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经典影评集

2018-09-07 02:5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经典影评集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是一部由山贺博之执导,安西正弘 / 饭塚昭三 / 熊仓一雄主演的一部动画 / 剧情 / 科幻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一):宇宙!宇宙!

  GAiNAX的开山之作,也是破产之作,大概是那个年代这样的题材不是很受欢迎吧,故事虽依旧是追逐梦想的老套路,却看的依旧津津有味完全没有80年代动画的感觉,里边有一句话印象很深“不是文明孕育了战争,而是战争孕育了文明”作为宇宙军成立之初就是没有结果的事,却因为可以作为引发战争的借口而持续了下去。结果却是意想不到成功。是不是也有美苏军备竞赛,那时太空之争的影子呢?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二):非要加个标题

  虽然此片号称是让GAINAX被迫成立的“罪魁祸首”,惨不忍睹票房让它现在只存在纪录片回忆录里;可是真的用心去看完这部动画电影,可以发现,它的失败之处,仅在于没有去迎合大众低劣品味罢了。没有打斗和爆炸,仅仅火箭发射这样的视觉场面,确实不足以吸引观众;不过,一篇慢节奏故事的娓娓道来,正符合了一群有深度的SF迷兼动画迷的叙事手法低俗小说固然看了很过瘾,可是它只是好片子里的快餐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三):那现年错过经典

  几乎不知道在80年代还有这么一部制作精良,充满异域色彩动漫。几乎不知道GAINAX的前生后世,但没人不知道新世纪福音战士

  即便在今天看来,这部动画依然保持着精良的视觉效果我喜欢80年代,在那个没有战争,大家都致力于发展经济时候,所处的时代空间环境孕育了很多不包含主旋律的经典作品,大家向往宇宙,不正是一种人类进取精神美好体现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四):短评放不下,长评显短哈哈哈

  应该算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偏纪实的动画。没有机甲,魔法或大段爱情耿直地讲了一个放大炮竹成功的故事。

  之前看一篇讲庵野秀明和宫崎骏的访谈。里面提到动画要让人放松开心。王立宇宙军确实提供了这种体验人物都是比较平(mian)和(tan)的,剧情有起伏但不紧张。暗杀那一段,枪指在头上了,杀手还像老奶奶般笑着,男主一脸只是要被人打一拳的表情

  同样的原因,人物内心情感微妙,要观众自己思考体会。对剧情的转变也不着重强调,这点和攻壳机动队一个毛病

  画面细致极致。有旧技术缺陷,可缺陷也显得自然。有个桥段教授被吊起上升,地上的影子开始黑色,在某一帧突然灰色,再几帧后消失。虽然不真实,但反而是手绘才特有的效果,也挺好的。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五):宇宙空间没有高度

  首先,得说,是好片。

  但是手法无异票房毒药啊,前50分钟可以吓跑绝大多数人了:叙述混乱,没有衔接铺垫旁白,故事的线索只有自己去串起来。加上导演手法真的像流水账...尼玛这是要闹哪样!要博得观众,就要突出故事的主线,主线有木有!然而,不得不服气,到了火箭发射升空前的一段,之前的一切沉闷无聊,都成为激动人心必要条件

  没有全体工作人员乃至领导坚持,背负,奔走,筹资,年复一年的努力,没有主角赌上性命的坚持,创造历史时刻就不会到来了。

  嘛,宏伟就是所有琐碎的无趣、压力、积劳、痛苦抗争在转化为成果的一刹那发自心底的叹服和崇高。历史的车轮一直都在转,我们的命运也在被一切小小的行动,小小的放纵或是坚持带领着。

  没有痛苦,就没有崇高的感受可言。立于宇宙空间,实际上已经失去“高度”概念意义,更能阐释崇高的真正意义吧。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六):当人类进入星空人性何时能接近神性

  人性的善与恶,战争与和平,一个宏大主题

  发射火箭的故事就像一个寓言

  “与其说是人类的文明伴随着战争,不如说是文明从不断的战争中发展而来”。

  从古代开始,人类就向上天祈祷祈求神明能将人类从罪恶拯救出来,到如今,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能够将自己送入到星星世界曾经仰望的天神住所时,是否有朝一日人类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将自身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呢?

  还是说只有科技在向前发展,人类的罪恶永远也洗不清呢?

  “从星空向下看,街道灯光是否也会化作一片星光呢?我们的街道会是宇宙中最不洁的一片星光吗?”

  主角最后在宇宙中的广播不知地球上有多少人会收听,不过确定的是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还会继续吧。

  也许当年GAINAX的几位制作人制作这部动画就像是动画中的几个年轻人制造火箭的过程。也许这部动画就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七):向宇宙进发

  航天到底是为了什么,宇宙飞船食物哪个更加重要,就是男主最后说的,配合上历史的闪回,人类从地上到天空,不断寻求新的领地,天空以往是属于神的领地,现在也被人类征服,星辰就在那里,所以我们要去探索

  动画开始的节奏进行是非常之缓慢,不过完美的呈现了架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各个方面,使观众更能有代入感。特别是俯视远景镜头,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赞叹,这是30年前的作品!

