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瓶装火箭》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瓶装火箭》经典影评10篇

2018-02-17 21: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瓶装火箭》经典影评10篇

  《瓶装火箭》是一部由韦斯·安德森执导,卢克·威尔逊 / 欧文·威尔逊 / Robert Musgrave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瓶装火箭》影评(一):fantastic end

  i think i might have found a way out of here .wait for my instructions.when we go through the next gate,you'll have 30 seconds to take out the guard.30 seconds! have the car running at the northwest checkpoint .Bob and i will scale the barricade.And Bod,remember,shield me from the bullets!They won't shoot civilians!Are you ready?Let's go!Now!Now!Now!

  Isn't it funny how you uesd to be in the nuthouse and now i'm in jail?

  《瓶装火箭》影评(二):中产阶级审慎魅力

  想了想,还是把这篇影评放在《Bottle Rocket》名下吧,毕竟我最喜欢这一部——当然,我写论文从来不知道怎么写它的好,鸡蛋里挑骨头才是我擅长的事。

  主题

  Wes Anderson往往将他的电影人物放置在失序人生中的一次脱轨行动中,构成了他影片中一以贯之的近似于“探险”的主题。无论是《瓶装火箭》里三个年轻人无厘头的行窃活动还是《人生海海》里为了复仇的起航和遭遇海盗,当然最典型的还是以探险为名的《穿越大吉岭》,和原本过上了正常富足生活狐狸爸爸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偷窃行动引发的群体大逃亡(《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他们无一例外固执地折腾着,自主地选择逃离,在自己节外生枝中越走越远,但是联想到赫尔佐格Herzog电影中同样的探险主题,那种在无主之地探险时强烈的开拓意志,就会发现Wes Anderson中的人物有着典型的后现代语境,是中产阶级专享的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性格——“探险”结束,他们带着对脱轨生活的追忆决然回到原有生活中,平抚了躁动后他们甚至更正常、更主流,Dignan尝试了“大盗生活”后安然去坐了监狱服从惩罚,刚刚相认的父子非同寻常印度之旅结束后的三兄弟成功逃亡的狐狸们都回归了祥和的家庭氛围

  风格

  风格是一种形式系统。特写、长镜头摄影机的摇摆运动关键时刻的慢镜头处理绚丽色彩和明朗的光线、热衷于乡村民谣和早期摇滚乐元素的运用等等,Wes Anderson的影片在镜头运动、色彩、灯光、取景、声音和剪辑上都有让人极易辨识的技巧。不过“探险”与“回归”的高潮,往往是导演最着意风格化处理的场面

  凡人脱离正常生活轨迹的探险是Wes Anderson电影中最为常见的主题,而遇险那一刻最为英雄行为也是导演着意刻画的场面。Wes Anderson并不追求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酣畅地近于自我陶醉的英雄式的爆发体验,如同《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这部处女作的名字一样,夺目却短暂 ,甚至还带着那么点儿山寨的感觉,分不清是真实还是自我的想象或者自我想象别人眼中的自我。

  结束探险的归家时刻——这是另一个相当惯用风格化处理的场景。当人物结束冒险要重回生活(或者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回归),声音的纯配乐化将一举一动剥离于这一刻,与之一神圣化的印记,慢镜头的呈现放大了人物复杂情绪,将故事导向结论,是告别冒险与英雄梦的恋恋不舍,是终归正轨的释然和若有所失,也是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的调整与再确认。《瓶装火箭》的最后,失手被捕的Dignan进了监狱,小团伙自然烟消云散——职业盗贼去继续他们的生涯,在正常不过的处在青春期的中产子女则回归了正轨。隔着监狱的栅栏Dignan告诉来探望的Bob他的越狱计划,却在看到Bob大吃一惊神情后飘然地回到了望风结束回号的队伍中,旋律翩翩的配乐响起,慢镜头下临去几回眸的Dignan的脸终于由特写变成了全景,捕捉下了他脸上值得玩味留恋、嘲弄与傲然——虽然我认为有评论将与《四百击》的结尾相媲美 有些过誉,但它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中产阶级小子自然不会在乎什么上万元的钢琴赃款和牢狱之灾,他们的全部意义实现于“we did it”,Dignan毕竟在让同伴先走自己去承担愚蠢后果时也体验了一把舍己为人的英雄梦。在平庸的生活中想象或创造刺激,以挑战社会道德来彰显自我,再明显不过地指向一种青少年价值观

