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暖》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暖》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05 20:4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暖》经典观后感10篇

  《暖》是一部由霍建起执导,郭晓东 / 李佳 / 香川照之主演的一部爱情 / 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暖》观后感(一):《暖》 ——乡愁最令人心

  《暖》改编自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由著名文艺导演霍建起操刀,在拍这部影片之前,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为避免与前作重复,《暖》删掉了原著中白狗的意象。并且,为了追寻更为唯美效果,对原著中的一些更为残酷情节也有了些许改动。

  莫言在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在黑暗角落潸然泪下,他说他真切感受到了那种游子回乡的心情,或许是影片中的场景,触动了他的某些记忆吧。《暖》拍的时候是在秋冬之际,莫言的山东老家已是一片萧条,为了画面美丽,最终把拍摄场地选为江西婺源。南方的田园,金黄色的稻谷,稻谷场上长长的秋千,蜿蜒清澈河流,飘絮纷飞的芦苇,青砖石瓦的古建筑,盘旋在群山之间土黄色的路,这些温柔色彩,就是故乡颜色

  故乡,代表童年的纯粹,代表着青春回忆,也代表着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恋,从城市里回到故乡的林井河,对故乡,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心理

  当井河见到河边形容枯槁,跛着脚的女人暖时,所有的记忆便如潮水汹涌而来。他想到了少女时代意气风发的暖,想起了跟他一起在晒谷场荡秋千的暖。那个时候,暖扎着两个辫子,在稻草堆旁练习倒立;那个时候,他懵懂的青春心思里满是暖的音容笑貌,当看到十年后狼狈的暖用冷漠呆滞的眼神看着他时,他心如刀绞,忏悔之情笼罩着自己

  十年前,井河与暖是青梅竹马伙伴,有一天,村里来了唱戏的队伍,热爱文艺的暖与英俊的武生相恋了,武生走时,许诺会来接暖,但是,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暖进入了无休止的等待。在绝望中等待的暖,接受了井河的安慰,并爱上了井河,但是当他们即将共同考入大学之际,暖在荡秋千时摔断了腿,井河走了,并许诺会回来接暖,然而,井河却也像那个武生一样,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的井河结婚生子,一晃十年过去了,因为工作上的事,井河不得不回到故乡,去面对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去偿还他曾经没有兑现的承诺

  南方总是潮湿多雨,井河行走在雨滴中,就仿佛行走在人生的雨雾,沉重而难堪。暖早已嫁给了哑巴,在他离开故乡的日子,哑巴担任了他曾经担任过的角色,那个以前总是欺负暖的哑巴,最终交付了暖最深沉的爱。饰演哑巴的是日本演员香川照之,因霍建起在日本颇具盛名,而且考虑到域外发行的方便,或许是哑巴无需语言表达,香川照之用他的神情动作呈现了一个无私令人感动的哑巴。无论是十年前追着暖甚至欺负暖来引起暖的注意的哑巴,还是在看到井河之后倍感压力对着他发火宣示对暖的主权的哑巴,还是那个在结尾甘愿要井河带走暖去过好日子的哑巴,都叫人感伤

  影片中的井河、暖和哑巴三个人都是孤独的。

  井河的孤独,在于他的无可奈何,以及他内心对暖无比的怜惜和深深的忏悔。暖是他曾深爱的女人,也是他辜负的女人。他认为,暖贫苦的生活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想要补偿暖,可是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暖内心真正的想法,他也无从知晓。

  暖的孤独,在于她连遭爱情的打击的绝望。井河的回乡唤起了暖青春的情愫,也唤起了一切痛苦的回忆,她在贫困窘迫中活着,却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幸福。但她早已把哑巴当作亲人,而可爱女儿也让她收起了所有关于爱情破碎的心绪

  哑巴的孤独,在于害怕失去暖的惴惴不安,他不会说话,他深知自己不能带给暖好的生活,深知自己得到暖是多么来之不易。但是爱一个人就是需要她幸福,想让她过好日子,所以他在沉默打算好了一切,要井河带暖和女儿去城里,把无边的孤独留给自己。

  这些矛盾的心态,我只用孤独这个词来解释,这种孤独不是指寂寞,而是内心无言的压抑和清冷,配合多雨的江南水乡,更显落寞。片名为《暖》,不仅仅是女主人公名字是这个,也不仅仅是为了与故乡暖而忧郁的色调相适应,更为了与爱情给人带来的冷和无奈的主题形成对比。

