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战场上的小人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战场上的小人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07 02:1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战场上的小人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战场上的小人球》是一部由克劳斯·哈洛执导,Topi Majaniemi / 玛丽亚·朗德奎斯特 / Marjaana Maijala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一):三句话之我的母亲

  无奈的成长接受缓慢导致的钝痛,割在一个小男孩的身上,让人心疼不已;而拒绝顽固坚定,或许只是来源伤口上带血的疤痕。10岁的年龄可以不懂得欧洲各国错综复杂关系,但他至少明白炮弹的可怕耳光疼痛海风阴冷,以及,丧父之后领受母亲关爱的“随机性”所带来的忧伤。可以拥有那种关爱并且不需要等待或者忐忑,着实是一种幸福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二):最好的妈妈

  说真的我认为艾罗的母亲没有辛格那么爱艾罗 两次送别的镜头 一次是艾罗的亲生母亲送他上船 艾罗回头 他生母却跑走了 另一次是辛格送他走 跑了那么远 追了那么远 结尾感觉有点强行洗白了 我觉得生母挺自私的 但是看到开头艾罗不照顾生母 生母的无奈心酸又要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也挺令人难过

  战争必然是这一切的主导因素 叹气 造成了两个家庭悲剧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三):思念的话,说出来比较

  历史的黑与白,从来都是带有目的叙述或者粉饰。最好不谈历史,只讲讲母亲这个词。它可能代表自私淡漠却剪不断的血缘,也可能代表全心包容却无法正名的陪伴。我要是小男孩大概也会回到亲生母亲身边。只是有些感念,不去说,就晚了。即便六十年后释然了,也终究会在山风又起的草地上,为故意的疏离而潸然泪下生命中每一次相遇和邂逅,每一次握手和拥抱,每一次陪伴和同行,都值得铭记和表达。如果思念,那就写信告诉TA...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四):最伟大的两位母亲

  远离战争而被瑞典继母抚养的小男孩显然拥有了有一个无比幸运童年,但他却因此记恨母亲,以致于当他自己白发苍苍时,依然无法为此事释怀。终于,在继母的葬礼上,他发现了一个掩藏了半个多世纪秘密……这是一部大部分场景情节发生在瑞典的芬兰电影,叙述方式上是欧洲电影经常使用的倒叙,由回忆展开,最终在回忆和现实交汇中完成自我心灵上的救赎导演用纯熟的倒叙手法为我们缓缓展现了两位伟大的母亲是如何为了孩子,所作出重大牺牲的因与果。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五):欧洲片啊欧洲片

  年前买的碟,无意翻出来看了看,中间卡得不行,卡到我怀疑买那么多塑料片的意义,片子一般,获奖无数但觉得和<圣诞快乐>那种电影一样精致催泪片,除了摄影还可以外就没啥激动人心地方,倒是了解了段历史原来苏联在二战也入侵过其他国家,作为一个高考考历史的人不知道这段历史觉得非常汗颜,敢情这段内容是被历史书和谐掉了??还是喜欢那些"坏坏"的"凶猛"的欧洲片,话说碟商这一年里都在轰cc,moc,近几年好的欧洲新片都没人出的,等会看<双性传奇>希望不要失望.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六):母爱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可能妈妈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的表达形式,可能有的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但是妈妈始终是最爱孩子的。养母对小男孩倾注了感情,这是小男孩永远都不能忘却的,也无法报答的。养母和小男孩分离的场景真的很感人,几乎泪崩。其实在外地漂泊的我们,都会有在火车站和妈妈告别的场景,最近的一次是今年春节。由于之间受伤,整整七个月都是呆在家里,真的很舍不得妈妈,分别的时候我们俩都哭了,看到电影的那个场景,我能够想象到养母和小男孩内心的不舍。

  我并不喜欢电影里面的生母,竟然有念头将亲生儿子永远交给别人来抚养,和德国男友注意还是德国的,敌对国)分手后,才想到把孩子接回来,实在不太负责;尽管可能是有苦衷,但是无论如何你的孩子都是最重要的。

