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1 02: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精选10篇

  《变身杀人事件》是一部由艾里克·拉缇戈执导,罗曼·杜里斯 / 玛琳娜·佛伊丝 / 尼尔斯·阿雷斯特吕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一):三种原料一锅炖,味道很一般

  剧透!有剧透!不过泄露的关键情节在预告片里好像有提过,而且这片基本属于知道情节不影响观看的那种。不过还是请谨慎选择观看下文

  原著没看过,单就电影说说

  这电影其实可以分出三部电影来——

  一、家庭伦理故事:致力于当社会模板成功人士的男主角内心深处有理浪漫主义倾向,虽然他顾家爱孩子工作体面物质富足,但依然不幸地被妻子带绿帽了。(这个也可以从女性为何对现有生活不满足角度切入)

  二、寻找自我题材改变身份男主角在异国他乡专注自己摄影爱好,巧合中成为一位颇受欢迎摄影师,还收获了新的爱情

  三、悬疑罪案惊悚:男主角因为一起过失杀人案件踏上流亡旅程,途中又目睹犯罪事件被人追杀,最后死里逃生。(预告片给人的感觉比较侧重这点)

  三个部分柔和在一起让这部实际上并不长的电影感觉异常空虚漫长(第一次看表——都没讲出来什么东西,就演了这么久?这要什么时候能演完啊?)。

  更糟糕的是,电影几乎没有一个部分能把情感渲染的比较到位——家庭伦理缺少情感挖掘,悬疑惊悚上欠缺节奏控制——而拍的比较好看的第二部分,又因为这两部分的前后夹击在意境营造和情绪酝酿上很是薄弱;另一个角度,也正是第二部分削弱了“逃亡”这条线的悬疑和惊悚。

  这样看来,到影片结束,电影也没能有一个整体意境或中心概念也是不难理解的了;只是可惜了河马肚在每一个部分中都很尽职尽责表演

  为了第二部分中美景演员,这片还是可以一看的。

  ---------------------------------------------------------------------

  吐槽部分:

  看短评时忽然意识到,这个故事结局其实是那种很凄凉的,有悲剧色彩的感觉;但电影看完的第一感觉却是 “啊!这回结局了吧?真不错!” = =||||

  这个片还告诉我们,在本职工作外要有一个艺术特长。除了泡妞这种基本用途外,它还可以在逃亡时提供生计来源

  CD纯粹酱油去的,远景看着还算挺年轻的,宽度虽然快是河马肚的两倍,但两人挽胳膊散步的场景竟然让我觉得他俩很搭= =||||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二):一个人救赎

  主人公保罗拥有让人羡慕的生活,体面的工作、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富裕的生活,而且他即将接手一家律师行,让他的事业更上一步。。。可美好的背后是他内心焦虑,他的自卑,他太过于在乎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会为了一句话亲近的人喋喋不休解释半天,他热爱摄影,买了大量昂贵器材,却只把他们放进柜子里,不会拍一张照片,他的生活没有激情,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他。。只是想维持现状,过他为是好的生活,对他对妻子都好的生活。

  一次误杀改变了保罗,让他在剥离了一切之后面对自己的内心,重燃激情。直至最后他救了偷渡者的性命,先救己再救人,一个人的救赎就此完成

  去做吧,不要在裹足不前,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要活在自己的心里。导演向我们表达的是赤裸裸的人性真实的情感,让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们没有必要在一次劫难之后再大彻大悟,而可以在一个人的时候,静下来,问问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想做的,你身上的什么东西是你痛恨的,正视自己你才会进步,完成自我的救赎。

  最后赞一下男主的演技,让我真切的看到了什么是焦虑、恐惧、冷血、紧张兴奋开心。。。最后是平和绝对影帝级。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三):《全局》,第八届法国影展

