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疑云》经典观后感10篇
《密码疑云》是一部由瓦季姆·舒梅列夫执导,文森特·佩雷斯 / 安娜斯塔西娅·扎沃洛纽克 / 弗拉基米尔·缅绍夫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码疑云》观后感(一):老毛子的爱国主义电影
剧情不说了,因为根本就没啥剧情,这样的电影看场面、看特效、看美女就好。开场的激战还是有点意思,不过充斥着慢镜头和子弹狂飞,整就一个吴宇森模仿秀,见惯了港片和美国大片的大场面,这样的场面除了让人耳聋外没有什么意思。硬塞进去的那段模糊的爱情让人如鲠在喉,过那么一段时间,那位不幸惨死的帅哥就出来阳光一把,可我咋觉的相当搞笑呢?最后美国大兵过来的时候,电影海报里宣传的米格29和两架武直出来的时候,原来只是绕那么一两圈,向美国大兵们示威一下就回老家了,本以为怎么也发一两枚导弹秀一把,却原来只是老毛子自我YY回忆苏联时光的一个小片段。总之,这部电影绝对不值的你进电影院,看的过程中我是几乎睡着了,除了辣妹美女秀美腿的时候。
《密码疑云》观后感(二):还行,突显了疑字
影片《密码疑云》由俄罗斯国家电影基金会投资,美国、法国、挪威、英国等多国参与合拍,在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撒、挪威、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等多地取景拍摄。 影片《密码疑云》在影片筹备、拍摄以及上映期间,得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首肯和高度... 以恐怖分子扎法德为首的犯罪集团,在全世界的四个国际大都市,秘密安放了四枚遥控核炸弹。俄罗斯国家安全局派女特工达莎以玛丽的身份,受命卧底于扎法德的武装基地,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但扎法德被其同伙巴特杀死,幸存者达莎受命找到一个叫做路易斯的巴黎银行家来阻止整个阴谋。巴特迅速得到了引爆四枚核炸弹的大部分密码,事态异常紧急。
没结婚的姐妹们,如果你们没结婚的话,听我一句劝,选老公的同时你也要选公婆,不然像我这样就惨了!我虽然是个农村女人,但她仗着自己有点钱是个公婆就可以这样欺负人了吗?记得我没嫁到他家来不愿和他儿子在一起时,她在大街上一个劲的往她家拽衣服都给拽破了,哎!进了他家的们就不是那样了,那时自己一心想着做个好媳妇好老婆,结果也。。。她就从来没把自己当过一家人看过,怀孕那时还给他们一家人做饭洗衣,吃点水果还被她骂家里有煤气用她也不给我用还让我烧碳,那时我们家里建楼房几个工人的饭都时我一个大肚婆做的,孩子生了也是没完没了的做事但还是被他骂被他说,自己真悲哀!看个电视晚上还把电闸给关了,晚上两公婆睡觉关门也挨骂,还有一次我儿子出生那时自己给买了一个电烤炉,结果她给藏了,,,,有时真觉得自己好累,三两真说不出自己过的什么日子,,,今天她为了几只鸡没回家去别人家乱骂我,她骂了不希奇还差点和那个老家伙来打我。。。。。。。。所以没结婚的姐妹千万不要走我着样的路!
http://www.jile.tv
《密码疑云》观后感(三):这个夏天,从西伯利亚刮来凛冽的寒风——《密码疑云》影评
这部电影有着一个大气磅礴的结尾:在苍茫的天空和大地的背景下,女特工傲然挺立,坚强威武的身躯如雕像般地直指天际,身后苏27和米24正呼啸而过……虽然意识还停留在老式苏联史诗战争电影的印象中,还没习惯俄国人表达电影的新风格,但还是不由心中一凛:俄罗斯,傲然雄起了!
