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玩意》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玩意》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10-14 02:5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玩意》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小玩意》是一部由孙瑜执导,阮玲玉 / 黎莉莉 / 袁丛美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小玩意》影评(一):失了珠儿,丢了玉儿

  小玩意不是小玩意儿,它们蕴含唤醒沉睡雄狮的伟力,傻瓜才哭呢,弹掉泪珠儿去战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桃叶村甘于牺牲伟大母亲,失了珠儿,丢了玉儿,十九路冲锋兵与武松打虎,不抵抗政策春花舞场灯红酒绿,前半段立意类似《米兰奇迹》,后半部分进入典型的左翼电影。

  十八年后的1951年,该片的导演孙瑜拍出了另一部引发滔天巨浪的《武训传》。

  《小玩意》影评(二):小玩意

  阿勇 珠儿 叶大嫂 玉儿 袁先生

  影片中叶大嫂的抗敌情绪来源有三1、她是一个手工业者,但外国工厂抢了她的生意。2、苟军阀与魏司令打仗,她的儿子玉儿被拐走,一家人被迫背井离乡,逃到上海。3、敌人打到上海,她们又被迫离开,幸好能成为我军抗敌后方一员,但女儿又命丧战争。

  影片中珠儿把人怕老虎成人打老虎的小玩意,神来之笔,这个镜头暗示了她们之后可能反抗。当然叶大嫂把爆竹声听成敌人的炮火的那场戏也是神来之笔。

  影片中故事还是借家庭离合情节戏剧性著称。

  《小玩意》影评(三):观摩1930s的国产电影有助于提升对国产电影的认知水准

  剧本完整,立意深刻有趣敏锐的电影角度。孙瑜先生剧本的完成度之高足以让现金很多电影汗颜,起承转合伏笔一样不落。特别是剧情的转换处,前后衔接巧妙,其中一处由儿童手中的飞机大炮玩具之战,直接转折入现实当中的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前后对比对电影主题升华,堪称典范悲情人生祖国际遇相互比照,就是为了告诉时人,国与家不可分,国破家亡实业救国和积极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呼喊,正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国电影人做出的大声呼吁和宣传

  阮玲玉的演技真好!从现代的zz环境解读,与当时意图就会偏差太多,或许会被看成小绿茶化身小粉红完成爱国式的自我洗白。不管怎么说,阮玲玉的演技,真是丝丝入扣,不得不服。

  在资料馆看的,属于北影节的展映,配合有日本弁士做旁白和配音,以及配乐工作,真是超级棒。作为旁白和配音的弁士,对剧情的解读十分到位,对画面的阐释和剧情推动情绪表达十分精准。电影伊始,弁士对春日江南水乡描述,让人无法不沉侵其中。如果说,弁士的日语旁白和配音,还会让人有那么一丝丝的意识到这是默片,那配乐的两位女士,操持乐器手指翻飞对默片的配乐几乎出神入化,融入到进影片中了,丝毫觉察不出有何异样,水准之高超令人想不到这是现场配乐。

  《小玩意》影评(四):无声的控诉

  本是小小的乌托邦,人们和睦相处,彼此照顾,为了帮大家生存而舍弃爱情的叶大嫂可能是结局最惨的。

  有点小惊讶会夹杂着婚外恋,可袁先生并不是相比较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和平年代”的西门庆,他心中也怀着国家。虽然战争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会让我想起中国为什么会战胜,和危机时刻团结的绝不是空谈的民族精神必有联系

  结尾叶大嫂在大街上被鞭炮声吓到,以为战火又来了,她跌倒,站起来走过来走过去喊叫,敌人又来了。被这一幕感动突然人们开始慌乱逃离各种场所,有种滑稽感,可是转眼又想,这不就是经历战火后人恐惧敏感的受伤的心灵嘛!结尾她激动不停的在讲些什么,没有声音没有字幕,但我觉得我们可以的懂的,虽不是语言,但确实最本质情感。发泄,排解,控诉,挺起胸膛往前冲!

  玩具坦克大船大炮向真实武器的转换挺不错细节,小狗穿鞋,珠儿掏衣服想买好吃的,又拿出手拍拍胸脯……也不错。三三年的片子演员演技,影像制作,虽比不上欧美,但精神可贵,谁说只有日本懂得学习,我们也是。

  电影放在“大片”云集的今日也还是颇有味道的,引发人喜怒哀乐的情感。

  喜,在和睦的小集体聪明可爱的人

  怒,在唯利是图的人贩子,残害他国的入侵者

  哀,在失去的爱情,叶大嫂悲苦的人生,并不圆满的结局

  乐,在中国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和那个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

