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经典影评10篇

2018-07-08 03:0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经典影评10篇

  《新鲁冰花:孩子天空》是一部由陈坤厚执导,周幼婷 / 陈至恺 / 吴浚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一):孩子

  阿明与郭老师,用男人方式约定,要走遍全世界,带着那只漆黑的猫咪

  阿明与林志鸿,或许贫富差距、或许地位悬殊,却还是可以结伴坐在操场上笑的那么灿烂,说着要阿妈给自己生个弟弟来。

  阿明与小胖,即使他不在了也要有他的位置留给他,如果阿明能够长大,或许他可以为了阿明豁出一切的一切。

  ···

  怎样的孩子会为了一只猫咪跑到下雨的深夜茶园,

  怎样的孩子会把门神画的像个鬼,

  怎样的孩子会画下整个寺庙神明只为生病的弟弟祈福,

  怎样的孩子会因为成为班级代表高兴得那么不顾所以,

  ···

  阿嬷说喷了农药茶叶给人喝不好

  ···

  于是,满山的茶树,似乎就带着清新的绿,飘着那份沁脾的香,

  带着阿明喜欢雨点氤氲着阿明最后的笑。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二):台湾自然的美与人性里的恶

  鲁冰花在台语是指的是种在茶树下面的路边花,在看这个电影里并没有提到鲁冰花,再者把《鲁冰花》里的姐姐这个角色给撤了,用死去的阿生和妹妹来替代。在这里怀疑一下导演用意

  在这个电影里面令人感动是许多温馨画面

  古阿明的老爸是80年代典型农民,用暴力来表示对儿子的爱,尊重学校的老师,在需要钱的时候低下自己的头。

  他并不是麻木不仁,只是被现实生活所逼,越辛苦越穷,他也在想不透。

  这样的农民在很多,比如在对待生育这件事情上,现在很多人都提倡养得起才生,可在农村里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个劳动力,读书并不重要,如何更好地生存才是最重要。

  所以,他在对待古阿明学画的这件事上,他的底线是以不影响茶园的劳作。

  古阿明的妈妈善良的农村妇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郭云天没有为古阿明争取到参赛的资格,阿明觉得自己被骗了,在土地公庙把蜡笔毁掉,妈妈说了一句话:“郭老师对你那么好,你就不要恨他啦。”原来,恨可以用爱来消解。至于古阿明的奶奶,在农村里知晓前世今生来世的先生嬷。她相信因果,所以她要积善,这就决定她有一个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一个由好人组成的家庭,却过着借贷的拮据生活,这不是上天的惩罚

  这当然就牵扯到政治了,议员弄虚作假,发放高利贷,官官相互利用和勾结。

  此时的政治为百姓福利只是好听而已,真正肥了是自己的腰包,升的是自己的官。

  可我们在影片里看不到农民的咒骂或是愤恨,而是积极配合议员的虚假,可见政治的虚伪成了一种常态,农民也麻木了。

  郭云天和林老师淡淡的情愫是另外一种温馨和浪漫。俩个人一起看星星满天的星斗照亮年轻的心,却照不透爱情之路。

  看到这里,我真的怀念小时候在农村里看到满天的繁星,像水晶一样缀在天空,有时真的叫人惊讶叫不出来。俩个人一起漫步在街尾小巷里,一起喝豆腐花,轻淡地诉说周围的一切。

  他们没有说出心中的爱,只是郭云天轻轻地说对不起,他们在办公室拥抱。不是不爱,而是理智让我们只能远距离地相爱。

  当然,另外一个画面也很动人,就是他们推着自行车,走到拱桥时,西边的红霞衬着太阳万丈光芒金色阳光落入绿色山路里,此时恋人的心里一定有美好感觉

  整个影片下来纯朴自然,有许多关于80年代农村的景色,这会让不少在闽南的农村长大的孩子印象深刻。至于古阿明,我倒不想说什么,这个小演员如果再去学习一段时间再来演这个角色会更好。因为片中的人太多的理性,所以结果如人所料地完满,留了一束温情在观众的心中。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这首名为《鲁冰花》的歌在我们听来并不陌生,我小的时候就会唱,那时,我虽然不懂它的意思和来由,但仍能懵懂感受歌曲所传达的那份悲伤

  电影《新鲁冰花》于2009年上映,是对1989年上映的《鲁冰花》的翻拍。时隔20年,剧中人物情节少有所改动,演员的演技及电影表现手法也难免有所相差,这些就暂且按下不议,单就从电影所要表达的最核心思想来看,我觉得不论是旧版的还是翻拍的,两者都是一致的。

