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鹿鸣馆》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鹿鸣馆》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31 02: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鹿鸣馆》经典观后感10篇

  《鹿鸣馆》是一部由藤田明二执导,田村正和 / 黒木瞳 / 石原さとみ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鹿鸣馆》观后感(一):我挺感动的,所以打算写几句

  爱就像是绝对精神需要找一个实体作为依靠。这个电影就是讲:爱如果没有恨作为它的根据,它是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上的。

  我们常常无法证明自己爱一个人。就像田村老爷台词所说,只有恨才是最切实的。那么为什么恨比起爱来有这样优越地位呢?

  与恨相比,爱是一个金光闪闪的词。如果你说自己爱着对方,你和对方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正面东西。最直接的就是亲吻爱抚,两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快乐。甚至你不说自己爱着对方,只是怀着爱情,这种心情就能让你与众不同。如果你是一个像我一样对自己非常娇纵的人,爱就可以成为你不做作业四处闲逛的理由--或者是其他的事情,但是这在我看来都一样。

  恨就完全不同了。恨是一个阴暗的词,恨和被恨都不能从中得到一丝一毫好处。由于没有任何好处的存在,恨不需要证明就可以自己存在。如果我根本就不恨你,那我为什么要恨你?恨靠得住。恨像没有和意识形态勾搭起来的美一样洁白无瑕。

  要说的都说完了。还剩下一些花痴……田村老爷真的是很帅啊,已经六十五岁了,完全想象不到。这个妖怪在九十三年时候样子和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肯定是已经成精了。如果不是田村这个姓有点太没个性的话……其实田村正和这个名字淡得像一杯白开水,不过我终于记住了。不过这个姓和我的名字搭在一起好像还是比较有个性的。我好喜欢这个老头子……

  《鹿鸣馆》观后感(二):以田村爷爷名义

  《鹿鳴舘》這部SP是改編自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不過我沒有讀到過這篇。應該說我對日本作家都不怎麽中意吧,其中可能也有翻譯的原因,總覺得其華麗也好,簡潔也好,在語言上都似乎不太錘煉,用意上又比較矯情,反正不是我喜歡的那一派。不過年輕的時候爲了裝小資有讀過三島由紀夫全集,到今天還記得的好像也只有《潮騷》了(我一度還把《金閣寺》叫《金光寺》,可見看的時候根本就是在走神)。

  三島給我一種“玻璃劍”的感覺,美得很鋒利,追求的卻是最後一揮,用自身的斷裂毀滅造就強烈到無法抗拒的光。總而言之,是個有毀滅傾向的讓我覺得很鬱悶的家夥。

  我本身是比較悲觀的人,常常有感於生命脆弱,但因爲本身的懦弱最後變得非常怕死而珍爱美好的东西,並不能理解犧牲脆弱的生命求得絕對的剛強是一種怎樣的心態。我有很認眞地想過,弄髒自己然後變得更強,以去抗衡擊倒改變把自己弄髒的東西,但是僅僅是染污一根指頭我就噁心得不行了,相比於力量這種東西,我更向往純淨,櫻花在怒放時落下的美,在我看來也不及白梅凋零後餘下的香。

  我不是一個充滿激情活著的人,燦爛在我看來遠不及寧靜可貴,所以我是跟整個日本美學相違背的體質。

  雖然是沒有讀過原作,但鹿嗚舘外交我是baidu過的。那還是因為聼この罪深き夜に,很長的drama,沒有翻譯的情況下聼太過痛苦。知道是根據小說改編的,破例特意去翻了和泉桂的原著。雖然自己也曾經寫過BL,但自覺都是很白爛的東西。BL小說界充斥著女性作家,而以女性的視角和身份,尤其是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又是這樣,去寫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最後寫出來的就是一般的言情小說,衹不過把女主角的性別換成男而已,有時候根本連性格都不需要改變。所以雖然同人我很熱衷(因為畢竟是先喜歡上那個人物的,然後寫同人的第一原則就是IC),BL則麻麻的。

  當然,因為主要讀者也是女性,BL小說會這樣發展也是必然的。雖然是放在日本革命的大背景下,清間寺系列到底也沒有免俗,用了很多在言情小說裡已經被用爛的橋段,而且一個男人會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人私奔,尤其還是在那樣的大時代下,我是不習慣在除了漫畫以外的作品裡看到這樣粘膩的事。(三谷大神,BL界召喚像你這樣的同人男啊!)