  与意识形态

  借用文化研究中的“世代意识”和“阶级意识”来命名Wes Anderson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主题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或许是一种尝试。上世纪60年代,一种将青年视为社会变革先锋和世代更迭为变革动力观念甚嚣尘上,遮蔽了往昔的阶级斗争观念。进而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亚文化由于与青年群体的密切联系,也被标记为一种符号争夺和与主流的对抗。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美国独立电影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亚文化意味:这些影片的拍摄者和观众往往是年轻一代,在诉求上反对好莱坞代表的主流风格和内涵。然而,长期以来被世代意识所遮蔽的马克思的幽灵到底还是存在,Henry和Dignan, Anthony, Bob这些中产阶级小子到底不属一个阶层。我们不能忽略Wes Anderson电影的结局都相当温情,他用家庭凝聚力遮蔽了他们同属中产阶级这一粘合力,叛逆小子们最终都与父辈和解;而那些一时出逃的父亲们也都重回家庭,重获尊敬(有论者称之为延宕了的青春期)。在子一代与父一代争夺一个女人这个问题上,《青春年少》里是同学的爸爸战胜了Max的少不更事,《人生海海》里就是父亲Steve荒唐了,以“找回自我的探险”为名的折腾,似乎更适合称之为一种中产病。

  在美国,“中产阶级”具体指年收入在2.5~10万美元的家庭,这个阶层占美国总人口的80%左右,他们被认为是美国社会的主体,也被认为是美国发达资本主义象征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中产阶级就是创造和消费美国式大众文化的主体,而其所包含的主流的、核心价值观自然也就由“中产”、“白人”、“男性”这三个涉及身份的因素出发,无外乎此。在一篇题为《La Camera-Crayola: Authorship Comes of Age in the Cinema of Wes Anderson》 ,对Anderson早期电影的研究中就指出:“Dignan's behavior stems not from a desire to achieve personal glory, but from a humbler, much sadder, and ultimately admissible desire to be a part (albeit the central part) of something. This idea, which runs through the center of Anderson's films, also spills over into the young director's public image.”——即便当代美国独立电影强调与好莱坞的鲜明对立,但顶多是主流内部对于符号权力的一种争夺罢了,其统一规训于中产阶级价值观下——或许可以更清晰的来看,类比于更大范畴中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关系,亚文化与反文化强烈的政治诉求不同,亚文化生存于主流文化之下,是需要被收编的,乐于被收编,并且可以被收编的。

  由此说来,Anderson以及其他独立电影的主流化倾向并不是“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经济上的因素只是一方面,而关键在于二者在核心价值上根本就是一致的。况且作为一个“他者”的我来看,Anderson真的很美国。

  -------------------------------------------------以及,感谢小邪赠给我的文献材料>3<

  《瓶装火箭》影评(三):Wes Anderson的起点 傻小子的天空

  处男作往往会格外的动人 展露才情 也有生涩 简单说 Wes Anderson的特色就是长不大的孩子气 没变过

  几个想法跑偏 甚至说有点神经兮兮的傻小子 想干点事情 当劫匪 干票大的 但骨子里就是少年 想冒险 想玩 想证明自己 核心还是朋友 成长 北野武的那部是坏孩子的天空 这部就十足是傻小子的天空

  Wes Anderson从处男作开始就开始使用有个人独特趣味的男主角 他们都有高高的性感鼻梁 皱起来很无辜的八字眉头 后来Owen Wilson Jason Schwartzman都算是他的御用男演员 特别要说明的是 男一号二号 Luke Wilson Owen Wilson 以及配角 Andrew Wilson是亲兄弟 同时他们的鼻子都是有保证的

  Wes的电影的主人公都带着孩子气 但又透着点早熟 有自己的一套生动 很多镜头的运用也透着一种过家家似的玩闹劲 拍电影的人自己也孩子气 比如本片的重头打劫戏 而开头Luke Wilson完全为了满足呆头Owen兴奋感的 不必要也没有冒险系数的 从精神医院逃窗 更是孩子气 而令人猜不到的孩子气逻辑举动是Wes的一大色特色 “这傻小子到底在干嘛?”

