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3-31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精选10篇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是一部由BBC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一):当我们谈论死亡,我们能谈论什么

  偶然看到推送文章所以去刷了这部BBC的纪录片。

  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未知生,焉知死” ,在我们的文化里,其实是欠缺了死亡教育的,所以我们并不总是愿意谈论死亡。

  C的这部片,客观、不煽情、平铺直述。唯一一个眼泪盈眶的瞬间,是患有渐冻症的洛乌对丈夫所说的“我离开之后,再也不能帮助你,即使你万分需要我。”我们如何理解并且接受失去所爱的这件事?而即将离开的人,如何想象自己完全从他们的生活中被剥离开?无法感同身受,不敢遑论。

  离别不好的,但在终点之前,也许试着去做一些事情,会让这个过程不那么遗憾

  简试着去寻回被领养的儿子;朱尼尔与女友结婚;洛乌不断与孩子们沟通自己的状况;安迪去安排妻女日后的花销;孤身一人的本将所有东西贴上标签寄给朋友们

  “每个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来了又走,都是有原因的”。

  生活可能比想象中糟糕得多。我们没有爱到想爱的人,我们失去挚爱的人,热爱梦想还没有实现,许多有趣的事情一直没能做,朋友们来了又走了,孩子们还小,陪着我们的这个人往后怎么独自走下去…想起来一点也不美好,但他们说,“我们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生活”。

  豆瓣上有人说,悲痛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只是学会与之共存。

  我们练习失去、练习理解悲痛与遗憾、练习接受并继续生活,这个过程,艰辛必然逃避会带来更多遗憾,尝试去面对,也许能更珍惜拥有的。

  年轻时候思考这些事,并非无益。晚安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二):悲痛从未消失过,但区别是你学会了怎么和之共存

  死亡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但不幸的是,我们永远无法去感知死亡。

  就好像,你永远无法知道死去的人是怎么度过那样一段时间,而他们,亦不知道,看着爱的人渐渐死去是怎样一种无力的感受

  英文把这个状态叫做“dying”

  看着亲人离去,亲人看着你们走远。

  很遗憾,我们永远都无法懂得彼此。

  2016年夏天到来之前,BBC出品了这样一部纪录片,它用四集的时间去讲述了我们都很害怕去碰触的字眼

  也是第一部让人几乎很难笑出来的真人秀。

  节目探索了五个被诊断为绝症、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病人恐惧和希望。他们被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了四个难忘的周末,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去,这是他们最后的宝贵时光。在专家的帮助下,他们交流关于痛苦宗教信仰和来世的想法情感

  天啊,这样的安排和设置光是想一想就觉得BBC真是好大胆

  第一集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位参与者指着庄园里的一块空地说,“最后一集是以我们的死亡来ending吗,那这一块地我要了哦。”他是一个白血病患者幽默,患病前轮廓分明,很帅。

  因为能够真正得到共情,于是看起来非常避讳的死亡似乎谈起来也没那么难过,五个参与者也很开心,“我终于可以好好来谈谈病痛和死亡了。”

  这是他们在家里,在和家人的生活里忍着不能提的议题。

  纪录片一共分为四个篇章,1 为死亡做准备 2 家人的态度 3 对孩子说什么 4 相继离世。

  当你开始观看这部影片,你会发现你会继而连三地哭成狗,反而在最后大家都离世之后获得一点点释怀。

  死亡来敲门的时候,谁都没想到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简是里面的老大姐,家庭条件最好,骄傲,有担当。

  可一样被病痛击得溃败。

  58岁,乳腺癌转成骨癌。 被通知是绝症的那一刻,她回到家,看到正在做填字游戏的丈夫,她说是绝症哦。

  丈夫,哦了一声,走了出去。

  他用拒绝接受的方式保护了自己,却丢下了简。

  于是,骄傲的简必须自己走完剩下的那段路。

  简有多骄傲呢,有一些例子

  在第三集前后,一段时间简的病情开始恶化,她开始控制不住小便,开始变得虚弱, 无法装扮出门。

  于是她谢绝了所有家人朋友的来访,一个人度过了那段时期,“我还是希望自己如果不能以最好的状态来面对朋友,那就不要面对了。”