  井河要走之时,哑巴把暖母女推给他,哭着求他带她们走,暖得知哑巴的用意,坚决不同意。他们哭着推搡着走远了。只留下天真小女孩,和受到震动的井河,井河承诺,会回来接小女孩去城里念书,井河知道,这个承诺,他一定会兑现,为了暖,也为了那段他忏悔的过去。电影在故乡纯澈美丽的景色和井河对自己的剖白中结束。霍建起对原著的结局进行了修改,从而更加体现人性的美。在那一刻,我甚至能感受到林井河那酸涩心境,那种再次远离故乡的深深孤独感,在那一刻,他应该是不舍的,然而,他早已不是年少,既然他选择了城市是他的归宿,他就该义无反顾踏上这条路,故乡、暖,哑巴被抛在身后,那段年少时纷乱的思绪,又将交给谁来倾诉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酸涩的话题,带上了浓浓乡愁的爱情,尤其酸透人心,我深深地同情暖,为承诺所累,为承诺伤悲,为承诺无奈,守候着爱情的幻想,最终跌入现实困境,所幸她最终把自己托付给了该托付的人——无私爱着她的哑巴。我也深深地同情哑巴和林井河,哑巴一直在用自己自卑固执方式爱着暖,对他来说,暖就是他的一切,但更多时候他无所适从。林井河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的残酷,当现实摆在眼前时,一切浪漫誓言和承诺都可以化为泡影,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永远躲不过人性的责难,也永远逃避不了他内心的不安

  我同情着他们,但更多的是为了他们而感动。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每一个人的心,都会堕入现实和梦想挣扎。然而每颗心都会住在故乡最纯净最唯美的地方,等待那最令人心酸的乡愁,将那个疲惫和满是伪装的自己净化。

  《暖》观后感(二):暖

  井河不知道秋千为什么叫做秋千

  十年前的电影总是那么晦涩阴柔 更别说是这样一部艺术片了 改编自莫言笔下的 白狗秋千架 秋千贯穿了整部电影 打谷场上的秋千 清晨薄雾里的秋千 秋千上的老人孩子 荡着秋千的暖和井河 还有他们 就连哑巴 也会在没人的时候去玩上一次

  它是选在婺源拍摄的 尽管小说里描述的是发生在北方的故事 青瓦白墙 炊烟袅袅 小桥流水 苔痕斑驳 这是我对婺源的真实印象 电影里所反映的竟也是如此 过去了十年在这日渐商业化的浪潮中还能让人看得清它原本的面貌 这让我对它更加喜爱难忘

  不过电影的整体色彩是灰暗的 所有的地方都给人一种潮湿阴冷的感觉阳光都是暗的 它是倒叙着讲故事的 中间又在不停地插叙 看了这么多年的电影电视剧 每个人都能在它播放的几分钟内清晰地分辨出哪个是主人翁 井河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故乡 他很快就重逢了暖 暖是以一个瘸着腿背着大捆草木的农妇形象出场的 他们之间是必然存在故事的 难道是男主人公回乡寻初恋不想初恋已为人妇 我在猜 后来井河问的那句你还恨我么又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已婚城市男子与未嫁乡村初恋的故事 但我们总要明白 得诺贝尔奖的作家笔下不会只写出这么俗套的作品

  遇到一个人 你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就突然改变了 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 这时候 它就是要了你的命 你也不会逃避 井河回来了 他认为暖应该在过的生活跟现在所见真的不一样 只是当年到现在重逢暖之前他的想法 不过只是为了让自己理所当然地去过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城市生活 说到底 人都是为了自己 即便是当初动听的承诺 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年轻热血

  暖这一生有三次等待 充满着幻想和憧憬的等待 一次是进歌剧团的梦想 一次是关于小武生 还有一次 是在井河那里 小武生给了他如戏子般粉末重彩的初恋 戏子是要跟着戏班子走的 不会为她而做什么停留 井河说 他真受不了难过样子 如果他是小武生 拼死也要带她走 命运就是这么公平 如果你把一件暂时不可能实现的事想得天花乱坠信誓旦旦 它就给你一次机会 一次梦想落到现实的机会 井河就有了这样的机会 然后才发现自己竟和小武生一样 只在心里说着热血的大白话自顾地感动着自己 然后再丢给暖一次没有结果的等待 只是这一次 没有人再陪她一起失恋一起痛苦 从这一层上来说 井河造了比小武生更大的孽