  反而是小說的背景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

  其中有一句說到“鹿鳴舘外交的時代已經過去”。我想說這是什麽外交?於是就去baidu了一下。簡單來說,這就是日本人曾經走過的“全盤西化”的一段曲折。外務卿井上馨夫婦在那裏舉辦晚會招待歐美賓客,日本人穿著洋裝學習西方的禮節,社交文化制度法律,認爲儘快變得和西方人一樣就是實現了日本的“近代化”,和西方人通婚以改變日本人的素質也是從那個時候提出來的。不過其眞正的深意,卻是在於修改幕府以前和西方簽下的不平等條約。井上等人認爲,如果在生活習慣和文化制度上變得和西方人一樣就能得到西方的認同,從而承認日本是與他們平等的國家。比較扯的是雖然是做這種用途的外交塲所,“鹿鳴舘”這個名字竟然是取自中國的《詩經》。

  一方面,我很感佩日本人善於學習的民族性。在明治之前,他們學習的對象是中國,中國的文化、文藝、制度他們全都挪用到日本,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加速了日本從蠻荒島國到文明之國的進程。原先所有的西方書籍日本人都不是翻譯原文,而是從中譯本再翻譯過去,他們承認中國的先進,看著彼此之間的差距努力著。明治之後,他們意識到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了,就開始向西方學習,甚至連日語都因這個認知而改變了。而中華民族自大慣了,有很多固執驕傲的根,所以明治之後再有先進的典籍反而變成中國要從日譯本再轉譯過來。

  另一方面,政治家天真起來的時候還眞是連普通人愚蠢都不及。我想井上他們是忘了有“沐猴而冠”這個成語吧。就算猴子穿上了衣服,甚至能模仿人類使用刀叉,人類仍然不會將它視爲平等的同類,只會當成笑話來看。相反的,如果有一天,猴子變成比人類更加聰明,更加強大,成為這個星球的統治者之後,他們不僅不用穿人類的衣服,模仿人類的樣子,反而可以要求人類像他們一樣赤身裸體,強迫人類把香蕉當成主食,像猴子一樣的生活。

  物質和文化的關係,我是認可物質先行才是正確的邏輯。如果想將自己的文化灌輸給他人,首先是要在經濟和軍事上壓倒。如果不能的話,那即使那文明和文化就會成為被掠奪或者侵蝕的對象。但是反過來說,物質這種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東西並不能成為決定性因素,文化和文明是決定一個民族屬性最重要成分地球還很年輕,世界總有一天會融合的。所以韓國人能把在中國已經失落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雖然他們做了不少rp事,從長遠來說,我還是感激他們的,至少萬一將來我們後悔了,還有一個找回來的機會。

  當然模仿比自己強大的人類是猴子發展成高級動物,最終戰勝人類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但是如果還在模仿的過程中就指望人類因為外表上的接近而認同自己是同類,並且以禮相待,甚至改變利用猴子來牟取利益做法,那眞是智能還沒有發展的猴子的想法了。日本人會將這個想法這麼當真,正是因為他們雖然善於學習,但就像水養的水仙一樣,雖然是比一般的花卉容易種植,卻因為缺少賴以生根的土壤,也就是屬於自己的完整的哲學體系,而不到屬於自己的將來可以撒播出去的種子。

  其實全盤西化這個想法在中國也有提出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近代史是在踩著日本的腳印走,什麽閉關與洋務之爭,維新與守舊之爭,革命與維新之爭。當然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在中國是革命勝利了。但是同爲東方體系下的國家,文藝界受到的影響並不會因為政體的不同就有多大的差别。放棄中文,全面使用羅馬字母代替,即使在現在我都曾經因為這種說法而和人起過激烈的爭執,對方還是比我大不了兩歲,也就是說是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人現在對英語的狂熱,把英語水平作為一個人基本價值的衡量標準,習慣性嘲笑英語不好的人,這種價值觀眞是相當可怕的。忽視中文水平,把語文當成是累贅的課目,卻瘋狂地練習別人的語言,認爲那更加重要,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素養——這正是因為經濟被壓倒,所以文化遭到嚴重侵蝕的最佳的例子。所以跟以前大方地將自己的文化傳送給他人不同,泱泱中華因為敏感變得小氣起來,把原來越是被分享越是盛大的東西當成吃一口少一口的珍饈,這是文化上的萎縮在精神上的體現。

  如果早生一兩百年的話,我也會是個穩健派吧。總之因為西方的經濟比我們發達,技術比我們先進,因而他們的一切都皆是好的,這種推論我是死也不願意承認的。曆史也許會證明我錯了呢,不過反正我也看不到身後的事,作為一個小人物就這麼固執下去吧。

