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生活》的观后感10篇
《更好的生活》是一部由克里斯·韦兹执导,德米安·比齐尔 / Jose Julian / 德洛丽丝·赫雷迪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一):You were always there.
关注这部片完全是因为Demián Bichir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这位出身电影世家的墨西哥演员把一个正直善良勤勤恳恳父爱如山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
不过就像有影评提到的,剧情确实与《偷自行车的人》雷同:都是为了生存倾其所有买了辆车,都是第二天就丢了,都是带着儿子寻车,都是老实人铤而走险而被抓住。当然,时隔六十年,自行车升级为了汽车,故事背景也由意大利搬到了美国。与前作对道德反讽之经典相比,本片则着力表现了父子情。独在异乡干着重体力活的父亲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让儿子有一个“更好的人生”;而儿子的出生和成长其实也给了父亲信念与勇气,这种责任感也成为他精神的寄托。虽然不爱说话的两人在一开始存在代沟,但他们之间的隔阂在寻车途中被逐渐化解;儿子被父亲的爱所感动,父亲则因儿子没加入帮派而欣慰。最后的狱中相泣固有煽情之嫌,但考虑到之前的细致铺垫,倒也不失是水到渠成的升华。
本片的另一大贡献是真实反映了偷渡美国的墨西哥人的生存状态:有不务正业帮派犯罪,也有像父亲这样诚实打拼的良民;有危难时的互相帮助,也有一时歹念的可悲与无奈;有相对更好的物质条件,却也缺失了原有的民族认同感。父亲说他当年北上,完全是因为家乡其它人都这么做而已,充满了盲目;这与中国的北漂族何其相似。当然,美墨两国之间还多着一层微妙的关系:150年前的美墨战争使墨西哥失去半数疆域,至今仍不堪回首。影片最后父亲在被遣返不久就又重新踏上了穿越沙漠的偷渡之旅。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双关语:Let's go home。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二):发现更好的人生
卡洛斯从墨西哥偷渡到美国,妻子离开了他,所以独自抚养儿子路易斯长大。
偷渡客的日子并不容易,为了生存,卡洛斯每天勤恳工作,闲暇时看到普通人的生活,很是羡慕,希望自己可以努力,给儿子更好的环境,给自己和儿子更好的人生。
卡洛斯的第一步就是借钱买车买工具,不料车被工友偷走。卡洛斯和路易斯千方百计找到偷车的工友,盛怒的儿子暴打工友,卡洛斯制止了儿子的暴力。车已经被卖了,钱被工友寄回了老家,只是给了卡洛斯卖车的黑市地址。卡洛斯按图索骥,跟儿子偷回了车。却在回程途中被警方抓回,遣送回墨西哥。
儿子问卡洛斯:“为什么你们要生我,为什么那么多穷人要生小孩。”卡洛斯回答;“我们老家就是一个小乡村,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们生你,是因为爱。。。后来你妈妈离开了,因为我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你,我有了活下去的理由,想要更好的人生。。。"
妻子的离开,妹妹的离开,工友的背叛,卡洛斯没有半句怨言。淳朴的个性让他默默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但当监狱里的混蛋要抢走打给儿子的电话卡时,卡洛斯火了,拼命的劲头让他拿回了电话卡。
卡洛斯是一个普通人,在中国的街头,总是会看到很多的农民工,表情总是隐忍的,冬日也会穿着薄薄的衣服。每次看到都会心疼。
其实卡洛斯,你想要一种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不在当下的生活找美好,让更好的生活现在就开始,一点点的去创造呢?
今天是圣诞节,愿我和家人朋友,一直好下去。愿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开始好下去。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三):无题
好像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
从墨西哥劳工的视角
非法劳工只能躲着生活,与美国格格不入
为什么穷人还要孩子?
