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母亲!》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母亲!》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10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母亲!》经典观后感10篇

  《母亲!》是一部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詹妮弗·劳伦斯 / 哈维尔·巴登 / 艾德·哈里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亲!》观后感(一):看懂了吗?其实很简单

  先说两点:一这部影片不好好坏评价,或者准确的说不好用正常的观影经验去评断,这是一部比较反电影的电影;二看了大多数的分析,都比较肤浅或者片面,但是 不是大家能力有限,而是要写出影片真正的隐约,可能几篇论文不够。。。。。

  看了很多资料,我尝试简单说一下影片的含义导演本意,这部电影更像是导演的一次呐喊,呐喊的内容是什么?作为人类,他很伤感,他很无助,很生气,对人类呐喊“臭傻逼!”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完感觉很不爽,好像有人往自己脸上吐了一口痰一样

  影片包含很多表层隐喻,比如:宗教 社会 双性 难民 心理学 哲学等等。。。。。但是一切的隐喻都有一个目的,阐述生物环境关系,人类正在残害坏境的路上,最后会同归于尽,不断循环,好像癌细泡一样,而源动力是人类的劣根性,这劣根性是改变不了的,太可悲了。面对包括自己在内的臭傻逼们,我们怎么改变现状?可能改变不了,母亲!作为你的孩子我很无奈!只剩无奈的嘶吼。

  《母亲!》观后感(二):个人影评

  个人影评:1.太复杂的一部文艺片,隐喻太多,细思极恐。首先是宗教,妻子代表爱,粉丝群代表着供奉,这就是宗教生活下去的动力和源泉!爱想将神占为己有,而神需要将爱播向大众,以维持生存,循环往复,无穷匮也!其次,伦理女人即为家,女人在哪,哪里是家,家中一切由女人打理安排男人负责工作赚钱,应酬!家是一切,而男人却是家的一切!家需要自私的独有,男人却需要放飞寻找灵感和生活源泉!这就是生活现实矛盾!最后是人权。男权世界里男人的恣意妄为最终带来的只能是毁灭!是他无法掌控和收拾的消亡!女人就是无尽的付出,男人就是无尽的挥霍!2.镜头感十足,导演极力追求感同身受,让人确实感同身受!3.对于女人来说,房子就是她,与她同呼共感,分享生命!4.当一个人被关注到一定程度,你的所有权将不属于你自己,而是全社会!操纵你的是人言与眼光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曝露于世,不得安宁!5.不患贫,患不均!父母授予多少无所谓,授予兄弟姐妹多少很有所谓!父母生存好坏无所谓,而留下多少很有所谓!兄弟拥有多少无所谓,而从父母那分走多少很有所谓!6.婚姻就如思文所说,会让男女获得真正的友谊!即她穿着透明衣服站在你面前,那她真就是透明的!7.占便宜是人的天性管理者只需让你感受到占便宜了,就可以管理你!而且你心甘情愿!8.关于片名,这是一部描写一个女人犹豫要不要当个母亲,到如何成为母亲,最后作为母亲所要做那些的电影!母亲,生养你的人!你一生都要依靠、信奉的人!那对于不同的人,母亲就有了不同的概念!神的母亲是拥趸,男人的母亲是女人的依赖,女人的母亲是家,你需要什么,依赖什么,什么就是你的母亲!个人见解欢迎观看影片后共同谈讨!

  《母亲!》观后感(三):敢碰我儿子就把你们撕了

  前半段越看越生气,这个诗人只追求名利女主还和他生什么孩子啊!他明明爱名利爱虚荣超过一切,只要那些人给他爱和崇拜,什么老婆孩子的都忘记了!!女主也是的,眼前只有那一小片天地,只知道守着自己的房子,连她自己都说永远待在房子里所以要造成个天堂目光短浅!!气得我抓起手机打算刷了,终于高潮来了。

  越来越荒唐,这什么和什么??直到婴儿出生,男女主人暂时退回到他们的小天地,一切好像暂时平息了,这时候男主却承认,不想那群人走,女主也终于说出,你只是爱他们爱你。然后更荒唐了,一个新生儿被男主奉献了?被人撕了还分食?????我对电影的忍耐基本到了极限,还好女主手刃了几个人才能压了压火气。

