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母语》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母语》经典观后感集

2022-04-06 03:05: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母语》经典观后感集

  《母语》是一部由俞钟执导,秦岚 / 方中信 / 汪裴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语》观后感(一):记录

  当代中国,政治伦理褪去了道德伦理的外衣,政治意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减弱;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被普遍接受与认同,社会观念对个人生活的约束越来越小。在一个主流价值观空洞,而多元价值受压制而无法成熟的地方,幼稚、激进和对立在人们的家国意识中滋长,孤立、分裂和疏离在人们的个人情感中蔓延。所谓伦理道德问题,不能再以一般社会观念来考量,而要求从当事人的个人视角来理解。二奶也好、第三者也好、代孕也好,首先是当事人个人的事情,然后才是社会的问题,沉淀反思之后才能进入道德的范畴。先入为主的道德评判无异于一种偏见。这部电影干净、诚实,但也无奈。它非常明智地把所有情节局限在主人公那所宽敞、明亮、温暖甚至奢华的大房子里,完全在一个家庭里审视,对丈夫、妻子和代孕者三人进行观察。这种审视、观察让观众得以更冷静理性宽容的思考代孕问题和其背后真正具有永恒和深层价值的伦理学问题。这种与中国当今特定现实和喧嚣民意隔绝的做法既是本片的出彩点也不能不说是现实的无奈。

  《母语》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它选择代孕这个极富争议性的题材,片中的每个人都理性而有教养,画面表现得克制、含蓄甚至温暖阳光,导演努力淡化了容易引起争议的道德色彩,使观众能更严肃认真地对待核心问题。丈夫和代孕者之间没有发生恶俗的桥段,妻子在一旁关注着,丈夫和代孕者之间的关系刺激着她女人敏感的神经,她还能竭力用理性克制着,但孩子与她的疏远,让她心如刀割、心力交瘁,嫉妒、失落让她彻底失去了抵抗力。汶川地震中的那个孤儿成为了她自我救赎的方式。男主角在关于代孕问题征求妻子意见时提出过一个问题:“你能承受这带来的后果吗?”之后的发展证明妻子当时的回答是幼稚的,她因为工作不愿生孩子则更加幼稚的。这幼稚的代价是巨大的,她和自己深爱的丈夫离婚了,和自己的亲生骨肉分离了。也许她可以把自己的母爱倾注到收养的孩子身上,获得同事父母的认同,但骨肉分离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地刻进她的心。她无法面对而选择逃避的那个亲身孩子,将成为她一生的痛。

  《母语》观后感(二):畸形的家庭,惨淡的结局

  我跟老公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握着遥控器在频道之间不停变换,在高清影院频道看到这部电影,稍微停下来看看。主要是被大豪宅的奢华所吸引了,看人家那阔气的面积,看人家那土豪的装修,居然是二层别墅!居然还有游泳池!居然家里都有假山!

  被房子吸引后,开始看这部电影,电影已经过半,孩子都生出来了,都已经开始认人了。因为没有看到前面,不太接得上剧情,我俩猜李妍是月嫂吗?可是月嫂怎么会有奶水呢?我老公还说月嫂怎么这么年轻,我说月“嫂”月“嫂”嘛,又不是月“大妈”,月嫂不都是生了孩子有点经验但又岁数不大的人吗?老公说,那到最后不都发展成男主人跟月嫂好上了。。

  他信口一说,谁知道一语成畿。而且我老公在猜了结尾后,就不再认真看了,边玩手机边听我剧透,便也能知道得八九不离十。

  接着往后看,原来李妍不是月嫂,是代孕妈妈。估计是因为夫妻俩年龄大了不好要孩子,所以通过代孕这种方式孕育下一代。其实也没什么嘛,代孕只不过是借别人的肚子。但是他们家做的有点过了,我觉得最不舒服的就是吃饭时李妍坐的位置。他们家那个豪华大桌子,五个人围着坐都夹不到中间的菜的,但这才是有钱人的样子。男主人和老头儿分坐在长方桌的两侧,女主人坐在长方桌的侧边,男主人的左手边,李妍坐在长方桌的另一侧,男主人的右手边。而老太太,一看就是婆婆绝对不是亲妈,坐在李妍的旁边,一个劲儿给李妍夹菜,还说多喝鲫鱼汤,下奶。也许是我敏感,可我看到这种排座就觉得不对劲儿,李妍,作为代孕妈妈,应该坐在女主人的旁边,老太太的对面,起码要离男主人远一点。