  法语基本都不记得了,隐约翻译一下也知道名字其实不应该是《全局》,大概是“一个男人想过他的生活”。我觉得不如“一个男人想过别人的生活”。或者直接叫作“别人的生活”,比较点题。我头一次在大屏幕看偏文艺的电影,去电影院不是为了3D动画就是为了机器人大战,如果不是法国影展,这类片子应该是窝在床上,带睡不睡的宁静,像啃苹果一样把电影啃完。

  玄疑片,但是一点不玄疑,看了点苗头猜中后头,结果还是用最直白方式揭晓答案。虽然其实我没猜对,因为我按照我喜欢的方式猜的。他把摄影师藏冰柜的时候我跟小贺说,其实结局发现他压根没杀人,一切都是他想象的,最后发现冰柜里其实是条咸鱼。后来他跑去过摄影师的生活,我说最后他一定被抓到被戳穿。他不小心出名之后我说太遗憾了,这个故事应该发生在没有互联网时代,他永远不会被戳穿,但是他老婆沿着“情人”的踪迹寻找,每每却只找到他。没有一个按照我的喜好来。虽然是我日本电影看多了侦探小说看多了《天才雷普利》看多了。这是一个有迷人细节的电影,可惜没有迷人的框架

  它有太让人无法接受的bug或是疑点,获得新生的Paul太容易证明自己作为摄影师的天分名利双收手到擒来,可见功夫和触感是天才型的,这让他之前的懦弱隐藏自己的梦想变得不成逻辑。大有让人跪下来说“哥你都这么天才了你还当律师你是傻啊还是傻啊?你那点小犹豫胆怯小封闭不是太可笑了么你是坑爹呢?!”不过后半段也不是为了突出他的新生的涅磐,反倒处处是新生的痛楚,所以这点非逻辑就变得微不足道。本以为是中产阶级吃饱了开始寻找灵魂的故事,到最后的轮船大海却弄出普利策新闻奖的味道。

  总体来说它值得一看,镜头色彩音乐配合到美若天籁。故事还是很抓人,拖着点悬念引你看下去。法国男人的法语还是让人紧张烦躁,法国女人无论多么难看都是那么有型有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

  男人女人要的东西不同,女人容易搞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男人容易自以为做对事这点,法国中国原来一个样人生苦短,又不是上刑,有想法权且一试说不准就一飞冲天没成功也当陶冶情操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四):你的人生想要怎样的你

  最近状态不好,大半是因为工作。这也影响了情绪,大概有十多天没有静下心来了,中间只心不在焉的看过一部老帅哥的《侠探杰克》。

  之前打开过这部L'homme qui voulait vivre sa vie,开头比较闷,关掉。再打开看剧情进展到保罗确认妻子和格雷格之间的事时,窗外开始打雷,等到电影结束,听到外面是干净大雨声音和偶尔远处隐隐的雷声

  因为开头太闷关掉电影,后来再看发现幸亏没有直接删掉的事发生过多次了,最典型的是《撞车》和《七磅》,关掉然后再看都有三次以上。都是看过后暗暗骂自己心浮气躁,狗眼观影

  完全不懂法语,看之前只知道《变身杀人事件》这一个中文名字,心里似乎有些底,因为如果叫《变身杀人》,那多半是美国烂片,多了“事件”两字,不出意外就应该有些韵味在里面。看完后照例向片名翻译发了牢骚,深以为这样的汉字组合不足以命名这样的故事演绎。直到看到另一个名字《全局》,释然了。

  但心有不甘,如果换一个人来拍,比如托纳托雷,一定更能对得起窗外时机拿捏传神的雷声和大雨。

  因为性格原因,对这种一个人在陌生地方对抗整个世界命运的演绎一直钟情,比如反复看前三部《谍影重重》每部都有七八次吧。《谍影4》虽然照旧精彩,但对我来讲这个关键点已经没有了。

  如果保罗的故事发生在现实,我很有兴趣认识他,一起喝一杯,问他两个问题:发生这么多事后,现在你想要怎样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你的人生想要怎样的你?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五):失落的身份

