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案六组4》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重案六组4》经典影评10篇

2018-06-09 21: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案六组4》经典影评10篇

  《重案六组4》是一部由徐庆东执导,王茜 / 张潮 / 邢岷山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重案六组4》影评(一):我发现第四部往往都会有点回勇的感觉

  《重案六组》系列我是追着看了四部的,可以说是我喜欢的类型。比起第二部和第三部那两部相对平庸的续集,个人觉得这部还是值得一提的,首先是来了个极具个性的新组长,有点那种神探的味道了,其次是案件密度也高得多。

  虽然每个案子没有那么悬念丛生,但却胜在生活气息很浓,没有那些个豪言壮语,让人感觉像是身边的事情

  本部里的新面孔佟林是我喜欢的那种警察类型,有点儿玩世不恭做事手法也不是完全循规蹈矩,但看问题却很一针见血,处理问题也非常果断和独到,并且在和一些黑道人物或是处于灰色地带的人物交往时能出淤泥而不染,冷静但也很有血性,可以说这个组长是四部里最有性格的一位。

  细查了一下,这个演员叫邢岷山,别看他现在演的是成熟男人,以前居然还演过俊俏小生,当年内地知名武侠剧《白眉大侠》里那个白玉堂的儿子白云瑞就是他演的,还真是既不起来了,不过相对于那个角色,这个超级警察要有味道得多啊。

  《重案六组4》影评(二):怀旧经典~~~

  从小看到大的刑侦剧,在心里还是很有感情的,特别是季洁一出来,还有片尾曲一响起,真心勾起了很多童年记忆。看4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这种怀旧吧。

  不知道是自己看片水准提高了还是这一部看得比较认真,在重温经典的同时,也揪出了许多片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在剧情节奏上,重案六组一直以快节奏、高效率的破案速度著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案件一个接一个,让人越看越想看。重案4在节奏设置上总感觉显得有些生硬。总是有两个案件同时发生,然后分两组破案,两个案件同时侦破。就是感觉过渡衔接得不够自然,有时候一个案件生生切到另一个案件着实让人有些不爽。

  其次,总感觉案件侦破有些避重就轻的感觉。比如一个人死了,查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很多疑点,让观众对凶手更加期待……最后凶手是个流窜作案的抢劫犯……顿时觉得极其没劲啊!!编剧这样完全不符合观众期待啊!!

  再次,结局的确是很令人蛋疼有木有!!其他的我都可以接受,对付滴水不漏的陈雪最后竟然是无奈之下用经济问题来把她捕了……真心太让人憋屈了,难道电视剧最后不应该是打个漂亮的胜仗,坏人绳之以法的嘛!!还有啊,这么不清不楚就结局了啊,佟林和陈雪的关系总要交代一下吧,他们什么时候认识的,到底有什么交情,为什么陈雪对他那么好啊……总不能这样不清不楚就完了吧!!好吧,其实很多剧情都还有不清不楚的地方……

  好吧,广告我就不想说了,商业社会,可以理解……只是不要那么生硬了拜托,易宝支付!!郎酒!!

  还是喜欢季洁,又感性果敢,破案能力相当强啊。佟林嘛,我一直怀疑他是内奸来着的,对他保留意见= =

  韩丽挺漂亮的,就是感觉花瓶了点。当然,还是最爱有型的富二代大斌童鞋~~~~

  虽然有着种种硬伤,在国产剧里面还算比较值得看的了。

  《重案六组4》影评(三):浅谈《重四》

  我不爱看中国电视剧,也不怎么欣赏它们,每年播出的电视剧太滥太俗,总是觉得它们的情节拖沓剧本太空泛,有时演员演得也不够真实。但是,我一直很珍惜《重案六组》这个系列,它可以说是在浩浩如烟的电视剧中独树一帜。《重案六组第四部》(以下简称《重四》)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看过之后,心中颇有些想法一吐为快