儿子身在底层,却也看不起底层
一切源于贫穷
因为贫穷,人们被迫做出一些事情
比如Santiago,我相信他是善良的,但。。。
但我不喜欢把一切归于贫穷
我敬仰这样的人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四):生活在于你选择相信什么 有剧透
写于2011年12月3号,看从前写的日志,把书评影评什么的都给弄上来吧,华丽地开始展示自己吧,少年。
下午在床上漆黑地躺了会,爬起来煮粥,去kewei那里聊了会天,贾姐推介了one day和A better life,于是从她那里拷了a better life,晚上关了灯,就着大屏幕看起来。
故事主线还是移民问题,也算是老生长谈的剧本,不过该有的催泪元素都有,音乐配着不错的视角,将移民父子之间的冲突和感情一点点展现出来。影片的开头是每日辛勤工作的父亲无暇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而青春期的虚荣和茫然左右着少年的心,一方的付出得不到一方的理解,一方的困顿无法被疏导,冲突渐起,这里导演埋好了足够的包袱。中段的主线讲象征父子俩未来美好生活的卡车被偷,在找寻被偷汽车的过程中,儿子开始理解父亲。这里导演也下足了功夫,父亲贫穷却守信,愤怒却克制的形象经过这个过程表达了出来。最后父亲因为儿子而停车,以致最后被驱逐将剧幕推向了高潮。全剧三个片段表现力很好,第一个是在面对偷车贼的时候,儿子将失控的怒气付诸于暴力,而父亲却极力阻止儿子的暴力的行为,同情和强烈的愤怒激烈在人物体内冲撞,但是还是人性的一面占了上风,加上他更不想让儿子惹上麻烦的心情,让他控制住了自己。然后父子俩在黑市停车场偷回车那一段,父亲让儿子低头,自己开着车义无反顾冲向警卫举起的手枪,后来警车跟上车子后,父亲考虑到儿子的安危选择停车被捕,父爱之情继续积累着。最后一幕,儿子的抉择,放弃了帮派的召唤,两人在监狱见最后一面,这是感情的爆发期,也是全剧的高潮,默默的父爱在这一刻化作潺潺的言语,父亲讲了他对儿子无私的爱,儿子哭着要父亲承诺一定会回来相见。最最后,儿子选择平静的校园生活,父亲在墨西哥边境准备着再一次穿越,孕育出希望。
另外有两个场景很喜欢,父亲在椰子树上工作,眺望远方美丽的街景,仿佛心中升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有一个是父亲乘着工头的车回家,看到一路上准备去冲浪的人们,牵狗慢跑的女人,散步的情侣,餐馆吃饭的人群,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他向往的未来,让人不禁心酸。片子让我们再一次检视我们的灵魂,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我们还有多少烦恼忧愁,我们向往的未来又是什么。
一不小心给刷了个5星,沉重却有些意味的电影,沉溺在这样的情绪中。
一个人,站在高处,茫然四顾时、没有过犹豫,偶得佳境时、没有迷恋,只因心中有爱着你的名义
我们曾经那么相爱 但是people change 我没有办法给她想要的更多 但我拥有你 看着你成长 我亦欣然
走吧 这是我们的家 再一次以爱的名义 我爱你 不离不弃 由你的方向 就是家
*********
爸 背过身去听你靠在门框上的咿呀声响 我不敢合眼 愧疚之心使我无法直视内心的阴暗
我不信宿命 你会回来 正如忘记过去不难 忘记你很难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六):《更好的人生》美版偷“汽车”的人
对电影的创作者而言,讲老百姓的故事,是非常容易获得感情分的。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又不好奇左邻右舍关上门后要念什么经呢?而且我猜想多半关心的都是些可以慰藉自身的,让自己感觉与此无关又觉倍儿幸运的“故事”——悲苦的,不堪的,秘密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来找共鸣的。而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卫道士们不要曲解了我的意思。
就此说生活里的生活。很久以前,有位“红叔”叫我去读余华,之前我知《活着》还知道卖血活着的许三观,于是我摸到他最近的一本叫《兄弟》的书,当时翻启第一页,就被“好奇”俘虏了。我耳边留有奶奶的余音,他说小村小镇的准有一两个爱扒厕所耍流氓的男人,李光头入我眼,登时博得我的好感,这人物太生动了,还有就是好奇他怎么就能跟他老爹一模一样,也有躲在公厕里偷看女人如厕的癖好,这种好奇使我奋战了几天,到底把李光头家的秘密探了个究竟。
我记得我母亲有位不生不熟的朋友,现如今已失去了那位朋友的消息。多年前她经常来我家玩,她喜欢讲她自家的故事,说她女儿女婿在阿联酋如何发家致富,偶尔碰到另一位美妇在场,这位美妇也准要插几句话,说说她年轻时是怎样在俄罗斯干出一些名堂的,她是在批发市场里倒买倒卖。她们说着说着,常常会无语默然半晌,偶尔也会有莹莹的泪光辍止在眯缝的笑眼中,旁观的人只当她们是喜极而泣了。慢慢地,她们也会虚实掺杂着,把一段段不愿回望的真实故事当成别人的经历来讲。其实,大家都知道,背井离乡寻找生活的希望,那般凄苦、孤寂无援与衣锦还乡时的锋芒,是如葬沉大海里的泰坦尼克残骸的,荣耀转眼成烟,心坎里过不去的是磨难的印迹,即便无法感同身受那些血泪奇光谱写的不同人生,换位想,是理解得的。
