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女人》经典影评10篇
《那些女人》是一部由吴贻弓执导,何赛飞 / 胡可 / 殷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女人》影评(一):阿汤哥要被以柔克刚?论敬业他比不上这群中国女人
文/满囤儿
《碟中谍》系列新作又来了,各路媒体再次有如统一了口径般大赞阿汤哥多么多么敬业,为了拍某个危险动作多么多么拼。可惜这一次阿汤哥有可能在内地市场遭遇本土力量的“以柔克刚”。就在今天,《碟中谍6》发布会的同一天,一部叫做《那些女人》的电影举办了一场献映礼。几十位明星到场,上百位大咖VCR打call,其阵势之盛音浪之强,险些把囤儿拍倒在地上。都说《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开启了本年度的华人女性魅力大赛,可是看过《那些女人》后,囤儿觉得这部将于9月3日全国上映的女性史诗,才是最能代表内地女人魅力的影视作品。就算是阿汤哥最夸耀的“敬业”,也比不上这群女人哦。
《那些女人》剧本打磨了10年,讲述二战期间,发生在长江边上一座悲情城市里凄婉美丽的真实故事。一群不同身份、性情各异的女子,在家仇国恨面前抛弃前嫌不计恩怨,与日寇、汉奸、汪伪特工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后不惜牺牲性命,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涅槃永生。内地每年都拍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如此群像式关注女性在抗日战争中的付出的作品却很少。本片从故事选材和创作手法上均弥补了空缺。相比之下,阿汤哥的任务只是看上去不可能完成而已。每次还不是他主角光环一开就搞定啦。
为了群像描写抗日战争中的这群女子,影片找来了“20位老明星再度亮相,40位一线明星鼎力加盟,100位明星路人甲。”阵容豪华程度堪比当年的《建国大业》。不过在《那些女人》中,男星可能还有点儿“数星星”的意思,女星则都分配到了极重的戏份。即便是人气小花周冬雨,在《那些女人》中也不是简单客串,角色的戏剧作用非常吃重,表演也是非常走心,一点儿也不比她在《七月与安生》、《最后的我们》里的表现差。何赛飞领衔的实力女星天团(胡可、殷桃、白冰、茹萍、姚晨、马伊琍等),更是把本片当成了表演教科书,每一场戏都有示范价值。
影片在初期的铺垫阶段设计了一场河边的群戏。何赛飞、殷桃和马伊琍演了一场比《甄嬛传》的刀锋还要利的唇枪舌剑。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最高境界莫过如此。这三个角色几分钟就立住了,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心理都鲜明得令人无法忘记。胡可、姚晨、白冰的角色相对更有社会身份上的独特性。她们是主线剧情的有力补充,让《那些女人》的格局达到了民族史诗的级别。可怜阿汤哥每次自己出尽风头,却总也带不动青铜队友哇。
《那些女人》并不像其它抗日电影以战役为故事线,片中有更多战火下的真实生活。剧组为所有进入镜头的物件都找来了真东西,更加强了这份生活质感。只不过这种生活,是一种被压抑、被蹂躏、被撕扯的生活。这份生活质感在角色身上的烙印,是最需要演出来的,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演出来的。何赛飞等人能够演得准确到位,肯定是对故事原型、历史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才能有的。尤其是后期众人觉醒后的反抗,一点儿也不突兀,都是基于剧情压迫而从人性深处生发而来。这种基于敬业的高段位演技在《那些女人》中不是一人两人,而是一群人、所有人。任你是天王、天价、天妒神颜又怎样?论演技和敬业,《那些女人》里的实力女星天团可不会怕哦。
《那些女人》影评(二):马伊琍殷桃等百位戏骨云集,《那些女人》成女版《建国大业》?