  首先说说本剧的意义价值积极深刻的意义和独一无二的价值是延续超越了前几部的。

  徐导的作品一直以节奏明快、悬念迭起而著称,《重案六组》更是将此特点发挥极致。纵览影视界,很少有涉案剧是采用这样的模式,一集两案子,又有条主线贯穿全剧。这不仅一反中国电视剧情节太拖沓的常态精彩复杂的案件剧情、细腻动人情感线路更是将这一类的电视剧带到了一个新台阶。个人认为,这一系列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它的真实,而徐导将其在重四中的运用愈发如鱼得水。为了演好这个剧,演员们真枪实弹地去体验生活参与蹲守、搜查、甚至是抓捕等各种行动,以保证给观众们一个不折不扣的六组。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剧情都取材于真实案例形成对当下社会的映射,无疑地,这是普法的最佳途径,也是本剧最大的积极意义所在

  不同于日本的推理剧,本剧剧情的精彩之处不在推理,而在讲述“情”与“理”的关系。案子并不复杂,没有过多地纠结于对作案手法、犯案过程分析,一切走的是常规程序,查监控录像,访目击者,追踪相关人员……但就是在这些单调枯燥的程序中,扑朔迷离的案子得以“拨开云雾见月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重四》中一例垃圾场抛尸案,六组成员们了无头绪,连最基本的尸源都不知道,但是通过大量的搜寻工作和下发的协查通告,终于是将案子破,解决得非常漂亮。像这样的案子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不在少数,观众们由此能感知到破案的艰难。《重四》折射出的破案哲理是,破案并非需要聪明绝顶头脑,日剧里的探长那都是百年得一见的天才,除却准确的推理之外,破案更多时候是需要耐心细致,那才是刑警工作最真实的一面。对工作的热情,对真相理智,本剧揭示了“情”“理”结合的价值,也成就了它的自身价值。

  再者说说本剧的创新之处。要说《重四》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创新,针对前三部有了重大突破。从第二部到第三部之间有一个跳跃,那是时间上自然形成的。时隔五六年,时代在进步,科技发展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办案方式转变直接提高了办案效率;而另一方面,案犯采用高新技术作案也使得公安方面工作受阻。但是,时隔仅三年的两部剧依旧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出自于整个剧组努力一言以蔽之,这个努力成果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本剧的突破并非牵制于这个时代,而是反作用于这个时代,做出了多项的转变。

  最先引人注目的是,本剧的风格从原来的紧张氛围解脱出来,更为轻松而真实,荷枪实弹场景少了,家长里短的案子多了,而演员们的表演也越发自然,工作中的严谨和生活中的诙谐相得益彰

  其次令人感慨的是,本剧被打上了许多时代的烙印,剧情中提及了许多社会热点,又对此表达了许多有价值看法。比如,关于女孩受虐致死的案子,季洁提到中国在监管家暴力儿童受虐方面存在空白。再比如,季洁和佟林曾就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唤起人们对此事的关注,这样的方式是感性的,也是有效的。与此同时,为了契合这些热点话题编剧也费了大量的心思网络直播自杀案反映出“温室里的花朵”最极端悲剧房屋爆炸案直面教育不均衡房价飞涨的两大问题,利用网络作案在本剧中更是屡见不鲜,足以引起观众们们的警觉。这些特点大大提高了案子的可信度,增加了本剧的时代感,令《重四》不至于沦落为一个空泛的、纯为娱乐的涉案剧。