  一直忍到最后结局突然把电影看懂了。这个傻逼的神,试图教会人类这个那个,爱和宽恕?生命?但是人类自私愚蠢野蛮肤浅,学不会有什么办法。女主作为一个人,她也没有神的博爱,她作为女人的爱给了丈夫,作为母亲的爱给了儿子,对于其他人她只有一定的同理心,但也在会背地里使坏搞点小报复,这就是一个不完美普通女人啊。女主局限么?局限呀,只想和爱人和儿子守着亲手打造的天堂一般的家,不愿意宽恕冒犯了自己的人,女主作为一个人,只有局限,但没有错,而且伟大。伟大在于,失去了一切的她,最后依然忍着痛无私的把爱给了自己的爱人,只因为他说他需要,然后女主任自己去毁灭。

  所以我说这个神非常蠢,一遍又一遍的,试图教化人类吗?明明女主的爱才最右力,并且正因为女主没有神的博爱,她的爱里才能诞生出重塑世界的力量。神叫一个母亲宽恕那些杀了亲儿子的人?这件事永远不可能,所以房子会一遍一遍的被毁,然而女主会一遍一遍的把最纯粹的爱献给爱人。

  《母亲!》观后感(四):有一個理想是希望所有導演都能像達倫.阿羅諾夫斯基拍《母親!》一樣表達自己

  牛逼!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真誠、勇氣之作!在當今世界政治環境下---難民湧入歐洲,白左政治家因“政治正確”對穆斯林等難民無限度海涵,民眾心裏有所不滿也不敢發聲,怕被扣上“不民主、不博愛”的帽子,因其跟白左政治家所宣揚的政治立場唱反調,主創以非凡的勇氣真誠地表達了對現狀的不滿和批判,真是難得的聲音,甚至可以說是稀有。對於男主的動機和立場,我更傾向認為歐洲白左政客喜歡因接納弱勢群體,即難民,而獲得的讚譽。

  片中的許多宗教隱喻設置我看出來了,但沒法理解具體意思,因沒讀過《聖經》知識儲備匱乏。

  演員演得好,後面部分我聽說很high, 但看完覺得不夠high, 還可以再high一點!

  片子一開始就給我一種隱隱不安的感覺,引人入勝,氛圍營造得不錯,導演用畫面還表現人物狀態,有幾段特別好,比如女主大肚子,每次分娩陣痛的畫面,棒極了!這才是我真正想看到的電影,是今年所有真正的影迷最應該看的電影!

  《母亲!》观后感(五):当“她”被摧残体无完肤,我理解了 也许导演想表达什么?