虽说这样的奋斗史让人暗生复杂的情感,但跃跃欲试者大有人在,我由衷地佩服并愿意祝福他们。突然想到张贤亮先生笔下的那位被父亲遗弃的儿子许灵均,难过于许灵均的被选择及选择的人生,但也感喟迂腐怯懦衍生的宿命。可想而知,一个人拥有开阔无边的视野与永不退缩的勇气,是何等的幸运。借此文,我便说到了父亲与国家在文学戏剧中的寓意了,他们其实就是儿孙子民的天。观看墨西哥电影《美好的人生》,对我而言,这种感受尤为强烈,而且能感觉到“父亲”与“祖国”两者的寓意也破天荒地并在了同一根轨道上。
或许是我过分解读了导演拍摄此片的意图,所以才会把一部有关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国谋生的、再平常不过的现实故事复杂化了。即便是这样的,我还是挺喜欢我自己的敏感,这样的感受能让我从这部平庸的电影中看到很多不凡的亮点。总之,在一部电影中,充满悲情的往往不是那些可愈合的皮肉伤害,我们可以静静地看着父亲与儿子啃窝窝头的现实,却无法忍受父子骨肉分离的残酷。悲情的不是你离开故土在他乡苟活,而是故土遗弃了你,你不得不在他乡苟活……
之所以称这部剧平庸,是因为全剧在一气呵成的流畅结构中忽视了故事要表现的主题。克里斯.韦兹的想法很明了,但依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的《美好的人生》,始终缺少了德西卡所渲染现实的力度,社会的残酷氛围也太过轻柔。或许这是美国,不是意大利,卡洛斯父子偷的是自己的“汽车”,不是安东尼奥父子的“自行车”,所以一贯的美式快餐文化,组合了墨西哥原生态作料,依然在艺术的遮掩下嗅得到它的燥气。这可能也是电影能让人感动,却不会留下恒久烙印的理由。
除此,这部电影自然也有它的闪光之处。比如让人感觉随时都有“悲剧”降临的氛围,克里斯.韦兹营造得非常饱满。我心里总有一丝不安,脑子里盘旋着“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预兆,怕卡洛斯失业连贫民区都住不上,怕卡洛斯的儿子加入黑帮暴尸街头,怕他们父子俩被遣送回国等等,不难感受影片在这一点上已塑造成功了社会“三等人”努力生存的现实。
还有大大小小几处小高潮,着实能够清醒观者游离的神经。老汉在偷车之前给卡洛斯掰面包的铺垫做得很好,这种刻画人性善恶的方式屡试不爽。在展现卡洛斯与儿子之间的代沟时,各种言语及事件上的冲突,都很生动地突出了卡洛斯父子生性纯良敦厚的特征。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应该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欢迎,他们应该成为优质公民的代表,讽刺的是,他们是被驱逐的偷渡客。他们不是美国公民,被逐当然无可厚非。不过,讨论这个话题,恐怕没那么简单,所以就此搁笔。
说来,全剧若有我想象中的深刻寓意,或许就表露在最后的一句台词上——Let’s go home。那是在主人公卡洛斯被遣返回墨西哥后,再次与其他的偷渡客向北踏上去往美国的旅程时,所说的话。这句话实在让人浮想联翩。不知道,这简单的一句在导演及编剧心里是否一语双关。总之,很容易让人想到19世纪美国大面积扩张领土的历史,当时詹姆斯门罗总统喊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殖民野心,随后,美墨战争,墨西哥当局低价(相当于拱手相让)卖出国土,造成后人所言美国吞并了墨西哥一半的领土的现实。显然,这是沉重的政治问题,不在生活片中喧宾夺主也是自然的,也为电影的自身利益考量,就当浮云不经意掠过最好了。
话说,人一辈子不过如此!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也。或许卡洛斯能够回答,他全部的生命意义在他的儿子身上。结尾那段父子俩的对白诠释了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有严重煽情的嫌疑,有些鸡肋。不过,这是长辈对后辈的言传说教,而未来的小主人公们还需更努力,因为革命尚未成功,你们的肩上依然要扛着延续人类的子孙后代。总之,对于爱我们的父母,不要问他们——“什么都不能给我,主要是物质上满足不了我,为什么要生下我?”即便他们没有给我们殷实的家底,只给了我们永不枯竭的爱,与一双可以走万里的白鞋。(记得一部有关巴以战争的纪录片中,一个孩子说他想拥有一双白鞋然后能够自由安全地行走。)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七):He just wants a better life
这是一个独特视角来讲述美国梦的故事。一个非法的,墨西哥父亲的美国梦。看完全片,颇觉得心疼。生活残酷,诚然,但是你听不见父亲的抱怨和绝望。他付出许多信任和义气,对神虔诚,对人宽容和气,却一直遭遇背叛和遗弃。
不过这对他不算什么,他只是一直努力着追逐着他的梦想,给儿子更好的生活。
我本来以为父子之间的故事会很沉闷压抑,我原本没有指望这样体裁的片子可以真正打动我,尤其是几乎没有背景音乐煽情,没有帅哥美女,没有深刻浪漫的爱的表白的情况下。但是,不知为什么,就是在儿子一个又一个冲动尖刻的质问,父亲连串茫然的眼神,苍白无奈地嗫嚅一句
‘Don’t say that.’