  此外,较之前几部,更换的演员少了,可依旧令观众感到陌生,或者说是新鲜。季洁不仅从外貌上发生改变行为处事上的风格也变了。了解演员王茜的影迷都会发现,时至今日,季洁这个形象才算真正地与王茜融为一体。季洁从一个干练爽利的女警逐步走向成熟和坚韧,已婚的她办事更加稳重,更加善解人意。这或许就是警与民之间的“鱼水情”的基础。毋宁说,季洁的整体改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突破。而男主角佟林,又给我们展现了男警察不一样的一面。他机警而不失稳重,理智不失感性。特情队出身的他给了六组带来新鲜的血液,办起案子除却必要的程序之外,又打开了新思路。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演员邢岷山将一个事业家庭并重的男人演得非常到位。曾经有刑警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最欠的就是家里人”。不论是佟林对沈耀东的那番话,还是火车站上的那次家人相聚,还有最后他和儿子的那通电话,都是一个战斗一线的刑警在家庭上的情感补白。这些桥段,在感动之外,亦是本剧对警察这一行的全面剖析。还有就是三个小警员,各有千秋。王勇和周志斌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志同道合, 却又在家庭背景上有着天壤之别。本剧对他们生活环境上做了补充,这一点很值得玩味。一个“富二代”,一个“穷二代”,两人却为何是殊途同归?在当下人们眼中,“富二代”、“官二代”这样的名词多少有些消极,这正说明了世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金钱权力,而是能力和品格。周志斌就是这样一个正面例子。而王勇这个角色又是很好地保留了“穷二代”身上的品格——孝顺踏实正直。两相结合,这就是当代年轻人身上散发出的朝气活力。很多人不喜欢韩丽,觉得她娇气且莽撞。可是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呢?个人认为,这个角色最大的亮点在于她演绎出了一个年轻女孩成长心路历程。从一个为爱疯狂的“小三”,到后来握着手机沉默走开,韩丽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和自身的领悟之中,意识到了婚姻爱情本质区别——责任。爱一个人很容易,也很幸福,但是爱错了,那便是一场灾难。或许《非诚勿扰2》中的那句话是对的,“婚姻就是一个错误,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总之,《重四》在人物设定更加丰富鲜活了,和全新的剧情风格两相呼应

  此外,我想就本剧的情感线索谈些个人看法。有人说,杨季恋的走向是一个卖点,而我不敢苟同。不是因为这段爱情不美好,而是过度关注它就本末倒置了。因为这个系列就属于刑侦涉案类,适当加一些情感在其中不过像是菜肴里加一些作料,调剂作用而已。所以,若是因为本剧中没有王茜和丁志诚的对手戏、 没有提及季洁的婚后生活而对本剧充满了失望,我想,这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诚然,季洁和杨震的爱情含蓄而动人,但《重四》毕竟不是言情剧、或者家庭伦理剧,《重案六组》这个系列的着眼点本就不在于此。

  最后,我依旧期待这个系列能够继续下去,带给我们更棒的案子。我从本剧中已然看到了曙光紧凑,精彩,动人,深刻,《重四》既是一个新的平台,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也希望借由这个系列,中国涉案剧能创出自己的天地来!

  《重案六组4》影评(四):关于《重四》及其中的新面孔“佟大组长”的浅谈

  大致看了一下几篇评论,感觉鸭梨山大啊。。但是还是得表一表个人的一些浅显观点,仅供大家浏览。

  先表明一下个人观点吧:重案第四部整体感觉是没有以前的好看,我只看了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看的不多,所有,我这个以前仅以第一部作为参考吧。谁让咱看的少呢。具体的论据为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巨制,我国知名品牌贯穿始终,是什么大家都应该多少知道一些,暂且不表;

  二、我认为编剧编的不甚妥当,而且其中不乏“精彩”之处,印象深一些的就有这么一句“葛雄扎XXX了一下”?这些靓丽台词不由得我们不报一些怀疑就是编剧的小学语文是什么老师教的了,难道不应该是“葛雄扎了XXX一下”嚒?

  三、咱们可歌可敬的佟大组长,这部片不多的新面孔之一,而且是重头戏主演,戏份很重啊。但是,咱们都看看这位被某些网友戏称的“中国福尔摩斯”都做了些啥:①其中一集,他击毙了重大犯罪嫌疑人“赵鹏”,他的举动是这样的,进门之后看到“赵鹏”举枪指着他的“老情人问话,随后佟大组长二话不说,掏枪怒射,击毙“赵鹏”,中断了当时唯一的线索,之后放走“老情儿”,挪动尸体设计正当防卫的假现场。可笑的是,听到枪响的组员进来之后,竟然默认了佟大组长的举动,并且协助他隐瞒事实的真相。可笑的警校优秀毕业生啊(按正常思维,能够进刑侦系统的警校毕业生都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人民的“守护神”!②随后的一集中,在大家正在完成包围圈的情况下,孤单英雄,咱们的佟大组长出现了,二话不说,再次一枪击毙了重大嫌疑人“葛雄”,使唯一线索再次中断,致使被他用来做饵的那个女孩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爬行了两公里,最后因失血过多儿死亡。可笑的事情又出现了,当时只有一声枪响,但是佟大组出来之后微微一笑,颇为自豪的道“一枪爆头,一枪心脏”,您的枪法是有多出神入化啊,能从头部到心脏去,这不由的使我想起经典小品组合“陈佩斯与朱时茂”多年前的一个小品。。更搞笑的在后边,可敬的郑支队居然欣慰的笑了。。说我这儿我有点儿糊涂了,难道你们的初衷不是要通过这个“葛雄”查找到那个可怜女孩儿的下落嚒?难道仅仅是为了击毙他而来的??

