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命运化妆师》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4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精选10篇

  《命运化妆师》是一部由连奕琦执导,隋棠 / 吴中天 / 张睿家主演的一部爱情 / 悬疑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一):《命运化妆师》——凄美彩虹之爱

  文/李昱琨

  小引

  这是一部2011年在台湾上映的电影,虽然这个片子有一点点奇幻、有一点点悬疑、但我更倾向于把它定义为一部讲述拉拉(华语世界女同性恋的流行称法)之间的凄美的彩虹之爱(彩虹是世界上通用的象征同性恋的标志剧中多次出现彩虹)的电影。

  我不确定看到我这篇小文的人是否看过这片,所以现简要介绍剧情:吴敏秀是一个大体(遗体)化妆师,她很职业化地给每个遗体化妆,直到有天见到陈庭的遗体,她封闭已久的心掀起阵阵涟漪,陈庭是敏秀的高中音乐老师,也是敏秀的同性爱人。随着敏秀和陈庭的丈夫聂城夫一起找寻陈庭从前的日子,敏秀与陈庭的尘封已久的彩虹之爱渐渐浮现出来……

  人物之“陈庭”

  看过片子第一遍的时候,我和很多网友感觉一样,都为陈庭深深惋惜,她是那么地爱着敏秀,到临死前也还念着她们的爱,而敏秀又是那么没有担当,才会使这个故事显得格外的忧伤

  那一年,敏秀在上高中,那是一所类似内地职高的女子高中,学生们主修化妆。陈庭长敏秀9岁,但她却和敏秀相爱了,陈庭其实也担心敏秀会不会和她坚持到底,毕竟敏秀还像是个孩子,但爱情就是那样来了,陈庭说服自己相信爱人,所以她会对敏秀说“就像我相信你”。她们一起弹琴接吻、一起上下学、一起在露台上嗮太阳畅想未来、一起在肩膀上刺下了带有彩虹图案的刺青……她们也会有所顾虑,虽然一起上下学可还是会装成一前一后,在公交车上坐在前排的敏秀偷偷地用镜子照后排的陈庭,镜子传爱——那时的她们是多么的幸福呀!

  可是,随着学校里的师生们对她们的关系议论纷纷校长终于叫来了敏秀妈妈来谈话,在敏秀妈妈和校长还没有走进校长室时,敏秀和陈庭已经坐在那里了,敏秀悄悄地摘下了手指上的她与陈庭的定情戒指,陈庭看到爱人摘下戒指的时候,心中肯定隐隐作痛,但她大概尚且能够用“这是非时刻、敏秀不得不这么做”来安慰自己。但是,当陈庭向校长和敏秀妈妈解释她和敏秀不仅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时,敏秀却用眼神示意她不要说。在较长的停顿后陈庭还是吐出了“朋友”二字。敏秀妈妈问敏秀是这样的吗?敏秀的头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时的陈庭会是怎样的心痛啊!这个前不久还在谈毕业后要和自己去台北、去生属于她们两个女生小孩的爱人不但不敢承认她们的恋人关系,甚至于连她们是朋友这样世俗可以接受的关系都不敢承认。陈庭的心在滴血,可是她还是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用尽量用平静语气保护着自己的爱人,她对校长说请学校不要让敏秀转学、她会主动辞去教师工作……露台上,敏秀向陈庭说对不起,陈庭说“可我也只剩下你”。不甘心自己的爱情就像天空中的彩虹一样一闪而过的陈庭还是抱有一丝丝地希望问敏秀,会不会去台北和她在一起,敏秀用沉默方式拒绝了她。陈庭和敏秀的这场七年前(我有看幕后访谈说陈庭死与她们上次见面的时间相差七年,电影里并没有表述时间)的爱情就在形式上这么结束了。

  陈庭一个人去了台北,她大概做了很多努力要忘记敏秀,她不对任何人(包括她的精神医生)提起那段往事,可是,往事在陈庭心里并不如烟,往事在她常常弹奏的舒曼的那首记录着她和敏秀的爱的《儿时往事》里、在那张两人刚刚刺过彩虹之爱刺青后的合照中、在那副有着她们太多的爱情回忆的琴房的窗外风景的画里……无法释怀的陈庭更加的抑郁了,(七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她就自杀过,手腕留有割腕的伤疤)但是她仍坚强没有放弃生命、她甚至想也许那个爱慕自己的精神科医生——聂城夫能帮她走出来,于是她答应和聂城夫结婚,婚后她也确实努力地去“爱” 聂城夫了,并且还怀了上了孩子,可是,她终于还是明白她对聂城夫的感觉仅仅是一个患者对精神科医生的依赖,那不是爱,真正的爱不用去刻意努力的,就像她爱敏秀。所以,陈庭去堕胎了。聂城夫对陈庭堕胎的不理解和陈庭作为母亲杀死自己孩子的自责,使陈庭在清醒的时候更加的痛苦,于是,她服用摇头丸的频率就更勤了,也许只有在药物作用下她才能那么痛苦、不那么思念敏秀……过量的摇头丸使陈庭出现了幻听等副作用,最后更是夺去了她的生命。她死前在弹那首舒曼的曲子钢琴前放着那张她和敏秀的彩虹刺青合影……死后的她更是在敏秀在给她化妆时安慰敏秀不要难过,(影片的奇幻色彩)在敏秀最后终于肯面对她们的爱情时微笑着陪敏秀弹琴,无论是生还是死,她都没有埋怨敏秀半句,这是怎样的爱呀?!特别是出演陈庭一角的是台湾知名模特——大美女隋棠,使得生平最看不得美女受罪的我悲从心起。