  电影的主人公无疑是这个名叫“古阿明”的孩子。他家境贫寒无权无势成绩也不好,在学校里被老师与同学公认为是个“差学生”,任何比赛或是荣誉,从来都与他无缘。然而,这些对于古阿明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他与家人相亲相爱,与伙伴真心相交,他快乐的像一条鱼,在清澈溪水自由自在地游着,没有烦恼,也没有束缚

  没有人发现这个孩子天才之处,直到郭老师的到来。这个充满了理想美术老师,自看到古阿明那纯真笑脸起,就被他所感染,而当他看到古阿明那充满想象力童趣画作时,更是就此认定,古阿明就是他理想中的天才。他意欲将古阿明的才能展现世人眼前,更希望能以此开始他的理想教育。然而,现实无疑是残酷而又真实的。贫寒的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势利的李主任支持林议员的儿子代表班级参赛而竭力否定古阿明的能力。当然,我觉得李主任否定的不仅仅是古阿明的创造力想象力,他否定的还有郭老师所主张自由与想象,他认为一切都应该方是方,圆是圆,规规矩矩,一板一眼,这样才合乎教育。

  在这样僵化与功利的现实之下,脆弱生命带着它的天赋终于凋谢。

  我们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古阿明”,充满着童真拥有着天赋。然而,在现实与体制的一再打压与禁锢之下,我们逐渐地被迫丢失了单纯而美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从“古阿明”变成了“林志鸿”,从自然人变成了体制中的人,从一张纸都画不下我们的思想,变成了我们的思想都画不满一张纸(当我写到这一句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真是可悲可怜)。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曾一度对郭老师这个角色感到反感。虽然,是他发掘了古阿明的才能,是他为古阿明点亮了慰藉生活的灯,也是他说的:“只是想把画画的快乐传递孩子们,等有一天他们长大了碰到了烦恼,或遇到难关时,可以用画画来舒缓心情,然后面对人生无数的挑战”。然而,也是他让古阿明看到了自己的天才敌不过现实的无情。如果没有郭老师,也许古阿明永远都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样他也许就不会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感到失望,也许他也就不会那么早的走向生命的尽头。对此,我曾一度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莫过于知道了自己的不平凡,但是终归却不得不回归平凡。亦如古阿明,这样纯粹而又弥足珍贵的童真与才能,终究还是随着生命的逝去化作了一片雾。

  然而,在结局处,导演终究不忍抹杀人们心中依旧存留的希望。

  古阿明离开这个世界前画的最后一幅画:蓝蓝的天空,下着温柔小雨明媚彩虹挂在天上,喵咪化作的小女孩与他一起欢乐嬉戏。这幅画干净得让人流泪,而阿明最后的那一抹灿烂无邪的笑容,更像是一束纯洁明媚的阳光,照进了人们的心里。古阿明那纯粹的童真也许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精神慰藉。

  古阿明带着他纯净烂漫的笑容走进雾里,消失于无形,永不再现。现实依旧歌舞升平,体制也依旧规划着人们的思想,但阿明最后的笑容却给了我们希望,一份执着于理想与天真的希望。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四):孩子的天空

  漫山遍野的茶树间,一张稚嫩的笑脸如花盛开。阳光在那方土地上静静流淌故事是一株茶树,安然生长,安然凋落。有雨的季节里,孩子和猫咪结伴去了遥远美丽地方记忆深埋进土地,茶树依旧安静地生长,微笑,流泪。

  突然就好想好想找到电影中的那方土地,在那里教一辈子书,看着孩子最无邪的笑容与最清澈的泪水,一辈子,再也不回来,再也不......

  我从来没有什么野心,我最大的理想一直一直都是隐居。我无法容忍这光怪陆离尘世尘土快要让我窒息,快要......

  这是一个悲剧电影。古阿明带着他的梦想去了天国,连悲伤都是水一般的清澈,蓦然间有了沈从文的味道。阳光会记得,茶树会记得,大家都会记得,那个孩子......记忆里,他的笑脸,他的才气,他的善良......

  感动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老师。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他有多棒,从来没有人支持赞赏他的梦想,从来没有人给他诺言,给他未来......这个老师给他了,幸运的是彼此,彼此的生命都因此而绚烂

  你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吗?这样改变一生的老师?就是毫无理由的支持与赞赏,将你从一个黑暗洞穴中拉出来,带你走向广阔天地。面对这份从未有过的恩宠,感激成了依恋甚至依赖

  是幸运的吧,我遇到了,足以改写人生的老师。只是,他不是伟大艺术家,我也不是什么天才。两个普通人曾经的故事,注定要湮没于尘世......

