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桃花泣血记》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10篇

2018-10-02 02:5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10篇

  《桃花泣血记》是一部由卜万苍执导,阮玲玉 / 金焰 / 李时苑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一):我邪惡地歡樂了一把……

  不正經地補充。

  剛才看到有人說金焰有點像小瀋陽,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覺得啊,瞬間就笑噴了好不好

  還有就是想起那個西洋鏡里出現的裸體女人,阮的表情又把我逗樂了,哈哈哈。

  順便毫不相關地提一下三十年代的聲片,真是廣東口音與京味兒橫陳,上海腔與蘇北調齊飛啊啦啦啦!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二):《桃花泣血记》:恋爱不易

  《桃花泣血记》:恋爱不易

  这部影片是卜万苍在联华的第二部作品,也是金焰和阮玲玉继《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之后的第三次合作

  影片的基调是爱情,包含着对阶级矛盾贫富平等、恋爱自由讨论,通过讲述一个城里少爷和乡下姑娘深爱而不能在一起的故事展现了一出引人入胜同样引人思考悲剧。如果你不想想得太多,想得太远的话,这部电影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情,那就是恋爱不易,珍惜现在的自由恋爱机会

  对这部影片,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阮玲玉的演技,《中国电影史》(李少白版)的描述是这样的:“阮玲玉的表演生动自然,她的村姑扮相可以乱真,与乡村的大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很是悦人耳目。”有人说阮玲玉的某些表情和动作有点过于夸张了,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电影是默片,情节表达往往需要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来展现;其次,相比之下,你是更喜欢现在小鲜肉的面瘫表演还是表情更丰富的演绎呢?答案不言而喻。像阮玲玉这样又美又有演技的女演员,甚得我心啊!

  另一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琳姑之父陆起,被金母辞去工作后,面对来犯的劫牛贼,仍然想要前去帮忙,琳姑劝言,已经不关咱们的事了。陆起说道:“宁可别人负了我们,我们不可负人。”我总是对这样一些关于为人处世思想觉悟部分感到欢喜,我认为这也是电影的教育意义所在

  电影之外,这部影片不拖沓,剧情设计跌宕紧张,又是符合当时群众口味的悲剧风格(虽然最后勉强来了个团圆设计),自然而然,这部影片会有不错成绩。据记载,这部影片的观众在联华的所有影片观众人数中占据第一的宝座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三):《家》

  窃以为,李欧梵在《现代中国电影传统初探》中有一个十分锐利判断:一九三一年诞生的中国有声电影,大大拉近了中国新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因为演员可以发声以后,电影便能够像话剧一样直抒对白了。他认为,一九三二年大批左翼文艺工作者进入到明星当中就很可能与此相关。

  其实,个人为此时电影行业的许多转向可能也与之相关:明星电影制作转型,从神怪片转向更多严肃话题,以及联华的“复兴国片运动”,其中就包括了这部《桃花泣血记》。当然这样的联系尚待验证。但是确实可以见到,一直到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才越来越多地对社会议发表意见。而此前的《孤儿救祖记》等片,似乎更多地是出于对市场考量而制作的“喜闻乐见”的电影,风格上也更接近于文明戏。即便是在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被认为是反封建的《难夫难妻》,在近来的研究中也被发现虚构的(Re:黄雪蕾:《中国第一?〈难夫难妻〉与它的“经典化”》 )。

  总之,在此前的电影中,戏剧冲突往往是个人与个人的冲突,而在三十年代的许多电影中,则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如在这部片中,则是琳姑、金德恩与代表旧社会、旧家庭的金母等人之间的冲突。这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当中一个相当独到特点,而这样的特点又是和中国新文学紧密相关的:真正探讨关于个人的命题几乎是没有的,所有的创作几乎都是向社会议题发问的。《桃花泣血记》就像是巴金的《家》的农村版和电影版,但是其内核却没有改变

  李欧梵还指出,这些影片中的政治讯息呼叫着要停止目前的苦痛,但却没有指出一个明确的未来。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左翼作家及制片家们受当时政府的严禁所导致的。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他们又怎么可能指出呢?影片中的问题不仅适用于当时,也适用于现在。想那金德恩,连金屋藏娇时所用的金屋,难道不是要用家中的资产购得?于是,如果金德恩不能抛弃这个“旧家庭”的话,那么卜万苍除了在最后用琳姑的死和孩子的诞生来换取超越阶级的博爱和何解之外,又能提供什么答案呢?