  人物之“敏秀”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种想抽敏秀的冲动,她也太没有担当了!但是,第二遍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她比陈庭还苦。

  那一年,还是高中生的她爱上了长自己9岁的老师陈庭,天真的她没有想到拉拉之爱会有怎样的阻力,她贪婪享受着爱情:当陈庭拿出戒指时迫不及待地说“我愿意”、撒娇似地借生日向陈庭索吻;看见陈庭从教室旁经过时嘴角会露出轻微笑容放学的路上幸福地跟在陈庭的不远处、在公交车的前座上偷望着后座的陈庭。敏秀问陈庭为什么总是弹那首舒曼的曲子,陈庭回答那是舒曼写给小舒曼9岁的情人克拉拉的曲子,而最终舒曼和克拉拉结婚时,敏秀天真地说“那我们也结婚,像我爸妈那样,然后生一个像我这样的小孩……”在安慰陈庭的时候承诺毕业和陈庭去台北幸福地在一起……

  可是这一切随着父亲的抛妻弃女全都变了,那天晚上,敏秀的父亲挣脱了挽留他的敏秀母亲,在敏秀叫着爸爸声音中离家了,再也没有回来看她们母女。那一刻,敏秀才知道她一直以为幸福的父母原来是如此的不幸福,从此,她开始有了烦恼,不再像从前那样无忧无虑。甚至悲观地认为彩虹只会在天空一会儿,一会儿过后就再也不见了。

  在突发家庭变故面前敏秀还没来得及成长,就发生了校长找敏秀妈妈谈话的事件,为了不给日益忧郁的妈妈再添堵,她摘下了与陈庭的定情戒指,甚至不敢承认与陈庭是朋友。她知道她的表现深深地伤了爱人的心,可是她除了对不起还能说什么呢?难道她就不想和陈庭在一起吗?前些天,她晚上睡醒起夜发现家里空无一人,她左找右找才在楼下发现了发呆的妈妈在等永远也不会回来的爸爸。她不能再让妈妈伤心了,因为妈妈只剩下她一人可依。其实,要是让我们每个人在爱人和家人之间选一个的话我们又会做何选择呢?

  敏秀选择了她妈妈,从此她不但有负于陈庭、更亏欠她自己。她如一具尸体般地生活,在没有陈庭的日子里就没见敏秀笑过,不过好在她的工作是面对死人和其家属,不会笑反而显得很专业。她终于还是带着妈妈去了台北,不过这大概也与陈庭无关,可能只是台北需要更多的大体化妆师而已。我在想,虽然敏秀把她们的定情戒指束之高阁,可是会不会在街上见到某个背影或者在洗澡时看见自己肩膀上的刺青而想起陈庭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她一定也会偶尔想起陈庭。可是,敏秀连抑郁的权利都没有,她要照顾那个几乎是植物人的妈妈,她不可以倒下,那个家就只有靠她的。她要挣足给妈妈雇护工的钱,她要经常跟偷她化妆箱抢她生意的同行周旋。她只有麻木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工作和照顾妈妈的机器才能生活下去,所以,陈庭就像上辈子遇到的人一样,在她的生活中不被提起,也尽量不想起。她不带助理也是害怕和助理的亦师亦友关系会让她想起陈庭……

  可是当他的上司致任递给她一张下一个要化妆的遗体——陈庭的相片时,敏秀那如同尸体般的内心终于感到痛了。她拿着相片背对这摄像机使我们看不到她的表情,可是我们却能通过致任和小晴表情中猜到敏秀的内心。我觉得导演的这个镜头真的是很棒的,我们只看到敏秀的背影,在猜敏秀的内心时真的就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心情”。无论敏秀此时的心情有多么不平静,她都只能淡淡地说一句:“她是我的高中老师”。她还得忍着不能对任何人说那是我的同性爱人,所以,敏秀在面对陈庭的丈夫时也只能说“我会尽力把她化成你心目中的最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我会尽力把她化成我心目中的最美的样子”。

