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葩说 第四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奇葩说 第四季》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04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葩说 第四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奇葩说 第四季》是一部由牟頔执导,何炅 / 马东 / 蔡康永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一):一个真诚时代的到来–伟大的奇葩说

  我不是水军。标题用到伟大,也请大家勿见怪。

  看过评分如果低,果断打满分,拔高分数。而且实际上也是满分,这是我现在唯一认真看,也是我唯一推荐看的综艺节目

  〔情智双高的好节目〕 全国智慧的和最会讲话的人之一群人,帮我们就唯一的一个辩题(问题),进行多方面角度层次的辩论讨论,让你对真理越辩越明,这不比你们爱的那些毫无内容一片聒噪的其他节目强得多的多?每一个辩题没一期的节目,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汹涌不断的情绪冲击和正反往复的思维大脑风暴,这是其他节目远远达不到的效果。从这个节目中学到很多,作为观众,你可以犹如一个国王,让全国最能提意见智者讲者,全面的就一个事情进行深刻的讨论,你也将睿智英明无偏。

  〔真诚〕

  而这里,也是一群真诚的人,在努力拼命的玩乐。

  真诚时代,真的到了。当十年前互联网时代悄然到来,所有的阴暗甚至龌蹉仿佛都渐渐被见光暴晒,所有的低效虚伪,仿佛也终究经不住考验而存活。这是时代的进步。

  很显然,《奇葩说》和马东们,顺应和推动了这个必然的进步。也肯定一下审察机构,那些被哔点的字词,哔掉了粗俗,但是成就了真诚。在我们专心实际内容真实感受极致智慧的时候,这些都是自然合理表达,应该得到包容甚至隐含的鼓励

  一个伟大的真诚时代正在前进。将会在各个领悟包括娱乐,媒体商业。。。所有的地方推进。。。。只有足够对自己和对他人真诚,你才能在这个时代最强而存活。

  用4季最后一期罗振宇的话“没有任何路通往真诚,因为真诚是唯一的康庄大道。”

  〔其他补充〕

  当然有时候,每期节目开头前部分老师插科打诨有时候显得无聊。另外没看的时候其实不会特别爱看,因为这节目还是比较费脑不是很轻松,但是真正当你进入认真观看,一起思考一起哭笑,就会感觉到这个节目的高级

  喜欢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新奇葩–“飞飞是大王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二):让人失望

  奇葩说一直是我最喜爱的网综,但第四季实在让人失望。看到现在,新奇葩里只有马剑越表现比较亮眼,其他新奇葩各有特点但辩论观点没什么新意。老奇葩也表现平平,有时反复几轮都在辩题的某个词上争论,实在没意思导师方面,少了高晓松是很大的遗憾,蔡康永感觉比以往对选手犀利了很多,他的风格比较容易说服观众,但他用喜欢说一句“这是我要提醒对方辩友的地方”,这句话就好像他不是辩论的一方,而是评判,而对方真的是在他说的地方有不足,这种做法有失公平。新加入的导师里,马东和罗振宇口才不错,但观点完全没有新意,都是选手说过的,不过换种说法而已,感觉他们不太适合辩论。张泉灵目前看着还不错,有几次反驳都还在点子上。最近的一期是不给人添麻烦是不是美德那期,如果没有蔡康永那段,就是整期垮掉,亮点反而是苏有朋的逻辑性,他明显关注辩题,没有被选手和导师偏离辩题的论述带跑。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三):我讨厌臧鸿飞

  几乎在半个月内把奇葩说第三季第四集有姜思达当主辩的场都看完了,如果不是思达开挂,绝对是最差的一季, 罗振宇来了以后油腻一塌糊涂,何老师画风不对在一堆段子手中异常尴尬,好些男女毫无用处