  另外还有,女主人在地震采访时,对孤儿张羌产生了难以克制的同情心,带回了家,领养。这时候照了一张全家福,居然是男主人在中间,左侧是女主人抱着张羌,右侧是李妍抱着小宝宝。这不成了左拥右抱、一主二仆了吗!应该是电影故意这么安排的。

  最后,代孕妈妈与宝宝的感情难以割舍,她又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份子,越过自己的本分去关心男主人,看到他游泳时的飒爽身姿便给他泡了枸杞水,还在离开前给男主人买了贴身衣物。这些原本都是女主人的分内事,可是女主人的工作事业风生水起,她沉浸在事业的成就感中看不到她作为女主人的作用缺失。所以,男主人在低血糖晕厥之前,喊出的名字是,李妍。因为女主人奔波忙碌不在家,而男主人也觉得李妍是非常值得信赖与托付的。

  最后的最后,被我老公一语成畿的事实,男主人和代孕妈妈虽然没有实质上的肉体出轨,但他拥她在怀中,紧紧抱着她,呼吸她的气息,感受她的存在;她靠在他坚实的臂膀里,柔弱的,让人怜惜的,轻轻哭泣。最狗血的是,女主人偏偏看见了这一幕。无巧不成书。

  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最后,男主女主离婚,男主带着孩子远赴美国,女主带着领养的张羌一起生活,代孕妈妈黯然退场,回到老家。应该说,代孕妈妈的结局是最惨淡的。她没有男主的资产实力,没有女主的工作能力,只有一张可以生孩子的肚皮。

  如果说错,我觉得整个事情都错了,代孕妈妈的生活跟这个家庭的生活,就不应该重合在一起。给她找个放松心情、安心养胎的地方,顺利生产后领钱回家就行。至于孩子喝奶,就冲泡高级奶粉就好了。为什么要住在一起?为什么还要亲自喂养孩子?真是愚蠢。

  男主人的宽裕生活,女主人的埋头工作,代孕妈妈的倾情投入,使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变了味。

  我边看电视,边摸着肚子里6个多月的宝宝,跟老公说,还好咱们家请的是50多岁的月“大妈”。

  《母语》观后感(三):代孕——下半生的副作用

  写于 2012年10月14日 男女主角方中信和秦岚,曾经在《又见一帘幽梦》中分别饰演费云帆和绿萍,让我喜欢上他们。

  影片来源于真实故事,是国内首部触及“代孕”这一敏感话题的文艺电影,透过故事探索了人性的复杂,男女情感的纠纷,血缘至亲的聚散,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当代中国人性和伦理观念的思考。

  影片中,夫妻各为工作奔波,年龄渐长却不想因为生孩子而羁绊事业,秦岚饰演的代孕妇走进他们的生活,并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孩。然而,事情并不像一开始所想的可以情钱两分,舍不断割还乱,我不喜欢那个找别人代孕的女人。你没有亲自生下孩子,却想坐享其成,还逼孩子跟你亲,这怎么可能呢,孩子怎会跟一个陌生人亲,血缘这种东西,可以让孩子跟你像,有你的特质,但无法让孩子天生跟你亲,孩子喝着别人的奶水长大,有奶便是娘,作为记者的你可以客观地报道一切现象,却无法客观地操纵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代替不了的成为母亲的过程。

  秦岚饰演的“代孕”母亲,经历了一个代孕、产子、骨肉分离的过程,她将母爱的流露和内心的矛盾演绎得十分生活化,让观众感受到她波澜不惊的表演下隐含的人物内心巨大的暗涌。而男主角,最终也没有真正地成为父亲,更是失去了妻子,他是损失最惨重的人。

  代孕,有多少不正常的人能接受呢,这种行为能只是高高兴兴地带来下一代,而没有其它“副作用”吗,我说不出让别人替我生孩子的好处,哪怕只有一点。爱他,就亲自给他生个孩子,这才叫亲生。