  如果你心中还有爱,还有美好,看看电影《孩子的天空》吧,那么美的天空......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五):谁偷了我的想象力?

  青山环抱的丘陵地带,一排排茶树好似海面滚滚的浪涛,巍然屹立的山脊又仿佛风浪中航行的巨轮,这就是古阿明眼中的世界。古阿明——这个似曾相识名字,在《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一片中再次勾起我久远的记忆:一个爱画画儿的台湾小男孩的故事。

  古阿明这个想象力极强的茶农孩子,被新来的美术老师郭云天所发现,在郭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获得了国际少儿绘画比赛的金奖。古阿明拥有绘画天赋,并能被郭老师相中,得到指导,的确是他的幸运。但他又是不幸的,他的家庭条件太差了。家里没钱,甚至连蜡笔都买不起;家里没背景,只好将参赛资格让给他人;依旧是缺钱,小小的感冒被耽误成严重病毒性肺炎,最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尽管影片的故事结构比较简单,但主人公那探索自然的童真、热爱生活的童趣和充满想象的童年,不断让观众产生共鸣,勾起对金色时光回忆向往同时,影片也不忘批判成人世界的种种劣迹,这在教务主任与郭云天老师的冲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务主任教育孩子们每一笔都要严肃地画、认真地画,而郭老师却告诉大家画画儿是一件快乐的事,严肃就画不出来了。教务主任为了自己升职,不顾一切推荐林议员的儿子参加比赛,却无视水平最高的古阿明,郭老师还为此事对主任大打出手,最终被迫离职,放弃爱情。

  媒体在影片中也成了批判对象。古阿明家的茶树受茶虫侵害,产量大减。阿明的父亲找林议员借钱买农药,林议员一毛不拔。可在选举前夕,林议员带着喷药队亲自下乡视察,还专门请来记者拍照。可喷过药的茶树依然有虫,正如阿明的妈妈所说:他只是做给记者看罢了。看来记者和媒体已经沦为某些官员的传声筒了。

  许多观众或许会问:古阿明的画为什么更胜一筹呢?影片中,阿明的班主任和郭老师也探讨过这个问题:童趣和想象力来源于哪里。阿明家没钱,但全家人互助互爱、幸福和睦,为他创造了温馨的成长环境。阿明常帮家里做家务、收茶叶、抓茶虫,因而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拥有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可以说,他的家庭赋予了他绘画天赋和创作条件。可也正是这个家庭,让这朵生命之花如此短暂

  我很羡慕古阿明,曾经自由飞翔在想象的天空。而此刻的我,早已忘记是否有过自由想象的美妙体验。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就被迫学习诸多程序化的东西:背古诗,却不知其意;写书法,但不懂其法;画国画,然不问其道。一味按照长辈和字帖所定的标准步骤,抛弃自己的风格,磨灭固有的个性。不断学习的结果,只提高了“粘贴”和“复制”作品的能力,若谈创作仍束手无策

  进入学前班、小学中学大学,哪一科目的学习不是为了目的性极强的考试?为了让自己的思想吻合出题人的思路重复和程序化的作业练习充斥了大半求学时光。

  无论是长辈观念还是教育体制,无须再繁文缛节地批判了。我只是在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应该引导他们张开一次想象的翅膀,去体验一下自由飞翔的思维历程?而不至于在他们成人后提出这样的疑问:我的想象力哪儿去了?是谁偷了我的想象力?

  这点要求还不过分吧。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六):童年那个老师

  爱画画的孩子,想要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的老师,不理解别人理想的旁观者以及关心理解他们的其他人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我也曾经是个爱画画的孩子,但我一直分不清我是“古阿明”还是“林议员的儿子”。

  在画画方面能走到今日真的应该感谢我小学时候的美术老师,和电影里面的情节一样,在我四年级的时候他突然出现,然后开始办起美术班,选拔了班级里画画好的同学参加...

  那个老师在我身上所花费的心血比美术班上其他的孩子都要多,会和我聊天聊他自己的事情,会把我当做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没有他会怎样?

  电影里老师说“我只是希望那些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画点画就能开心起来”

  老师,你那个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吗?