俄罗斯,这只昔日威猛凶悍的北极熊。当这只巨熊从苏联帝国崩溃后的创伤中开始重振大国雄风的时候,我们看到——频频试射的战略导弹,远洋舰队恢复战略巡航,图95和逆火裹挟着前帝国的余威呼啸四方——在文化的阵地上,这个民族在蹉跎多年后又吹响了号角。
随着经济复苏和国家力量恢复,俄罗斯电影开始重新崛起,犹如一股从西伯利亚刮来的凛冽北风,试图续写苏联电影时代的辉煌:《反恐战争》、《守夜者》系列、《捧剑者》……还有最近看的《密码疑云》
这是一部俄式的动作片:俄罗斯国家安全局女特工达莎,受命在恐怖组织中卧底取得恐怖分子头目扎法德的信任,追查埋藏在世界四个大城市的遥控核炸弹的下落。随着扎法德被同伙灭口,达莎受命寻找巴黎银行家路易斯的来阻止整个阴谋。然而到底谁才是藏得最深的幕后黑手呢?围绕着引爆核弹的11位密码,双方开始了勇气与智慧的较量……
这部电影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同时,顺便还把007们涮了一把:中情局傻呼呼地把达莎错当恐怖分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地搅局。
同样是身手不凡的特工,同样的孤胆英雄,同样精彩火爆的动作场面,同样满世界地追逐敌人,同样大国强权间的角力……你联想到什么了?对,007、邦德……
如果你脑子里还残留这些许“冷战思维“,难免要把《密码疑云》和《007》做横向对比:俄罗斯电影VS美国电影,俄国特工VS英美特工,女特工VS男特工,俄式彪悍干练简洁VS美式传奇浪漫刺激……
你会说它是俄国版的《女007》——但是没有007系列中各种离奇夸张的动作场景,没有各种花里胡哨的高科技武器,更没有漂亮的邦女郎和香艳的床戏,没有完美到极点的英雄——影片充满了火辣劲霸之气,主角却是一个身手凌厉、勇猛刚毅的女特工。连动作场面也是如伏特加一般粗暴厚重、干脆利落,更绝的是用男配角的温柔呵护来衬托女一号的阳刚之气;仅有的几丝欲言又止的感情戏也仅仅是为了调和这部电影太厚重的杀气。
但是如果硬生生地把它跟《007》做刻板的对比,似乎又是不公的。
俄罗斯电影在经历了苏联的极权专制意识形态的钳制和帝国解体的衰弱困顿之后,终于要像雨后的春笋重新萌发出生机与魅力。俄罗斯人的忧郁依然是如此美丽,他们的气魄依然如此勇猛刚烈,连北方的寒流都如此深沉。
原来以为没有了美国人,俄罗斯人就可以拯救世界。果然,只要有一个身材火爆的俄罗斯美女就可以挽狂澜於不倒了。
对于这部片子,可说的很多,从各个角度都能分析这部片子的各种涵义!
首先,这是一部国际主义的大片:一部俄罗斯片,加上了美国大片的大场面(起码MIG—29和MI—24再与悍马装甲车在中东某地对峙的场面就比较吸引人),偶尔出现了英国电影里的小幽默,台湾电视剧里的煽情片段,韩国片里的特技效果,最后用上中国电影的大团圆结局。从电影的各个细节都可以看出,编剧或者导演可能他能想到的电影元素都揉到这步片子里面去。对了,还有恶搞。美国大兵们一脸坚毅的向美女英雄敬礼的时候,我脑袋里居然出现了《森林好小子》里警察署长的样子(很奇怪)。
剧情方面,片子剧情很简单,一个坏人要用核弹吓唬地球人,另一个坏人要抢先,然后好人就出来拯救世界了。然后两个坏人都死了,好人活了。所以,就不要深究剧情了。既然没有剧情可研究,就只能研究主角了,还好主角是个美女,不然这片子真没法看。对了,不止是美女,还是一个有着丰满胸部的美女,所以,看片子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是跟着美女胸部的跳动而起伏的。感谢导演。
美女很厉害,无所不能,聪明,什么都能想到;能打,一堆大汉不能近身;枪法准,指哪打哪(不过枪战场面让我想起了上世纪的国产枪战大片),有魅力,是个男人都会被吸引;有爱心,会照顾同事和男友(电影突然出现的名叫谢尔盖的主角男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太突兀了!)