  不过撇开这些,有我们大美玲就够了呀~除了收获一枚思达以外,还终于找到一个特别特别讨厌的人,臧鸿飞。之前讨厌马薇薇主要是因为马薇薇微博嫉妒思达擅自揣测他(但三四季有思达的场几乎都没有马薇薇当主辩,而就算她以二排议员的身份发言的时候也不过满嘴大道理满嘴大词汇),但对她了解不多不care,主要是抱着一种“你讨厌我我就跟讨厌你”的心态讨厌着。而臧鸿飞不同,我讨厌他是因为他有点像以前的我。很多人讨厌马薇薇是觉得她的观点毫无说服力,只有那么点“女王”的外壳,我也觉得她只是在靠一些话术撑下去罢了。但臧鸿飞比她可厌恶的是,马薇薇玩话术,她是把她那些陈旧的观点吼一吼,她没有接受现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她是不自知的蠢。而臧鸿飞是恶,他不仅自恋(动不动给你大谈摇滚乐的意义,摇滚乐的自由和反抗),而且因为自恋让自己毫无辩论技巧(一个超有延伸性的题,你给人观众扯到摇滚乐的意义上来,非摇滚乐乐迷一脸懵逼,反观思达,他可以举出无数个大众化的例子,然后永远能从中提取出不违心的有意义的想要的点,这才是一个好的辩手),好吧你说你是老革命派,说这些又有啥不行结果你玩摇滚二十多年,网络上这几首狗屎不如的网友主题曲、网络词汇歌就是你的成果?你说要反抗,又大谈父母爱孩子天性这一套?社交网络上全是无脑段子?(不是不可以有,但我完全没从这些段子中看出你一个摇滚人的气场),不过就是一个更高级的话术而已,而且这话术是清楚自己想要的,能有对应方法论的,你却不去做,不去让它不成为话术,这让我特别失望。

  但我也说过我理想队伍有思达有湉湉有如晶有肖骁有执中,还有飞飞。因为我想接纳有一点点的我,还想看见改变,看见一个不再天花乱坠鼓吹理想主义自己却是个怂包的人。

  期待飞飞会更好。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四):奇葩说奇葩3

  《奇葩说》邀请嘉宾都不是“奇葩”,他们是日常生活中被我们不知不觉中忽视掉的性格 奇葩说聚集了一批我们生活各色各样人物可能周边人的角色,也可能是我们很少碰到的角色,他们走到聚光灯下,让我们看到了“哦,原来生活中还可以有这样性格的人”。从人性的轻度剖析,对不同性格人物不会在其他节目或生活中的释放,在我观看这个节目的过程中,我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那些生活中可能碰不到的性格,也可能是那些我长时间无法忍受的“娘娘腔”,但在奇葩说这个舞台上,他们得到的更多释放和被尊重 “每次碰到陌生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个问题让我一直很费解,但不久后,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对此在生活中的观察乐此不疲,并在《奇葩说》中又不断得到了强化:我认为各自性格形成的很大原因并不是天生的基因差异,我更认可环境人格选择要远远大于基因本身带来的某些特质。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他们的性格,只不过后天教育的选择对他们做了初步筛选,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又进行了一次筛选,所以,在成长不断遇见同时,总是能让我看到很多似曾相识面孔。 在《奇葩说》这一档节目中能够碰到多样的人格,在与不同性格的人物对话的过程中,让我对“理解”本身而不是理解的对象,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这是一笔用时间换时间,能间接从生活中得到的宝贵财富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五):我为什么仍然喜欢《奇葩说》

  1.怼《我为什么不喜欢《奇葩说》了》。2.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人求甚解,有人不求甚解。3.说到底节目辩论的都是在现世很难分出对错的问题,明摆着价值观是一个人可以这么着也可以那么着。4.主体都还在,总会有点进步,何老师也在往该有的那种感觉上发展。5.别TM用“咖位政治”这种宏大词汇扯淡,有钱有名难道不能了不起吗?那有钱有名是为了什么?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吗?(ps:我穷,但也要为有钱人说几句。)6.假公知的特点:跑题,喜欢用金钱权力贯彻的阴谋分析问题。7.“你行你上”虽然粗暴不合理,但仍是普通人拒绝假公知最有效武器。8.个人一点小偏向:目前决定做罗胖一生粉。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六):兴于辩论咖,衰于辩论化。奇葩说还能走多远?