  胡蝶在《胡蝶回忆录》中提到阮玲玉适合演苦情戏,而对于喜剧场面把握不好。看这部片子,阮玲玉在表现琳姑的喜悦羞涩时候,确实太过火,即便在强调夸张表演的默片时期也是太过。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四):导演

  在轻而易举地列举出一大批走红于上世纪30年代的女影星之后,要列举出相当数量的在名气上能与之相匹的男影星却很困难,当时电影界以女星为制片中心观念是极其浓厚的。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男演员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最有代表性、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就是金焰。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女士在1948年同金焰合作演出失去的爱情》时相恋,而后成婚,两人共同走过30余年的风雨历程,直到1983年金焰去世。

  “他是一个完美男人”一个伟大的流亡家庭关于金焰的旧事以及家庭的情况都是我们结婚后他对我讲的,也有一些是从他的亲戚那里了解到的,我自己后来也翻了一些资料。金焰出生于现在的韩国汉城,父亲是做医生的,又是朝鲜著名的爱国志士,在现在的汉城医科大学里还有金焰父亲的铜像,可知他的影响。金焰出生那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吞并朝鲜那年,金焰的父亲参与领导了朝鲜的民族独立运动,受到日本的通缉,只好全家从汉城来到东北的通化定居,并且加入了中国籍。这一年金焰两岁。

  金焰家人口很多,兄弟姐妹共有7个,他排行老三,全家就靠金焰父亲开诊所赚的很少的钱生活。即使生活这么困难,金焰家还要不时地接济为躲避迫害而从朝鲜迁来的老乡。8岁的时候父亲病逝,金焰来到天津投奔一位姑姑,并且在南开读书。因为家里困难,他就在学校里面做校工,半工半读维持生活并且用打杂的钱来交学费。因为这位姑姑的家里条件也不好,金焰只好去上海,投奔另一位家里条件稍好的姑姑。

  光芒万丈黄金时代到上海后,因为做演员不要本钱,他就找人介绍进入了“民新”公司,但只在《木兰从军》、《热血男儿》两片中作为群众演员露了一下面,还做过场记的活儿。后来经卜万苍介绍,他加入了南国社,“田老大”田汉很欣赏金焰的表演,觉得这个人的人品很好,所以排话剧都找他。

  南国社结束之后,金焰进入了“明星”公司,主演了孙瑜回国后拍摄的第二部影片《风流剑客》,当时他才19岁。第二年,他加入“联华”,孙瑜再度起用他在《野草闲花》中饰男主角。在当时,应该说他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孙瑜就很欣赏他那种活泼淳朴的自然风度英俊健美身姿

  在他主演了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等影片后,真正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明星。1932年,举办了观众评选“电影皇帝”的活动,这是真正的民选的明星,胡蝶当时被选作“电影皇后”,而金焰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影帝”,不过金焰对于这个称号不以为然

  1933年,金焰主演了“联华”公司的第一部左翼影片《三个摩登女性》,之后又相继担纲出演《母性之光》、《城市之夜》、《大路》、《浪淘沙》等影片,这都是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影片,上世纪30年代确实是金焰的“黄金时代”。

  “失去爱情”。得到爱人抗战爆发后,当时的那些电影人各奔东西,去了香港。之后又逃离了香港来到重庆,在重庆拍摄了《长空万里》。抗战胜利后,金焰返回上海,拍摄了《迎春曲》、《乘龙快婿》和《失去的爱隋》这三部影片。

  在《失去的爱情》一片中我与金焰合作,我比他小整整12岁。在我小时候,金焰就是我的偶像,我很喜欢看阮玲玉和他合演的戏。当时我们也不算一见钟情而是慢慢发展的,主要还是他来追求我。40年代后期,演戏空当我们就经常来往,而且他会开车,就经常来片场接我,送我回家。我们也经常谈心,尤其是他烧得一手好菜,还会说上海的浦东话。

