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就是英格兰》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这就是英格兰》经典影评10篇

2018-08-31 03:0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就是英格兰》经典影评10篇

  《这就是英格兰》是一部由西恩·迈德斯执导,托马斯·图尔格斯 / Andrew Shim / 乔·哈特利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一):难以命名的评论

  比不上American History X,但是还是值得一看。这片儿并不只是讲种族主义问题,而美国那个是纯粹的新纳粹主题。光从这个问题上来说,This Is England完全比不上《野兽良民》

  这部片子所有角色观点并没有绝对对错之分,种族主义、反移民分子却也反对马岛战争,“坏人”在失恋和伤人后送人去医院,也让人觉得值得同情

  加上是80年代背景,很少有机会看到反应那个时期英国社会的电影,从这个角度很值得看。本来以为片子里的主角会是Woody,可后来就没什么戏份了,这是一个可以扩展开的角色,可惜了。小孩跟Smell的恋情,觉得跟《阳光灿烂日子》里的那种青春期对女性好奇很象。

  跟想象不同的,这是一部节奏平缓不怎么花哨的电影。这之前光看封面和出品年代产生错觉,以为会是很暴力或者跟之前看过一堆足球暴力片儿似的电影。看封面上写的时代周刊评论《猜火车》后最好的英国电影,似乎还不够资格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二):时代的沧桑与人的处境

  事实上若抛开本片的历史背景,我相信要更容易理解导演用意。虽然我承认本片导演非常强调那个历史阶段下的故事,但由于本片涉及的层面非常之广,所以我们也可以完全当作一部描述生活处境的影片来看。不像它的片头,本片中并没有过多描绘人与人的纷争之类的事情,而是从一个英国小镇、一个特定家庭儿童身上去反映关于社会、以及关于人命运的变迁。外来廉价劳动力导致的失业、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对比、被送往国外打仗的本国人民——最终导致了一种类种族性的抗争——英国、英国人荣耀,从狄更斯的时代就被反复提起(并非全然正面肯定,但或许成为了一种标志),现如今却一步步地趋于沦陷;当然作为国人由于自身立场实际上如果普查英国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难看到这种变迁)无法发现这其中的微妙之处,但是却被外来者诉说一清二楚。而导演似乎将这种狂热状态理解为一种旧时代的误区——被机器与波豪斯式建筑包围的冷冰冰的世界——而在我看来,这样的世界缺确实存在一段时间,不论是在我们经历过的时代(例如80年代),或是在影片的世界中,都发扬过那毫不一般的魅力。而在片头所说的话似乎又对这种处境围困般地圈囿起来。所以我不得不说,第三世界的崛起也被看成促成本片一部分元素,虽然没有直接表明,但却一遍遍昭示我们去感受这样的东西(例如片子中段的歌词)。

  当然我们如果缩小焦距,便会发现另外一些东西。我认为男主角的演技非常之不俗,他很好的表现了那种儿童身上的暴躁脆弱、与早熟。从他第一个起床的动作开始,我们仿佛都能看出他的经历——而那似乎与他的年龄并不匹配,但却同时又显示出来一种危机——这种危机同样显示在片中重要人物康博的身上。导演用非常细腻镜头去表现了康博的心理——在民族主义熏陶以及毒品浸染的背后,存在着一颗受伤的心灵。而战争最终导致的家庭的不完满以及情感缺失,或许才构成了这一切——由于对于以家庭为代表母性的缺乏,而变成了激进的父性崇拜者。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贞观长歌》中的话,“如果一个男人不去打仗,就会忘记怎么做男人。”而恰恰就是说这样话的一个男人,最终违背了国家意志,将原先的使命置之度外

  我们缺乏的究竟是什么呢?虽然本片没有刻意去表现游行示威,但却也有疯狂破坏、捣毁空屋的镜头,以及身为人狂怒下失去理性激烈报复场景。而少年最终前往海边,扔下旗帜,走入空屋矗立的茫茫荒野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三):英国的模样

  英国在人们眼中是怎样一个国家?乐迷沉迷britpop,球迷为英超疯狂、对足球流氓退避三舍,无数书迷拜读简·奥斯汀、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孩子们津津乐道harry potter系列影迷优秀英国演员如数家珍hugh grant、emma thompson、kate winslet、colin firth……

