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次元侦探》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二次元侦探》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08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次元侦探》经典观后感10篇

  《二次元侦探》是一部由黄松 / 胡利峰执导,霍政谚 / 徐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爱情 / 科幻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一):我爱你二次元里的你

  起初怀着懵懂心情来看这部电影的,说实话千真万确实话。。。没看懂,为什么没看懂呢,因为智商不够哈哈哈,开玩笑的,是因为你没有认真看,香艳有啥了不起的,咱看的是剧情对不,听朕来给你分析分析什么是真正的《二次元侦探》

  二次元说白了就是抽象想象派,动用自己想象力想出来的某种情结,不难解释题目可以规划为想象出来的侦探

  谁想呢 哈哈哈 当然是萌萌的女猪脚啦!进入话题

  影片开始进入的是一种雷克风,这在电影里叫做倒序片,有点本末倒置意思

  一场杀人案的现场,一具被捆绑的女尸,一个刺青,引入了第一章,刚开始看都会以为这就是一部刑侦片,手法运用很独特,采用的是先入主题,先把精彩抛给观众,谜团一,是谁杀了这个女人,又为何有刺青。

  当这一切随着剧情往下去的时候不难想象一个女主是分析师,一个男主是侦探的完美搭配。

  就在说到游泳的时候画风突然一转

  哈吓了我一跳,原来片头是二次元想象出来的世界呀。

  女主是编剧,把男主想象成侦探,这就是现实中的借物找物呀,哈哈

  接下来女主继续想象,继续追凶

  片子真正的转折点其实是宿舍中另一个女人出现,也就是吃醋的表现

  她把这个女人当成了情敌,随之在二次元世界里也把这个女人想象成了下一个目标

  由此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出现的男主和女主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女主的宣泄呀

  可能在现实中女主吃醋吃大了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这才是本片的高潮

  都说女人爱上一个人是傻不拉几的的确不错,女主因为爱着这个呆萌的男人把他想象成了侦探,和男主一起破案。

  剧评

  拍摄手法《倒序 抽象 是先想后现实留悬念的结局

  剧本评论《个人解析作者表达的是一个女人因为爱而生嫉妒,因嫉妒而确认了这份恋情,是一种宣泄的写作手法,女猪脚可能就是编剧的本身 。

  演出评论《演技达标,一出场就引人入胜,一直到最后的打斗场面,很给力

  今天就马马虎虎写到这里吧,因为有事情,有空在继续。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二):深度剧透……一点我自己的理解

  刚打开电影的时候片头的风格感觉是有些九十年代的风格,男女主角的装扮和服饰也有些非主流的意思,而且在片头的末尾也点出了本片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刺青”。

  看了评论,很多人都说没看懂。但是其实只要认真地从头看到尾,还是很容易明白整个剧情的。其实本片就是两条线交错出现。

  第一条线:一次元就是现实世界。主要讲的是一个写侦探小说的女作者徐小曼正在创作一篇新的侦探小说,是关于刺青和变态杀人凶手的。小曼写文时遇到了瓶颈期,不仅写不下去了而且还被编辑一直催搞,但就在这紧急时刻她又感冒发烧了。小曼有一个呆萌帅气的同居室友戴着眼镜的宅男霍顿,他得知小曼生病后便一直在照顾她,并且还帮她接着续写未完成的小说。小曼其实一直都有默默地暗恋霍顿,结尾时小曼主动地一个吻让人心都要化了。真是非美好的结局。

  第二条线:二次元就是小曼写的小说世界。在小说中,小曼把自己幻想美艳高冷的犯罪心理学家徐曼,并把霍顿幻想成高大帅气又很精明干练警察队长霍胜。在小说中,霍胜遇到了一个变态杀人凶手,该凶手除了在受害者后背上留下了一个很奇怪的刺青图案外并没有留下任何其他线索。所以无奈的霍顿只能向犯罪心理学专家徐曼请教,于是徐曼就这样参与进了这件凶杀案中。很快,凶手又再次出手,虽然第二个受害者幸运地没死,但也被凶手在腰上纹了一个很奇怪的刺青。第三个受害者是霍胜的线人,而且还将凶手的地址告诉了霍胜,所以她成了第三个受害者,在脖子上被凶手纹了一个古怪的刺青。此时凶手终于首次出现在了霍胜面前,并且和霍胜两人互相追逐射击,但最后还是被凶手逃走了。因为线人的死,徐曼和霍胜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之后两人发现,原来凶手的下一个目标竟然是徐曼。最后两人终于找到了凶手,并经过了一翻枪击和打斗,最后还是徐曼美救英雄,杀死了凶手。