  我母亲赞赏他的能干,于是我们俩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

  贪杯酿病,长卧不起解放之后,金焰还拍摄了6部影片。1957年在青海拍《暴风中的雄鹰》时,他们这些人就吃那些烤的羊肉,睡帐篷,喝很多酒,一下子就把胃喝坏了。1958年,他去德国参与一个世界各国的电影演员合演的电影,刚回北京胃就大出血昏倒在旅馆里。1962年他动手术后留下后遗症东西都不能吃,以前他多么强壮,后来瘦得不行了。病了以后还担任着上影演员剧团团长,那时已经不能演戏了,身体吃不消,后来病得起不了床,在病床上躺了20年。

  他这个人个性大会说话,很难阐释清楚自己的意见,但是他是一个真正有热爱之心的人,喜欢运动,喜欢养花、养鸟、养狗、养兔子,解放初期这被看做是资产阶级做派,他也不在乎。其实我是由衷佩服他的人品,或许是因为在恋爱之前他就是我的偶像,所以很可能后来没有仔细地想过他的缺点,但是回过头来想,他外表英俊,内心善良,真正算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了。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五):所谓爱

  从哪里开始说起这部《桃花泣血记》呢?

  写这篇影评的之前我在图书馆哭得惨兮兮的,想写的内容太多了,一点一点来说吧。

  首先,整部影片是一个爱情悲剧,资料上说是1931年摄制,经芒果台翻新了字幕之后(虽然有的地方对不到一起),一些繁体字更容易明白了。

  如果从我最真实直观的角度来讲,影片从始至终给人一种压抑感,即使前一部分琳姑和金德恩是恩爱的,但他们的相爱在一开始就让我觉得不会有很好的结果。看到后半部分我甚至觉得金德恩就是早期渣男没错了,抱着对琳姑的心疼和对金德恩的鄙夷继续往下看,又觉得男主角总算回到了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

  先理一理人物关系吧。

  影片中很重要很善良的琳姑的父亲陆起:一开始他就出现了,他的定位是金太太家的农场管理员,在他焦急等待媳妇生孩子的时候,劫牛贼出现在农场中,得知自己有了女儿,还未见上一面就去赶贼人,以完胜告终,并告诫劫牛贼“有我陆起在,你们休想再动农场。”年轻时候的他英俊敏捷身手矫健,与后期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琳姑的母亲是一位善良勤劳的人,说实话她的出场惊艳了我,长相优雅,虽然在田地里干农活,但活生生一副出水芙蓉样貌。陆起和她算是一双璧人了!后来母亲的结果是病逝,她躺在榻上奄奄一息的样子,全然失去了年轻时候的风华,对比鲜明,为整部影片蒙上了一层黑色的悲痛感

  接着出场的算是金太太了,一开始就铺垫说她是一个很爱儿子的人,但她并不知道如何是正确的爱,为后续的爱情悲剧奠定了相当坚实基础。金太太与陆起家的关系是主仆关系,农场是金太太家的,陆起只是管理人,从第一次收租,小小的男主和女主见面开始,她就表现出对乡下人的看不起,这也是她不同意男主娶女主的最大的原因了。

  男主金德恩,长大后的他英俊挺拔,眉中有神,的确像是一个富家大少爷该有的样子。

  女主琳姑是影片中最悲剧的人物了,豆蔻年华的她单纯善良,眉清目秀嘴角的梨涡更显温婉可人,德恩见到她之后的第一印象就是“城里人哪有如此清纯的女儿家”,她的一颦一笑都是如此天真烂漫,但由于她和少爷身份悬殊,导致金太太完全反对她们的婚事,金德恩将琳姑带到他秘密开辟的“家”,并对其许下承诺,琳姑未婚先孕,(就现在的角度来看,我暂时都无法接受,何况是在三四十年代。好在琳姑的父亲是一位很通情达理的人)

  主要剧情:琳姑小时候看到桃花就不哭了,陆起和老婆院里子栽了一棵桃树,琳姑小时候,妈妈告诉她:如果你以后做个好人,桃树就会长得很好,开枝散叶,枝繁茂盛,但如果你不学好,那就……