  把英国拍成一部电影会是怎样一部电影?discovery或者national geography的纪录片也许会对当地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史诗片也许会把丘吉尔先生带领英国人民打倒法西斯的故事宏伟的再次搬上银幕喜剧片当然要有不逊于《love actually》《briget jone's diary》等全方位解读英式幽默。面对This is England这么一个庞大富有气势命题,导演shane neadows做出的选择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影片无意去用电影语言对外塑造一个多么优雅国度,镜头也转向了那些游走在社会边缘充满愤世嫉俗年轻人

  独立电影的敏锐和力道不同于成熟制作发行体系下的精致作品,天然的粗厉与敏锐在短促狭小时空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软肋。This is England做到了这一点,不是英式幽默,不是英格兰人民的英勇抗争,这群年轻人的生活直接完整的容纳了英国人性格中暴烈愤怒一面,愤怒爆发与蔓延全过程的完整记录由小男主角肖恩见证。影片试图在翔实的英国愤青生活中解释根源,寻找方向。1982年那场民众看来毫无意义的英阿之战,巴基斯坦人蜂拥夺走英国人的财富与机会,创伤压抑失望点燃了愤怒。在强烈的民族性与信仰的凝聚下,于是无论个人原因还是社会背景造成的愤怒都在愤怒与愤怒之间找到了共鸣,英格兰旗帜不再是一个政治符号,瞬间演化成一个英国人共同依靠共同信仰的精神支柱,以民族为名义群体抗争开始了,但是,对政府的抗争,对外来移民的排斥却没有因为愤怒的高涨取得胜利。战争的胜利的氛围不能抚平一个12岁因为战争失去父亲男孩幼小的心灵,暴力肮脏的愤青生活所造成的悲剧迫使他放弃了唯一的信仰和依靠——英格兰旗帜。

  缓缓沉入海底的英格兰旗帜在风平浪静海面上显得寂静感伤,肖恩迷茫眼神一同把过去的换乱荒诞伴随旗帜一同投向大海。英国这个宏伟命题诠释刻画上句点,诠释之后是留给英国人甚至外国观众一个关于民族个性的审视与反思。这种反思针对英国,同时却意义普遍;这种反思矛头直指暴力和野蛮,同时又唤起良知理智,更唤起愤怒之下真空坚强自信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四):理想的破坏--《这就是英国》

  1982年,我还没有出生。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已经开放了开放了开放了)。英国和阿根廷因为一个小岛的归属权开战。肖恩的父亲就死在了这场战争之中。

  但是一切似乎应该和战争无关。肖恩为了太过宽大牛仔裤杂货老板不允许他进入杂货店,高年纪同学找他的麻烦困扰。可是一切又似乎和战争有关,肖恩厌恶任何人提起这场战争。为此不惜与比自己高大的人争斗

  但是肖恩遇到了伍迪这群“光头仔”。他们哄他开心,带他去打猎。即使胖子艾达因为肖恩的受宠而愤愤不平,却终是和解。他们就是这样轻松快乐青年。吸烟,喝酒,抽大麻。他们穿窄腿裤,格子衬衫,细背带,马丁靴。

  简单的生活从康博的出现改变。一个暴戾而又热烈领导者。他带着从伍迪那里分离出的人追逐他的信仰。肖恩选择的了康博。

  他们抢劫,涂鸦,整晚的狂欢。一切看起来这样充满着乐趣

  直到康博被洛儿拒绝

  支撑着康博的并非他所谓的信仰,理想国度,民族的骄傲……而是对洛儿执着爱意。只是洛儿拒绝了他。

  所以当他发现米尔克有着几乎完美的生活的时候嫉妒心有如蛇踞。

  一切就这样不可收拾

  肖恩面对着大海的时刻,一脸迷茫。他并不了解这个世界。他扔掉了旗子,带着他曾找到同伴的理想。

  这是一部会将你的心一点点揉碎的电影。所以我分了三次才有勇气将它看完。

  对外表不自信,别人的嘲笑,不被认可,找到同伴的归属感,同伴之间的分歧,失去同伴。

  这些十几岁都会有的小伤感,就一点点让你回忆起往昔。带些快乐地伤感起来。然后随着美丽的英伦风景一点点的碎掉。

  那灰蓝色的大海,将所有的情感都淹没。

  你很爱你的父亲

  是的

  但是你失去了他。

  ……是的。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五):人生是在虛無與渴望中的循環

  看得太感動,貫穿始終的原声音樂是點亮愁緒的華筆。

  故事展示的是英格蘭曾有的的迷惘面,講述的是一個灰色年代的青年思想困局,除了浮在表面所表達的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導致的惡果以外,它又讓人開始思考:“個人”该如何在“群體”里找到自我呢,我们又如何避免根植于眼前的腐朽從而獲得自我认同呢?這個問題越想越令人不安,這不只是英格蘭曾面對的困惑,而是所有人都面對的。