  井河在跟暖把秋千荡得很高的时候 井河看到的是草田里的哑巴 而暖看到的是北京 但是后来 井河定居在北京娶了北京女人 暖却扎根于乡村嫁给了哑巴 年轻的时候 有梦想的暖跟井河真的是精神上的两类人 十几年后 大城市的井河跟暖真的是生活上的两类人 前后有所不同的是 有梦想的暖仍能跟井河一起荡秋千一起玩耍甚至接受他的喜欢 但大城市的井河却不能跟她一起说句暖心的话甚至永远都不再和她呼吸同一种味道的空气 脱离乡土文化的井河逐渐在接受着一些改变他对暖感情人事 他不回头了 他说他忘记了暖 忘记了她还在等他 同样也忘记了他曾最不想看到暖难过 他和她 最终尘归尘 土归土 鸟兽散

  我喜欢哑巴 哑巴出场的时候都在赶着一群鸭子 哑巴不能说不能听 鸭子却嘎嘎欢快地叫着 在有井河的时候哑巴爱欺负暖 其实他和井河一样 都在喜欢着暖 只不过井河一直在保护暖 所以他就以欺负暖的方式靠近她 后来井河走了 他就不再欺负她了 他不希望井河再回来 他和井河一样做了自私的事 就是目的不同 十年后 井河到底还是回乡了一次 哑巴紧紧地盯着他 似乎明白有些东西它回来了 挡也挡不住 但是他却忘记了这些年的人事变迁 忽略了井河不再是那个跟他争暖的井河 哑巴硬把他嘴里的糖塞给暖吃 这是一个聪明的策略 尽管站在他面前的井河跟他比起来优势尽显 但他还是自信地宣示着主权 他在暖那里的主权 女儿说井河叔叔要带她去坐火车的时候 哑巴的目光一下就黯淡了 哑巴不能说 但那一刻的眼神蕴含了一切说都说不出来的感受 哑巴是个好人 他对暖有纯朴的爱 那时候他抱着草帽追暖 气喘吁吁打开草帽让她看见一个个雪白干净的鸭蛋 碎了的鸭蛋都像一张嘴在替哑巴对暖诉着满满爱意 至今 唯有他仍不变 所以在井河要回北京的时候他才会把女儿跟暖一把推给他 他不知道物非人非 只知道要让暖开心 哑巴傻傻的 让人疼惜 这些年 无人伴她以歌 无人伴她以酒 到最后 唯有他伴她共白头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 人都会做错事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 如此说来 我是幸运的 一个人即使永不还乡 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 如此说来 哑吧是幸运的 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 哑吧给予暖的 我并不具备 如此说来 暖是幸运的 这是井河的内心独白也是影片的最后一段台词

  每条路都还铺在原来的地方 仿佛等了十年 你越不回来就越忘不了

  《暖》观后感(三):温暖的暖

  今天中午看了这个有点儿老的文艺片,觉得还不错

  这是一个男人对自己初恋的回忆。像所有的的初恋故事一样,美好深刻而以不在一起的两个人为结局。

  姑娘本是村里出了名漂亮能歌善舞,她也有着比天高的心。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内心却有一股柔韧而冲动力量再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谁又不是呢,只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女孩子想要过上自己梦想中的生活,大多数还是需要靠第二次投胎-婚姻。她被省里来的剧团里的小武生深深地吸引了,有两情相悦,也有她透过他看到的美好生活。本就是爱好文艺的姑娘,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一切显得仓促而幼稚,可第一次的感情都是这样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而这一切都被默默喜欢她的他看在眼里,他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希望她能够圆梦,因为他因为感受到了爱的意义

  她的梦随着剧团迁走而她又被拒收而收场,他说他陪着她一起失恋。她执着的等着,他陪着她,开导她。最后,因为秋千,他获得了巨大的勇气,他告诉她他喜欢她,她说,等不到小武生我就嫁给你,不过你必须考上大学。

  我也不禁会想,这个女人其实也挺功力的,不确定她对井河有多少感情的成分,但是她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井河不在乎,因为他真心的爱着这个姑娘。

  井河上了大学,也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暖对来他说,更多的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当他的激情和冲动褪去,他才发现当初的承诺他并不想兑现。暖这个姑娘让人喜欢的地方就在于,经历了这两次等待之后,她悟到了很多东西,她开始活得很明白了。她以前对哑巴是既厌恶又有点儿害怕,可是最后她发现哑巴才是真爱她的那个人。这就让人想起了西方婚礼上的誓言,“从今日起,不论祸福,贵贱,疾病还是健康,都爱你,珍视你,直至死亡“。哑巴才是在发生了一系列事之后还守在暖身边的男人。当然现实中哑巴和暖没有什么浪漫,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就像暖说的,有了孩子以后就啥都不想了。孩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寄托。