  这部电影最特别地方就是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偶而会有交错,有时会让人分不清现实和二次元。尤其要强调的是本片的男女主演霍政谚和徐立的演技非常好,在平凡的现实世界和奇幻的小说世界中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截然相而的形象,而且还非常的自然令人信服

  本片有香艳的镜头,有惊险恐怖情节,有令人费解的悬疑,有脉脉温情感情戏,有成群的美女,有可呆萌可干练的帅哥。总有一个元素适合你哦。不要犹豫了,快来看看吧。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三):我眼中的二次元侦探

  嗯,是的,我是冲着我的大头哥哥霍政谚去看片的,哈哈,谁让我是他的大脸妹妹呢?相对于霍欧巴之前的三部电影(《侠侣》、《粉红丝带》、《残梦》),《二次元侦探》真的是十分的烧脑。

  说到这,不得不解释下何为二次元。二次元,即二维。“次元”即“维度”,是dimension的两种翻译。在ACGN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的一种称呼,但ACGN并非等同于二次元。相对应的,ACGN文化中通常将“现实世界”称为“三次元”。这一用法始于日本,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称为是“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

  有没有感觉很深奥?好了,我们来说说电影吧。

  电影上映的时间正赶上我在上班。半夜十一、二点,伸手不见五指的走廊,隔壁房间摆着一具骷髅架,床头铃时不时的响起......哎呀妈呀,现在想想,我的小心脏还扑通扑通直跳呢。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我看完了电影。

  电影一开场就进入了烧脑模式。离奇的凶杀案,死者脊背上的鲎的刺青,死时怪异的动作...... 凶手到底是谁?刺青代表了什么?化身为侦探的霍政谚与化身为犯罪心理学专家的徐立互为搭档,进行着一系列烧脑的犯罪心理分析。紧接着,电影把我们带回了现实。原来,所谓的凶杀案,竟是由徐立饰演的徐小曼编写出来的。

  二次元中的精彩烧脑,现实中的平淡温馨,男女主人公身份不断地穿越变化,让人有时分不清何为幻何为真。看的时候,我一度认为徐小曼和霍顿是个精分患者。可是电影的结尾,那只突然出现的手,又让整个影片复杂了起来。那是谁的手?徐小曼如何了?那四个刺青代表了什么?霍顿写下的那一段话,是想说明什么?阿西吧,瞬间觉得智商不够!

  其实,影片除了烧脑外,还是有很多精彩的地方。香艳诱惑情欲片段令人血脉膨胀,精彩刺激的打斗场面让人心生震撼,平凡温馨的合租生活令人感到甜蜜

  最后,我还是想来夸夸我家先生。无论是勇猛型男霍胜,还是呆萌暖男霍顿,霍政谚演绎的都非常精彩。偷偷告诉你,霍政谚的朋克造型让我笑喷了。当时脑子里一直在想,当杀马特遇到洗剪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霍政谚以这种造型示人,我得赶紧截几张图舔舔屏。当然,戴着眼镜的霍政谚,我也是第一次在荧幕上见到,不要太可爱,分分钟想把他抱到怀里。但是想想我俩的身高差,那画面真的是太美,我很期待

  前言不搭后语的写了这些,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身为学渣的我,还是第一次写影评。嗯,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吧!二次元烧脑,三次元真爱,无限精彩尽在《二次元侦探》!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四):你想知道的二次元世界都在这里

  !说烂片的是因为你没有认真看,如果你仔细看这是小曼幻想出来的情节,在现实世界中小曼爱着霍顿把他想象成了英雄,在侦探的过程中遇到了刺青杀手故事多情节都很惊悚,如果你仔细看也能看出杀手是谁来,更重要的是二次元本身就是幻想出来的美好,代表了现代年轻人思想,好好看吧至少两遍。

