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蛋进化论》经典观后感集
《蠢蛋进化论》是一部由迈克·乔吉执导,卢克·威尔逊 / 玛娅·鲁道夫 / 戴克斯·夏普德主演的一部喜剧 / 科幻 / 惊悚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一):猜测是因为希望
未来是怎么样的?猜测,大抵是美好的。美轮美奂的摩天大厦,飞天的汽车,善解人意的机器服务员。偶尔遇到些天灾人祸,但人类总会依靠自己的勇敢和善良去解决。不过, Mike Judge的想法可能有点不同,在他导演的《蠢蛋进化论》里未来是这样的:
高智商者(白领、精英)因为生活的快节奏,忙于事业无暇他顾,结果出现丁克家庭,香火不继。而低智商者却疯狂的进行着造人运动,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于是,人类的智商越来越低,等到500年后,人们的智商已经低到只能所谓的蠢蛋的地步了。幸好,我们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在2005年就被冰封了的正常人,500年后由于“垃圾雪崩”而苏醒,却发现自己成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故事后,男主人公当上了总统,和女主人公生下了世界上最聪明三个小孩。
当恐龙成为地球的主宰后,却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不能适应新环境而导致物种灭亡。物竞天择的说法其实并不能就等同于未来就会更高、更远、更强。蠢蛋进化论的理念似乎在给我们一种新的想法,未来,是否可以换另一种思考?
我们很早就听说了所谓的能源危机,如果说我们现在的石油是越来越少的,简单的供求关系会告诉我们,石油是越来越贵的,直到成为奢侈品。然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我们依然在开着汽车(用石油的),穿着化纤衣物(用石油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石油输出国在压抑石油的猛涨——太贵的成本只会将人们的注意力放到到开发新能源上。而只要把石油价格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我们就会像吸食慢性毒药般越来越依赖石油。
同时,当我们再回望20世纪初期人们对机器人的憧憬时却发现未来并没有按他们的设想发展。中国成了世界的工厂,菲佣是菲律宾对世界劳动力的输出,世界越来越平,发达国家尽情的享受着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哪还需要开发什么机器人,这些人不是更廉价吗?
经济,越来越多的影响我们人类的未来。当我们把这部《蠢蛋进化论》定义为美国的黑色幽默时,对其身后的用意是值得关注的。故事的发展总有波折才能将剧情推向高潮。我们的男主人公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庄稼不长了。当实地考察后,主人公才发现原来这些蠢蛋竟然用运动饮料来灌溉。当问及为什么时,蠢蛋们说,因为是含有电解质的。
对,含有电解质。所以我们开始不仅平时喝这个,哺育婴儿也用这个,灌溉庄稼自然也用这个。1980年代,生产运动饮料的佳得乐公司正是通过买通农业部官员,修改食物营养金字塔(The Food Guide Pyramid),使人们觉得喝带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是对人体有利的选择。直到数十年后,出现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后,相关的科学家才指出原有营养金字塔的错误。
然而我们是否就真的会按着所谓的蠢蛋进化论来发展呢?我想,猜测大抵是因为希望。这种希望既可以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美好期望,也可以是对现世人的规劝,希望人们来重新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恨铁不成钢。
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我希望……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二):谁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
影片是06年9月1号上映的,照现在来看,真是唏嘘,感觉是为现在的人敲警钟,把零几年前的高考题和现在的考题拿来比较,真是觉得大学太水了。影片细节很有特色,垃圾山,性,满嘴喷的粪,尴尬的欢乐。
与之而来的,我们有了一辈子都消化不了的信息,那我们该在怎么办,是啊,性,脏话,都可以带来快乐,然而做过,说过后,感觉空空的,记忆里只留下小时的玩耍的快乐,那么清晰,但是昨日刷完微博后,我他妈究竟高兴了什么?翻看记忆这本书,却发现一页页的空白,上面是他人写过画过后留下的笔痕。
自己融入了时代浪潮,我想过未来会怎样,未来不会像电影里那样,未来会由一小批精英统治一大批傻逼,然而傻逼在自己笼子里,自己自慰来让自己快乐,傻逼和精英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我想踏入精英们,可是精英的座位有限,就让一切变为垃圾山吧!