在最近即将上映的电影中,有一部十分特别的电影《那些女人》,这部电影汇集了百位老戏骨,甚至有些老戏骨在电影中只有三两句台词,大半个演艺圈的女演员汇集在这部电影中,用自己的演技展现乱世中的女性群像。
战争,不论男女都无法逃脱,电影《那些女人》云集了何赛飞、胡可、殷桃、周冬雨、马伊琍等多位实力派演员,演绎着不同女性在那个乱世中的选择。在影片中,有贫苦的妇女,也有汉奸的妻子,还有受世俗唾骂的妓女,在战争袭来之际,抛却往日的懦弱与退缩,勇于站起来与日军等人周旋,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卫家国。
我们印象中的民国战火纷飞,每个人在那个年代都有着自己的身不由己,抗争与屈辱。这是一段难言的历史,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现在的影视剧中,大部分的民国剧还只看到了表面的民国,停留在十里洋场的繁华之中。
电视剧里的民国剧的题材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军旅抗战,一种是民国版的豪门恩怨,在身处在民国剧里的女人通常就是在演绎着豪门恩怨、家庭伦理,前期儿女情长,后期国仇家恨。
在这些民国剧中,女主角通常是带有旧式思想土里土气却让男主觉得淳朴自然的灰姑娘,比如翟天临、胡静主演的《泪洒女人花》,她可能像胡静饰演的杨素云那样出身农村,也有可能像李小冉、刘恺威饰演的《凤穿牡丹》中的女主无暇那样,是个待在尼姑庵里十几年的璞玉无暇,这些电视剧大多数的开头讲述的便是女主因缘际会结识富家少爷男主。
而在他们相知相爱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和男主青梅竹马多年的白富美女配,在两家都有意的情况下强行拿着婚约插足男女主之间,而电视剧的前半部剧情便在这些人的爱恨情仇中展开。到了后半部,或许是编剧终于想起了故事发生在民国,不能够再拘泥于儿女情长,于是便有了主要角色参军的请假,曾经爱恨交织的主要人物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发现了大爱,在共同抗日的过程中感悟到了大爱,协力合作,过去的恩怨就这样一笔勾销。
我们很难看到一部真实反映民国的影视剧,因为大部分电视剧仍停留在旧上海的繁华热闹之中,停留在灯红酒绿之中,那个时代的挣扎在这样的电视剧中很难看到,于是反映民国女性的电视剧成了网友嘴里说的“妈妈看的电视剧”,备受吐槽与争议。
因为民国剧确实有着很多优秀的作品,诸如《战长沙》、《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之类。民国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发掘的历史背景,在这段历史中,有上层社会的纸醉金迷,也有下层人民的奋斗,但这些人和事始终逃不脱战争的纷扰。民国题材的影视剧本不应该被拿来诠释“霸道总裁爱上我”、“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情节,更应该担起展现真正的民国的责任。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那些女人》便让人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尽管《金陵十三钗》是一部佳作,但迄今为止依旧少有民国影视剧通过女性角色展现真正的民国历史,但幸好,在这样为数不多的影视剧名单上,又添了一部电影《那些女人》。这一部老戏骨云集的电影被人称作是女版的《建国大业》,有新生代演员,也有年至耄耋的老一代艺术家,他们的成就了这部电影,也谱出了这一曲乱世悲歌。文/早安和晚安
《那些女人》影评(三):这部抗战版“碟中谍”简直是神仙阵容!十个女演员里九个是你偶像
说起近期大片里话题度最高的“神仙阵容”,就莫过于这部集齐了三个奥斯卡影后以及一众当红女明星的《瞒天过海:美人计》了——
如此强大的卡司阵容引得影迷们惊叫连连,美国的女人们用“美人计”改变个人命运,而9月3日中国上映的这部抗战电影《那些女人》里刻画的那些单薄而又挺拔的身影,却有着足以撼动世界格局的力量。
没有《碟中谍》的酷炫,却多了一份激昂
中国影史上出现过不少抗战片,有浴血奋战的枪林弹雨,也有部队指挥中的头脑风暴,但这些影片中刻画的多数都是男性英雄的形象,巾帼英雄却偶有被提及。
纵览历史书册,女英雄的抗战悲歌又何其嘹亮,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最美抗战女兵成本华、机敏女特工黄慕兰等烈士的灵魂仍永垂不朽,但在战争岁月中,为国捐躯矢石间的又何止她们,更多的是散落在民间那些寂静无名的女英雄。
所以,这部由吴贻弓、尔冬升、傅靖生等指导拍摄的《那些女人》为了致敬巾帼英雄在抗战岁月里的付出,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描绘了一幅爱国弘志图。
正是因为这份情怀,《那些女人》成功召集了影坛一大半优秀的女演员,这份卡司名单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神仙阵容——
《那些女人》集齐了何赛飞、姚晨、马伊琍、白冰、殷桃、周冬雨、佟瑞欣、胡可、佟大为、夏雨、王千源、陈龙、保剑锋、肖荣生、侯勇、茹萍、王景春、祖峰、崔杰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联合出演,更有一代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的于蓝、郑毓芝、祝希娟、宋晓英、陶玉玲、谢芳、岳红、赵静、张文蓉、吴海燕等老一辈得主加盟,百位艺术家携手打造了这部民国传奇史诗级电影。
主演之一的何赛飞如是说——