  原作者Douglas KENNEDY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说道,作为一个美国人,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法国受到欢迎,是因为其中参杂了古典戏剧和现代元素融合,而《全局》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事业得意,家庭“幸福”的保罗是一名工作在巴黎的律师,他年轻英俊、生活有序、物质富足、又即将接手一家律师行……然而这个命运的宠儿在发现了妻子与一名摄影师的婚外情后,去找情敌理论,在争执中失手将情敌杀死。无法面对一夜之间成为杀人凶手事实,他决定彻底放弃“美好”的生活,精心安排好一切细节,弃尸、出走、以死者的身份继续活下去……他最终也成为一流的摄影师,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身份。

  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这亘古不变的悲剧模式同样也是电影戏剧张力的来源之一。而看完整部电影,作为一个现代人,不禁又要感慨,我们汲汲以求而得到的,真的是美好的幸福的,是自己想要的么?又或者当我们得到了,就开始不再珍惜,忘了最初的初衷呢?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将生活重新洗牌的机会

  由此看来,保罗的悲剧其实也是他的幸运。至少他被逼迫着去流浪,去走上一条自我发现的道路

  在这样一个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年代,我们不满于现状,于是加仓,投入更多……哪怕是认定自己所追求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仍然极少有人有魄力改换路径从头再来一遍。人生就是这样被套牢,从而变得无趣甚至让人痛苦

  都说人生苦短,但是比起六十年、八十年,当下的彷徨挣扎又算得了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每一时都没有放弃,每一刻都用心活过。

  最后提一句Romain Duris的表演,毕竟我是为了他才走进电影院。这个嘴角总挂着倔强表情的法国男人,似乎是为内心矛盾角色而生的,从《我心遗忘旋律》到《莫里哀情史》,从《巴黎》到《伤心人》,他时而忧伤时而恣情的样子,大概就是敏感的法国男人的标准模样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六):折射的人生

  到底,保罗是真正的保罗? 或者 保罗只是投射出格雷的格雷的镜子呢?

  名为《全局》,实则步步都走的险要提心。

  以下严重剧透,慎入。

  保罗一心希望生活照主流想象中那样继续下去,他供养太太,供养一双孩子,新购置了大别墅,作为律所的合伙人,他得到老板安娜的赏识,安娜有意将律所全权委托与他。

  转折起于妻子打开了一瓶红酒,是他所未曾见过的。不幸地是,在朋友聚会中,邻居格雷也拿出一样的红酒。恍惚间,保罗瞥见格雷的手掠过妻子的腰。

  妻子不堪保罗说破事实,带孩子离家而去。

  保罗敲开格雷的门,两个同样对摄影有兴趣的男人,话不投机直接动手招呼

  保罗误杀了格雷。

  这个投影中,格雷实现了保罗期望已久的,作为妻子希望的那个丈夫幻想。保罗却杀死了这个幻想。

  在厘清自己思绪后,保罗决定立刻逃离巴黎。他伪造证件装扮格雷,逃去小岛。并再次伪装自己游船事故身亡。

  接着,保罗便使用格雷的身份,居住在匈牙利的小山村中,他隐姓埋名成为了自由摄影师,每日通过四处游荡拍照度日。

  不知幸或不幸,酒馆中保罗偶遇 巴特美,老头贵为当地日报社的一杆笔,提携保罗做图片记者,跟着保罗与图片编辑陷入了爱情,再接着保罗的照片被画廊看中并进行个展,再接着,伦敦来的商人希望高价请保罗去英国做展……