  他们之后的见面,他一直试图解释,也能让自己释怀。她却表现的非常克制和得体。谈不上原谅不原谅, 她接受了这一切, 她认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她不怪他。

  令人动容的是,当他要走的时候,她全家人送他,哑巴在最后时刻执意要让井河带母女两走,最后暖边哭边往回推搡着哑巴,而这边井河对着暖的女儿许下了新的诺言,等小丫头长大了,叔一定接你去城里读书。

  不知道这一次,他能不能做到。

  《暖》观后感(四):几段爱情

  很早就听说在美丽的婺源拍摄过一部电影,最近终于有时间有情绪,看了一遍,心中难免惆怅。

  在那么美丽的地方,自然带着一种无法释怀的伤感,暖,一个简简单单的乡村女子,遇上的三个男人,爱情,不妨借这部电影跟大家探讨一番:

  1、暖和小武生——中学生的爱情

  这是段注定没有结局的爱情,暖是情窦初开,喜欢上小武生的潇洒帅气,小武生在美丽的乡村遇到清纯美丽的暖,在很多人心里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两情相悦,共同吸引,甚至还有共同语言,暖的表演天赋和小武生的功力,都是两人产生情愫的温床。

  美好的爱情也许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小武生还是走了,尽管是多么恋恋不舍,背上戏装离开了暖,也许在下一个地方还能遇到暖一样美丽的少女,也许不能,又有什么关系那?我们可以说小武生不负责任吗?不能,他也许是真心喜欢暖,也许只是游戏。但是在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是美丽的。

  暖,在这段感情中是完全自愿的,她初涉世事,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所以她把爱情想象到完美。她心中的完美。

  这份爱,虽然简单,但是纯洁美丽,像一束带刺的玫瑰。

  2、暖和井河——青梅竹马的爱情

  这是一段悲剧的爱情。也许最知道暖的人就是井河,因为他们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走过小桥流水,但是相互了解的爱情就是美好的吗?不见得。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情侣,他们或是同学,或是同事,他们有相同的经历和背景,有相同的关系网子,有着重复的朋友,这么多相同带来可能是归属感,可能是厌倦。

  井河是爱着暖的,他看着暖在雪地里打着灯笼奔跑,看着暖在秋千上忘情的笑,看着暖对小武生含情脉脉,看着暖在等待中蹉跎,他一直暗恋着暖。但是他不够优秀,他自卑,最后终于在暖在等待小武生的彷徨中找到了机会,然后就是疯狂的学习,考上大学证明自己的能力。

  暖对井河更多的还是朋友的依赖,井河其实就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村前的小河,就像自己的老屋,朋友间是温馨和贴心的。所以有了井河的暖是温暖的。是爱情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不管怎么样,井河离开了村庄,一走就是十年,暖苦苦等了四年后嫁人了。结局,就是这么现实。井河是应该被责怪没有责任吗?恐怕也难。外面的生活,外面的世界,井河没有遵守当初的那份承诺,他选择了留在城市,选择一位教师做妻子,似乎也无可厚非。暖的悲剧是他一手造成的吗?似乎是,似乎也不是。

  3、暖和哑巴——苦恋

  不是那么美好但是很实在的幸福。很多人讲整个片子中其实真正爱暖的人只有哑巴,因为只有哑巴最后留在了暖的身边。个人觉得欠妥当。哑巴,毫无疑问是喜欢暖的,因为少女的暖是那么可爱,那么清新,谁又不喜欢那?所以哑巴喜欢捉弄暖,稀罕暖,但换来的却是“暖那时最怕哑巴了”。喜欢一个人,靠近她,走进她的生活,想要拥有她,这的确是一种爱情。爱情,就是拥有吗?好像也不是。

  哑巴是爱暖的,不管她是活泼可爱还是跛脚的,他都爱着暖。他最终娶了暖,也许是因为当初他撕了那一封封的信,也许是暖嫁不出去了他收留了她。也许是因为他不嫌弃暖的残废。太多的也许了,所以哑巴常怀愧疚,他最后让井河带走暖,心中是有多么不舍那,那一刻,哑巴天真的有点可爱,他虽然有了暖,可惜只是一个空壳的暖。他能给暖一个归宿,但是给不了暖想要的。

  暖对于哑巴那,从少女时代的惧怕,到最后的相伴。这种转变是需要经历怎样的遭遇以后才能到达的那?暖最后一边痛哭一边拍打哑巴时,哑巴其实已经成为了她的男人。也许不是最想,但是真正陪她一生的男人。

  到底什么样的暖才是真正的暖那?