  可事情总是越来越糟的。

  后来头发掉落,脸部和身体变得浮肿。

  大家都可以感觉到简身体的变化,可她依然还是节目里那个看起来最正能量大姐大,妆容完好,自信得体,大牌加身。

  在最后一集的开头,朱尼尔的女友索里亚说简心防太重,从不轻易吐露真心,简还大发雷霆,“她以为她是心理学家吗,说的都是错的。”

  大家都知道,索尼娅是对的。

  朱尼尔,是个风生水起的DJ。

  11个孩子,10个女人,可在罹患前列腺癌之后陪在身边的,是刚刚在一起半年的女友索尼娅。

  所以你说命运之手到底在想什么,之前赚得盆满钵满玩得声色犬马的朱尼尔是全组里最脆弱的那一个,早上起来,他说好痛,我坚持不了了;车里他说索尼娅,我放弃吧。

  我们都在谈论爱情伟大,可索尼娅也会对着镜头说,她想逃离这一切。

  每个人都好难,每个人都不理解彼此。

  这是一对很有意思伴侣

  相识了十多年,好不容易在一起半年却被告知患癌。

  朱尼尔在很多方面很坚挺可对痛苦很软弱,他一方面并不希望索尼娅成为妈妈一般的伴侣,可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需要,不,是不能没有这样一个靠山,像孩子一样无助的他,能够坚持下去的唯一靠山就是索尼娅。

  他和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

  简很坚强 ,所有痛苦都藏在背后,人前不留痕迹,你很少听到她嘴里说出“pain”这个词。

  而朱尼尔相反,他愿意并希望去说出所有的痛,他的软弱写在脸上,痛苦也写在无法顺利翻身的叹息里,每天举着旗帜等待着索尼娅和他一起寻找救赎。

  两种都没有对错,都是面对死亡到来时,自己所选择的态度。

  简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录影里说,“朱尼尔选择在床上向大家告别,这是他的方式。但是我不,我就在这里告别,然后转身,自己走向该去的地方。”

  最伟大的,倒是朱尼尔的女友索尼娅,一直陪在他身边。她也很有趣,第一集,制作人问他爱不爱朱尼尔, 她说,“不知道哦,可能有一点爱吧。”

  第三集末朱尼尔去世后,她说,“哦,我爱他的啊。”

  洛乌,渐冻症,有六个孩子。

  四个大一些的是与各自的前夫前妻所生,两个小的是自己的孩子。

  她放不下孩子,也并不能够与丈夫沟通,“他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自从我患病以来。”

  洛乌说丈夫像个鸵鸟,只知道逃避,而逃避得已经够久了。

  “我很担心我走之后孩子怎么办,有人会取代我的位置,站在他身边,照顾我们的孩子,想到这一点我就无法接受。”

  他们相爱,但他们无法坦诚沟通。

  关于死亡的真相第一次呈现出来,有时候身边的人比当事人更难以面对死亡。

  安迪,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那个患白血病的中年男人

  生活平淡中庸,没有太大的梦想也不敢有太大的梦想,患病之后除了逃避似乎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

  妻子一人担负起了整个家庭重担,也担负起了和安迪病痛同等级别压力,家庭一旦有压力,就会有争执,在死亡面前,他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没病的妻子理所应当坚强起来。

  患肺癌的本是个很孤独的人。

  他拒绝和身边和生活发生亲密联系

  没有家人没有伴侣没有孩子也基本没有朋友,认为没有太多的关系好事,这样可以免去向他人“交代病情”的义务,他的死也不会对别人造成什么的伤害

  继续抽烟,继续孤独

  他说这是一种态度,可个局在这部纪录片里也被打破,起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有了四个朋友,开始对未来有了计划目标,也开始重新鼓起勇气接受化疗。