  要我说 Wes最美的特色就是每部片里必然出现的慢镜头 一定配着好听老歌 人物特写的慢镜头 韵味十足 貌似毫无意义 但十足感人 (所谓表现主义 差不多也就这个效果吧) bottle rocket里只用到了一次 就是最后一组镜头 一直笨笨的愣头Owen Wilson跟探监的老朋友聊完天 回监房隔着铁丝网跟俩人说自己已经布置好了逃狱的步骤 让俩人配合 当俩人信以为真的时候 Owen笑了 “Isn't it funny how you used to be in the nuthouse and now I'm in jail?” 音乐起 慢镜 Owen无奈的回望特写切镜头推近铁丝网外的两朋友 再接回囚队中Owen的背影 说不出的青春的伤啊 到底还是个傻小子 nuthouse跟jail不是一回事...

  本子是Wes Anderson跟Owen Wilson一起写的 Wes最初的三个本子都是他俩一起写的 cc版bottle rocket还收录了一个特别的小纪录片Murita Cycles 似乎这个片子就是这俩人开始一起搞电影的原动力 至于俩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就要猜一猜了

  要说深度 Wes Anderson的电影似乎从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深度 故事也不值得深究 但是 形式感很强的场景(bottle rocket还好应该也没太多钱置景)很有形式感的特写 不紧不慢的节奏 人物的孩子气 美秒慢镜头和老音乐 混合在一起 就是有一种迷人气质 故事永远不是主线 人物的下一个举动才是关键

  ottle rocket可能是Wes的电影里最没什么了不起的一部 但也最简单可爱 其实真没什么说的 看了就知道

  《瓶装火箭》影评(四):本来只想打三星,看了这段信加一星

  quot;Dear Grace,

  I enjoyed your letter. I agree Camp Douglas isn'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It never was. But if you're feeling lonely or homesick even, I recommend that, one, you call me. I'm staying at Bob Mapplethorpe's and, two, that you keep extremely busy. lt's working for me. I've got a whole new program. Bob and I get up at 5:30 every morning to run our paper route. I've got three jobs. The money isn't much, and Bob isn't suited for this kind of work. But we keep each other company and we both feel much better about ourselves now that we're working hard. I made $75 in tips last night. Bob's brother, Future Man,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nsive legal debts. But we're gradually helping him to pay those off. I'm also coaching a Little League soccer team called the Hurricanes. They're mostly beginners, but they've got a lot of spirit and they don't let defeat get them down. They remind me of Dignant in that way. Say what you will about him, he's no cynic and he's no quitter. I'm usually so exhausted now at the end of the day...so that I don't have time to think about blown opportunities...or wasted time. I do have one bit of advice for you though, Grace. Take the time in school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 myself never did, and I feel I paid a price for it. Well, so long, Grace. I miss you very much. Don't forget to write me back.

  Anthony."

  《瓶装火箭》影评(五):安德森的旅行

  连续看了安德森的<穿越大吉岭>和<瓶装火箭>

  颇有相似之处 三个老友和三个兄弟如出一辙

  一个领导者总是在发着牢骚 制定协议计划

  一个闷骚的情种总想着何处是芳草

  一个郁郁寡欢 觉得另两个人是shit一般没劲的人

  但他们却因感情又都彼此原谅相处在一起

  想起过去的好友大概也是如此 是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友谊

  两个片子的结尾都很让我感动

  前者 那一刻抛开事故 踏上旅程的感觉甚是让人兴奋

  后者 那隐隐在心的跳跃无论在高墙深院之内还是在你富我穷志间 都不曾被阻拦

  当你被人阻拦 甚至打倒 不能摆脱的时候 你是否会坚持走下去?