  在给陈庭的大体化妆完之后,敏秀终于做了个不专业的动作,她摘了口罩和手套,用手摸了摸陈庭的脸,就像七年前她们在琴房练琴时她用手摸陈庭的脸一样……当大概是陈庭的亲属的女人大声地为陈庭嚎啕大哭的时候,坐在椅子上的敏秀不能哭,她以什么身份哭呢?以是死者的大体化妆师还是高中学生的身份都不能哭,有什么事情比你爱的人死了,别人都可以哭,可是你连哭都不能哭更让人难受的呢?如果敏秀不是大体化妆师她可能就连见陈庭最后一面机会都没有。这个镜头这处理的非常好,远景是陈庭的亲属在痛哭,近景中坐在长椅上的敏秀焦距被调虚了,模糊的敏秀正好能映射出她内心的眼泪。

  接下来,聂城夫偏偏要与敏秀一起找寻关于陈庭的那些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敏秀一边小心翼翼地掩饰着她与陈庭的恋情,一边也想从聂城夫这里知道她与陈庭分手后的日子陈庭都是怎么过的。其实,敏秀也很想知道自己在爱人心中的地位,她曾试探地问聂城夫“陈庭有说过那个刺青是代表什么吗?”可是,天真的敏秀哪里知道聂城夫从见到她的那一刻就知道她是陈庭的真正爱人,聂城夫和她一起去从前的女高除了想了解陈庭更多外,就是想刺痛敏秀……当聂城夫拿着手枪指着敏秀要开枪打死敏秀的时候,在聂城夫的脚边放着陈庭留下的陈庭和敏秀的彩虹合影,敏秀那时除了为自己到底会不会被聂城夫打死而担心外,一定也会因为知道这么多年陈庭心中只有自己而感动哀伤。最后,没有被聂城夫杀死的敏秀戴上了那个她与陈庭的定情戒指,去了女高的琴房,敏秀用她那有些笨拙的指法弹着那首舒曼的《儿时情景》,她终于肯面对那份埋藏已久的爱了,她不能自已地边弹边哭,陈庭来到钢琴旁微笑着陪敏秀弹琴,一如七年前……值得一提的是当敏秀经过那间化妆教室时,她的身后跑来一个提着化妆箱要迟到的女孩,那情形与敏秀当年在与陈庭琴房约会后匆忙赶往教室一模一样,编导一定是在暗示着这样的彩虹之爱在继续着……

  人物之“聂城夫” “致任”“ 小晴”

  因为个人兴趣原因,我看过很多拉拉影片。我不得不承认拉拉影片中极易出彩的人物往往是男配角,这些男配们往往外形出众事业有成、又深情款款。可就是怎样也得不到是拉拉的女主角的心,所以,看起来尤为可怜。本片中的聂城夫和致任就是这样的角色。先说聂城夫,他是一个英俊潇洒事业有成的精神科医师,按照世俗的看法,他的选择可能会有很多,可是他却偏偏爱上了自己的病人——陈庭。

  更为可悲的是无论作为医生还是作为丈夫他都没有真正走进陈庭的内心,他只能从陈庭肩膀上的刺青及那张陈庭和敏秀的刺青合影上推断出她的女人心里面有另一个女人。但是,除此之外,她对陈庭的过去一无所知。可是,他还有希望,他希望他的不断努力及即将到世的孩子能使陈庭好转。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陈庭居然没有和他商量就打掉了他们的孩子,在聂城夫看来,陈庭打掉孩子就是打掉了他心中的希望、就是宣告陈庭从来都没有爱过他。是的,在聂城夫心中陈庭到底有没有爱过他是他至死都想知道的,尽管他的理性告诉他陈庭没有爱过他,但是,从感性上来讲他多么希望陈庭是爱过自己的呀!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能安慰一下他,当这个精神科医生精神恍惚地问敏秀“她有爱过我吗?”时,我想很多观众为他难过。陈庭有心理问题可以找医生,可是,作为精神科医生的聂城夫有心理问题,特别是当她发现自己的女人其实一直都爱着另一个女人时,他又能向谁去诉说呢?于是,他恨上了陈庭,当陈庭因为嗑药过量而倒地时他没有救助,他看着那个折磨自己的人离开人世

  可是,陈庭死后,聂城夫并没有好转,他仍活在有陈庭的世界里,他只能像陈庭生前一样用嗑药来麻木自己,他固执地央求敏秀帮他了解陈庭更多……当聂城夫用枪指着敏秀,敏秀终于说出了句让聂城夫感到一点点安慰的话“你要相信:陈庭选择你,她有努力过的”就是这句话使聂城夫可以放心地离开人间了,他将枪口对准自己扣动了扳机……死后的聂城夫看到自家荧幕上播放的陈庭的画面时,他做出了陈庭标志性动作——用手捂住一只眼睛。那一刻,他一定是原谅了陈庭、也原谅了他自己……

