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露西亚之后》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露西亚之后》影评10篇

2018-06-11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露西亚之后》影评10篇

  《露西亚之后》是一部由米歇尔·弗兰克执导,泰莎依亚 / 冈萨洛 / 塔玛拉亚兹贝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露西亚之后》影评(一):我純粹就是要婊那些所謂「很活潑」的小孩子

  作為一個曾經被「色情報復」,外加被那些廣義上「很活潑」的小孩欺負的宅宅表示,

  我非常同情主角遭遇,但是即使如此我就是看那些「很活潑」的小孩不爽。

  那些所謂「很活潑的小孩」,

  講難聽一點,就是一群很膚淺,很愛玩,

  然後腦袋空空自尊心又非常膨脹的一群人,

  明明很不堪卻又非常自以為是,

  做一些很無聊或者是譁眾取寵的行為然後自以為自己很有創意,

  心理年齡只有八歲又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到處對人秀優越、歧視別人並且以欺負他人為樂,

  正事都不幹,每天滿腦子只會想要怎麼做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這種人一群人去欺負朋友圈以外的人就算了,

  這種人還會內鬥欸,

  所以這部片裡面出現的「霸凌」就是這種人「內鬥」的典型

  作為一個從小到大被那種「很活潑」的小孩欺負的宅宅,

  我對這種人長期以來一直都很不爽,理由在上一段有說。

  然而很奇怪的是這種人卻很容易交到朋友

  老師也會覺得他們很「活潑」所以就很喜歡他們,

  所以為什麼女主角受到的敵意這麼廣泛?

  也是因為這種背景所以女主角才會受到這麼嚴重的霸凌。

  特別是在本片中,其他同學偷女主角東西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我也曾經因為被班上那些「很活潑」的同學瞧不起的因素而被偷過東西,

  甚至連在「好學生」比較多的公職補習班也遇到有人偷過我四支筆和一把美工刀,

  雖然只是小錢但是回想起來讓我非常火大,

  也同時讓我對那些「很活潑」的小孩非常不滿。

  有人說宅宅和「活潑」的小孩本來就是勢不兩立,但也要看是誰挑起的,

  如果不是那些「很活潑」的小孩一天到晚只會做些很奇怪的事情,有誰會對那種人不爽?

  我重申一次,我這篇文章不是在說女主角「活該」(雖然我也不小心罵到她),

  我只是覺得那種所謂「很活潑」的小孩最好都丟到海裡死一死算了。

  《露西亚之后》影评(二):《露西亚之后》:沾染了毒液的青春

  (芷宁写于2014年6月3日)

  被肆意挥霍的青春很可能开出有毒的花,而在合伙欺负弱小方面,青春则显得出积极主动一面,墨西哥影片《露西亚之后(After Lucia)》便以一种冷静冷寂的呈现方式,引领观众一路旁观着发生校园里的一连串欺凌事件

  无疑,本片导演编剧米歇尔·弗兰克带来了一部基调压抑的电影作品,他用固定机位长镜头凌厉观察着,又以延展空间的纵深度心地静观着,还以对光线出色运用来无情地透视着,却很少以创作者主观态度来言说,仿佛片中人的人生没有思绪,只有表现形式一般,任由事件肆意地发生、发展失控,还时而用隐藏事件第一现场的手法,令视听焦灼,让所有观影情绪都仿佛被困在一个憋闷的罐子里,让暴力冲突有了想象中的爆裂和崩坏,同时,在摒弃了配乐的渲染之后,肃静冷峻的画面反而平添了表现张力,影片前半部分略显松散随意,至事件发生后,则明显节奏适当,该片的张力也主要体现在后半部分。

  当事人少女Alejandra在一连串欺凌事件发生后,却只能以无法诉说默默承受的方式麻木度日,虽然彼时的学校对她而言,已是地狱,但她依旧“按时点卯”上学。很多观众质疑她的懦弱,认为和之前的她性格判若两人,这其实是主创了解青春期心理的表现之一,或许在被欺凌的青少中,性格极端的会选择自杀以求解脱,有条件的会尽快转学以避风头,只是这两条路对Alejandra来说是行不通的,母亲Lucia离世后,父亲带着她搬到这座陌生城市,刚刚转入目前这个让她逐渐胆战心惊的学校不久,和爱侣隔世的悲痛令父亲Roberto一直没缓过来,他无法承受更多,否则他会发疯,而父亲最终的大爆发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Alejandra的不反抗也是基于对她那些所谓同学的了解,因为反抗会带来更大更多的伤害,或许,她对于自己之前的行为也感到羞耻,有短处握在别人手里,也就只有沉默受制于人,以至于越来越麻木。