  电影的景色很美,北欧大草原和海边,真的值得一看。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七):不瘟不火

  我在IMDB上看到了这部影片分数高达7.8分,出乎意料决定前提早退去看这个片子。

  电影院里比以往人多,也许是我好久不看电影了。我依然选择靠前的座位落座。影片制式由于采取了2.35:1,风景又放到了优美如织的瑞典草原,加上战争的背景,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寂静感伤氛围

  除了故事架构转合有些快,有个镜头焦软了(可能是导演故意?!待考)整个影片基本挑不出来什么毛病典型的欧洲片,剪接舒缓,情绪沉稳,有很缓慢的摇镜,大弦乐起的恰到好处,i like it!

  影片在欧洲导演普遍使用的倒叙中展开,彩色胶片和灰度胶片交叉使用。白桦林中的父亲绿色滤光片下显得遥远而不可及,把一部电影挖的太深弄成过分阐释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总之我看到这种描述母子情,又很欧洲的影片就要OVER,结果我还真OVER了,最后OVER哭了,丢人

  God gives and God takes away.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八):Äideistä parhain

  电影《我的母亲》改编自芬兰作家赫基•希耶塔梅斯的同名小说

  本片背景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芬兰与俄国对战,约有70000儿童被送往中立国瑞典,等待和平后回国。故事中的小男童,因为被送到另一国家,演变出自己有两个妈妈、两个家,但又不知那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家。然而自己拒绝接受新家庭,每天等待亲母的信。及后亲生母的另一段情、养母初时对自己的不接纳……直到养母对小男童的了解、照顾,男童对养母的感情亦视为亲母。无奈战争结束,男童需回芬兰,再次与妈妈分离……

  据芬兰史料记载,二次大战期间,曾有7万多名芬兰儿童被送往中立的邻国瑞典,以躲避战祸。战后,这些孩子大部分陆续回到芬兰,但有近1.5万留在了瑞典,继续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

  该片导演克劳斯•哈罗表示,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想拍一部讲述芬兰战时儿童移民故事的电影。

  在第2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该片赢得最佳影片奖,哈罗获得最佳导演奖,女主角玛丽娅•伦德奎斯特获最佳女演员奖。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九):上帝在夺走你一些东西后,会还给你另外的东西

  电影静静地趟在电脑里很久,忘记了当初下载的理由,总是下很多很多的电影,然后忘记他们的名字、样子。今天,电脑实在是塞不下了,为了“解决”他们,随便挑了这部电影Aideista Parhain。

  一部在开始就注定悲伤的电影,两个在开始就注定悲伤的母亲,一个失去选择能力的孩子。战争用一个孩子把两个母亲连在一起。一个母亲的丈夫在战争中死了,为了孩子的安全,把他送到别国的家庭寄养;一个母亲的孩子溺水死去了,丈夫为她收养了一个战争孤儿。电影里,孩子从来没有选择的权利。“上帝夺走你的一些东西后,又会还给你另外的东西。”孩子在失去亲生母亲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新的母亲的爱;新的母亲在失去亲生孩子的时候没,得到了一个别人的小孩。无论如果,故事总有一个结局,孩子回到了亲生的母亲身边,然后用60年时间去怀念那个遥远的母亲。

  时光倒流,当一切都平服后,回忆终将得到释放

  《战场上的小人球》观后感(十):不够催泪

  Director:Klaus Härö

  Writers:Heikki Hietamies (novel) Jimmy Karlsson (screenplay) more

  Release Date:30 September 2005 (Finland) more

  Genre:Drama more

  Awards:9 wins & 4 nominations more

  Runtime:Canada:111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Country:Finland / Sweden

  Language:Finnish / Swedish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感人,除了最后的分离,连一点让我感动机会也没有。

  但是电影拍得很细腻,脱鞋、进门时刚拿走的裙子洗手的这些细节颇见心思。可两个妈妈说变心就变心的剧情让我接受不了,一场电影下来,感觉很平和,对这样一部应该催泪的作品来说,不是成功的。

  北欧温情的电影里,还是《狗脸的岁月》最好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