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少了健康,精彩也将少了不少
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正能量”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积极、健康、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有价值的延伸阅读。正能量原创 · 文 | 孙延兵
来源ID · znL118
近日,2019诺贝尔化学奖揭晓,97岁“锂电池之父”— 约翰·B·古迪纳夫( John B. Goo)等三位科学家获奖。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定是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但能在97岁高龄获奖似乎更值得祝贺。
诺贝尔奖与其他奖有所不同,它有个规定,那就是奖项只授予当前活在世上有成就的人。
人如果死了,纵然成就再大,也不会被授奖。
它这个规定也让世界上许多卓有成就却早逝的科学家与之失之交臂。
获奖不仅是拼成就,更是拼健康。
据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汉学家马悦然,以及曾任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埃斯普马克,先后证实,沈从文若非去世,会获得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他却在评奖前几个月去世了,让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梦又延长了多少年,直至2015年莫言获奖,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这是不争的事实。
缺少了健康,人生的精彩也将会少了不少,尤其对那些有着聪明智慧、非凡毅力的人更是如此。
典型的是创作出《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不朽之作的路遥,却因劳累过度,在他42岁的时候,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否则,或许还会创作出优秀的经典之作。
人生的赛跑,速度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完全靠速度,尤其开始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耐力。
耐力好的人,才会走得更远,赢得更多。
人只有活着,才能有时间,有精力去完成更多自己想做没做的事情,才能领略更多人生美丽的风景,才会取得更多的成绩。
著名作家杨绛先生93岁时,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堪称人生的典范。
生活需要努力,需要进取,但不要拼命,更不需要无节制地透支生命,没完没了的加班、熬夜,掏空了身体,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
好好活着,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对集体,对国家。
人的身体都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
搞垮身体,也许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彻底恢复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顽强的意志。有时纵使两样同时具备,也不一定能挽回你的生命。
这是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