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父亲母亲》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的父亲母亲》的观后感10篇

2022-03-22 03:03: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父亲母亲》的观后感10篇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由刘惠宁 Huining Liu执导,陈小艺 / 辛柏青 / 冯远征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一):知青版爱情 修订版婚姻

  赵冬岺编剧、刘惠宁导演,辛柏青、陈小艺、冯远征、曾黎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我的父亲母亲》,有着严肃的主题,那就是以文革期间知青下乡为故事起点但又不局限于伤痕,并不像以往同类题材的作品那样要么充满批判的锋芒,深刻控诉那个时代的错误;要么充满善意的和解,力图通过时间来冲刷过去的伤痕。《我的父亲母亲》通过真实地反应那一代人有情无爱或者有爱无情的婚姻生活,来展示他们近四十来年的心路历程。

  文革知青下乡是一段错位的历史,知青与农民之间,1960年代开始之时知青是趾高气扬、天纵英才的气场,经过70年代的无聊、无方向的过渡,到1980年代无论是留乡还是返城的个体,都在时代大潮中有茫然无助感。城市与乡村之间,太多的对立、冲突、竞争和错位。我们根本无法说出谁对谁错,哪怕冯远征所饰演的反派马庆生也有他无法剥去的内心痛苦。而更多的则在道德与爱情之间不断挣扎,以至于耗尽青春。或许,这些对于路遥、张贤亮、张炜那一段作家更有切肤之痛,《人生》中高加林在刘巧珍与黄亚萍之间游疑徘徊的情感历程是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无论怎样选择,他们都会背上道德或者爱情的心灵包袱。

  张翠花(陈小艺饰演)对陈志(辛柏青饰演)的爱无疑是朴实的,但这种朴实却只限于生活上的照顾。然而,这也是她所能做到的极限,一如焦大如果爱林妹妹也会以他最擅长的方式一样。而对于陈志来说,既无法放弃自己的理想,也无法拒绝张翠花对自己及家人的照顾与恩惠,于是只好在爱情与道德之间纠结。

  其实,国人对知识者的态度历来很矛盾,既耻笑他们的手无缚鸡之力与迂腐,称他们为臭老九而肆意践踏或改造,但却在内心深处仍有一种敬畏感。严格说来,张翠花对陈志的情感就是这样一种内心深处对读书人的崇拜,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对这种爱情抱以嘲笑的态度,她只是凭着一种个体直觉希望与知识有关联,这或许是一种真切的知识渴望。只是历史不公,一开始就剥夺了她掌握知识的权利,她早已被命定为村姑。因而,即使在爱情她不能被看作一个失败者,她用最好的时光追求心中的爱人,她得到了,虽然始终并没有真正走进他的心里,但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有些错误是历史本身的,她无法决定。

  当然,陈志也并没另一个林木或高加林,尽管无数次与现实妥协,也曾经在道德面前牺牲爱情,可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我的真实。生命中不能永远只有妥协,对于信奉中庸思想的国人来说,我们其实更应该坚持内心的原则。敢于真实地面对内心,既是对自我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或者,如果从更思辨的层次上看,这是一个人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基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父亲母亲》真正出彩的地方是它的结尾。这不是岁月过后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哪怕他们都已经是耄耋老人,哪怕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们勇敢的以自己的方式对历史加给自己的错误进行了修订,而这种修订才是真正的和解与宽容,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二):《我的父亲母亲》俨如婚姻教科书

  着眼中国婚恋观念的转变,年代剧依然魅力不减。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再到离婚风潮崛起以及小三概念的泛滥成灾,中国人眼里的婚恋不是知音体能够诠释清楚,一批批年代电视剧让观众了解到中国式的婚恋,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的变革。爱情是浪漫的主题,而婚姻却是现实的围城。

  最近上映的《我的父亲母亲》以主人公儿子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共患难的夫妇是如何经营爱情与婚姻,如何在历经世事的变迁终于放手“面子”婚姻,让各自寻回适合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其实捆绑式的婚姻在七八十年代可谓成千上万,真正自由恋爱组成家庭的可以说非常之少,先结婚后恋爱并不是构筑幸福的理由,因为有些人是无法到达彼此的内心世界。婚姻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利益关系的联姻,是一种成全别人的牺牲,但这样的爱情一点也不幸福。