  琳姑和金德恩相爱,被带到城里,在花园搂抱时被其他女子看到,便告状到金太太那儿,金太太勒令让儿子把下贱之人送还乡下,就有了第二天德恩把琳姑带到他们的秘密庭院并住了下来,在此期间琳姑怀孕(这时她还不知道)。

  母亲病重,让陆起去城里接回琳姑,于是琳姑和金德恩私自住在一起的事情败露,陆起欲向金太太讨回公道,结果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且也不再是农场管理员了,就在场面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乡下有人来报信,母亲不行了,琳姑痛恨金德恩,连声叫喊“骗子,你这个骗子……”

  金德恩被金太太阻拦,自此,两人很久很久没见面,至于是多久呢?

  琳姑回到家中,一切都变了,父亲让她把院子里的桃树挖了。

  又逢劫牛贼来农场,陆起去帮忙的时候告诉女儿:宁可人负我们,我们不要负人,这一去就致使陆起失明,(我本以为金太太会感念陆起的好,但影片中并没有提起),善良的人并没有得到好报,而是更加悲惨,使得影片悲剧气氛凝重,压得人喘不过气。

  琳姑生了孩子,这时出场了一个人叫做刘欲泰,是一个老色徒,看上了琳姑,当时琳姑父亲和孩子病重,琳姑被媒婆说动去找老色徒借钱,路经桃花林想起了自己的爱情,以及母亲对自己说过的话,最终没有去借钱。影片到这里,画面一闪,变成了父亲病好了,琳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孩子在旁边啼哭……此时——院子里的景色:昔日花红叶绿,今天枝折根枯。预示着琳姑将要离开人世。(此时我太难过了,无法用一个词去形容那种压迫感)

  你问男主去哪里了?本以为他是个渣男,但他的枕头下压着琳姑的照片,每次想潜逃出去,都会被守在房间外的金太太拦下来,甚至以死相逼。(说实话我依旧觉得这里的时间处理的不好,因为琳姑生了孩子至少得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他哪里都没去就待在房间,金太太也哪里都不去就守在门口,金德恩手里的箱子也没变,所以很假,但作为整体,我可以忽略这一点细节。)

  听到琳姑将死的消息,这小子终于反抗了,扬言断绝母子关系,一路跑回乡下,中间还摔倒了两次,终于终于,在琳姑闭上眼睛的前两三秒见到了她,紧接着琳姑死了……(我非常不喜欢这种结尾,可是故事从一开始就预示着这样一种结果,所以我接受!)

  最终结局是金德恩写了封信给他娘,说要抚养孩子,总之就是不回去了,他娘也终于答应了,一改往日的老顽固形象(但说实话她依旧是这场悲剧的主导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读者,我讨厌她。)

  影片结束。但我的想法还没结束。

  旧社会对于门第和阶级观念的重视,残害了多少原本应该和和美美的爱情,虽然讲的是这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但折射出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病态的“为你好”当中,这不仅仅是一两个人悲剧,这是当时社会整体背景下的大悲剧。

  同时,从金太太对儿子的畸形的爱,又可以引到当今社会,这种中国式家长爱子女的方式,一直到今天,我们随时都可以听到“我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话,这种现象值得深思,毕竟,爱没有错,但用爱去捆绑一个人,用爱去扼杀一个人的天性,就是过失了。