  是在秋千上看到天安门的暖?是跟小武生在芦苇荡里相依的暖?还是坐在井河自行车上的暖?是在雨天爬在哑巴背上的暖?还是背着柴火走过小桥的暖?

  也许都是暖,但不一定是暖想要的自己。

  最后的暖,还带有那么一点从容,一点淡定,一点坚强,或者说,生活磨砺后的麻木。暖,已经永远回不到那个下雪的祠堂了。

  《暖》观后感(五):暖

  莫言写小说似乎是残忍了点儿。从《白狗秋千架》到《暖》,导演已经作了不少柔化。不仅降低了拍摄的难度,而且改变了悲剧的性质。

  如何面对残缺不是这里的话题。影片近尾处男主角的幕后音说的一句话——“其实,我心里也曾希望她别回信”。是一句实话。不说出来,没人知道。说出来,也没人非议。

  生活到底应该如何,是很难说的,也没有说的价值。发生了,那便是生活。

  再说那是悲剧,也没有了意义。“一个眼”是悲,瘸腿也是悲。而这些都不是悲的本质。男女主角的怅然之中“悲”已经渐渐淡化。既然悲不在个眼抑或瘸腿,那么我想我们作为观众,悲哀之情也没有必要超过主人公自己。

  或者说,既然另有东西令你悲伤,又何必在意到底是个眼还是瘸腿。

  《暖》观后感(六):也许承诺不过因为没把握

  恰恰,很多年来,我给自己的网名叫做“暖暖内含光”,不错,是金凯利那部电影。很多通过网络才开始熟悉的朋友,都叫我暖。

  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哑巴用手比划给暖,说他撕了井河在大学时候给暖写的信,暖说了一句:“我不怨你,你现在说了还有什么用。”

  你现在说了还有什么用。

  你现在说了还有什么用。

  这句话,在不久前,就在我心中泛起过。那是我的初恋女友,可能是心情不好的原因吧,从上海来杭州找我,没过多久,可能只是几个小时吧,又匆匆回上海,送她去车站的路上,堵得要死,我们就一直沉默。

  后来,终于忍不住,我问她:“你为什么当初这么坚决地和我分手?你家里是不是知道我们的事?”

  她说:“当时家里知道了我们的事,一个劲的反对。我妈妈和我说,你你爸爸好不容易把你弄到上海,你现在又要去杭州,你怎么对得起他。后来,我姑妈姨妈叔叔伯伯,轮番上阵,劝我分手。我天天哭,我妈天天骂。我这边还要承受朋友们指责我伤害你的过错,你知道我压力多大伐?”

  “那你当初为什么不跟我说呢?”

  “我怕万一你来上海后,我们又谈不成,对你多不好。”

  于是,我心里就对自个儿说。

  “你现在说了还有什么用。”此时,她已经是别人的妻子。

  “。。。”

  这部电影又让我想起了李春波的《小芳》。似乎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青年男女的心目中,都有这么一个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其实,一个很明显的结果是,在[暖]这部电影里,即使当初哑巴没有把井河给暖的信给撕了,井河就真的会将在乡下等待的暖接到城里吗?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而我,宁愿相信,当暖的眼中留恋着那个小武生的时候,当秋千的绳索断了之后,当井河考上大学兴奋地背起暖的时候,当井河一次又一次地承诺着一定会回来接暖的时候,当雨水淅淅沥沥地打在婺源瓦砾上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确定了。人生道路的分道扬镳,注定了两个人一定会分离,尽管令人叹息,但终究是注定的了。而与其说是双方对情感的眷恋,还不如说是渴望走出山沟沟的那份憧憬以及在这个格格不入,但是无法逃离的小村的背弃。

  莫文蔚唱到,也许承诺不过因为没把握。

  而我的初恋,我从来没有承诺过什么,我一向认为,承诺是一种很懦弱的事情,口中的振振有词,还不如一步一步地实践来得踏实,只是殊不知,女人就喜欢假惺惺的承诺和告白,因为她们对自己的感情也不是那么地坚定。而有了别人的承诺,或许生活就会有了盼头,就会有了等待,也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但是,等待能持续多久,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暖等待估计五年都不到。而现实中的海誓山盟,更会何其短暂。