  人们对所谓的有污点者、弱者群起而攻之的做法,似乎是人性中从众心理作祟的一种,只有凌辱了个别人的不堪,才会使得欺凌者觉得自己和大家没有区别,站在了重要的一方。这种从众心理在青少期显得尤为明显,他们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是大众的一份子,一方面又想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只是片中的他们将这种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体现在了欺凌方式的五花八门上。成年人的欺凌或许倾向于使人在精神上感到羞耻和抑郁,而处于青春期的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们的欺凌,则在精神和肉体上均施暴,过剩的荷尔蒙和不稳定的情绪让他们时常失控失衡又失态

  通常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的父母是最后一个知晓的,这大抵和校园是一个属于学生社区,这里自有规则,仿佛一个自成体系社会有关。影片仿佛也在着力构建一个由学生自成体系的社区,故事的构架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片中事件,校方没有过多介入,事情都在老师视线范围之外发生,在这样的一个小体系内,一切都仿佛在内部消化般的轮番上演着,铺排有序,且愈燃愈烈。

  起初,刚到新环境时,比起父亲无心工作心不在焉女儿似乎要适应得多,她很快就结交到了新朋友,一切看似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只是青春期心理是微妙的,它的变化无常直逼更年期,视频的泄露,让Alejandra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年轻人躁动的青春都需要一个醒目的靶子来宣泄,Alejandra恰好在错误时间不知不觉地成了那个靶子,此后,男生对她失去了最起码的尊重女生的心理则相对复杂一些,有的心生嫉恨(仿佛抢去她们的心仪对象),有的心生鄙夷,还有的兼而有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对人性绝望,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人类。”有时候,看着正在成长起来的一代的行事风格,对此话也感到无语。

  (杂志约稿)

  《露西亚之后》影评(三):不能承受的哀伤

  看过《天浴》与《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如果说这两部片子有什么共同点,那便是给观众展示美好被毁坏的完整过程。所以这样的电影看完,最大的感受便是哀伤。 《露西亚之后》也是这么一部令人哀伤的片子。它讲述了一个美好的少女是如何被校园欺凌一点点毁掉的故事。然而它的哀伤又不仅限于校园欺凌,它还展示了一个家庭的破裂:少女的爸爸痛失爱妻,带着女儿搬离家乡,希望能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重新开始;但他还没来得及走出丧妻的痛苦,又失去了女儿。更悲哀的是,伤害女儿的都是未成年人,警察律师无法作为,他只能采取极端手段复仇,造成另一个家庭的破裂。 影片本身平静而克制。不管是失去妻子的爸爸,还是被同学欺凌的少女。他平静的抛车、搬家、换工作;她平静的去新学校上课,回家做饭,不管在学校里待遇如何。他们的交流简单:他希望她在学校里很好,她表现的在学校里很好。 影片没有正面描述妈妈是如何去世的。从零零散散的信息来看,是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车祸主人公一家的车撞上一辆拖车,车子损毁严重,散热器、左右前灯、引擎罩、挡风玻璃、前保险杠、减震器框架、水泵、电池等全部损坏,妈妈遇难,父女俩幸存下来。 当时开车的可能是少女,爸爸在教她开车。但从影片中父女二人表现出来的状态,以及爸爸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对话中推测,当时开车的人也可能是爸爸。 “我没教过她开车,我是谈过如何开车,但从没打算教她。” 从保险公司回去的路上,一向克制的爸爸突然爆发,与路人司机对骂并打架。所以也可能是这样:爸爸开车出了车祸,妈妈遇难,为了减轻法律罪责,为了以后有人照顾少女,由少女顶替爸爸成为肇事司机。 这就解释了爸爸为什么会花大力气修车后又抛车,为什么搬到千里之外,为什么终日抑郁:他无法面对自己,无法原谅自己,他一直生活内疚悔恨中。 少女始终以一颗敏感体贴的心来照顾爸爸的:在去新城市的路上问爸爸“车子怎么处理”时,把手搭在他肩上以示安慰半路住宿时给爸爸拿睡衣提醒他要刷牙,到爸爸工作的餐厅帮忙等,她希望爸爸能早日走出伤痛恢复正常。 少女自己很可能不想离开家乡:影片开头是她坐在海边凝视大海,美好的身体如同美人鱼剪影;被欺凌前与同学在游泳池嬉戏时的落寞,被欺凌后千方百计回到家乡和海边,都表明了这一点。 校园欺凌是一个分界点:倘若没有欺凌事件,也许爸爸能随着新恋情开展逐渐恢复,少女会真的融入新的校园生活,一切真的会好转。 欺凌事件的引子是少女与男同学Jose的性爱视频。Jose是个长相好看清秀少年,少女应该是喜欢他的。她第一天进学校时茫然无措,没人搭理她,他是第一个跟她讲话的新同学,他还介绍她与他的朋友认识