  最近马薇薇撕姜思达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先不论这段狗血,但这次撕逼事件提醒了我们一件重要的事:奇葩说第四季阵仗不可谓不大,最大可能地留下老奇葩,用奇葩大会选出新奇葩,用路人缘极好的何炅做主持人,马东亲自下场辩论,又请来在不同领域第一梯队的导师张泉灵罗振宇,怎么水花这么小?还是靠临到决赛的一次撕逼上了热搜? 从观赏节目的愉悦程度来说,奇葩说开始呈现出疲态。换句话说,节目好像没以前那么好看了。 单单从豆瓣评分来说,第一季9.1,第二季8.5,第三季8.6,第四季7.6。都是上万人评出来的,第四季的评分明显大滑坡。这就不是一时意气之评了,第四季一定有问题的。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奇葩说正在快速的过度辩论化,逐渐变成一个真正的“严肃的辩论节目”(以前这只是一个玩笑)。而严肃辩论是一个“小众”的爱好,辩论化这件事正在逐渐消解奇葩说的影响力,它看起来越来越不奇葩了。 奇葩说的诞生在网综届有种石破天惊意味,大家发现原来严肃的辩论和综艺感十足的怪咖结合起来变得这么新奇有趣。马晓康和制作团队对这些人的引导也非常有效,泪点,笑点,智力火花正中红心。 这几天不断有人说,辩论圈是个小圈子。那限制严肃辩论拥有更大影响力的,除了参与和欣赏的智力门槛以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是,它只是一种竞技,没法挖掘选手个性,缺乏共情。 严肃辩论的辩手持方是随机挑选的,辩手很少从感情认同自己的持方观点,他会尽量地去个性化,去感情化(否则可能露出弱点对手攻击),然后不断用逻辑武器做脑力搏击。 所以我们只会说,一辩立论好严谨,三辩反驳好有力,这些辩手好厉害!而不会说,ta好有个性,好有魅力,好迷人。 这听起来很像是西方人对律师职业的那种鄙夷的偏见,你给ta什么立场,ta就生产出什么理论,我们只会用强与弱来标示这种人的属性,ta的真实面目和个性都很模糊。 奇葩说在影响力上优于辩论的地方在于,它是辩论和综艺包装下的发声类节目。它允许和鼓励选手充分展示个性魅力,每当选手个性与观点高度契合的时候,就会异常出彩。 比如,“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个性!看啊!”一定要范湉湉带着流氓气的大姐大讲出来。 比如,“哦,你没感情了,你需要陪伴,养条狗啊!”一定要马薇薇这种女教导主任式的强势+孤冷讲出来。 比如,“买不起你就骂它!这个包挺好看的,多少钱?哦,买不起。呸!真丑!”一定要姜思达这种自恋俏皮婊气的人讲出来。 这些“金句”单独用文字摘出来,都干巴巴的。逻辑……谈不上,情绪……也就还好。但就是这样一个观点,在那样的一个情境下,被那样个性的人,那样子演出来,哇塞,妙不可言! 之前马薇薇撕董婧的时候回复网友说:“她的观点都是胡渐彪给的!” 下面有人回复说,“那也要看是什么人讲出来才能打动观众拉到票”就是这个意思。 最拉票,最打动观众的观点,是与选手气质最吻合的观点。话还是那一段话,但只有ta讲出来才有魔力。 这就是前面一层一层的发言之后,刺透并绽放出来的那一缕金光。 第一季里面综艺咖和辩论咖同样大放异彩,就是机缘巧合下维持住了这种平衡。回头看看第一季多不像一场辩论赛啊,而且当时还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谁知道那个平衡点在哪,只能闭着眼蒙,居然还就蒙对了。 然而第一次蒙对容易,维持住难。 奇葩(综艺咖)们全靠燃烧原始生命力撑住场面,所以他们的生命周期远远短于可以不停地用套路见招拆招重复自己的专业辩手。 这导致了第二季以来的景象就是,铁打的专业辩手,流水的奇葩。发展到第四季,这个平衡被彻底打破了,它严重地倾斜到了专业辩论。 一方面是以马薇薇为圆心,专业的辩手们源源不断地往奇葩说输送,而且坐稳了位子就只来不走,一季一季加人。辩论咖的比例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奇葩(综艺咖和怪咖)们的生命周期短,发挥不稳定风险也高,节目组每一季网罗来的奇葩都有出彩的,但很难长久地做下去。节目组挖新奇葩越来越难。天平倾斜了。 甚至连场上的综艺咖们为了延长在奇葩说的生命周期,也选择非常努力地成为辩论咖,比如肖骁。当然这也是肖骁的无奈,如果肖骁第四季依然如第一季只做纯天然奇葩,那他大概早就如同场上的范湉湉一样,被观众们咀嚼到无味了。 