  最后,还是丫儿幸福的吧。因为井河说,等她长大了,以后一定会带她去城里上学。又是一个承诺,但是我宁愿相信,这次承诺是因为弥补,而不是没把握。只是,一面破了的镜子,用再好的胶水也缝合不了的吧,即使你在买一面新的,终究也不是原先的那面。

  张爱玲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暖》观后感(七):浅谈《暖》

  霍建起导演作品《暖》不以情节取胜,故事本身极其简单,但其中表现的情绪却饱满、余韵悠长。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观赏的电影,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无法否认它的价值。

  暖喜欢荡秋千,秋千带给我们的是飞翔的错觉,它一次次把暖荡上天空,让她看到外面的世界。暖是有梦的,她的梦想是离开,但她把梦寄托在别人那里,始终以弱者的姿态等待被拯救。故乡作为一种诗意化的存在,在那里,生命的消逝感被弱化。暖一年又一年孤注一掷的等待。先是小武生,再是井河。她对井河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的:“要是他不来,我就嫁给你。不过,你一定得考上大学。”暖的心气很高,最起码在喜欢她的井河面前是这样。这也为后来的落差,她撕信、扔鞋做了铺垫。井河如此懂她,一语道破:“她是害怕被拒绝”。爱情里的两个人该是平等的,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外人看来,他们也许并不相配,但只有他们自己才懂得对方珍贵在哪里。暖懂得这个道理,但她认为自己不配。她所忧虑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后来井河的改变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此看来,她和哑巴在一起的结局是值得庆幸的,剧作者也说:“暖最终嫁给了哑巴,可是她如果不嫁哑巴她会更幸福吗?也不一定。”至少,哑巴是爱暖的,爱得极深却充满无力感,所以会用一些看似蛮横的举动来表达。至少,暖是满足的“除了腿瘸,什么都不缺”。

  井河的心理变化与他和故乡的距离息息相关。十年前,他还是个乡村小伙子,在送行的队伍里,牵着载着暖的自行车对她说:“给我回信”;十年的城市生活里,暖渐渐淡出他的生活,而他也渐渐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辜负,带着一颗忏悔的心重新回到故乡,但那时,“家乡没有太大变化,我却成了外人”。环境的力量是温柔并残酷的,它伙同时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们的面目和观念,让那些原本我们深信不疑、热情横溢的东西慢慢走远。但人总是要不断回首往事的,影片还告诉我们:记忆里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过往,在隔了很久以后, 让我们对当时的自己重新审判。是非曲直自会清晰,于是,对辜负的人力图弥补,对错过的人给予祝福,只是来不来得及,谁都不知。井河是幸运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电影对哑巴的塑造极为“脱俗”,影片最后,他甚至为了弥补当年撕信的过错愿意放弃妻儿,这无疑挑战了所有的观众的价值观念。哑巴的形象过于扁平,给人以虚幻感。但尽管如此,哑巴仍然是我在影片中最喜欢的角色,它很好地诠释了人性的善良和极单纯的美好。或许导演想要诉说的故事就是一个童话,是所有深陷世俗却心怀美好的人一种寄托,不该被指责“不够现实”、“太理想化”。

  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影片只采用了一种音色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时空转换自然地响起和落下,犹如呼吸的节奏,缓慢而平静。就画面来说,电影力求古典水墨画般唯美,很多幕也都有留白,极有张力。比如暖与井河在秋千上一起飞翔时不慎跌落后的场景:雨中空了的秋千兀自摇晃。再比如暖在没等到信时,靠在墙上凝视远方的表情特写。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处理地也很到位,采用倒叙,让两段相隔十年的时空随人物情绪流动的自由交叉,不生涩不做作。

  《暖》观后感(八):真实的残忍,无奈的悲哀

  我怕见到她,更怕见不到她

  遇见一个人,你对生活的感受就全部改变拉,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这时候它就是要你的命,你也不会逃避。

  秋千帮了我的忙,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拉我的力量

  ,我真像永远就这样一直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

  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不敢想象若干年后如果未能跟自己所爱的人结婚,若是与他相逢,该是怎样的场景。他过得好,你欣慰;他过得不好,你心疼却无能为力。本该是属于你被你好好珍惜的人却在他人手里备受摧残。你心如刀绞,却不知该怪谁,怪自己还是怪上天。暖硬撑起门面跟井河打招呼,哑巴偏逼着她吃下他吃过的糖。在自己的面前看着暖受委屈,两个人谁都心发凉。暖过得不好,又当面被挤了面子,口气立马更低了下去,委屈,卑微。

  暖的手被菜汤烫,井河心疼,可哑巴无动于衷,井河无奈,怪得了谁呢?那埋怨的一眼哑巴怎么会在乎?谁当初放了手?