  《小玩意》影评(五):默片成为谶语

  联华出品的左翼电影,号召人民抗战,只不过当时执政的是国党,这是早期的默片,噱头自然是阮玲玉,不知道是不是版本问题,我看的这部默片的配乐完全与电影无关,不知道是原本没有音乐,还是音乐配乐本就如此,电影使用了许多蒙太奇效果,主要是用玩具和现实呼应,以此来参照母题,比如玩具士兵,就会叠化到前线的士兵等等,技法比较稚嫩,但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前卫了,孙瑜导演本身便崇尚此类风格,他对抗战保持高度热情,电影的意识形态抗战意识十分浓郁,这是对于当时政治混乱的中国,这个意识形态本身也是混沌的,联想到后来《武训传》给孙瑜带来的悲剧,不禁要喟叹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对孙瑜命运的谶语,一个始终抱着希望的人,却不休止的被命运作弄……影片中两位女主人年龄上很难区分,说是母女十分牵强,而被贬低的丈夫暧昧的袁先生,和邻居勾肩搭背,与士兵调情玩笑,这些似乎不是当时那个年代女性主流特质,当然,这种设计背景原因比较复杂,比如要凸显阮玲玉的明星效果,又或者在某种意义是对男权的维护,呼吁抗战的对象男性,而剧中女性的悲剧是一种宿命,因为智慧美丽、以及抗争性、追逐爱情等,自然会让人们潜意识下起到逆反,因此她们的悲剧便是死或疯,这在当时大时代背景下,是可以理解处理,而阮玲玉本身的命运,也是对该诠释的一种佐证……影片结尾部分十分精彩,蒙太奇、叠化的交替使用,将故事推向了高潮,给人们内心带来了冲击,女主人公呐喊的是要救中国,影片这个口号贯穿母女的言行,然而,吊诡的是,这又陷入了该时期的男权阐释怪圈,为什么到了亡国的时候,人们将希望全部觊觎女性身上呢,男性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又是过于复杂的了……

  《小玩意》影评(六):《小玩意》:我们需要叶大嫂那样的疯子

  《小玩意》:我们需要叶大嫂那样的疯子

  看完这部1933年电影,孙瑜导演在我心中的地位一下子突了出来,当然是指与众多导演相比,这也是我看的孙瑜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影片的最大看头我选择阮玲玉,虽然这是一部左翼时期的影片,但阮女神还是不出意料地打动了我。

  孙瑜的电影题材不同,主题各异,但都充满了孙瑜式的爱国进步激情浪漫艺术处理,他也因此获得了“银幕诗人”的称号。而他的浪漫,果真是能够在他的电影里明显感觉出来的。比如说叶大嫂经典的弹眼泪动作,比如说为了不打扰叶大嫂休息,给狗狗穿上布做的鞋子,比如说叶大嫂的女儿珠儿和阿勇恋爱时,称为“谈爱情”,在夜色下的湖边背对背拥抱等等,没有足够的浪漫细胞的人是绝想不到这些的,佩服。

  有趣的是,电影中的字幕竟然是从左往右的。

  电影中还包含着不可或缺喜剧成分描写军民关系场面,也应该是后无来者了,在孙瑜的镜头下,战士们和叶大嫂的女儿珠儿嬉戏在一块,有调戏的动作,有轻佻的语言,虽然看起来些许放纵,但却格外真实,以及叶大嫂和村里人相处方式表现的很独特,又不失浪漫。

  有历史意义的是,影片中讲述了“一二八事变”,还有不少战争场面的表现,按1933年这个电影上映时间来看,这应该是银幕上首次出现战争场面。

  影片有一经典片段,那就是片尾阮玲玉的那段无声(因为是默片)演讲,当时她饰演的叶大嫂已经发疯了,而她的那段表演也成为了她个人代表性片段。

  电影之外,据记载,当时胶片极贵,联华又没钱,所以很多场景要求one take,还没有铺轨,对于拍摄者和表演者来说难度都很高。

  本片入选了香港金像奖学会评选的“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电影”。

  影片中饰演珠儿的黎莉莉,也是电影史上著名的女演员,曾与胡蝶、王人美并称为歌舞三杰。

  《小玩意》影评(七):疯子的隐喻

  《小玩意》是导演孙瑜创作巅峰时期的重要作品,在这部充满了救国自强的政治意味的电影,由阮玲玉饰演的乡村妇人叶大嫂擅长制作各种小玩具,并以此养活了叶家和附近的乡邻们,战火迫使他们搬到上海,敌军的侵略使她失去了她的女儿,最后沦为一个疯子在街上呼号杀敌抵抗。

  在现代文学和电影文本中,疯子是一个具有先知意味的角色。这些通常意义下的疯疯癫癫边缘人物突然被发现隐藏着大智慧,平常世界颠覆,疯子的价值观才具有价值。被这是许多文本中疯子出场的经典模式,比如《十二猴子》和《飞越疯人院》。

