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莫斯科2017》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莫斯科2017》经典观后感集

2018-07-04 03: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莫斯科2017》经典观后感集

  《莫斯科2017》是一部由Jamie Bradshaw / Alexander Doule执导,埃德·斯托帕德 / 莉莉·索博斯基 / 杰弗里·塔伯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奇幻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莫斯科2017》观后感(一):其实片子从头完整看完还是不错的~

  电影 前面感觉一般化

  从主角获得 超能力开始 才是高潮

  导演自己独特手法想象 表现广告营销消费者购买欲的操控。。

  导演的意思 是一旦某个商品成为品牌 名牌,那么 它就会对消费者 造成 操控。。。

  比如说 现在的苹果手机 已经是品牌 那么它随便出个手机 就算再贵 做工再差 世界范围内还会有很多去买 因为他原先有品牌效应 消费者短期内 不会失去 被苹果的操控

  或者 说 微软 。。。他随便出个系统 假设是 微软“金太阳” 。。。估计都会有很多人去尝试。。。。

  类似的有很多。。。这就是品牌的可怕。。。

  而导演反思的是,为什么一个商品成为品牌后,就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购买欲加成。。。而类似的 同样 质量 功能名不见经传小品牌。。。相对的选择的人就会变少,本来 是我们去买这些东西,而到头来 我们却被动了 变成了被品牌吸引去买。这就是这部片子 导演所表达的东西。。。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导演对自己思想艺术化夸张表示,其实现实中的商业竞争更加复杂,而且商品之所以成为品牌也是有自己的贡献努力

  《莫斯科2017》观后感(二):不是科幻,是一个乙方广告人的自白!

  1、关于片名

  还记得那部获奖的《品牌的一天》广告吗!!BRANDED,多么好的名字!当整个世界被打上品牌营销的烙印,你已经沦为了无数品牌的奴隶可惜,不知道被哪个翻译三傻大闹宝莱坞的SB翻译成了伪科幻大片莫斯科2017。那些等着看色情暴力异型大战的科幻迷等了1个多小时,只看到了好多卡哇伊气球泡泡撞来撞去,能给高分吗!

  2、关于基调

  我谢谢您,这真不是一个科幻大片!其实讲的是男主跟随广告GURU前辈学习发掘自己的营销潜能,然后YY营销如何改变世界,控制公民头脑威胁人类命运,最终青出于蓝,对抗导师的品牌策略自导自演了一场令人震惊、启示史诗般的都市品牌血战……最后导演自HIGH了起来,安排了一场装酷屌丝拥抱白富美,赎罪拯救世界的安定祥和结局

  对于做marketing, media, AD, communication...branding各领域的人来说,这个片看起来都好爽,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项超牛逼职业,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跟列宁一样颠覆性地植入人脑,改变世界。而这个结局中男主的忏悔与自白,根本就是在掩饰他的广告人聪明才智~愚蠢受众,愚蠢的广告主啊!!!让我们乙方雄起吧!!!

  不是这个圈的童鞋,大概也能看出一些些加长拖沓伪科幻版的《黑镜》和洋葱新闻甚至加一点点食品工厂意味真心抛弃科幻的预判,享受1个小时的黑色营销幽默吧!

  3、关于那一毛钱科幻

  本片所谓的科幻其实是灵异惊悚。在一个神秘古老的“红牛”植入广告仪式指导下,男主能看到人们欲望被哪些品牌牵制了。这些品牌根据自己的LOGO和VI设计,幻化为各种怪物样子很喜欢导演自high的那些小细节,假麦当劳,假Apple,假microsoft,假可口可乐,擦边的名字和logo,各自的怪物造型设定等等……

  厮杀吧(They are mutating!!!)!消费者的严重焦虑导致了这场恶果。当你以为你在选择,伟大全球品牌改革已经赢了! 引用一句关键台词:“It used to be the brands were formed from people's desires, now it's the people that are beijing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desires of the brands.” 品牌本是基于人们的欲望形成的,现在却是对于品牌的欲求渴望塑造了人.