  我看了很多评论,其中“秀山鲤鱼”的评论让我觉得很有共鸣,并且在“秀山鲤鱼”的基础上整理思路说我自己的观后感 以下所有的内容均为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在此之前我先说下我的本职是一个摄影师,所以我有着我自己的理解。 一.象征符号 【房子】:一部电影创作艺术空间 【女主角】:导演的自我实现与世无争,只想静静的构建自己的艺术空间 【男主角】:导演的功利心,想要作品被大众认可渴望名利 【玻璃心】:潜意识里对自我实现的本心 【孩子】:导演的电影作品 【整形医生】:电影工业化 【医生老婆】:世俗认同 【被杀死的儿子】:工业化作品中被商业化得到利益的部分 【杀人的儿子】:工业化作品中想要自我实现的部分 【血迹】:恐惧 【其他人】:商业世界,媒体,粉丝,普罗大众 二.故事即创作电影的流程和导演的挣扎历程(以下文中的我,即导演本人) 【第一阶段】:一开始火光四起:代表上一次的电影作品问世后,自我实现毁灭了所有被商业世界摧毁的一塌糊涂的艺术空间,只留下对“艺术创作”的坚持,,新的自我实现醒来,于是我的自我实现把我的艺术空间慢慢修缮,孕育着新的作品,然而这个新的作品充满了我的自我实现,却对我的功利心来说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女主角乐在其中创修房子,男主角半个字写不出,因为作品太自我无法吸引普罗大众的眼光】 【第二阶段】:这时候电影工业思维化闯进了我的艺术空间,这些思路老而不死,我的功利心好像从他们身上找到点灵感,不久世俗认同来了,她告诉我“你的电影里加点世俗喜欢东西,比如情色,你们就能生产一个商业作品。名利双收”我的自我实现很讨厌这种态度,但是自我实现内心又想实现功利心。不久他们就打碎了我最珍贵的自我实现的本心【玻璃心】,我把我最后一点守护我自我时间的艺术空间封闭起来不让外界侵扰 【第三阶段】:电影工业化和世俗认同所产生的作品【两个儿子】来了,名利都给了商业化作品【死去的儿子】,而商业作品想自我实现的成分【杀人的儿子】啥也没得到,那部作品里的‘自我实现’告诉我的‘自我实现’“你会理解我杀死我作品中功利成分的缘由”,于是在自我实现里埋下了对电影商业化的恐惧(血迹)。 【第四阶段】:显然电影工业化和世俗认同很珍惜被摧毁的商业价值,他们要求我的创作本心认同他们,我看到不少商业世界的人闯进我的艺术世界,他们影响我的功利心,试图修改我的艺术世界,我的自我实现说服了我的功利心,把这些商业化概念赶出我的世界,并且自我实现和功利心结合,孕育了一个新的电影作品 【第五阶段】:但是随之而来的不是对于作品的满足,功利心引来了商业世界,因为他想功成名就,果然商业世界涌来。这次他们肆无忌惮的要求我修改【我的剧本,我的创意,我自我实现构建的一切】,我无数次拒绝,但是行不通,功利心放纵他们破坏了我一切的灵感源泉。我的世界开始大乱【媒体,粉丝,院线各种东西涌来】,即使有反对的人想拯救我的自我实现【警察】,但是最后还是被淹没在赤裸丑恶的商业世界中,普罗大众因为我的名望【功利心所致】盲目崇拜我。,于是他们拥护我留出最后一点艺术空间让我创作【最后的房间】,让我创作出作品【孩子】,我的自我实现想保留我的作品,但是功利心迫不及待把它送到商业世界,结果我的作品给商业世界吞噬,那些盲目崇拜的普罗大众根本不理解我创作的本意,他们只会消费我的电影作品。我的自我实现想要奋起反击,却被蹂躏,践踏,最后我的自我实现怒了,一把火烧了我的整个艺术空间,大家玉石俱焚,然而一切化为乌有的时候,我的功利心还在,他完好无损,拿走我自我实现中最后一丝对艺术创作的坚持,继续走入了下一步电影。 三.最后我用通俗的大白话来简单说一下我的认知 导演想说的就是,我有一个想做自己作品的心,但是我又想追求功名,在现实世界的名利的诱惑下,我一再退让,把我的作品变成普罗大众想要的世俗样子,最后作品还被商业世界当消费品看,我愤怒,我毁灭了我的创作思路,留下对艺术的坚持进入下一部电影 作为一个摄影师一个艺术工作者,我是这样认知的,并且感同身受。大导演,这次的电影《母亲!》你没被功利心占上风,你赢了。片名叫【母亲】,其实大家可以读做【创作之心】或者【自我实现】 谢谢大家能看,第一次写这么长影评,当中还有很多疏漏,请大家指点,纠正

  《母亲!》观后感(六):《母亲》

  本片运用大量的暗示手法 本来平静的生活 被一个外来人的突然闯入打破了平静 而这个外来人却把他的家人全部带进这个世界里 并不把自己当外人 在别人家处理自己的家务事 甚至闹出人命 也不会在意! 诗人丈夫却很享受这种感觉 能让他灵感爆发! 妻子则不甚其烦! 突然来了一刻安静 丈夫也不在专注写作 开始和妻子有了互动 两人也有了孩子 丈夫也灵感爆发 写出了非常厉害的 作品 出名的诗人又大肆邀请粉丝记者闯入他们的世界 来人 越来越多 邪教组织 恐怖分子 警察 军人 甚至一些流浪汉 全部都从四面八方涌来 闯进他们家里 并且 诗人丈夫非常高兴! 就算来人们把他们家全拆了! 甚至把他们刚出世的小孩给搞死了 !