  致任是敏秀的上司也是敏秀的追求者,一直默默地守护在敏秀的身旁,即使敏秀婉转地拒绝他、让他不要在敏秀的身上浪费时间……这个人物影片着墨不多,我觉得设置这个人物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表现敏秀一直都放不下陈庭。

  小晴是致任和敏秀公司的一位新进女职员,用那个经常偷敏秀化妆箱抢敏秀她们生意的叶姐的话来说小晴“年轻貌美、伶牙俐齿”。 小晴一颦一笑极容易让人想起七年前的敏秀,还有小晴手上有着和陈庭一样的割腕疤痕,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再加上致任的拜托让从来都不收助理的敏秀接受了小晴。当敏秀无意中找到“玩失踪”的小晴并把她送回家去时,已经离开敏秀汽车的小晴又折回来,敲敲敏秀的车窗,敏秀摇下车窗,小晴有点撒娇地说“敏秀姐,谢谢!”这时镜头转向敏秀,我们看见七年后的敏秀第一次有了些许笑意……当敏秀彻底地面对心中的陈庭及那份刻骨的爱后,一定会有能力接受新的爱情,走向新生活的。小晴或许就是敏秀的下一个爱人……

  文本表现形式

  我不是技术流的,但也认为文本的表现形式很重要。影片中有很多表现形式可圈可点。

  七年前的回忆除了那场校长室的戏外,全部都采用暖色调,让人份外地觉得回忆中的爱情是那么的温暖美好。舒曼的《儿时情景》在影片的多处响起,除了音乐本身的烘托气氛外,那首代表着“不要将爱人遗忘”的曲子在某种程度上都参与了影片的叙事。说到叙事,影片有借鉴了悬疑片的调调安排侦探查案等元素及时空转换等使得观众不得不一直盯着看……

  结语

  我看电影一向喜欢顺着编导的思路走,我想这样的爱情悲剧虽然在艺术上“很好看”。但编导拍这样的电影一定是不希望它在生活中出现。陈庭和敏秀的悲剧固然有她们自己性格上的原因,但也和社会对同性恋人群的不理解等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对陈庭和敏秀们不接纳不宽容也造成了聂城夫们的悲剧,我曾在某拉拉公益组织内接过3年的热线电话,很多电话都是拉拉们的丈夫或者男友打来的,他们向我诉说如果社会能让拉拉们在一起,他们就不会成为那些拉拉装成异性恋的牺牲品,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给同性恋一条路走也是给异性恋自己一条路。

  当然,我本质上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也不奢望会有多少人看了《命运化妆师》而对同性恋有多大的改观,我只是想说:能让彩虹在天上多呆一会儿吗?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真爱出现不容易。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二):在爱情中我们终究做不到随心所欲

  敏秀终究是忘不了陈庭的,不然也不会一直一个人,拒绝别人的情意不让人在她身上浪费时间。虽然,当初是她辜负了陈庭。在陈庭问她,如果我去台北你会去找我么,她选择了沉默。这一刻她长大了,她不再是草坪上那个天真烂漫的敏秀了,她知道不能让母亲再失望,却深深刺伤了陈庭。

  陈庭呢,她那么爱敏秀,却无法干预她的离开。分开后严重抑郁,后来她也努力的想爱上聂城夫,终究看着她与敏秀的照片,嗑药致死。

  聂城夫爱陈庭多深也会恨她多深,他多么想那个纹身是陈庭为她刺的啊,他可以救陈庭的,就那样看着她死去。很多人恨他无情,可是试想想,这何尝不是玉石俱焚的爱,陈庭打掉了他们的孩子,给不了他丝毫他们可能爱过的证据,这对于一个男人又是怎样的伤害。就像陈庭自杀在他扣动扳机的时候也是解脱吧。不能和唯一爱的人在一起,那样悲伤的活着,太重感情的人可能做不到吧。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白月光

  看完《命运化妆师》后想起了《刺青》。对我而言,两部电影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秘密。两部片子,都有评论说,狗血的剧情,台湾片磨磨唧唧拖拖拉拉,一些混合元素拼在一起,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以致最后烂片一部。诚然两部戏都有硬伤,但就秘密这一主题而言,还是都表现出来了。那简单的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陈庭的音乐老师,她带着她的秘密和精神科大夫聂城夫生活在一起,却由于放不下秘密,最终嗑药而死。聂城夫想要去探究秘密的缘由。发现化妆师敏秀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却没想到,敏秀就是陈庭的秘密——她们之间那段沉沉的无法忘却放下的爱恋。这样说来,的确那个什么警察都是多余的。但是没有警察,敏秀就会死。哈哈,所以这个角色按照剧情还是需要的。