  个人不太喜欢杀手那一段,其实拿掉对于整体剧情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这杀手射击精度这么差,只能说是主角光环。这一块也拖累了故事推进的节奏。

  最后二十分钟的火箭发射就是让人膜拜的。通过火箭发射场和战场的闪回,节奏的突然加快让人十分紧张,而且通过沙盘推演让观众看到战场离发射场越来越近,这个设计好评。最后火箭的发射只能用震撼来形容了,庵野在这又秀了一把。

  科幻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大概就是让深空探测器带上我们的眼睛,飞出太阳系,向着无穷远的银河深处进发。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八):恢弘的画面,孱弱情节

  这部动画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作为宇宙军一员的男士并不是一开始就抱着荣誉感与使命感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而是一个浪荡子,天天混日子的人,对于同伴牺牲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而最初改变想法的也不是那些为之努力一生科学家,而是街头偶遇的一位内心有着虔诚信仰美丽少女,她在街头发着没有几个人接的传单,想要人们听从神的旨意,远离战争,和平共处可惜吸引来的只是为色所迷的男主,抱着不纯的念头接近她,却也因为她的对宇宙纯真的向往开始对于航天事业有了想进一步了解的想法,认真了起来,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也不再漠不关心认识到了航天工作者决心毅力遭遇着各种势力阻碍,就这样一步步走上了飞向宇宙的坎坷之路。

  电影中的画面很古朴也很精致服装设计很有风情,不过虽然因为男主最后不肯放弃从而使得火箭最后升上了太空,但我对于编剧安排的男主试图强暴少女的情节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女主在事后的反应是对于自己为了自保用烛台击晕男主而道歉,这个情节的安排目的何在?是为了显示出男主性格中的暴力邪恶?抑或是少女信仰的纯粹

  这部电影以后可能会二刷,下次看之前我要先好好找找资料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九):再见,伟大的赛璐璐片时代

  现在再看这部作品,觉得里面充满了无数的感慨。这其中的宗教意味,与EVA引发御宅考据癖好的风格,有几分相似,但里面更多的,还埋藏了很多那个时代,仅仅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细节。

  在设定上简直美到了极致,完全的御宅风格,将现实的、主流事物元素,用大家不注意的亚文化话题、元素进行替换。未解之谜风格与初代御宅最搭配,大量奇特的服装设定里,充满了各种印第安文化与神秘文明的符号。这种叛逆,恐怕与初代、次代御宅大师热衷于圣女贞德话题一样,对米国与“西方”价值观很有针对性。就像圣女贞德被人们残忍地处以火刑这般残酷事情,手冢治虫最先对西方文明提起并发问,很针对西方传统价值观;而王立宇宙军中,印第安文化也是米国最近才承认的土著文化。而且印第安符号与武侠符号、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黑帮电影符号(最早与好莱坞梦幻浪漫抵触的主流现实电影风格)一道,进入了90年代,赛璐璐片最后的辉煌时代之中,比如布鲁斯之史派克。这样就可以理解各种神奇的设定,蕴含的情绪激情。他们也是日本60年代与70年代过来的人。

  身处于冷战比喻一般的两大敌对国的阴谋算计之中,主角最后被当成了棋子,而鼓动主角的,却是人类最初的力比多本我:与少女的偶然相遇与谈话,以及爱欲。这个本我的起点,推动了主角逐步成长形成自我(一个超越弗洛伊德理论的后现代御宅式自我),以及最后主角在宇宙中向神明祈祷,得到超我(感觉主角也因此牺牲了)。这部伟大的赛璐璐片,是最典型的冷战片,在二战后的精疲力尽下,尽管新的世代已经出生,已经接受资本主义国家主义的新洗脑,但是西德依然出现了新浪潮离开咖啡屋在米帝政府管养下的学者之中,依然有着怀念咖啡屋的波西米亚分子。紧接着,是两极高压下的世界,民众逐渐疲惫了,莱妮·里芬施塔尔式的媒体甚至连最简单的小农小市民都不能完全控制了。这部王立宇宙军的出现,意味着御宅精神的伟大独立,但很快就走向结束遗憾的是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消费主义只能决定美少女与机器人为人气主角。我先看了飞跃巅峰2,然后看了飞跃巅峰1,其中主角视角的宇宙景象,让我感觉心理有一种萌动,而看完王立宇宙军之后,我理解了这份萌动,内心充满的是感动迷茫失落与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超我式勇气,但也不知道究竟要将其释放于何处。

  主角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充满冷战比喻的抽象世界里。与信教少女的接触,通过暗杀事件与最后宇宙军上司的通告,他明白了,他是一个平凡傻瓜,一个在作品设定中盗走了火的族群后代,在宗教意义上坠入了现世痛苦中的人类之一员。他知道他渺小同时可能又肩负着历史创造者这么一个身份