  个s点:这个俄罗斯大片是全英文对白哦……英语的branding做的真不错已经不想吐槽了……

  深刻的商业及社会背景就不谈了。作为现实中一个苦逼的乙方的乙方,谁不想让自己的营销受众洞察和big idea能产生这种爆炸性的效果呢~ 这将是你值得爽终身的大case,快点选报国际奖项吧!

  《莫斯科2017》观后感(三):创意很好,结局瞎了

  电影里的汉堡只是广告营销的一个代表,一个象征性事物,还包括别的品牌和物品,比如服装汽车等等(电影后面会有呈现,1小时29分处,苹果、微软、可口可乐等等纷纷躺枪,虽然很严肃,但有种莫名的喜感)。

  而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许可以把品牌营销理解成别的意思,用一些别的事物来代表。比如,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任何一种能对你产生影响的事物,自我们有能力独立思考之后,这些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就无处不在了,能打败影响的只有更大的影响,而更大的影响形成只在于更大的宣传,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言的世界中,不是自广告出现才如此,影片最后消费者貌似“觉醒”因而拒绝广告,各种方法,包括暴力!这个暴力肯定是群情沸腾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中又包括了多少宣传?抗议活动电视中播出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广告和宣传吗?令人讽刺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影片中居然真的成功促使政府禁播广告,所有商标都被消除,展现了一下没有品牌和广告的美好世界。打个比方,你的车只能通过从车型来看“曾经”属于哪个品牌,难道俄国人还没放弃共产主义?是打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卧底?其实他们还是我们的阶级兄弟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各种各样信息,只要我们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就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也许我们能做的是多接触不同渠道、不同理念、不同方向声音,然后随自己喜欢判断,或者,多去问问你的朋友

  《莫斯科2017》观后感(四):你以为自己在选择,其实你在被奴役

  这个电影大概很多人是看不懂的,因为观众大多数人的现实就是导演想表达的对抗的东西。

  这个电影大概很多人是看不到最后几秒的,因为观众大多数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放弃了这个没有刺激,然后中段只有5分钱特效的伪科幻。

  很多人把这个电影定义成一部科幻片,其实这是一部现实世界的童话片。

  天朝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的,既社会又原始,既现代又魔幻,既现实又童话,既苏联又世界,既隐晦明显。我们是被欲望圈养的动物,是被广告和营销洗脑的受害者。这就是商业世界的可怕之处。

  《莫斯科2017》观后感(五):关键词:前松,创意,见解

  第一次写影评,写的不好多包涵。

  我这个,也是在看过其他几篇影评之后写的,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只给三星,大概相当于6分吧。。。有2分扣在影片前半部分处理上,真的很烂,慢,拖沓,过于的平缓乏味,但却不能跳过;有1分扣在几个细节的处理上,比如为何男主幼年时会遭雷劈(装13?),为什么要用牛来作为“神”(猫狗猪羊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老头子由来和消失都很简单和突兀(有点像三国里被人调侃的督邮,出场就为了挨顿打。。。),维罗妮卡最后的痊愈,走在大街上,是不是有所暗示;再有1分扣在情感的处理上,矛盾并不是那么的深,爆发的感觉不太激烈(像是公鸡的冠子没有了似的)。

  关于以上几点,欢迎同志们来探♂讨一下。。。

  现在,说说它的优点吧。

  首先,见解独到,也绝不肤浅。对于广告(其实我到不觉得是对营销)的不满,表达的很充分。我眼里,该片观点是“做广告的都是骗子,都在玩弄我们,蔑视我们的智商。。。”同时,在影片后面,各个品牌的“大战”,也表现出了一种恶性竞争,最后即使各公司严重受影响,也使得消费者混乱了头脑,认清了广告的本质(或者说,认同了男主的想法,虽然他没有直接告诉大家)。

  其次,创意非常棒。大家都能想到“品牌可以控制人们的消费”,但是该片更进一步,表现出“广告/品牌是怪物”。这也是整部影片的一大亮点(同时我也依靠着“等看到怪物出现,再评(nu)判(chi)这部影片”熬过了前半段冗长的剧情)。