  下面我从我关注的点去发表一些观后感。

  回忆的暖色调和现实的阴冷残酷

  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回忆里的画面美好纯真,音乐老师陈庭美丽动人。现实里的敏秀看上去冷漠无助(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看到敏秀要独自照顾生病的母亲,我想着也是秀敏冷漠的原因,生活经历所致)。可是回忆里不全是暖色调,敏秀父母吵架离婚的那段,总是在夜晚,是灰色。现实世界里,雨夜的街头,敏秀公司和叶姐公司还要为尸体激烈竞争。甚至还要偷偷摸摸设置陷进。尔虞我诈。回忆里面的敏秀天真的说着将来要和陈庭组建美满的家庭要生一个像她那样可爱的小女孩。现实里,即便知道叶姐来拿了东西却要当做无事一样。敏秀看到父母吵架,父亲要抛弃妻子,因此对婚姻对感情产生了怀疑,她拿着戒指把玩的那个画面,真是非常好。年轻的敏秀此时是断不能明白戒指的含义的。所以当陈庭叫她过去看彩虹时,她把戒指忘在了凳子上。面对彩虹,敏秀悲观的说道,世界好残忍,它可以在天空画出那么漂亮的彩虹,但却又马上让它消失。陈庭温柔的看着敏秀问她,你哪时候变得那么悲观。接着他们去刺青了彩虹,让彩虹永远不消失。引申一下这里可见破碎家庭对孩子世界观造成的负面影响。

  等待爱人成长与“同夫”悲哀

  她们躺在草地上,敏秀抚摸着陈庭手上的疤痕说,我以后会照顾你的,等我一毕业就去台北,然后住大房子。。。然而还没有等到毕业就有一个人要先离开。陈庭问敏秀,如果我去台北,你会来找我吗?分秒过去,没有回答。陈庭说,你长大了,学会不说话了。这段台词刺痛了很多人的心。是的,我也希望敏秀可以说,我会去找你。可是破碎的家庭需要照顾的母亲是责任,这是现实。每个人都被环境束缚,这是结也是命运。需要一方妥协需要一方低头认命,片子并没有去写陈庭和敏秀是如何开始。但有一个细节是陈庭讲她只剩下敏秀了。这里应该可以看出陈庭是一个人,很早就失去父母?之前我有一点不太理解就是,陈庭对敏秀的这份爱何以如此之深。

  聂诚夫质问秀敏,为什么一切都要他来承担。那么漂亮的女人,为她付出那么多,却至始至终没有爱过他,甚至把怀上的孩子也打掉了。精神上的痛苦已经把他摧毁,他再也无法忍受“同夫”的事实。聂城夫躺在地上痛苦抽搐的看着陈庭的视频的时候,他拿出了一颗子弹(实际上这里,他已经知道了,陈庭和敏秀的关系,聂城夫不如说是“聂城府”)。接着后面他再去酒吧嗑药就可以理解成他最后的挣扎,他带着对她的恨——陈庭从来么有爱过他。敏秀面对聂的质问,淡定是说,也许老师已经努力过了。这句陈庭对她说过的话,她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看到这里我想起沈芳对景明。景明做了那么多恶心的事情,沈芳还是默默的爱着和包容着景明。对敏秀,陈庭也是包容的,是坚定的,是“我怎么会离开你呢”。沈芳最终等到了景明明白一切,而当敏秀真正长大体会到一切时,陈庭已去。

  最后,隋唐真的很美,敏秀也真的很像周迅,难怪她有台湾小周迅的称号。台湾腔的普通话很中听。

  最后,我想起一首歌,《白月光》。这首歌用来作为《命运化妆师》的注脚真是恰到好处。

  白月光 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 却那么冰凉;每个人 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 却欲盖弥彰;白月光 照天涯的两端;在心上 却不在身旁;擦不干 你当时的泪光;路太长 追不回原谅;你是我 不能言说的伤;想遗忘 又忍不住回想;像流亡 一路跌跌撞撞;你的捆绑 无法释放;白月光 照天涯的两端;越圆满 越觉得孤单;擦不干 回忆里的泪光;路太长 怎么补偿;你是我 不能言说的伤;想遗忘 又忍不住回想;像流亡 一路跌跌撞撞;你的捆绑 无法释放;白月光 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 却那么冰凉;每个人 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 却在生长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四):關於命運,關於放棄