  二次元无非就是想象出来的世界

  但是这篇电影不在于这个

  如果你仔细看能看出很多的故事情节

  比如小曼的眼神 爱慕霍顿的眼神 以及她自己的抽象的想象

  比如刺青阵符,如果不是一点点的做了功课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刺青的来历以及方法

  比如最后杀手的打斗场面,都是真打的呀。

  好多说烂片的,是因为没有仔细看看,如果看了你会发现很多的头绪很像我们先现在的自己。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五):《二次元侦探》 一部没有侦探的侦探电影,看懂你就脑缺了。

  看片之前,朋友隐晦地告诉我,说这是一部看了会怀疑自己智商的电影,就别看了,可是顽固的我还是任性地去看了,看后才发现朋友说的根本不对,《二次元侦探》这一部没有侦探的侦探电影,简直是不能带智商去看,因为会烧坏脑子。

  导演,我想和你谈谈

  电影里用纹身图案和背后的典故体现罪犯追求完美犯罪心理,请问完美在哪里?一个古老生物就完美了?一个什么诅咒纹身就完美了?一个化学元素图就完美了?最后当那个所谓的上帝之眼出现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导演良苦用心,是为了装好电影里完美的逼缺的!

  最后写完影评我忽略的一件重要的事,不好意思,忘了这是一部不能带智商去看的电影,我这么认真的提问其实也是脑缺了。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六):《二次元侦探》:用你的想象力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里有一场戏,从阳台看出去,不远处工地上有一座未完工的大楼结构奇特,像艘宇宙飞船结果下一个镜头,大楼竟然底部喷出烈焰,就这么堂而皇之地飞走了。导演并没有给这一情况任何合理的解释。

  lt;图片1>

  lt;图片2>

  只比张艺谋小3岁的美国导演吉姆•贾木许,擅长将低成本制作拍出冷漠疏离的意象,其漂泊流浪孤寂情绪独步天下。而他有时会突然就不讲理起来。比如这部09年的《控制极限》,男主人公整部片不仅话少高冷,而且还每早必练太极

  lt;图片3>

  他一路憋足了仙气冲到重兵把守的敌人基地,死盯着那里酝酿着情绪。

  lt;图片4>

  当所有人都在纳闷他会使出什么大招干掉守卫直捣敌营之时,下一个镜头,他就舒舒服服坐在敌人办公室沙发上。满头雾水的敌人质问他:你他妈的怎么进来的?男主人公认真的说了一句:用我的想象力。

  lt;图片5>

  lt;图片6>

  想象力是一种迷人的不讲理。

  我们日常观影也好,读书也好,大都会去遵循作者给出的叙事逻辑,在一个个层层递进的结构中规规矩矩的走下去。而走了这么久,当你突然发现自己可以飞起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

  电影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你永远不知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他可以把你想不到、不敢想的东西就这样活生生的砸在你面前,而你会为这种突然降临的奇观惊喜,会对着天马行空梦境大呼过瘾

  《二次元侦探》则完成了对想象力本身的展示,他不是在一段常规叙事之后飞起来,而是直接告诉你,之前你其实在飞,现在刚刚落地。

  lt;图片8>

  “二次元”这一用法始于日本,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称为是“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现实世界。

  电影《二次元侦探》乍看跟常规意义上的二次元没什么关系,他并不是一部手绘漫画风的真人影片。然而他却将一个小说作家脑海中的“二次元世界”展现出来,与作家所在的现实“三次元世界”发生紧密的对应关系。

  女作家徐小曼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平面的文字,文字架构起了立体的想象。徐小曼在杂志主编一催再催之下疯狂赶稿,

  lt;图片13>

  她的生活已经完全被自己的想象空间占领,致使她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界越于想象和生活之间。这种走火入魔状态恰恰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因为你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走到另一个维度之中。

  lt;图片12>

  影片的高潮正好发生在交稿前夕,徐小曼神情恍惚的穿梭在自己构建的人物世界里,她的生活空间完全被自己的想象空间侵蚀,她甚至在现实中被自己编造出来的凶手袭击。在病倒之后,室友霍顿帮她续写小说,竟然也掉入了想象漩涡

  lt;图片10>

  仔细想想这种体验,你会发现这正是一个作家的日常。这部影片虽然在制作上属于轻量级,整体看来水平有限,但他恰恰抓准了一个点,就是还原了这种有趣的生活状态。作家面对一个命题,她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自己想象成美女犯罪心理学家,将笨笨的室友想象成帅气侦探。

  lt;图片9>

  于是生活变成了创作源泉,在创作之路上磕磕碰碰,又不断的被不堪重负的身体拉回现实。身体躺下了,思绪还在半空中,小说里的情感已轻车熟路,现实中的爱情才刚刚开始……

  lt;图片11>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七):有些事真没什么理由——《二次元侦探》评析