‘Don’t ever say that.’
我竟然被打动了。
监狱里一番坦诚相见,我完全被打动得一塌糊涂。没有任何铺垫,就这么突兀地,父亲带着手铐被带出来,他一坐下,就单刀直入地回答儿子最尖锐的问题。是的,我觉得好突兀,但是,好真实。父亲从来不是善于表达自己人,他的这种不长言辞,不懂酝酿气氛,把握情绪的笨拙,恰恰提升了人物表白自己时候的动人,因为显得,特别真诚纯粹。他什么人都不怨,因为大家都难。他回答不出来儿子的好多问题,但他记着老婆从前的好,他回报半块面包的恩情,他知道要想法子供儿子去好点的学校。
这个片子多少让人联想起《当幸福来敲门》,同样的苦逼的,混迹于社会底层的父与子,同样的一路的坎坷很想让人放弃,《幸福》给了一个无比阳光灿烂乐观向上的happy ending. 而此片,却更是一种开放式,充满希望,粗犷却生命力旺盛的沙漠背景,化作一个非常具象的‘生活’,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对我们每个人,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场在沙漠中的辛苦穿行,那带着身上不得不负担的水与食物,多像父亲一路坚守的道德法律。
我们亲吻胸前的神像,带上亲人准备的包裹,向着希望的前方,努力吧。前方将会是a better life.
Let’s go home.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八):你是怎么想的
当卡洛斯向往美好生活想买老板的卡车又没钱有可能失去工作时,你是怎么想的,
当卡洛斯坐在老板的卡车上看着路边家庭完整幸福的孩子、领着宠物悠闲的富人而自己啃着干面包还要找新工作时,你是怎么想的,
当他爬向高处眺望远方美好风景而得到自己的帮助的那圣地亚戈正仓皇偷窃自己借钱买来的卡车时,你是怎么想的,
当他开着自己和儿子拿命换来失而复得的卡车由于没有挡风玻璃被警察逼停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他时刻陷入内心矛盾挣扎,
但他依旧没有越出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所以,他感恩半块面包,
他坚持给领路人的50美元,
他不让儿子狠狠教训偷盗者,
他在警车面前选择默默停车,
他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但他哪里又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九):更好的生活是怎样也得不到的生活
该怎样依据自己现在的状况去制定“更好的生活”的标准?是现在穷苦,就期望明天能够有足够的钱花么?是现在孤独一人,就期望明天有个人带着嫁妆和妹子过来陪伴么?还是横向去看,看别人的生活,想着像他们一样就好了;或者,纵向托付给下一代,只要他们的生活比现在这一辈有所改观,也就好了。
他坐在小卡车的副驾驶位置上,一路上看到的其实并不仅仅是拿着冲浪板的男人、傍晚牵着爱犬散步的女人、和朋友在街头偶遇并互相寒暄的情侣、带着孙子回家的老夫妇、大概因家族矛盾而在街头动手的表亲、在教堂里安静祈祷的人们……
他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不同于自己的、或许自认为比自己更好一点的生活,整部电影,我只对这些镜头印象深刻。
因为,不只是我,或许还有更多的人,坐公交车也好、火车也好、出租车也好……从车窗看过去的,都是这样的,看着和自己拥有不一样生活的人们生活着的转瞬即逝的片段,总会这样想着。
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技能,本分善良……这样的人其实完全能够一手去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但因为非法移民的身份在那里,他只能这样捉襟见肘、小心翼翼地卑微地生活着。
攒足够的钱,请一个足够厉害的律师(但愿不再是骗子),拿到证,获得合法的身份,就好了。
他借钱买下了小卡车,对半夜晚归的儿子说:“我要在这档生意里做出点名堂来,我会把它做大,那样我们就可以搬出这里,你可以上更好的学校,我星期天也不会再工作了,我们可以一起,共度一些时间,如果你愿意的话……”
我相信这个男人说出这样的话,他就一定能够做到,他会有更好的生活,他生活的希望的亮光,也就是作为这无关紧要的旁观者的希望呗!特别是在他开着小卡车去顾散工开始工作,邀请那个曾经给过他半块饼的穷苦移民上车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应该会一起在“这档生意”里做大,最后各自拥有“更好的生活”……
哪有那么容易。
穷苦人奥伊采克说:钱,钱哪!谁没有钱,那么谁在这个世界上就只能指望道德了!