  (这一刻总是伴随着升格的慢镜 恰到好处的升华)

  《瓶装火箭》影评(六):不是很好看。

  不太好看的一部片子。

  冲着韦斯。安德森的名头去看的。很早以前就拖到过这部片子。

  可惜那时候只有英文字幕。根本没办法看这种对话颇多的电影。

  于是产生了叫人翻译的想法。可惜后来流产了。

  突然前不久看到电驴上竟然有得RMVB下。也就将就下来看了。

  可能是个人文艺细胞太少。

  这种唠唠叨叨的片子我觉得没有太多营养。剧情在现在看来也很傻。

  就像一个罐头。已经过期了。虽之前没有打开过。但既然过期了。

  就没有打开的必要了。直接丢进垃圾堆吧。

  看完后很失望。剧情很傻。对白也很傻。

  主角几个也都很傻。真的没有太多看手。既没有幽默的对白。

  也没有深刻的剧情。只是有一点青葱的感觉。如果只是为了这一点

  感觉去看这部片子。可能有些不划算啊。

  《瓶装火箭》影评(七):做个孩子吧

  拿着望远镜勘查二十米外的”敌情“,

  草草画下不专业的”犯罪路线“,

  抢劫自己家/抢劫书店,我想说,书店哪来钱啊

  他们就像几个大孩子一样,而电影就像一部童话

  当自己的associate半途全部离开自己,

  后来被开着”豪车“的高富帅嘲笑自己的小黄人套装和小摩托,以及园艺工人的身份...

  dignan最多也就说了一句“我有时候也不像看起来那么自信”

  枪花的主唱Axl说过,“they wont break me ,cuz im fucking innocent ”,

  当dignan决定回头去救苹果杰克时,他自己也说了这么一句“他们抓不到我因为im fucking innocent”,他知道有什么可能在等着他..