Jose的小团体:黑衣服男生Jose,蓝衣服女生Camila,灰色T恤女生Irene,格子衬衫胖男生Javier,男生Manuel,右边是少女

  所以在少女的心里,在这个孤独的新环境里,在这个刚刚接纳她的小团体里,Jose算的上是可以信赖的人。异乡的孤独加上青春的荷尔蒙,再加上酒精大麻刺激,她跟他发生了关系,也默许了视频的拍摄。 她没想到第二天视频被传到网上,全校同学都看到了。她也想通过不上学来逃避这件事,但最终还是去了:每天小心翼翼的忍受同学异样目光侮辱字条羞辱手势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回到家后却依然是那个体贴的女儿,平静的做饭,跟爸爸聊天:看上去爸爸的状态好一点了,已经打算开展一段新感情了。 因为视频事件,少女在学校几乎不可能结交到新朋友。而那个看似接纳少女的团体,则撕下了伪善的面具肆无忌惮的在少女身上发泄着恶意: 胖男Javier和Manuel在课间溜进女厕,对着手机视频露出下体,强迫少女跟他们拍视频: “你在视频里跟他(Jose)做了(也可以跟我们做),有什么关系?” 一直喜欢Jose的女生Camila,联合帮凶Irene,骗少女去她家,给她穿透视装,扇她耳光,剪她头发。 甚至在少女生日当天,他们四个联手,在教室里逼迫少女吃用大便做的“蛋糕”,令人发指。 少女默默承受着这些欺凌,从没想过要汇报给学校或告诉爸爸。她知道爸爸希望她在学校过的好: “我不需要你担心房车,不需要你去餐厅帮忙,我只希望你在学校好好的。” “我不希望你被学校开除。” 所以当Javier和Manuel对她耍流氓闹到校长室,还恶人先告状说少女做作业突然发疯时,她默认了。她不希望因为视频事件被学校开除,不希望让爸爸觉得丢脸失望,也不希望打击爸爸刚刚拾起的对生活的信心。她甚至赔给Manuel一个全新的手机。 然而她低估了人性的恶。她的沉默忍让使得欺凌她的人们变本加厉:反正你已经这样了,反正你也不会有新朋友,反正你也不会说,那我们想怎么欺负便怎么欺负。所以期末旅行时,Camila把她关进厕所,翻她的包;所以全班同学在房间喝酒聊天跳舞调情时,她一个人孤独的睡在厕所的淋浴间;丧心病狂的Javier甚至强暴了她,出来后还跟Manuel炫耀;他们把她拉倒篝火旁,在她脸上撒尿,逼她下海……。 视频不是Jose上传的。但他拍了视频又保管不力,致使视频外泄、少女遭受巨大屈辱压力;在欺凌过程中,没有阻止Camila和Manuel,没有汇报给学校与家长,没有安慰同情少女,丝毫没有内疚,一如往常的上课、与Camila调情,冷漠置身事外,冷眼看着一切发生。他的冷漠对欺凌团体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鼓励? 对于“性”与“身体”本身,不管在电影里或电影外,女性总是比男性处于劣势位置。如同Jose,视频的外泄对他几乎没有影响,照常上课调情。甚至男生们羡慕他,比如Javier与Manuel,并将对他的羡慕转化成对少女的愤怒与侮辱:人人得而睡之,人人得而唾之。男性对女性最大的恶意也在此。女同学们瞧不上少女:你的身体被众人窥探,你是个有瑕疵的人,你低人一等。 所以身处这个环境的少女几乎无路可走,只能回到海边,爸爸最终采用极端方式来复仇。电影戛然而止。 然而真的希望少女不要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真的希望无论如何艰难,如何不堪,她都能鼓起二十分勇气坚持下去,努力生活下去。生命可贵,只有活着,才会有未来的可能;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