  《母语》观后感(四):《母语》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我卖艺还得卖尊严

  胡不鬼/文

  何为“代孕”?说白了就是借腹生子。将夫妻二人的受精卵放在试管里,那是试管婴儿,“租”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的子宫,代为培育,那就是代孕了。如果抛开因为价钱等原因导致的纠纷和矛盾,一场“完美无瑕”的代孕到底能给家庭伦理观念极重的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困扰和麻烦?方中信、秦岚主演的爱情文艺片《母语》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本来,这样的题材实乃文艺片的上佳之选,情感与伦理的冲突、手段与目标的渐行渐远什么的,其实最有爱了,一听就是好电影的苗子。但我还是听闻此片被相关部门勒令修改,并雪藏多时。想想也难免,这种有悖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不管现实中如何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不管实际上对人民生活有如何切肤的影响,都是无权进入天朝电影官员的视野的,(就跟小姐、性工作者之类无权进入正面人物把持的天朝电影祠堂一样)勉强进入了,也会自欺欺人地给你打上一片“大卫牌”马赛克。但不管以上流言的真实性有多少,影片本身的从容舒展与细腻真实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汪裴饰演的妻子,为了工作和体型,一心逃避生育;方中信饰演的丈夫,为了传宗接代,向妻子建议找人代孕;秦岚饰演的李妍,年轻漂亮,一心要进演艺圈,却因为家中欠债,接下了这桩代孕的生意。影片的故事主体,就是三人在同一屋檐下,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内,孕育新生命的同时,发生微妙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得的是,编导没有试图通过代孕方与雇佣方之间阶层的差距,来制造贫富冲突的愤青噱头(在天朝,这种先富者和后富者之间冲突的主题根本没有深挖广掘的可能),也没有让代孕者与男主人一方发生超越伦常的肉体关系来制造情色噱头博人眼球,而是老老实实地在一间大屋子里,让三位人性本善的当事人的情感世界,犹如化学元素一样,慢慢化合,层层发酵,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与位移。

  这种室内剧般的处理方式,其实并非没有电影化的可能。波兰斯基的《杀戮》、伯格曼的《秋日奏鸣曲》几乎都是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挖掘逼人心魄、直抵人性的戏剧张力,《母语》显然同样有意为之,只是人物冲突都隐藏在了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下(这一点倒是跟《小城之春》的方式更为接近)。没有撕破脸皮的大吵大闹,没有电视剧般疯狂的互抽耳光,有的只是内心波动、相互隐忍、意在言外、悄悄抉择。这种处理方式虽然不及《杀戮》般针锋相对来得淋漓酣畅,却也别有一番独特的含蓄和韵味。除此以外,编导还能运用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制造一些小小的喜感和紧张,调节观影的气氛与节奏。如妻子发现孩子晚上睡觉不要自己只要李妍的时候,有些郁闷,想出一个昏招,穿上李妍的衣服冒充她,以求骗到婴儿,最后当然是“阴谋”破产;又如编导有意让妻子屡屡出差,让帅气的丈夫和漂亮的代孕妈妈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制造出故事要“转折”的张力暗示,等等。虽然演员少,场景单一,影片看起来却毫不枯燥,算是值得表扬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审查的刀疤还是清晰可辨,如结尾对人物的“惩罚式”处理、汶川地震(可视作剧本审查的直接结果)的加入等等,某种程度上,妨害了这个题材深度发掘人性和社会含量的可能。当然这一板子实在打不到创作者身上,应该抽到电影主管老爷们的胖脸上,因为在他们的威逼下,创作者卖艺还得卖尊严。

  《母语》观后感(五):行禁之殇

  2001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因此,若严格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虽然形式上当事方的老人拿回了胚胎,但实质上这离一个孩子的诞生还相差太远。而电影《母语》讲的就是一个代孕的故事,一个虽为我国现行法律和传统公序良俗所禁止却已经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然无法杜绝的社会现象。