  纪录片用了四集的时间让他们学习怎么面对死亡,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怎么谈论死亡,可除了每一集里我们看到的温暖心酸,更多的,我们竟然能渐渐地从他们的离去之中看到一些对于生活的期待和振奋。

  了解了死去,我们才能更好地活着。

  譬如,洛乌开始了解了丈夫的想法,“哦可能只是大家处理情绪的方法不同吧。”很令人振奋的是,丈夫并没有任何逃离的念头,“我并不想逃离这个家”,他说,“我的方法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我的目标。”这个阶段,他的目标就是学会给女儿辫子,他分成三股,“是这样吗?”他问身边的孩子。

  对于死亡,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在于他们对于孩子的态度。

  在纪录片里,几乎所有的父母诚实告诉孩子们自己的病情、家庭的状态,以及痛苦和选择。

  可能会换一种说法,或者选择一些更容易的接受方式。

  洛乌和女儿的约定是,“死不说死,而是巧克力。我们可以说,妈妈巧克力的时候,但不能说死。”她们也约定好了不能在家里带那个像机器人氧气面罩。

  可这没办法完成,在不得不佩戴的时候,她跟孩子们说,妈妈要带上了哦,真的很酷。

  安迪夫妇也是对孩子们诚实相告的。

  在最后一集的最后五分钟,安迪对所有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全身免疫系统崩塌,他住在医院对着摄像机,制片人在画外音问他,“跟孩子们都讲清楚了吗?”

  他点点头。

  能被告知自己家人的真实状况,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很重要的一环。

  虽然唏嘘却让人振奋,说的则是参与者们在生活里时刻不忘的小计划和小追求

  在那一刻来临之前,安迪实现了开摩托车愿望穿着皮衣开着摩托飞快驶过;而简从希望安乐死到努力地对病痛做出抗争,甚至开始愿意倾诉痛苦;本开始对未来有了计划,偶尔会排列组合自己葬礼上的音乐出场顺序,这些瞬间和习惯改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努力和希望。

  这是因为聚集在一起拍摄纪录片带给他们的,也是他们带给我们的,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虽然唏嘘,却感到振奋的原因。

  即便是第三集末尾离世的朱尼尔,都是努力到了最后。

  第三集末,朱尼尔和索尼娅结了婚,虽然是最短暂的一段婚姻

  靠着呼吸机,朱尼尔和索尼娅宣了誓,然后三小时,他去世了。

  这是第一个从团队里离开的人。

  于是第四集一开始, 五个人就变成了四个人。

  可这不是结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们为朱尼尔在花园里种了一棵树,也在旁边种下了自己的。数月后,骄傲的简也离去了,独自一人,从发作入院到离开只用了三天不到。

  如她所愿,有尊严的死去。

  四集纪录片里其实谈论了很多关于死亡的态度和对于生命的看法,我们可以选择死亡的方法吗?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到底在想什么?

  我对骄傲的简有一句话记忆深刻

  第一集,她说她要有尊严地选择安乐死。

  第四集,当她病情恶化,她告诉电视台的制作人,“当死亡真正来临,而有人告诉你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你的生命延长一点,哪怕就一点点,自己竟也愿意,已经顾不上痛苦不痛苦。”

  这种感受,旁人无法体会

  再后来,本也走了。

  孤独地死在公寓尸体外卖小哥发现。

  这个达观的小老头生前甚是可爱,在简的墓地上他最后一次见了,然后哭得泣不成声

  甚至说,如果自己先死就好了,这样就能把失去朋友的痛苦,让其他人去承担。

  OK,那他不是最后一个。

  最后一个活着的是谁?