  在《小玩意》中,最后一幕的结尾可谓深刻,叶大嫂听到过年的鞭炮声,误以为是敌人打过来了,于是在街上对着围观的行人疾呼“杀敌”,这些茫茫碌碌的行人是中国普罗大众的代表,也在某种意味上暗指影院中的观众,而叶大嫂,这个历尽磨难的疯婆子一面是被观赏的对象,另一面,则是一个觉醒的先知,在国耻家恨中充当着先锋队的角色。

  1933年,在孙瑜的电影《小玩意》上映之后,左翼文艺家夏衍发文呼吁:“我们需要叶大嫂那样的疯子,需要不怕被人当作疯子而还是大声疾呼地向着大众警告的疯子!……希望一切愿意做疯子的人们,到真正能够起来抵抗的群众里面去!” 在号召大家抗日奋进者这个层面上,《小玩意》是成功的。

  留过洋的城里人孙瑜把乡村生活描述的像田园诗般美好,这大概源于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不过,这样的乡村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臆想,坐在上海洋房里的孙瑜并没有深入到中国的肌理之中,比起他,经历过乡村生活的鲁迅笔触尖刻也更沉痛。在孙瑜身后,一个阴险的、算计的、残忍的中国像一头吞噬人的猛兽伫立在黑暗中。

  《小玩意》影评(八):1933,上海,阮玲玉

  1933年的电影,《小玩意》,阮玲玉主演的。

  阮玲玉年仅25岁,结束自己的生命,本身就让我匪夷所思世人分析她的过去,有人说她是死于人言可畏,有人却叹人性可畏,怪她的贪爱,孤单,自恃,不幸

  对她的印象停留于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一个舞池里的婀娜多姿女子,具极高演艺天赋美女轮廓里。在拍完《新女性》后,这枚乱世佳人莫名的结束了自己生命

  于是忍不住看了《小玩意》,无声电影里,她没有卓别林的眼花缭乱的动作来夺人眼目,却用眼神表情变化惟妙惟肖刻画了一个古灵精怪,有志以“西学东渐”抵抗外国工厂大批量生产的玩具对民族手工玩具的破坏姑娘的命运。当女主角因战争失去家人和家园流浪繁华都市兜售自己的玩意,眼神已不再清澈灵动。一阵爆竹声响夜空苍老凄悲的女主角在街头惊呼数句话,(无声的影剧里,用字幕结合阮玲玉的表情,大概是重复“敌人杀来了,大家一齐去打呀!”“中国要亡了,快救救中国!”),以致城管要把她当作疯子带走。 而此时在女主角手里的玩具已经是我们现在小朋友的一个很简单的玩具,玩具很“士兵突击”的主题。街头行人纷纷仓皇奔突。然后一阵鼓掌骚动过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冷漠

  多少悲从中来,路人麻木自保与女主已发狂,失去理智寄托,语言重复数次和手臂用力挥动,洛伦街头的凄惨的对比。据说继阮玲玉死后,5个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地方影迷表以无她,此生已无意义,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因为阮玲玉,精湛的演技,刻画了那个时代的新新女性,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寄托或引领感叹是对阮玲玉不可获知的人生,早逝的年华伤感

  《小玩意》影评(九):随扯一二,没神马正儿八经

  不知道为毛就没修复这片儿……没修复又没配乐这样拿出来放很考验观众的勇气跟耐受力。

  难怪巴黎中国电影节除了一些同胞和学汉语的苦逼学生之外一般都是老爷爷老奶奶专场。

  做介绍的洋老太太姓Kuo,应该是随夫姓,不确定是哪个字。穿一身中国风的衣裙垮个民族风的布包,一头银发还是延安革命青年款式

  言谈中听得出对中国极有感情,说到一二八事变第十九路如何英雄抵抗一节几乎哽咽,倒让我有点不好意思——这段历史我倒没有她熟悉

  最后看职表似乎字幕也是她主译的。

  黎莉莉的孙女有到场。妹纸长得挺好看,但是……请问您有何贵干来着?所谓“到场”就是露个脸打两句官腔就闪了。呃,这个组织得……

  以前在一些关于电影的展览中见过这片的段落,看最多的就是末尾叶大嫂发疯的一节。

  Kuo老太太在放映后特别说明因为当时胶片极贵,联华又没钱,所以很多场景都要one take,还没有铺轨,对于拍摄者和表演者来说难度都很好。

  但是这一收尾是全片华彩,孙导应该了take了几镜,然后把远中近景特写跟其他人的镜头剪到一起,整理出一个明确的层次。

  最后叶大嫂正面对着镜头,用手指向观众的呼号,跟侧拍影片中围观群众的反应,这两个镜头放到一起,把观众自然纳入围观群众当中,这种镜头语言的组织应用很讲究。

  孙导对日常小细节都很有爱。叶家那只脚上包着布(怕吵醒叶大嫂)的狗,叶大嫂和珠儿弹眼泪的场景,这要是没点浪漫情怀绝对想不到

  另外本片还突破直线叙事插了个闪回段,和几个主观镜头。

  孙导对爱情都是绝对理想化的。男女之间更多是“亲密的革命战友”这样的感觉多些。尤其女性主要承担的是母性与救赎(大概都是象征祖国罢),而不是小情小爱的对象。叶大嫂跟男性村民们搂搂抱抱的,偶尔也小调个情,在孙导镜头底下都还挺日常淳朴的感觉。