  古阿明的弟弟死了,然后是他心爱的猫咪,最后是他自己。

  这些让我想到了那个美术班上最好的朋友,和古阿明一样喜欢画画,拥有无数幻想的女孩子。这样的孩子为什么要让他这么早就离开我们?!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个美术老师还在不在小学里教书,他是不是还像刚进学校的时候那么疼自己的学生。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七):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看[孩子的天空]的主要原因,其实并非当年那部与[妈妈再爱我一次]一样均需提前疏通影院下水道以免泪流成河的[鲁冰花],而是想看看有佳作如[小毕的故事]等身的陈坤厚,如何把二十年前的陈旧题材技法,在已然改朝换代至“太超过世代”的现下,翻出合时宜又不落俗的精气神。

  大学毕业的郭老师调至乡下小学教美术,发现了茶农少年古阿明超常的美术天赋,然而二人在与当地传统理念与权力机器的冲突中败了阵,郭老师回了城,古阿明没了比赛,直到他的画作获国际大奖,人们才收起原本的鄙夷,只是病入膏肓的阿明已听不到纷涌而至的赞美之声。该片剧情架构与前作基本无异,《鲁冰花》一曲虽改了歌词但仍由曾淑勤演唱,连阿明的得奖画作《茶虫》也一笔一画来了个临摹。对于原作的精髓,陈坤厚基本作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一方面夯实了新作的故事基底,一方面餮了观众的怀旧之意,在此基础上陈坤厚才开始作了不少去芜存菁式的调整。

  首先,古阿明的性情较前作更为鲜活生动,而且其原本只有爸爸的残破家庭,增了慈爱的妈妈、阿嬷及小弟阿生,去掉了动辄流泪的姐姐古茶妹,爸爸也远不及前作那般暴戾。阿明的死因不再是原作中的先天性肝病,而成了因感冒而突发的肺病,辞世过程也不再铺排得步步血泪,从而弱化了阿明的凄楚身世,化解了阿明身上先天的悲剧。其次,原作中把阿明一步步推向死亡的种种矛盾也得到淡化,包括郭老师与校方的对立、古家与林家的鸿沟等,阿明身处的社会关系因此更为真实可信。影像风格及音乐风格也不复原本的哀婉滞重,而以一种轻快的节奏冲淡了原作中稠密得化不开的悲情。如果说老版用的是重墨,新作用的则是淡写,正如陈坤厚自己所言,看老版要带一块手帕,新版只需两张纸巾。如此改动免不了会招来旧式煽情拥趸者的抨击,但以减少观众泪流量为代价,还原一个少年故事本应有的清新面目和真实肌理,从而摒弃了旧版那种刻意煽情的局限,这就是陈坤厚的功力。

  然而影片仍有不及前作之处,一是演员表演,无论饰演古阿明的吴浚恺还是饰演郭云天的陈至恺,均没了原作的清新自然,古茶妹一角调整至结尾以妹妹身份出现,表演之造作更是让人万分怀念原作中凭古茶妹拿下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的李淑桢。二是影片结尾,为凸显美学教育的议题,影片时间跨度被拉长至十几年之后,试图因此拓展出更为深刻的意蕴,但此举反而破坏了全片的完整性,让人生出狗尾续貂之感。

  但说到底,所有关于本片的好处均是在与原作的对比之上来言说的,就其本身而言仍是一部过于简单陈旧的作品,虽然比诸上一部电影[双镖]有所回勇,但仍是丝毫不见新电影运动时期的陈坤厚在[小毕的故事]、[最想念的季节]、[桂花巷]等作品中的锋芒,想来离了吴念真与朱天文的陈坤厚,也就如同一颗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原文刊于《看电影》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八):这部凄美伤感而深沉的诗

  有一首儿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叫《鲁冰花》。

  在我的记忆之中,《鲁冰花》是一个儿歌。昨天,我才知道它还是一部电影。虽然是修改过翻拍的新版,却依然极具感染力,我依然清晰记得古阿明那对大而闪亮,水汪汪的眼睛,还有他笑时露出的大板牙。

  古阿明是一个善良天真的好孩子。

  尤记得古阿明在得知自己不能代表学校去比赛,于是没有上学在家茶园帮忙。郭老师去找他,并和他约定参加世界级的比赛,要带阿明走遍世界。

  “老师,要去多久呢?”

  “都可以啊!”

  “老师,我可以带猫咪去吗?”

  “可以啊!”

  “真的吗?”