  故事以淳朴的叙事风格再现了年代的婚姻悲喜剧,陈志和张翠花,马庆升和叶秀萝,这两对婚姻的不幸,和那样的时代脱不了干系,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学会放弃和隐忍。生活不是一盘棋,没有更多自己命运的掌控权。故事聚焦这样的两对婚姻,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告诉我们,捆绑的婚姻没有幸福,嫁接的爱情并不会白头偕老。张翠花用自己的热情和无限的折腾换回了自省,爱一个人死心塌地,但这个人其实并不爱你,所以她最终选择了一个爱自己的人唐志良,也可说她最终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伴侣。当婚姻掺杂太多目的,这样的婚姻不是生活,而只能是交易。同样叶秀萝也没得选择,为了生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和马庆升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错误,无非这种错误一直在寻找一个无果的答案。现实的阴差阳错,将纯美的爱情扼杀在摇篮里。张翠花的放手成就了陈志和叶秀萝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梦想,同时她也是拯救了自我,也只有唐志良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该剧其实也是一场婚姻的保卫战,张翠花一家对陈志的好,让陈志无法独立自己的婚恋观,只有容忍和迁就,或者是更多的回报,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马庆升也是和张翠花具有一样的秉性,就是通过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去绑架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张翠花的动机更多是一种盲目的爱和付出,而马庆升的付出更多是一种投机,当然他们的结果都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婚恋观有误,其实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多少爱情是自由的。该剧同时还植入了一个“小三”角色,其实像陈志对爱情忠贞对家庭负责任,而马庆升却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的双手埋葬自己的婚姻,所以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必须有所回报,当回报无望时,他只有将感情寄托在“小三”小田那儿,可小三的欲望并不是那么简单。欲海沉浮,婚姻的本质变得多元而复杂。

  从《中国式离婚》到《金婚》再到《娘要嫁人》和现在的《我的父亲母亲》,年代剧曾经吸引大批的观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不幸的婚姻很多,幸福的婚姻很少。而《我的父亲母亲》聚焦的城乡爱情婚姻的观念,固然不是诸如现代版的《婚姻保卫战》之崭新矛盾,它俨然就是一本活的婚姻教科书,珍惜美好的爱情,播种幸福的婚姻,不能因为更多客观的条件而将婚姻作为一种交易或是赌注。真正的幸福快乐,就是和对的人一起慢慢变老,没有过多的渴求,没有更多的奢望,这似乎是理想的婚恋观念,但植根现实却又那么不堪一击。(发表于北京晚报有删减)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三):不希望结束的结束

  我咋觉得漫长的剧集渲染出来的爱恨情仇,都在最后一刻草草收尾呢?爱得轰轰烈烈义无反顾的翠花先找好备胎再提分手,陈志生生念念的不会甩掉恩人,离了之后忙不迭的领着儿子找初恋了,仿佛一刻都等不了。爱情和感情经历了那么多的折磨,最近一刻像包袱一样丢的那么轻松,真是叫人看了郁闷...

  都说曾黎美,确实天生丽质,但在这部剧中我咋感觉她脸那么大,还得吊白眼,而且几个半夜起来的镜头配上呆滞的表情,看了像鬼一样吓人呢?还有带着浓重鼻音的台词,整体确实是演员中比较弱的一个了。

  还有这几个大叔大妈们演青年时代的造型,真叫人看了出戏,尤其是翠花腚大腰圆的,马庆生一脸褶子跟松紧带似的,真是很难带入到年轻富有朝气的时代……好吧这些都是次要的,一点都不耽误五星。演员们真是个个出彩啊,尤其是陈小艺,这演技真是出神入化了,仿佛本色,根本没有演的痕迹。

  活得最明白的俩人都走了,一个是陈志娘,一个是翠花爹

  不得不说的是片尾曲,真是神来之笔,电视剧的升华,已经单曲循环了一周了

  另外说点有趣的:陈志笑起来真的很像马伊琍,陈小艺脸上也带着吴镇宇的影子……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四):观后感