  主角之所以知道他渺小,是因为,在两极政治比喻的国家里,主角的国家高层在意的不是协调二元对立阶级社会,也不是像受到少女启发的主角怀着对未知忐忑之心去创造历史,帝国主义国家高层的注意点是战争与统治。作品里的世界设定,不是一战二战,而是冷战,大战经过去,各国都未开战。而主角所在国的高层,希望将主角他们的梦想,当作开战的借口,恰似里根主义的低烈度战争在日本政治中的内化,这当然是二战后日本右翼的幻想了。

  当主角面对另一个极端的发问时,主角并不是无知,而是迷茫,因为历史上没人能回答那些记者自行代表无数人提出的问题:王立宇宙军的火箭经费,可以用以资助无数的底层人。然而实际上,主角一开始也是稀里糊涂进入王立宇宙军的,他们的经费拨发与各项申请之所以能通过,那是因为他们的确具有作为武器的价值,最早的帝国统治者认为他们能成为未来战略武器,后来的帝国统治者,认为他们能成为时局的棋子,即作品中战争的导火索。因为与少女接触后,看见少女房屋被拆掉的景象,所以主角在此由本我直观到自我抽象,又一次思考了这两个问题:关于二元对立的阶级社会与战争问题。但实际上,在电影里,这两个问题是一个御宅式问题:纷争(而这在EVA里也有显著的体现,尤其是少年少女们内心潜意识里对父母吵架的描绘)。

  当这个神奇的傻瓜主角不断理解、思考世界塞给他的疑问时,他也许也会质疑他的动机。他的力比多终于爆发了,他的本我催动他对女主角进行夜袭,当然,没有成功的风格也很像平凡的傻瓜。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与简单的人类文明压抑性欲的弗洛伊德理论自我不同,主角即便如此之后,依然没有否定他最初因为与少女的谈话而志愿参加火箭计划的决定,尽管他知道,他可能会死;尽管后来他知道,帝国统治者们,或想暗杀他,或想用他们的梦想引发战争。此时,主角的已经由本我,上升为自我,而且是一种不同于弗洛伊德时代“自我”概念的自我升华,这也意味着很多gainax出身的御宅大师最近两年所怀念的爱,也许就是这部王立宇宙军主角参加火箭计划时的冲动,夹杂着对少女的爱欲(马尔库塞爱欲理论),以及对未来逐渐清晰的梦想。这个御宅式的自我,远远超越了弗洛伊德先生那个时代对自我的定义。于是,御宅的身份与定义就出现了。这个王立宇宙军的主角自我,是冷战时代的绝赞叛逆,就像新浪潮电影与一切明着暗着反里根主义的电影一样。故事发展到了火箭发射阶段时,主角此时的社会角色,已经不再是服从命令的王立宇宙军成员了,主角坚持他们去见星星先生的梦想,就是不折不扣的叛逆者。他超越了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尽管他无法脱身于二极对立的人类阶级纷争社会,他却试着向天空飞去,这也许就是御宅在那个时代的特征。但是,御宅究竟走了多远,可能很难回答。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御宅产业化的发展,与日本政府开始利用、改造御宅以打文化外交牌:在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与国家主义的整合之中,也许御宅就得面对王立宇宙军最后的问题了,是超越帝国统治者让火箭升空,还是乖乖作为帝国的棋子?搭载着主角的火箭升空,在缤纷的战火中升空,那一刻,美到了极致,可能仅仅只在那一瞬间,御宅超越了帝国统治者的阴谋,超越了人被异化的痛苦,超越了二元阶级对立的折磨……王立宇宙军的主角,在1987年给出了一个伟大的回答。

  历史充满了巧合,主角最后在宇宙空间中的祈祷,与某位美国新左翼学者对于后现代宗教的看法不谋而合。

  最后,当火箭升空时,主角所在的飞行舱,漂流在大气层之上。他带着敬畏之心与对少女的怀恋,开始向着神明祈祷了,然而他的祈祷,简直像极了平凡的傻瓜。他祈求神明原谅像他那般的平凡傻瓜,原谅他们探求未知的纯粹、天真之心,那并非帝国统治者们修建巴别塔的野心。而这种纯真之心,就是御宅初始之心,如孩童渴望要星星做伴手礼一般的纯真之心。这部伟大的冷战时期赛璐璐动画,没有选择描绘末日,而是选择描绘未来,傻瓜主角所乘坐的火箭,在缤纷的战火中升空的那一刻,也是御宅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刻之一。

  但是,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市场接受度,其实是让制作这部名作的御宅动画大师们很是失望的。当时,出现在动画制作人名单里的冈田斗司夫,不理解,为什么御宅,这个如理想乡一样的叛逆分子群体里,会出现代差与分裂。于是,之后的飞跃巅峰系列充满了制作人的恶意,但却获得了消费主义层面的大成功,这则是消费主义受众对御宅大师的讽刺。所以,资本与权力要想取得胜利,即便在那个两极对立的时代,也都是很简单的,而且是不可抵抗的。当“人类”由客体化的概念、词汇,还原为每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人时,人类的渺小与可悲,就在于此。

