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鸣梁海战》是一部由金韩民执导,崔岷植 / 柳承龙 / 赵震雄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动作 / 战争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鸣梁海战》观后感(一):一枪打爆你的头
邵武子还没死,大家在一起玩,玩具枪。
事后想想可怕,玩具塑料品,在外面打一枪,没射出来子弹,万一卡了一粒子弹。
没有任何人的眼睛可以承受一粒子弹,不出事就算,瞬间意外,眼睛瞎掉。
还是不能让小孩子玩玩具枪,影视剧里爆头太过瘾,眼睛打坏了,直击眼球、眼珠子。
碰撞中躲过一劫,没正中要害,你也没获悉那些人体意外所残留活下来的残废身体。
我从小就不喜欢玩枪,喜欢打FC游戏机,小时候要是可以买一个多快乐的童年。天天玩游戏,大拇指都按得疼。揉揉,还疼,玩的时候完全不知,过几天就不疼了。
枪里没子弹,就可以对着人脸开枪。万一人为失误,有一粒子弹出来。
在一个地方吃过大亏,惨痛的教训,利益关已,真的会终身不敢忘记。
如果把伤害看作一个数字表达,人的身体能够承受的数字是一个固定值,那些人为以为可以驾驭的文明发明,也可以夺去人的性命。
拿把枪对着别人的眼睛开枪,也草率了事。核对好了枪里没子弹,背着人在外面打了一枪,没听到子弹碰撞声音,外面天黑。
回到屋里明亮处,开枪。
要受到何种教育、心要变成多无情,杀人与被杀才不会留下来额外的心结,那心悸的回放。
可能你根本不会多在乎别人,但如果是你把别人眼睛弄瞎、身体弄残,你要赔钱,你也要赔付巨额损失。这才是重要原因的吧。
伤害会留在人的心里,随便时间过去多久。
往后的路变得开明了起来,一时冲动就会被此时的理智按捺下去,解决事情的根本,我哪里还有一些恶毒需要宣泄的情绪。
身体受到复原能力以内的损伤,没事儿,会复原,表示道歉。做错了事。
受到了残疾影响,幸好没发生。孩童的教育问题真是难题,一路长成人,多少回运气成分才幸免发生大灾难,毁掉一生。
我是会给小孩子买游戏机的,沉迷于其中,一段时间的人生,你会出来。你影响的是你自己。
一把枪玩具双刃性太明显,打到肚子没事,对着面部,只要有子弹出来,你就把你的一生系在不安定因素之上,赔上你一家人的生计。
对于人性的丑陋、丑恶,那些真实里信息获取得来,我已经没多大精力敢去翻开来看。我知道它们在那里,规律是背后,不认识的人在前台上演着。
心有多悸动,心就会有多软弱、胆小、害怕。还有一种憎恶,不想与之发生任何靠近、接触。
【仲先生说】第12天:1597年,倭寇终于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而朝鲜则以忘我精神誓死力敌,“以少胜多”,在大明龙船出现之际《鸣梁海战》落下帷幕。观影之后,复盘获胜几大关键:第一,一军之内,良将为上,此役的关键在于将领李舜臣的正确决策和身先士卒的领导者范儿;第二,战术上的决策,以少胜多并非不自量力,转变自身劣势并非蛮打拼命就行,而是前期运筹布局;第三,抓住有利战机,朝舰发挥自我地理优势,并结合潮汐特点一鼓作气转败;第四,勇者并非没有恐惧,而是恐惧来袭如何对恐惧的力量的控制和转变,进而影响其他人把恐惧转化为力量。第五,坚持+团队,没有团队的不懈坚持,定然没有最终的胜利。本周说说只写《鸣梁海战》感悟与解读,分为7天,为你解读整个战事及如何用于生活、工作之中。
《鸣梁海战》观后感(三):从鸣梁海战看大明劫
先说一句,码字的时候鸣梁海战还在我电脑的迅雷中,已经酝酿了20%左右。但我已经被彻彻底底地剧透了......第一部分:鬼子进村...不,是入侵啦!我们好害怕...第二部分:虽然鬼子很中二,但是很能打...第三部分:还是我们最棒思密达~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棒子手撕鬼子的电影,但是人家撕得大气恢弘、撕得血脉贲张、撕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于是国人再次惊呼:为什么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于是我想起了一部让我始终觉得愧疚的国产电影:大明劫,愧疚是因为我没能去贡献属于我自己的微薄票房......