  洛乌,还是安迪,我们不知道。

  但纪录片给了一个很振奋的收尾。

  朱尼尔的妻子索尼娅终于渐渐走出低潮,在朱尼尔的花园里重新修正了一个角落,“只有在这个角落可以听到风声,就知道他来了。”

  她甚至和朱尼尔的一个前女友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和他的儿子保持了亲密的联系。

  因为当见到朱尼尔儿子的一瞬间,索尼娅都快哭了,长得和他父亲一模一样

  小朋友走进花园,指着那个角落,“我知道,我爸爸在那里。”

  索尼娅和他一起坐在花园晒太阳听风声。

  她说, “每见一次他,我的精神就好一些。悲痛从未消失过,但区别是你学会了怎么和之共存。”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三):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个节目

  看完后心里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特别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生离死别和病痛折磨那么残忍那么无情,那么让人无手无策。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那都是些什么感觉,往往就是生活中那些小小的细节才最容易让人感受到最真切的情感。节目中他们一直说着pain pain pain,其实话语那么简单,但别人根本不能体会他们怎么个痛法哪里在痛怎么难受,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当他们疼痛、出血、咳嗽、无法呼吸,别人能体会吗?不能。虽然身边的爱人也同样经历着这一切,虽然他们精神上也经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但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状况。

  印象最深的是索尼娅在朱尼尔去世后的那几段独白,含着眼泪看着她说。那些细小的记忆和事物,瞬间就可能让你崩溃。

  Jane应该是他们几个人里面经济条件最好的,也是最骄傲的一个人,表面上她总是很乐天派,开怀大笑,对每个人都特别热情,自己也特别讲究,特别有标准,一个有气质的精致女人。然而也得面对这无奈的现实。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四):Prepare for death

  C敢去拍摄这样的题材还是很好的,引发我们对死亡对生命的思考,确实死亡在我们生活中,死亡甚至于是一个避之不谈的话题,当其真的来临时,我们为何不能好好去面对它,去直视它,去让自己,甚至于让家人去做一些准备,当然,人死前的求生欲是很强的,但无能为力,BEN说在裤子里穿条运动裤显得腿粗点,有些泪目。

  死亡该不该选择有尊严的死去,我个人也是不能接受让别人帮我端屎端尿,在病床上再过着无生命质量的苟延残喘的延长的那么几年,为何不能在自己还能自理的时候死去呢?这一点我倒是很同意Jane的想法,die wuth dignity

  有时候死亡者并不如身边的亲友痛苦,就如索菲亚所说的,看着他的物件还在,就好像他还在这个房子里一样,我们除了要面对自己的死亡,同样也要学会面对身边亲友的死亡,这同样是一种能力

  所以有时候一句被说烂的情话“我会比你后死,这样就不会让你孤独了”也真是至理

  下次有机会二刷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五):似影評實日記(2)

  en有一個可愛的掛鐘,小窗格裡會「哞」彈出小牛報時。他寫了一個便簽貼在上面,他死後,小牛掛鐘會寄給他哥哥的孩子。Jane生前喜歡擁抱他,稱他「sugar teat」。「I'm her sugar teat」,Ben驕傲中帶一絲狡黠。他們在2013年相繼離世,在一些朋友之後,在一些朋友之前。

  昨夜看了一半,暫停下樓散步,今晨將它看完。起初我希望更瞭解癌患的心情,然而我竟發現毫無辦法,蓋與死亡的相會不允許任何人陪同,愛與陪伴,僅僅存在於人間。

  與疾病相處這麼久,雖仍無法習學面對死亡的心情,仍然無法接受自己將要失去她,但終於漸漸明白,當人生步入窄巷,活著比了結自己艱難太多,但我們應該試著去做。尋死覓活太不光彩,每每回想起赴臺前的狀態,我都慶幸自己當時選擇去外面走走,而非深陷於消沈。

  早起,鍛鍊,讀經,學著觀察自己的需要,珍惜自己人生的道友與伴侶。淡水河像是我的神祗,溫聲細語地經過我,加入了太平洋。

  2017.8.8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六):25看Last Summer

  EP1:我想我没有那么勇敢,在死亡面前潇洒地做“独行侠”。我还是需要朋友,家人。但是如果他们没办法承受怎么办,如果他们选择逃离怎么办?我该如何独自面对,与痛苦共处,迎接死亡?25的我还没有。