  “嗯!我们一起带着猫咪走遍全世界。”

  此时阿明开心地抱着郭老师,彷佛就在那一刻看到了全世界。古阿明是一个好孩子,他善良、纯真、有着一尘不染的笑容。

  看到最后一幕,阿明走了。但是在阿明爸爸的梦中,阿明是快乐的,他看到了猫咪,看到了弟弟阿生,看到了未出生的妹妹。如此可爱的小孩子,却等不到他的荣誉,他父母抱着他的遗诏在学校的球场领奖,好朋友小胖推开了旁边的同学,擦着眼泪说:“走开!这是阿明的位置……”郭老师再一次走到茶园,回忆着对阿明的培养,给阿明的安慰,和阿明的约定,这一刻,如果还不落泪,真有点对不起电影。可确实被深深的打动,为着这般美好的孩子。

  电影里面取景也是极美的,如诗一般的小乡村,石桥、青石板路、乡村小房子、繁星点点的夜空,还有那种独特的谧静……

  结合电影的内容,便是一首凄美伤感而深沉的诗。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现代的小孩子生在物欲横流与辐射之中,他们生活上什么都不缺,吸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他们不缺物质也不缺知识。可他们却缺少了一个孩子最需要具备的,天真无邪的笑脸、天马行空的想象、善良与童真。很是悲哀!

  古阿明还是幸福的吧,因为他有着童年本该具有的天真无忧和快乐。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九):寻找“郭云天”,寻找单纯的爱:《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

  啊~满也满山白茫茫,一路上有你鲁冰花/天上的白云飘啊飘,微微风吹来穿林梢……满山的茶园满山花,埋藏在心中新希望/雨后的天空亮呀亮,一丝丝阳光照地上/屋檐上小鱼滴滴答,抬头的蚯蚓王亚网 /山上的太阳红彤彤 回家的小孩笑哈哈/啊~满也满山白茫茫,一路上有你鲁冰花~啊~~~……

  --------新鲁冰花

  今天中午在食堂门口看到 I 舞社 的一些高手们在表演他们高超的舞技,实在是精彩!毕竟现场观看(我站的几乎是最合适的地方 前面也没人挡着),能看到这样的 我也很知足了。只是可惜的是 看的太不是时候 因为早上 我在看《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看他们跳舞时 很奇怪 满脑子都是他们精彩的舞技和山区小孩子或无知或伤心或期待或高兴的脸!但那一刻最清晰的 就是 好奇的脸 因为他们或许大多不知道这是什么。。。看到裸体画 都还要“羞羞羞”得捂上眼睛,但又好奇的想叉开个小缝缝看看~

  看完这部片子 我无意于讨论这部片子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教育问题,那是政治爱好者的事情;也更无意于讨论小孩子做事(比如古阿明想要获奖)的动机,更不想从此引伸出人血统里的罪性,以更有利地佐证奥古斯丁《忏悔录》里关于对小孩子的观察所得出的关于“罪”的理解。我只想问:这个世上,古阿明有千千万万个,可是 郭云天老师在哪里?我尚且不敢去尝试寻找那个在古阿明最需要时能够不像郭云天一样逃避离开的“郭云天”,哪怕能找到足够的这样的软弱的“郭云天”也好!至少 这些“古阿明”们的一生里还是有过“幸福的日子”的!

  每当我们的父辈想起 “我们当初那是想读书读不上!只好在那些有钱人家的娃娃的读书声中去田里干活。。。”就总会得出一个结论“所以你们要珍惜现在能读书的机会,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他们那充满期待 又满有遗憾的眼神 定睛在那不知道的远方 也定睛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让我们实在不知何去何从。。。所以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 一个理念“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 ! 我相信 大多数人 心里 “出人头地” 就等价于“腰缠万贯” ,即使不是“万贯”也要有个“十贯”“百贯” 的, 要不怎么“养家糊口”?!而这里 “养家糊口”真的是“养家糊口”么?!看看那些 “为了养家糊口”的家庭 有几个不是“玩具满地跑”?!我想 只有像 古阿明这样的家庭才是真正的“养家糊口”吧!?

  我常常奇怪 怎么人的基因能控制这么多东西?怎么大家都“基因遗传”似的 只想着“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怎么没人想想 “好好读书,将来帮助更多的‘古阿明’读上书”?