  呃~~~好像扯太遠了。

  因為沒有看過原著,所以不知道三島由紀夫對鹿鳴舘外交抱著什麽樣的觀點,但是我記得最後一幕裡,朝子夫人說有傷疤的男人才高大的男人,影山說有傷痕的女人才是完美的女人,而華爾茲是高大的男人和完美的女人的舞蹈。用傷痕和污穢來換取力量,應該是很對三島由紀夫的胃口

  我覺得美本來應該是很簡單的,能夠使人愉悅的東西,美人美酒美文美食美好的天氣,只要挨上了就能立刻就咂咂嘴伸個懶腰覺得很舒服。不過我一直被批評審美特異,說是我喜歡邪惡的美,醜陋的美或者衰退的美,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麽東西啊,其實!不過說起來的話,三島由紀夫好像是喜歡這一類的,就像污泥裡長出的蓮花,破蛹而出的蝴蝶,從醜惡中吸取力量,經過一番痛苦的蛻化之後,擁有比別的花朵加倍的白潔,比別的昆蟲加倍的鮮豔。

  所以強大的愛似乎也必然是要從恨裡生出來的。反之亦然

  《鹿鳴舘》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吧。不僅是影山伯爵和朝子夫人這樣男女之間的愛恨交編,還有清源父子之間,影山伯爵父子之間,都是通過衝撞,由恨的形式來表達愛的深切本質。影山父親在他臉上留下的那道疤是影山所承受的恨,是促使他在泥濘中前進,不擇手段,不惜一切地實現理想的力量,同時也成為了阻礙他和朝子夫人之間互相理解的障礙——因為朝子夫人太乾淨了,她是沒有被政治,被血腥玷污的人。

  影山當初愛上她是因為在酒店裡,還是藝妓的朝子阻止了一塲黨派爭執,雖然是柔弱的女性,卻表現出的絕然的力量。影山說從那一刻開始就想著一定要“擁有”她。我想實際上應該使用“佔有”這個詞吧,說到底朝子夫人還是被當成一件了了不起的附屬品,不配擁有自己的決定的。

  因此朝子愛上影山什麽,好像根本也就不用解釋了。還好影山是田村正和演的,所以我也不要那個解釋了。不過看得出來,女人的心情還是被完全地忽略了。在男人的心目中,女人只是戰利品或者獵物一類的東西,強大的人理所當然地有權利得到——哼!

  之所以把朝子塑造成藝妓的身份,大概是因為藝妓是日本傳統美的代言吧,她們是被教養成精通日本傳統技藝,並把美視為生命的最高追求的女性。但是當得知自由黨要衝入鹿鳴舘,而久雄則想借此機會殺死清源的時候,從來不參加鹿鳴舘宴會的朝子主動向影山提出要以女主人的身份出席,並且去學華爾茲。

  從這個時候開始,她衝破了原來小心翼翼維持的東西,開始蛻變了。

  這和當年影山與伊藤博文建立鹿鳴舘的情形是一樣的,雖然內心隱藏著巨大的痛苦,但是爲了保護自己珍愛的東西,必須要做出這樣的犧牲,衹不過影山想要保護的是日本,而朝子想要保護的只是她的孩子。男人保衛國,女人守護家。

  在久雄死去後,朝子摘下了染著親生兒子血的手套,就像蝴蝶拋棄自己的蛹一樣,和她的過去,和她以前所固守的東西告别了。這時候她已經知道影山的傷痕——不僅是臉上的還有心上的,而影山也知道她的過去並不是眞的纖弱的,從拋棄親子的痛苦中走出來的女人有足夠的勇敢承擔他們的將來。至於朝子跟永之輔之間衹不過是年輕的錯誤,就像她對影山說的,有傷疤的男人更加高大——男人筆下的女人的愛情和女人筆下的男人的愛情果然都是爲了滿足自己的YY而已。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單純的美,像是可憐的顯子和久雄之間的愛情那樣。開始得很夢幻,滋長在最好的年華,最終卻因為這樣美好純真的開始,和天眞無污的年齡,顯子希望用身體來挽留住久雄,就算她再美麗,也是不會成功的。

  我想在書裡的話,這種觀點會被更加暴力地提出來吧,而不是這樣遮遮掩掩的。三島由紀夫不是狂熱的右翼分子嗎?但凡政治狂熱的人,心裡總有一部分住著猛獸,無法用現實來滿足它,只能在幻想中釋放饑渴。

  至於日本的自由民權運動~~~其實四民平等的觀點早在明治政府成立之前就被提出來了。但是“平等”這件事,畢竟只能在一部分人內部大致實現而已。只要人類還存在嫉妒心這種東西,社會必須是按階梯狀頒佈的,從低下的層級往高的層級爬,是衝撞社會,從而推動社會向上更快地起跳的必然。