  EP2:他们(亲友)知道亲身面临死亡的感觉。另一方面,他们(濒死者)无法感受经历亲友逝去。双方之间感受之间的gap恐怕也是痛苦的来源吧。“I want her to be my partner, not as a carer to be with me."是的,那时候我需要的也不是生活上看护,而是精神上的伴侣。

  After EP3&4: I've thought I was gonna cry, cry mad in seeing the last program. But actually I did not cry at all. Just watch without a word to say. Sometimes, there is no answer till you are actually faced with it in person. Sometimes, time is not the antidote to everything.Yet, we may learn to live with pain as time goes by, and the pain just is here.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七):死亡是对生者最大的残酷

  整个纪录片4集一气呵成看下来,看后的感觉和预期差不多,有很强的那种西方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最初其实是抱着“看完一定会更有力地说服家人不要再乱吃东西“的心态看的。然而看完之后能感受到的其实并不仅仅于此。 深深感到,活着并不是自己的事儿,健康地活着是一种责任,除非你是个生无可恋的流浪汉(就算是流浪汉也许你还会有一只需要你照顾的流浪狗)。死亡本身不可怕,得了癌症的人也不是最可怜的,那些爱人们或许无法体会病痛,但或许他们承受的心理上的痛并不会比病人容易治愈。看着那个人就要离开自己,已经看到了尽头还要竭尽全力拼命陪他们走完这一程,然后独自扛起那些他们本应一起完成的责任。他们会因为救不了身边的爱人而痛苦,他们会因为失去过而不敢再开始一段恋情,强迫自己be strong,可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八):A random one

  死亡一直是很多人都尽力回避的话题,这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天不可避免,可是我们没有人谈论,没有人提及,没有人愿意面对。

  我一直是一个想法非常奇怪的人,我有时候会想人死后会不会只是另一个开始,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回头再回到原来世界的开始,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做过过山车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从高处俯冲的快感,因为恐惧,因为不敢尝试,也许他们是喜欢过山车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

  或许是有人喜欢死后的世界的,只不过他们没有去过,他们不知道。或许在一切都重新开始之后,会有人回头嘲笑曾经狠狠挣扎想要多留一天在原来的自己。

  当然我知道这个比喻非常不当,因为死亡是一次单程旅程,没有办法回头。过山车可以选择下次不坐,但是人不能死而复生。

  其实这还是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如果一个得绝症的人想放弃,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想法,还是说不行,你得活下去。

  我自诩是一个极其尊重个人意志的人,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不知道我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可是在生死这个问题上,这一切又好像太过于沉重了。

  我能接受我爱的人就那么离开我吗,我能一点都不努力争取他们活在世界上多一天吗,我能跟他们说我尊重你们的自由意志,所以我接受你们的离开吗?我理解可是我做不到。

  好多问题都会问,如果你知道你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你会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吗。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会。

  是大家活得都很违心吗,其实也不见得。

  我喜欢健身,我喜欢吃健康食品,我喜欢早睡早起,很多人跟我说我在21岁的年纪就活成了他们爷爷奶奶的生活作息,问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我想了很久我到底为什么,我觉得我可以丝毫不羞耻得说我的答案是我希望我能活得长。

  我喜欢我生活的世界,就算它没有那么美好,但我所有最珍贵的东西都在这个世界。

  我喜欢我身边的所有人,我喜欢对这个世界友好,喜欢在公寓电梯里狗狗蹭过来舔我的手,喜欢冬天冒着热气的龙骨汤,喜欢坐飞机的时候同行的陌生人跟我分享他们的故事,喜欢手上练琴起出的茧。

  我甚至喜欢春天阴阴绵绵下不完的雨,喜欢夏天在拉斯维加斯沙漠的烈日,喜欢秋天学校一片红的落叶,喜欢冬天早上出门冻得要死却一片粉蓝色的天空。

  甚至喜欢回国上海冬天的大雾,喜欢每次坐完长途飞机后下飞机伸的第一个懒腰,喜欢知道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对这个世界眷恋,是因为疲惫是因为习惯是因为懦弱。