  《露西亚之后》影评(四):沉默不是金

  青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蜕变与崩坏总在一念之差。电影《露西亚之后》的结尾给人感觉就像一瓶陈年烈酒忽如其来的后劲,像一股生猛的浪潮撞击的你的胸口,久久无法平息。

  导演兼编剧米歇尔·弗兰克以一种冷静到窒息的画面风格,用固定机位长镜头述说一个女孩遭受的霸凌的故事。以一种观察的角度,让事件肆意的疯涨直至失控。在没有配乐的渲染下,画面中人物神情动作就显得格外显眼,画面的表现张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切霸凌的源头其实都是负面情绪的失控,卡米拉的嫉妒, 荷西的推卸,亚蕾的懦弱,亚蕾同学们的从众,便使这场霸凌长出了苗头,直到不可收拾,理所应当,而亚蕾的父亲对女儿心不在焉的关心,使刚失去母亲的亚蕾没有及时补充到父爱,让她更加的无助与彷徨。亚蕾的父亲把丧妻之痛寄托于工作,却没有想到她的女儿正在经历一场青春的炼狱。

  最后的父亲做法也是一种反社会暴力的扩展,但谁又能明白,他的人性早就被丧妻之苦和丧女之痛碾碎成沫了,于是他选择报复,一种无奈又悲哀的做法。

  电影《烈日灼心》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人是动物性与神性的总和,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想象不到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露西亚之后》影评(五):未成年人的暴力更可怕

  女主角和同学初尝性爱被录了像,然后性爱视频被人放到校园网上,本以为不过又是一个艳照门事件而已,但这仅仅只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线而已,校园暴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

  在同学们欢声笑语的另一扇门背后,你能想象得到未成年孩子所犯下的罪恶吗?虽然镜头并未向我们展示任何暴力场面,但我的拳头还是不由得攥紧了,最终这拳头变成一把匕首,深深扎进了我的胸口。

  那些冷漠的同学们,给她灌酒,给她撒尿,逼迫她下海洗澡,直到她最终消失在黑漆漆的大海之中。

  很多人可能会责怪女主角为什么不去反抗,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或父亲,这样故事结局就不至于那么悲惨了。而我却特别能理解。小时候我也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麻烦,但告诉老师和家长之后,他们顶多就是轻描淡写的训斥一番,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坏同学的报复。记得二年级和同学玩跳绳,后来她的跳绳不见了,就赖我给她搞丢了,而事实上她是担心自己回家被母亲揍而已。我明明是冤枉的,但却每次在放学之后遭受她和几位同学的围攻。这件事持续了大概一学期。现在想想,父母当时也知道这件事,大概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对孩子来说影响很大的事,也可能父母都忙于养家糊口,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孤立无助,只能一个人面对欺凌。

  最后,影片以父亲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女儿失踪的愤怒,更是让人心如刀割。

  这部影片虽然拍摄手法平淡,却更能让观众静下心来想想,作为成人的父母和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去关注未成年人?

  关注校园暴力不只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避免那些本来可以终止的悲剧。

  《露西亚之后》影评(六):导演你到底想说什么?

  导演你到底想说什么?校园暴力?女孩的善良?同学的恶毒?丑恶应该得到报复?

  我只想说,那个女孩正是死有余辜,可惜居然没死?!