反正这是一部看过就忘的片子,如果没事干,也没东西看,男人们,看吧。
《密码疑云》观后感(五):《密码疑云》: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
在看电影前,千万不能被海报上的广告忽悠,什么媲美007之类的。你必须要知道一点的是,国内的电影发行商经常干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这些胡扯的话,那进电影院收获的只有是一肚子的失望。
因此,在看《密码疑云》之前,必须有必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大家可以拿尚格·云顿的B级片作为标准,便可以发现这部片子还是有一点看头,至少影片中出现的俄式装备不是好莱坞那些B级片随便就能整到的。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大国土面积的国家,在更换了国旗之后,却逐渐在胶片上消失,当其重新出现在人们眼里时,却已经找不到革命时代的激情;这个曾经缔造无数经典的国家,如今在电影方面却在向他们曾经的敌人学习,这种学习甚至是盲目的,《密码疑云》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如果不是影片中角色的名字以及不时出现的俄罗斯国旗,这几乎就是一部好莱坞的影片。
恐怖份子、核弹头、国家安全局……这些几乎都是美国影片中常见的元素,如今却换了一副面孔出现在俄罗斯的电影中。如同在现实中俄罗斯都急于向美国人表达自己的霸气一样,《密码疑云》几乎也是在迫不及待地用好莱坞的方式向美国同行“示威”,甚至在影片中也扮演起世界警察也和美国佬的电影如出一辙,看来以后我们的地球是否安全不仅要看美国人的脸色,同样也要照顾到俄罗斯的感情。同样在影片中,也会有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搅屎棍角色,当然,在《密码疑云》中这个角色毫无例外地落到了美国人的头上。
作为好莱坞的模仿者之一,《密码疑云》的开头无疑是合格的,考究的镜头、火爆的场面、悬念的设置……这一切都表示着这部影片有着一个不错的开始,然而在这个桥段之后,影片就彻底落入了B级片的范畴,因此一个黑帮的规模却如同一个小帮派一样也不足为怪。以至于黑帮老大要演出一出“苦肉计”后和特工“合作”,我只能理解为——人手确实不足,以至于老大不得不亲自上阵,这如同让本·拉登亲自要和一个FBI探员肉搏一样难以理解。当然,这么做还有其他的理由,比如让男女主角迸出一点点不可能的火花,或者是维持影片那仅有的一点悬念。这样的后果便是影片中间的剧情始终有种强扭之感不甚自然,使得这一个多小时,女主角的身材成为最有看点的元素。倘若不是影片最后的那个大爆炸,则影片真的是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可以看出,影片有向A级片靠拢的努力,然而火候始终差点,使得最后影片呈现出一种B级片的疲态。当然,影片并不是不好看不吸引人,不要有太多的期望,你反而会在这部影片中找到不少乐趣——比如女主角的身材、比如动作……《密码疑云》就是一部你去认真看尚能看下去,但看完后,肯定不会记得的电影。在影片的最后,美国特工向影片中的俄罗斯女特工敬礼,然而在现实中,俄罗斯电影要真正和好莱坞抗衡,仅仅敬礼还是不够的。《密码疑云》这类的电影的出现,对俄罗斯电影来说,好处是终于有了和好莱坞抗衡的心态,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恐怕以后难以看到如前苏联电影般味道的电影了。
《密码疑云》观后感(六):俄国的主旋律
编剧不行。很多情节非常容易就猜到了。没有曲折,没有惊喜。采用了很多俗套的,震耳欲聋,却没有震撼力的特效。如果把他看成是一个实验用的电影可以。
这是俄罗斯的“主旋律”影片。让我想起《冲出亚马逊》。虽然都很难看。但老毛的更有气势。
米国CIA简直蠢的可以,除了添乱,没有一点用处,而且做事总是慢老毛一着,最后的武器是小米加步枪对付有“混泥土浴缸”之称的mi-24。简直就是在诋毁CIA嘛。
但更重要的是显示了老毛总体实力上全面超过米国。大涨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冲出亚马逊》只是个人的胜利。看起来,不够爽。
《密码疑云》观后感(七):007之外的特工世界