这话或许还有更深广层面的意义,大凡能够被公认为具有“善良”这一秉性的穷苦人,对于和自己同样穷苦甚至更加穷苦的他人都有一种死心塌地信任感(也不能说是信任感,更接近于认同),于是他爬上高高什么树,从高处眺望城市,希望满满,内心光明。
也就是在这个空档,那个人偷走了他的手机、借钱买来的小卡车逃之夭夭。
然后,整部电影就开始围绕他寻找丢失的小卡车、‘偷回’丢失的小卡车、最后因无证驾驶被查最终被遣送回国……
先前的憧憬与希望泯灭,先前对儿子所说的话,如果还记得的话,都像是梦呓一样的空话。
现实生活中、人生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雄心啊壮志啊,甚至一个小小的计划都成泡影了。
更好的生活意义何在呢?
=================================
穷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要生我?为什么这些穷人要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他一时回答不上来。
一直以来,他都如自己所说“尽量保持沉默,保持低调,隐于生活。”
对于儿子的问题,最后在他即将被遣送回国的时候,他说了一大段话,说起更多生活的变故,艰辛,苦涩,低微,隐忍……一一扛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儿子的存在……
“更好的生活”,实际上更近似一个口号,一个希望,悬在饥饿的人面前的食物,因为种种不可预知的变故,不一定真正能够创造出比现在更好的生活,但能够让人学会忍受、学会面对无常人生、在种种疑问里找到零散可信的答案,握在手里,不失望。
得不到,是不断追求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这过程里,失去的得到的领悟的改变的种种,都成为无法言说的东西,构成自己的生活的全部,好与不好,幸与不幸,都不能被车窗里一闪而逝的目光轻易评判。
我们都会有更好的生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明天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张床,然后是一张桌子,甚至会有一间屋子,这之后,还会有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生活》观后感(十):我们要不要选择更好的生活?
1.美国是一个任何梦想都可以实现的国家。
2.只有身处美国,才能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国之民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这个国家在点点滴滴中保护着你的权益。比如美国政府之所以驱逐非法打工者,是因为他们有可能抢夺本国公民的工作机会。
3.美国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远远超越了国界这个概念的。不但听不到遣送儿童的说法,还要给他吃好喝好,安排教育医疗,提供监护等。
4.美国没有只依据学习成绩来划分的重点、非重点公立学校,但是私立学校会有优劣之分,这背后是父母能掏得起多少钱的问题。没钱的选择是去公立学校,而不是没得学。
5.墨西哥的劳动力也是相当的廉价,就是美国中下层人士的保姆。
6.人穷疯了的时候,还有啥不敢干的?偷与盗已经不能用道德来批判了。何况为的是生计而已,没有错。
7.这对父与子的“对抗”是内在的,是很有张力,所以看上去更真实。
8.偷车的老头Santiago分饼给Carlos时是真心的,后来偷他的车时是本能的,而两者是不矛盾的,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9.儿子Luis是长在美国并认同美国的文化的,对于父亲Carlos所熟悉的那个墨西哥是陌生的。
10.父亲Carlos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缩影,像千万普通人一样长大、恋爱结婚,然后生子,去追寻更好的生活。活着,做这一切没有太多为什么。
-------------------------
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
这个世界里,还有那么多美的音乐、电影、书籍没有来得及去听、去看、去读,可时间在跑,我拖不住它,想到这里,我竟然会泪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