  一开始便和陌生的同学玩的很HIGH,随便给给人上了。上了就上了,你性格开放也无可厚非,但是你后面被同学戏弄强奸开放的性格哪去了?就不懂的半点反抗?不懂得求助他人?就突然变得那么那么的内向和沉默?你没死不可以让父亲知道,疼你爱你的父亲得罪你了?要让已经丧妻的父亲担心难过?最后导致父亲走上犯罪道路?

  丝毫不懂的反抗和求助的人,我只想说,那群同学怎么没把她轮奸然后弄死?真可惜,还应该暴尸的!!!!

  导演,你应该要宣传的是人遇到侵害应该懂的基本的反抗以保护自己,反抗不了应该懂得求助他人(老师,父母,社会),而不是一味的孽心!

  《露西亚之后》影评(七):《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Who Will Be The Next?

  暴力、言語、杯葛都屬於是校園欺凌的一種,在美國有年輕同志因抵受不住校內的恐同氛圍,選擇用自殺解決問題。校園欺凌的問題對於家長來說不易察覺,更多的是家長會懷疑自己的小孩是否與別人在溝通與相處產生問題,才致不受歡迎。很多時候,這種的欺凌都沒有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班人覺得你很好「玩」,於是就一起「玩」。然而,有些同學起初並不想一起「玩」,但看見別人的行為為了與別人「相同」,獲得信任,只會成為欺凌事件的參與者。

  《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在康城影展奪得一種關注項目的最佳電影,電影採用固定的機位,用平實的角度,淡淡然的拍出這一宗的欺凌事件,帶到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面貌,再用到「因果關係」作結,全片流露出一種抑壓的感覺。這部電影那麼一鳴驚人不是沒有原因的,它並沒有採用到「目睹」來拍攝全部的欺凌的情況,反而在鏡頭的運用上用到「隱藏」,觀眾深知受害者就在門後,但鏡頭卻停留在拍攝學生們耍樂的情況,帶出一種天南地北的襯托與對比。而全片不禁使人「同情」受害者的情況,正視校園欺凌的問題。

  片中人ALEJANDRA與父親為了忘記失去摯親的傷痛而搬到新的城市居住,而年少的女兒以前曾經貪玩與朋友吸毒,而被學校查出。來到新環境,新的同學其實也不至於好在那裡,他們把青春揮霍,吸煙、喝酒、初嘗愛戀,相當的開放。然而在新的環境裡總有害群之馬,女主人公是貪玩無知,在知情的情況下被拍下了性愛影片。男同學的手機遺失,影片傳到網上。欺凌正式開始。

  無可否認的是影片的前半部叙事的節奏略為鬆散,但到下半部則漸入佳境,走入欺凌的正題。但綜觀後段更顯張力,走到受害人的世界,窺探校園欺凌是如何的影響著所有的人。在電影裡頭明明影片中是有兩人的,但偏偏女性的形象被定型為「蕩婦」,而男方則視為是理所當然。常說學校是一個小社區,特別是今時今日傳播效果之強,幸好事件尚未流出到社會的層面,否則主人公更要面對比校內更強的壓力。單是校內就已經令人痛不慾生,女方背負所有罪名,男的視她為洩慾對象,女的則心生妒忌,所謂的妒忌是一種想像的,像是搶走她們心儀的男生一樣。

  起初主人公與同學的關係也不錯的,甚至是走進新的社區,一切如是好奇。但偏偏在朋輩裡「行差踏錯」就影響到她與所有人的關係,回歸現實,相信每所學校都會有如此的同學,曾聽說過的欺凌是從「性取向」有關,也聽說過是從外表,從家庭背景有關。所指的加害者並不只是指施加暴力,傷害別人的人,而是對事情冷漠的人都是加害者,他們沒有惻隱之心,沒有叫停暴力,反而讓傷害擴大,也是需要指責的。

  在電影中所展示的欺凌過程裡實是充滿壓抑,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於不希望驚動到校方,事情都是在老師監測範圍以外,而任由學生低調地進行。而電影裡頭並沒有特別的提到校方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反而把焦點放在學生的關係裡,表達出一個沒有人願望發聲的世界,而受害者的不反抗就是基於她自身的羞愧,故此她選擇啞忍與沉默,甚至是選擇後來的出走。一般受到校園欺凌的受害人,很大程度上會對欺凌盲目,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對她的看法,就只有換個心情生存下去,畢竟學業仍然要繼續的。