  《纯属借鉴不妥私信删》

  《母亲!》观后感(七):啪啪打脸的海报,又啪啪被打脸的预告

  首先澄清,写文章时影片还没上映,所以还未看过影片,所以这不是一个影评,只是闲聊一下影片的周边-海报和预告,因为有感于它的海报设计,如果这都会冒犯你的话,实在抱歉,请绕行,也请保留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嘴下留德。至于评价是不得不选的(三星不代表影片评分,因为还未观看),否则无法提交评论。

  《母亲!》观后感(八):《母亲!》导演想表达的永远想不到

  看完这么久才来写,确实沉淀了很久。

  那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家的世界中,作家才是主导这一切的,可以把他的作品和他的孩子联系起来,也就是创作新作品和创造新生。他渴望新生命来到身边,正如那个孩子所带来的灵感,毕竟他是个作家嘛。 但如他所讲,这是个循环,他总是在做着重复的事,只不过换些个人罢了。他总是在创造新的,却也不断的摧毁,他就站在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上,重复重复,没有尽头。其实把作家这一点抽象出来,他就是个短暂的享乐者,好不容易创造的安乐屋,享受妻子的无偿奉献,人们的追捧,以至于忘了本,亲手摧毁了这一切。 从人物本身抽象出来,作家是享乐者,那么母亲就是给予者。而这一形象也有医生妻子道出:“不断的给予,给予,给予,但似乎总是不够”。当然,这一形象也符合现实中大部分女性,结合影片名字不难想出妻子的角色正如家庭中母亲的——无怨无悔的给予,付出,却总是被伤害。而导演也正是将作为母亲的最常见的特点融入妻子身上,并让该特点一直体现,尽管前半部分,妻子并没有怀孕。 如果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伦理,那整部影片则是社会与世界的缩影与问题的扩大化。 首先,最大,也是最明显的问题,那就是难民和移民,以及他们与本土人之间的融合。在导演的设定中,那些狂热的粉丝涌进作家的房子,就如同难民逃难一样,他们争抢食物,物品和空间,而作家的态度也正是那些接纳难民国家的态度,而影片中听到的那句中文,则是给我了极大的文化冲击。华人和美国联系在一起,就不难想象出移民问题,虽然这里不易理解也不好表诉导演的意图,但,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或多或少都能理解一些。没有别的意思,单纯就电影而论,华人女孩在和房主,(这里也可以看做美国人)争抢,或许是移民和美国人之间的利益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宗教了,从医生的再次到来,神秘的宗教色彩就一直在影片中渲染着,同样,我们也不易体会出导演究竟想要对宗教表现怎样的态度 当然,看了一下其他的,有些还从圣经的角度来理解,但是因为个人实在是没有这个信仰学识和了解,所以也无法从圣经的角度分析。 谈了人物,在看影片的拍摄等方面,有一点很值得提,那就是,导演真的把这光弄得太暗了,本来很具有的真实感的肩扛手提式拍摄方式加上如此暗的镜头,就真的很晃,很晕。但是,导演的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真的真的很真实,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才华和拍摄技巧。 还有一点点自己理解的一个小细节吧。医生的一个儿子死了,血渗到地板上,怎么擦都擦不干净,还浸透了,也就是说,地板的本质已经坏了,暗示妻子与作家的本质生活已经变质,而妻子用毯子想要遮盖掩饰,就如同遮盖他们之前的生活,毯子也就是后来妻子的怀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作家出书,问题再一次暴露,而遮盖的毯子也被浸透般的破烂,两人的表面也掩盖不住内在的变化如腐烂的地板。 以上都是个人的理解,当然,也是看过其他的影评才有一些更深和不一样的理解。 最后,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的哒!

  《母亲!》观后感(九):《母亲!》:这是我留给孩子的学区房啊!