  “he is not cynic,and he is not a quitter",安东尼这样评价dignan

  世界那么复杂,有时候我也不像看起来那么自信,无坚不摧,

  但还是做个孩子吧

  虽然傻一点,

  却仍然可以在关进监狱的时候,意淫着下一次越狱...尽管着只是一个笑话,但却把自己的犯罪伙伴们都骗到了啊

  做个孩子吧

  《瓶装火箭》影评(八):从Bottle Rocket谈Wes Anderson和Owen Wilson的合作关系

  我看的Anderson的第一部作品是The Grand Budapest Hotel,这部作品总体来说无论是在媒体评价,观影人评分,电影票房,还是收获的奥斯卡等学院系提名方面来说,绝对是Anderson从事电影事业近二十年来的一个巅峰。这部电影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Anderson执导的电影。之后我看了天才一族,但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导演是同一个人。 在看本片之前我只看过导演的这两部作品,说实话,我之所以会看这部相对小众的电影是因为本片的主演Owen Wilson.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看过这个演员很多电影,我之前超级喜欢看喜剧片,自以为对这个演员足够了解,后来偶然发现他是天才一族的编剧之一,这让我真的很吃惊。相信大多数看过Wilson的其他大众喜剧电影的人都很难相信他与在美国独立电影界独树一帜的名导Wes Anderson合写了Anderson的前三部电影--Bottle Rocket,Rushmore,The Royal Tenenbaums.毕竟这三部电影的风格和Wilson本人给人的感觉确实相差太大。Wilson在电影里总爱演智商不高甚至非常蠢的角色,所以很多人对于他出演Woody Allen的Midnight In Paris存有很大偏见。其实我也曾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在这个电影刚出来没多久后我也尝试看过,但看了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放弃了,当初我是为了Rachel McAdams看的,当时我也觉得让Wilson这个演员演作家这个角色有点不适合。就这样在多年以后,在我知道Wilson也曾是个编剧之后,我又尝试去看Midnight in paris,一切突然又变得非常让人信服。就连Woody Allen本人也承认自己是Wilson的粉丝,自己很幸运请来他演Gil这个角色。 长久以来,不论是媒体还是Anderson的很多粉丝们,大概都会不假思索忽视他前三部电影的另一个编剧--Wilson,而只会讨论Anderson多么多么天才,这样也确实没错,编剧在电影这个行业的确总是被忽视,但他们,至少在我眼里,是比导演更重要的存在,但往往人们最关注的是演员和导演。而Anderson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受到的关注就更大,我看了很多影评,很少会有人提到这部电影是Anderson和Wilson合写的,就算有,也只是一笔带过。但如果你是导演的忠实粉丝,在看完他的全部作品后,相信你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早期和Wilson合编的作品和之后的的确有着明显的变化,我并不是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好坏之分,但Bottle Rocket,Rushmore,The Royal Tenenbaums这三部影片绝对是导演最接近现实世界,最容易引起普通大众共鸣的三部作品。即使这三部电影也有很强烈的不真实感,但对比Anderson之后的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The Darjeeling Limited ,Moonrise Kingdom,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他的前三部电影的确是他最具人文色彩最接近现实生活的作品。 Bottle Rocket是关于三个德州中上层青年不甘于过平凡的生活而结伴犯罪的故事。Rushmore讲述了被私立学校开除的差生和小学女教师以及一个富商的爱恨情仇。Tenenbaums讲述一个家族的三个天才孩子在父母分开后的生活轨迹。Steve Zissou和Darjeeling Limited都有着一个不寻常的地点设置,一个是在船上,一个是在火车上,和更不寻常的是故事情节,一个是在海上找神秘鲨鱼复仇,一个是三兄弟印度寻母。而Moonrise Kingdom讲的是两个古怪孩子早恋离家出走的诡异故事。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在我看完导演所有作品后仍然是我最爱的一部,但这也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脱节的故事,电影背景更是设在一个虚构的国家。Fantastic Mr. Fox作为一个动画片,我就不讨论了。 其实所有的Wes Anderson电影都有一种非常诡异和离奇的感觉,并和现实有点脱节。这一情况在Anderson与Wilson停止剧本合作后就更为突出了。这些电影和之前的三部电影背景设置上就有很大不同,格局越来越小,电影里的世界越来越超现实,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并不认为导演在后期作品中更加突出自己的强烈个人风格是一件坏事,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在剧本创作上的探索并没有跟上电影视觉风格进一步个人化的脚步,我看到有人评论,Anderson有机会创造出完美的电影,但可惜在Tenenbaums之后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近乎完美,但总是少了点什么的感觉,而少的东西就是一点人文气息和HEART,我也有这样的感觉。Anderson的电影虽然总会引用一些还算比较流行的音乐,但是相比其他导演,却很少会去引用流行文化,他的前三部作品也是这样,Anderson自己也在一个评论音轨里提到过,虽然没有直接的pop culture references,你却能从人物的设置和人物间的对话以及一些小细节中看出导演的引用和想致敬的东西,如果想了解更多,建议去听听这三部作品有评论音轨。而在这之后的作品里更明显的是导演的个人风格,这些引用什么的已经越来越难发现了,更多的是导演对镜头、色彩、场景布置、配乐的把握,还有追求极度对称,但他对剧本的深度的追求貌似并没有那么执着了(个人感觉)。 当然,Anderson的后期电影的改变也不会全是因为剧本合作搭档变动,可能他只是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一个不受拘束的阶段,想尝试改变一下风格,突破特定的框架,除了他自己谁又知道呢。看完Anderson全部长片,我也被导演的天才所折服,即使有几部电影,诸如Rushmore和Moonrise Kingdom并没有打动到我,但我还是要说,这个导演还真是没拍过一个烂片。在看完导演所有作品后,再想要忽视Wilson对Anderson早期作品的影响是不太可能的,有很多人认为Anderson的出道作品Bottle Rocket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弱的一部,但却是我在多次观看后越来越喜欢的一部。 Rushmore时期的一个采访中,Anderson谈到了他与Wilson的合作关系,他说他们喜欢的故事人物以及他们的幽默感和兴趣都非常相似,他认为只要和Wilson合作他的作品会更好,不知道这么多年过来,特别是在The Grand Budapest Hotel,一个没有Wilson太多参与的电影成为他最成功的作品之后,他的想法有没有改变,但我本人还是非常同意他在多年前说过的这段话。Wilson在被问到Anderson时,非常谦虚的说自己最爱的是The Grand Budapest Hotel,也非常喜欢Steve Zissou和Darjeeling Limited(这两部都很不受媒体评论的待见),都是Anderson和别人一起编写的电影,在被问到两人是否会再度合写剧本时,他的回答也模棱两可,他说他很希望有这么一天,他和Anderson合写经历非常的愉快,但他和Anderson就算只在一起吃个饭也同样很愉快。就我本人来说,真的很希望在不远的将来,Anderson和Wilson能够再度共同执笔。