  第二篇影评结束,形式凌乱,但该表达的都表达了,接下来我会通过当时的社会背景,再去了解这部影片,以做修改。

  《桃花泣血记》观后感(六):评《桃花泣血记》

  《桃花泣血记》是卜万苍1931年在联华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本片由金焰(饰金德恩)、阮玲玉(饰琳姑)、李时苑(饰金母)、王桂林(饰琳姑之父陆起)、周丽丽(饰琳姑之母)、韩兰根(饰瘦仆)、刘继群(饰胖仆)、黎艳殊(饰周娟娟)、周筠贞(饰周母)主演,讲述琳姑与金德恩因包办婚姻与门户观念所导致的天人永隔的悲剧,本片由卜万苍亲自担任编剧,很能体现他个人所持有的思想、价值观及电影的风格。据笔者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继承明星时期其导演的鸳鸯蝴蝶派电影的特性,使其作品通俗易懂。我们知道鸳鸯蝴蝶派小说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即章回体的形式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根据刘扬体在《“鸳鸯蝴蝶派”的主要特征》一文中总结的内容,《桃花泣血记》在很多项内容上都有其特征,归结如下:(一)其取材偏重于都市社会中的某些病态现象。《桃花泣血记》中关于一个城市富家少爷和乡下贫家女相爱并最终因门不当户不对、城乡有别而遭遇家长反对而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很好的勾勒了一个时代与社会的悲剧。(二)采用章回体的结构方式,按照人物出场先后和事件发展的时空顺序来叙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桃花泣血记》中按照一个牛场遭遇窃牛贼、琳姑出生——琳姑见桃花停止哭泣——琳姑与德恩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琳姑与德恩桃林定情——琳姑进城——琳姑与德恩感情被识破后德恩“金屋藏娇”——陆起进城、琳姑与德恩的婚外同居被识破——琳姑在乡下忍受思念和贫困的双重折磨而金德恩面临母亲的禁足与阴谋(如美人计及以死相逼)——琳姑床榻病重与德恩冲破家庭牢监奔赴琳姑床榻——琳姑墓前金母与陆起冰释前嫌、德恩坟前盟誓。影片按照一个人物出场先后与事件发展的时空顺序叙述这曲爱情悲剧。影片中有两个难得的心理描写,运用了闪回,一是琳姑在家里院子桃树下纺线,她时而喜悦时而蹙眉心焦,镜头闪回到德恩向她表白一幕,德恩手扶篱笆,琳姑在他身后,脚步不安,揪着衣角,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怎么配得上你呢”;二是琳姑为了父亲和孩子忍着心中的悲苦奔向老色徒刘裕泰的家中,经过桃林,她手折一束桃花,灼灼其华的桃花让她回想起幼年时妈妈告诉她那番“这株桃花和你很有关系,你将来做人做得好,它开的花必定鲜艳,倘是不学好,那么……”话时的情景,滂沱泪水伴着被她揪扯下来的桃花瓣,打消了去卖身的决定。这两个心理描写的闪回是在叙事线之外的了。(三)思想主题浅显明了及其包含的一定程度的民主意识。在《桃花泣血记》中,明星时期对对待爱情坚贞女子的赞扬仍是一大主题,琳姑自不必说,即使在父亲病重、女儿因饥饿哭闹这种物质条件极其艰难恶劣时,看到灼灼其华的桃花,想到母亲从小告诉她的那番话,即刻就让她含泪放弃了卖身这件下贱事,其“贫贱不能移”的气节是导演卜万苍想要传达给银幕前的观众的。即使作为片中“反派”的金母,导演卜万苍也是饱含同情的,金母第一次来到乡下的叠翠山庄,关于她的说明是“金太太最爱她的儿子了,可惜她的爱法太不合时代了”,在反对德恩去找琳姑时,她强调 “你的父亲早就去世了,可怜我将你抚养大了,难道你一句话都不听从我吗”,这里面包含金母是一个为丈夫守寡、养育儿子、疼爱儿子的贞洁烈妇的信息。在反对琳姑与德恩婚事的原因中,固然门当户对之见拘囿了她的眼界,直接酿成了这桩悲剧,但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她作为一个受封建道德影响的女子,“男女之大妨”,未有婚约就搂搂抱抱是不合孔孟之礼的,这也是为什么当金母看到搂抱的德恩和琳姑时如此气愤难平的原因,在她的观念中,先恋爱后结婚是不合理的,这也导致在她的观念里,琳姑等同于贱货,是一个攀亲、不择手段与不懂礼的女子。在金母的身上,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深受伦理道德影响的母亲,对婚姻坚贞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也成为她与陆家冰释前嫌的一个原因(当然德恩的坚决也是一重大原因)—当琳姑为爱死去的时候,琳姑身上对爱情的坚贞让她找到了共鸣。同时,《桃花泣血记》增加了新的民主意识,影片包含着对自由恋爱的呼唤与对包办婚姻的鞭挞;对恋爱应不分贫富的提倡与婚姻分门户、阶级之见的驳斥。“纯以中国人的理性写成中国式的悲剧,这就是桃花泣血记最值得我们赞美的一点,乡女和富男恋爱、在我国宗法社会的压力之下,只能产生不幸的收场,然而恋爱是否有阶级性的,门户之见能否束缚青年男女的热情,这在《桃花泣血记》中,就可以找得一个答案” (四)语言通俗,浅显易懂,初期使用四六骈文。在《桃花泣血记》中,很多处的说明正有这一特点,如影片开头的那段说明,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桃花开苞待放之际,正是琳姑情窦初开之时;昔日花红叶绿,今日枝折根枯。这些句子都有押韵之感,读来朗朗上口。