  四、最最可笑的是,以上种种,都是在重案组中众人(郑支队、季姐、王勇)知道咱们的佟大组长与案件重要嫌疑人“陈雪”关系不一般的情况下发生的,在一般人的正常理解下或者说警察系统的正规程序当中,涉案的警察不应该回避嚒?在以前几部当中咱们遇事果断的季姐和与属下打成一片但断案思路清晰、赏罚分明的郑支队去哪里了。。?难怪之前因为所谓的查案搞得酩酊大醉的佟大组长在之后的抓捕现场撒酒风,引得局长大怒爆出“脱官衣走人”这句话的这件事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五、综合以上几点,咱们的佟大组长,我认为真的不如以前的“大曾”等经典形象,他的孤单英雄形象没有树立起来,倒是多了几分卤的成分在里面,其实卤莽跟勇敢(有种)之间只是一线之隔,这个在经典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当中又明确的表现(五毒教那集)。与其叫“佟林”还不如叫“卤二木”,又卤、又二、又木(喝酒喝的)。。。

  不知道怎么的,以前电视种播完每集重案之后,每每听到那个经典片尾曲“点点星光闪动着。。。”,我的心情都是很激动的,总是感觉到一种沉冤得雪、伸张正义的酣畅淋漓的感觉,但是,现在没有了。。。《重案六组》陪伴了咱们这么多年,但是现在却不得不说一句心里话:“没有出Ⅴ的必要了。”

  《重案六组4》影评(五):原来已经十一年

  看这部电视剧,总是忙里偷闲。 不知不觉已经十一年。

  第一部播出的时候, 在下午去奥数集训之前坐在小板凳上看,边看边写题。第四部播出的时候,在凌晨从图书馆回家后躺在床上看,离开家,看着看着,又觉得近了些。

  十一年,发现自己无论之后多么爱巴赫赫尔辛基和法国音乐剧,不论自己身处奥数班倒数的傻瓜队还是头戴常青藤名校的浮名,有些东西还是在骨子里打动着你,就像家乡的初雪,看不见,谁疼谁知道。

  那些不大不小的恩怨,那些不美不丑的人,和那些不明不白的小暧昧。看重案六组的时候,总是浮想联翩。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第五部,也不知道自己又会在怎样的时候看。只是知道,有这么一部剧,记忆中从未认真看过,多年后, 却是实实在在感到了,它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痕迹。

  《重案六组4》影评(六):依然喜欢季洁

  《重案六组》拍到第四部,也就剩下个老郑和季洁了。老郑呢,越来越官腔,季洁依然那么感性,但办案能力明显提升。

  新来的佟林呢,是个人物,很有想法,很有能力,也很有魄力,可以独当一面,但是在中国,这种“独当一面”是不可以的。他强大的外表包裹着一颗软弱的心。不过还是很喜欢这种男人的,很爷们。