  社會的進步跟自然界的進化總是使用同樣的規律。也是要在劇痛之後才能生出新的紀元。

  當一個國家在做一次“躍起”之前,其內部的貧富或者階級差異必然會拉大,就像彈簧一般,層數越多,被擠壓得越緊,最後產生的衝力也就越大,當然躍起的方向和最後落地的平衡也就越難掌握,而彈簧也必然會抖動得更久才能回復,如果被擠逼得太強烈的話,也許從此不能恢復了也說不定。這就是產生“躍起”這個力所要傳出的代價。資本的原始積累當然是血淋淋的,這不僅僅是針對私有資產而方。

  越是侵略性強的民族,這種階級間的分層就越是明顯而階梯之間的坡度就越是陡峭,都是保證國民一直保持著強烈的侵略欲與躁動的關鍵。所以在日本,自由民權運動是必然要失敗的。

  清源永之輔於是被塑造成了一個不怎麽負責任,連自己的家庭和兒子都保護不了,空有夢想,卻無法用雙手去實現的領袖。漂亮的話,空潔的理想,和影山的現實狡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他們最後想要達成的目的是一樣的。

  反正日本人挺能掰的,明明不對的事情,掰來掰去就變成理所應當了。劇末說到在日俄戰爭後,日本和西方簽定的條約終於修改了。曖昧得好像是鹿鳴舘外交成功了一樣。其實鹿鳴舘外交當然是失敗了,衹不過由於上層的人物帶頭,所以這次行動的印記到底是被留下來了。後來還引發了日本國焠主義的反彈。

  整部劇能說的東西大概就是這樣了。我是因爲田村老爺主演才費這麼多口水。劇情反倒沒什麽值得特別提的,有些拖沓的大河劇的風格,換而言之是很平靜又瑣碎地把大事件交待完了。顯子那一段,因為戲分的問題,作為對比的強烈感並不明顯,而且演員也是呆嬾呆嫩的。也許三島由紀夫的東西還是不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吧,氣氛並沒有拍出來,情節又很容易讓人覺得沒頭沒腦的,要是再對曆史背景一無所知的話,大概也只有看看華麗的服裝和主角們漂亮的臉了。

  田村先生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小動作,髮型仍然沒變,只是發腳變長了些。因為是演壞人,所以使出“斜眼瞪人”(也許應該用“邈”字?)的殺手鐧,但在這裏確實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十分陰沉的形象,那道疤還蠻逼真的。他在這部劇裡壓低了聲線,又變成《明智小五郎》SP裡那種聲音了,很是sexy。不過爲了套出夫人的下落而對女僕用那種手段“逼供”,實在看得我好不忍心啊(田村桑,您知不知道您家女僕的職位競爭得多麼激烈啊!)

  飾演伊藤博文的是風間杜夫,大家都認得的吧。跟伊藤本尊倒是有幾分相似,可惜出場得不多。

  清源父子戴的是同一款假發吧,如果是剪頭髪的話為什麼不乾脆剪乾淨?當時日本流行這樣的髮型嗎?笑,我果然又想到奇怪的地方去了。

  比較RP的開場不多久,影山伯爵對夫人說,他和飛田(好像是叫這個名字,就是那位人斬大叔)是一張紙,他是外面,飛田是裡面,“如果沒有那個男人的話,我就不是一張漂亮的紙”。我當場冏住了,覺得不是翻譯組的問題就是我的RP問題,紙怎麽會有裡外之分啊?應該是正面和背面啊,使用“裡面”這種詞實在讓人~~~我對自己的WS都覺得無法忍受了。

  但是為什麼要用紙來形容呢?如果要說“裡面”的話,說花瓶啊什麽的不好嗎?後來想了想,紙的發音是kami,跟神是一樣的,結論:影山是個自戀狂!搞不好作者有把自己投射在這個角色身上。

  怎麽都好,我把這部SP刻下來了,單純就是爲了看人

  《鹿鸣馆》观后感(三):《鹿鸣馆》后感:爱恨之间,华年蜿蜒

  “华尔兹就是高大男人和完美女人一起跳的舞蹈。”

  影山悠敏伯爵的话语,在弥漫着圆舞曲华丽旋律的空气里,显现出几乎使人误以为错觉的柔情。我无比熟悉的《蓝色多瑙河》旋律,在鹿鸣馆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悠扬地响彻了一个时代。管弦笙歌,舞袖流转,那是自由民权运动的领袖们不能理解的执着与不安。早已习惯了被斥为卖国贼、叛逆者的影山伯爵,同他的战友伊藤博文一道支撑了时代的迷惘。“不是他们想要跳舞,而是时代命令他们起舞。”轰然作响的时代巨轮面前,人作为个体只能渺小卑微地仰望,心怀怨恨地被碾压过去,一地血肉模糊。