  有一个“古阿明”已经被拍成电影了,随后又重拍了一次,或许每次都能感动很多人,但是 与此同时,还有千千万万个古阿明在世界不知名的角落 不知道世界还有这么个地方 似乎已经把他们的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然后继续期待着 “郭云天老师”的出现,期待 郭老师的画。。。也或许 早已放弃期待了。。。因为从来不知道有更好的东西存在在那里 让他们去期待。。。

  我也思考 如果我们大都读书是为了 让这些“古阿明”们读上书的话,那么 读书之后呢?难道就像那个牧羊的少年的故事一样么:牧羊是为了赚钱娶老婆,娶了老婆 生孩子,孩子继续牧羊。。。这是 “郭云天”们想要的循环么?这里就不得不讨论下 读书关乎什么?读书只是为了“认字”么?那么 郭云天还有什么用?“认字”不过 或许 打造出更多“林志鸿”更多“想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的“读书人”而已。。。

  倘若 当面对那个被大树压死的伐木工人的被压烂的脸时, 倘若不是 先生嬷 在场帮他缝脸 好让他完完整整去见阎王爷 被阎王爷认出来,而是 一个有知识有文化又有智慧和胆量的 “郭云天” 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倘若 当古阿明的弟弟阿生 奄奄一息时 不是由先生嬷去“招魂” ,而是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在为他恳切代求祈祷,那又将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所以当我看到 郭云天和 林雪芬 聊起这两件事时 微笑默契的脸时 实在是无奈。。。可是 即便是这样的 郭云天都很难找了。。。

  人能不能摆脱“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的怪性循环 关键不在“读不读书” 关键在于 思想 !在于灵魂!倘若读书 大大助长人本性的罪 —— 骄傲自私之风,那还不如在茶园里捉茶虫。

  所以 古阿明 需要的 不只是 郭云天 带给他的 在世时 的“幸福的时光”,更重要的是 帮助他在永恒里找到“幸福” ! 否则 一切都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在茶园里怀念古阿明的单纯善良的郭云天 和 在 国旗下 改口说“古阿明永远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的势利圆滑的主任 一样 都只是在满足自己心里的一些东西而已。无论动机好坏 都只是安慰! 可是,我依然不想讨论这个话题,我只想说 同意此观点的 自认为找到永恒里的真谛的人啊!你们是我要找的“郭云天”么?

  倘若不是 ,那 你们继续努力“出人头地”去吧~ 我还要继续寻找。。。

  回想起当初被朋友拉近I 舞社的时候 觉得还没什么 无论是街舞还是现代舞 我以前都还是跳过的 (其实我现在对于这些名词的概念都已经很模糊了。。。)可是 当我终于有空参加他们的第一次排练学习时 我就郁闷了。。。原来 是爵士舞。。。太sexy了。。。所以 就那一次坚持到最后 我还是决定放弃了。。。从此再也没有露面过。。。

  相较于此 我更宁愿 和古阿明一起 在茶园里 画画 捉茶虫。。。

  《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影评(十):乡土气息的消散

  今年的这一部《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距离1989年版的《鲁冰花》已经20年了,而本片导演、当年台湾新电影主将之一的陈坤厚,也刚刚迈入七十古稀之年。因此,以这个古旧的题材为拍摄对象,别有一番纪念意义。

  《新鲁冰花》的故事和旧版《鲁冰花》一样,都来源于钟肇政发表于1960年的小说。然而,这几十年来社会变化翻天覆地,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这个题材如今显得比较过时。不过,陈坤厚在片中尝试了很多“现代化”的手法,尤其生动有趣的,是用彩绘的方式表现古阿明和老师郭云天的画作———这成为本片的点睛之笔,也让这个陈旧的故事在流行元素的作用下更具观赏性。

  当然,也由于这种与时俱进的处理方式,令本片几乎完全丧失了原作中应有的泥土芬芳。在陈坤厚的《小毕的故事》、《桂花巷》等代表作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以及他对过去台湾社会人文图景的传神描述。《新鲁冰花》的故事虽然仍发生在偏远的茶乡,但过去那种传统的景致已经消失,片中人物的精气神,也绝不是过去式的人物,都市气息明显增强。如果熟悉原作,难免不感到怅然若失。

  尽管《新鲁冰花》有其可爱明媚之处,但总体来说,影片的导演手法略显老套,剧作在塑造人物上也显得比较单薄。老版《鲁冰花》由台湾新电影的另一位猛将吴念真编剧,设计了很多古阿明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将他个性的各个层面都烘托了出来,其催泪效果在当年不亚于《妈妈再爱我一次》。相较之下,《新鲁冰花》一味突出古阿明爱画画的特长,却没有建立他周边的生活,人物塑造得不够立体,所以结尾没能营造出强烈的悲情。更为致命的是音乐的运用,几乎铺满了整部影片,实在是“太超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