  导演俞钟下手还是要比现实的生活温和得多。不同于胚胎案中年轻夫妻双亡的悲怆境地,《母语》中丈夫张磬与妻子方韵起码都还活着,虽男方患有低血糖,女方多次流产,但考虑到现代人普遍亚健康的态势,这些毛病也无足大惊小怪,更何况他们事业有成,生活优越,只是渐至中年仍没有孩子这个问题让自己和双方父母格外头疼,于是乎,迫切想生子的夫妻最终决定让年轻女孩李妍帮忙代孕生子。然而,实实在在的生活远比一纸判决、专家著作复杂得多,有些学者总是纸上谈兵地宣称“代孕”可以减少“不能生育的挫败感、膝下无子的空虚寂寞”给不孕夫妇带来的痛苦,以维护婚姻的稳定。这部影片则不动声响地委婉告诉我们,有了孩子,还是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解体。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准备好接受代孕带来的一切事情,禁食之果非轻易可食之。

  没有“遗传母”和“代孕母”相争孩子的戏码,也没有男雇主与女孕妇不伦的狗血桥段,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对一切爆点、噱头唯恐避之不及,主要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这座大房子里的矛盾慢慢激化,最终酿成不可缓和只能分离的结局,连我本以为是重头戏的代孕手术,导演也只用出国二字智慧地几秒带过,家门一开一阖间,受精卵便已着床了。后来通过上网查阅得知电影遭受过审查的阉割,自己便也对它温吞水的叙事风格理解了。

  影片开始,尚乃穷学生的我只是感慨于那套奢华空旷的房产,更坏趣味地认为这对夫妻诸事顺遂,也许上天就是让他们此生无子借以平衡,可他们却不甘于此,行所禁之事,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无端之恼。而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我开始注意到片头西方儿童形象的天使雕像贯穿全片,导演许是想用这一个个特写镜头无声地提醒观众,这偌大的房屋里,到底还是缺了一个真正属于他们两夫妻的孩子。

  孩子是《母语》想讨论的主要话题,影片的英文名取做“be a mother”,意为成为一个母亲。然而母亲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亲生母亲?是因为有血缘关系,还是因为十月怀胎亲自生育?这些看似想当然的问题要解答却着实不易,导演则选择通过这座大房子里的男女老少来呈现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流露出的惶惑。影片中方中信饰演的丈夫张磬在面对友人的代孕建议时皱起了他粗短浓黑的双眉,纠结地坦白自己对此心有抵触,更不解地问:“亲生父母,要亲生的嘛,对吧?”后来张母更为此问题添上注脚:“这生儿育女要不自己亲自怀胎十个月,怎么会对孩子有感情呢?不亲自生怎么能算亲生?”从遗传学上讲,张芳有方韵卵细胞的细胞核,方韵自然是生物关系上的母亲,但她是否为“亲生母亲”,不同的人便可以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了。李妍怀胎十月,自然对腹中的宝宝产生了感情,可方韵呢?客观上说,方韵是从张芳还未诞生之际就对她充满了希冀,无论是在怀孕期间还是宝宝出生后,更是殷勤甚至可笑地妄图取代李妍成为孩子的依赖,怎能说她对孩子没有感情?但事与愿违,闹剧般的坚持只让她徒生无力之感,最后只能选择从收养的孩子那得到身为人母的安慰。这让我想到了上个月刚步入婚姻殿堂的茱莉亚罗伯茨与布拉德皮特夫妇,相恋9年,虽无一纸婚书,这两个巨星却拥有一个“联合国家庭”——他们有六个孩子,三个为朱莉收养的孩子,分别来自柬埔寨、越南、埃塞俄比亚;还有三个是他们的亲生子女,而最让我动容的是朱莉的婚纱是印着这六个孩子绘画的缎面,可谓充满童真,别具一格。而回到本部影片,方韵爱张芳吗?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光从她看着李妍温柔地抱着孩子时眼神中无法隐藏的嫉妒与幽怨便清楚了,但国人对血脉的看重,对传宗接代重要性根深蒂固的理解压得这个现代女性无法如朱莉那样豁达地爱,于是她干脆逃避般选择了放弃。