  結尾的處理讓我想起《四百击》,我們許多人的青春都曾經因為孤獨和個人痛苦的誘因而迷失,最终又在迷失的拼图里重回孤獨,這仿佛是一個遁入虛無的必要循環,人生大概就是如此。如同片尾史密斯合唱團的那首歌一樣,如果我們渴望在陰冷的人生中獲得一點光明,或許一切會回歸平靜和孤獨。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六):国家主义的邪恶

  This is some deep shit. 偏见和邪恶在最底层泛滥,寻找认可的孤寂少年为温情而投靠被英国国家主义洗脑的黑道老大,看似父亲般罩着大家的老大,内心冷寂邪恶,以国家主义的名义双手勒死移民棕色孩子,终于使肖恩觉醒,任乔治十字旗_国家主义旗帜,漂流入海。任何团体主义本质是反人性的,让我们谨记。

  以故事的角度叙述特别是以孩子的角度切入,最能展示国家主义的本质。打砸抢移民商店,抢夺阿拉伯裔孩子的球,让孤寂的少年肖恩兴奋,投靠硬汉老大,他感觉找到了组织。但内心的深层的善良,使得他在亲如兄弟的巴基斯坦裔哥们在老大的疯狂发作中被杀后,果断退出,面对在大海里消失的国家主义乔治十字旗,肖恩露出了坚定的眼神,从今往后只能靠自己。片中小帮主倒是明白人,拒绝被国家主义洗脑。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七):不 要 愤 怒

  当失落和压抑一并涌上来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觉得失望和孤单 甚至会觉得希望开始变得灰暗 变得不被理解和接受

  我们开始在周围疯狂的寻找让自己可依靠的任何东西 可能激情 可能是信仰 可能是朋友 也有可能是愤怒和叛逆

  我们很容易的被自己所建立起来的信仰和理想所引导 因为在那个所谓力量的国度里 信仰和理想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思想所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曾真的知道这是否正确或者错误 但我们都偏执的想要坚持的走下去

  不懂政治 但却了解 我们想要的 都是自由

  回过头仔细想想 自己的信仰是够虚无而盲目 一直支持我们的到底是对是对

  在现实磨砺下 可能更加虔诚 也可能瞬间破碎

  随着时间 我们会长大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都将变成不同的轨迹

  对与错 只有靠自己才能分辨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悲伤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就像小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长大以后

  变会成为科学家 宇航员和工程师一样

  所以 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切莫 虚度 青春

  切莫 抛弃 理想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八):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shaun的眼睛直视我,似乎在说:I Know ,and, you?

  这个故事里有三个主要人物,

  WOODY, COMBO, shaun

  先说我比较好理解的,WOODY这样的人,如果是以前我会很喜欢,因为他就是为行而上这个词出生的(或者说是在片中的作用)从最后看到和他在一起的人,其实是一群准嬉皮(虽然他们也爱破坏,但那是不伤大雅的),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反对暴利反对不平等反对欺压,可是,他们是缺乏行动力的人,他们的关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不危机到自身安危的权衡下做出的帮助,在我看来仅仅是精神层面的开拓者。用更多自己的“无所谓”来抗衡世界的压榨和秩序

  COMBO是看完后一直矛盾的角色,我很爱他,不得不说,他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幸的是,导演并不太爱他,把他塑造太过无用,他是社会真正被遗弃的一群人,可是又有勇气起来反抗的人,只是,导演在这里给他太少的情商,让我懊恼,他可以义无反顾的帮助身边受难的人,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坚定的思维方式,不会象WOODY般权衡利弊,可是又会有着所有不幸青年所有的毛病,把一切的不幸怪罪与世界的不公,乃至所有幸福的人,走向极端,他们认为他们有权利这样抱怨,有权利破坏,有权利种族歧视,有权利不停的FUCK。可是他们又是如此的单纯,他们的爱情,需要的关心,有时候只是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了。