  不可思议的事情,稍晚几十年,也上映在我国,随着TV动画的停止播放,网上有一些人把御宅这种冷战遗产文化自定义为日漫民族主义文化(就像日本右翼政客一样),并开始攻击,此类事态不断发酵,然而有趣的是,即便御宅产业化之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多少御宅文化消费,原因很简单,都在看网络资源。终于,代差这种伪造物也开始出现在一个御宅文化根本就未成形的地方,并成为了话题。因为这是时代的需要,冷战后,没有两极政治的高压,没有了极大权力肆无忌惮的炫耀,民众失忆了,最好的失忆方式,就是代差,其中开始有人试着去参与米帝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主义爱国热情,失去了冷战时期夹缝中的个人质疑。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御宅文化就成为了棋子,各种如高达Z重置剧场版一般简单的表达,撕裂了御宅的身份,让御宅置于他人的地狱之中,由御宅的主体认同过渡到他人的客体化之中,从此,只要“中二”一词一旦被滥用,就变得不再有趣,而是充满了简单易懂的恶意。那些恶意,以自定义的代差嘲讽着赛璐璐片时代的伟大,然而,事实是:这类代差的本质只在于,是选择在无知的情况下恶意排斥丑化,还是选择在同样无知的情况下,善意的宽容与理解;我国大量接触不同时代的世界赛璐璐片,基本上都叠加在同一时期完成的,无论电影还是动画。这部伟大的赛璐璐片,是一部神奇的预言:在这个时代里,御宅的身份,恰如这部作品里的主角们一样。

  这部伟大的作品,就是那个年代的御宅本身。这部作品,有着浓烈的御宅本体论色彩。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影评(十):为王立宇宙军写了篇又臭又长的评论

  作为GAiNAX的开山之作《王立宇宙军》称得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她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实在是数不胜数,因此一直不敢贸然评论这部伟大而又微妙的动画。我本人是EVA的铁杆粉丝,对EVA的关注自然会超过作品本身延展至其幕后创作团队GAiNAX。《王立宇宙军》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是源于网上一些EVA深度宅们对GAiNAX黑历史的探讨。他们对《王立宇宙军》的评价不乏溢美之词,将动画从企划、制作到上映的过程描述得如同史诗一般令人感到热血沸腾。

  出于对GAiNAX的信任以及SF动画的热爱,再加之受到那些深度宅们大肆渲染的影响,我观看了这部“烧钱无比的良心作”。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在一周内重复观看了四遍方才罢休,之后还不断调出其中场景加以回味——对我来说这就是“实在太了不起了”级别的作品吧。

  关键词:真实

  整部作品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实”。 作为一部彻头彻尾地建立在架空世界观上的作品《王立宇宙军》能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必须做到让观众轻易融入其中的世界观。这一切离不开精细的设定,以及导演切入故事的视角。从设定方面来说,用事无巨细来形容GAiNAX的工作毫不为过。细到硬币的形状、汤勺的样式甚至是语言文字,巨至战斗机、各式建筑乃至整套社会运行体系都被这帮热血技术宅们考虑在内。难能可贵的是,动画并没有沦为GAiNAX秀设定的舞台,任何元素的出现都是恰到好处的,观看这部作品既不会感到牵强附会,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几秒钟的镜头就必须专门做一个物件的设定,但片中的每一个设定出现的篇幅就像精确计算过一般——监督没有安排任何段落来解释作品中的设定。(唯一具备解释性的段落则是用于科普现实生活中利用“第一宇宙速度”发射火箭的原理,整个段落并置了三、四组画面,结合极为精炼的台词非常直观地解释了这一让中学物理老师讲解起来都头疼的概念。这也体现了制作人员对于影视视听语言叙事技巧的掌握之娴熟)实际上,整部作品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拍出来的”而非“做出来的”——就仿佛那神通广大的监督找到了时空之门,带着创作团队进入了故事所发生的平行世界中把一帮人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事情记录了下来——整个架空世界的设定是如此的天衣无缝,让人感觉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影片没有花费哪怕是一分钟来讲解这个架空世界的情况。从这一点来说《王立宇宙军》可以被视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了——恐怕这就是作品上映后票房惨败的缘故吧。

  在获得BANDAI的三亿六千万日元投资后《王立宇宙军》的企划顺利开工,可是随着制作进度的深入,这帮愣头青发现这笔巨款很快就花光了,不得不一次次以借款的名义继续向投资方要钱。BANDAI方面也骑虎难下,为了防止先前的投资打水漂不得不继续投入——这似乎是日本影视业界的老传统,黑泽明就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讹诈”制片厂以保证其电影的大手笔投资。1987年3月,最终耗费八亿日元,历时十五个月制作的《王立宇宙军》终于完工,但与黑泽明电影大手笔能换高票房的特点不同,这部精雕细琢之作在上映后票房惨淡,据说令BANDAI巨亏了一亿。本是几个技术宅们为制作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动画而建立起来的“玩票”性质的制作公司GAiNAX,原计划做完《王立宇宙军》后便立即解散的,结果却由于欠下BANDAI一屁股债而不得不四处接单拉活以还债,糟糕的是愣头青们在之后的作品中依然死性不改,细腻的设定、精致的画面以及怎么烧钱怎么拍的原则令赞助商痛苦不堪。因此有人说GAiNAX早期的历史就是一部还债史,直到EVA之后才实现了逆袭。