  大斌子是典型的富二代,但不靠家里,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事业,也很不错。

  王勇很哥们儿,是个难得的好兄弟。

  韩丽啊,就是个打酱油的,给微博、索尼爱立信、天涯做完广告就飘走了。

  结局有点让人失望,死了那么多人,付出那么多辛苦,竟然没有抓到头目。一个刑事案件,最终没有抓到幕后黑手,结果以经济案件的罪名抓了“嫌疑头目”,有点讽刺。

  剧集里面的广告植入太多,有些很自然的就植进去了,但有些过于生硬,比如工行手机缴费、易付宝、天涯等,像郎酒啊、那些汽车啊、甚至是iphone手机,我都可以接受,还算贴近生活的,最起码让人看起来不反感。对于广告,观众现在是“万箭穿心,习惯就好”了,但也不能再在箭头上抹盐啊,尤其对于比较喜欢的剧,因为期望高,所以要求高吧。

  《重案六组4》影评(七):剧评

  我不爱看中国电视剧,也不怎么欣赏它们,每年播出的电视剧太滥太俗,总是觉得它们的情节太拖沓,剧本太空泛,有时演员演得也不够真实。但是,我一直很珍惜《重案六组》这个系列,它可以说是在浩浩如烟的电视剧中独树一帜。《重案六组第四部》(以下简称《重四》)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看过之后,心中颇有些想法要一吐为快。 首先说说本剧的意义与价值,积极深刻的意义和独一无二的价值是延续并超越了前几部的。 徐导的作品一直以节奏明快、悬念迭起而著称,《重案六组》更是将此特点发挥到极致。纵览影视界,很少有涉案剧是采用这样的模式,一集两案子,又有条主线贯穿全剧。这不仅一反中国电视剧情节太拖沓的常态,精彩复杂的案件剧情、细腻动人的情感线路更是将这一类的电视剧带到了一个新台阶。个人认为,这一系列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真实,而徐导将其在重四中的运用愈发如鱼得水。为了演好这个剧,演员们真枪实弹地去体验生活,参与蹲守、搜查、甚至是抓捕等各种行动,以保证给观众们一个不折不扣的六组。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剧情都取材于真实案例,形成对当下社会的映射,无疑地,这是普法的最佳途径,也是本剧最大的积极意义所在。 不同于日本的推理剧,本剧剧情的精彩之处不在推理,而在讲述“情”与“理”的关系。案子并不复杂,没有过多地纠结于对作案手法、犯案过程的分析,一切走的是常规程序,查监控录像,访目击者,追踪相关人员……但就是在这些单调枯燥的程序中,扑朔迷离的案子得以“拨开云雾见月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重四》中一例垃圾场抛尸案,六组成员们了无头绪,连最基本的尸源都不知道,但是通过大量的搜寻工作和下发的协查通告,终于是将案子破,解决得非常漂亮。像这样的案子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不在少数,观众们由此能感知到破案的艰难。《重四》折射出的破案哲理是,破案并非需要聪明绝顶的头脑,日剧里的探长那都是百年得一见的天才,除却准确的推理之外,破案更多时候是需要耐心和细致,那才是刑警工作最真实的一面。对工作的热情,对真相的理智,本剧揭示了“情”“理”结合的价值,也成就了它的自身价值。 再者说说本剧的创新之处。要说《重四》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创新,针对前三部有了重大的突破。从第二部到第三部之间有一个跳跃,那是时间上自然形成的。时隔五六年,时代在进步,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办案方式的转变直接提高了办案效率;而另一方面,案犯采用高新技术作案也使得公安方面工作受阻。但是,时隔仅三年的两部剧依旧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出自于整个剧组的努力。一言以蔽之,这个努力成果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本剧的突破并非牵制于这个时代,而是反作用于这个时代,做出了多项的转变。 最先引人注目的是,本剧的风格从原来的紧张氛围中解脱出来,更为轻松而真实,荷枪实弹的场景少了,家长里短的案子多了,而演员们的表演也越发自然,工作中的严谨和生活中的诙谐相得益彰。 