  名利仿佛戛然而至,却不是“格雷”现在所奢求的了。

  身为格雷的保罗,此刻又一次面对逃离。

  他抛弃小山村图片摄影记者的身份,焚烧了汽车,再次逃离匈牙利,此次他希望终点可以是巴西或者委内瑞拉。

  海运的船上,半夜听闻打斗声音,保罗揣相机拍下犯罪现场却被抛入海中。

  飘零到意大利后,一同幸存的人将犯罪现场照片交付报社,保罗再次收获作为摄影师格雷的成功。

  至此,影片终止。

  一个男人,终究希望得到的,是事业成功?爱情顺遂?妻荫子庇?抑或 他本心只想成就一桩多年深埋心底愿望呢。

  格雷作为保罗的镜子,出场时候就折射出保罗原本生活中失败痛苦。恣意菲薄保罗后,格雷成为了保罗的往生,保罗借由格雷的身份—— 失败摄影师,告别原本的自己,成就自己镜像里最初的保罗,也等于成为格雷。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七):《变身杀人事件》继续走,继续失去

  我们总是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木已成舟一去不返,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做不曾发生。但昨日究竟要有多远才能留出足够空间去活在当下呢?我们还说,不管你留恋过去也好,逃避过去也罢,最重要的是你当下在做什么,可当你决心断了过去,变身成另一个人让明天好好继续,昨日的罪恶却仍像一副沉重的镣铐让你的前行举步维艰。《变身杀人事件》中的保罗便是如此,事业有成却自我迷失,家庭看似美满,妻子却红杏出墙,在失手杀死了奸夫之后隐姓埋名成为了另一个人,想要做回从前的自己,然而在他终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却因为昨日的羁绊而无法让梦想延续…..

  《变身杀人事件》有着法国电影的深刻与精致,不会像好莱坞那般常常让叙事形式与戏剧矛盾先行,先武后文搞类型元素。其核心感染力来源于对主角内心挣扎的细腻刻画与演员极具说服力的表演,以人物命运的起起落落来打动观众,这也是欧洲电影的性格所在。而《变身杀人事件》最出彩的地方也集中于此,片中保罗的两次告别是最为动人的戏剧高潮,也正是这两次告别预示着他前半生的结束和后半生的开始。在第一次告别前,保罗虽然背负着罪名但依旧拥有一个成年男子该有的一切—身份,事业,家庭,妻子,资产,朋友。之后他将奸夫的尸体投入大海,将象征着身份的证件夹,象征着交际圈的手机,和象征着爱情的结婚戒指统统扔在了游艇上,他的过去也随着来自海平线远处的爆炸灰飞烟灭。在处理这个桥段的时候,导演用了两个大全景镜头,以保罗为镜头的主体去表现昨日与现在的距离,坐在礁石上的保罗望着那艘满载着往事的游艇化成了灰烬,只不过是海平线上的一点闪光而已,这样的构图设计无疑是在突出身为前景的保罗,暗示着他的下半生即将开始。至此,保罗的第一次告别完成,畏罪潜逃他现在只剩下了一份重新开始的事业,一个不敢相见的家庭和和他无法正常使用的资产。

  在保罗的下半生开始前,心灰意冷的他决定一了百了,最终还是他的摄影梦想拯救了他,这也就引出本片最关键的一个意象—那副码头单杠运动员的摄影作品,这个意象其实在开篇就有提到,那时保罗还拥有一份光鲜的律师工作,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热情。当你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梦想,每个人都会反思自身究竟失去了多少热忱,保罗也不例外,而他的反思的直接来源就是那个同为摄影爱好者的第三者,两人在最后一次争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大致的意思就是第三者说保罗的自暴自弃让他离摄影越来越远,保罗反问道,你又成功了吗?对方回答到:我没有,但我还没放弃。最让保罗感到气愤的是,他对于现状的满足竟然是妻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直接原因,因为相比起已经迷失在生活中的保罗,“天天向上”的奸夫显然和他妻子更有共同语言。保罗的这种自卑直到影片后半段仍有体现,当他和摄影编辑伊芙娜同处在车中时,为了让现在的自己更让人信服,他编制了一个谎言,说自己曾经和一个有夫之妇交往,说对方的丈夫是一名律师,却做着完全不相干的摄影梦想,甚至拥有整套的设备却拍不出一张照片。保罗的本意是想借机嘲讽一下那个毁了他家庭的第三者,没想到伊芙娜的一句话却让他哑口无言:“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你?不是吗?正牌摄影师?”而现实情况却是保罗的妻子并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那个“正牌摄影师”。此处细节描写就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保罗依旧自我矛盾的心理状态,在联系起前半生的同时也深化了全片“无人能够逃避过去”的主题。至此,导演为我们展现了保罗自我挣扎的前半生,意在展现保罗对于现状的不满,对生活的迷失,好为他的后半生重拾摄影梦提供剧情推动。