  不清楚GAiNAX内部有没有对《王立宇宙军》的惨败进行过总结,总之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该作品风格与八十年代末充斥着宇宙战舰、变身少女以及巨型机器人的动画荧幕格格不入的结果。的确,将架空世界观的设定从作品中剥离,就只剩下一个不那么天马行空的故事了。《王立宇宙军》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一个由一帮懒散的家伙组成的不怎么受待见的团体(宇宙军),冲破重重阻力完成某个任务(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枚载人宇宙飞船)。从剧情架构上来看这是一部励志片,在影视特效成熟的年代,这样的动画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拍成真人电影。八十年代末期,动画观众群体和影迷圈子几乎没有太多交集,人们观赏电影和动画的出发点与期待值是不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画的地位确实低于电影;客观上而言,动画与电影艺术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动画片的拍摄是否应该如电影一般“真实”这个话题至今还存在着争议。《王立宇宙军》就是踩在了一条尴尬的中间线上——他的拍摄手法如言情片一般缺乏运动镜头,大都采用固定背景与场景切换相结合的拍摄模式(当然这和剧情的安排密不可分,战斗段落的确十分惊艳,但主要剧情大都集中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虽说GAiNAX在这部处女作中就展现出其对蒙太奇手法得心应手的掌握——他们经常在对话场景中并置很多相关镜头,从而使对话不再枯燥。(将对白和画面结合在一起,生动直观地讲述故事也是GAiNAX的一大特点,在EVA中很多玄妙的对话场景里讲话人的镜头所占比例很小。)但充分运用真人电影手法拍摄动画对于八十年代末的动画市场来说还是太超前了。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在荧屏上看到很多十分生活化的作品,所谓生活化指的是表现手法更接近真人电影,此类作品(除了一些日常向动画外)所刻画的主题往往是偏重于技术向的,其针对的观众群体都是资深动画迷和相关领域的深度爱好者——例如《宇宙兄弟》和《星空清理者》等太空题材作品,虽说可以归类为SF动画,但剧情中没有涉及外星人侵略、巨型机器人战斗等情节。这在八十年代是很难想象的,彼时的动画市场与现在相比还显得十分粗放,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团体缺乏照顾(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些技术向深度宅团体尚未成气候)。我们都知道如今的日本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日本的娱乐产业可以照顾到每一个顾客的口味,有专门针对猫迷狗粉的写真杂志,也有针对铁道迷的漫画。在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下,令深度宅们喜闻乐见的偏技术向设定的动画作品自然深得人心。然而将时间向前推三十年,那时候的动画片在娱乐产业中尚未达到今天的高度,仅仅是动画迷小圈子中自娱自乐把戏,跨界爱好者尚属稀有品种,还有很多科幻迷是排斥动画的(Daicon4期间就有不少SF迷抱怨动画迷,甚至发出了“将动画迷从SF大会上逐出去”的声音)。真正的动画迷无法接受这种“平淡”的剧情,而纯粹的科幻迷则对动画这种表现手段嗤之以鼻,再加之动画情节略显枯燥,最终导致BANDAI的日元随着愣头青们的热情泥牛入海。

  关键词:成长

  1979年初代高达首播时反响平平,可刚播完没多久就好评如潮,次年便在电视台重播——看来真正了不起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王立宇宙军》也不例外,虽然没达到初代高达的现象级高度,但后来发售的录像带与LD却十分畅销。对于今天的深度宅来说《王立宇宙军》已经成为了一个寂寞的传奇——她的知名度依然不高,可但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都对她十分推崇。如果动画本身不是高质量作品,恐怕也很难实现这一逆袭。

  剧情展开方面《王立宇宙军》采用的是经典的好莱坞式叙事架构——影片前四分之一部分交代主要人物和故事背景;四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之间的部分则是各种线索在情节中的展开;最后四分之一处由先前展开的线索将剧情推向高潮。电影在前二十分钟通过各种对白和画面地穿插介绍了所有重要角色,向观众们暗示了宇宙军的社会地位以及成员们普遍抱有的混吃等死的人生态度,并顺带窥探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静(开篇的葬礼交代了宇宙军上一个任务的失败,主人公在训练场景懒散的表现反映了他的心态,士兵们下班后的娱乐活动刻画了这个架空世界的一角);发展到二十多分钟的时候第一个推动剧情前进的情节点出现——男主角希洛与女主角莉可妮的邂逅。与莉可妮的对话促成了希洛人生态度的转变,之后将军提出了载人航天飞行的计划,希洛主动请缨使人浮于事的同行们大跌眼镜。希洛的这个转变才使之后那可歌可泣的排除万难发射火箭的故事成为可能。实际上这个情节点是呈体系状的,一方面莉可妮促使希洛发生转变,另一方面将军提出了载人航天计划——二者叠加后才能促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对于这帮初出茅庐的小子们来说编剧能达到这个水平实属不易。不得不吐槽的是希洛的这一转变其实是很突兀的,但如果在这个情节点处集中火力刻画希洛心态的变化会耽误太多时间使剧情显得无趣且拖沓,导演采取的办法是让希洛在后来情节里慢慢改变——一开始也许只是个冲动,但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希洛逐渐明确了目的并坚定了信念。这也是众多励志电影常用的桥段。