  悲剧有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之分,命运悲剧有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性格悲剧有哈姆雷特那永恒之问,而有种说法是命运悲剧不可抗,性格悲剧更可悲。最初看完影片时,我以为这个家庭的悲剧是命运开的一个恶意玩笑,只要这对夫妻像冯小刚“安于天命”接受脸上的白癜风般,让自身的不足与生命的遗憾就这样赤剌剌地存在着,全当让“厌恶自己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他们的家也不会分崩离析。可随着对影片的不断咀嚼,我慢慢体会到也许早在代孕这件事以前,他们的婚姻就呈现出粘滞不前、裹足回望且温柔可欺的僵势了,而他们做出的代孕这个选择只是如一场大雨,将这座华而不实的房屋中所有无力无用的伪装粉饰洗刷得干净,只留下赤裸裸却真实的缺点与不足。

  禁行之殇,其实无关行与否,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性格二字,是两个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方韵认为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她对事业的倾心不可避免地忽略了丈夫的真实感受,而丈夫对孩子却日渐渴望,张磬开始那句无奈的“那边条件再好,也生不了孩子呀。”便表露了自己的急切,但女强人性格的妻子却不愿委屈自己,当丈夫提出代孕建议时,她又太过自信地认为“只要是他们两人的,她就没问题。”可张母看似感慨实则指责的那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看得开,自己不想生,还能请一个人替自己生。”已经暗示了方韵悲剧的结局,但需要责备她吗?张磬友人的那番针对男女平等的议论,解释了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其中一个原因——“大家都出去工作,家谁管呢?”,也引出了现代女性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家庭与事业,孰轻孰重?

  《母语》观后感(六):《母语》:子宫好买情难禁

  《母语》:子宫好买情难禁

  每年都有许多电影因政治原因或者敏感话题,被迫不得上映、无限期推迟上映,或者临时无宣传期紧迫上映,《无人区》、《王的盛宴》都是代表,其实除了这些妇孺皆知的大制作外,中小成本电影因此原因折戟沉沙的更多。这不,7月中下旬的《母语》就是其中一部,不过我实在是眼拙,看完电影死活想不出《母语》为何被推迟如此之久而又赶鸭子上阵。《母语》电影内容很简单,代孕题材的都市情感片,故事讲述在冰灾、地震以及奥运会大事件连续发生的那年,方中信、汪裴夫妻找了秦岚做代孕母亲,一年多的生活相处中,三人之间对孩子、对感情、对生活都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母语》的场景仅在一个大豪宅里完成,一年四季的变化尽在窗外湖水树林的绿黄转变上显示,但整部电影却没有因单一场景显得寒碜,反而格外的质朴和有情调,这也许要归功于本片有一个摄影师高手:居然是黄岳泰的弟子、刘伟强的师父——敖志君。导演俞钟将故事讲得娓娓道来,不急不缓,虽然说代孕这个故事本身有点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当我们看《母语》时还是被影片中强烈的生活化元素吸引。代孕时处处笑点,产子后情感纠葛、骨肉分离催人泪下,电影中的感情技法处理的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却是暗波涌动。

  其实我对秦岚一向都是带有色眼镜去看的,因为我觉得这个女子除了能演点琼瑶剧,跟名导拍个拖之外,真没感觉到她的演技。然而《母语》中的秦岚素面出镜,自然真实,寥寥台词便将出一个顾家、孝顺、贤慧、温情,甚至观念有点陈旧的传统女人跃然银幕之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本片中另一女主角汪裴则是时髦白领,修养颇高、不随波逐流、善于深思的现代女人形象,生命的目标全为工作,家成了栖身之所。方中信则是不温不火的本色发挥。另外,片中有三个老戏骨充当配角,相当出色,大家观看时注意了,配角的表演非常到位,保姆都没几句台词,戏却都在脸上。片中父母有无处不在的真挚感情用错地方,活脱脱搞笑的将一片亲情融合嫁接错人啊……

  实际上关于“代孕”话题的电影,东西方都有,十几年前印度电影《大爱无痕》、08年美国的《Baby Mama》都是代孕电影,甚至印度这部《大爱无痕》在国内电影频道也早已播出,两片不约而同的是通了先扬后抑再扬,先喜后悲再大团聚的结构,尤其是印度这部,清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幽默的语言、细腻的表演、以及变换多端的服装和喜剧性的轻型歌舞,充满印度电影的商业元素。《母语》则与这些电影有雷同之处,也有天壤之别,先喜后悲,开局轻松幽默,最终却让人难以释怀,故事在大悲剧的时候戛然而止,文艺气息十足,但这种缺乏大圆满结局的故事,虽然引人深思,但商业上却亮出了短板。