  这些方面是跟明星时期导演的电影一脉相承的地方,《桃花泣血记》中所具备的鸳鸯蝴蝶派气质,赢得了小市民的欢迎,让这部电影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联华的所有影片观众人数上占据第一的宝座,联华影片观众人数统计表如下 :

  联华影片 影片观众人数

  桃花泣血记 二四八八五0

  一剪梅 二三九二五0

  吕三娘 七五0七0

  玉堂春 一九八五四0

  银汉双星 一二五0三八

  北平大观 八一六九0

  自由魂 一九0一二二

  心痛 一四八三八六

  失足恨 一六七二八八

  野玫瑰 一七四六二八

  铁丹兰心 一二五一四二

  海外鸿魂 一一六三三二

  共赴国难 四九五二0

  恋爱与义务 二三七 五0四

  续故都春梦 二三0一一四

  恒娘 一九八一三六

  故都春梦 二一四 七六八

  爱欲之争 一三九八0二

  野草闲花 一三九一0四

  海上阎王 一五二二八二

  二、影片在继承鸳鸯蝴蝶派的一些特征的同时,同时有了新的特点。即在强调女子应该坚贞自爱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加入了新的民主意识,即男女应该享有自由恋爱,这种恋爱不分贫富、不分城乡,不应该受到父母门户之见的包办婚姻的影响。琳姑在面对德恩真情实意的表白时,她有两句话,一是“我是一个乡下人,怎么配得上你呢”“你是我的少主人,我怎能与你常谈话呢”在这两句话中,琳姑的敏感与聪慧让她意识到城乡身份的差异与阶级贫富的差距是两个人恋爱的两大阻力。谈到城乡身份差异所导致的障碍,体现在当德恩与琳姑在花园幽会时,周娟娟的女伴看到后就说“德恩真没有人格,和乡下女子做这种丑态”,周娟娟向金母报告时,她说:“德恩和那乡下女子在花园里搂抱着,太失体统了”。在城里人对琳姑的评价中,反复强调琳姑是一个乡下女子,在这里,城乡身份的差异在于,正如小时候德恩与乡下孩子玩泥巴,面对满脸泥巴的德恩,金母说:“我明天就带你回去,不然就变成野孩子了”,这意思就是,如果呆在乡下,你是乡下人,你就是个野孩子。琳姑作为乡下女子,这意味着她不懂礼数,才会跟男人作出这种丑态,这样就成为城里人瞧不起她的一个原因,因此金母在看到德恩琳姑搂抱的这一幕后,她气愤地说“即刻将这下流女子赶出去”。在贫富与阶级而造成的婚姻阻扰方面,则体现在金母的包办婚姻与对德恩、琳姑婚姻的反对上,当金德恩告诉母亲“母亲,我爱琳姑,我要和她结婚”,金母就说,这是攀亲,“你简直说梦话,我们这种人家来娶你的女儿” “你女儿的事,我们给几个钱就行了” “不要钱是你活该,连牛场也不要你管了” “好儿子,我们这种门户,何能同穷人家配亲”,在她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根深蒂固的门户观念,当德恩用“爱情分什么贫富”来回她时,她用金父与母子的温情来试图控制德恩,她含着眼泪对德恩说,“你的父亲早就去世了,可怜我将你抚养大了,难道你一句话都不听从我吗”,并用封建家长残暴的方式,禁了德恩的足,并试图用美人计、以死相逼等计谋打消德恩见琳姑的心。

