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禅林,寒泉在吟唱
己亥年,立冬后的周末之夜,似听到外面淅淅沥沥。凌晨,我写罢散文、敞窗远望,银杏灿黄、霜叶殷红,邻里大多窗帘未开。
节假日的拂晓,原本为写作最佳时段。忙碌一周的上班族,此时尚在梦境中。楼上楼下,未见上班日清晨那刺耳的拉拽家具声、铿锵有力的剁馅儿声以及豆浆机旋转的噪音。此刻,客厅大型假山盆景潺潺流水的音韵,忽然引发我去京西大觉寺听泉的念头。
青年至中年数十年光景,我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一带居住,以报人为职,以采编为业。有时构思受阻,便在区域内两处景区“听水”,以激发灵感。一是颐和园山后的苏州街,二是鹫峰下的大觉寺。前者,听河流涌荡。后者,听泉韵轻盈。相比之下,我更爱听泉思远。
但凡名寺古刹,多有奇峰可倚、灵泉浸润,加之古松参天、竹云疏影、池水清澈,禅林暮雨……每遇佛事,升扬到云间的梵音,会涤荡信众心中的五味杂陈。
或许是受大觉寺灵泉的影响,在采访生涯中,每到一地,便喜爱独自在泉边静听流韵。最深印象,当属江南镇江金山寺下甘冽的“中泠泉”、庐山康王谷晶莹似珠帘的谷帘泉、扬州蜀冈胜景中的大明寺泉、陆羽《茶经》中,高度认可的无锡惠山泉等。山泉,从古至今,低调自吟,面对风霜雪雨酷暑严寒从不中断,把山崖沟壑冲磨成硕大的问号。那不舍昼夜的低吟浅唱,谁能解意?
9年前,我已从海淀区移居朝阳区,距大觉寺远了许多。好在公交通畅、换乘方便,阳光升起时,我已面对一别数年的辽金古刹。恍惚间,竟然生发几许游子归来之感。
或许是昨夜风雨之故,见证近千年风雨沧桑的京西大觉寺游人稀少。院内一块辽碑,散落晶亮亮的雨滴。漫漶不清的碑文,把大觉寺的历史大致概括。其中一句,把古寺不同凡响处点明:“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
依山而建、冬雨浸润的大觉寺,金黄色落叶覆盖石径,散发淡淡清香。我迎着微弱晨光,在寺内放生池边伫立,回想古碑上记载的“泉史”,任思绪穿越到金朝第6位皇帝——完颜璟统治的“明昌之治”时代……
那年月,帝都“西山八院”中的清水院,亭台楼榭错落,泉流随处可见,茶香伴随吟唱。虽是寒冬,喜诗歌、书画的章宗,依然在林间暖阁把酒听雪,静聆流泉舒缓萦回。
美景,一如凡尘众生——兴盛衰微因果轮回无可逃避。这片盈荡诗境的水院,后来也因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逐渐败落。
直至辽代咸雍四年,邓善士来到水院,见依山傍水、清幽宜人。由于见到僧舍残破,院落萧条,慨然捐资“葺诸僧舍”。时光如梭、善念如霞。不久,水院焕然一新……
这座古刹,虽地处偏僻,却屡受“皇恩沐浴”。明代,宣宗朱瞻基赐“大觉”之名,清代,“风流天子”乾隆帝,在此剃度受戒。逃离后感叹:“仙阙少缘分,凡尘属寡人!”
晨钟,把我从追思中唤醒。但觉四周空旷冷寂、松竹摇曳、落叶纷然,冬阳无力。古寺千年银杏、明清玉兰、百年老藤和忘龄古柏,在簌簌寒风中,不知是否感到无助?
一条很窄的石板山路,被残叶覆盖。湿滑的脚感,铺垫出几许苍凉。忽然,我隐约听到泉在吟唱——轻轻细细、如泣如诉。时而清晰、时而被阵阵松涛淹没,像在陈述一个久远的传说。
我沿着山路拾阶而上,很轻易地见到了一泓清泉蜿蜒而下,清冽、透彻、活泼、舒缓,定睛细看,见丝丝暖气向上轻扬。在宁静氛围中,如此凸现个性,如此充满生机!
我把手伸进泉流,竟然有难以言表的温润感。在流波与手动的轻微撞击下,一股绵柔之力渗透指尖,与心田的恬静形成灵感,直至与附近明慧茶院飘来的暖香融通……。
这里的泉由何处来?流向何方?至今仍是个谜。我搜寻脑中储存的相关史料,细细梳理、自叙自问——清代河督大人麟庆所说“楼垣外双泉穴墙址入,环楼左右汇于塘”,似乎难以解释这处清泉的源头。这一泓穿墙而入、环楼绕山,过竹丛、经辽碑,几经蛇曲,终汇功德池的清泉,其源头,至今依然是谜团,一如看似简朴实则深奥的禅语。此泉的吟唱,从古至今,恍若涌动殷殷心曲、唐宋诗篇。我仰问冬云:名泉既有潇洒超然之态,岂能在意来者知源、去者知名?
入冬,看似满目萧索,实则以冷静步履迈向初春。春花初放时,大觉寺的名泉,便与南方空运而来的新茶互动成趣,彰显深邃空缈的“不可说”意境。大觉寺的茶事,以泉为基、茶为题,因玉兰娇美,禅茶舒放,早就闻名遐迩。每到禅茶演示之时,佛乐悠扬、茶话精辟,谈笑有鸿儒。玻璃杯中的明前新采,不仅愉悦往来客,也让茶女的眼神愈发澄澈。禅意茶事,自有一番高深别致。
想到这里,我走到一流清泉边,俯下身,用寒凉的清泉在脸上绽开晶莹的水花,让水波驱散心底尘俗,也由此打消了寻觅“泉源”的执着。千年流淌的山泉,有福缘伴随暮鼓晨钟、声声梵音,又何惧寒夜寂寥?想到此,我会心一笑,向两株千年银杏守护门前的正殿——“无去来处”殿舒缓走去。
阳光已然明灿,身后泉声依然,茶院开始迎客。我欣然看到,院内暖阁中,心存闲逸感的访者黑白对弈,天圆地方,品饮山泉冲泡的名茶……名泉若有感知,应是得其所愿。品者已有妙感,何须苦思泉源何处?
猜你喜欢:
冯新生:古村秋夕,春饼知味
冯新生 : 长沙寻“臭”
陈其林:魏延之死,千古奇冤
李根寿 :夏日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