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布鲁克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布鲁克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29 20:1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布鲁克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布鲁克林》是一部由约翰·克劳利执导,西尔莎·罗南 / 多姆纳尔·格里森 / 艾莫里·科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布鲁克林》观后感(一):布鲁克林

  艾莉丝生在爱尔兰一个小镇上,为一个刻薄势力面包夫人打工镇上所有青年都穿西装,抹发油,一成不变,古旧狭窄。除了母亲姐姐,她一无所有,于是在姐姐的帮助下离开了,乘游轮进入美国布鲁克林。她胆小思乡,陌生环境人事让她痛苦畏惧。爱尔兰人神父告诉她,一切都会过去的。

  有一天她在舞会结识了一个意大利男孩,他叫托尼,善良诚恳,他们开始了一段初恋小心翼翼又珍贵的爱情。

  艾莉丝越来越像一个纽约人,她工作出色,还有男友舍友房东欣赏爱护突然有一天,最爱的姐姐去世了,她的精神世界倒塌了一半,母亲年迈,此刻急需她的陪伴

  艾莉丝清楚自己要回去,她和托尼瞒着所有人登记后回乡,这是她的承诺

  回去以后,人们纷纷询问,在布鲁克林生活的好吗?你现在很漂亮

  母亲十分想要她留下来,而且因为好朋友婚礼,她推迟了回美国的日期。她认识了一个新的男孩,绅士有礼,认真富有机缘巧合,她有了新工作。小镇开始有关他们的流言蜚语

  她不知道怎样回复托尼寄来的信。

  直到有一天,面包店夫人告诉艾莉丝,她知道艾莉丝已经在美国结婚消息。艾莉丝说,我都忘了。面包店夫人嗤笑,你结婚了吗?艾莉丝说,我都忘了这个镇是什么样的了。

  她订了最快回布鲁克林的票。在船上叮嘱第一次离开故乡的陌生女孩,像她曾经接受过的帮助一样

  艾莉丝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不仅仅因为托尼山海般可以依靠的爱。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know that this is where your life is.

  用当地人一样的心态去生活,承认能力,提供知识与容纳见解的布鲁克林,给了艾莉丝勾勒生活的选择。

  虽远方,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到法国一个多月,想到上课的时候老师说,送大家一句话

  乘桴浮于海,是你们的使命

  我当然怀念冬日热气腾腾火锅,街边好吃的麻辣烫,出门就有便利店,知道电脑手表牙齿坏了到哪里去修。我怀念中国,与它有关的一切。那里有我的朋友家人,有所有熟悉的人和事。但远方的意义,是渴望包容尊重平等技术新鲜广阔,我努力得到它的承认,说好这里的语言,像当地人一样思考生活。

  它不用赋予,便有意义

  满地六便士,我只见月光

  《布鲁克林》观后感(二):《布鲁克林》(Brooklyn) 观后感

  我在这部电影中的Eilis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正因为如此,所以看的时候感同身受

  她是爱尔兰人,在爱尔兰的一家杂货店工作,杂货店老板娘是个尖刻的老妇人。Eilis的父亲早逝,她和她的妈妈和姐姐住在一起。她姐姐给她安排了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工作,还给她报名了夜校的课程。在爱尔兰,Eilis没有发展前途,于是她去纽约试试

  刚到布鲁克林的时候,她什么也不会,是个十足的土包子性格上又安静腼腆。她时常想念她的母亲和姐姐。后来,她成了一家店的店员,晚上去夜校上课,和住宿家庭的人融洽相处,认识了一个意大利男生。一切都慢慢步入正轨。夜校课程结束后,她顺利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但是,噩耗来了,她的姐姐因病去世。她回到爱尔兰参加姐姐的葬礼和她最好的朋友的婚礼。在这段时间里,她认识了爱尔兰的高富帅,也有大公司希望她继续为他们工作。Eilis不禁想如果这一切在她没有去布鲁克林以前发生该多好。因为,在回到爱尔兰之前,她和意大利男生已经私下结婚了。就在她决定和爱尔兰男生在一起的时候,她曾经为之工作过的杂货店老板娘找到了她,说她知道Eilis在布鲁克林登记结婚的事。这一次的谈话打消了Eilis继续留在爱尔兰的念头,因为她意识到,就算她现在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并和优秀的爱尔兰男生在一起,她所在的这个小镇的风气她是无法改变的,这里充满了流言蜚语,人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嚼舌根的机会。而布鲁克林,那是一个自由地方,虽然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奋斗,但是没有人对你指手画脚。Eilis最终选择回到布鲁克林。