  《母语》没有像国内外其它类似题材一样搬出人伦、道德、宗教信仰等元素来让情节更加激烈,反而平白简朴的探讨当代中国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电影用最真挚的情感给予大家最明确的解答,情节和独特的视角诠释了爱情与生命的延续,微妙的情感变化也赚足了人们的眼泪,真可谓“子宫好买情难禁”,推荐大家暑期看看这个比较靠谱的国产中小制作。

  《母语》观后感(七):更多的是阶级矛盾

  这部片子虽然取名叫《母语》,但是并没有过多表现母性,也没有深入探讨人性,所以有些评论说很好的题材,但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挖掘人性什么的。但在我看来,不是非得探讨人性哲学这些深奥东西才算好电影。另有一部香港电影《一个复杂故事》也是讲代孕的,它试图表达母性的强大,让本来无助地选择代孕的女学生最后违约生下孩子,这样的故事让人感觉就是编剧的一厢情愿,玩砸了。

  《母语》给人的感觉则要真实合理得多(后面我才看到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但也要赞编剧尊重现实,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故事中的人物)。片中很早交代了李妍的背景,一个漂亮,毕业不久的女生,当过群众演员,做过公司小职员,做过服务员,因为需要钱(后面可以知道钱是给她父亲,可能是生病吧),所以来做代孕。后面一些细节上可以看出李跟张家的家境相差很大。一下子住进从没见过的豪宅,接触到科学家和记者这两种难以接触到的职业,得到别人热切的关怀,让李妍觉得温暖,她也把这当作自己的家,付出了很多。既是做代孕母亲,又还兼当保姆和奶妈,而方韵的态度不能说不好,但始终还是把李妍看作是自己的雇员而已。

  方韵属于富裕阶层,作为记者见多识广,但在与人相处方面还是不够通达。她对李妍冷淡,回家知道李妍没有做好饭,还说没有那么娇气,表示婆婆生孩子时也是劳碌来着。虽然出于自己职业特点,但是她很多时候说话做事就没考虑李妍的感受。李妍孕吐的时候她没说句关心的话,只是烦躁,因为孩子没吸收到营养。后来又是怕孩子将来认李妍做妈不认她什么的,要自己给肚里的孩子讲故事什么的。

  孩子出生后,果然只要李妍抱就不哭,方韵怎么哄孩子都哭个不停。也许毕竟孩子在李妍肚子里呆了十个月,所以它认李妍不认方韵。但我觉得更可能是方韵并不是真的就很爱这个孩子,她更看重的是事业(前面说她都流产三次了,显然是为了不耽误工作),要孩子只是出于外界的压力。而且她的性格也不太适合做照顾孩子这样一件极其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的事情。当她意识到自己跟张磬不合的时候,她也很决绝,说走就走,毫不拖泥带水,自己的骨肉就那样扔给了张磬,我猜她在想老娘又不想生,是你要生的,你自己带去吧!而且我也没有把它生出来,就不算是它的亲生母亲。

  方韵收养汶川灾区孤儿张羌,并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思考。这个转折来得有点突然,不过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亲历那件事总是震撼人心的。但这里面多少也有些补偿心理吧。芳儿跟我不亲,但这孩子跟我虽没血缘关系,却胜似亲生。还有张磬,没了你,我还有这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她收养孩子也没跟丈夫说一声,先斩后奏就带回家,大概从那时也想好了两人走到头了,也就没必要征求他的意见了。

  虽然觉得最后张磬有点可怜,但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我很害怕看到他跟李妍在一起了,把好好的故事点成狗血剧情。好在这里母性没有被滥用,李妍虽然爱孩子,但她要遵守合约,要照顾父母,要过自己的生活(可能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可能出于孩子的母亲并不是自己。现实并不是很现实,人性也没有太人性。在这个故事里,很难指责谁,如果能回头,也就明白:大家都没有真的爱这个小生命,就不该强求,做不由衷的事。