在看到大明劫预告片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只因为琐碎片段中出现的考究的山文甲、带着燃烧火绳的鸟铳、以及颇为还原的炮车、三眼铳以及弗朗机炮,只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见国产电影中出现了极为考究的道具。 与大明劫的初次见面,我已一见钟情......
于是乎,随着电影开始,流矢、残旗、弗朗机、将军炮、鸟铳、弓箭、攻城的人浪和城墙上明军的挣扎,曾经只剩二十八骑的不死小强李自成再一次攻打开封。
而事实上,在电影开始结束了短暂而到位的开封防御战的场景后,建立在过硬考究基础上的武戏和场面,就完全被吻戏...哦~不,是文戏给抢走了风头。就好像看见一妹子外形很对胃口,接触之......却发现,卧槽,不对啊,内在更精彩啊有木有?!又惊又喜......
片中的文戏大部分是由一个欲挽大厦之将倾的督师和一个行医用药不循常理的医师包办的,虽然我对医师的上一个印象是没啥好感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无能丈夫冯远征,虽然督师戴立忍操着一口生硬的、带着台湾腔的普通话,但我依旧被文戏中的精彩吸引了。
一个掌兵、一个用药:
督师:“若有差错,该如何?”
医师:“......当断则断,错过一线生机,就生死两隔了。”
处处出自医道,却处处暗指兵事。此时的大明,已患绝症,而督师手里的,则是大明最后的一支精锐......
督师:“说得好,说得真好,用药如用兵,需有胆有识。值此乱世,得遇先生,实属万幸。”医师的话坚定了督师放手一搏的决心。
一个杀伐、一个救世:
督师:“......你觉得大明朝气数已尽了吗?”
医师:“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内科医生对军区司令说:我下猛药还可以救人,你兵出险招却不能致胜。
劫数如此......
劫从何来?
督师:“明知道这些豪强劣绅强占军田,该征的不能征,该杀的不能杀,投笔从戎十几年,我到底为谁而战?为谁?!“
影片从开始就在为劫做着铺垫,糟糕的军械、欺压百姓的军阀、满营染着瘟疫的士兵......军械可以造可以修,军阀可以抓可以杀,患病士兵我可以治!但那张横纵大明版图的利益网,督师却是想碰而碰不得的......除非......
乡绅:“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
督师:“问得好......“
上面有人的地主对军区司令说:你能拿我咋地?
于是督师开始大杀特杀,只可惜......还不是闯军。
督师:”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心吗?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源!这就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连一回,都输不起!!“
督师杀了不服征调钱粮的乡绅,杀了因染病而会传染全军的士兵。记得医师说过:”当断则断,错过一线生机,就生死两隔了。“
终于,这支大明朝最后的精锐可以一战了,伴随着唢呐和腰鼓,督师孙传庭率领数千陕军,兵出潼关......
如此过硬的国产电影的票房如何呢?用导演和制片的一句话说:根本就没考虑票房,就是怎么文艺怎么拍!任性!
《大明劫》和片中的陕军一样,明知道出关后是遍地的流民和闯军(闯王2.0李自成,闯王1.0高迎祥死于孙传庭之手),却也毅然踏出潼关。怎么悲壮怎么来!任性!
对了,我记得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电影,叫《钢铁侠3》......观众都去哪啦?一个悲伤的故事......
如果说《大明劫》如同陕军,败于如同闯军一样强大的《钢铁侠3》,那么我们是不是很好地本色出演了豪强劣绅这一角色呢?
好了不说了,《鸣梁海战》下完了,我要去看了......
好吧,这是一部韩国人民的抗日神剧,木有女主角,木有基情戏,剧情上可能还存在bug。但是人家反派人物也很有思想,死的时候也很英勇,人物刻画也没有简单脸谱化,海战看得也热血澎湃,当然这都不是槽点。
但是。。。整部剧里最颜值爆表的忍者姑娘,在一堆冒着汗臭味和乡村风的村民乡勇中,你完全让人眼前一亮有木有,出场不到三分钟就挂掉真的好吗?还有临死时那粗犷的嘶吼是怎么回事?纳尼,姑娘其实是铁血真汉子!这不科学好吗?我能说这是片中最惊人最恐怖最不可思议最百思不得其解的转折点吗?但后来我想想也对,放一姑娘到一支几千个老爷们组成的军队中是不太安全,但是凭小哥你的颜值,征服全军完全没有问题好吗?所以导演你到底想暗示什么呢?但愿我没有想到邪恶的地方去吧?