  我原以为自己会痛恨影山伯爵的,这个冷酷无情、面容疲惫而坚硬的男子,罔顾妻子的感情、机关算尽的男子;但是为什么当他回忆起脸颊上伤疤的由来,我仍然不由自主地为他哭泣了——远渡重洋赴英留学,却在西方工业文明的感召下由攘夷论者转变为开国论者。这种与井伊直弼相近的主张使他被老夫认定为长州藩的叛逆。于是那个归国的夜里,父亲在昏暗的油灯火光里向身着洋服的他举起了枪。他侧身躲过了子弹,脸颊还是被弹片划破,鲜血横流,在暧昧灯光里触目惊心。那是独一无二的时代的冲突,攘夷或是开国,家国兴亡都维系于此。时代命令了影山伯爵接受西方先进思潮,也注定了他和伊藤只能孤独寂寞地战斗。

  于是他把手枪递给了久雄。“好了,瞄准我吧。恨才是最真实的东西,这样想着去扣动扳机吧。好好记住留在你手里的这份憎恶之情吧。”他说道。伯爵一直认定,憎恶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好动力——年轻时因为憎恶幕府所以要推翻它,后来又因为憎恶新政府外交不力而推动修建了鹿鸣馆,哪怕千夫所指在所不辞。但是伯爵忘记了,爱与恨不过咫尺之遥,而他一贯冷漠地认定的,与其说是恨,不如说是爱来得更恰当吧。

  久雄是伯爵夫人朝子的孩子,却不是伯爵的孩子。朝子初次见到他时,便敏感地察觉到了自己艺妓时代爱情的烙印,察觉到他眉目间与那个男子相似的风神。那个抛弃了她的男子,后来成为了自由民权运动领袖的清原永之辅。

  久雄认为自己存活于世的最终目的,就是杀死父亲。

  他的目光里永远有引而未发的闪烁,与流转韶光格格不入的恨意;他至死不知朝子便是亲生母亲,却在她面前毫不迟疑地自凌乱额发下抬起黯淡而锐利的目光,低声呢喃知道几乎嚎啕大哭的咆哮。他诉说着父亲的妻子对自己的关爱里掺杂了对丈夫的恨,而整日在外奔波演说的父亲,亦从未试图了解自己青春期的彷徨无措……

  仇恨是可以作为一切阴谋的借口的,但有的时候,仇恨并不像怀揣恨意的人们认为的那样——在恨的终点,其实是爱,而非死亡。

  识破伯爵阴谋的部下要求立即原路返回,永之辅却执意驱车前往鹿鸣馆,在庭院里他见到了持枪向自己靠近的久雄,一语不发如同暗夜化身,只有眼眸明亮锐利,散发慑人光芒。

  “久雄,我是来见你的。我知道你在等我,所以我来了。

  真的,真的那么恨我么?”

  他扣动扳机,手颤抖着偏离了枪口,射中了开枪护卫的父亲的部下,而自己也被击中,血流在深褐色的泥土里漫漶不清。

  那一刹那,也许无数记忆的片段争相涌现。严肃而温柔的父亲的轮廓,纸拉门透进的夕阳艳光里显子缓缓褪去的华丽和服,朝子泫然欲泣的面容,还有影山伯爵的、那仿佛与自己的人生重合的回忆——他知晓偏离准星便是自己死期,却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在最后一刻原谅了父亲。

  影山伯爵站在用菊花精心装饰的楼梯上,俯视挺身阻挡暴徒的妻子。自己派来假扮民权人士扰乱舞会的爪牙,在妻子严厉的斥责声中慢慢收起了长刀,虽然只是因为自己点头默许了一切。初次穿上洋装来出席天长节舞会、却是为了保护旧日恋人的妻子,目光坚定双手交握,伯爵仿佛看见旧日的她,花纹繁丽的和服腰带和一丝不苟的岛田髻,她在茶室面对着试图冲击自己和伊藤的改进党人,义正词严地说出“这里不是谈论政治的地方,请你们回去”,身姿纤细凛然。伯爵回忆说,从那时起自己就想要得到她了。是动乱时代的风气,英雄美人相辅相成,可是朝子没有意识到,政治会断送了自己未完成的爱情。我想伯爵是爱妻子的,只是他习惯把爱情理解为仇恨,也习惯双手沾满鲜血污秽仍然昂首前行——就像当初他和伊藤迫于英国公使施压而下令“生麦事件”的队长切腹,从那时或是更早,从躲过了父亲的子弹开始。