  哑巴终于说出了秘密,他曾经撕了她的信。正如暖所说,你现在说还有什么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以惘然。最怕的就是物是人非。你此刻放手,他却根本无法接手。谁都无法再回到过去。哑巴哭了,暖哭了,竟和心里也在哭。可他没有办法,只能说等你长大了我一定接你到城里读书。这也只能是他所作的极限,把对暖的亏欠补偿给暖的女儿。

  生活太残酷,很多时候根本不给你第二次机会。生活有很仁慈,只要你紧紧抓住,他就给你想要得。人性的弱点在生活面前报漏得一览无余,人性的优点也在生活面前得到最大的奖赏。跟自己斗争把,跟自己的弱点斗争把,虽然这很难。可是我们别无选择。

  哭着看完,心疼暖的执著暖的等待都被辜负;可那样的辜负又是不无道理的,环境和生活会很快的改变一个人。即便在一起,谁知道幸福不幸福呢?

  我一直在想我的初恋,那个阳光一样的男人。我可以从他的照片里的眼神看到他的世界,没有人想我这么了解他有这么爱他。我真得很想放下所有的一切只用生命去爱他。前提是他要开口,我只要一个承诺。十年,经历都是过往,时间带走了一切,唯独没有带走我。可是,他会开口么?他若不开口,我们又会在谁的身边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很多年后,他会后悔当初的退缩么?我会后悔当初的懦弱么?

  只有时间给我们答案。希望不是凄凉。

  《暖》观后感(九):足够熟悉,足够真诚,足够感动。

  看片子的时候我和老婆都哭了,也许我们都来自农村吧。

  故事讲述了井河从城里回山区老家,意外遇到自己的初恋情人,她的名字叫暖。故事在井河的回忆中渐渐展开。宁静的小山村里,井河喜欢暖,暖却喜欢上了文工团的武生,并希望武生能够带她离开小山村。然而文工团走后,暖逐渐明白武生再也不会回来了,逐渐接受了井河。然而一次意外中,暖摔断了腿,而井河终于因为考上大学而离开了村庄。暖最终嫁给了心地善良的哑巴,过着清苦但平静的日子。

  我也是农家子弟,也是通过大学来到了大都市扎根。小时候的玩伴也长远不联系了,这和片子一样,是一种无奈的背叛,只要生活总是不断前行,遗憾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小时候割稻子,插秧,除草都离我远去了,谁又会回头呢。

  片子里面那些山、那些水、那些房子、那些鸭子非常非常美。那些透明真挚而又无奈的举动,也是我喜欢这片子的原因。

  里面那个最后成为暖丈夫的哑巴。最初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其实他也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心灵。最后哑巴的举动说明他原意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放弃一切(我这样说应该不过分)。比较剧中大多数角色,他反而拥有最纯粹的心。

  有人说这是一部现代陈世美的片子,从某种程度上他是的,但是他并不充斥着背叛和伤害,相反他充满着宽容和美好,也保留着真实和无奈,一如影片名称一样,最终留给人的是温暖。

  也有人说暖不够专情,这是不公平的。暖只是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已。任何人都会慎重选择自己的感情归宿的,再说感情的事情又有什么公平可言。

  足够熟悉,足够真诚,足够感动。

  《暖》观后感(十):悲伤的秋千

  一边是荒原式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一边是家园式的温情救赎。若小说以传统的现实主义打破了原乡小说神话,以命运的偶然编织了现实的隐痛,给人反思;那么电影,就以诗意的现实主义沉淀了小说中的苦涩,吟咏出对仗工整,油画般质地的窈窕小诗。小说与电影,就像两条相互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重合,然后向不同方向延伸,因“秋千”而荡出各自的“千秋”,成为了占据我心的某种不朽。