  本评长篇大论,但剖析算是彻底,带点图解作用(无配图,懒啊……),深度剧透。

  这部影片足够烧脑,足够多元化,剧情也是波澜起伏,题材形式等也挺新颖。本来应该给五星的,毁在了作家方面专业知识的缺乏和推理部分的稚嫩……

  这片儿我看了两遍。初看觉得逼格满满。

  可能是因为定位不对,所以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老紧张着出现死者,以至于看到徐曼泡在浴缸里找死(?)都在想:这水怎么是浅红的,不应该是血红吗?

  先说说我看的过程中的感受和剖析。

  这的确够烧脑,看第二遍时我一直在注意每一帧镜头的作用(但后来我觉得我纠结这个本身就是没事找事……)。

  说实话唯一觉得无厘头地多余的,就是虚拟世界开头,第一个受害者回家的那部分,比如给这妹子特写……

  不过还是那句话,本片主题就挺虚幻的,没必要严格要求内容处处落到实地,也许某镜头就是为了渲染气氛呢?

  后面的话,镜头交错越来越乱了,主要是第一个受害者被凶手压在床上的时候拼命的嘶喊和挣扎唥感动我,这真是个好演员!

  后面让人感到多余和费解的镜头,大概就是:一,小曼散步看到孕妇生出一个鬼娃娃。二,现实世界小曼和霍姝相遇的部分。

  一,后来才懂,这不是主线剧情的部分,但是也反应了电影主题。

  我们以为地上有血,是死人了,但现实世界没这么荒诞,只是一位孕妇临产。而我们以为小曼会去帮她,但小曼愣着,接着看到了一个鬼娃娃爬出来——小曼愣就是因为她想象出来了一个鬼娃娃。

  她看到孕妇临盆是现实的,但鬼娃娃应该是小曼的想象。这就是一个小说作家的视角……特别是一个浪漫主义,爱幻想的少女作家。

  想象和现实交织,就是本片特点。

  二,初看有点蒙逼:为么给霍姝外貌的特写呢?为么这妹子拿着熨斗呢?为么气氛这尴尬呢?第二次看彻底懂了,小曼这是吃醋了。小曼以为霍姝是霍顿的女友,毕竟穿着暴露(?)还拿着熨斗嘛。

  而霍姝跑进小曼房间来推销,再后来她来告别,这也是我觉得比较多余的两个部分。但后来,在霍姝推销时看得出来小曼在头脑风暴。而在霍姝告别时,听说她赶夜车,小曼已经开始打算把霍姝写“死”了。(由于我脸盲比较严重,压根分不清除线人以外的死者,也不太清楚是已经写死了还是准备写死……)

  说真的,悬疑/侦探/恐怖小说作家都这样,看见啥玩意都能成凶杀案的一部分。

  下一个问题就是:那一章(具体哪一章忘了……)的章节名为什么要叫新娘?为什么要出现霍胜误杀新娘的情节?删掉似乎也不影响后续发展和情节。不过真没必要深究。

  下一个,最后一个死者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时候霍顿已经开始帮小曼续写了。逼格超高的画面引出第四个死者:包的拉链从里面拉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看剪影很明显)女人站起来,她的背后是一个上帝之眼的纹身。这个地方没有像前几章,通过徐曼等人的动作,对小说的文字进行画面化。而是直接写了霍顿的思路,比较新颖,而且也体现了虚实交错,主要是也比较省预算。

  下一个问题,即是在主角二人追杀凶手时,为什么出现了两个凶手。这个后来也有了明确的答案。

  看了豆瓣一位同学的影评,说是“镜像原理”。我查了一下,说实话这应该叫“镜像理论”。原是说新生婴儿通过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等等行为,而体验到“自我”的概念的时期。心理学家把现实和虚幻交错的体验也叫作镜像体验,答案就是它了。这也是体现了影片的主题,虚实交错。