  其实这也算是一部环保片,我没开玩笑。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疯人院”,微信号:dianyingfengrenyuan)

  终于看到了《母亲!》(要加感叹号),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今年的这部口碑冰火两重天的电影。

海报明显致敬了《罗斯玛丽的婴儿》,但从剧情来看,这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致敬

  对于这片子的备受争议,我并不诧异,毕竟欧洲电影节的评委和观众们见证了那么多时政风波后,早已身心疲惫,看不了那么多的隐喻,而《母亲!》偏偏在宗教、政治等方面都有很多指向。而且和《母亲!》相比,近期很多所谓有“隐喻”的主流商业电影都不好意思以“隐喻”自居了,因为它这片子除了片中类似“人血馒头”的段落,啥都没明示。而且这些隐喻全都集中在后半段的大混乱中,搞得好些观众目不暇接,受不了这样的信息爆炸,最后干脆给了个差评,甚至有人还说:“本质上和迈克尔·贝做的东西是同一回事。”

  给出如此评价的人有他的道理,但至少在我这儿,没那么糟糕。这回达伦的发挥是达不到《梦之安魂曲》《珍爱源泉》等片的高度,但它还没堕落到哗众取宠的地步。

  影片从一开始就循序渐进地展开情节,不急着塞信息,而是先以一个奇幻的(哔)场景开场,然后以“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女主角“妻子”的视角,不急不缓地交代了全片主要的故事环境(走不出去的大房子)和人物关系(夫妻二人),清晰明了,也奠定全片的超现实色彩;老医生借宿一晚后,各色不速之客逐一登场,每个不速之客虽没有太多着墨,但一个个都很鲜明,总有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大房子最后陷入了大混乱,但影片的叙事依旧按部就班,在配乐的缺席下,紧凑而流畅地进行着;造成大混乱的原因是哈维尔·巴登饰演的男主角出于汲取写作灵感的需要欢迎各路来者,这在相对平静的前半段就有了铺垫,虽然在现实语境中这很不合理,但在影片超现实的氛围下,反而不显得突兀;而最后轮回式的结尾不仅实锤体现了本片压根就和现实主义没有半点关系,还通过首尾呼应解释了开场,更为主旨的表达做了最佳注脚。

  说白了,从编导层面看,达伦还是那个达伦,只是少了之前的那些惊艳的视听技法、华丽的音乐,以及让人舒服的概念、主旨。

  但这主旨也不差啊!哪怕抛开影片宗教、政治上的指向,结合片名好好看一遍,还是能懂的。回想下刚开始女主角粉刷墙壁的时候,感受房子的“心跳”,然后到一群不速之客搞破坏烧杀抢掠,连女主角刚出生的孩子都不放过,再到她对男主角喊出“我给了你一切,你却都耗尽了”,联系起来看看,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小学课堂总会提到的“地球母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人类却不懂得珍惜”,中学时阅读题可能出现的“苹果树的故事”,多少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甚至伴随着破坏的索取。最后女主角的玉石俱焚,也犹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一种无意的惩罚。而最后的轮回结局看似美好,复活的妻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就如同大自然一样本身还能自我循环产生新的气息,但那些葬身火海的人并没有复活,男主角的过错也未能得到救赎,难道不正因为人类自身也只是自然发展中较为渺小的一环吗?

  当然,《母亲!》也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它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口碑和观众缘。但问题来了,它可以怎么改呢?关于具体的修改方法暂时没找到头绪,不过笔者觉得自己的一个经历和影片的故事主线有点相似:实习期间暂住于同学合租的房子,平时觉得没什么问题,直到后来同学说,这房子我不能住太久,因为这房子本来只允许租给两个人住,我来了就已经超额了,况且之前临时来过夜的朋友太多了,不仅吵到了邻居,房子也总是弄得乱糟糟的,房东很不高兴,毕竟这本来是留给他的孩子的学区房……

“不要破坏我辛辛苦苦买的学区房!!!”

  《母亲!》观后感(十):艺术的献祭

  我看完了,首先想到的是艺术的献祭。极致的艺术创作会让人陷入狂热里,那种激情、那种烧脑半点不亚于邪教。一个真正的诗人,要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生死离别,爱过多少女人,心中承受过多少幸福和痛苦的撞击,才能铺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而艾伦.坡说诗人最大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女人的爱。所以,影片最后男主说他还差最后一样东西,那就是大表姐的爱。他重置了之后,从床上醒来的是另外一个崭新的面孔,他需要崭新的爱。莱蒙托夫用流放换来了一首《云》,叶芝用一生对毛德.岗的痴情换来了《当你老了》,里尔克用一生的虔敬换来了《秋日》。伟大艺术品的诞生,说简单也简单,它一挥而就,说难又是那样艰难,它让人走火入魔,它需要邪教般的献祭。普通人是无法理解其中的疯狂的。谁知道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