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戏骨云集,哪怕只有一句话、一句台词,所有开口和露脸的演员必须要是专业演员。如果说这部影片是一个大写的人,那么这一百多位明星就是这个人的每一根骨骼,一场一场的戏写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整个戏就立起来了。《那些女人》讲述了二战时期发生在长江边上的一座悲情城市里,一群不同身份、家庭背景、性情迥异的女人们在人人自危的战争年代中,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抵抗敌军入侵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那些女人》的上映时间正好和美国大片《碟中谍6》撞了档期,两部电影的主线剧情虽完全不同,但人物的灵魂却是共通的——他们皆有着不怕死的勇气和行动。
《碟中谍》系列最大的看点莫过于阿汤哥那宝刀未老的矫健身姿,以及那些同样精彩的动作戏份以及高科技的酷炫。而《那些女人》依托的却是在大义和生死面前,那道人性的光芒。
所以,你们在感受完男儿英姿的飒爽之后,还可以接档聆听女人们的爱国情操,刚柔并济,让你感受一场酣畅淋漓的心灵盛宴。
《那些女人》献映礼在京盛大举行,
而在8月29日,《那些女人》也在北京学院隆重举行了献映礼,除了何赛飞、胡可、张一山、保剑锋、马精武、陈龙、肖荣生、郑昊、祖峰等十位出演者携手亮相之外,还有张丕民、喇培康、侯光明、吕中、何琳、吴若甫、王志飞等百余位电影人受邀出席了此次电影献映礼活动。
同时,献映礼现场还送上了一份由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许晴、张国立、陈宝国、葛优、陈思诚、成龙、黄渤、李冰冰等百位演艺界大咖共同录制的VCR,在这段VCR中,一众明星、导演们都为影片献上了诚挚的祝福。
如果你以为献映礼只有这一个惊喜那可就错了,除了有全明星豪华助阵团之外,片方还发布了电影的终极预告和终极阵容海报,引得观众期待连连。
炮灰纷飞的场面拉开了终极预告片的序幕,日军的种种暴行使得国人流离失所、痛不欲生,在一片战乱中,那些女人奋起反抗日寇,她们身上流淌着的大无畏精神溢满整个屏幕。
提及影片的拍摄心得时,主创们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侃侃而谈,在片中饰演水芹娘的何赛飞谈到杀青戏份时颇为动情:
“电影杀青后两天,我坐在火车上,依旧能感受到电影给我带来的悲伤情绪,想着想着,竟情不自禁又一次流下泪来。”何赛飞的话也引起了张一山的共鸣,虽然他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反派人物,但他的爱国情怀却并为此熄灭半分,能与这么多优秀的老前辈共同参演这部史诗级影片,对张一山来说也是不小的收获。
“国军团长”侯勇也当即表示,虽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尤为惨烈,但主角们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和爱国之情足以点亮那个冰冷的世界。
“这是一部饱含深情的电影,把它献给观众,更献给在抗日战争中奋战过的民族英雄和巾帼烈女,献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中国,也献给73年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时刻。”观影结束后,在场的所有观众无不为之鼓掌,他们仿佛真的跟着影片中的主角们经历了一番浴血厮杀,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消散,其中有一位古稀老人深情且激昂地表示——“我们要铭记历史,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优秀的电影作品。”
或许年轻的我们尚不能完全理解峥嵘岁月中的艰辛,但对于这些亲眼见证过历史的英雄们来说,《那些女人》的出现无疑是令他们感动的。
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颁布《终战诏书》向公众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以来,这场抗日战争胜利的呐喊也回响了73周年,恰巧今年也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虽然如今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但身处盛世的我们也应该将历史永远铭记于心。
《那些女人》虽然比起同档期的《碟中谍6》来说,少了一份高科技谍战的尔虞我诈,但它却多了一份以单薄的血肉之躯捍卫国家的刚毅顽强,前者是视觉的震撼,后者则是心灵的洗礼。
或许你们现在都习惯了好莱坞大片里那些高科技碰撞的酷炫场面,但是《那些女人》却有着足以让你回味无穷的“后劲”,倘若你也想尝试着换换观影口味,不如在9月3日和小鉴一起走进影院,去聆听那段属于这些女人的峥嵘岁月。
《那些女人》影评(四):当《那些女人》遇上《碟中谍6》:她们不是超级英雄,她们是真正的英雄
暑期档很热,兼容并蓄的中国电影有着各种类型片在争奇斗艳。8月31日,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上映。9月3日,江平导演的《那些女人》随后公映,可以说是为暑期档画上一个句号,又拉开了新学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幕。二十二年了,伊森·亨特作为超级特工一直在大银幕上耍酷斗狠。六十八年以来,9月3日都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在这个特殊日子里,于蓝、秦怡、谢芳、牛犇等电影前辈参演,何赛飞、马伊琍、殷桃、姚晨、周冬雨、佟大为等中青年演员出演的《那些女人》,更是在抗战期间诠释了乱世红颜的悲惨命运,他们纷纷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精神书写了“死并不可怕”的意志品质。
《碟中谍6》是和平年代的反恐战争,《那些女人》是战争战争不让女人走开的无差别战争。有压迫,就要有反抗。我们不仅要为伊森·亨特鼓掌,也要为那些过去岁月中绝大多数并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起立、致敬!