  “只有恨才是真实的么?但是,人的确是在爱情和仇恨夹缝之间生存着啊。艺妓的世界里也有虚伪和真实,相互欺骗和彼此忠实。既有因为伤害了他人而一蹶不振的人,也有挺直了脊梁伸出援手的人。根本不是恨意在转动人生的轮盘啊。

  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难道是恨意的驱使么,还是爱情的驱使呢。都不是啊,是这两者交织的情感的作用吧。”

  也许在最后,还是朝子最了解他了。这沉默寡言的男子,他的心坚硬而柔软,仿佛其间战火纷飞直到尘埃落定的悠久年岁,都足以被回忆的碎片抵消。

  “我是你的妻子。我和你一起过了这么多年,你流的血,你心上的伤痕,我是一直和他们打着交道的。你靠伤害别人,流血才能生存下去,可是,和你在一起的人也会受伤流血啊。”

  伯爵是不善于被别人这样透彻地体察的吧,他原本希望独自担当一切痛苦悲哀,为了国家,为了或许不曾爱过自己的妻子。清原永之辅离开后,他催促为守护他而来的妻子离开,你的舞会已经结束了,他说。

  “我是个伤害他人、同时自己也受伤害,流着血走到今天的女人,是个很适合你的舞会的女人。请允许我待到最后吧。”

  可是我也没有想到朝子会说出这样的话。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那是车水马龙扇袖蹁跹的鹿鸣馆,明治二十六年她从历史舞台黯然退场,明治三十八年日本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鹿鸣馆,她承载了一个时代强作欢颜的繁华。

  影山伯爵在楼梯上向被长裙绊住的夫人伸出了手。所有岁月沉淀下的思绪被这动作重新唤起,自己踌躇满志的壮年,指点江山的豪情,生命里那朵有着与天青色振袖和服或普蓝色洋装相称的白皙肌肤的花……追忆静静地氤氲在花枝形吊灯的明亮灯光里。

  ——我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你。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你。

  ——有伤痕的男人才是高大的男人。

  ——有伤痕的女人才是完美的女人。

  ——华尔兹就是高大男人和完美女人一起跳的舞蹈。

  因为都有伤痕,才更需要相互扶持。当爱憎的坚冰逐渐消融,我看到那蜿蜒流淌的,是属于鹿鸣馆的华年。

  《鹿鸣馆》观后感(四):朝子夫人

  我没有看过三岛由纪夫的原著。本电影的主旨是政治家把儿女情长藏在心窝。儿女情长和政治追求应该成为一对矛盾互相角力,朝子夫人身上完全没有这种矛盾:前面没有政治追求,后面180度转弯毫无舐犊之情。儿子被枪杀的当夜马上理顺了一切哀思,投入灯红酒绿,翩翩起舞。与其说她的政治追求是在一夜间获得的,不如说是日本人的男权视角下,女人应该视丈夫的追求为追求——她心甘情愿成了丈夫的工具。朝子夫人就这样从一个有自己立场的独立女性,变成了唯夫命是从的没有灵魂的女人。这个角色在我心目中算是崩塌了。

  另外全身心跪舔刚刚创伤过自己的强敌并以此为荣,也算是日本特色吧。朝子夫人与井上馨的和解,就像日本对美国的跪舔一样。

  本片最有灵魂的地方是井上馨预判久雄的父亲不会自杀那一段。说明真正的政治家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仅管政见不同,但仍是可以知己知彼。就像下棋时分别执黑白子的两方,既是对抗的敌人,又是共同认可某种规则的同道中人。

  《鹿鸣馆》观后感(五):片子本身以及脱亚入欧的碎碎念

  此片改编自三岛的著名舞台剧《鹿鸣馆》,三岛这人其实写得最好的不是小说而是剧本,某种意义上有点契柯夫。加之他本人酷爱从歌舞伎到新派话剧的一切喜剧并且身体力行,因此写出来的剧本格外有演的价值(相比之下奥地利某女作家即使得了诺贝尔奖,那剧本写的实在很没有现场感)。但这剧本也只适合话剧演,甚至新派歌舞伎,搬到电视上就显得怪异无比。

  这个电视的剧本改编不知是自信满满还是完全没有自信,总之最后这特别篇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三岛原剧本一个一个场景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了若干背景介绍而已,看着特别难受,就好比本来正在听柏林爱乐的门德尔松,中间突然来了一段超女唱的《乘着歌声翅膀》。不是说后人不可以瞎搞三岛的原著,但起码像《春雪》那样改编成个水平一致的完整的故事成么。