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现在的我对电影的选择已经到了盲目选择的境界,只要是新电影,只要是我没看过的,我几乎都会不加犹豫的冲进电影院,只为了打发掉无聊的几小时时间,不用去想空余下来的时间去做什么,也不用多考虑找什么节目填充空虚的时间,一场电影结束差不多也就是回家睡觉的时间,所以这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的特大好处,而且有那么多人在黑暗之中陪着你喜怒哀乐,说老实话,其实感觉还真的挺不错的,不喜欢进电影院的人真的体会不到这种感觉。而今天我要说的这部《密码疑云》正是我在这种心情的情况下冲进电影院所看的一部电影,说老实话,我一直以来都是不太喜欢看国外的电影的,几乎我身边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这个习惯,所以他们老是笑我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排斥看外国电影。但是偏偏,近年来,国外的影片似乎比国内的更加高产一点,所以但凡不是旺季时的电影院,往往能看的就只有外国电影了。
我曾经在另外一部电影里的评论里提到,国外的电影其实在发展过程中也同不被大家所看好的香港电影市场一样,电影情节同质化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不管是哪部电影我似乎都能找到007的痕迹,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和爆破境头所带给观众们的视觉冲击,但凡一部电影就总会出现许多炸大桥、跨大楼的境头,要不就是几辆高级得要命的车没命地在高速公路上疯狂飑车,似乎生怕观众们不知道这款车的极限运速时间是多久样。总而言之,他们总是要在观众面前耍弄许多的高科技侦察与侦察技术,让所有观众都对他们生出从衷的崇拜,自然看得太多了,我想也就难免会有我这样挑刺的观众觉得腻烦的。当然凭心而论,与国内电影相比,国外电影这方面技术自然是要优胜许多,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也感觉到很是过瘾,有一个朋友曾经问过我,为什么国内就不能拍出像国外一样精彩的枪战片呢?我是这样回答他的: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科技含量不同,我们国家就适合拍贴近群众生活的生活片或农村题材电影,你要是让他外国导演来拍,他还真不成。但如果让国内导演来拍这样的枪战片,他也同样不讨好,估计就算能在国内卖钱他也一定没法在国外得奖,这有一点象中国的杂技一样,一般来讲能在国际杂技节上得奖的节目,多半都是一些在地上表演具有很扎实的硬功夫的杂技表演,象空中飞人什么的,外国人可以通过高科技的帮助飞得更高,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屑于看中国人的表演,如果中国人真练这种杂技去参展自然是去给中国人丢脸了,外国人喜欢看的就是他们国家所没有的,而中国却源远流长的东西。
回头再说说《密码疑云》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虽然是俄国所拍摄的,但在整体情节上依然走的是欧美路线,讲述了一名优秀的女特工为了拯救四个国际大都市免受恐怖份子的袭击,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和最爱的男人去独自拼搏的故事。当然为了体现帝国主义的强大,故事的最后自然是女主角排除万难最终取得了胜利,不但战胜了恐怖份子还光荣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其实现在的我对像007这样的“特工电影”真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了,但这似乎不能阻止国外导演们继续拍摄类似于007一般的电影,没办法,既然他们要拍,那么无聊时的我们也就只有继续看了,不过说句老实话,在看过了太多的美国电影,但又再也找不到很多年前看老邦德时的兴奋心情,看看法国或俄国拍摄的特工电影倒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虽然情节有可能同质,但毕竟演员是不一样的,比如看着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女人去打斗怎么也比看一个不是太顺眼的老男人打斗好玩多了。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我本无心提笔写的一部电影《飓风营救》同样是一部描述特工的电影,不过他把故事放在了讲述特工为了家庭放弃特工生涯的故事,因而多了几分温情,故事情节比较老套,设置的电影线索也较为简单了些,不过个人感觉这个法国男人比美国男人要帅许多,也顺眼许多。看来我真是在讨厌美国电影,呵呵呵。
《密码疑云》观后感(八):俄版女版007