  所有厌倦自己生活选择自杀的人都是有勇气的人,我也很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只是希望我永远不要有厌倦的那一天。No matter what.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九):你想怎么走

  我是特意等到看完第二天再评,当下看完最后一集还是有点要流泪的样子。

  看到弹幕有人说“关于死亡好像什么也没学到”,是学不到什么。它教不会你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真的做好了准备。它也没有特别渲染要珍惜身边人。和电影遗愿清单有点类似,告诉不了我们要做什么或怎么做,但就是很直观的把死亡呈现在你面前。我觉得它想讲的,就是如果你真的要离开了,不论你有没有做好准备,无论你的家人朋友能不能接受,你也要对自己负责,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想怎么离开,脸和尊严,最后一丝挣扎,孤独抗争。

  看完之后我会想起奇葩说中的一期“该不该鼓励绝症病人走下去”,其中渐彪和执中的论点,都能通过这部纪录片可见一斑。

  最后,贴上王小波的话“只要我还在走动,我就超越了死亡”。

  我个人看到最后一集其实觉得有些残忍,本是互相鼓励的五个人,是怎么看待彼此的伙伴一个一个离开的。明知道人生所剩日子不多,还要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硬生生闯入他们的生活,再用可预知的死亡永远撕扯开?当然也可能是我太浅薄了,对他们来说,感同身受的陪伴和勇气可能更有意义。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十):What matters in the end?

  如果这是你的最后一个夏天,你会怎么度过?于当下的你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又要笑我了,笑我年纪轻轻闲得无聊就总喜欢瞎想这些,衰老和死亡嘛,就如史铁生说到的那样,“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直面死亡,死亡,也并不都是可以预见的。

  最近的自己,总是在不经意间接触到衰老和死亡的信息,不管是课堂之内还是课室之外,也许,这本就是一个医学生必经的阶段吧,现在的自己,对新生和死亡充满了好奇,会不自主地靠近新生,但却始终没有勇气接近死亡。

  看完了BBC的纪录片——《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心情是沉重的,这是一部压抑又不失温情的片子,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它,死亡无法预知,但死亡教育在我们的社会缺席了太久,它应该得到普及。

  纪录片中,5个被诊断为绝症、生命进入一年倒计时的他们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了四个难忘的周末,他们都知道自己将要死去,相似的痛苦和恐惧让他们很快成为了朋友,因为患癌的苦痛没人可以诉说,也没人能真正理解,见面时,他们的心情大概都是相似,“我终于可以好好地来谈谈痛苦和死亡了!”

  有相聚自然少不了告别,只是对于他们而言,每一次告别都可能是永别,明天和死亡,谁也不知道谁先来。第一集的简介是“为死亡做好准备”,但就如Ben说的那样,“死亡是件严肃的事,可我不是个严肃的人,所以我没办法做好准备”。就算是个严肃的人,也同样没办法做好准备,因为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死亡,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死亡的机会。

  五个人中,最先离开的人是朱尼尔,一个曾经混得风生水起的DJ,他曾经和10个女人生了11个孩子,这些孩子中有些他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而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人,是在一起不到一年半的女友索尼娅。朱尼尔患病后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疼痛,他越来越依赖索尼娅,像个孩子一样,病痛让他忍不住想要放弃了,而尽管索尼娅也几近崩溃想要逃离这一切了,但她始终陪在他身边,在他死前两个小时跟他结了婚,送他走到人生尽头后,压抑在内心的情感也喷薄而出。她选择孤立自己来治疗创伤。索尼娅是个勇敢的女人,她不会逃避内心的想法,坦言自己想逃离了,但是她对朱尼尔的感情那么真,她不会离开。朱尼尔走了以后,她还保留着他的一切,对于她,坟头的知更鸟就是朱尼尔,他一直都在,也没有远离。