  影片裡某些的欺凌鏡頭拍得挺直白,眾人用擬似精液製造的蛋糕強迫她進食,那一幕特別看得令人揪心,而且影片當中有情節講到勒索的問題,而受害者不願向教師說出發生什麼事,到底是自尊重要還是清白重要?看來是很難權衡輕重的東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能夠接受這種不尊重人又自私的行為。欺凌事件一件都嫌太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應該是幸福快樂,應該是團結在一起,沒有一個被遺棄。當最後主角的父親用處決別人來作結,冤冤相報何時了?任何人都應該保護好自己,避免傷害,更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多一份的同理心。

  校園欺凌不是一件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事情,受害者的烙印可謂是一世的,而我們可以做的並不只是傾聽,而是行動。將心比己,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文/Dorothy

  《露西亚之后》影评(八):越平靜,越憤怒

  《校園欺淩後》 :越平靜,越憤怒

  (原載於《時代論壇》一三七三期.二○一三年十二月廿二日)

  又名: 露西亚离开之后(台) / 露西亚之后 Después de Lucía (2012)

  http://brucelaiyung.blogspot.hk/

  其他的校園欺淩電影,可能會以受欺的主角自殺,或主角向其同學血腥報復來收場。《校園欺淩後》 (After Lucia)則袒呈社會文明法則的崩潰,且暴虐不限於青少年,而是成年人世界也呈崩塌狀態,以叢林法則來對應(而非解決)。原戲名的Lucia應是女主角Alejandra 亡母,而欺淩發生在Lucia死後;香港中譯戲名則指向欺淩之後,Alejandra父親Roberto的反應。指涉對象不同,但「After/之後」一詞可圈可點,意味了苦罪之生成環環相扣,連綿不絕。導演Michel Franco藝高膽大,吊詭地以靜態而抽離的電影語言去挑動觀眾情緒。

  《校園欺淩後》 的背景是墨西哥。Lucia車禍死後,Alejandra兩父女從海邊小城搬到內陸的墨西哥城,打算重過新生活。Roberto是個大廚,無法壓抑喪妻之痛,連日常工作也受影響。Alejandra有時表現得比父親更堅強,更快從傷痛中走出來。但她來到新學校,最快接納她成為朋友的幾個同學,後來便成為欺淩她的惡人。轉捩點是她在自我選擇和朋輩壓力雙重因素影響下,享受酒精與性愛的快感,卻被男同學拍下性愛錄像並透過網絡傳遍學校。原來那群朋友中,男生馬上當她是性慾對象,女生則夾雜著嫉妒而攻擊她。校內其他學生也樂於找到一個被能被所有人奚落、侵犯,而每個人都不用負責任、也毋須內疚的對象。去到後期,他們對Alejandra所作的已可算是刑事罪行,但Alejandra卻一直瞞著父親,不忍他再受打擊。完全孤立無援的Alejandra,被連番侵犯後,已不被視作人來看待,猶如哲學家Giorgio Agamben所指的「牲人」(Homo Sacer):學生群體當中所有成員都可以任意攻擊她而不被視為是罪,反而是理所當然──而她所損失的也不會被視為有意義的「犧牲」──只欠沒殺死她而已。Alejandra後來也不再反抗、不再流淚,像塊木頭,彷彿人性已被剝削殆盡。欺淩過程中,成年人設立的體制完全無力阻止罪惡蔓生。即使學校有驗毒測試,嘗試遏止學生吸毒,但這種治安制度,以及教育本身,在學生集體侵犯Alejandra一事映照之下,可算是形同虛設,反諷至極。