  最后,我还要提出一下自己的看法,就是,那些怪物,我并不认为是指人类的欲望,或者情感什么的,而就是指的广告的效应,控制了大家,这也是为什么男主最终要“消灭”广告的原因之一,他发现了广告的恐怖之处,同时那也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大概这就是我现在所能想到的,欢迎大家,评论补充讨论,拍砖。。。

  《莫斯科2017》观后感(六):学广告营销的人真该看看!警醒世人杰作

  拍摄手法中规中矩、但绝不是不温不火。

  现实和倒叙相辅相成,但没有让观众觉得眼花缭乱,后期通过把屏幕缩成4:3来表现过去式,这种剪辑方法实在新颖!不得不赞。

  加入神话色彩是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从男主用“红牛法”洗脱罪名那段开始,故事情节就开始从平凡的商战戏码急转悬疑,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后来就竟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并且后面的动画制作实在是让我这个“科幻狂”大饱眼福了!PS。那条中国龙真的太震撼了!!

  再说说剧情吧,看到最后,很明显编剧是想表达“广告营销毁了我们的生活”这一观点。从最开始的那个雷击赋予了米拉“特殊才能”,也就是营销才能。其实可以把米沙看做广告营销本身。米沙后来说,我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但我总是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而这正是“广告营销”的杰作。编剧正是想用这种方式警醒全世界的人,也在警醒那些做广告营销的人

  《莫斯科2017》观后感(七):此片还是有深刻内涵的!

  单从电影拍摄的角度来讲此片不好,而且可能还要面对全中国唯一一套中英夹杂的字幕很不爽。

  但片中所描绘的营销方式却真的令人拍案叫绝!!这还没完:影片还深刻剖析出品牌消灭品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获胜的品牌在改变消费者观念(也可以直接说是忽悠)的过程!消费者就像一头牛一样被牵着鼻子到处走,同时还付出了过多却得到了过少。

  影片提倡应该消灭品牌、消灭广告,让商品的销售者是通过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后才能获胜才能成功,而不是通过高明的营销手段获得成功

  《莫斯科2017》观后感(八):清咖一杯,闲时细细品味

  昨天朋友隆重推荐,于是就看了。客观地说,这是一部需要耐心才能看下去的电影。不同于那些前5分钟就能揪住你神经的商业大片,这部俄罗斯电影的节奏有点慢,看起来也没什么视听享受,故事铺垫用了近一个小时,我耐心地等到素食老板的出现才明白导演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我认为它既不能算科幻片,也不能算营销题材智力片,只不过借用了一点点科幻的手法,以市场营销策略为支点,抛出了一个发人深省问题: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也都想尽我们所能去改变这个世界并让它更美好,可是我们真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吗?

  米沙说,他20年前想发财,结果让一个无辜的人送了命,十年前想发大财,结果让一个女孩昏迷不醒,现在,他自以为找到了世界堕落的根源,想从根上去治,让它变回美好。于是他用自己天才的营销伎俩试图让人们明白:欲望是万恶之源,广告是唤醒欲望之祸首,应该禁了它!结果世界陷入混乱。暴乱当头,他连自己的小命都差点不保,也只能“相信总统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政府先是为了保护商业链的正常运作,否决了禁止广告的提案,然后,场面失控,政府又为了维稳,只好做出全面禁止广告的决定。什么是“正确”?什么又是美好?如果人们真的回到没有新产品,没有品牌宣传,没有对新事物的渴求的无欲无求的境界,就美好了吗?让我们设想一下穿越回原始社会滋味吧。