  在经历过这场变故后,一无所有的保罗又回忆起了他最初的梦想,那副已经定格在过去的黑白摄影作品顿时变得富有生机,色彩斑斓,保罗也回到了那个码头,打算在那个寄托了他摄影梦想的地方隐姓埋名,靠着摄影糊口度日。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高超的摄影技巧很快吸引了当地的一家报社,甚至已经有经纪人看中了他的作品,打算为他举办个人摄影展。此时的保罗虽然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偏僻小镇的生活当中,他有了一份稳定的新工作,一群热情的新朋友,一份完美的新感情,但归根结底他的生活却完全建立在谎言之上,他个人是绝对不能被大众认知,更别提开摄影展这种成名立腕的社交活动了。他先是狮子大开口提出了高昂的条件,后来又拒绝了经纪人刊登照片的合理要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看出,此时的保罗已经完全不知所措了,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铺天盖地的挂满了整间画廊,他的反应不是激动,兴奋,而是紧张,惶恐。他不知道这样的冒险是否值得,更不知道前方又会有怎样的意外给他当头一棒,直到另一家伦敦艺廊的老板告诉他会有数不清的媒体来采访他时,保罗彻底崩溃了。当梦想近在咫尺却因为昨日的羁绊无法触碰,当毕生的作品在眼前化为鬼魂一般的虚像向自己袭来。他辛辛苦苦建立起的下半生也彻底坍塌。这也就迎来了全片中保罗的第二次告别。

  在这次告别中,保罗告别的绝不仅仅只是自己的资产那么简单,在他烧毁了象征着自己临时身份的奔驰车后,象征着家庭的子女照片也未能幸免,在这之后,保罗又因为偷拍到了渡船上的暴力事件被船员扔下了海,而他的相机则被船长摔个粉碎。至此,身无分文的保罗没有了资产,远离了子女的他没有了家庭,失去了相机的他更没有了梦想和事业。在这第二次告别中,保罗彻底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在影片的末尾,保罗救下了和他一起落水的偷渡者,并将照片的全部酬劳给了他,而保罗则消失在了意大利的曲折小巷,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至此导演用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开放式结局表现了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没人知道一无所有的保罗在这条潜逃之路上会再次告别什么,或许是他重新建立起的生活,或许是他再无依恋的生命,只要保罗继续走下去,他注定也将继续失去……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八):胡言乱语

  个人认为这片是个励志片,号召人们去追逐、实现自己的梦想:主角杀人后跑路去了陌生的地方,然后成为了一名专业摄影师(之前仅仅是爱好摄影,家中的暗房设施齐全,但是没有一张照片。去了陌生地方后摄影登报办个展,俨然一名事业有成的专业摄影师。)

  会门手艺很重要,到哪都能混饭吃。像我这么天天只会吃喝玩乐的主儿还是老老实实呆着好了,不杀人也不潜逃。

  男:我疯狂工作,让你可以辞退工作、追逐自己的梦想。 女:不,你让我抛弃一切,留在家里,把我囚禁在幻梦里。失败者总是互相舔舐伤口,这才是事实!