伊森·亨特这一次需要接触核威胁,恐怖分子劫持了三颗核弹,意图毁灭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类,在特定地点爆炸的话。这个故事,对于当前观众来说,是一出浩荡刺激的“游戏”,每个观众都很清楚的明白这将是无限惊险却终究是有惊无险的个人英雄主义大秀。《那些女人》呢?她们本来有着普通人的生活,在南通或者绍兴或者其他的地方,然而,日本侵华导致她们和家人的生活流散、飘荡,即使在南通,也不过是如同水上的船、船上的人,人生随时可能结束,不管你是谁:卖鱼的、开小店的、做管家的、读书的女学生、地主家的老太太翻译官的老婆还是风尘女子,等等等等,都是低人一等又一等的“贱人”(良民证发出尴尬的囧脸)。
日本人不会对她们正眼相看,战争是极端残酷的,地下工作者、新四军和普通人,都没有什么超能力,尤其是那些女人,她们当然不是神奇女侠、黑寡妇、黄蜂女、女超人,翻译官的老婆和风尘女子,也不过是勉强可以和日本人搭上话,本质上还是出卖肉体,苟延残喘罢了。在故事中的角色生存难度来说,《那些女人》远远大于《碟中谍6》,毕竟伊森·亨特的爱人与新搭档,她们都是现代电影中的强势女子。
不过,《那些女人》中的好男女并不恐惧死亡,她们在危急时刻爆发出更不一般的强势。《道德经》上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日本人的失策,很大程度上在于高压的恐怖统治,当女人都不在乎死亡的那一刻,就宣告日本人的日子即将到头。当何赛飞、马伊琍、姚晨等饰演的角色,以弱小的身躯、坦荡荡直面敌人的刀枪、主动选择站出来,她们的牺牲就是更高意义上的拯救,这才是真正的女权电影。
她们不想做顺从的羔羊,她们不准备在屈辱的日子苟活下去,她们无所畏惧于死亡。牺牲是要有所意义的,这个意义就在于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一部分,宣告了中国即将迎来抗战胜利。《碟中谍》里面有着无数的阴谋,无论是正反派都需要在桌子下面踢腿。而《那些女人》是对敌人的阳谋在阳光下的反击,是在大庭广众下的抗争与死亡。日本人为了隔绝新四军和人民的竹篱笆,也在人民和人民的军队的大火中烧的一干二净。它们有的牺牲了,有的活下来了,无论是死是生,都是不屈的、伟大的、值得尊敬的灵魂,她们给后来人留下的是崭新的中国,新中国不会忘记那些永恒的生命。
《那些女人》影评(五):新片集齐何赛飞、姚晨、周冬雨等实力女演员,战争,女人无法走开
8月1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45年的今天,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颁布《终战诏书》向公众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终于逃脱了二战的噩梦。
而今年又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的变迁让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骄傲面对新时代的世界潮流的同时,我们怎能忘却如今的和平都是战争年代里那些匍匐前行的背影为我们用鲜血构筑的。
值此之际,馆长也在今天为大家安利一部即将在9月3日全国上映的电影《那些女人》:
刻画女性烈士形象,谱写民国抗战悲歌
抗战片我们都看过不少,影片中那些铁骨铮铮的背影都还历历在目,有在战场上挥洒热血的战士,有洞察人心步步为营的情报员,也有用文字唤醒人民爱国之心的文字工作者,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影片中讴歌的大多都是男性英雄,对于女英雄的刻画是寥寥无几。
所以《那些女人》不同于以往的抗战片,它用别具一格的方式通过女性的视角书写了一段女人们的抗战历史,致敬那些有血有肉的女人们。
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长江边上的一座悲情城市里围绕着那些凄婉美丽的女人们发生的故事。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人人自危,而一群不同身份、性情迥异的女人们却在生活的夹缝中不忘为国奉献。
无论是以柴米油盐为生活主旋律的农村妇女,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千金小姐,亦或是迫于生计的风尘女子,在家国仇恨面前,这些女人们摒弃了以往的个人恩怨,联手对抗日寇、汉奸、汪伪特务等敌人,甘愿用自己的鲜血滋养祖国大地。
这些女人们的傲骨,从官方的定档预告片中也能窥探一二,即使身后战火纷飞,她们的眼神却透露着视死如归的坚定。
值得一说的是,《那些女人》是根据民国时期的真实事件改编,基于真实,往往最能打动观众。
一众演员零片酬加盟,《那些女人》情怀无限
在影片的呈现上,《那些女人》也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大片”质感,且不说《那些女人》在制作过程中历经剧本六易其稿,创作期达10年之久,更是汇聚了超强的明星阵容。