  但是不得不吐槽孙导这台词写的……就保钓的时候都可以直接打印出来贴墙上做标语。

  白话文还没成熟是一个方面(那时候管“恋爱”叫“谈爱情”,我的妈啊),最主要的还是编导太想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观众了,再加默片的台词不能多交待人物关系是困难些,于是就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宣讲式台词,本片甚至在过场注释时都不用说明而使用抒情文——还是直抒胸臆那个路线的。

  我在影院里都看出汗了……好在字幕非常巧妙地回避了某些过份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尤其是在过场的部分。如果只看法语字幕,台词就显得正常多了。

  阮玲玉的肢体真是好(难怪张曼玉演《阮玲玉》这片儿时觉得腰硬),举手投足间有种天然妩媚流转的美感,尤其是举手敬礼那个动作,跟她的神态配合度百分百,既有令人怜惜的天真柔弱,又有让人感佩的勇敢担当。

  :佘诗曼有个阶段长得跟阮玲玉颇相像,连神态中的娇媚和小蛇腰都很似。

  《小玩意》影评(十):谁不是小玩意

  如果你没看到过中国30年代的电影就不会知道中国人在民国时代是多么的可爱,中国电影是多么的优秀,小玩意这部电影与同20年代末期的美国默片拍摄水平相差无几。当然,这与民国时代的外交倾向有关。中国自民国始从未缺少过优秀的文化与现代文明,不似外国影片中未开化的“中国印象”。我想电影的本色应该与文学一样不应该有左翼与右翼之分,但是有些电影与文学原本就是为政治而服务的。

  小玩意就是普通民众的千年传承下来的风俗,小玩意就是中国人最朴实的爱,是种对家的守候是对美好的期望。如年节的炮竹、烟花、对联、窗花哪一件不是小玩意呢?哪一件又不是细微到末枝的呢?其使用小玩意来比喻普通人再恰当不过,如果没有这些小玩意似的人物哪来这红尘的喧嚣呢?小玩意每个人儿时都曾把玩过,男孩弹珠,女孩娃娃,虽然哪些回忆微不足道至少说明曾我们天真过。成年以后依旧喜欢小玩意的这种人则更加的难能可贵,至少说明他们某些方面的善,这与成熟无关。

  看到小玩意这三个字不知怎么会想起曹宇先生笔下《日出》中的小东西,这二者都很渺小,同样的时代背景,同样的悲剧。但是主题还是大相径庭的,前者代表着民族的抗争,代表着希望,虽然有些讽刺当时的时政,却恰恰说明民国电影人的勇敢。而后者小东西则是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是被碾压的,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只要有人存在这样小东西依然会有。其实无论是小东西或是小玩意都是人的缩影。在当下小东西或小玩意没有性别之分,但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是看你是否想去掌握与转变。

  就影片本身而言,没有有声的对白却摄人心魄,阮玲玉的演技无可挑剔,肢体语言挥发得淋漓尽致,天生的柔美在眉眼间流动,让人觉得可怜、可敬,一种气质的自然流露,较之今天所谓的女神有过之而无不及。再者,剧中女主的结局不是最为悲惨的,虽然儿女双无,最后疯掉却也很幸运,因为欲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最后还是那个对她倾慕的人接受了她。而现实之中的阮人生结局是自杀身亡的,戏终久是戏,戏子与是诗人都是寂寞的。鱼玄机与阮玲玉一样是她们所处时代的牺牲品,也她们是个人的某种性格因素造成的悲剧。小玩意折射出民国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聪慧而质朴,新派而传统,勇敢而执着。阮在片中的形象如同当时中国的河山那么的美好,怎容践踏!但凡事有些血性的人怎会不起来抵御外侮,怎能不抗争。该剧还是比较中和的,影片的思想内容远不及鲁迅《狂人日记》来得深刻,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

  好的作品总是洗涤人的灵魂,虽然一切皆是浮云,但也不妨碍有所想有所思,就如近日在网络上不怎么与人聊天一样,呵呵,当我这个小玩意平静的坐下来,看一部电影、写一段文字也就自得其乐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