  其实令观众感到困惑的人物心态变化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前段时间上映的《霍比特人》的主角比尔博从不愿冒险到决定出发这一转变就有点莫名其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影片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不到家,人们不了解角色的性格就只能靠带入自己的思维去解读角色心态的变化,这就造成了理解的困难。也就是说GAiNAX在制作《王立宇宙军》时并未能很好地刻画出主角的性格(倒是几个配角性格鲜明表现抢眼,毕竟戏份越少暴露性格的机会就越少)。

  严格意义上说这部影片没有女主角,莉可妮的戏份不多并且很分散,电影主要情节段落都和女性关系不大。但莉可妮每次出现几乎都对剧情有一定地推动作用。希洛与她萍水相逢,按照商业片的逻辑一定会演化成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但是监督却在二人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观念上的鸿沟让他们始终无法踏入对方的生活,这让观众们感到不太舒服,却是推动故事前进的要素。

  很多以时间为主线的影视作品都会将主角的成长和改变作为一个重要的线索,在《王立宇宙军》中希洛的成长便是推进情节的暗线之一。正是莉可妮的“敲打”达成了希洛的成长,在影片中间部分(剧情展开点到高潮开始处之间)莉可妮只出现过七次,每次时间都不长(其中一次是单独出现,并无台词,是监督为了强调她与男主角的联系而穿插的画面),有六次都是她与希洛的对手戏,每次出现几乎都对希洛造成了影响,从而改变希洛的心态。两人一开始就有很大差别,希洛生性随便,毫无信仰可言,虽然说不上是个人主义者但也绝不会胸怀世界,开篇他提到自己想驾驶喷气机必须加入海军的梦想由于成绩不好从而破灭并最终选择了进入宇宙军这个冷衙门就证明他的棱角早被磨圆,人未老心先衰。莉可妮则被刻画成一个在那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纯洁的宗教信仰的善良女性形象。影片通过莉可妮的行为和对白蜻蜓点水地提到她所信仰的宗教,由于篇幅有限宗教并没有成为一个单独的线索,从头到尾只涉及莉可妮一个教众,更没见什么教会与王权争权夺利的烂俗篇章。莉可妮孤独地散发传单被希洛注意到,前者痛恨一切纷争渴望和平,并希望通过宗感化世人。希洛接近她仅仅是出于爱慕,她与希洛接触却是想感化对方,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差异形成的这道屏障使他们无法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好编剧不是琼瑶,监督没有抓住两人之间的矛盾大做文章。第三次见面时,两人的矛盾才粉墨登场,莉可妮送了一本圣典给希洛,希洛却只想着亲热而无心阅读惹恼莉可妮。

  当两人第四次见面时,莉可妮家已经被强拆了,之后希洛第一次陷入了迷茫——他开始试图站在莉可妮的角度看待世界,对于身处的社会他不再像过去那么冷漠,但这种对自己内心彻头彻尾地改造往往伴随着极大地破坏,正所谓破旧立新,迷茫就是破与立之间的斗争,是浪子回头的前奏。莉可妮家被强拆之后,希洛终于开始翻阅“圣典”,他希望从中找到答案以破除自己的迷茫,可是之后他却进一步深陷于自我斗争之中。这段情节很有趣,圣典的开头是一个杂糅了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巴别塔的传说,大意是人类的先祖从神明那偷学了驭火之术,神明降下诅咒使人类纷争不断。在紧接其后的剧情中,古农博士因为火箭引擎实验事故丧生,这与之前圣典的内容遥相呼应,但除此之外意义不大。

  为了促进希洛觉醒,监督在之后的剧情中塞入了一些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些之前的剧情中没有出现过的民生问题(无家可归的人们雨天抗议载人航天计划,常驻宇宙总部门口的一帮要饭的,女记者的提问等等)。我们可以理解为,随着男主角希洛觉悟的提高,他的视野变得宽阔,开始注意到这个世界灰暗的一面。莉可妮家被强拆让希洛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的不公平,当无家可归的家伙们在宇宙军总部门前示威时希洛似乎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他同情示威人群,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所做的事情。这里的台词安排很微妙,当希洛认同反战示威者观念并质疑火箭的制造时,一位同行指责说这一切都是希洛起得头,而希洛却矢口否认。同行的想法是如果没有希洛主动请缨载人航天计划就会因为没有志愿者而流产,此时希洛突然出来指责航天计划,令辛苦了大半天的同行十分窝火;可是希洛看到的却是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创伤——国家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宇宙军的载人航天计划却无法解决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他否认的是战争的责任。从这时候开始希洛已经有所觉悟,监督设置了这段对白是为了让观众们感到希洛的眼光已经有别于同行们了——这就是他的成长。用这种方式交代成长是十分隐晦的,整部电影中希洛就是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成长。GAiNAX没有过多的渲染主人公的觉醒,剧情发展的逻辑性是很贴近现实的——对于成长的刻画方式就说明制作方其实是力图把《王立宇宙军》打造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