  儿子:我的鞋号是29。 男:29是所有的鞋号中最强的一个喔。 好温馨的感觉。

  男在宴席上对女说:包法利夫人(暗指她勾搭男人)。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九):世界上那个我不知道的自己

  一直觉得,不同类型的片子,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去看。

  比如,这部《全局》,就是适合在深夜去看的片子,哪怕看完之后会让我陷入轻微失眠。

  保罗拥有所有人羡慕的一切:地位、财富、美满的家庭,可就在24小时内,合作伙伴意外告知因为自己的绝症不得不退出、深爱的妻子提出离婚后来被发现是因为有了第三者了,然后更离谱的是,身为律师的他居然一不小心将妻子的情人杀死……

  看到这里,我不出意外的以为这是一部悬疑剧,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保罗如何逃避警察的通缉等等。

  可是我忘记了,这是一部法国影片,哪怕是美国人拍的……

  不得不说,这片子最出彩的就是男主角的心里戏,全剧基本没有第二主角,基本没有人和他对手戏,所有的剧情发展,几乎都是这位演员一人在演绎和诠释,极少的对白,所有的心理勾勒就在镜头切换中,残酷地呈现。

  他杀了第三者,然后用完美的手法,让原来的自己消失在原来的世界,用他杀死的人的身份,在另一个空间里,演绎出他的生活。

  片中诸多伏笔,他家里有着最高档的摄影器材,可是最后他却成了一名律师,妻子出轨的对象,却恰恰是一个业务的摄影爱好者。

  当逼上了绝路之后,他重拾那些摄影器材,却拍出了惊人的作品,瞬间赢得了掌声和名誉,也许,这才是他真正骨子里追求的,只是迫于现实,不得不丢弃了而已。

  于是,他杀了人,把自己逼上了绝境,却给自己一个找寻自我的机会。这究竟是救赎,还是拯救,也许导演自己都在纠结。

  最后的结束太过突兀,他拍了一组偷渡船上的作案照片,差点为之丧命,然后他在巴西,会变成谁?专门提供媒体新闻照片的人?或者他又不得不辗转另一个地方,当身份被发现之后。

  最难忘他开车告别家人的场景,此时他已经知道他不会再回到这个地方,他拿着孩子的照片,开着车,从反光镜里看到他们,哭泣,这一刻,他已经不能再回头了……那个他也不知道的自己,仿佛正在未知的地方等待。

  《变身杀人事件》观后感(十):比想像中差勁

  電影原名"L'homme qui voulait vivre sa vie", 意即: The man who wanted to live his life. 男主角 Romain Duris曾演過頗為人認識的"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2005, 始終未看過.

  電影改編自美國小說作家Douglas Kennedy暢銷同名小說.

  改編是否都不及原著呢? 電影中段開始的確有點悶, 即使中段才是戲肉.

  (如打算看此片, 請勿看下去了)

  說是驚慄片. 唔, 可以說是有點懸疑吧, 驚慄感覺則不多.

  事業有成, 有妻有兒, 如果一天發現妻子和朋友有染, 你會怎樣? 殺了妻子? 殺了情敵? 帶兩個兒子遠走高飛?

  男主角Paul錯手殺了情敵. 然後不想兒子有個殺人犯父親, 於是將錯就錯, 和死者來個身份對調. 從此, 死了的是Paul, 而他就過著情敵Greg的攝影師生活. 暫時.

  電影一直都蠻中看, 直至Paul出走開始. Romain Duris有很不錯的表現, 不過節奏慢, 電影中段開始有點失去重心.

  Catherine Deneuve飾演將死的Anne(戲份很少), 準備把整家公司交給Paul. 他殺人後推卻了Anne的請求.

  飾演妻子Sarah的Marina Foïs不算漂亮(其實我覺得她有點醜), 不吸引.

  電影算是Romain Duris獨擔大旗. 故事突出, 尤其末段Paul身在異鄉, 加上殺了人, "人怕出名豬怕肥", 又把攝影師的新身份交了給別人. 本來應該可以更好, 只是有點失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