  虽然对这部电影的拍摄水平没法恭维,但它依然是一部能让我看完了以后想坐下来静静思考的电影。突然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出于本能,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基于他所站的那个点,从而也被局限于那个点了。相信观众从这部电影里受到的刺激也一定基于自己的需求五花八门。也许有人突然就不带儿子去肯德基了;也许有人改吃素了;也许有人为抑制消费冲动找到理论依据了;也许有人因受到点拨而蜕变成营销精英了……站在卫星地图前看到的世界,跟我们站在天桥上看到的确实不一样。作为营销天才,米沙认为,禁止了广告,就能避免人们受到销售谎言的刺激而产生对己不利的消费冲动,可是暴乱因此而出现;政府,为了维持他所管辖的那个系统的稳定,做出前后矛盾的决策,情非得已,但也别无选择。世界大乱之时,米沙似乎开始觉醒:“我希望把世界变得美好,结果是变得更糟,这都是我的错!我真傻,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去看医生了……”这部影片,最值得看的大概就是最后的30分钟,帮他解开这些困惑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米沙,你真的错了吗?表面上,世界因你而乱,其实,世界也并非因你而乱。别想了,我们都是世界生物链的一部分,伏特加、减肥、快餐、牛肉、素食、尿布、手机、电脑、奢侈品、广告和品牌战争、商业圈和政府,营销奇才和总统……一个都不能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直到永恒……永恒又是什么呢?如果脑子已经爬到了这个节点,那就不妨再去读读霍金吧。

  《莫斯科2017》观后感(九):《莫斯科2017》多说一句

  结尾,商业社会1.0的branded,进化成了2.0的offensive&defensive。对于有些东西,人类社会无法也不能(这两个做法都需要时间、资源等带来去试错去认知)完全排除,有活力的社会,是如同机体一般进化出counter-measure,如同白细胞之于细菌,等等。

  现代社会(文化圈、国别、南北等划分)自检是略困难的,阻力重重,而且都致力于维稳以发展自己——谁会承得起让自己落后哪怕一位的代价,所以看,商业发展应该有着较大的畅通无阻的斜坡,这是时代大潮,拥有巨大裹挟力的时代大潮,不会轻易被小打小闹的counter-measure打散的时代大潮。作为个人,建造自己的斜坡,不要太顾及社会趋势,选择自己的路自己人生,将头脑中的建筑自己身边的建筑(经济、人脉、人生)搭建得稳定、美丽,才是个人能够的到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片子(虽然拍得差劲差火候)还是过于理想化了。但还是有节制的,很多东西展示出来了,你看到,并做了思考,就好。弹幕在20分钟已经消散了大部分(被推上了电影区推荐,片头n多弹幕的),众人啊,人性啊,可预测的非理性。

  《莫斯科2017》观后感(十):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要明白这部电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品牌。百度的解释,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而如果商品没有品牌,没有自己的视觉识别系统那可行吗?显然不可行。如果没有品牌我们则无法选择性的购买自己信任的产品。

  但是,品牌的价值和口碑本应该是通过人们日积月累而自然形成的。比如我们都说凤凰牌自行车质量好,那是长久的实践证明的(抗两个煤气罐都木有问题)。

  但是,随着营销术的发展,这种原始的口口相传、缓慢成长的品牌价值被彻底颠覆了。取而代之是商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广告而灌输了品牌价值。也即是说,即使你的商品并不怎么样,只要营销得当也能获得成功。

  这正是现代营销术的价值观——你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卖!只要营销得当,即使粪便也能卖出去!

  打个比喻,麦当劳怎么营销?麦当劳打的是亲子关系的营销。这本来和快餐垃圾食品一毛钱关系都木有!可是通过长期的广告效应,灌输给了小朋友们和父母吃麦当毛就是一种温馨的体验这种概念。于是麦当毛在中国就成功了!

  又比如某牌子的手机,其实功能不咋地,但灌输了是只要拥有了,即为时尚潮人这种概念。它营销成功了,于是人们争相购买。

  于是

  我明白了这个电影的想说什么。

  这个电影分明就是在讽刺这种社会现象。

  营销术的发展,信息的爆炸,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迷失了选择的方向。

  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标榜自己,混淆了我们的视听,我们甚至不知道那样商品是最好的选择。

  大概电影所想讲述的就是一种让商品和品牌重新回归自然的理念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