肖骁很努力,但我并不觉得在场上辩论咖就比综艺咖更高级。这只是一种属性的不同,肖骁天分很高,练了洗髓经换了一种内功,但这就像是自创武艺的江湖宵小皈依了大门派少林,他放弃了成为开山鼻祖的可能,选择成为了一个有门有派的武功高手。而这个门派里已经有了邱晨,胡渐彪,陈铭,陈咏开等一众“大内高手”,他们武功高强,但面目模糊。高晓松说肖骁以前瞎比划,但现在成了高手。我觉得是同一个意思。仔细琢磨一下,其实这话里既有钦佩赞赏,也有一丝惋惜。 奇葩说的战场很像金庸的江湖。 第一季是射雕神雕时代,所有人门派感都很弱,但都浑然天成,本真烂漫。黄裳没学过一天武,靠读书成了顶级高手;黄药师欧阳锋老师是谁?完全不知道,没影踪。洪七公王重阳应该是有老师的,但他们都是宗师气场。他自己就是一门武功,所有人都是各自流派新的起点,人物虽多,但功夫不重样。 后来就到了倚天屠龙时代,经过自然的分化,有了六大正派,他们还一边倒地围攻了光明顶。江湖呈现出一种“正统”的思维。最开始这个节目的要求只是会讲话,性格独特,能打动人(理想的就是李林,柏邦尼,董婧这些人)。但慢慢地,辩论咖们主导了赛场的胜负,分化出一个主流思潮:要有逻辑,会辩论。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吗?以前还真不是,但后来慢慢是了,连一直靠抛梗逗笑观众的大王都默认要很会辩论才是正途,才是进步。在一期一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观众也很自然地接受了。 现在马薇薇撕姜思达的事件让我惊觉,奇葩说甚至可能已经到了笑傲江湖时代。抱团,斗争,撕逼,那个小小的江湖已经有了政治斗争了。笑傲江湖常常让我看得透不过气来,绝顶高手令狐冲(姜思达)也不能如当年华山论剑一样自然晋升五绝,相反,在这样的江湖里,顶级能力的个人要被大的团体派系拉拢,利用,排挤。 这很现实,但我很不喜欢。 辩论是有套路有规律的,见招拆招。而奇葩怪咖们没有,他们不按常理出牌,各个无招胜有招。 以前奇葩说很好玩的一个点就是看那些怪咖们,范湉湉,肖骁,李林,董婧,柏邦尼,甚至刘思达(还有人记得她吗,靠表白包江浩拉了50票)怪咖乱拳打死老师傅。现在80%的人都是老(辩)师(论)傅(咖),超会辩超拉票,套路超熟,但是就很匠气,不好玩了。 现在奇葩说陷入的困境,看起来有点讽刺。单独看每个人的cut,全都在进步,动不动拉到30多票已为常事,但整体节目越来越不好看。 连在一起看,高度套路,高度重复,高度单一。一辩立论要抛梗好笑。二辩要破招,抓对手逻辑漏洞。三辩要抛复杂的高级观点+上价值。 这就是问题所在,形式感强,内容弱了。辩论咖们很会辩,他们贡献了针锋相对的高手过招的紧迫和刺激,并主导了这种体系,而贡献内容的那批人,他们在辩论氛围的胜负论下被我们观众嫌弃,认为ta弱,认为ta走后门。 这明明很糟糕啊!奇葩说明明是多元价值观,现在越来越一元。 其实邱晨,胡渐彪,陈咏开,陈铭是同一类人,只是强弱程度有差,这一类人靠马薇薇黄执中撑场足以。而柏邦尼,李林,董婧,范湉湉,马剑越,甚至樊野,飞飞,他们都是不同的人,他们可以流动,但比例不能太低,更不能被打趴下。 马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每一季挑新奇葩,他都在努力找怪咖类的奇葩,奇葩大会的复活机会,他给了马剑越而放弃了更会辩的傅首尔可见一斑。另一头,他很难削减辩论咖的席位,万一新奇葩效果不好,节目质量就不是退步了,而是崩塌。而且这些人已经抱团了,万一引来集体抗议呢?你不让邱晨上,马薇薇就撂挑子,怎么办? 前三季他还能小心翼翼维持住这种平衡,到了第四季,辩论咖们的强势,老咖们的分化,新奇葩比例和水平的不足,集中爆发。 奇葩大会上,邱晨说:“奇葩说很好,我也希望这个节目可以永远地办下去,可我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何炅也说过:“你知道快乐大本营办了多少年吗?今年是第20年。” 奇葩说还能走多远?这不好说,但很显然,作为第一个打入主流视线的网综,已经火了三季的奇葩说来到一个节点。马东能不能hold住已经抱团做大,影响节目平衡的老咖们?能不能在新奇葩青黄不接的时候趟出一条新路? 2017年,我们失去了太多。我不能再失去那个曾经让我开心大笑,教我吵架骂人,让我看到人可以生而不同,但都如此精彩的奇葩说。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七):为什么要标题,我就爱乱扯

