表现出这种奇,过多的是她和缪塞的那种纠缠,而乔治桑那种独有的魅力呢?可能是我太执着,非要去找什么独特魅力,也许这种魅力,真的就是一个眼波,一个微笑

  缪塞著有《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这本自传。

  《恋恋红尘》影评(三):风华绝代的诗人们

  影片由公认的文艺片女王茱丽叶·比诺什来诠释——乔治·桑——那样一位特立独行、睥睨世俗,宣扬女权的倔强女子,她的每一缕气息,每一个眼神,都带着暧昧与不置可否姿态

  在那个以艺术、文学为品味追求的年代,诗人,也许是个很好的称谓,也许并没有后世的人看起来那样的浪漫无限。痛苦与挣扎灵感创作,这并非一些简单的字眼,对于亲历过的人,每一个都是伤痕

  但还是喜欢那样的时代,那样疯魔而又个性十足的人们,那样的自我,哪怕是骄傲、自负与伤害,都可以成为最为优雅十四行诗

  《恋恋红尘》影评(四):我们都是如此骄傲

  那是他们最后的一次见面。此前几个月,她每天给他写一封信,晚上写好,白天送过去,在门缝外面,她说,求求你,开个门,拿我的这封信……

  她把脸使劲地贴紧紧关着的木门,侧耳聆听里面的动静,直到听到有轻轻的脚步声向着同样的一个方向靠近,并且屏住呼吸蹲下来,伸手去取那一封信,直到听到熟悉的猫突兀的叫一声,蹭地一声跳到地板上,然后声音渐远……

  那时他们已经分手,一次又一次的争执重合磨擦胶着,使彼此筋疲力尽,但不管何时何地,她仍旧是那个充满才华的女人,而他,曾经才华洋溢出口成章的他,却日渐消沉,喝酒,抽大麻,找不同的女人,流连在烟柳之地乐不思蜀

  不管他们任何的一次分手,不是不爱,只是更爱,爱得没有办法撕心裂肺,两个同样自尊骄傲的人不肯让步,只是不断的伤害彼此。

  最后的一封信,她甚至写到:你知道,我的骄傲,并不能消磨任何以往我们存在的感情,甚至是一点一滴的我对你的爱,你知道,我只是想你给我回一封信,哪怕是一个字……

  她仍旧从门缝里塞进去,求求你,给我开门,拿着最后的一封信……她说。半跪在门前,但一切如旧,轻轻的脚步声走进,俯身取信,沉默的站着,隔着一扇门。

  那时她真的不知道门后的已经不是他。

  一个下着磅礴大雨的夜晚,那时他已经离开了他们原来居住的城市,离开了巴黎,离开了意大利,离开了威尼斯。

  他曾经是那样一个浪漫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出身名门,家境优越,父母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厚望,他把爱情看得比天还大,当他真正面对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去相处。他同时浪荡不羁风流成性,和不同的女人寻欢作乐,他爱她,却老惹她生气,互相刺激对方,谁也不让谁,而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分开了,住在湖边,在兄长的监督下,重新执笔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生活似乎重新开始,他似乎重新找到写诗的感觉,命运之神再次降临,一首首作品行云流水,文思泉涌。

  可是,只要安静下来,就会想,她现在过得如何,还在完成她的作品吗。已经把他忘记了吗,或者是,也在煎熬当中……

  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彼此不知道近况,无从猜测,谁都以为对方不会再找自己。

  直到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

  她终于问他的哥哥拿到了他居住的地址,一心来找他,只是为了告别。

  她以为他都看了她的信,不回,只是不再回头。

  他以为她已经把他放下,不找,只是段了情缘。

  爱情,转化为友情,似乎也不错。骄傲的他们。

  她的马车就停在楼下,很大的雨。她就坐在里面,沉默的等他下来。

  他要下去,拼了命的也要下去,冒着大雨冲过对面……

  第二个哥哥担心的说,你让他们见面,不怕他们提起信的事情么。

  哥哥回答,放心,他们都如此骄傲。

  终于见到了,却是无话。

  他呆呆地淋着雨在窗外看着坐在马车上的她。

  进来吧,她笑声朗朗,拍拍旁边的位置,等他一跃而上以后重新挪动了一下位置。

  她微笑着说,我要走了,回乡下去。

  他说,嗯,都写好了吗。

  她说,是,好像挺快的,默默地进行,又默默地结束。

  然后不知道说什么好,呆看半天,只说了一句:那路上小心了。

  两个熟悉的脑袋在雨中重新靠近,既熟悉又陌生,有一刹那,她几乎要问,信你都看了吗。有一刹那,他也几乎要问,真的结束了吗。

  都怕重新受到伤害和拒绝,分开的所有时间,只是凭着一股劲让自己坚实的站在大地之上,让自己的微缈的自尊重新组合拼凑成心里想像的模样。

  从前,他们一起坐在马车上,去意大利,去威尼斯,去佛罗伦萨,只是为了一起寻找彼此的梦想,完成共同的作品……从前他们一起,涉山玩水,情投意合,在高高的山峰上俯瞰大地,他问她:

  你准备好了吗。

  什么?她没反应过来。

  你准别好一起跳下去了吗?他又问,意气风发,仿佛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又似等了几辈子等了一生一世拼劲全力,只是为了这一刻。

  好的。她闭上眼睛,在他怀里放声大笑,若真爱着,感觉怎么好就怎么好,天地全无,只剩彼此。但心里却是笃定的,因为始终知道他不会真的拉她跳下去,再退一步,跳了也跳了,有时爱一个人,还真的不知道爱得怎么才是好,怎么都是好,怎么都可以。

  他做个样子把她拉了一下,这样她反而离他的怀抱更近。她大声的笑起来,在他怀里,抱得那样的紧,透不过气来。你看,他又说,始终是我爱你多了一些,我连后路都给你了,你一退,还是退到我的怀里……

  言犹在耳。

  真的要走了,她看着他,悲喜,爱怜,沉默,静静,默默。

  下车吧,自己好好的。她说,然后使劲地抽上一马鞭,在滂沱大雨中绝尘而去。

  多少的感觉,心里的种种滋味,他仰头倒地,雨继续哗哗的下。

  彼此如此的骄傲,甚至不会解释,不会询问,甚至不会抱怨。

  一年以后,朋友过去看她,给她送去了他们从前的信,还给你的。朋友说。她一一的看着,除了最后几个月的信,其它的都在。那么,是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山间田野,她自得其乐,闲时弄花剪草,其余时间完成自己的作品,生活似乎一起平静恢复常态。

  但总有一些什么,总有一些事情埋在心里,就像她一直会想着问一句:你为什么不回信?

  她回到城市里,直接上门,却看到了素服的人们。他的母亲从楼梯走下,拿着一大叠信,你找的是否就是这叠信?我的儿子,给你毁了。

  或许可以埋怨天意弄人?就像曾经经常接送他们的仆人问的那样,如果看了,是否会有不同的结果。

  她站在他的坟前,突然觉得心里压抑的所有感觉包括所有的纠缠不休的伤痛所有的爱恨交集的情绪,都一下子释放了。

  他们如此骄傲,再走一次,也是同样的结局。

  她从前愿意照顾爱护他,宠他就像宠一个小孩子。但他的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太多太多这样的分歧,潜在的差别,对待事物的本质的看法的不同,再回一次信,也许仍旧是同样的结局。

  所以,那次真的放手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是否倒让他重新站了起来,让彼此找回了自己?

  爱情失去,友情继续下去。

  穿过他的生活,她继续的走下去,更加淡定的自信的走下去。

  也许,生活里,并没有失去了谁就不能活下去这一说。

  有时,我们只是太爱自己,太在乎自己的自尊。

  她重新的走下去,越走越好。

  他走到半路,就停止了,只是个人个性的悲剧。

  问题是:有谁可以,在面对爱情不得不失去的时候,可以,轻易地,从容的挥挥手,然后微笑离去。

  问题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和感悟,有谁,可以,最后理智如她。

  最后的问题是:生活里面,在面对大大小小的难题,不到事情发生的那一刻,谁会知道自己当时的反应。

  只是,骄傲如己,我们骄傲,是否只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强大的后面,只是一颗同样微不足道的心。

  《恋恋红尘》影评(五):你把我放在棺材里 可是我还活着

  镜头里 黄昏的暗光洒向山顶 他说和你一起去死 至少那时候是最爱的时候 这样才能让爱纯粹地一起保留 一直觉得他就像个孩子一样 拿到自己心爱的玩具 却不知该怎样玩 疯狂地也不过是想证明自己对玩具有绝对的使用权而已 自导自演的闹剧