  看这部电影,我有几点很深的感受

  一、一定要具备有竞争力实力,这样才有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二、小地方也许适合生活,但是对于讨厌家长里短的人来说,大城市更适合发展。我自己对此有很深的体会,回到家,虽然邻里看似很友好,但是她们的眼界是受限制的,思想被限制在一亩三分田,并且喜欢强加给你各种价值观。比如,女孩子读太多书没用;女孩子早点嫁人;留学生最终还不是一样干和我们一样的工作,留学就是去镀金。我深感和他们很难交流,所以,即使在大城市压力大难生存,我依然不愿意回到家那边,生活在周围人的评判中。我的生活,你们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三、想好自己想做什么并付出努力吧,这点很重要。Eilis最初的模样很土气,后来越来越有品位,这不仅是因为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是因为她的工作所得使她有能力担负这些花费。如果不想以后成为大街上自己都不愿意多看一眼的憔悴中年人,现在就应该静下心来保持自己的步调,在年轻的时候储备学识技能,自己要做那个决定自己未来主人

  《布鲁克林》观后感(三):婚姻作用就是束缚女人安全

  因为同理心,我看了这部电影。我十八岁从中国一个二线城市去布鲁克林读书,我就住在布鲁克林的Clinton Hill,与曼哈顿隔着一条河。只不过不是坐船去的,是坐飞机去的。我在Pratt上学不在Brooklyn College。跟片中的女主是从爱尔兰来到纽约的。至少,女主比我强的地方是,她从小说英语,至少语言很顺。我刚去纽约的时候,外语不好,吃了很多语言不通的亏。

  聊聊编剧,我感觉乡愁在文中体现得并不充分啊。女主好好地坐着收银员,就因为想家哭起来了,别人就来安慰女主。至少,我自己在纽约,因为学习压力大,因为失恋,因为对自己方面不满意,因为没钱,我很多时候都挺想哭的,但我没有真的哭过。而且,我还懊悔自己语言不顺呢。所以,在我眼里,女主的乡愁真的是莫名其妙。而且,房东太太一直夸赞女主贬低其他人,感觉就给女主套了个主角光环。更无语的是,女主谈恋爱了,本来哭哭啼啼的她,就不想家了。编剧能再矫情一点吗。如果这要是一部国产片,肯定要被喷死了,就因为是外语片,所以,大家就给好评了?

  其实,我对全剧的重点关注在婚姻上面。女主得知了姐姐的死讯,她要回家。她男朋友怕女主一去不回,急着要跟她结婚,这不就是通过婚姻来绑架个人嘛。女主犹豫了,但是,答应了。女主在犹豫的时候,就说明,她并不够爱这个男人。所以,当她回到家乡,看到了一个帅气踏实的男人,而且身边的人都挽留她,女主心动了。后来,女主想到,自己在纽约已经结婚了,所以又回去了。所以,婚姻绑架了女主的行动

  以前,我以为,婚姻是爱情的产物,两个人并愿意相伴一生,所以,他们选择结婚。这在这部电影里面,我看到的婚姻,不是爱情,而是一个安全带,是男主用来留住女主的。因为害怕,所以他们结婚了。

  看到这里,我想到奇葩说第一季,是辩论不爱了应该不应该离婚的。马薇薇说,真正相爱,不需要结婚的,根本不需要去民政局花九块钱办个证,多此一举,两个人就可以相伴一生了。结婚,是因为害怕,是担心另外一个人会变心,担心另外一个人会离开,所以,企图婚姻作为一个纽带,将两个人捆绑在一起。

  所以,婚姻是两个人以平分财产利益前提下,两个人结合。婚姻牵扯到利益。关于骗婚题材的影视文章也不少,我挺喜欢那部韩国拍的小姐,是改编自英剧指匠情挑,那个英剧我没看过,最近补,将的就是伯爵骗婚,结果骗婚失败,小姐爱上女仆的故事。我很欣赏那个故事,至少跳出了框架,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一个不被束缚的爱情,至少价值走向是对的。我个人相当钦佩那些在法律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携手相伴一生的同性伴侣的。