  压根不准备评分的,只是看到分数低于预期责任心就冒出来了(我也不造哪来的责任心……其实各奇葩都不care这个评分吧)。同意热评那位朋友关于鲜明的等级制度……隐隐有种宿命的无奈感,奇葩说就是为了不落俗套包容多元化,然而最后难免俗套。但觉得奇葩说存在的意义就高于现在的评分,每一次正反双方的辩论能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很棒了,评分完全是为了拉到我觉得应该的分数。然而,一开始写就觉得想说的还挺多。

  张泉灵其实很不错,有论点有逻辑讲事实涨知识,慈善机构给患儿资助的运作流程给人印象深刻,乍看真的很不合理,但确是目前最佳选择;罗胖很多时候不知所云(maybe听不懂);何炅在慢慢融入,虽然依旧太感性和快本;新奇葩表白飞飞、刘总,也喜欢马剑越但是发挥太不稳定;老奇葩如晶、执中欧巴、肖骁、思达、陈铭、邱晨都很不错呀,薇薇姐感觉不如之前,范湉湉不搞气氛走感性走岔路了吧……大王就略过…这季前几期都在哭有点受不了……并不喜欢高晓松,也很反感那些一味怀念大紧而抨击新导师的言论,不否认高晓松的学识、诗和远方,但觉得他包容性没辣么强,一点不合就开怼……嗯,还想念马东的广告。

  Anyway,带着脑子看奇葩说吧,自己去思考远比关注豆瓣评分高不高、谁表现得好有意义得多(献给自己)。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八):求不到完美人生,也求一点好运

  求不到完美人生,也求一点好运

  上周六的《奇葩说》讨论的话题是,如果父母可以为小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要不要按下这个键。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节目效果,这个题目被提得像一个脑洞题,可是我始终觉得,这个题目背后的核心其实是,究竟有没有完美人生?怎样才算完美人生?   