其次令人感慨的是,本剧被打上了许多时代的烙印,剧情中提及了许多社会热点,又对此表达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比如,关于女孩受虐致死的案子,季洁提到中国在监管家庭暴力和儿童受虐方面存在空白。再比如,季洁和佟林曾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过讨论,唤起人们对此事的关注,这样的方式是感性的,也是有效的。与此同时,为了契合这些热点话题编剧也费了大量的心思。网络直播自杀案反映出“温室里的花朵”最极端的悲剧,房屋爆炸案直面教育不均衡和房价飞涨的两大问题,利用网络作案在本剧中更是屡见不鲜,足以引起观众们们的警觉。这些特点大大提高了案子的可信度,增加了本剧的时代感,令《重四》不至于沦落为一个空泛的、纯为娱乐的涉案剧。 此外,较之前几部,更换的演员少了,可依旧令观众感到陌生,或者说是新鲜。季洁不仅从外貌上发生改变,行为处事上的风格也变了。了解演员王茜的影迷都会发现,时至今日,季洁这个形象才算真正地与王茜融为一体。季洁从一个干练爽利的女警逐步走向成熟和坚韧,已婚的她办事更加稳重,更加善解人意。这或许就是警与民之间的“鱼水情”的基础。毋宁说,季洁的整体改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突破。而男主角佟林,又给我们展现了男警察不一样的一面。他机警而不失稳重,理智不失感性。特情队出身的他给了六组带来新鲜的血液,办起案子除却必要的程序之外,又打开了新思路。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演员邢岷山将一个事业与家庭并重的男人演得非常到位。曾经有刑警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最欠的就是家里人”。不论是佟林对沈耀东的那番话,还是火车站上的那次家人相聚,还有最后他和儿子的那通电话,都是一个战斗在一线的刑警在家庭上的情感补白。这些桥段,在感动之外,亦是本剧对警察这一行的全面剖析。还有就是三个小警员,各有千秋。王勇和周志斌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志同道合, 却又在家庭背景上有着天壤之别。本剧对他们生活环境上做了补充,这一点很值得玩味。一个“富二代”,一个“穷二代”,两人却为何是殊途同归?在当下人们眼中,“富二代”、“官二代”这样的名词多少有些消极,这正说明了,世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能力和品格。周志斌就是这样一个正面的例子。而王勇这个角色又是很好地保留了“穷二代”身上的品格——孝顺,踏实,正直。两相结合,这就是当代年轻人身上散发出的朝气和活力。很多人不喜欢韩丽,觉得她娇气且莽撞。可是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呢?个人认为,这个角色最大的亮点在于她演绎出了一个年轻女孩成长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为爱疯狂的“小三”,到后来握着手机沉默走开,韩丽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和自身的领悟之中,意识到了婚姻和爱情的本质区别——责任。爱一个人很容易,也很幸福,但是爱错了,那便是一场灾难。或许《非诚勿扰2》中的那句话是对的,“婚姻就是一个错误,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总之,《重四》在人物设定更加丰富鲜活了,和全新的剧情风格两相呼应。 此外,我想就本剧的情感线索谈些个人看法。有人说,杨季恋的走向是一个卖点,而我不敢苟同。不是因为这段爱情不美好,而是过度关注它就本末倒置了。因为这个系列就属于刑侦涉案类,适当加一些情感在其中不过像是菜肴里加一些作料,调剂作用而已。所以,若是因为本剧中没有王茜和丁志诚的对手戏、 没有提及季洁的婚后生活而对本剧充满了失望,我想,这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诚然,季洁和杨震的爱情含蓄而动人,但《重四》毕竟不是言情剧、或者家庭伦理剧,《重案六组》这个系列的着眼点本就不在于此。 最后,我依旧期待这个系列能够继续下去,带给我们更棒的案子。我从本剧中已然看到了曙光,紧凑,精彩,动人,深刻,《重四》既是一个新的平台,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也希望借由这个系列,中国涉案剧能创出自己的天地来!