首先一点是李舜臣的功绩是有的,可朝鲜除了他也没别人值得一提了,但他的战功没有朝鲜宣传的那么大。
当时明朝的皇帝是万历,很NB的一个皇帝,近30年不上朝,国家没垮,对外几次战争还都赢了。
日本的统治者是关白丰臣秀吉,秀吉接织田信长的班,统一了日本,天下布武,意图打败中国,路线当然是先打下来朝鲜。朝鲜李氏政权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很快就撑不住,只有向明朝告急。
明朝这时的精力都在西北战事,幸好一个叫沈惟敬的买卖人站出来,私自代表明朝和日本和谈,争取了时间,这个不详细说了,总之,明朝后来出兵,把日军打回去,形成对峙。这时候李舜臣指挥的朝鲜水兵也是出了一些风头。
如同抗美援朝,大家一边打,一边和谈。持续了好久,中间停战了几年,李舜臣差点被李氏朝廷砍了。又打起来了,没办法,又把他放出来继续指挥。这个海战就是这时候发生的。
战争的成本很大,日本、明朝都是长途跋涉,大家又都打不下对方,消耗不起,最终可以说是不了了之。
这场战役让明朝无暇应对已经崛起的后金,没多少年,明亡,清朝继承正统,谁来记载这场战争呢?中国没有人。现在的史料都是朝鲜的,如同抗美援朝,他们还说志愿军的好?
丰臣秀吉发动这场战争在日本也没落着好,大名们怨声载道,战争还没结束,他就死了,德川家康在战争中养精蓄锐,之后脱颖而出,打败保护丰臣氏继承人的石田三成,建立了德川幕府。
李氏政权继续统治朝鲜,可能是感恩明朝的支援,他们民间不承认清朝,崇祯的年号用了260多年。
抛开电影来说,一个热衷于整形的民族正在为他们干瘪的历史隆胸~~~~~
回过头来看电影本身,典型的韩国抗日神剧,李舜臣一艘旗舰无敌,自带主角光环,海战场面不够大气(应该限于战役规模),冷兵器战争的血腥残酷,全民抗日的勇气也有所表现。韩国人眼里的鬼子也是这么面目可憎,哈哈!
:论论朝鲜军队的战斗精神,在主帅烧掉营房鼓舞全军背水一战后,天呐,,全军抗命畏战,眼睁睁的看着主帅一条船跟人干,看着干赢了再冲,我也是醉了
《鸣梁海战》观后感(七):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脊梁
一边看一边感叹: 一个民族需要李舜臣这样的人,才可以于危难之际屹立不倒!
“向死而生,向生而死” 这是李舜臣安慰军心时所说的话,也正是他在面对强敌时的内心写照。这里的“死”、“生”,我认为也对应着民族的亡与存。
战前被贬,临时复职。。敌我双方战舰数量差异巨大。。寄予厚望的龟船被烧。。手下士兵畏战。。将军不听指挥。。这便是李舜臣面临的情况,连他的儿子也劝他适时引退。可是他很清楚,不战则首都危朝鲜亡!