就当我说脏话好了。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三):这电影还是有看头的
男主女主都是普通人,看点是未来社会人类的智力退化造成的社会混乱的局面。片中能看到,人类智力逐步退化,到2500年竟然成了低能儿的水平。大龄弱智的生活也只能是以食色为目的,以屎尿屁为乐。电影里也确实能看到未来人类怎么开心就怎么乱来,社会毫无秩序可言。
电影关于人类智力退化的依据是智商低的人繁殖能力强,高智商反而性能力低下,低智商的人越来越多高智商的人越来越少,人口平均智商水平也就越来越退化。这当然是荒谬的,且不说人类能通过各种手段能动地调控人口质量,我们现在是逐渐迈向电子化智能化的,智能化的社会是可预见的。但人类智力发展停步甚至开始倒退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由于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已经开始渐渐替代人脑的工作了,人类也不像以前一样需要复杂思考,ai能够帮我们完成一些工作。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荒诞过后,其实影片想告诉我们的应该像片尾所说的,人应该多思考,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人类才会进步发展。
:
现实中的黑人好像也是这么逗比呀。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四):《蠢蛋进化论》低智商的后时代生活
这部电影就是在讲述这么一个故事,当蠢货以人数霸占了天下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情形了,结果很清楚,如果没有男主角他们可能会饿死,说这些有什么意思呢?这部电影是在讲蠢货的故事,但是这部电影一点都不蠢。当所有人都成了傻瓜的时候,极普通的人就成了天才,傻瓜是孩子,作为成年人的天才要照顾孩子,傻瓜需要天才,这就是事实。一个档案馆的吃货冷冻到了五百年后的白痴美国当了总统,另一个硬说自己是艺术家的黑人妓女伴随穿越后成了第一夫人,美国还是那个美国,就连蠢货都知道自由,不管在哪,只要是美国,自由总是不缺的。美女,性,和娱乐,你知道的美国元素一应俱全。
500年后的地球成了一个垃圾的世界,堆积如山的垃圾遍布城市每个角落,一个小小的易拉罐终于引起了垃圾山的雪崩,而城市里除了遍地的废物垃圾,更多得是低智商表现的人群。而据分析造成人类沦落成为整天"fuck,shit"的原因,正是由于500年前的精英的绝种。精英们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顾虑太多,造成后代越来越少,反而那些粗俗低下的人,只管吃饭睡觉,做爱生孩子,于是后代成几何增长。500年之后,人人都成了傻子,人人都说脏话、人人就知道做爱。经过一系列的奇遇后,乔发现自己竟然是这个世界中最聪明的人。他有幸成为了当时美国的内政部长,后来又利用自己平凡的头脑为当时的人们解决了粮食的问题,成为美国总统.
男主角是一个资质平庸,整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军队图书管理员,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因为资质经历收入各方面刚好是average,所以被选入军方的”人类冬眠计划”,女主角是一个妓女,以能被撤销指控罪名的条件参与这项绝密实验。结果阴差阳错,唯一知情人同时也是实验的负责人意外被捕,随后出于官方繁文缛节的办公程序和掩盖随之而来丑闻的目的,两个人被遗忘了。这一遗忘就到了500年后.