也许对政治和国际恐怖势力不敏感吧,估计喜欢军事的人会来的亲切,就个人而言确实缺乏逻辑和基本顺畅,BUG太多。看来看去也就觉得演员还比较养眼,养着养着就把逻辑糊弄过去算了
不明白那么严格的阿拉伯大叔为啥要整个露肚脐的有反对自己标语的T恤穿着,不明白那么森严的恐怖组织堡垒女特工怎么就打入并混成了心腹。
不明白女007一副不满总部派助手的表现,咋第一次见面就大秀身材并且让人家不要闲着干点扣上飞行员眼罩的事儿。
不明白随手开的小“奥托”怎么就成了装甲车,速度灵活度坚硬度好像什么都没话说
不明白助理特工什么豪言壮语都没有就干干脆脆的舍了自己保护了英雄
不明白每次都紧紧的衣服高高的鞋子有型的头发,打斗起来不求狂野彪悍,只求性感脱俗
更加不明白的是,这电影放着放着放到走出堡垒的那段就成了MTV,最后还是有大大的明白的,美国人总是要向俄国人敬礼并表示深深的敬意的。这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嘛,凭什么只有英国有美国有,泱泱之大国俄罗斯仅一女子,就能做到的
还是建议到电影院看啦,女间谍,几个国际大都市,比较养眼的身材和服装还是值得买票的
《密码疑云》观后感(九):俄国美女拯救世界
观影归来,问一个哥们:恐怖分子对俄国人说,你们的一艘核潜艇沉没了,我们的人赶在你们的人前面拿到了那上面的四枚核弹,现在我把这四枚核弹安置在世界上的四个大都市里。其中一个在俄罗斯----------
猜猜,都是哪?哥们说,纽约、伦敦、莫斯科,那个不是北京就是东京。哈哈!看来北京的国际影响还比不上东京阿,还没有得到恐怖分子和编剧的垂青。其他的都说对了,大家想法一致。
影片的主要看点依在下看来就是那位美艳的俄国女特工。恐怖分子和核弹就交给她了。俄国的领导还是戴前进帽,还有前苏联的遗风。
影片多国合作,可以看一下各国风光。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挪威的卑尔根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双子塔又被拿来拍片了,唉。
开头的交火还有点看头,配合影院的音效,有点震撼,不过俄国的军火那么多,应该多拿出来才对啊。
结尾给美国人安排了几辆破车,俄国自己倒是用了很牛的战机,还安排女英雄和美国佬对视,有点意思。
总之,如果你看腻了好莱坞的英雄和美人,可以看看这部英雄兼美人。
《密码疑云》观后感(十):007如果是女孩子
在《密码疑云》这部电影中,动作场面发生在很多个国家:莫斯科,巴黎,意大利的佛洛伦萨,挪威的卑尔根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以及日本东京。
电影中的许多壮观的场景都是在马来西亚的这个美丽且现代化的首都吉隆坡拍摄完成的。尽管遭遇了酷暑和其它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这部鸿篇巨制的拍摄却没有受到任何扰乱。这是值得的:马来西亚的美丽风光,和特技人员的精彩表现使得影片成为一场视觉盛宴。
其中一个重要的场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塔第41层与第42层之间拍摄的。这座塔有450米高。共花费了五天时间在塔上来拍摄所有的追击枪战场景。
当拍摄达莎从一个塔上跳下去这个特技场面的时候,共启用了八台摄像机,其中之一是在飞机上进行的航拍。该场面是由俄罗斯职业跳伞选手Lika Borzova 来完成拍摄的。当她跳下去的时候,一阵狂风使她脱离了原定路线,并且她的降落伞挂在了天线上面,导致切断了整条街道的电源。庆幸的是她安然无恙,因此在影片中保留了这难能可贵的片段。
有媒体评论这场动作戏:安娜是一个真正的明星,却没有丝毫的傲慢。她是那种任劳任怨、极少抱怨的明星。像她这样的明星早都发疯或离开了,但她没有。有一次,她需要乘一架真的空军战斗机上飞行,她只是问了一下飞行员:“危险么?”飞行员说:“只是有点快。”随后,她就跳进了驾驶舱,而其他演员还站在一旁,吓得不行。一名貌美、受欢迎且愿意出演一个不简单的特工的俄罗斯女演员是多么的难得啊。即使在好莱坞,这也是一朵罕见的奇葩,要从小培养而成的。
对于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基地,头号恐怖分子扎法德的隐藏地。搭建在Belaya Skala 附近的小村庄,以著名的Aq-Kaya 山顶为背景。方圆500平方公里都被摧毁。所有的武庄部队都有美国海岸警卫队驻克里米亚半岛军队来参加排演。
在巴黎,摄制组在这个中心街道紧密拍摄了一天,在协和广场搭建了25米高的起重机。巴黎那场追踪场面是在夜间拍摄。剧组在故事中酒店房间开了很多灯。在本片中所有的撞车特技也是有一些特技者来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