置之死地而后生!恐惧也可转化为勇气
================================
近几年的韩国电影真是出了很多好片子,写到这里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国产电影,比如说《赤壁》,一部战争大片居然会有给马接生这样违和的画面。。
当然啦,这部《鸣梁海战》肯定也有很多不合历史事实的情节,比如说平民们用小船将李将军的旗舰拉离漩涡... 可能是我对韩国历史不了解的缘故吧,看这一幕的时候虽然觉得很假,但并不反感
《鸣梁海战》观后感(八):鸣梁:绝处逢生的海战史诗
之所以看《鸣梁》,完全是因为冲着“韩国影史第一”的名号去的,刚开始并没有报太大的兴趣,以为棒子又会意淫出又一部爱国主义的抗日神剧而已,直到我看完,看了一些相关资料才只知道,这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子。无论是从他的故事题材、人物塑造和场面的掌控,都是一流水准。我可以这么说一句,就这个片子表现出来的核心:国内还真拍不出来。我知道这个话一出来,会有一大群人等着喷我,说我跪舔棒子的片子,可耻的话,大家不妨听我慢慢说来,大家是喷是赞自行判断。
片子的背景是发生在1597年,朝鲜名将李舜臣在碧波津的鸣梁以12艏船打败来犯的倭寇上百艏船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他利用了鸣梁特殊的地势和自己战舰火炮的优势,加上自己军队上下一心的拼死决战,奇迹般的打退了强大的日寇。影片一开场就介绍了朝鲜水师在李舜臣被日本人的反间计陷害,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的时候,节节败退。日本人南北夹击,直逼汉阳。朝廷在危急时刻,再一次委任李舜臣为水师节度使,驻守朝鲜最后的海上屏障:碧波津,一旦失守,就意味着朝鲜的亡国。
可以这么说,李舜臣李大爷面临的是绝境!绝对没有一点退路的绝境!日本人三百多艏战船已经集结完毕,随时能够发动铺天盖地的进攻。在气势和阵势上,朝鲜这些残兵败将早就没了一点儿信心。朝廷就又连命令李大爷赶紧与陆军会师,先保住汉阳再说。然而李大爷心里很清楚,自己一旦撤军,等于是给日本人发放了免费签证,日本人海军直接登录与陆军一会师,长驱直入打到汉阳的话,别说自己的老百姓了,就连地窖里面的辣白菜和泡菜都保不住了。
日本人还没开始动手,李大爷手下的人早就人心惶惶,天天都有士兵逃跑。表现最直接的就是庆尚道右水使,这丫的一看他长得尖嘴猴腮,一脸汉奸样儿,在开会的时候敢跟领导拍桌子瞪眼我就知道这孙子肯定会叛变,要是不叛变都对不起他那张脸。后面果然他没让我失望,还是叛变了革命,不仅派人想干掉正在发梦看毛片的李大爷。还烧了他们手里仅有的王牌战舰“龟甲船”,这一下,朝鲜士兵绝望了,连自己的王牌战舰都没了!难道要我们拿着水瓢,坐着木盆划着去和小日本干?一个个除了嘴里骂着:啊西巴之外,估计没有任何词儿能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置死地而后生。正如李大爷最后对他儿子说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军队上下都只有恐惧,对于死亡的恐惧!除了决一死战,没有任何退路。要把这个恐惧转化成求生的勇气,是最为关键的!于是李大爷来了一招我们中国典故“破釜沉舟”,下令将所有士兵的房子、辎重、粮食、充气娃娃之类的全部烧了,就是告诉你:上了船就别想着下来了!因为人有了退路就会有顾忌,有顾忌就会犹豫,这就是行军打仗的大忌。在干完这些之后,李大爷大手一挥:上船!
当然李大爷也不是完全的二愣子,单单凭着自己12船怎么可能打的过日军浩浩荡荡的水师!他的胜算就是鸣梁特殊的地势和自己的火力!也许很多人看到后面的海战大决战的时候都会问:怎么朝鲜水师船上个个都有大炮,怎么小日本就没有?小日本用的还是火药枪和冷兵器,是小日本缺心眼还是棒子自己意淫加上去的?这个还真不是。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朝鲜建国开始就称臣于我明朝,那个时候我明朝的水师已经装备了大炮,火器相当发达。朝鲜国王一看日本水师大举进犯,最喜欢干的两件事儿就是1,跑。2,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哀求我大明出兵救援。我大明对于这个小弟自然很关照,不仅派人增援,还派人教会他们使用火器大炮。而且李大爷自己很精明,不管是正经的求教还是偷学,把明朝最先进的火器火炮技术很好的学到手,并且运用了起来,这些都是历史上都有记载的。