  反方举出来很容易想到的例子来反驳,完美人生的寂寞,父母眼中的完美人生未必是孩子眼中的完美人生。所有这些例子都无法让我信服,从小被父母的追求所裹挟产生的不快乐,不就是不完美的人生吗。既然是完美人生,本不该有这种不快乐。   

  好几个辩手都把完美人生框定在一些简单的结果上,就好比范湉湉认为完美人生就是演戏立马得奥斯卡。如果要这样简单地用绝对值来定义完美人生,那么在国内,大概只有王思聪才有资格去候选完美人生,而这样的结果又会导致“是不是有钱就一定百分百快乐”这样政治正确的反驳。   

  听双方辩论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如果是我为我自己选择人生,我会选择完美人生吗?我毫不犹豫觉得我会选的。完美人生,说明一切都是好的,未必是绝对值最大的那种好,而是好到足够自己也知道是好的。而且既然是完美人生,也就不存在没有敌手的寂寞,也不存在因为过于完美,所以没有成就感的缺憾。因为如果老天要安排给人一个完美人生,它一定会给这个人安排恰到好处的挫折,是他正好能战胜并产生成就感的。

  看节目的时候我想了一下,对我来说命好就是你得到的人生,正好是你想要的。所以我喜欢黄执中那个完美煎蛋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解释了这个意思,并且他给了现实层面通常更容易达到这种状态的条件:财富,智慧,健康。   

  马东说“命好”,其实是戳穿了我们一直回避的一层窗户纸。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的社会舆论,其实是回避谈命的。成功的人可以说自己命好,运气好,但是普通人、不够成功的人,是不能去谈命的,尤其是不能说命不好的,这听上去就像是给自己失败找寻的借口。   

  我特别认同马东对于命好的解释,它未必是绝对值最大,也不是一马平川,而是成长顺利,没有大的磨难,所有人生的小波折都能安然度过,掀不起人生的巨浪,所有的大难不死,都必有后福,所有的遗憾都刚刚好成就人生的丰富。   

  我很喜欢臧鸿飞那天讲的故事,其他所有人都预设了一个点,然后这个点天然有逻辑漏洞。只有臧鸿飞讲的,是我们真实的人生。他的故事,翻译过来就是:条件好,自然会幸福很多,我们不够好命,只能自己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条件好一些。这当中会有遗憾、失落、伤心,这一切并没有那么美好,如果可以,我们当然希望可以回避。   

  我周末去了一次北京出差,我是在北京的酒店里看的这期节目。我上一次来北京还是08年,彼时北京还跟我有一些渊源,我甚至考虑过搬去北京长久生活。后来一切结束,我也再也没有机会去到北京,自己不会想起来要去,也没一次出差需要去北京。

  因为隔了太久,翻篇都翻过好多页,简直就像上辈子的事情了,所以我没有一丝一毫对当初的怀念,对物是人非的感概,也没有去想如果当初沿着期望的轨迹走下去现在会怎样。

  但是,我也丝毫没有那种“幸亏当初没有如何如何,所以才有了如今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因为在那之后,我在人生里经历了各种跌宕,经历过志得意满,也经历过失业,换过两次房子,也亏过数额巨大的金钱,去过很多地方,认识过许多厉害的人,也受过很多伤。我一点没有感激这一切,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当然不会选择这样的人生。我只是庆幸,只是一种幸存者的侥幸。所以,我真的不觉得“朱砂痣”、“蚊子血”有什么值得美化,没有这一切人生真的不会多出什么遗憾。   