  这是一部开始让人无奈中间让人难受结局让人彻悟的剧。 那两段婚姻是那个年代造就的,却也是个人的选择。 一个有文化的父亲和一个出身农村的母亲,这样一种结合,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可是累了大半辈子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痴念。 陈志的淡雅注定他只会守着原则生活。从他当知青遇到张翠花开始到结婚前,他一直有机会去挽回未来,可是他不敢,害怕。他隐忍着生活,面对喜欢的人却在那次的结婚后望而却步了。如果说他答应订婚时并没想过会遇到叶秀萝,可是去报到那天却遇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遇到一个像从画中走出来的人,他是欣喜的,在母亲电话通知回家前他忘记了一个只是未婚妻的女人在家等着他,当爱情来临时候他什么都忘了,却在面对选择时候没有了勇气,只是无奈接受。。。 在婚姻刚开始时候,新鲜感还在,看到他也在努力。可是两个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或许不应该是差距,而且境界,心灵的境界不一样。陈志有他的梦想,喜欢天文,喜欢看星星,想当个老师;张翠花也有她的梦想,喜欢陈志,喜欢为他做一切事,想当个好妻子;两个人的梦想一个是精神层次一个是现实阶段,生活点滴已经让俩人越走越远。 整个局到离婚宴我才流下了眼泪,可是没想到结局是这样的,陈志说我怎么觉得自己突然爱上你了呢,主线还是走了,有着不舍,却再也没有无奈了。也许就应该这样吧,人到黄昏,爱不爱的,已成侈奢。只要有一个人能陪着自己走到生命终点,有他就安心,这就是晚年最好的结局。 所以年轻时候,请勇敢地去爱,不要害怕,哪怕会遍体鳞伤也不要紧。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五):前半部分偏于理想,后半部分偏于现实。

  感觉前半部分比较好,后半部分感觉像在凑集数,很喜欢陈志说的怀揣梦想,现实的活着这句话。前半部分关于陈志和叶秀萝的大学初恋是精彩之处,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叶秀萝能够理解支持陈志的爱好和理想。由于翠花有恩于陈志,为了自己的良心和家人陈志不得不和翠花结婚,但陈志和翠花有着三观的差距。陈志是个文化人怀揣理想,而翠花只知道过日子,陈志曾经努力过想要改变翠花,比如带翠花去看星星,可是翠花压根不理解。反倒是翠花和他的家人去改变陈志,陈志顺从他们的意思步入仕途,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和初恋,时常去看星星看自己的小说。

  总之他们的婚姻是注定要失败的,毕竟他们的三观存在巨大差距,就算没有叶秀萝,就算他们最后没有离婚,那段婚姻也是名存实亡。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六):喜欢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的结局

  最近晚上在看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原以为是电影版故事的延伸和扩大,只是情节更加丰富了,是讲一个来自城里的乡村教师,与一个农村姑娘的爱情故事。但仔细看了以后,才知道此《我的父亲母亲》,非彼《我的父亲母亲》,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

  电视剧展现了70年代一段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式婚姻”,讲述了知青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的坎坷婚姻历程,在这场跨越近30年的婚姻保卫战中,充满对感情与婚姻的深思,颇具看点。

  我挺同情剧中的主人公陈志的,他虽然不爱翠花,可是为了良心和报恩,一直忠实于自己的婚姻。陈志和叶秀萝,只是在同学时代互相有好感,后来被迫分手;在工作后,他与秀萝一直是朋友,而且为了避嫌,他们很少见面,他们充其量也只是“精神恋爱”而已,他们各自的品格使得他们并没有出轨,也不想出轨,小心谨慎地各自生活着。

  陈志与翠花的婚姻始终不和谐,因为有马庆升的挑拨和使坏,也因为翠花自己的不自信,她始终疑神疑鬼,猜疑陈志,和她母亲一起监视陈志的一举一动;甚至连陈志正常地和女同事女邻居说话,都被她们粗暴地打断,还无中生有地骂叶秀萝“女流氓,不要脸!”到陈志单位大喊大闹,搞得陈志在单位很狼狈。这确实让陈志太累了,太难了,他连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连最起码的夫妻之间的信任都得不到,感到屈辱,他只好与翠花分居 。但他还是关心这个家的,翠花想用领走他工资的手法让他回家,他说你都领走好了,他要支持这个家,抚养儿子,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他用在夜校代课的钱付自己的生活费。

  虽然分居了,在翠花做买卖时,陈志还是出手相助,帮助翠花化解纠纷,交罚款,办正式执照,告诉翠花要名正言顺地做买卖。翠花有病,他一直守候在病床前,医生说不可救时他还坚持不放弃,终于感动了上天,翠花痊愈了。他是一个负责的丈夫。