当然,蠢货就知道干,生孩子,再干,再生孩子,再干,再生孩子,这就是蠢货的思维模式,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干,然后生孩子,再然后就回到了干,这样的循环真的很过瘾,既简单又有叠咏的效果;与动物相比,其实动物实际上就是觅食,干,生孩子,觅食,干,生孩子,觅食,干,生孩子,智商低的蠢货也与此雷同,没什么的想法,也永远不会产生什么想法,更不可能有力量把想法付诸于实现,语言对于他们是多余的,他们拥有语言是对语言的侮辱,所以他们什么都不配拥有。
《蠢蛋进化论》以荒诞大胆的设想描述了一个未来世界,选题和立意可谓技高一筹,作品所针对和折射的社会现象也另人深思。编剧绞尽脑汁,用心良苦的揣摩白痴们的思想和话语,这些搞笑元素成为影片主要的看点。但影片情节画面设计的粗糙,使得这部影片的整体水准大为下降。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开创了一个离奇新颖的情节,而失败之处也在于缺乏新颖立意基础之上的细致打磨。不得不承认美国导演Mike Judge的独具匠心,对现在的反省,对未来的描绘,其中有许多精深细微之处。然而导演如果能火候把握的更好,体现出更多思想性的东西,影片必将会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电影。对思想深刻挖掘表现的缺乏,使得影片在意义表达上显得非常肤浅,典型的买椟还珠。作品唯一的观赏价值可能就在于搞笑,诚然,至少在影片五分之一的时间里,它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影片立意新颖,从两对年龄相近的家庭几年间不断的跟踪调查的对比中开始。一对是130-140的高智商组合,家庭平静和睦,怎么都生不出孩子,最后决定作试管婴儿的时候,男主人在自慰获取精液的过程中遭遇意外去世。而另一对80以下的低智商组合,每天争吵不断,这些年间已经三代同堂,繁衍出一个庞大的家族谱系。而基于这个调查,智商越高的家长,生育时间越晚生育数量也越小。20年间,智商低下并且缺乏良好教育的人增加了10多个,而高智商的人却缺少了一个。影片正是在这个前提下预言,人类不进会在几百年间损失掉优秀的基因,也会丧失掉优秀的家庭教育的传承,而最终变得满世界的蠢蛋。
文章由美剧巴士http://www.meijubus.com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谢谢!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五):美国的亚文化
中国的观影者们都会觉得很滑稽,很可笑,很屎尿屁。但是这些现象在美国是真实存在的,一点儿也没有夸大:垃圾食品,翻来覆去就这几个单词,说话方式感觉自己很酷,切口,喜欢大卡车表演,愚蠢的电视节目,肥胖,保守主义。
这种人在中西部很多,我们称他们为白垃圾(white trash)。
其实这只是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些人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那为什么电影要对他们极尽嘲笑呢?
因为就像电影里所描绘的,他们非常缺乏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逻辑分析能力。首先是算数不能,推理不能,在公共演讲时,G点很sb,讨厌能正常说话(会简单推理的正常人,称他们为faggot)。他们的逻辑能力,就是翻来覆去地捣鼓那几个词,cool, faggot, shit, fuck。
而主角对内阁成员的那段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更是犀利阿!
这里电解质可以对应蛋白质,60年代美国最红的营养科学就是把蛋白质作为第一营养(因为蛋白质增肌肉),引发养殖革命,肉类价格下降,吃得美国人块头大,脑容小,现在仍是如此。在美国的超级市场里,我从来没有看到美国人买新鲜蔬菜的,都是半加工的油炸食品,或是参有糖分的合成“果汁”
本人最近那个室友,就是如此,沟通完全不能啊,对于愚蠢,感觉不到恶心,不是件好事吧。好在我这个礼拜六就要搬了!!!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纵观全球的话,电影中所说的不可能发生,至少我在中国没有看到如此的愚蠢
觉得这部电影只是低级幽默的同学,一定没有在美国生活过。电影里低级的幽默,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点,那么这还是屎尿幽默吗?这便成了对现象刻薄的嘲讽
这部影片是对美国的寓言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六):美国人很会讲故事
我原以为《蠢蛋进化论》是一部无厘头荒诞剧,影片的前半部分也没有什么波澜。直到看到男主角奉命救活庄家时和官员们争论“因为G饮料中有电解质,所以要用G饮料代替水”时,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觉得讽刺得如此辛辣!我觉得美国的优秀电影远远多于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人很会讲故事,并且能够直接触动观众的心灵。
《蠢蛋进化论》是一部“摇滚乐式的童话”,剥去“摇滚”的外衣,能感受到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人们因为G公司的广告而轻信“只有G饮料才能带来营养,带来活力”,而不假思索的全面接受这种观念就是一个例子。
在嘲笑“蠢蛋”们的弱智时,反思一下: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现在的孕妇、或者幼儿都需要服用大量的“保健品”。孕妇奶粉中要配有足量的叶酸,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 等。好像只有吃这样的奶粉,才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能够保证正常的蔬菜、肉、蛋、奶,有些家庭甚至只能吃上蔬菜、鸡蛋和红糖。在这种条件下,妈妈生的宝宝不也是很健康吗?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我并不反对吃什么营养品,毕竟我们已经有这个条件了。可是那些公司为了销量和利润,用广告麻痹人们的头脑,把他们的产品说成是必备品。多数人只知道其中有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不知道平时的食物就能提供足够的营养了(这里不讨论食品安全的问题)。你问一下“叶酸、氨基酸来自于哪里,为什么重要?”,多数人答不上来?这与电影中的情节何其相似(电解质是什么?喝矿泉水会比可白开水健康吗?)?