  我上上个周末去参加了一个Know Yourself的线下活动,里面有个嘉宾提醒台下的年轻人,现在的社会舆论有很多谎言,其中一个是“你只是不够努力”,其实人生最大的不同是运气,有些人很早发现了自己的短处,然后一辈子和自己的短处斗争。有些人很早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他举着自己的长处一个高歌猛进。   

  确实,我们所有人都太熟悉这种调调了,“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洛杉矶吗”,“你见过深夜的哈佛图书馆吗”,“天分比你高的人都比你努力”,“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根本谈不上拼天赋”等等各种。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大部分人就算见过凌晨两点的洛杉矶也没用。   

  人会随着岁月和经历对人生产生敬畏之心,经历过各种人生的暴击之后,内心里会有一种忧虑,担心自己大难不死也没有后福,生怕自己的命运就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接受一轮一轮的暴击。人只有确认自己有一些后福之后,才能把所有这一切美化为人生的丰富和圆满。   

  廖一梅的书里说,人对改变不了的事只能逆来顺受。我改变不了人生不完美这件事,接受了必须不断努力的社会教育,但是,很多时候仍旧有一些侥幸心理,希望能向上天祈求一点好运,祈求一些后福,祈求少一些暴击。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九):如果我本就最讨厌自己

  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恐怕很难。

  毕竟,我本来就是自己最讨厌的人。

  这世上恐怕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阴暗面,并非为自己开脱,只是有阳光的地方就必定有影子。我所有的嫉妒,自私,烦躁,虚伪,骄傲,虚荣,欺骗等等一系列人性之恶,还有谁比我更了解呢?

  我讨厌不修边幅的人,可我偏偏记得自己最丑的样子。

  我讨厌阳奉阴违的人,可我偏偏知道自己所有的谎言。

  我讨厌自大狂妄的人,可我偏偏见过自己最傲慢的表情。

  我讨厌自己懦弱不堪。

  我讨厌自己反复无常。

  我讨厌自己疑神疑鬼。

  我讨厌自己儿女情长。

  我讨厌自己总是极度悲观。

  我讨厌自己总是要哭哭啼啼。

  我讨厌自己总是误会别人的好意。

  我讨厌自己总是说要放弃却没有放弃。

  我讨厌自己明明说要永远不将就,可面对喜欢的人却舍不下卑微的自尊心,明明想把一颗真心掏出来强塞进他手里,却偏要假装成毫不在意,写些自怨自哀的文字都不敢提到对方的名字。

  我讨厌自己总是对陌生人报有敌意,被迫害妄想症严重到极点,在大街上有人离我稍稍近一点点都会觉得整个人汗毛倒立,烦扰不堪。

  我讨厌自己在工作上的任何一个失误,更讨厌自己失误后小心翼翼的掩饰。也许别人不知道,我的心情清楚不过。

  别人也许可以看到我的一点点小成绩,而我却可以看到未获得成绩时自己内心的抱怨与憎恨。也许别人可以看到我在台上的一点点微光,可我却能看到自己的虚荣与骄傲。别人也许可以看到我一点点微薄的智慧,可我却能看到自己过错与愚昧。

  所以,我常常宣告周遭,说自己决心孤独终老。不是因为我不愿被人陪伴,而是我不相信会有一个人如我一般知道自己所有的阴暗面后,还如我一般爱着我的人。

  我是如此,讨厌着自己。

  可是即使这样,也依旧没有办法舍弃这样自大狂妄独断专行的自己。

  所以,我努力去向世界传递善意,努力去为他人思考,努力去活的真实洒脱,努力去珍惜每一分情谊。并非我本就如此,我只是,想借此减少一分对自己的厌恶之情。

  也许当有一天我老了的时候,我会回忆说。

  我这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个不那么让自己那么讨厌的人。

  《奇葩说 第四季》观后感(十):好像没那么习惯了

  一个节目要做长,做好,创新是很重要的。

  我看奇葩说第一季的时候是大一下学期的期末,现在第三季准备大四实习狗了。

  这个节目真的会让人很惊喜。我刚大二那会还特意在qq空间写了个观后感。

  说回正题。既然是奇葩大会,那么选奇葩就hin重要。第三季,我没怎么看。是因为有一些新奇葩真的很烂,直接影响了我想要看下去的欲望。感觉走得后门,有黑幕的选手。不过我可能还是会补回来吧。