  其实最折磨我的问题就是:凶手tm的是谁啊!不过在这部电影里这个问题已经特别地不重要了——即使我tm一直翻滚着想知道答案……打第二个死者起,人物们就开始说我知道是谁了,最后的推理徐曼还说凶手跟她说过自己的野心!结果直到凶手暴毙,我们都不知道是谁……算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粉丝放弃了对非现实主义电影的咆哮。借其他同学影评的话来说,就是这部片子侦探和凶手都已不重要了。

  重中之重,本部影片的主题。

  毫无疑问,线索一定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二次元)两条,观念一定是虚实交错。

  而为什么大家看不懂,就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和逻辑被束缚了:这tm不是推理电影,也不算正派侦探电影,这是悬疑科幻(科幻?大概吧……)电影。所以:

  正如一位同学说的,有些事本来没有理由逻辑,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硬要找个理由把这事完美解释了。

  这片很多地方就是没有理由,像梦一样,就是为了给你虚幻的体验。体验本身就是理由。不要拿平常看电影的“一条线索下来我内心一定清晰无比的”眼光看待它!

  以及本片的主题之一,一个作家的想象力。

  这部分影片反应的很真实。

  这让我想起了个故事:内地的恐怖漫画家祝耕夫在《噩梦碎片》里的番外吐槽过,他的亲戚来他家里,要他给自己画一幅可爱点的画像。祝耕夫开始信心十足,后来画着画着,好好的大婶,给人家画得阴气森森……祝耕夫:恐怖漫画画多了……我尽力了……

  其实悬疑小说作家经常阴谋论别人或者YY不吉利的事儿(比如我有次坐公交车的内心活动:诶woc我坐的这辆车,司机会不会突然被狙杀呢?然后我就写出了一个很棒的片段……),也是一个道理。作家们只有取材于生活才能有充沛灵感,也只有这样才能显得真实可信、吸引读者。

  而且我记得,一位警官职业的推理小说作家在她的作品里写了一位惨死的死者,叫赵某某。后来她在自己帖子里放了一张手机来电显示的截图,并附言:我在给领导打电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截图上写的领导名字,正是上文提到的死者名字赵某某……

  是的,作家们喜欢把死者描述成身边不喜欢的人,用这种方式来释放压力……虽然一点都不酷,不过,还真的挺爽!

  扯多了哈哈哈。

  总之,这电影就是,想象力丰富的少女作家小曼把现实和小说交错了的故事。虽说挺多作家还没到“在街上走着走着,忽然觉得看到了自己小说的主人公一闪而过”的境界,但小曼的状态还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其实我好担心哦,小曼和霍顿这种作家要不要精分咯。(其实也不至于。基本现实里每个作家都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当儿女,了解他们很透彻,并且不会把他们与现实的人物混淆)

  再,电影里头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就是小曼暗恋室友霍顿已久。于是在虚拟世界,徐曼和霍胜两人发展火热。而霍顿后来也产生了虚实交错的幻觉,意味着他也对小曼产生了足够的好感。于是借着小曼生病,霍顿照顾她,二人恋情终于进展了。虽然我没被甜到,不过很多同学都表示很暖很完美。

  影片的虚实交错大致分为:一,虚拟世界的恐怖情节渗透到现实世界(小曼梦见被自己笔下凶手残害),或现实世界为虚拟世界提供恐怖素材(孕妇事件、霍姝被写“死”)。二,现实世界的爱慕和虚荣(这词可能不好听,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高冷美女博士什么的……属于自我满足)渗透进虚拟世界。

  于是影片就元素颇多了,足够让人给高分评价。

  值得一提,本片并没有确切的侦探形象,而是霍胜和徐曼两个人联手破了案的。有同学说主要突出徐曼,毕竟最后美救英雄了。但霍胜也救过徐曼,且他是公安人员,没有他的话,徐曼不可能参与这一系列案件。所以我认为侦探应该是他们二人组成的虚幻的形象,有男有女,有镇定有任性。优点是相比一般确切的形象,更让人容易自我代入。