  辛柏青版的陈志,温文尔雅,低调做人,对于翠花的无理取闹,总是隐忍着,有修养,有时明明是翠花的不对,他总是说“是我的错”。陈志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太窝囊了;虽然我是女士,但我都有点看不过去,觉得这样的男人太难得,也太压抑了。所以我支持他们分手。电视剧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个分手不是陈志提出来的,而是翠花提出来的;这表示翠花的觉醒和文明程度的增长,是她的进步。

  电视剧的结尾部分,在儿女的说服下,翠花主动提出离婚,她找到了自己爱的人,可以一块儿做买卖的人,她跟陈志说,咱们得为自己活着。此时的翠花已经不是陈志的累赘了,她不靠陈志养活,她自己开饭店当老板了,有尊严了,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她还感谢陈志让她知道人怎么活着,嘱咐陈志也去找自己爱的人去。翠花还提出,咱们不是因为恨离的婚,而是因为爱离的婚,咱们要大操大办,举办仪式,宣告婚姻的结束。因此他们请来了至爱亲朋,公开宣布将带着记忆留恋,告别过去,寻找新的幸福。

  陈志和翠花,一直在为自己的家庭努力,他们之间也有值得留恋的好日子;因为特殊年代特殊的结合,他们之间有许多不和谐,终于解脱了,好事!他们两人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祝福他们未来各自的日子都幸福!

  我觉得,电视剧的这种结尾,展示了时代的进步,我赞成这样的进步!是进步的时代,让我们懂得,人应该有尊严有爱的活着……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七):大家是否有同感

  是看了最后几集才被吸引的,很能理解陈志为了报恩而一直选择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而翠花对陈志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像极了那个年代,我母亲就是这样的,一辈子心里只有我父亲一个人,很喜欢这样淳朴坚贞的爱情。但最后的结尾有点狗血,翠花竟然爱上了一个跟陈志截然相反的老男人,看完一直再想,当翠花彻底抛开陈志,跟老唐走入生活,翠花会不会为自己离婚的选择感到后悔,毕竟翠花是因为陈志的才情而一直深爱陈志,而陈志最后也开始爱翠花了。但最后陈志却要去寻找已经过去的回忆现代人的爱情观真是混乱哪,想爱谁就爱谁,尤其都走进婚姻了,一点都不负责任,说散就散。一直忘不了翠花跟陈志离婚时翠花妈哭的那,当时觉得翠花陈志真胡闹。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八):【非评价】替奔驰、高通等的反垄断罚金伸冤

  本剧的世界观让人作呕。

  其中的与人交流其实就是像暴力屈从。

  最近看了《愤怒的妈妈》《塞尔玛》《安妮·霍尔》从中感到,所谓的正确只不过是变成一只“杀死自己‘羔羊’的‘杜鹃’”而已。

  “暴力让人感到快乐。”

  人们喜欢以暴力的方式剥夺别人的尊严,如果你想夺回来,就得变得更加暴力。

  这个话题不仅仅从《模仿游戏》中提到,也从《百万美元宝贝》中提到。

  这与fascist没什么区别,每个人都是nazi。

  本剧就是典型支持right wing的。

  作为left wing,在下无法接受,也不想接受right wing的世界。

  在菜市场里,买菜比别人便宜就会被赶出去。这不就是价格垄断吗?这不就是群体暴力吗?压迫非要用绝对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才会感到愤怒。好好体会体会《愤怒的妈妈》这部电视剧,别像个傻【哔——】只懂看婚姻爱情。

  而这种价格垄断被称为“与人交往的技巧”。“与人交往”就是服从?服从就要放弃fairness、Justice、freedom、humanright、dignity、self-esteem and etc?

  从价格垄断的角度来讲,奔驰和高通简直太冤了,他们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就享有独立定价权。

  卖菜的卖的菜都是一样的,这还能享有价格垄断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企业居然没有这种权利,谁来告诉我这【哔——】蛋的Law的逻辑在哪里?就他妈知道排外吗?你丫把国内产业做好也行啊?你他妈做不好就这样排外啊?你妈【哔——】,先管管国内吧,后院都起火还有闲心管人家啊?