  影片最后,琳姑用她的死换来了金母与陆家的冰释前嫌,用她坚贞的爱情观赢得了金母的尊重,更永远地活在了德恩的心里。金母对二人感情的认同固然是为了满足小市民阶层对大团圆结局的愿望,过于浪漫虚无与不切实际,这是导演与那个时代协商后所达成的一种结果,但关于民主意识的宣扬,还是能有其积极与进步的意义的。在琳姑的墓前,金母为陆起拭泪,德恩发出“琳姑,你既已殉情,我也守义,今生我们不能相见了,我将我的爱埋在你的坟里,常伴着你,等待来生吧”的盟誓。但作为观众,我们知道这是一起可以避免的爱情悲剧,只要当初,金母不以城乡身份差异、门户之见横加阻扰,琳姑与德恩本可以双宿双飞、不必天人永隔的,因此,在琳姑床榻,面对陆起对他的指责,他说道:“琳妹,我害了你,我应该死,但我死了,我们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我要奋斗,为我们的孩子谋福利”,这种为孩子去奋斗的信念,是否也能打在未酿成悲剧的持有门户之见、贫富有别的封建家长的心中呢!

  三、卜万苍在明星时期,《未婚妻》中对“新大陆”与“新大陆”的女子都予以贬斥,在这部电影中着重描写田园之乐及田园人的淳朴,讴歌田园,而对城里人及城里文明予以了贬斥。田园与城里是被导演对立起来的。这不仅体现在德恩与琳姑的爱情上,如德恩对琳姑与城里女孩子的评价是:这是多么纯洁的美啊!在城中哪里找得出来;城中女子是脂粉的美,这才是纯洁的美。也体现在其它的一些细节中,如乡下小孩子在田里玩泥巴,乡下小孩子就起了欺负德恩的心思,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让我们乡下人也来欺欺城里人”,在这里,德恩被定义为城里人,而不是少爷、富家公子之类的。当陆起在城中与女儿琳姑相见时,刚开始陆父是很喜悦的,当看到琳姑的那身华丽旗袍与所饰配的奢华耳环,他立刻转喜为怒,说:“我不愿意我的女儿有这种贱样,快去换回原来的衣服”,在陆起眼里,城里的打扮与绫罗绸缎等同于奢靡堕落,只有田园的衣服与生活才是最美的。

  田园之乐,一在于它的风景秀丽以及给人提供的人的天性的发挥;二在于田园人的淳朴善良。在关于田园这片土地的描述上,影片开头是一个关于牛场的大全景,很美丽;陆起妻背着其女在锄草,一个大全景描绘了风吹树叶婆娑的美丽之姿;陆起用牛车接母女回去,牛拉一家回去,一段大全景镜头展示了美丽宁静的田园风光;等等,在影片中,有关大全景展示的美丽田园风光俯拾即是。在描写田园给人提供的人的天性的发挥上,小孩子在天地里愉快地打泥巴仗;陆起用牛车接琳姑母女回家,一家人简单而又幸福;其实最重要的在于,田园给琳姑与德恩提供了一个男女互相吸引并恋爱的环境,琳姑与德恩在桃林定情,在逛庙会、在大自然里过高兴地拍照的二人世界时都不曾被打断,即德恩与琳姑的恋爱享有一个被人认可的公共空间,这是田园提供的。而在城里呢!即使是“绿荫深处,常有一对不调合的情人出现”,这个隐蔽的场所仍不能给二人提供一个自由隐私的恋爱环境,被周娟娟等女子发现,而且在城里,二人的关系不再是定义为淳朴简单,被认可的,而是被称为“不调合的情人”,因为城里的一套礼数把人天性中的“发乎情止于礼”的亲密给扼杀了。还有德恩与琳姑在城里并不能享有一个被社会认可的公共空间,他们二人的世界被拘囿在德恩的“金屋”里。