  关键词:动力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动力是支撑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因素,动力的根源是内心的思考。很多动画作品都要向观众解释角色行为的动力,否则很难让观众接受剧情的推进。对于内在动力的刻画不易把握,火候太小会让观众莫名其妙,火候过猛则令人感到烂俗和虚伪。初代高达和《高达SEED》是对比极为鲜明的两个例子,两部作品对主人公驾驶高达参与战斗的动力解释截然不同。前者表现得十分暧昧,让人很难理解是什么原因使阿姆罗如此执着;而在SEED中基拉一口一个要保护自己的朋友的口号足以让人掉一地鸡皮疙瘩。

  商业片的导演不会花费太多剧情刻画角色的行为动力,要做到一笔带过而又令人信服就必须采取一些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美国大片里就往往喜欢采用拯救世界、维护人类以及保卫国家等桥段。相对而言,日本的影视作品对于人物心理刻画更细腻一些,因此描写“动力”的篇章更多,在一些长线作品中角色行为的动因也不是固定的,会随着剧情发展而改变。动画制作方面,这样的刻画就更自由一些——可以说得很夸张,也能做得更真实。两者的区别只是在风格上,只要跟作品自身风格契合就不会让观众觉得矫揉造作。

  《王立宇宙军》并未对希洛行为的动力给出太明确的解释,作为一部风格偏向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希洛的这个形象被塑造得更加生活化,他一边神情肃穆地听着将军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讲一边用力点头的行为与身边打瞌睡的同行们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种反讽情境,监督无疑是想暗示人们希洛并不是为了什么心中的大义挺身而出的。前一天和莉可妮的邂逅肯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的想法,说白了他只是想讨姑娘的欢心而无意识地去按照姑娘的价值观行事。希洛的动力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地发生着细微地变化,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正如前面所说,希洛经历了一段持续很久的迷茫,其初衷只是为了把妹,可之后的觉悟令他矛盾——作为宇宙军的一员他必须贯彻执行这个计划,可面对女记者关于航天计划的投资挤占社会资源的质问使他良心备受煎熬。疲惫的他离开了宇宙军的总部,在大门口看见一帮要饭的后很不耐烦地掏出硬币撒到地上——这个段落很好地反映了希洛矛盾的心境。之后他的矛盾得以进一步爆发,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主动帮助莉可妮散发传单,浑浑噩噩数日后却又试图非礼莉可妮。

  监督没有让希洛的纠结无休无止地穿插下去,紧接其后的暗杀情节让他无暇思考。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与将军的对话让希洛看到走出迷茫的曙光。将军告诉他,自己并不认为战争是正义的,但是人类的历史就是往复不断的纷争与杀戮,最重要事情是找到自己的立场做出正确的选择。年轻的希洛自然对老人的这一保守宣言不以为然,但已经从其中找到了值得参考的信息——关于正义与道德的争论是无意义的,因为他所纠结的一切一直在历史长河中循环出现。最后他去向莉可妮道别时三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时的希洛依然没有坚定的信念,但他已经不再纠结和迟疑了。到达发射场后,出现了一段关于发射场位置的对话与之前将军谈到的历史议题遥相呼应——建设发射场的地块下面是一万年前生活在这原始人的垃圾场,两人也在设想一万年后的情况。也许监督想表达的就是,面对漫长的历史人类实在是太渺小,希洛明白了这一点后终于不再迷茫了。

  关键词:高质量

  如果你在B站看过《宇宙兄弟》中发射火箭的镜头,那么一定会发现一些探讨《王立宇宙军》的弹幕。这些弹幕几乎都在感叹在二三十年前那个没有CG的时代GAiNAX居然可以逐帧画出火箭发射的运动过程而不走形。是的,画面质量是《王立宇宙军》最大的优势,很难想象这是1987年的作品,直到九十年代末动画片的作画质量也不见得能超过《越王立宇宙军》。先不说火箭发射时那一块块脱落的冰片,也不谈爆炸效果产生的大量碎渣。就连对整部影片中占主要部分的生活化场景的绘制也非常精细,所有角色的面部都显得立体并且十分灵活。每个画面都是精心绘制的,伴随着大量的物体和镜头的运动,刻画仔细且帧数充足。而一些场景也设计得纷繁复杂,GAiNAX这帮人完全能称得上怎么累就怎么画的典范。