  不要和比你小的人談戀愛。友人這樣說過。

  師與生,師之所以為師,正是因為學生的人生觀還在形成中,作為長者,作為思想已經定型的老師,她所擁有的,只能是把學生帶入光怪陸離的世界。

  但她永遠無法撥動學生所要走的路。

  敏秀可以很天真,似乎作為一個孩子,沒有任何尖銳的棱角可以傷害到大人。但是她的天真,又作為最尖利的武器,深深刺入陳庭的心。

  最終,敏秀決定爲了家人放棄陳庭。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

  所以,如果可以。

  多堅持一下。多等待一下。等她明瞭了人生觀,等她明白了自己的內心。

  然而之所以成為命運的化妝師。正是一直錯過,陰差陽錯一樣。

  在錯誤的時間,愛上了錯誤的人。

  所謂命運,就是冷漠生硬。總有之於我們很重要的兩樣東西所衝突。逼迫你要放棄。

  那麼該怎樣做?

  雖然哪一邊都不可缺少。

  但我希望還是跟從自己的心。

  愛本來就是一種堅持和勇氣。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五):我的女朋友死了

  这有一个命题:她爱着一个此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在一起的人 那个人有婚姻和未婚夫 她是要怀着这份爱恋的心意活到她死的那一天 在年复一年的心中凭吊这份感情 算是为她和那个人爱情的墓志铭扫墓 那个人祝福她能够幸福 但是幸福是什么 是她在未来的某个日子开始和另一个人永远在一起么 是去每天面对死亡和尸体 然后独自迎来新一天的太阳 还是必须把那个人装在心里 秉持着对那个人的执着 孤独的过完这一生 就好像在学生时代突然感觉到心动的那一刻开始 在一起 或许是噩梦 因为爱情的美梦会被岁月冗长磨砺殆尽 但于一方想活在家庭和睦 父母恩爱 夫妻和顺这样既定且没有偏差的道路来说更是个伪命题 既然此生不能同活 要不然 就一起死吧 年轻的时候 说生死很容易 可是人生不是电影 曲终落幕 而人生未结束 生不能抉择 爱不能止歇 死亦路漫漫 她要为她和那个人的感情的纪录立上墓碑 在余生写作墓志铭的地方 于是在这些年后我终于活到了这个年纪 这样的年纪 说爱太羞愧 但是 对于有着十几年羁绊和各自的孤独压抑 说爱 这分量远远不够 该用怎样一种词汇 才能精准而又不失分量的恰如其分的表达这秘密的真相 爱情的模样呢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六):手臂上的音符

  “面对我有这么难么?”

  再次见面,竟是死别。

  “我从毕业之后就再也没联系过老师了。”

  从那以后——

  秀敏一丝不苟地绑起头发,带着眼睛,沉默地抽烟。

  笑得无拘无束的高中生不见了,秀敏的眼里如一潭死水,再无神采。

  陈庭呢?

  重度忧郁症。以泪洗面。歇斯底里到杀死自己的孩子。

  再不是那个笑得宠溺的音乐老师。

  “你长大了,都学会不说话了。”

  陈庭话音里都是无奈和酸涩。

  当日子还是充满田野、彩虹、钢琴曲的时候。

  “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

  “不要离开我。”

  “永远不要离开我。”

  这些对话总是一遍遍被重复着。

  “我妈只剩我了。”

  “我也只剩你了!”

  陈庭唯一一次对秀敏动怒。

  爱得执着,执着到了病态。

  陈庭用深情困死自己。

  聂城夫用深情害死陈庭。

  最后的夜晚,陈庭的笑在投影的屏幕上定格。

  陈庭的笑。

  她笑着看着这一切。

  聂城夫举起枪。

  他手中照片上,那对称的音符和幸福的笑容讽刺着这支离破碎的结局。

  画里是音乐教室外的彩虹。

  画里是斜斜穿过天空的电线。

  相互依偎着的两个人。若是能不经历以后的困苦该多好

  霎时便是永恒。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七):人一生需要多少次恋爱

  人一生到底需要多少次恋爱?

  有人很多次,仍找不到真爱。

  有人一次便足已,足已悔恨终生。

  有人连一次恋爱的机会都还没有遇到。

  恋爱给人的是欢喜,是兴奋,是满足。

  恋爱给人的是痛苦,是苦难,是绝望。

  恋爱是糖,含在嘴里,越久越甜。

  恋爱是刀,刺入肉中,越刺越深。

  恋爱是空气,如影相随,不弃不舍。

  恋爱是吗啡,吸之上瘾,欲罢不能。

  应该说吴敏秀和陈庭之间是有着真爱的,可是由于吴敏秀的放弃,将这份真爱化为了杀手。

  一次恋爱,便要了3人性命,而吴敏秀也早已了无了生机。

  人人都有爱的权利,但能否最终收获真爱,还需争取。

  轻易地放弃,只能将爱化为伤痛,刺伤那曾经的美好!

  如果我去台北,你会来吗?