  第二个离开的人,是简,一个傲娇的大姐大。她很坚强,很少向外人展现过自己脆弱的一面,就算死亡,也应该是有尊严地死去。但她在谈到自己刚刚确诊乳腺癌转换为骨癌、而自己的丈夫拒绝接受这个消息选择逃避时哭得像个无助的小女孩,她年少时曾经被抛弃,在17岁时也无奈地弃养了自己怀里小男孩,而如今陪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人也不是她当初认定的那个人了......哭过之后她依然傲娇,离婚,一个人去面对死亡。简是个追求精致的女人,哪怕身患癌症,每天依然精心装扮自己,给同样受苦的伙伴们送去关怀和正能量,她不愿意承认自己死索尼娅口中那个防心很重的人,她一个人担当了很多,但她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征兆,她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录影里说,“朱尼尔选择在床上向大家告别,这是他的方式。但是我不,我就在这里告别,然后转身,自己走向该去的地方。”她要有尊严地离开。

  阿图·葛文根在《Being Mortal》(译名《最好的告别》)一书讲到高龄老人面对死亡时说道,“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我想,我们之所以害怕死亡,也都是因为如此吧。

  在课堂上讨论到我们关于安乐死或者死亡的看法时,我想到心理学课上老师曾经给我们讲到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两股力量——一股求生的力量,一股求死的力量,只要一个人心里那股求生的力量大于另一股力量,他就不会死去,也不应当死去,这个时候哪怕他身患绝症,对于他而言最好的疗法可能安乐死或者送进病房接受无尽的舒缓治疗,或者说是姑息疗法,最应该做的,是让他去完成他的遗愿清单,完成他的牵绊。而如果他心里那股求死的力量已经远远大于求生的力量,我们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顺应他吧,也许这样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前不久,林奕含写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了,但她依然无法走出的阴影,最终选择了自杀,对她来说,那才是真正的解脱吧。

  但是课上同学说到的一句话也同样让我记忆深刻,“但我们是医生啊,我们的任务是治病救人,那是任务不是其他,不然我们和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令人深思。

  话题回到《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第三个离开的人是本,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孤立开来的人。他没有亲人,也没有告诉过身边的人自己患癌,他觉得自己没有亲人因此没有给让别人带去痛苦是多么正确的事情,但是他孤独地死去又多么让人心碎。伙伴的相继离开反倒让他开始积极接受治疗,走出去见了以前工作的伙伴,“坐在那里忧郁是没有用的,你得积极一点,否则你会更快躺进棺材里”,他其实是个可爱的小老头,给自己的葬心精心拼接了几首音乐......是上门的送餐员发现了他的尸体。

  洛乌心疼孤独死去的本,但她有时也会羡慕他,“我厌倦了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我已经说过自杀的事情,但是你知道的,那会影响很多人......”她有六个孩子,四个是与各自的前夫前妻所生,两个小的是自己的孩子。她放不下孩子,“我很担心我走之后孩子怎么办,有人会取代我的位置,站在他身边,照顾我们的孩子,想到这一点我就无法接受。”而她和她的丈夫尽管相爱,却无法坦诚沟通,他总是逃避。当死亡突然呈现时,有时候身边的人比当事人更无法面对。

  安迪,患上白血病后整个人就塌了,原本平淡幸福的生活变得坎坷不易,他的妻子一人扛起了生活的重任,负债累累,卖了房子搬了家,他们稍稍减轻了债务,但依然艰难。到了最后,他说不要再做复苏了,他的思想已经准备好了,只是心脏还没有准备好......

  第三集朱尼尔去世之后,剩下的四个人去给他种了一棵树,在他的旁边一次种下了属于自己的那棵树,死亡触手可及,可我分明从中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他们对生的渴望。

  了解死亡,我们才知道能健康地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片子的结尾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希望,至少索尼娅开始走出了阴霾,历经了生活磨难的她告诉我们:“Grief never goes away , but the difference is you've learned how to live with it. ”

  21岁,还是医学小白的我站在医学的门槛上,故作深沉思考死亡,不知道日后自己踏进临床与死神搏击的时候,又会有何感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