《那些女人》集齐了何赛飞、姚晨、马伊琍、白冰、殷桃、周冬雨、胡可、佟大为、夏雨、王千源、陈龙、茹萍、王景春、祖峰、崔杰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联合主演,更有一代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的于蓝、张目、祝希娟、宋晓英、陶玉玲、谢芳、岳红、赵静、张文蓉、郑毓芝等老一辈得主加盟,百位艺术家携手打造了这部民国传奇史诗级电影。
正如主演何赛飞在采访中所说:
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戏骨云集,哪怕只有一句话、一句台词,所有开口和露脸的演员必须要是专业演员。如果说这部影片是一个大写的人,那么这一百多位明星就是这个人的每一根骨骼,一场一场的戏写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整个戏就立起来了。顶着“汇集了百位明星戏骨”的头衔,你一定以为《那些女人》光是演员片酬就占了大头。事实上,这是一部所有演员都零片酬参与的电影。
演员们的这份情怀,源自他们对民国时期那些以自己的方式保卫祖国的女人们的敬佩,也源自内心从未熄灭过的爱国情怀,为此,导演深受感动,他称:
这部戏当中所有的演员和明星没有来谈过钱,我们不谈钱,全剧组只有一张合同,我们称之为一个合同剧组,因为有一个演员是香港英皇公司的,香港的公司不签合同是不能拍戏的,于是签了个零酬金合同,这部戏我是义演,但是我要签合同。这就是很大的一个情怀。在《那些女人》最新的花絮特辑中,一众主演也阐述了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
姚晨认为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影片,它的出现提醒了我们现在拥有的和平,是一路踩着烈士们的肩膀抵达的,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历史。
胡可眼中的和平年代,亦是烈士们用血肉构筑起来的,她所饰演的角色,是那个年代里有血有肉的女人们的代表人物。
殷桃直言自己饰演的角色虽沦为风尘女子,心却无比的干净透明,她的生活虽充满了绝望,但抗战胜利却是她眼中唯一的光明,为了这份光明,她愿肝脑涂地。
周冬雨以能参演这部电影而自豪,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历史的屈辱。
白冰也大方地分享了在拍摄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码,是所有人踏着宁死不屈的步伐步步紧逼敌军,再没有什么能比众人凝结起来更为庞大的力量了。
何赛飞更是在最初看完剧本后就深受这些女人们的感动,每每想到在拍摄火烧竹篱笆的场景时,她的眼眶都会湿润,因为人民们的坚守,抗日战争才会胜利。
正是因为对角色、时代背景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些演员们才能赋予角色灵魂,让观众沉浸其中。
如果说演员们情怀在于不拿金钱衡量角色的意义,那么导演的情怀就在于用心地还原道具。
为了能够给观众更为真切的视觉体验,导演从南通找来了上影厂和南通话剧团60年前的服装和道具,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既是电影质量的保证,也是对观众们的负责。
在二战岁月里,不仅仅只有男人们浴血奋战的身影,更有女人们在面对蹂躏和强暴而奋起抗争的决心,在历史的篇章中,浮现过多少抗战女英雄的剪影,例如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她曾以一人之力击杀309名德军,被授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和金星勋章。
被誉为“最美抗战女兵”的成本华,在战场上她不畏强敌,英勇战斗;被俘后毫不屈服,在死亡面前更是以一身傲骨鄙视日兵:
亦或是电影《风声》的特工女主角原型黄慕兰,同时她也是郭沫若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黄慕兰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历史传奇。
但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却为国家挥洒热血的普通女人们,馆长想,这也是导演在创作《那些女人》时的初心吧,谁说二战背景下,只有男人们敢为了和平而战斗,国泰民安是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梦想。
9月3日,不妨和馆长一起走进影院,去聆听那些女人们谱写的峥嵘岁月吧,相信馆长,你一定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