  《重案六组4》影评(八):《重案六组》:打造非完美英雄

  2000年开播的《重案六组》已经延续到第四部,在当下中国荧屏上算是一部长寿剧了。这部剧好看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首先,警察影像本身固有的魅力——悬念,推理,惊险,暴力,弘扬正义等元素始终是观众的最爱。其次,节奏明快,“一集两案,交错发展”,剧情不拖沓。并且从第三部开始,还有另外设置了一个大案贯穿剧集始终,加强悬念,吸引观众。第三,始终关注现实,不脱离时代,不自说自话。以第四部为例,案情就涉及了众多当下的社会热点导致的犯罪活动,例如:高房价,拆迁难,上学难,就医难,亲子鉴定,工伤认定,电话诈骗,拐卖儿童等等。第四,塑造了一组正义、可爱、能干的人民英雄、罪恶克星。无论多么狡猾,多么残忍的罪犯,最终都被他们绳之以法。观看《重案六组》成了一次次愉快的体验,观众和剧中人一起在案情中历险之后,对人民警察和社会安全感更有信心,而这种体验正是观众需要的。

  成功的警察影像,在重视娱乐性的同时还要弘扬正气,塑造人民警察的正面形象。那么,应该如何塑造警察英雄?过去一些影视所塑造的警察形象一出场就已经“高大全”,他们斗志昂扬,智勇双全,全深信工作,基本上会遇到普通百姓常遇到的那些烦恼——比如钱不够用,子女教育要花时间等等,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多是领导或者下属不肯让他们只身去冒险。过去我们往往为了政治宣传而忽略艺术的真实,总想把警察从正常的伦理社会剥离开来,仿佛他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家庭拖累的警察英雄,但是假如所有的警察都把家庭搁置一边,就是个问题了。善于思考的观众也许会问,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好的警察,我们怎么放心把一个国家的安定交给他们?如果是这样的话,警察影像的政治宣传价值反而会大打折扣。

  所幸的是《重案六组》没有陷入这误区。剧中的警察英雄们不是高高在上的“高大全”和奋勇向前“工作狂”,而是百姓身边的基层刑警,和百姓一样,每天上演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所以,《重案六组》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生动讲述了那些热点案件的侦破,塑造了正义的警察形象,而且,对于警察遇到的现实问题,尤其在如何处理他们家庭问题上,该剧也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和表现。虽然这是以刑侦破案为主的剧集,但是家庭问题被带入其中,警察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郑一民季洁们被还原到普通人应有的高度,性格更加立体——他们也要生儿育女,也会为情所困。观众可以去平视他们,体验着他们在工作和家庭问题上的矛盾与焦灼。所以,我们看到在剧中,紧锣密鼓的刑侦破案之余,警察的私生活时不时穿插其中。

  《重案六组》第四部播出不久,观众应该还有印象。在电视剧里刑警支队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都有家庭。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警务与家务?非常现实地困扰着他们,如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臣子所抱歉的“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我们也经常会愧疚地说,工作和家庭实在难以兼顾。对于刑警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刑警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不可能朝九晚五那么按部就班。再加上他们工作的对象常常是刑事犯罪嫌疑人,不仅警察自身的危险性大,有时甚至要威胁到家人。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涉案影视剧里数见不鲜。副支队长郑一民的女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郑一民在生活学习上对孩子缺少关心,更没有时间与她交流思想。用她女儿的话说,爸爸平时跟她讲话,就像审罪犯,所以女儿当然不能理解父亲。六组组长佟林特勤出身,经常要卧底到罪犯当中去,得罪的罪犯太多,怕人报复,家庭住址都要保密(沈耀东案中家庭地址暴露,只能立刻转移老婆儿子到四川老家),能奢谈什么照顾家庭和享天伦之乐?五组前组长沈耀东因为女儿得了白血病,急需医疗费,一念之差,走上了犯罪道路。作为女刑警,季洁的家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年龄已经奔四的她,一直想要个孩子,吃了半年的中药调养,但因常常要执行危险的任务,不能如愿。大斌是富二代,母亲一直要给他张罗找女朋友。王勇的母亲病了,他却没有时间去看望。杨丽爱上了有妇之夫,为情所困,卷入爱情纠葛。