说了这么多咱们的主角李大爷,也该说说日本那边的反派了。日本人这回来的人也不少,光陆军都有十来万,虽然海军只有七千多人,但是就人数和战力来说,足以让当时朝鲜的残兵败将闻风丧胆了。其中以柳承龙扮演的日本海盗“海贼王”为主角,听到这个名字我觉的他要是戴个草帽肯定就是路飞了。这海贼王来者不善,来的唯一目的就是:砍下李大爷的人头!可是从最后的结尾来说,他把心愿说反了。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日军内部的大概,在水师这些人,让牛逼哄哄的海贼王一马当先的去拼命,自己在一边看热闹。而水师这边又在和岸上的小西的陆军较劲,因为都想拿下朝鲜回去向丰臣秀吉邀功。这些也就是看得出日军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不怎么团结。所以也可以解释海贼王他们遭遇围攻,后边的人只是在一边看着。如果小日本也团结一心的死拼的话,鸣梁到底谁输谁赢,后果还真的很难说。
在最后的大决战,也是全程无尿点,一个接一个的好戏。李大爷一马当先,自己的帅船横在那里,独当一面。这一段就是表明他跟儿子说的:如何将极度的恐惧转化为勇气,那就是赢!我作为主帅一马当先在这里,挫败日军的一些士气,让自己的士兵的士气高昂起来!最后的精彩的还是不用我给大家说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看看,不管你是否一定要去跟历史较劲,是否纠结于这个片子与历史的出入,那就完全丧失了欣赏一部佳作的兴致。
《鸣梁》的成功在于韩国人一直都在鼓吹和发扬的爱国题材,尤其时这种自己的军队干掉强大外敌的情节尤其让他们振奋不已。(其实就我个人觉得,在韩国电影里面他们拿着水瓢划着木盆去掀翻美国人的航空母舰都是有可能的)精彩的故事、恢宏的场面和精彩的战争场面都是这部戏能够位列韩国票房第一名的原因之一,更为难得的是在电影里面对于人性的刻画也是很到位的。男主李舜臣不是那种我们一直认为的高尚大英雄,他没有在电影里面说一句:为了我们新中国,前进!之类慷慨激昂的爱国话语来!里面士兵不再是被洗脑成为了胜利不怕死的死士,他们有血有肉,会懦弱,会怕死,会逃跑。他们也会质疑李舜臣这个愚忠的决定会让大家死在一起,会质疑主帅的决定是否正确,而不是只会说一句: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
这个就跟我们国内电影有很大的区别,之前我记得作为同题材的《赤壁》一上映,吴宇森这个享誉国际的大导演被骂的体无完肤!有的说把我们的经典故事拍的很雷人,有的说还质疑吴宇森到底学没学过三国的历史.....他们或许没错,就目前看来,香港那边的导演因为受教育的背景不同,看待历史的角度也不同。所以他们拍出来的历史题材的故事总是显得不伦不类,比如麦兆辉拍的《关云长》、李仁港拍的《见龙卸甲》和《鸿门宴》等等,无一不是口碑扑街。归根结底来说,这些导演其实只是想借用这些古代的故事,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个却和我们大众所认识的英雄价值观有很大的冲突,我们所认识的英雄必须是道德高尚、完美无缺,不能在电影里面有他一点儿缺点。就好比我们认知的《三国》一样,你要拍,曹操必须是坏蛋,因为他篡汉!刘备得是正派,因为他们仁义!然而你要反着来,说曹操才是一心想匡扶汉室安定天下的枭雄,而刘备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小人而已。那么这个片子不管把人性说的多么成功,拍的多么好,第一个那些所谓的历史专家都会骂死你,更何况还有千千万万的观众了。不是因为别的,因为你扭曲了几千年来我们认同的价值观!