  Alejandra只有逃逸。同學們不知道她泳術精湛,讓她抓到一個機會往黑夜的大海游出去。她奇蹟地上岸,自己乘長途車回老家,窩在舊居之中。大海和舊居皆帶有「母親」的意像,正是主角所失落的,是其意欲回歸的目標。這時觀眾不知道她會否因為精神創傷而不去聯絡家人求助,而故事重心則轉移到父親Roberto身上。Alejandra失踪,警察在海岸遍尋不獲。這時不知是誰把肇事的性愛錄像光碟寄給Roberto,讓他到學校追究,知道女兒被欺淩。這時他大概已對人生絕望,心想妻子已逝,連女兒也失去了,壓抑的情感終於爆發,以暴易暴。導演對觀眾的情緒操作在結局裡表露無遺:先壓抑,再爆發。在整齣戲裡,導演手法都自覺地抽離、冷靜,沒有配樂推動情緒,每個鏡頭都是靜止不動的,幾乎沒有鏡頭運動,攝影機也往往放在距離人物較遠之處,以長鏡頭讓觀覽全局。但連番欺淩的情節卻不斷在挑起觀眾內心的反感和憤怒,那麼抽離的電影技法就像強迫觀眾目睹暴力之發生而不能干預,這種衝突猶如讓情緒在觀眾心中雙重加壓,直至結局的爆發。所以導演用了抽離的手段,但其意圖卻不是抽離,而是相反──在制度無法保障公義之情況下,Roberto之復仇達到大快人心的效果,而觀眾的心理歷程跟他同樣是先壓抑再爆發。結局令人想起奧地利導演Michael Haneke的《你玩得起.你玩唔起》。Haneke以「挑釁觀眾」聞名,也見稱於冷冽抽離的風格。但Haneke的電影至終貫徹地灰暗,《校園欺淩後》則故意「先抑後爆」。那到底是悲劇,因為Alejandra將要連父親也失去,但在導演的編排下,觀眾卻經歷了一次情感淨化,與女主角的情感經驗分割。若電影原意是叫觀眾予以憐憫和關愛,那麼以暴易暴的快慰,會否造成電影的自我顛覆?抑或,最後的復仇才是「主菜」,之前的鋪排則是不無狡黠的操弄?

  《露西亚之后》影评(九):你的美好不许让任何人污染

  女主被受欺负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啊 别人让你好看 你就让别人难看啊 这样爱你的人得有多心寒 要不就转学啊 干嘛一声不吭让自己受气呢 想来也是 现在的孩子都心里扭曲 和以前是不一样了 所以 当有人给你发侮辱你的东西时 你要侮辱得比她还要脏 她发短信骂你是婊子 你管她是谁就骂她赶紧去死就骂她喝月经长大的就骂她连婊子都当不了送给人草人都嫌脏 反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必死无疑 有的人就是给脸不要脸 你何必自己吃亏 女主真他妈窝囊 你的美好不许让任何人污染啊尤其是那种丑陋肮脏的人 让那种变态死一千八百遍都死不足惜 看了这部影片 我祝天下所有心术不正歹毒的人早点死掉 不希望你们被感化 你们不配拥有高尚情操

  《露西亚之后》影评(十):露西亚之后

  电影里最让我生气的部分不只是吃醋的女孩帮,或者一心想吃豆腐的该死男同学。更多的是,拍摄,并矢口否认上传,得知因为此时让女孩受到无尽凌辱而袖手旁观的始作俑者。尽管说这个人渣为自己的行为终于受到了轻微的惩罚,但是我仍旧没有觉得正义得到了充分的伸张。

  关于女孩的隐忍,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很多短评上面甚至说女孩的悲剧是咎由自取一类无知且无耻的评论,着实是冷漠可鄙!纵观华夏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数万万人民在面对列强的法西斯欺凌侵犯时,那超强的,惊世骇俗的“包容”和“放纵”!

  我相信,在回忆的苦酒和现实的粪池之中,一个少女的无所适从实在毫无争议。即便养尊处优一帆风顺的城市公子公主们,似乎也都难免迷茫无措的一段。

  影片画上了潮湿的带着缺口的句点,留下平静而汹涌的苦涩,和涛涛不绝的愤怒。而这种愤怒的意义也无疑是关注青少年问题的一次鸣钟和呼唤。

  全篇的固定机位和长镜头,加深了整个事件的真实感。第三者现场视觉的的运用也提升了电影语言的可信性。抛开了配乐的煽惑,却陡增了故事的张力。本片是去年欧(美)洲多部佳作中代入感最强的一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