  演员方面田村显得有点大叔,绝对缺乏外交官的风度;黑木瞳绝对不是三岛笔下的那种朱丽叶特类型邪恶且强且美丽的女性,她最多一良家妇女罢了,不够魅惑,这角色找她还不如找米仓凉子了(米仓的松村春子很不错啊,当年三岛也很迷松村一阵子阿)。德大寺显子还算好了,石原从演静御前我就满喜欢她,这角色无非是美丽而悲哀的少女罢了。其他配角非常赞,草野原本是《春之雪》里演洞院宫妃的,其他片子里经常客串高贵女性,我戏称之为伯爵夫人专业户的,没想到演侍女也这么好。还有德大寺夫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真的非常有气质。至于男二号那个小帅哥,好歹是松田优作的儿子,比他哥哥给人感觉好多了(哥哥就是《御法度》顶着一张饼脸的美少年)

  此剧本身重点在于脱亚入欧以及爱恨情仇,有句话讲得好,鹿鸣馆里的人跳舞是为了得到西方的承认,虽然别人看着像猴子,但只有舞跳得一样好了,才能得到承认,获得平等谈判的资格。对于这种政治理念,短时间来看无疑是可笑的,但现在来看不得不说明治维新对于日本的影响还是非常正面的,然而在鹿鸣馆式全盘西化的背后必须也要有东方传统文化的支持,不然还是被人嘲笑是猴子。所以我觉得三岛本人就是鹿鸣馆文化最佳的产物,他可以写出来《近代能乐集》那样一流的话剧剧本,翻译过后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被公演,但这剧本骨子里是能乐的幽玄。对比之《茶馆》《雷雨》,固然很牛逼吧,但据我了解从来没有海外剧团排演的。所以这就是差距。

  所以从鹿鸣馆本身,我们应该学到,不能说我天朝文化博大精深,于是就在那里画个圈,自己跟自己扯什么阴阳,别人听的云里雾里,自己也不知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极没有逻辑,这也是为啥唯识之类逻辑性非常强的佛教流派很快衰弱掉的原因。所以不指望天朝也全民华尔兹,但至少脱亚入欧的时候少出点“无极”“英雄”式的笑话,少丢点人俺们也就满足了。

  《鹿鸣馆》观后感(六):剧透也无所谓的碎碎念

  最初只是被鹿鸣馆这个很有韵味的名字所吸引,最后竟然坚持看完了全剧,大概还是拜田村爷爷的魅力所赐。

  本剧虽然改编自三岛由纪夫的著名舞台剧,不过不晓得是改编的缘故,还是时代太久远了,剧情套路其实狗血得来还一猜就中。简言之就是一个关于被亲爹和后娘养大的松田小受身处青春叛逆期,不满亲爹只顾工作不理自己,于是勾搭上了嫁给了亲爹政敌的亲娘,甚至认了亲娘老公做后爹,其后在后爹煽动下意图做掉亲爹,结果却被亲爹做掉,而亲爹悲痛欲绝,吞抢自杀(差点),突然醒悟到不能让抛下后爹一人逍遥快活于是苟且,最后亲娘和后爹在一阵床头打架床尾和后夫妻感情更胜从前携手翩翩起舞的奇妙故事。明明是一出揭露政治黑暗的爱情伦理大悲剧,结尾却是歌舞升平的温馨河蟹大结局。

  不过剧情神马都素浮云,大家看的其实都是田村爷爷和黒木阿姨的美貌华服和演技吧。田村爷爷这回总算不再有古畑上身的感觉,完全演活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惜手段的经典政客形象。某空想历史教室说过,假如中国戊戌变法成功,大概明治时期的日本就是中国的镜像吧,因此此时再看努力脱亚入欧的日本,颇有点感同身受的微妙感。

  最后一提,本剧配乐是古泽严大叔,头顶一具超级华丽夸张的孔雀毛高帽,每逢舞会场景必定客串一脚,大秀小提琴不说,而且居然有台词和特写镜头(不得不说大叔声音真磁性),甚至还安排了一场完全与主线无关的排练场景,出镜率几乎高过石原さとみ,严重怀疑大叔买通了导演,哈哈~~~

  《鹿鸣馆》观后感(七):为了绵羊君重温

  时隔四年的重温,谈不上有更深的理解。只是再次被大和民族内在的隐晦的文化精神感动。

  开场是一个警察队长为了平息日本和西方的纷争,毅然决然地切腹。把金发碧眼的洋人吓“跑”了。

  东方世界在进入十九世纪后都经历过全盘西化还是民族复兴的摸索,鹿鸣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影山伯爵的狠毒阴鸷叫人不寒而栗,可没人知道他背负的重量。