韩国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一直都是一个热门题材,我对电视剧不熟悉,只知道一点儿电影,比如《王的男人》、《观相》、《双面君王》、《思悼》等,都是比较不错的历史题材好电影。那为什么我们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拍不出来呢?或者说拍不好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附言:这是本人第一次在豆瓣发表影评,才疏学浅,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给予纠正和建议。这一些只是我没有见识的观点,说的不到位或者不好的,请大家见谅
《鸣梁海战》观后感(九):鸣梁海战必死则生
说实话,我是奔着崔岷植大叔去看的电影,假如不是崔大叔演李舜臣,我估计是不会去电影院捧场的。但是电影的精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居然让我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也难怪连刘德华都极力推荐。陆地上朝鲜已经溃不成军,海洋则是敌军难以驾驭的朝鲜的最后屏障。李舜臣在求援无门仅有12艘战船的情况下也坚持不撤退,因为他知道“失去了海洋就等于失去了朝鲜”。所以他宁愿战死海洋也宁死不退。开篇用了近一小时描述了大战将至的两军形势,敌强我弱,倭寇是330艘战船,李舜臣只有12艘,而且在开战前还被倭寇烧掉了唯一一只龟船。民心大乱,士兵脱逃,抓回来一个逃兵直接给李舜臣一剑砍了以示军纪。但是依然人心惶惶,全民笼罩在一片黑色的恐怖之中,哪怕临出战前李舜臣的部下将领都还来以死相逼请求不出战。最后逼得李舜臣没法子,干脆把军营一把火烧了,断了大家的后路。借用太平轮的与其体就是,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战死海洋。李舜臣是准备战死报效国家也不后退。最大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恐惧,大战前夕,仅有李舜臣的主将船在与敌人生死相拼,其他船都远远的躲在了后面。李舜臣用身先士卒的拼死之战最终才唤醒了龟缩后面的部下,可耻的恐惧也最终变成了熊熊的斗志。后半部61分钟的海战,真的是全程无尿点,看得我心潮澎湃。对战场面可谓恢宏壮观,特效也做得挺好,感觉完爆《赤壁》。经过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描写,李舜臣通过运用战术,及利用地势特点,加上朝鲜百姓的倾力相助,最终以一敌百,使日军溃败逃亡,朝鲜成功赢得了战争。整个过程都让观众大呼过瘾,荷尔蒙上升,最后的情感渲染让泪点也很自然。
《鸣梁海战》观后感(十):韩式古装也不错
看完这电影就知道为什么说韩国电影超越中国电影了,韩国电影已经只有黑道电影爱情电影和人性阴暗面的比中国强,看完这部韩国的古装片也不错。以前这看过一部r级的韩国古装片。鸣梁海战是由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明神宗时期赫赫有名的朝鲜将军李舜臣,虽然和自己脑补的将军不同略显福态但是很有威严,鸣梁海战是典型的以小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不禁让人想到了赤壁,同样的水战同样的古装,同样震撼(虽然实际上鸣梁海战规模不大)
李舜臣将军有崔岷植扮演,崔岷植出演过《老男孩》也包括《超体》里的韩国boss,本身就带着点黑帮boss气质,在鸣梁海战里花了老妆盔甲一带,很霸气但也显出小国将军的落寞。电影里的反派海贼王(不是路飞)由曾凭借《最终兵器:弓》夺得青龙奖的柳承龙出演,枭气十足。日军的将领的装扮我真的不想吐槽好中二啊啊啊啊,日军神射手一直以为是女的,查资料才知道是个韩国的花美男。
电影剧情跌宕起伏,叙事节奏很喜欢十分紧凑,欲扬先抑,大战之前鼓点密集,铺排手法多样,有种山雨欲来之势;人人自危,不少主和派甚至害怕与日本开战祸及妻儿,片中对于这些人物心态描写相当到位;主帅李舜臣力挽狂澜,利用鸣梁海峡回流地利之势来设计战略,有勇有谋的形象呼之欲出。砸了大钱的海战画面很有冲击力李舜臣的12艘船冲向黑压压的日军时,气氛紧张令人窒息,李舜臣率先冲锋身当士卒,一路势如破竹大胜日军,也许不符合史实,细节禁不起推敲,比如李舜臣然后在乱军之下躲过所有攻击,李舜臣的船如何一个人冲上前,而其他11艘都没反应。看的过瘾令人血脉喷张,为了电影的商业性必要的夸张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作为韩国的主旋律电影忽略中国在其中的援助完全可以理解,电影质量对得起砸的钱,对得起导演为了还原历史造的巨大海景和盔甲,对得起在韩国破纪录的票房。
电影的最后龟船出现,也是当时朝鲜的利器,龟船其实也代表了亚洲人特有的隐忍和长久的压抑,以及在这后面的黑暗面。
鸣梁海战不是奇迹是神迹,天时地利人和,小人物在战争中的表现描写的很细致真实,有恐惧的有亢奋的,不是每个人都是李舜臣,李舜臣也是因为身负使命才能如此坚强。非常打动人,推荐喜欢看大场面的喜欢史诗片的朋友,想来看脸的抱歉了看不到
还有下韩版,中国上映版砍掉了30分钟的花絮,花絮里讲了各种如何还原当时场景和为了大场面营造的辛苦,还有那个花美男的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