  但是在布鲁克林这个电影,我感觉电影传递的价值观有问题,彻底地将婚姻物化了。没错,电影里面男主是很专一的,女主角也是独立有思想的,这很不错。唯一不好的是,婚姻被贬低了。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害怕对方变心,所以两个人结婚了。

  再谈谈摄影,这个电影拍得很美,我喜欢里面的复古情怀。但是,因为本人在21世纪的布鲁克林生活了一年。电影讲的是20世纪的布鲁克林,我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差别,除了人物服装的复古,在色调和取景,我觉得都很平常。没有特别美。

  我其实是很罗南这个演员的,她比我大不了几所,可塑性很强。我觉得她是有表演天赋的,在这个不太好的剧本里,她演绎得很到位。她的脸圆圆的,很可爱。不过,感觉她演这个电影的时候,身材有些胖了,穿不束腰的裙子,有点像孕妇装。不是说不美,只是感觉少了几分少女婀娜多姿

  《布鲁克林》观后感(四):it's like home,it's just like home,it's not the home

  when you get to immigration,keep your eyes wide open,look as if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You'll feel so homesick that you'll want to die,and 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 apart from endure it.

  ut you will,and it won’t kill you.

  And one day the sun will come out,and you might not even note it straight away,it would be that faint.And then you will catch yourself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or someone who has no connection with the past,someone who's only yours.And you'll realize that this is where your life is.

  《布鲁克林》观后感(五):我们在乡愁中分离,在漂泊中成长

  离开故土异乡奋斗,其本身就属于某种程度上的迁移。在以往描述这类迁移的影视作品里,大多数主题都乐于集中于讲述迷失。仿佛所有的离乡背井,到最后都会陷入某种迷失:在异乡中得不到身份认同,回到故乡,却又发现自己已经有些格格不入——如同站在没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没有一个坚定方向

  但迁移的意义又不仅仅只有迷失。《布鲁克林》的原著作者托宾提供了另一种观点:哪怕是人类这样善于抛下情感锚链的生物,也画不出可以永远联系过去和未来的航线,迁移便意味着选择和失去,这才是大部分都市异乡人的平淡史诗

  根据托宾原著改编的电影《布鲁克林》大概就用影像形式,勾勒出了这样一种迁移的意义。

  坦白讲,一开始我还以为这部电影会是一部讲述女主角只身前往异乡努力奋斗的励志故事。而影片在前半段也的确像这么回事:由西尔莎·罗南饰演的艾莉丝自小生活在爱尔兰的一个小城,生性羞涩的她在姐姐的帮助下,只身前往纽约,和若干移民女孩合住、在百货公司上班、在夜校学习,一切看起来都很新鲜,一切,又都荡漾着孤独。每当她在夜里阅读着家人写来的信件,总是哭成泪人。异乡漂泊的孤独感,对故乡思念的乡愁,对家人牵挂羁绊,压着她开心不起来。但她遇见了意大利小伙子托尼,生活中有了看电影、逛游乐园、去海边游泳等等项目,使得她开始有了充实自己生活的寄托

  更为关键的地方在于,每晚上完夜校课之后,有了托尼的温情等候,有了一个男子真挚疼爱,使得漂泊在都市的她,不再感到孤单。生活中有了爱情,一切都变得滋润起来。室友们帮助她化妆打扮自己,男友带着她去寻找快乐,异乡漂泊的孤独感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她的工作也变得有声有色起来。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顺利,仿佛一个弱小女孩完成了一次中规中矩的励志奋斗,直到艾莉丝收到姐姐病逝的消息,原本以为的励志故事,开始有了新的走向。

  艾莉丝回到自己的家乡,以往堆积起来的乡愁并没有激起她的波澜心绪,反倒是在异乡待过的经历,让她面对没有变化的故乡时,多了一种平静。她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审视自己的家乡:早年失去丈夫的母亲在失去大女儿之后,似乎更老了一些;以往大胆前卫的闺蜜如今看起来也变得普通了不少;故乡的城市格局不大,却有着湛蓝的天空与干净的大海;从前觉得扯不上关系的富家公子吉姆如今爱上了她,并展现出无法阻挡的迷人的优秀品质......以往恨不能迅速离开的故乡,开始有了迷人的、令人眷恋的地方。

  需要陪伴的母亲对她寄予了安稳的殷切期盼,家境和个人修养都很不错的吉姆对她寄予了长久生活的爱的期盼,加上刚好又有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又有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让她开始觉得故乡的舒适,或许是值得付诸一生的选择。

