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子太郎》经典影评10篇
《龙子太郎》是一部由浦山桐郎执导,北村和夫 / 吉永小百合 / Junya Kato主演的一部动画 / 奇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子太郎》影评(一):日本动画
第一片看的日本动画电影就是这部了
因为先看过小人书,所以看起来不费劲。只是原来静止的画变成可以动的连续的画,感觉很精彩。
再看,一样喜欢
OK。。。
《龙子太郎》影评(二):母与子
我几乎不在网上看影视作品,即嫌麻烦,又耽误时间没什么用。这是我有电脑后唯一一个在网上看过的,小的时候印象很深。
神怪的内容我很喜欢,还有来自那个时期的,上海译制片厂的经典配音。天狗、红鬼、黑鬼、白蛇、悭吝的老太婆、白发老妖婆,各类形象生动鲜活。
母子相见时,妈妈那多年望眼欲穿的、不可遏制的、焦迫地、从心底嘶喊出的儿子的名字,太郎妈妈最后功成赎罪脱去龙形复还的,足以刺激当时国人眼球的,白腴的女人体。
《龙子太郎》影评(三):儿时的回忆
小时候看过好多动画片,其中印象深刻的除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天书》等一系列作品外,就数日本的动画片了。
龙子太郎是很小时候看得,最近又找来看了一遍,还是很好看。
另外,很喜欢《阿尔卑斯山上的少女》,好像是小学时放暑假看的,可剧集还没结束,就开学了,所以一直有个遗憾,没能看完这部片子。
后来在网上找来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
现在认为那是我最爱的动画片——包含了儿时的梦想和遗憾!
第一部进入中国的日本动画,在记忆中留下过太多第一手的印记。稻田、风车、米团子、一百个人的力量、吹笛子的少女、变成龙的妈妈,不可磨灭。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因为龙子太郎,我对妈妈的认识提升到一个神魔的高度,充满了难以言宣的缱绻和忧心忡忡。
《龙子太郎》是日本三十年前的电影,直到今天,中国还拍不出水准相当的作品。中国动画比日本何止落后三十年。
日本是中国的一根肋骨,脱离母体两千年,日本人的想象力在四面海风里疯长,中国人的想象力却逐日萎缩,仅仅维持在把《龙子太郎》里的老太婆翻译成“鸡叫财主”的地步。中国人的想象力到哪里去了?
《龙子太郎》影评(五):喜欢的日本动画片之一
超级爱看动画片,尤其喜欢看上海美术片厂的(例如那些水墨画的、还有什么《大闹天宫》《哪吒》《孔雀公主》《天书奇谭》……)、日本早期的(例如什么《阿童木》《花仙子》《一休》)、迪斯尼早期的(例如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小飞象》《天鹅湖》《米老鼠唐老鸭》……)、其他国家早期的(例如什么《鼹鼠的故事》《国王与小鸟》……),一直处于不懈的收集中……
《龙子太郎》也找了N久,后来终于找到了,以前留在我记忆中的最深刻的有被扔上天的红鬼、好多好多的饭团、再有就是太郎美丽的妈妈,尤其是又变回人形以后,真的很美啊,一点儿也不觉得亵渎。后来日本的动画片越来越不喜欢,感觉加入了很多暴力、色情,可是小孩子却看得入迷,我的小外甥,天天要看奥特曼,特别喜欢看怪物,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龙子太郎》影评(六):龙子太郎
2017-4-27 20:50
#老电影# 《龙子太郎》(1979)。
很多人儿时看过的第一部进口动画。 而《龙子太郎》也的确是中国正式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它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松谷美代子根据民间故事写成,东映动画公司于1979年将之制作成彩色动画片搬上银幕。
小时候看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变成龙的妈妈了。巨龙从湖中出现那一幕震撼又凄美。
长大才知道这部动画的中国配音阵容,今天看来上译厂丁建华、刘广宁、于鼎、毕克、邱岳峰、赵慎之、李梓、施融、尚华这样的顶级配备,完全不亚于一部进口大片。
晚饭前重温一遍经典,依然如久远的儿时那般哭了个痛快,尘封的记忆中懵懂的感动在30年后又一次听到这么多熟悉的声音那一刻苏醒,昨天,永不再来[泪]。
《龙子太郎》影评(七):该给谁看?
