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有梦可做,但没有白日梦可做的北京
为了增强我自己的信念,我还煞有其事的用了差不多两小时的时间,看了大量关于奶茶的负面消息,比如,糖分超标,脂肪过量,咖啡因会导致大脑亢奋睡不着。
然而,在接过来奶茶口袋的瞬间,我意识到,这半年的坚守,我破戒了,我喝下了久违的第一口甜。
不喝奶茶这个flag,是我去年在北京做时尚相关的工作时,给自己立下的规矩。
那时候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潮人靓妹,大家身材都很好,而我看着自己肥嘟嘟的肚子和肉肉的大腿,就暗暗的下决心说:
我一定要戒了奶茶,我也要像大都市里的职场丽人那样,身材曼妙,走路带风。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离职了。
在离职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处在一个自我怀疑的阶段,我常常会因为各种零碎到不能再零碎的小事而觉得空虚。
因此,我像是带着报复性的,努力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填满,也是在那时候,昏天黑地的忙下来后,我忽然明白一件事:
孤独感这个东西,是门玄学,不是可以通过单纯性的忙而减弱的。忙且无方向,忙且无动力,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在此之前,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去喝奶茶,在高糖分,高咖啡因的冲击下,大脑里的多巴胺会加速分泌,形成一种莫名的愉悦感。
但这种愉悦感往往不持久,比如,在喝完奶茶的两个小时内,我会加倍的后悔。
它和奶茶一样,会让人短暂的兴奋喜悦,但是喜悦后的日子,需要加倍的焦虑。
比如,在不喝奶茶,不需要坐班的日子里,每次觉得孤独,我就会就近扫码一辆共享单车,漫无目的的跟着人潮往前骑,骑累了,再打开手机的导航按路线回去。
▲骑行中的北京
每次临近下班的时候,总看见一群西装革履跟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在气喘吁吁的追逐一辆已经挤满了人的公交车,可能是329路,可能是614路。
在车停下的过程中,他们总会做同一个动作,就是扯一扯脖子上的领带。
原来很多和我处于同一阶段的人们,都在为了「体面」而努力的生活着。
就像是我,当初为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头衔,为了让自己多出一份落落大方的底气,而一腔孤勇的,抛弃所有的,来到北京。
其实真正努力过的人都懂,当你决定放下一件事,最难的不是放弃那份光鲜和虚荣,而是放弃那个当初勇猛前进的自己,放弃这段时间内,自己做过的所有努力。
我看过一段话,它说,如果你不知道想成为谁,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商场,去大牌店不断的试衣服,。
你换上一套让你的气质行为都能发生改变的衣服的时候,当你被镜子里的自己所吸引的时候,那个就是你想成为的人。
在我特别迷茫的时候,我还真的去了商场,去了大牌店的门口,不过我没进去,更没一件件的试衣服。
觉得店员也不容易,在我还没有购买意愿,还买不起的时候,肆意的折腾别人,也是一种罪孽。
但是路过门店的时候,镜面玻璃反映出我的样子,我倒是细细的端详了一会,忽然觉得有点安慰。我比之前的自己,看起来,好多了。可能在挫锐气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是有失有得,只是我自己浑然不知。
我比刚来北京的时候,身上多了一份坦然与淡定,仪态和神情都更平和笃定了。这个发现让我惊喜,它像是在暗透了的日子里,涌进来的一丝强光。
马东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刻。当时有人说:心里面有很多苦的人,得需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
马东回答说:心里面有很多苦的人,一丝甜就能填满。
当时就觉得,啊,好像是这样啊。
▲你愿意用很多其余部分去换你想要的生活
比如,这杯奶茶喝的有罪恶感,但在其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和自己和解的愉悦。
年轻的时候,最不缺的就是从头再来的勇气,年龄小就是最大的优势和资本,可以满身冲劲儿而不怕无所得,光着脚来的就不怕光着脚走。
这个过程中,也许得到的没有想象中的多,但终究会有所得。
比之前的自己稍微强了那么一点,在不需要负担太多的年纪,这么站在远处想想,这件事挺让人高兴的。
北京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起码对外来者而言,这是一座光鲜而孤独的城市。
▲北京,光鲜而孤独
如果你有钱有资本,你看到的是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是日日推杯换盏中的江湖义气,和相互扶持;
而如果你一无所有,孑然一身,那你看到的,是这座城的孤独和计较,是白天出没在二三环之间,而晚上坐着拥挤的地铁回到五六环外的真实。
有人说在北京呆的久一点儿的女孩,只分「不是很虚荣」和「很虚荣」。
但「不是很虚荣」这五个字里面,也占了五分之二的成分是虚荣,而任何虚荣的姑娘,都很难和一个住在六环,房间10平方米,长得还过不去的程序员谈恋爱。
同样的,北京的男孩,也不会带着一颗慈善济世的心,完成对落寞少女的全包扶持。
你会在北京经历第一次失业,第一次失恋,第一次被排挤,第一次在街边哭,你知道人和人之间其实是有差距的。
众生平等这句话起码在我们这些俗人的生活里,四舍五入约等于一句废话,这里会打碎你关于白马王子的梦。
北京会告诉你,这里是有梦可做,但没有白日梦可做的北京。
很多人在北漂之前,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来北京之后才知道,想要的东西很具化:它可能是一个包,是一部最新款的手机,或者是一个可以安心生活的窝。
好多人不懂,LV的包不就是个装东西的袋子吗,干嘛有那么多女人能爱它爱到把它设为屏保,能一提起它就两眼发光。好多人说这根本是一场营销骗局,可我觉得不是。
便宜的包,装的是电脑,笔记本,银行卡和钱,名牌包装的,是底气和欲望。
但男孩子不懂,或者说,我们压根也不需要男孩子懂,自己赚来的,心理才踏实,才不用担心在任何时候,会有底气被忽然收走的慌张。
所有高配的成年人,都有“柔软的壳,笃定的核。”而每一份荣誉背后,流的是汗,拼的是命。
慢慢来,不要急,还年轻。
编辑 / 白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