  现实的考虑就应该这样,在节奏缓慢的家乡,干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嫁给一个高富帅,陪在母亲身边,生活安稳而舒适。实际上,艾莉丝也的确动了这样的想法,以致于,她在和吉姆呆一块的时候,内心都开始试图去忘却纽约的一切,忘记那里的生活、工作以及深爱着自己的托尼。她也付诸了行动,不再回复托尼深情并茂的信件,和吉姆享受着恋人一般的生活:也就是这一点,让我这个十分反感在爱情里背叛的人,开始讨厌这个移情别恋的女人,甚至开始厌恶这部电影。

  从某种程度上,包括我们现实里的生活,但凡有艾莉丝遇见的那种情况(舒适的生活,优秀的恋人),选择留在家乡,嫁给这样一个男人,才是明智之选。那个在异乡给予她快乐的男人,不过一个水管工而已,同样是意大利移民,没有值得欣喜的身份,没有值得自豪的条件,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可能提供不了。

  那个意大利小伙子托尼,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看起来毫不起眼。家庭条件也不好,好几个兄弟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可以想象的是,将来的婚姻生活注定没有嫁给吉姆那样幸福。可是,也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在艾莉丝最需要帮助、最感孤独无助的时刻,给了她太多的慰藉和快乐,给了她身在异乡最柔和的呵护与关怀。仅此一点,爱情的天平似乎更该倾向于托尼,而婚姻的天平又拉着她倾向于吉姆。

  她要做的,便是一种选择,同时也必将面对失去。

  艾莉丝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家乡,去到那个仍然陌生的异乡都市,回到了托尼的怀抱。她用这样的选择,给了托尼真挚爱情的回报,却也失去了和吉姆的安稳生活,失去了陪伴母亲的最优孝道。某种程度上,她做出了违背世俗认同的选择,也因此失去了世俗以为的幸福。

  她可能不那么爱托尼,可能不那么适应布鲁克林的生活,但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布鲁克林的桥下,带着一丝平静的温柔,等待着那个略显笨拙却足够踏实诚恳的托尼。那一刻,阳光满满,时光静好,托尼转身看到她,两人相拥在一起。谁能肯定地说她这样的选择不是一种明智?谁能肯定地说她这样的失去不是一种值得?

  电影没有给出评判,观众也各有所想。谁是谁的一生牵绊,谁是谁的正确选择,其实都没有准确答案。迁移的意义却在此刻显露出来:既然你选择了异乡,那就必然失去熟悉的故乡。其实,我们也像艾莉丝一样,离开故乡带来了乡愁,也带来了分离;而奔赴异乡,则带来了成长。

  导演约翰·克劳利采取了冷静的处理手法,没有过多的煽情,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是平静地叙事,细腻地勾勒每一个人物。画面精美,节奏舒缓,配乐得当,整部电影显得那么的优美而克制,令观众转了几个弯之后,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某个答案。

  而女主西尔莎·罗南则贡献了惊艳到令人不禁佩服的表演:这样一个不过才二十来岁的女演员,在许多个特写镜头里,展现了每一个拿捏得当的表情和细微动作,将一个徘徊的、孤独的、迷惘的女子演绎得十分到位。她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沉稳,足以让不少女演员感受到压力。而她对于角色的诠释,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形像。

  我们总是在离开故乡之后,才能看到故乡之于我们的意义;只有漂泊在异乡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有人陪伴的珍贵。而爱情,生活,则总是在一系列的选择中,呈现出其复杂而又值得为之不管不顾的一面。对于每一个离开家乡前往异乡奋斗的人而言,迁移带来的选择和失去,必将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面对这些选择和失去时,是奔向安稳舒适,还是走向自己的内心?

  相信每一个漂泊者,每一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春节将至,对于许多南方的朋友而言,今天是小年,在此祝福大家节日快乐!