  .S.

  《愤怒的妈妈》中也讽刺了,男权统治社会,女人地位低下,这一社会现状,多数人助纣为虐,是墙头草。正如《周六夜现场》一直以来讽刺的那样,老人一般都是性别歧视者、种族歧视者、残疾歧视者、职业歧视者、历史歧视者等众多喜欢其实其他人的典型代表。

  《周六夜现场》不仅仅是一档喜剧节目,它意味着太多了。洛恩·迈克尔斯意味着太多了。

  洛恩·迈克尔斯在40周年庆典中请出了《飞越疯人院》的男主演 杰克·尼科尔森 ,特意提到了《周六夜现场》是在1975年开播的,强调了杰克·尼克尔森在那年的经历。而1975年是《飞越疯人院》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间,也是杰克·尼克尔森获得最佳男主演的时间,更是一个对压迫和权威挑战的发起时间。所以这其实是在反压迫,anti-fascist的时间。

  这档节目意味着一种哲学上justice,freedom,anti oppression。

  尽管看起来很混蛋。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九):圭臬否?

  闺蜜推荐了这部电视剧,让我学学里面的人情练达。让我看看农村妇女是怎么持家的,看看作为村支书的翠花爸爸是怎么说话办事的,看看作为小学老师的陈志妈妈又是怎么说话办事的。

  抱着这样的目的,我来看这部剧,但愿能奉为圭臬。

  先说说我的目的,应该是实现了。

  关于翠花爸爸:

  1)翠花爸爸一出场重头戏,就是以上大学为条件让陈志娶翠花。先是找来中间人,来跟陈志说和,告诉陈志有机会去上大学,又为翠花说谋,虽没有明示两件事的必然联系,却也不得不让人当作前因后果,唱起白脸。而后,翠花爸爸亲自对陈志说不娶翠花也能上大学,打亲情牌,唱起白脸。不得不说,让人觉得翠花爸爸真心没有逼陈志,只是作为父亲,不得不为女儿打算,撇下老脸,为女儿的婚事操一回心。

  2)翠花外出,为陈父的历史问题奔波,大半月未归,翠花爸爸到陈志家里,安慰陈母,说自己的女儿如何不让人操心,多次拒绝陈母让陈志回来。作为父母,哪个不为儿女担心,却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说出的话还是让陈母十分宽慰。

  再说说剧情,为了突显男主猪脚的性格,有些剧情有些违和。

  说说翠花:

  1)若是说翠花初到城市中生活,没有见过自来水,还算正常,毕竟铺设自来水管道还算项大工程,但是在城市中才学会用牙刷刷牙,这一点让人匪夷所思,农村的卫生习惯是不特别好,但也不至于连刷牙也省了吧?无法考证,只得心留疑虑。

  2)翠花为陈志父亲解决了历史问题。这是困扰了陈家二十年的问题,解决得还算容易,翠花一个大姑娘在外跑了一趟,找了3个人,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并不算太难的事,为何陈家人早没有想到为自己申冤?还有,翠花把自己的两个哥哥找来照顾陈父,自己出去奔波,为何不直接让哥出去跑一趟?大男人在外面办事总比一个小姑娘来得让人放心吧?

  说说陈志:

  1)陈志一出场表现有些木讷,被翠花硬塞鞋垫,就傻傻的收下了;被翠花强吻,也呆呆地没有急于撇清关系;再到接受与翠花的婚事。可是一到大学撩起妹来,却没有半分木讷,安慰秀萝,一起看星星,为秀萝解围,都称得上是机智,还被秀萝称赞有才华。

  创作毕竟不是生活,因为失去剧情的需要,有些情节不得不牵强些。若是吹毛求疵起来,那就成不了故事了。只是是否有可能将故事琢磨得更为极致些?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十):仰望星空”更应感爱“大地”。

  在我看来,叶秀罗怕是最反面的角色了吧。作为妻子,她不算忠诚;作为“清高”,她其实很污浊。

  当然,这是价值观混乱时代的一个产物而已。为出轨、背叛提供一个“合理”的“诗意”的理由。

  人,应该多真实一些,学会生活、学会欣赏生活,真正的“诗”、“星星”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爱我们的人。

  “仰望星空”时,最好更看看脚下的土地,我们最不可以失去的、最应该感激和爱的是“大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