  如同《花样年华》中那句“如果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那杀人的爱啊,真的有力量能带走心中的爱人吗?

  力量的源泉是爱,而真正能发挥出力量的是握有爱的人。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八):爱情以始,沉默以终

  爱情以始,沉默以终 ——《命运化妆师》中的情境句 如果我去台北,你会来吗。 这是临近分手,一个女人问小自己7岁的年轻爱人的话。阳光灿烂,句子漂浮在空中,一点一点变冷,最终埋没进风中。语言的沉默让问者的心也沉没。女人没办法去苛责倚在她肩膀上的高中还未毕业的17岁少女,但又忍不住落下眼泪,带着克制的责备:你长大了,学会不说话了。 也许就是从这句沉没开始,故事隐藏的主人公陈庭又重新回复到黑暗中,手上的伤疤又开始在暗处隐隐作痛。她的脆弱在于把希望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而又知道后者无法担当,因而倍加失望。漫长的自我争斗开始了,此时的迷乱和曾经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那种想要忘怀,想要被平实的温暖所填满,却又随时察觉到的自我欺罔,和不断被失望侵入的痛感,一直伴随着她直至意外死亡。陈庭的抑郁并非源于一次单纯的悲伤爱情事件,在电影里日光最温柔的场景中,陈庭的手上已经有了细细的伤疤。故事背景中未交待的旧事,悲伤的无人分担,对自身的命运的无力感,都促成了她对药物的依赖以及自身的失控,如同钢琴上的那杯红酒,内心的汁液难以平复,最终倾斜而出,猝然破碎。 而故事里的另一个主人公,敏秀,在长大之后也终于不再说话,对往事绝口不提,生活了无过去的痕迹。连身边唯一知晓曾经情事的母亲,也成为一个失语者,在植物人的躯体中无知无觉。当初少不经事的结果,并没有像对陈庭那样对她造成巨大的损伤,但她也由此与过去渐行渐远,成为一个自我的陌生人。加之殡葬行业的职业惯性,她成为一个孤独而自我封闭的个体,对同行的鄙行不争不辩,对同事的关心无意接受,对身边年少气盛的晚辈也没有解释的耐心,终日沉闷寡言,行走于家和遗体化妆间之间。而这两个地方,甚至没有一个需要她开口与之交流的对象。 直到她意外地在一次追思现场看到逝者的照片,在化妆间看到曾经熟悉的容颜,生活才开始有了一丝惊动。她开始被动地接受另外一个男人在生活中的出现,在深夜的倾诉,裸露的伤口被打开,她也开始面对自己被带入的记忆。她再次进入陈庭的世界,被看似无关又似乎指向自己的事物所围绕,内心深处的温润开始被唤醒。当她看着大屏幕上的曾经熟悉的如水的眼神,记忆涌起包围住了她,她开始感受到了陈庭的痛楚——七年之后,两人终于再次相接。 从开始的含糊其辞,直至最后开口和自己相关的询问(询问陈庭是否提到过手臂纹身的含义),敏秀的生活一步步被打开,即便依旧是以波澜不惊的方式。她的介入之始,只为确认陈庭死因,而最终丰盈她的,是另一番关于爱情的真相。她每日与死者打交道所尘封的内心,终于被其中的一个特例打破。影片最后尘埃落定,她换上便装回到当年的中学教室,坐回陈旧的钢琴前,动手弹起曾经和另一个人共有的曲调。手指弹动,泪流如注,记忆越过时间,把她带回到当年那个天真无邪的烂漫少女,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而坐在身边的陈庭的幻像,成为她对自己的封闭与压抑的最大慰籍。 在爱情面前,被时间隐藏的所有,都还原成了最初的样子。回忆之初,爱情太美。但如果不是意外地接触到陈庭的死亡,敏秀又如何能够重新伫立于爱情的余温之中?事实上,敏秀毕业后和陈庭同在一个城市,却始终未有过联系,她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而陈庭也被往事割裂,在另一个陌生的怀抱中体味冰冷。一个孤独,一个迷乱,但两人始终以各自的沉默相对。对情感追寻的放弃,是沉默背后最大的残酷。 好在导演充满善意,用温婉充满暖色的镜头,将故事定格在最美好的画面上。“以这样的场景结尾,敏秀以后的人生也许会更美好,那些逝去的悲伤也许会成为她未来生活的动力与养分,她那孤独冰冷的生活也许会就此发生改变。”于是我们看到最后一幕,两个年轻女子相依的身影,如同春风一样沐浴在田野中。这幅画面如此温存隽永,以至于没有人再去担心,敏秀是否真的打破了孤独和桎梏,向阳光迈近了一步。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九):为命运卸妆