  这里要夸一夸编剧们。剧情很波澜起伏,题材也足够新颖,元素也足够多足够广。

  有些起伏看似很紧张,但编剧简单的镜头一晃就解决了麻烦的过渡。比如虚拟世界主角二人争吵后,凶手打算对徐曼下手,后来为什么霍胜出现,徐曼免遭其难。

  吐槽放在最后。如果是因为看不懂剧情才来找影评的同学,十分欢迎你跳过这里。

  因为自己就是写作的人,并且本片也有意体现悬疑小说作家的心理和视角等等,所以先吐槽这电影有关写作的不合理的地方:

  发表在杂志上的非连载作品哪来的第一章第二章?而且电影里展现的这小说的篇幅来看,绝不是长篇,顶多一中篇。

  说实话,我觉得这片子为什么被说取材新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电影很少用于展现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这事儿我想过,因为小说细节多篇幅长,而电影主要是快餐方式,两者出入大。比如小说要用合适的动词交代人物过渡动作,而电影很多动作没有过渡直接切镜头。

  就算小曼的小说是连载作品吧。但,一般连载作品投稿给编辑都需要投稿两章以上,同时大纲也需要提交(篇幅短的话,大部分都是直接交全文)。

  再,看徐小曼那抓头挠腮的样儿我可捉急了:多天真一姑娘,写文不带写大纲的,能不卡文吗!你不卡谁卡啊!

  而且小曼的编辑良心啊!催稿这么急!还有一整天加上半天的时间才截稿,他(她)就开始不夹枪带棍地(重点)死命催,现在这样可爱的编辑不多了呀……

  并且我很想知道霍顿怎么给续上情节的!他又不是作家——一般我叫我小伙伴来帮我码字他们都一张苦瓜脸表示没那能力。主要是霍顿怎么知道的徐小曼想要表达什么、剧情如何发展?果然二人颇有缘分?

  比较严肃的是,我认为霍顿这样不加商量地帮小曼续写是违反小曼与出版社的合约的。或者说是违反法律的。不过那不重要XD。

  从本格推理的角度出发,我还特别想吐槽最后徐曼装逼时推导出的单词WORLD啊!随便四个单词里面找出字母O、R、L、D拼一块就是没有W的WORLD了?!这四个字母既不是全放在开头也不是全在最后,这是哪门子线索啊!而且少了的W就不用想了吗!tm生凑的吧!这逼装呲了,真不能忍……

  其实我在想,这又不是连载日更小说,不至于累到昏睡在电脑前又生病好几天吧……

  好吧其实由于本片就带着浪漫色彩,所以也没必要严格要求,只不过我认为在专业方面还是要严谨一点的。(允许我骂一句,本片在推理的方面不怎么成熟,水平相当于十几岁的新人推理作家……)

  看完它,我是嘲笑自己了。

  我的思维还是那样古板,还是那样不可跳跃、中断。最近同样在写一部架设在梦里的,有些科幻悬疑味道的剧本,可是就是带着本格推理的意味,到最后比《盗梦空间》还要有逻辑有条理。

  这不见得是好事。

  所以如果真正读懂,这部影片也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了吧。

  有时候,真没必要去找个原因解释一件事的合理性。

  谢谢大家看到最后,这是幽蓝第一篇豆瓣上的长评。这评比较杂,废话也多,也许给您添了麻烦,欢迎回复。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八):《你看到的只是另一个自己》

  可以刺青吗?169小时以前,倒叙开始。

  看似漫不经心,却又步步惊情。

  一般悬疑推理类的影视作品,不外乎“开场见血,闻者逝命”作为强情节将观众带入,但“血案未结,墨印先行”成为了《二次元侦探》的一大亮点。

  鲎为情义、奥茨为人本、NH2为根基、构成了百态,也形成了定数。上帝之眼则是笼罩着一切的尺和度。四个图腾,涵盖了众生之相。这种二次元的多维叙事,在推理和悬疑类电影中,是独树一帜的。与《盗梦空间》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同。但,这看似平行的两条线其实布满交集,各有相关。女作家对萌男心生情愫,于是,在笔下,萌男成了无敌神探,但在女作家的世界里通篇没有提到神探的推理手段及过人神通,因为,在那个世界,她才是英雄。女作家作为线索,帮助男主推进案件,甚至临危一枪救了萌男,这才是她想成为的人。这与现实中她大条的忘记吃药、一个人忌惮地洗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爱并不扭曲,而是一种暗自生长。一种潜意识里的主动的生长。而这部小说的结尾,则是由萌男完成的,他写道“在没有时间的永恒中没有什么会成长,没有什么会改变,所以,其实是死亡造就了时间,让万物生长然后归于死亡,人可以重生但坠入同样的生活,那个你反复经历的生活,当你想不起自己的生活,也就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那就是生命最糟糕又秘密的命数所在,你被

  要知道,无论恐怖电影也好,推理电影也好。最给你心头一针的不是结果,也不是罪恶,而是影射。

  无所指即有所指。。。

  凶手暴毙,罪恶的面目被超现实的咒印取代。

  所以,那结果呢?