  这些细致无比的画面给人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真实。这绝不是在夸他们,实际上GAiNAX这么干是吃力不讨好的。关于动画片画面是否应该追求实拍片式的真实效果的争论一直从未停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想象力才是动画的魅力源泉。看过《疯狂约会美丽都》后我发现法国人的动画在视觉方面都十分风格化,夸张的美术风格设定非常夺人眼球。法国人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动画片作为一种讲述故事的手段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立宇宙军》确实是因为丢失了属于动画自身的特色导致市场反响平平的。GAiNAX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之后的作品中他们兵分两路,一方面开始注重市场需求拍摄了一些十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动画;另一方面也强调作品本身的风格特色创作了不少十风格化的作品。

  那么有着大量生活场景并过度追求画面真实的《王立宇宙军》只是一部沉闷无比的烂片吗?除了画面外,人物角色的刻画故事的走向也都紧贴现实,影片既没有讲述什么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也没有塑造傻小子成长为大英雄的人物形象。为了避免故事过于沉闷监督在高潮部分之前加入了飞行训练和躲避暗杀的情节。两个段落都刻画得十分精彩,飞行训练的段落中我从来没有见过绘制得如此精细的仪表盘,飞机外壳上的螺丝和接缝清晰可见,起落架的造型结构也十分复杂,看到这我被GAiNAX的用心彻底打动了,其实《王立宇宙军》的作画质量是始终如一的,每一个道具的刻画都细致入微。可是这帮家伙中只有山贺博之、庵野秀明和制作人井上博明有动画制作经验,他们从来没有独立拍摄过商业动画。而在日本动画业界,很多人都是从原动画师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有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后才开始自己制作动画。连宫崎骏都是拍摄了多年TV动画后才组建了Ghibli的,这位老人家的儿子也是因为缺乏制作经验,没有对全局的掌控能力,所以他拍摄的两部作品都不太令人满意。而GAiNAX在这部处女作中却没有表现出一丁点业余,剧情的节奏和画面运动速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作为一部电影,无论是从叙事角度还是画面制作角度来说《王立宇宙军》的水准是非常高的。尽管票房不佳,GAiNAX还是把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精神延续了下来,后来eva里的设定和作画依然十分细腻(以至于做到最后几集没钱了OTL)。

  剧情做了大量铺垫后终于发展到令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潮部分。短短十一分钟的战斗场面在网上被冠以“史上最强常规战争动画”之名。至于战斗场景绘制多么细致,那是老生常谈,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觉得很爽很过瘾。最重要的是GAiNAX在这个段落中能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进入发射场后影片节奏突然加快,双方围绕火箭展开的战斗令人紧张到窒息。做到这一点光靠精细的画面远远不够, GAiNAX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其对蒙太奇手法高超的驾驭能力。监督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战斗场景和发射准备场景两条线索并置在一起,两段画面交替出现,伴随着急促的对白和严肃的配乐,影片将观众拉入一个极为紧张的状态,这种情绪最终在火箭顺利发射升空时得到释放。这段剪辑十分考究,每一个镜头的长度和场面的篇幅都是精心考量过的,高潮部分几乎每个镜头都不超过五秒。创作人员在安排镜头和场面的顺序上也很用心,一方面交代战斗的激烈程度,一方面描述火箭发射的准备情况,除此之外还时不时穿插了几个从火箭附近观察战斗的镜头让观众意识到战场离发射场越来越近了。其实故事中段就开始有所暗示,共和国方面的线索最初是在国防总省提出了诱导共和国抢夺火箭的计划时登场的,之后作为一道暗线随着剧情的发展戏份越来越多,终于在高潮部分的战斗段落成为一个平行线索。看得出GAiNAX虽是首次制作商业动画,但对影视视听语言的认识和掌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十分有趣的是这段场景的表现手法日后也被用在eva身上,那颇具传奇色彩的屋岛作战的表现手法就与《王立宇宙军》的高潮部分如出一辙。

  火箭发射成功后,希洛对着广播感慨了一番,进行了第一次虔心祈祷,监督通过此举向观众们交代:他走出迷茫,迎来最终的成长。接下来的三分钟画面闪回了一些人类历史的进程,也许是为了表达某种内涵,但是意味不明完全没有必要。片尾曲部分由速写组成的画面交代了回收飞船的情节,至此影片终于结束了。这个收尾略显拖沓却也算得上利落。这部耗资八亿日元的巨作虽然未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广泛的认同,但GAiNAX内部对其的态度并未随大流,EVA诞生前山贺博之还曾提出过一个作为《王立宇宙军》续集的企划《蒼きウル》,但初步计算后发现其预算高达十五到二十亿日元,这时候的GAiNAX尚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况,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庵野秀明那份只写了六话剧情的EVA企划最终却成就了另一个传奇。最新的消息是尘封二十年的《蒼きウル》企划再次启动,山贺博之将再次担纲监督和脚本,人物设定由早已今非昔比的贞本义行负责,故事将会在《王立宇宙军》的基础上展开,计划于2015年上映。这一次GAiNAX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传奇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