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三毛作词的经典,竟被误解了40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这首《橄榄树》,我想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但作词者你们应该更熟悉。
因为她就是,三毛。现在读到三毛写的词,就像捡漏一般,捡一个少一个。当年,三毛受到著名音乐大师李泰祥的邀请,写下了这首《橄榄树》。
但你们一定想不到,这首在华语乐坛以意境深远著称,感动了无数人的《橄榄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曾用名——《小毛驴》。
没错,就是长的似狗又像小马驹的小毛驴。
每次想到这件事我都要笑出声来,不信你看,《橄榄树》的歌词是这样的: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但换成了《小毛驴》,那歌词就变成这样: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小毛驴。
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其中的差别,我特意找了《橄榄树》的纯音乐版,给大家感受一下:
这首歌的编曲相当高级,沿用了李泰祥贯常使用的古典弦乐,以吉他主奏,辅以吹管乐器、笛子、打击乐器里的铁琴,整首歌显得既古典又流行。相信我,听一遍纯音乐,你便会爱上它。
但如果在这样一个充满西班牙风味的编曲中,加入《小毛驴》的歌词,那画风大概就成了这样: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不起,我没忍住开了一下脑洞,但真的太搞笑了!不知道当年李泰祥看到最原版的《小毛驴》是什么样的心情,但我了解到,他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很难与小毛驴合在一起,就放下了曲子,出国深造。
三毛最初写《小毛驴》这个版本的词,其实源于她的一段经历。那时候她去西班牙,看到很多小毛驴在原野上奔跑,便觉得小毛驴拥有她渴望的自由。
于是她把小毛驴写进了词里,为这首词营造了一种可爱的童诗版的感觉,单纯而美好。
可惜这份意境与编曲不搭,因而后来她把词改成了《橄榄树》,因为在三毛心里,橄榄树代表的是“可以依靠的地方”。
知道为什么吗?橄榄树是西班牙南部很重要的一个象征,而三毛早逝的丈夫荷西,故乡正是在西班牙南部。
《橄榄树》的主题是在写流浪,仿若三毛的一生,所以大家都以为,这是鼓励我们去流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其实这不是三毛写词的初衷,她说:“歌词里,流浪是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溪和草原,但这不是我的流浪,我的流浪只为了寻找橄榄树,为了寻找归属。”
(图为三毛)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大家可能不知道吧,现在能听到《橄榄树》这首歌,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因为在40年前,这首歌在台湾是被禁止发行的,而理由也甚是奇葩。
据说当时审查这首歌的工作人员,认为歌词中“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中的远方和流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引导大家去流浪。因此后来,这首歌便以“主题意识不明确”被送上禁歌之列。
审查人员的无限想象让《橄榄树》承受了一次不白之冤,好在歌曲好听广受台湾大学生的欢迎,歌词中远方的自由、浪漫让他们浮想联翩,充满了对流浪的憧憬。
这首歌无法发行,不能公开演唱,于是喜欢这首歌的学生们,便偷偷在校园内私下唱这首歌。
《橄榄树》的一生走得磕磕绊绊,但经典并未因为禁播就被遗憾埋没。
同样不可埋没的还有李泰祥。
李泰祥不仅慧眼识英,在万人中发现了齐豫,并为她打造了《橄榄树》这个专辑,他还捧红了其他声名大振的歌手如潘越云、许景淳,以及弟子叶倩文等。
可惜的是,他本人却一直不为人所知,连他自己都调侃:“做音乐那么多年,出名还靠学生。”
短短一句话,读来不免让人倍觉感慨。但还好,漫长岁月里的努力与坚守终究得到了认可。他在1997年获得了台湾金曲奖的“特别贡献奖”。
他像个战士,在荒凉的荒漠里踽踽独行。如果你问他为何如此坚定,我想他或许会告诉你:“除了音乐,我的人生并无可取。”
(图为李泰祥)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令人唏嘘的是,李泰祥落幕时候的世界,好像对不起为音乐痴情了一辈子的他。
谁会想到,作为音乐界的泰斗,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过的极为拮据,连手术费都拿不出手,只能在网上发起救助,依靠友人的帮助。
晚年他患病住院,有一次无力支付手术费,其友人知道后,在广州、北京发起了两场募捐活动的音乐会。
2014年1月2日晚间8时,音乐大师李泰祥因甲状腺癌,病逝于台湾新店慈济医院,享年73岁。
我有些难过,为他拼劲全力创作的歌曲,却因盗版猖獗而得不到经济上的利益;为他晚年病魔缠身仍保持着创作的热情;为他存在时我没有领悟他乐曲中的深意。
这种坚守与痴情太难得,所以几年后仍旧忍不住回忆。
李泰祥编曲的《告别》里有这样一段,“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