  《母语》观后感(八):我的体会(或许无关电影)

  虽然很多题材都有代孕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发生的不温不火,用一种很平淡的叙事风格讲述,让人更加深刻理智的去思考。其实代孕是很严肃的事情,用丈夫与代母的出轨和家庭的破裂来结束,似乎有些戏剧和闹剧。

  代孕,代替别人怀孕,也代替了别人的一段人生。

  虽然最初的金钱交易,到最后变成了温情,没有了丈夫和代母之间的出轨,而是用一种亲情和温情来演绎,挺美好的结局。

  但是这个故事让我深刻理解到的是有些作为一个人必须完成的事情,让别人代替的话,人生也会不完整。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类似的,出生、上学、考试、交往、结婚、生孩子、老去,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一切的人生才是完整。没有婚姻的人,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是否会遗憾呢?没有恋爱过的人,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是否还会耿耿于怀自己没有真正恋爱过呢?没有孩子的人,是否会完全不想要一个孩子呢?

  我们不需要完美人生,我们需要完整人生。可能现在还懵懂,可能现在还年轻,但当我们慢慢沉淀人生,慢慢会发现一些曾经那么坚持的道理,是多么的不可一击就粉碎。

  如果非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进入婚姻后的夫妻就更像亲人,所以当代母怀孕后,和丈夫所发生的感情,或许更像婚后夫妻对待彼此的亲情,所以丈夫与代母的出轨和家庭的破裂烂剧情去死吧!!!

  当我现在肚子里怀着宝宝的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更加深刻。

  《母语》观后感(九):谨守自己的身份,却守不住自己的心

  三个冷静而自持的人,生活在一栋华屋里,

  一对事业有成的夫妇和一个代孕妈妈。

  男人为了孩子而回国,却遭遇了事业的寒冬;

  女人工作风生水起,既不能亲自生养,也无法关心男人;

  代孕妈妈牢记自己是临时产妇兼保姆,

  小心翼翼的呵护男人,赞扬女人,养育孩子。

  男人是既要工作,又要家庭的,还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

  希望领导重视,自己来养家,有个顾家的女人;

  女人却是工作置上,不想为家庭所累,

  却需要一个家庭来维护外人眼中的完美。

  这样的一对夫妻,价值观不同,

  对婚姻的期待不同,本来这婚姻就脆弱得不堪一击,

  一旦有外力介入,自然风崩离析。

  男人以为,外国人很重视的科研项目回国立项没用问题,

  女人以为,男人常年不在家自己拼事业的家庭才最完美。

  男人为了孩子回国了,女人依然想回到原来的生活。

  于是,他们以为,各自退让一步,

  找个代孕妈妈,问题就解决了。

  代孕妈妈,符合了男人对妻子的一切要求,

  她勤劳,忍让,贴心,又顾家。

  男人,符合代孕妈妈对好男人的一切要求,

  守身如玉,爱家,学识渊博又爱孩子。

  有一个女主人常常缺席,

  却有男人,有孩子,有舒适房子可以居住的家,

  代孕妈妈尽管思想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这家是临时的,自己将来还要有自己的生活,

  心却不受思想的控制,多希望生活一直这样美好。

  孩子出生了,跟女人不亲。

  争强好胜的女人在地震中孤儿身上得到了补偿。

  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不亲,

  那就不是个好孩子,我的母爱不给你,我要给别人,

  谁让你不乖不听话,这一切是你的错。

  她嘴上说孤儿离不开她,她又何尝不是在利用孤儿呢?

  当女人发现了,男人和代孕妈妈之间互生情愫之后,

  她崩溃了。

  原以为有另一个孩子可以补偿孩子的空缺,

  现在发现,男人也需要再换一个。

  她就是这样倔强不肯服输,

  一旦生活超出她的计划,就不惜打破一切重新来过。

  温柔的女人就像粘合剂,可以让破镜重圆;

  刚强的女人就像铁锤,只能把有裂纹的镜子打破。

  这片子,其实告诉我们,

  婚姻,现实条件是最不重要的,

  有多少钱,多大房子,什么社会地位,

  都不能决定家庭是否幸福,

  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家庭,

  并找到一个愿意共同建立心目中家庭的人,

  才是最重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