  小说缘起一次被动而做作的游子还乡,它以他者介入的方式挤兑了“我”作为故乡赤子本该有的母乳般的眷恋。死水般的乡土世界与十年城市生活淘洗的“我”确如此格格不入:粗鄙与文明,原始性与现代性,纯的种与杂的种,方枘圆凿。正如小说伊始那不礼貌又极恰当的“狗貌”隐喻一样,“如今故乡再难找到纯种的白狗了”。何况早在十年前,我的原乡之梦早已经湮灭——暖,这个我曾经惊为天人的女子,被故乡的秋千关闭了心灵的一扇窗子;而如今又被生命磨合得更加不堪……于是本如浮萍一样的赤子之情在现实面前被连根拔起,唯一牵引我与乡土的藕丝也许就是对于暖姑歉疚吧。

  暖的现实残酷得让人扼腕。失去右眼让暖的梦想止步,下嫁哑巴然暖的爱情止步,生下病孩则让暖的未来止步。从此,暖的人生别无选择,她的世界一片天聋地哑,没人让她倾听,也没人听她倾诉,她的世界只有一条忠诚的白狗。曾经的生命华章与而今的一无所有,何啻天壤!让暖折断了一切飞翔的翅膀,生活的寄托被无情的消解,遑论其他?!“人“的个体被极其现实的方式被逼仄到极其不现实的苦难天地中,于是,绝望慢慢滋生。一切是这样的自然而然,却又如此刻意,像宿命般无处遁形。一次偶然的力量有多大?暖用一个女人的一生轨迹为你解读……

  暖祈求用一次野合为生活找一个出口,明显带有一种堂吉诃德式的行为荒谬,又染上了一层美狄亚式的伦理悖谬,“我“的抉择于是在破碎的记忆与尴尬的现实中进退两难,为读者留下一片悬而未决的迷雾。

  与莫言想比,霍建起自不同,他不极端,不先锋,却执着于他的执着。他总是温和,但是,他温和得有态度。那种态度就叫诗意,以一种“欲说还休的矜持”。

  影片背景从高密东北乡错落至江西婺源,霍说“这里最能代表中国的情调,你会在那种环境中捕捉到唐诗宋词之意境”。随着井河的骑行,盘旋小径曲曲弯弯,试探着向远方奔去。路边是田畴,前边是屋宇轮廓。“家乡没有太大的变化,我却已经成了外人。每条路都还铺在原来的地方,仿佛在等我,等了十年。”井河的旁白和占据了整个银幕的芦苇、有油画质感的画面一起预言了影像的伤感诗意。直到看见暖,感伤的空气让井河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突然改变,“这时候她就是要你的命你也不会逃避” 。

  暖的平静令人动容……

  暖与井河——也是彼此与自己的青春岁月狭路相逢。一个关于“承诺,希望,等待,救赎”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不慌不忙……

  秋千在电影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或者说它被造型化了。编剧秋实说“秋千是一种假想的飞翔,”可是,它快要离开的时候又会有一种离不开的纠缠。

  小武生(原著中蔡队长)让暖初尝初恋的滋味,却也让井河与哑巴初尝失恋的味道。如此喜欢小武生的暖,也如此喜欢小武生为她举着的镜子,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她不知道,镜像是被做出来的“内容”,它完全可以说谎。 “小武生离开之前将镜子馈赠给暖,那是又一个关于梦幻的梦幻。”

  借助飞扬的秋千,井河终于第一次有勇气向暖表达爱情。秋千出现那么多次,只有这一次放弃了简约和内敛,放弃了不动声色和旁观,繁复的主观运动镜头将狂欢和诗意张扬到极致,放大井河心中最美的一刻,他给了暖承诺,希望,等待,可是这一切随着秋千绳的断裂,戛然而止,狠狠地摔出去……

  城市是一个让人迷乱的地方,它渐渐吞噬了井河的誓言。而小武生,也许在随着剧团离开乡村的第二天,就已忘记对暖的承诺

  哑巴(对原著改动最大的)不会说话,不会花言巧语,更不会空头承诺。哑巴的心简单得纯净,他喜欢暖,他从不自卑,他恣意的爱驰骋得义无反顾。当他做最后的决定的时候,这种卑微的伟大,会让你在打开感动之根的同时收获满满感动的果……

  片末,井河的哲理诗式的一段内心独白虽然限制了我们的想象,但又提示了我们的想象,这“中国式的的乡愁”,家人般的谅解,圣人般的善与爱,圣徒般的救赎,以温暖的画面温暖了一个凄美又有些寒冷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