电影中鼓励人们多读书,不要把进化的权利完全让给机器。现在我们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使用网络,有不懂问题的就搜索。我们的大脑相当于硬盘,随时可以从电脑中“copy”数据进来。如果忘记了,可以随时百度、google,然后再“copy”。大脑不是更应改具有CPU的功能吗?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思考,大脑才能够不断地升级!影片中告诫人们不要放弃提高智商的机会。否者,人们最终留下的只能是一些根本不需思考的本能欲望,吃、喝、性!
可能由于要突出主题,影片只构想了人类智商的退化,并没有提及情商。人类智商和情商对社会的进步都是重要的。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把《蠢蛋进化论》和《冰人》放在一起看,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七):爱因斯泰会不会觉得身边的人都是白痴?
“爱因斯泰会不会觉得身边的人都是白痴?”----我不知道
设想一下,同我一样的普通人,一觉醒来,已然是500年过去,惊讶中发现自己竟然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 这震惊可是了得,我会怎样?作为新世界的爱因斯坦,我会不会觉得周围的人都是白痴?
再设想一下,到那个人人只要坐在带马桶的沙发前看无聊电视的时代,一堆的白痴中忽然出来一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白痴会怎样想?他们会觉得这个“新世界的爱因斯坦”是伟人么?他说着白痴听不懂的语言,做一些看上去很怪异的事情。
呵呵,我想,真的出现这个情况,无论是白痴们还是爱因斯坦们,都会互相bs对方为白痴了。党同伐异这道理我们早就懂得,聪明人多,于是聪明人占上风,一旦风气变了,“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读书已然成了无聊之举的时候,白痴就是聪明的第一标准。
先说了题外话,再来说这电影本身,要说,唯一让我觉得精彩的就是关于人类智力不断下降这一趋势的讽刺预言以及对未来社会人们只单纯的依赖前人建造的机器生活这两点,除此之外,这电影就是一出充满了 shit ass fuck的下三流影片了。
实在是有点小失望,这样好的题材,有点小浪费啊。不过也许是我不懂得美国人的思维,没有足够的层次去理解黑色幽默吧~我在想,这片子,如果让中国人拍,那女主角一定也是个根正苗红的好青年,男主角绝对是军队的青年才俊,如此,两人在新世界大展宏图。可能我根本就看不完~
布景上多少有些简陋,不过这个似乎也是趋势,看人类之子也有同样的感觉,我看那些高楼高科技产品,第一感觉就是模型,缺乏真实性,也许是我的错觉,不过,看这电影的小投资也可以预料到这方面不能有太多的进步了~
美国人的世界就是美国,所以,很遗憾里面看不到别的国家,看不到中国看不到日本,看不到欧洲,甚至连个亚裔的人都不曾见识。其实,我一向当方面的认为, 在美国的亚裔都是很用功的人,如果这世界真的一天天走向堕落,亚裔也会在这方面起一点有利的作用。
《Idiocracy》,《Child of Man》最近看的这两部有相同忧患的未来灾难片,《Child of Man》要深刻一些,毕竟是英国人的作品,即便是没落,也透露着高雅。不过,想来, 看的所有的关于未来的灾难片里,也就《后天》最让我欣赏了。还是大成本电影爽~
演员的表演~sigh~表演傻瓜总是简单的,表演的好是好,表演的不好本身就是傻。
只是难为导演和造型了,搞出这么多看上去就好傻的家伙。
最后,我只好说,美国人的幽默,我不懂~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八):最好的电影,不会有比它再好的电影了。
如果说能有一个电影能够包含真理,并且深刻和透彻到一本小说的程度,在看过的电影里,只有《蠢蛋进化论》了。
十几年了,我竟然一共看了四次。没有电影是经得住第二次看的。虽然我看了它四次,在十几年的跨度里,但我仍然认为没有电影是经得住看第二次的。但我竟然看了它四次,在十几年的时间里。oh my dear god!