  尤其祝福每一个回到故乡和家人团圆的朋友,愿你们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布鲁克林》观后感(六):她嫁给的是美国

  《布鲁克林》,★★★。 女主角就是演《赎罪》里略婊的小妹妹,当年电影里的小萝莉可真是天使面孔的蛇蝎小妇人,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这部2015年的电影,她才21岁,无论服装发型还是身形,已经开始接近凯特温斯莱特,举手投足之间有影后的风格。只是再秀美的脸,长胖了始终要逊色几分,而且还特别显老,我都没怎么认出来。 电影讲了一个爱尔兰的小镇姑娘,不堪忍受镇里保守的风气,充满流言蜚语的是非之地,单飞去美国求学生存,最后远嫁他乡意大利裔水管工的故事。中间因为姐姐的忽然病故,女孩返乡省亲顺便参加了闺蜜的婚礼。由此认识了一个镇上有钱的风度翩翩的富二代,剧情就开始走向狗血了。 如果看过这三部电影的人,不妨把《成为简奥斯汀》,《恋恋笔记本》还有《布鲁克林》连在一起思考,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种奇妙的吻合。三部电影有极其相似的人生轨迹,女主角都是自命不凡的文艺女青年,除了《恋》的富家女,其他都成长于贫穷家庭,但出淤泥而不染,不与周围那些庸脂俗粉同流合污,一心想离开本地。男主角基本上没什么本事,不是靠人为生就是小混混,但口甜舌滑,缠烂打的功夫一流。本来两者结合,不算天造地设也算门户相当,但中途导演偏偏都安排光芒四射,痴心长情的男备胎们登场。无论是修养和财力,几乎可以碾压男主角,除了高司令,其他两位身高更加是硬伤。安排这么多不同的故事,同样的结局,恐怕胜负的关键还是感情路上的“先来后到”。 以前写过,男人的处女情节和女人的初恋情节一样可怕,一个不愿接受过去,一个不愿意放下过去,两者都没有未来。但这部电影和其他两部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女主角钟情的不是那个追捧道奇棒球队的意大利小个子,她爱的是那个无数旅人都趋之若鹜的,代表民主自由富强的美利坚合众国。她嫁的,其实是这个国家。她在故乡的时间越长,抽屉里的信封越积越多,却愈发此间乐不思蜀的味道。无论从种族,生活习惯,思想境界,可以预见的种种矛盾,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的结合,前途必定布满荆棘。那段仓促而成婚姻,是意大利男人强求的催熟。能促使她重新思念起他,那个国家才是最吸引人的磁石。她并不讨厌那个富二代,她只是讨厌这个出生长大的地方。这段跨国婚姻里,揉捻了太多不属于爱情的东西在里面,当爱情的潮水随着时光消磨殆尽,脚下棱角锋利的石块就会露出狰狞的刃牙。 如果这部是关于爱尔兰人迁移,一场异乡人在美国的淘金梦的缩影,那不妨冷静客观的想一想,她的孤寡母亲以后如何在小镇邻的指指点点里生活?带着女婿来小镇那是绝无可能,带着母亲去美国,显然也是不切实际。一份安逸的单调和另一个充满变数的坎坷,女主角选择了后者。 而这不是因为爱情。我在前半部,被女主角那一段深情真挚的回应“我爱你”的告白所深深的打动着,到了后来,这种感觉被星条旗下一副过来人的市侩教诲给摧残得烟消云散。

  《布鲁克林》观后感(七):小镇女孩的崛起历程吗

  故事特别符合现实吧,看到好多留学生都评论有情感共鸣。

  小城镇的女孩,不是不优秀,只是缺乏机会。或许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更广阔的地方寻找自己的未来。就像女主Ailis的好姐姐说的,“我可以给把我所有的钱都给你花给你买好看的衣服,但我没办法给你你想要的未来你想要的生活”。大城市所能提供的机会与能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自由是吸引无数人蜂拥前往的原因吧,每一个奋斗的过程也许都伴随痛苦,但时间能治愈一切,不退缩勇敢坚持下去,并保持友善、热爱生活,回过头来望,不过是面带微笑轻描淡写的一句“seems like yesrs ago ”。

  画质只有流畅没办法

  《布鲁克林》观后感(八):离题—回忆起了曾经的爱情

  Home sickness likes other sickness. It makes you wretched and then moves on to sb. else.