  影片里影山父子的关系投射在清原父子身上,似乎是在动荡社会局势中,两代人关系剧烈斗争的缩影。

  黑木瞳饰演的妻子、情人和母亲代表着传统日本文化对极致的美的追求。被社会变革的巨大向心力拉扯进去,从排斥政治,到脱下沾满亲情的手套,从此决意陪伴在影山伯爵身边而战——内心裂变,让人费解,又叫人动容。

  最后要说说绵羊君,最近很迷他才重看了这个SP。

  作为所谓的男二,其实他的戏份不多,而且编剧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很扁平,无非就是一个因亲情而充满仇恨杀意的青年——苦了绵羊君了。

  严格地来说,他对角色的把握只能是良好,总觉得差那么口气。毕竟当时只是艺龄三年的毛头小子。

  在马戏团出场的谦逊有礼、冷峻淡然,拿捏得很到位——确实有迷倒显子母女的力量。

  黑木瞳到贫民窟去看他的那段戏就显出演技薄弱了。怒意爆棚,收放却不够自如,尤其是当黑木瞳是亲妈的真相浮出水面时,他轻轻撩起刘海的动作有些多余的可笑,而且痛苦的眼神缺少内容。

  和田村大叔的对手戏,想必他一定演得很过瘾,能学到很多东西——那场戏,田村大叔真的是神様级!而绵羊君有战栗感,疑惑感,也有被激怒的暴走感——可那场戏,应该是他决定杀死父亲的关键点,这一层内心戏没有表现出来。

  最后死在父亲抢下的镜头是心碎的美——我突然想到四年前看这个剧唯一的截图就是他的白色衬衣胸前染血,垂头倒在马车旁。那时候对他还无感,单纯觉得他的侧颜俊美得不像话——比他那个大饼脸的哥哥强。

  现在回顾,更是HC乱颤了。

  《鹿鸣馆》观后感(八):浮冰的所在

  对一个外国人和现代人来说,看这片子大概就好像片中的“来自大清国的大使”一样,不过是在观西洋镜。片子的布景和道具精致华美到略嫌浮夸的程度,稍微削弱了主题的深入,但我很为能看到那个传说的鹿鸣馆和时代风貌高兴。

  中日观念的不同使得对人物的理解和通感方面始终隔了一层。比如说对待女人和情爱的观念,在中国人看来着实不可思议,不过这恰好是我所理解的那个明治时代优美的注脚之一,我们也经历过同样磕磕碰碰不加分辨谋求文明和“先进”的光怪陆离的阶段。外来文化与传统冲突所造成的不稳定,和不适应新世界(且不论那是好的坏的)必然产生的一系列反刍——可以说,这就是《鹿鸣馆》的主题。

  呐,这是皮埃尔·洛蒂和芥川龙之介描写过的那个鹿鸣馆。

  这是个撕开时代的伤口重新痊愈的过程。

  这样的间离效果不仅让人着迷,也能让人稍微放下道德评估,去理解它所呈现的本质。

  因为没读过原著,不知道华尔兹是三岛本人还是导演的创意,如同圆舞曲所暗示的那样,这片子同样是个周而复始的结构,从头到尾充满了类似的暗示。朝子夫人和影山伯爵从两方面的努力那几组镜头,巧妙地点出了男女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看法和由此而生不同方式的角力。在让人心旌荡漾的风景和流畅的镜头剪接之外,处处都是这样的对抗和离合。父与子、夫与妻、老年和青年、西方和东方、贵族/政治家和平民、政治和爱情、爱情和理想。

  其中父与子可谓重中之重。

  不得不为三岛由纪夫击节。他选了这样的人物和角度,这样的一个场所,把戏剧冲突推向了极致。

  这些隐喻着实巧妙,个人以为,日本文化和西欧文化的差别在于同样是轼父,但由于武士道和与之双生的更隐晦的传统,轼父的源头不是恋母,而是恋父。作为孩子眷恋父亲,更加不得不从他那里毕业,因此不惜施以暴力手段。《鹿鸣馆》的核心,是到底怀着对父亲(本民族文化)的复杂感情死在父亲怀中,还是与父亲决裂,带着父亲的怨恨(伤疤)活下来。

  在《鹿鸣馆》中最终被那个可以看作是历史的象征,既往开来的女性所接纳的,是后者。尽管三岛本人选择了前者。也许三岛由纪夫这时正苦苦挣扎于两者之间吧!

  “可是人不正是活在这爱恨交织的世界中吗?”

  如同日本文化一贯的暧昧又激烈。按照忠奸好恶概念对这部片子加以简单粗暴的解释,显然是不适合的。

  让我们在这承接过去和未来,如浮冰亦如跳板的短暂所在中共舞一曲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