很小时很小时看过,现在没了印象,想了想就下了重看。
哎,要是我将来结了婚有了孩子,这片子我绝对不会放给他看。为什么?很简单,龙子太郎太莽撞没脑子,我可不想让孩子思维这么简单;而且这孩子老是在牺牲身边人来成就自己的事,难以想象忽略掉最值得珍视的身边人会是什么样子,绝对不能养成这样的行为习惯。
不顾及年迈的奶奶,只知道自己去玩;想找妈妈就一下子跑了,没个计划安排的;还爱轻信他人,差点被红鬼吃了,还不吸取教训又被财主骗了;知道财主婆骗他,也不动动脑子,忍耐几天把稻子打好再说,背着一大捆稻子方便,还是背着一大堆谷子方便?光想着湖水流下去好灌溉庄稼,却没想到大水冲下去可能会造成一场灾难。
还有很多小细节,传达的思想不对劲儿,就不一一列举了。难怪小时候看过没印象,选择性遗忘啦。相较之下,还是国产片好看。
《龙子太郎》影评(八):这孩子真不招人待见
在bt上下《魔术师与兔子》的时候,是跟《龙子太郎》放在一起的种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了再说。
1979年的电影,在画面和色彩上很有那个年代的感觉,音乐是典型的日风,题材却是中国人擅长的主旋律。不禁想起《宝莲灯》,同样是历尽千辛万苦救母的故事,《宝莲灯》的经典不容置疑(当然指的是很早以前的那部),而《龙子太郎》却不尽如人意,就算神话故事也总该有点逻辑性吧。尤其从一个成人的角度来看,龙子懒惰、冲动、莽撞、不懂事、不动脑、不虚心,仗着有点蛮力就横冲直撞,事情想到就做,不考虑后果,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实在不是一个孩子可以学习的好榜样。
说实话,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冒的缘故,可我也的确提不起兴趣。看到龙妈不顾自己安危几次去撞山,实在难以理解,这孩子还真忍心哪。最雷人的是,龙妈最后恢复人形,竟是全裸上阵,上半身看得一清二楚,感情日本小孩就是这样从小接受性教育的阿。
《龙子太郎》影评(九):“是中国人都要看的日本片”
其一,它是一部真正的“辱华”电影。龙子太郎的妈妈吃了大伙儿的三条鱼,结果被上天严厉地惩罚——变成了一条龙!再看看“西班牙男篮球涉嫌辱华广告围着龙形图案做鬼脸”,“日本立邦漆「滑落中国龙」广告”,一比之下都是小case了。
其二,它在告诉小朋友们,一定要为别人、为大家、为集体着想。如果你只为自己着想而损害大家利益,就会被上天严厉地惩罚!如果你为别人,不仅会有神仙眷顾,让你变成能够打败妖怪的大力士,即使在受到严厉的惩罚之后,还能通过为大家做好事献身,而获得宽恕!这样教育出来的小朋友绝对是为了别人和集体六亲不认、绝不通融、集体至上的极品人士。
其三,至于有人说它宣扬的观念不对,小龙子太郎只顾自己不帮奶奶、上当受骗、牺牲别人为自己找妈妈,这绝对是犯了以大人的观点、成人的标准要求小孩子的错误。小孩子从小到18岁成人,无论是道德观还是思维方式,都是从无到有从零到成熟的过程。一部电影如果塑造一个品德完善的小孩子形象,那么它一定是一部很危险的电影。
《龙子太郎》影评(十):我看过的第一部毛片哦!
今天看来,这绝对是一部主旋律的动画片,比雷锋还雷锋。
集体主义精神,是日本小表弟一贯强调的。这也难怪,在那样一个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国度里,如果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大和民族早就灭亡了。
太郎的妈妈怀着他的时候闹海口,把仅有的三条本应该全村男劳力共享的鱼(三条鱼大家分吃,没错的哦),都给吃了,结果变成了面貌丑陋的巨龙。为了把太郎养大,妈妈挖掉了自己的两个眼珠给太郎当奶吃。
最后,太郎帮妈妈完成了集体主义壮举,太郎妈妈终于变回了人型。今天看来,这部片子依然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