  田园里的人很淳朴,其中以陆起为典型,擒了窃牛贼活张飞,但在同伴一句“饶了这些狗贼吧”,就放了他们;陆起帮金家做事时,“我在这里一天狗贼休想作怪”,尽职尽责,在面对金主金母时,也是很恭敬的,“太太好福气,麦租又有十成希望”,在金母第二次返回城里时,送鱼送肉,即使金母因私情而把陆起辞歇了,陆起当时还生气地说:“你这老不讲理的东西,谁愿意吃你的饭”,但窃牛贼再次来时,他对劝阻他的琳姑说:“好孩子,我们宁可人家负我们,决不使我们负人家”,为此被窃牛贼伤了眼睛,两只眼睛都失了明。陆起与金母的关系,与《渔光曲》中琼英父与张百万的关系很类似,后者对前者存在盘剥关系,但后者并不是激进的反抗者。金母只具有封建性,并不像《母性之光》中的黄晓山、林寄梅,资本主义的盘剥性与阶级对抗性很强。

  四、影片已经注意加入幽默诙谐因素。如小孩子在田里打泥巴仗时各小孩满脸泥巴的脸部特写的来回交叉剪辑,很具有喜感。在这部电影中,韩兰根扮演的廋仆与刘继群扮演的胖仆起到了幽默诙谐的作用,特别是韩兰根在德恩与金母激烈对峙时,他的挤眉弄眼很具喜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韩兰根与卜万苍的第一次合作,韩兰根刘继群和殷秀岑以后成为卜万苍电影中重要的“谐星”,这跟卜万苍有关电影的主张是很契合的,他认为“一张优秀的片子,他应该有轻快的调子,导演者运用纯熟的技巧,在不沉闷的空气下,灌输正确的和严肃的意识,务使观念能愉快的接受下来” 。

  影片中,这些特点是有一种含糊性的,如田园有陆起这样淳朴之人,但也有琳姑之房东与老色徒刘裕泰这样的人,在这点上,田园之美似乎又被颠覆。其次,影片中重要的含糊性在于,对于这种由门户之见与包办婚姻导致的悲剧,编导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是温和保守的,总在期待金母的良心发现(或《渔家女》中张国瑛的成全),正如前文所说,这是浪漫虚无与不切实际的,但这也是由那个时代的观众趣味所决定的,一方面那个时代让他们看到了民主思想及其所带给人的幸福与自由,同时,面对新事物,观众又是具有保守性的,这就造成了一种协商后的共存状态。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出品于1931年,距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的出现还有2年。最后,影片最大的含混性在于,城市相比于乡村,应该是一个男女关系更自由的地方,而乡下应是一个保守封闭的地方,男女过于亲密肯定会招致闲话,即城市应该是为男女恋爱提供了一个被认可的公共空间,而乡村则是一个仍遵循“男女之大妨”礼制的地方,“因为其他的公共场所,从剧场到医院,从沙龙到学校,皆可为‘自由’恋爱的地点” 所以沈从文试图沿着南京路走进一座陌生城市时,“遭遇的都市‘新式女性’,每个人都有点姨太太或窑姐儿神气” ,这也是卜万苍《未婚妻》中对“新大陆”排斥的原因所在,他和沈从文一样,对“新大陆”,显然包含着一种先验性的“‘新大陆’印象”,亦带有一个高傲的“乡下人”在遭遇都市“新式女人”时,藉以自雄、自强的故作豪气。 但编导卜万苍如此颠倒是非的安排及违背之前作品的一贯意图正是因为导演对城市现代化认识的偏见与不足造成的,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琳姑与德恩逛庙会时的情景,在庙会上,有传统农本社会固有的耍猴及算命等传统项目,但也有西洋来舶来品,即通过一个小匣子看影戏,刚开始画面是京剧,接着画面一转是西洋裸女画面,琳姑看到这一幕时“不忍卒读”,这是影片中唯一展示的具有时代痕迹的一处戏了。影片中这种含混性在《渔家女》中得到解决,编导卜万苍就加入了周围邻人对琼英与时俊交往的不屑与讥讽。

  总之,在《桃花泣血记》这一影片文本中,我们看到卜万苍既想继承明星时期鸳鸯蝴蝶派电影的特点,同时又与时俱进,加入提倡自由恋爱的民主意识。但这二者之间在存同的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影片的结局是协商的、影片的文本具有含混性,这固然有编导卜万苍自身认识上拘囿的原因,但更有着时代的深刻原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