  想问,人为何而活。

  【一】陈庭

  陈庭是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人。电影并没有介绍她的曾经,从她手上的刀疤可以推测,她活得不顺利。命运多舛的年轻老师遇见了可爱活泼的女学生,不顾最为老师的身份与同性学生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岁月,最后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小爱人的承诺,依然承担了所有的责任。

  后来的故事可想而知,因为这样不堪的事情失业,又被深爱的人抛弃。她义无反顾地走进情感的地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实不见得都是为了敏秀,敏秀不会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是她对感情的执念使她走进不复之地。她沉醉在爱情的回忆和痛苦之中,她也试图从中爬起来,去找心理医生,去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可是她放不下,甜蜜的回忆和无法改变的性向时时刻刻的唤醒那些伤疤。如果说敏秀不敢面对,那陈庭就是太敢面对了,她不断地重温那些过去,欢乐也好,伤心也罢,她把伤口血淋淋地撕开,沉迷在痛苦之中,她和敏秀也有相同之处,就是一个人把自己封闭起来,最后,那些痛逼死了她,让她不可避免的走向生命的尽头。

  【二】敏秀

  其实,这场悲剧不能怪她。当时年少,遇到爱的人也只知道享受那爱情带来的愉悦,她毕竟还小,还是个孩子,所以可以天真的许下许许多多的诺言,所以会害怕会逃避,她只是个孩子啊,背不起那些重担,也所以陈庭没有怪她面对她的逃避依然忍痛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但她比同龄人又要成熟一点,才会在那时用沉默拒绝了陈庭。在她看清她们的爱情是注定得不到认可以后,她再也不敢轻易地允诺。这份爱情带给陈庭的伤痛是赤裸裸的,带给她的便是隐蔽的,当然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她把这段过去埋葬,改变爱笑的性格,她以为这样她会解脱她会忘,她每天沉默寡言阴郁冷漠,以为那些过去都会过去,她是化妆师,却不会为自己的命运卸妆。直到她再次遇见陈庭,并且,是她的尸体。原来,这些过去并没有死她们一直在那里!就像她放在严实的箱子里的旧物,不去碰它,它也还在,甚至带来更深的痛楚。最后,她终于敢面对,露出刺青,戴上戒指,来到昔日的琴房,弹奏起那首她曾为她弹的曲子,泪如雨下。这里是整部电影敏秀情感起伏最大的地方,像是这么多年的情绪喷薄而出。我终于敢爱你了,可是,你却不在了。

  我愿为你 把彩虹留住。

  我从此为你 弹奏不止。

  本来是奔着女同主题来看的,但是这部电影解释了很多人生道理。敢于面对,才能拥有自己所爱的。另外,作为同性恋遇见相爱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请一定要有勇气。

  这是个悲剧。

  《命运化妆师》观后感(十):秘密。要么成了你。要么毁了你。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看不见的日子里,原来你还那样深爱着我。我一直以为你早已忘记,于是我也逼着自己忘了。就在知道真相的那刻,以为再也爱不起的我,发现一想起你,还是那样痛彻心扉。

  后来,我才知道秘密是个多么可怕的事,藏得再隐蔽,也终究会有被曝光的一天。而这些守住秘密的日子里,要么成了一个人的冷漠,要么毁掉一个人的深情。而那些当秘密成为别人眼中真相的日子里,要么成了一个人的解脱,要么毁掉一个人的活着的勇气。

  后来,我才知道这冷清的世界多么需要温暖的往事来慰藉。和你深爱着的那些日子里,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只是当你问出那句“如果我去台北,你会来吗”我一下子没有答案。那时我才知道,再深刻的爱恋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妥协。我爱你,但我的世界不能只有你。

  后来,我才知道当一切真相随着那声枪响结束时,那是我离开你后第一次敞开心扉的懦弱的哭。我永远不会忘掉你的那句“你长大了,学会不说话了”也许保持沉默便是最痛的伤痕。多年后,重返校园。坐在那台记录着我们回忆的钢琴面前,我笨拙地弹起那首你最爱的舒曼的钢琴曲《儿时情景》,仿佛像多年以前,依偎在你身旁,那样真实却再也回不去。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爱是需要被提醒,因为我们总用秘密的借口埋葬了它。只不过埋得再深,当暴风雨来的时候,也会有被发现的可能。

  开始的开始,我们说好的,要一直这样生活下去。

  后来的后来,我们还来不及说声再见,便不再见面。

  最后的最后,我多想认真说声我是多么在乎你,然而一切都晚了。

  台中的阳光总是那般的暖和,连下起雨来都漫不经心。

  可是吴敏秀、陈庭、聂城夫、郭泳明这四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却总是冷得让人心疼发寒。

  谁没有秘密。只是当秘密成为一个活着的证明时,那请你做好被撕裂的准备。要么重生,要么毁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