  一个人说话,如果是想要面向大众的,一方面不能太浅,就是一说到一样事物,阿猫阿狗都能够想得到的点,就没必要说,或者没必要重点说,这是深度的问题。第二,不要过于复杂,太过于玄妙的哲学的东西,尽量说人话,就是深入浅出。也许深度是有了,但是观众难以理解,就难以产生共鸣,所谓曲高和寡。而我觉得邱晨在这两方面都是比较好的。

  奇葩说好就好在,它体现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多元化的观点。就是对于一样事物,从N个角度和方面去分析和探讨。我们都知道没有正真的对错。但是随着角度和方面的增多,我们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噢!原来还可以这样去看去想。所以我会像现场的观众一样会随意选手的发言立场也会动摇。

  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让我这样呢?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说回来选手的问题。

  老奇葩,如晶宝贝,small,small,马vv,邱晨,思达,陈铭,陈咏开等我觉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靠谱的。

  范恬恬,她一开始真的是很有特色的一个选手。夸张,有张力的表演。那些没有专业辩论素养的人感觉都在像她看齐,讲例子,特别是自己的情感经历,重点在于动之以情。这样逻辑方面就会薄弱很多,但也许对现场的感染力会强。但是,我明显感觉她有点吃老本吃不下去了,她自己也说出江郎才尽之类的话了。就算她没有退步,只是原地踏步。但是当别人都在前进的时候,她还这样吃老土,显然是行不通的,观众会腻。

  那个咆哮的欧阳超,真的觉得他很莫名其妙,第三季海选的时候就觉得,没想到还留到第四季了。他应该也算我第三季没没能看下去的选手之一。希望能赶紧下台。

  然后,就是那个大王的女的,看第四季才知道这个女的,也是水份太多,没料的人,如果欧阳超还有个咆哮的特色,那她的特色是什么,不知道为何留到现在。

  还有鹏鹏,就是那个脏辫女,也是太弱鸡。

  蔡聪有故事,但是辩论就很一般。

  麦孜燕也感觉很一般。

  刘什么像贾奶亮也很一般,一般稍微偏上一丢丢丢。而且床穿衣服显得很矮。

  感觉最好的是首尔和飞飞大王了,马剑越在他们之后,又在以上所提到的之前。在新的奇葩中。不知为何首尔让我想到了栢邦妮,我挺喜欢邦妮的。

  飞飞大王呢,很有个人特色,大概是赤子之心?

  还有之前印象比较好的花希,胡天语,邦妮她们(还有一些比较好的选手,我可能忘了)怎么没有继续了呢?其实樊野也挺好,不过他和恬恬一样善于打感情牌,只是他的感觉很温柔。

  少奶奶感觉这期很有亮点很进步啊,思达也是不错,董靖一开始没特别看好,现在渐入佳境的感觉。

  没有了大紧老师确实是挺遗憾的。何老师做主持也不错,车开得稳稳的。只是导师多了也就乱了。之前感觉马东和康永说话很在理,几乎没毛病。可是当他们更加参与到比赛的时候,我感觉他们说的话,没像以前那样那么容易全盘接受了。也许他们以前也会有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得做法,但现在很明显了。觉得他们的观点在正如胜利的急切之中,好像也存在着满满的bug.我不知这是好还是不好。

  辩题的话,感觉还行。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