  《瓶装火箭》影评(九):青春里总有几个小伙暗错错地在谋划着什么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Wes Anderson的名头,是成名作品,不仅是成名作品也是因为是Martin Scorsese称赞过的作品。

  看完之后,第一反应就是,闲着没事找事也值得拿来桌面上面聊么?不过突然我就明白了,青春就是总有几个小伙暗错错地谋划着什么,也理解了Marty为什么喜欢。

  1996年,当年戴妃还没去世,当时internet还没有盛行,当时的娱乐产业也没有那么发达,当时的青少年,如果无聊了除了看书做运动看电影外,就是闲逛,然后用一堆一堆闲话来打发时间。同时那个年代,昆丁刚拍完低俗小说,Marty也刚完成Casino,那个年代的好莱坞是警匪片,西部片,动作片唱主流的年代。所以如果几个爱看电影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去模仿电影里面的内容正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这部电影正是Owen和Wes一起写出来,并有Wes执导的处女座。因此 原本含义为小孩子在自家院子里面捣鼓出来的山寨火箭- Bottle Rocket作为名字再贴切不过,无论是电影中就是三个“大孩子”在家里捣鼓出来的山寨打劫,还是这部电影本身,都是有一点点关于第一次的兴奋、激动、生疏又不谙世事的快乐。

  故事里Owen Wilson演的Dignan,多话,神经紧张,头脑脱线,贪小便宜,却觉得自己很聪明并一心想要做一番事情;Luke Wilson饰演的Anthony感性、精神脆弱、相信朋友、乐于助人;Bob虽然有钱,但是窝囊胆小、虽然被欺负却还是以家庭为重。所以剧情简而言之就是三个无聊的废柴,想要做点什么,来使自己与众不同。

  Marty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他说他发现这几个年轻人,居然可以那么旁若无人的投入一个又一个犯罪策略里面,以及Wes Anderson的配乐。Wes的配乐如今已经是标志性的元素了,而旁若无人这个评论却是老爷子一针见血的眼光。

  犯罪这个性质在电影里是用来搞笑的,因为当真正的黑帮出现的时候,必须要着James Cann这种油头老大来撑场面才行。犯罪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形式,一种比搬家、教足球队、学外语更带劲的方式,一个废柴想要翻身的切入口。

  电影其实就是这样而已,不过或许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 Wes用“总有几个小孩在捣鼓些什么”来描画青春的范儿,是让人们总在wes的电影中看到些“塞林格”的精神的原因。

  《瓶装火箭》影评(十):瓶装火箭

  瓶装火箭

  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剧情片,欧文·威尔逊、卢克·威尔逊参加演出。该片不仅是导演的成名作品,还是被Martin Scorsese称赞过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德州青年Dignan从小向往汪洋大盗的生活,他找到刚从精神病院出来的朋友Anthony和富家子弟Bob,三人开始了他们搞笑的犯罪生涯。。影片于1996年2月21日在美国上映。

  1996年,当年戴妃还没去世,当时internet还没有盛行,当时的娱乐产业也没有那么发达,当时的青少年,如果无聊了除了看书做运动看电影外,就是闲逛,然后用一堆一堆闲话来打发时间。同时那个年代,昆丁刚拍完低俗小说,Marty也刚完成Casino,那个年代的好莱坞是警匪片,西部片,动作片唱主流的年代。所以如果几个爱看电影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去模仿电影里面的内容正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这部电影正是Owen和Wes一起写出来,并有Wes执导的处女座。因此 原本含义为小孩子在自家院子里面捣鼓出来的山寨火箭- Bottle Rocket作为名字再贴切不过,无论是电影中就是三个“大孩子”在家里捣鼓出来的山寨打劫,还是这部电影本身,都是有一点点关于第一次的兴奋、激动、生疏又不谙世事的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