  HAUN其实是感觉被惨杂了导演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电影里的SHAUN,那他是个经常被欺负,失去父亲而希望得到依靠温暖的男孩。他跟着WOODY,因为他帮他骂了打架的harvy,他跟了COMBO是因为他要让他父亲死的光荣,那是因为SHAUN太小,他没有真正完全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要什么,他要受到关注和朋友而已。

  可是因为他是主角,他要表达导演的思想,所以他要在最后直视我,那是导演的眼睛!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九):“报效祖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Woody无论从性格还是打扮的层面来说都很有范儿,利落的发型、深邃的眼窝里沉淀着年轻气盛的不羁和对兄弟们的情谊。

  他看似游手好闲,却不是“bully”,他从不欺善凌弱——即便是在自己无所事事地坐在桥洞中是,看到一脸丧气的小男孩Shawn经过,想到不是去敲诈软脚虾,而是怎么去帮助、安慰这个心灵受创的男孩。Woody承诺Shawn:“坐下来聊十分钟,我会让你开心好受一些”

  ——这彻底颠覆了我对“小混混”的印象——我即使再离经叛道,但作为正统教育体制下的培养出来的“好姑娘”,还是打心眼里对“浪子”有着一种自然的排斥。

  这种作用力不仅仅源于觉得他们无脑、无趣,更大程度上是厌恶他们轻易就能喝得烂醉,畏惧于他们迷离之间可能施展的罪恶与暴行。

  可是Woody不是。他反而成为了Shawn的良师益友。

  他教会Shawn自信,让这个在学校里处处碰壁、遭同学辱骂耻笑的小不点成长起来。

  在一群年长朋友的引领下,Shawn成熟得很快——乖宝宝的宝盖头理成能看见柔软发囊的skinhead、格子衬衫背带裤取代了老土宽大的喇叭裤、经历着姐弟恋情和生涩的性爱体验。毫不夸张地说,我甚至能嗅到这个12岁小孩身上散发出来的烟、酒、男士香水混合着奶香的甜腻气息。

  hawn是不幸的,同时他又受到上天眷顾,虽然家庭因为战争的缘故分崩离析,他依然有爱他的母亲、照顾他的兄长伙伴。即使后来在Combo的教唆下误入歧途,也能在Milky——而不是自己受伤害的情况下迷途知返。

  Combo是个沉浸在民族仇恨里的恶棍形象——至于他是否真的换揣着民族情怀还值得商榷——我眼见的只是他薄弱的自控力、易怒的暴脾气、恬不知耻的厚脸皮,仿佛一切“民族活动”只是他发泄戾气的一种渠道而已。

  他迷奸幼女(Woody的女友)、斗殴、抢劫、背叛自己的兄弟,除了杀人几乎是无恶不作,绝对是名符其实的“坏人”。

  这还不算——如果说Woody的伙伴都是因为Woody的仗义而甘愿与之为伍,Combo,则是耍尽心机,坑蒙拐骗,才把身边的人揽到一起,和他一起作恶,一起“报效英格兰”。

  为了报效祖国——多么体面的作恶借口。

  多少人被它蒙蔽,献出自己的财力乃至宝贵生命。

  我禁不住想到电影外的更多。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十):Live Or Die

  前几天我刚好写了一篇这个标题的随笔。

  我看的好像是删减版。没有杀人的画面。

  途中我们在谈论我工作的事情。

  他说我有些沉迷。

  我不明白。我也很疑惑。

  其实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我只是想在这些日子里学着打发时间。

  说真的我也不清楚还能活多久。

  那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又或许可能是一种信仰。

  人们总是会纳闷我现在一头乌黑的长发。

  好像我在社会的记忆中本该就是原来的那副模样。

  时间在走。人在变化。我今天活着。明天就想去死。

  肖恩就是年轻的我真实写照。

  偏执到不被大众理解。

  do what I want

  不过是满足内心的欲望。

  我只知道青春已逝。

  不管是为了什么而疯狂。

  现如今已没有放肆的资格。

  缅怀死掉的理想和记忆。

  依然一无所有地继续向前。

  世上再无人同我一样。

  我也无需告诫任何人。

  路。

  是自己走出来的。

  命。

  握在自己手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