  电影中恋爱的场景让我想到了十年前的时候。自己也是那么青涩,容易心动。会陶醉于对方的一首小诗,夜晚的等待,每一次小心翼翼地拥抱,每一次认真的倾听和斟酌后说出的每一句话语。

  而十年后的今天,不再有感动,人也变得冷漠起来,不知是因为被伤得太多,还是生活的压力让人根本无心风花雪月。一次次的吵架后决定把心封闭起来,做自己最快乐,别人的事情让他自己处理吧,不愿意再付出爱,所以也不再介意是否可以收获到爱。

  感谢今天的影片让我又回忆起十年前的时光,也许是该把记事本翻出来,看看那时写下的种种,看看曾经敢爱的自己和找寻曾经爱的理由。希望一切都不算太晚。

  漂亮的爱尔兰姑娘在姐姐的帮助下来到美国,开始在百货商店打工的生活,期间还在夜校上课,考取了会计师证,并认识了一个善良的意大利小伙。姑娘从刚开始在爱尔兰小镇的默默无闻,土里土气逐渐融入了纽约的时尚生活,有了爱情后逐渐摆脱了思乡之苦,变得乐观开朗起来。突然,远在家乡的姐姐去世的噩耗传来,她不得不回家照顾母亲。

  回到曾经生活的小镇,一切都那么熟悉,生活也很惬意,她甚至忘记了曾经在杂货店里工作时的屈辱和对生活的极端不满,忘记了刻薄势力的老处女老板和自己的无助。在高档餐厅吃饭,去海边游泳,从布鲁克林回来的她过上了曾经梦想的生活。如果没有市政厅的一纸约束,不过这个约束也是可以随时可以打破的。应该说没有那个恶毒老太婆的长嘴长舌,她很有可能会放弃纽约的生活,选择安稳地住在大房子里,相夫教子。也许有天,又遇到了mean person,或者生活不如意,就会想起曾经那么有过那么一段在异国他乡的浪漫日子,可是却又回不去了。

  每个人都有青涩的时候,她也许会忠于自己的目标,比如认真工作,好好赚钱,努力提升自己,可是爱情总会让人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比如出于冲动而结婚。还好她碰到的都是靠谱的男孩,遇人不淑的情况发生得太多了,多少好姑娘都栽在渣男的手里了。

  故事简单,镜头唯美,爱很单纯。

  《布鲁克林》观后感(九):改变,不忘初心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人人有一张通行票,进了门,有的人用的好,有的人用的不那么好,结局也是千差万别。

  西尔莎·罗南饰演的Eilis Lacey越过大西洋肚子追求未知人生的女孩,在未知的世界里,漂洋过海的劳累,思乡带来的孤独,不熟悉工作带来的压力,都时时刻刻折磨着这个涉世未深的爱尔兰女孩。相反,从未沾染世俗世界的的Eilis Lacey也同样拥有着她所特有的特点和优势,相比于美国房东基欧夫人的几个女儿,Eilis Lacey拥有一颗单纯的心帮助别人,同时也得到弗勒德神父的帮助;Eilis Lacey即使在商店当售货员同时不断的学习,同时也使得主管Fortini对她刮目相看,并且帮助她选择时髦的泳衣,以消除Eilis Lacey内心的羞怯。

  姐姐的去世给Eilis Lacey带来极大的痛苦,离开美国回到爱尔兰之前,tony要求Eilis Lacey提出了想要和Eilis Lacey结婚的想法,这时候的Eilis Lacey是深爱着tony的,她愿意听从他的安排,她愿意将自己献给tony,她相信他。回到爱尔兰的时候,Eilis Lacey的变化使得小镇上的其他人也包括她自己的母亲更看重自己。好朋友的婚礼,小镇上公司乱成一团的会计工作,都牵绊着Eilis Lacey。

  然而,最终Eilis Lacey各种挽留未能让她留下,Jim Farrell的爱也未能让她留下,原来打工店太太的威胁更是直接坚定了Eilis Lacey要离开爱尔兰回到布鲁克林的决心。面对两个人的爱情,两个世界的生活,Eilis Lacey还是选择了布鲁克林。在布鲁克林有更广阔的天空,自由的环境,她爱的人,她是属于布鲁克林的女孩,Eilis Lacey。Eilis Lacey

  《布鲁克林》观后感(十):此心安处是吾乡

  喜欢罗南来看的

  全片看下来很舒服,很流畅,没有什么虐心的情节,可能有成长的阵痛,但都是短暂的,更多的是找到幸福方向后的踏实和笃定。

  觉得男主的感觉非常贴合角色,不太高,不太英俊,却有一种温柔可靠的气质,又带一点意大利人的用心。

  原来,远走他乡,也可以有稳稳的幸福。

  One day, the sun will come out. And you’ll realize that this is where your life i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