  只能说他还没有学会怎样无私的爱人 一直地放纵生活模糊了他对生活的积极信心 他的热情如同他的坚持 瞬间而已

  他该死的粗暴的优雅 暴戾疯狂 只会带给人甜蜜的折磨 最后腻了这场爱也腻了这个关于永远的游戏

  他是嗜血的人 就像他张狂任性如幼童一般 他把刀深深地插在哥哥的手掌 他贪婪地舔着她的皮肤身体像是品尝她血液里的温度

  别喝我的血 它又毒 妈妈

  为什么爱情如此痛苦 一旦开始爱了 一切变得不可理喻了 英俊潇洒如他 宁愿最后他是真的疯了

  《恋恋红尘》影评(六):乔治.桑

  看了电影Les Enfants du siècle, Juliette Binoche演绎法国女作家。才发现自己对她完全不了解。电影讲述她与诗人缪塞3年的恋情,而她其实还与钢琴家肖邦共同生活了将近10年,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电影看完了也不觉得就真的能了解她的人生。也许看她的书会更好一些。

  2004年被法国文化部命名为“乔治·桑年”。这样的事应该是很少的吧。至少在中国没有发生过。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这实在是很高的待遇了。

  转帖:360°看法国作家乔治·桑http://lady.tom.com/2007-10-10/0AO4/34390612.html

  经历与创作

  早期:1832-1836

  乔治·桑出生于巴黎,其父系为显赫的贵族,她的父亲是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军官,1808年不慎堕马而死。而母系则是平民家族。幼年的乔治·桑在居于诺昂镇的祖母身边度过了很多时光。1822年,乔治·桑和巴伦·卡西米尔·杜德万男爵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儿女,分别是莫里斯(生于1823年)和索朗日(生于1828年)。1835年,乔治·桑和丈夫离婚,并取得了一双儿女的监护权。离婚之后,乔治·桑离开诺昂镇,来到巴黎。

  1832年,她第一次以‘乔治·桑’这一男性笔名发表两部小说,分别是《安蒂亚娜》和《瓦朗蒂娜》。两本小说讲述的都是爱情失意的女人的故事。这是她一生中创作精力最旺盛的年代,从1833年至1836年,她相继发表《莱丽娅》、《雅克》和《莫普拉》。这些小说都是以作家早年的感情生活为基础写的,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感受与观点。乔治·桑认为爱情就是生命,是人们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义务,爱情应克服一切偏见和习俗,摆脱一切羁绊和束缚。乔治·桑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元素。

  在巴黎生活期间,乔治·桑热衷于乔装成男性出入各种公开场合,尤其是出席一些禁止女性参加的集会。这在19世纪的法国是一种惊世骇俗的举动,尤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乔治·桑始终没有再次嫁给某个伯爵或公爵。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很快就使得乔治·桑成为法国文坛声名大噪的人物。她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为严肃有余、温婉不足的19世纪法国文学注入了清新的空气。她和当时著名的青年诗人缪塞以及著名钢琴家肖邦的恋情使得她的人生更富传奇色彩。

  中期:1836-1848

  1836年之后,乔治·桑结识了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派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关注社会不公现象并创作‘社会问题小说’。其成就最高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康素爱萝》(1843)和《安吉堡的磨工》就创作于这一时期。这些小说虽然具有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但仍属于浪漫主义范畴。乔治·桑的小说多以爱情为主题,赞颂劳动者,贬斥贵族和富人。

  1848年,路易·菲利浦下台,成立临时共和政府,乔治·桑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撰写《致人民的信》,甚至为临时政府的公共教育部及内政部撰写公报。6月份工人暴动,乔治·桑慑于工人暴动的声势,回到诺昂,从此不再写‘社会问题’小说,也不再过问政治,开始以充满静谧与无邪的田园情趣为题材来写作,发掘人心中高贵与美好的一面。

  其实早在1946年,乔治·桑就已经开始对田园生活感兴趣。这一年她发表了著名的田园小说《魔沼》,全书没有复杂的情节和冗长的理论阐述,而是自始至终充满诗意。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奠定了作家晚期创作的基调。

  晚期:1848-1876

  晚年的乔治·桑的创作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追求反璞归真、回归自然。这一时期她的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弃儿弗朗索瓦》(1848)、《小法岱特》(1849)和《我的生活》(1855)。两部小说都描写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情,其间可见卢梭《新爱洛依丝》的影子。

  乔治·桑晚期的创作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描写农民的生活。这在贵族传统根基深厚的法国文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尽管农民的生活在田园牧歌的乡村背景中被女作家理想化,但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乔治·桑在一些小说中采用糅合了土语的朴素法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一时期,乔治·桑还发表了《他与她》(1859),追忆早年和缪塞的恋情。

  1876年,乔治·桑在诺昂去世,享年72岁。死后,她被埋葬在诺昂。2004年,曾有人建议将她的遗体移至巴黎的先贤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