  我们看到,家庭的拖累,确实会妨碍我们的英雄大展拳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利于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因为除了侠骨还有柔情,就不免要让英雄气短。郑一民作为副支队长,气势逼人,行动起来指挥若定,但却不是个合格的父亲。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季洁一直成不了母亲。这样的警察即便是英雄,也是有瑕疵的英雄。假如我们只留下英雄们的侠骨铮铮,去掉柔情(或者说,即便有柔情,有家庭,那也只能无条件支持英雄的所作所为,成为他们的帮手,而不是累赘),越过这些让人烦恼的家庭问题来打造完美的英雄,不是更方便更直接么?但是,这样做也太浪漫主义了。过于浪漫主义,也就意味着不够真实。观众会觉得,这些仅仅是电视里的,跟现实无关。

  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是个两难,

  虽然,郑一民因为少女早孕和女儿化解了矛盾,但是这以后他就有时间陪孩子了么?季洁如果不放弃危险重重的刑警工作,估计还是生不了孩子。佟林解职几天里能陪孩子玩乐,官复原职后老婆孩子还得要当隐形人。看样子《重案六组》也无力为我们提供一条合理的解决之道。也许,作为观众,我们也根本不需要什么解决之道;我们需要的是真实可信的警察英雄形象,这就够了。

  已发表于《人民公安报》。

  《重案六组4》影评(九):超生儿最后的完美谢幕

  一路带着观众的热烈期许,《重案六组》维持着风光仙气走到第四部,遥记《重案3》的结尾,杨震一桌子的热饭好菜把看似无所不能的季洁拉下了神坛。夜幕下的城市璀璨、平静,马拉松似的季阳恋终于在《重案3》里对影迷有了一个交代,宣告这个故事的完美ENDING,而100集这个数字也算讨巧,图个圆圆满满。所以这《重案4》怎么看都觉得多少有点像计划外的超生产物。但是没想到这种买三赠一,回馈影迷的方式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很难想象一部跨度长达十二年的电视剧,至今仍然拥有如此众多的影迷。可往往惯例总是用来被打破,《重案六组4》在十二年后仍然收拾不俗。稍早前在河南电视剧频道、天津影视剧频道和黑龙江影视频道等多家卫视火热轮播拿下2.0的平均收视后,《重案六组4》又将于1月23日强势回归北京卫视,再掀春节档收视狂潮。

  从已播出的三地收视调查来看,《重案4》的收视率依然名列前茅。此次在《重案六组4》中,全新构架的卧底桐林一角相较前三部而言,其人物角色和剧情关系的复杂性更胜以往。身兼制片人的王茜感慨此次力邀邢岷山加盟的正确,而收看过该片的观众在网络上也表示邢岷山用其特有的表演爆发力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感,细致入微的拿捏出人物角色亦正亦邪的特质,让人看后欲罢不能。

  十二年过去,那些追着《重案》从少女变少妇,正太变黎叔的实例不在少数,很多人说看《重案》的原因很简单,它轻松又不失节奏感、紧张又不会让人喘不过气,不折不扣的属于下饭宝典剧集。除了主演一水都是实力派,特邀阵容那也是高级豪华配置,就连路过露脸打酱油的群众演员也都是精挑细选,让观众印象深刻,赞不绝口。

  当然作为一个甲子的十二,也可以当做一个轮回,这是终点,同样是驶向下一个目的的起点。

  《重案六组4》影评(十):片名的英文翻译感觉终于比较正常了

  我很好奇,片名的翻译如此正常为什么镜头给到重案六组办公室门牌上的时候下面就成了拼音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

  佟林这个形象的设立绝对是颠覆性的,看的时候我以为编剧是模仿了《潜行狙击》,后来发现他们俩是同一时间发布的,应该没什么谁借鉴谁的问题。王茜和张潮绝对是元老没得说。真觉得徐庆东导演是想把王勇和周志斌撮合在一起啊有木有!到了2010年连电视剧都要这么基这怎么行啊。当然四部的女二号除了第一部外嘈点都太多了,不忍心吐槽下去了。

  好吧,故事会终于走出了第三部那个坑爹级别无限的状态了,但真的真的还是太嫩了。同时每集两故事,诸位还是不要和CSI放在一起比较了。还有可能是限于本剧经费有限的缘故,我按一个pause都能找到穿帮。不过相比于其他的国产剧情,犯罪类型片已经算是诚意之作。

  据说不会有重案六组第五部了,可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