“假如你真的发现你周围的人都没有你这么聪明,那也许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因为,它里面有电解质……“
想象力,智慧,生活的阅历,巧妙地促成了这九十分钟的剧情。
可能以后的世界真的是会这个样子。按照现在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的话。
人生经常是无聊和苦闷的,有那么多烦人的人磨损着我的生命。看《蠢蛋进化论》时我笑啊笑啊,让世界上的人都去他妈的死吧。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九):我们都是蠢蛋
老实说,这个片子的精彩之处就在影片开始话外音解释为什么人类进化向越来越傻发展,其他的时候就是一个充满了“屎尿屁”低级幽默的喜剧片。看时反正我没笑,都是老一套的桥段,说第一句台词时我就知道包袱会在哪里抖出。到了后期,就越发沉闷了,普通人再一次成为了英雄,打败壮汉、抱得美人归,当然这里的美人似乎要突出她是一个站街女的事实所以长得实在是很对不起观众。
那为什么豆瓣的排行中还有这部低级趣味的片子呢?我的解释是它确实言之有理。以前做阅读说美国有一种厌恶知识的传统,马克吐温就认为人只有不进课堂学习才可以保持自己善良的天性。当时觉得作者的观点太偏激了点,不过看看美国的电视电影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里面出现的和科学沾边人都是一些怪人,他们不是带着厚厚的眼镜面对异性无法开口说话就是顶着一顶奇怪的假发正策划着什么不可告人毁灭地球的计划,永远不可能看见一个007式的科学家。虽然这有点夸张但至少可以表明普通民众中的科学家就是那个样子。影片对美国的现实生活大涮特涮,说明编剧应该还是个明白人。
电影的进化过程堪称经典,丁克家庭就是例子。对于一些较保守的国家例如我们国家,同性恋中有80%都被迫和异性结婚,为什么呢?因为当他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他是没有办法反抗社会的传统的。
那么我们是否真的越来越傻呢?虽然很难承认,但至少在我们国家,的确是这样。整体上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的中学生以不是什么秘密了。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的思想整体都很幼稚,我们在精神领域早已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甚至我们还比不上20世纪前半段那大师辈出的时代了。现如今年长的忙着赚钱,年轻的忙着做人,他们是真的在做人。今天看报纸一高校18岁女生在学校里怀胎十月宿舍里生下小孩,孩子是一夜情得来的,最离奇的是竟然还在分娩前参加了百米短跑测试,真不知道她知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死法叫做“一尸两命”。
我们看冠军是不男不女唱歌难听的歌唱比赛,全国人民都唱一首歌;我们的电影充满了豪乳和领导演讲,演员是靠交易出名;我们有“红学”,可以研究一下清代畅销小说作家曹雪芹究竟是个什么人;翻来覆去都是老一套的中央一套整天都在使出浑身系数让老百姓们乐呵乐呵,代价是交出你自己的思想;一个中国有三套不同的历史教科书:大陆、港澳(就算他们用的一样)、台湾;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审查机制和网络控制,一个词典厚的敏感词汇,大段大段的历史盲区;我们都从明白人变成了老实人,又从老实人成了蠢人,我们的唯一功能就是好好做人。
好意思,一激动好像扯远了,不过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我们就处于进化的关键时期,不是吗?
《蠢蛋进化论》观后感(十):梦境
常收到这样的群发邮件:
少喝奶茶,不吃刚烤的面包,远离充电电源,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一天不喝多于两杯咖啡,少吃油多的食物,最佳睡眠为晚上十点至早上六点,晚上五点后少吃大餐,每天喝酒不多过一杯,少喝可乐,不用冷水服胶囊,睡前半小时服药忌立刻躺下。睡眠不足八小时人会变笨,有午睡的习惯人不易老。手机电池剩一格时不要打电话......
还说不这样会变成笨蛋,而且下一代也会受影响,虽然没有证据支持但是还是会使人小心翼翼的。
前几天看了这部片子,开始的感觉很像一部太空旅行电影,叫什么来着《银河系旅行指南》???主人公回到未来后就开始索然无味了。
例如,本片的逻辑之一是人类过度依赖科技变成蠢蛋,这明显的过低的估计了人类的适应能力,片中人类进化缺少过程而只有结论,而且与人类的思维方式相违背。
又例如古代官员与现代官员以及未来官员所想所做的事基本上是相同的,甚至选总统的流程也没有变过(标准是比较古怪)。
感觉编剧只是把自己看到爱心邮件后的一个梦展示给大家。这个梦并没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