  我愣神了几分钟,才恍然,其实,这部电影的意义早就不在于凶手和罪恶,而在于符号本身。这种符号,你我心里都有。这种颠覆式的结果,顾左右而言他,将思考性又大提了一截。

  你会发现,时间和倒叙的概念被模糊掉了。别急,导演很沉得住气,直至片尾那场戏。365小时后,作家看到了自己的刊物,欲看却被突然出现的一只布满刺青的手握住,电影结束。

  这种莫比乌斯的环形叙事结构,让人顿生凉意,却又会产生深刻的冥思。

  就像追凶那场戏,男女主看见了两个凶手,其实,是一种剧作上的“镜像原理”,实为投射了自己心里的描写,最后男女主相逢,化险为夷,殊途同归。

  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看不清真相,往往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我们想看到的。我们不愿承认,又无计可施,所以我们姑且称其为幻觉和梦境。只是梦是一定会产生的,醒了也会再梦,而梦中也可以清醒。只要你用心去看。

  而无论看到了什么,都不过是看见了另一个自己而已。

  《二次元侦探》观后感(九):此剧有毒,速速围观吧

  《二次元侦探》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的构想是破案,但为什么会是二次元还真是想不明白!后来有爆出片花,各种版本让人更是按耐不住想马上看正片啊!预告片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刺青!刺青一直就带有神秘的味道,与其说它是一个符合,还不如说它是一种信仰!一个刺青就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于是也就更期待这部无限烧脑的电影了。

  到了全网上线的15号,也是特意找了观影券就为了早点看到电影,因为预告片已经吊胃口了。看了正片发现确实让人脑洞大开!

  这部电影看过的人都知道其实就是女主人公小曼把她的室友也就是咱们帅气的霍顿想象成她小说故事中的男主角。一个兼具高智商和细致分析能力的神探,而小漫自己则变成了犯罪心理学专家,两人一起为破获离奇刺青案和凶手周旋,却不料自己成了凶手的下一个对象。但是这对高智商的拍档最后也是一起并肩将凶手处理了。整部电影时而描述小说中的片段然后又跳跃性的回到现实中,现实中的暖男室友也是帮着小漫,最后还在小漫累坏生病的时候跟她合写小说。两人的关系也就在这现实与小说的世界里慢慢拉近,最后两人也是认清了关系,最后那个吻有着催泪的效果。

  或许很多人初看这部片子会觉得无厘头看不懂,但是真的多看几遍之后会有感觉,但是这个感觉也是千人不同,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想!首先先说切入点吧,这个二次元从小说中体现在现在的电影中算是比较新颖的了,或许现在的生活缺乏刺激,很多东西只能靠想象,在幻想的世界里人总是能有着最大的想象力,这也是一种很强大的精神力量吧!再加上整部影片中包含了刺青,凶杀,破案一环接一环让人欲罢不能!刺青的图案也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让人觉得神秘又惊奇!也可想而知拍摄之前有多少大的知识准备过程!通过刺青图案的变化将整个剧情串连起来,高潮迭起,每一次暴露的线索都能让观众在屏幕外猜想下一步的剧情发展。难怪当时宣传的时候打出来高智商,烧脑,大开脑洞等的吸精词!看完发现确实如此!

  目前灵感先码这么多吧!影评也是第一次写,大家将就着先看看吧!最后说一句,主演们的演技真的还是不错的,霍,你再一次给了我们惊喜,果然你是棒棒哒!咱立姐也是演的了文艺小说家,hold住霸气女专家啊!怒赞!还有戴着口罩的凶手,你是打酱油的么!嘿嘿,口罩下会不会藏着一张俊俏的脸庞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