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莱特》的观后感10篇
《柯莱特》是一部由沃什·韦斯特摩兰执导,凯拉·奈特莉 / 多米尼克·威斯特 / 埃莉诺·汤姆林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柯莱特》观后感(一):Kk
早就想看了。今年去香港(还是从香港回来来着)的飞机上看了一点,头太晕了没看下去。前段时间找时间看了!我好喜欢kk真的,很多人说她的方脸、地包天、扁平身材是大缺陷,但在我这里是区别于很多漂亮的别的女演员的点。正因为kk的脸不那么完美,才让她整个人很有故事性和可塑造性。在我心里她真的是英伦玫瑰
《柯莱特》观后感(二):莫名的喜欢
这部片子一开头我就觉得我会喜欢,原因是上来的台词很优雅很美。可能是一说英国口音,加上年代、服饰这些,很有代入感,毕竟我也是《唐顿庄园》的粉丝呢。
后面固然剧情实在有点奔放,演员演技也都很在线,所以我现在看电影的标准就是是不是能看进去,被吸引,被感动,这片子都合格。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Maurice》,想起了港片《待到香蕉成熟时》。
《柯莱特》观后感(三):Just a thought
被那首民谣“ Down by the sally Garden“打动。 那一天我差一点就买下一本Collette的短篇小说。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了我竟然有点忧伤。Collette并不是真的找到了自我,而是一直在寻找自我,她所做的都是为了那个Willy。“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真的很可笑。可是Collette竟然学会了适应;然而真正的她是不能适应的。幸好,最后有Missy来爱她。
《柯莱特》观后感(四):传奇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不可否认,Colette的一生实在是精彩至极,有才华还能折腾,很多事情,在今天看来还是惊世骇俗,可我实在不了解这部片子想表达的是什么。在看影片之前,恕我孤陋寡闻,我不知道19世纪,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女作家的存在,看过影片之后,对于她的了解也并没有更多。如果导演只是想存粹地记录一下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那就有些无聊了,还不如拍纪录片。这部片子,让我感觉像是在水面驶过的游船,船过无痕,什么都没留下。
《柯莱特》观后感(五):凯拉超美
故事中的愤怒和妥协合情合理,事件发展到某个情节,我会期待演员和剧情和台词会怎么行进下去,契合我某种心理并且有意外的惊喜和理解,真的就是一个电影吸引我的地方啊。
凯拉有点男性化的风格,但观众又知道她是个美人,承认她是一朵英伦玫瑰。她完全就是她自己,真爱至上,begin again,傲慢与偏见每一个表演都极美,我觉得我也有点男性化的特点,以后要找就是她的风格。谢谢凯拉诶
《柯莱特》观后感(六):艺术家的人生果然是需要不断的激情刺激
2. 被这个渣男坑了这么多年, 第1次发现他是个渣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止损;
3.艺术家的人生果然是需要来自不同方面的刺激,才能够激发出灵感,爱情也好,激情也罢,都是为灵感服务的;
4.男女主人公的open relationship,当两个人都很优秀,彼此独立,都保持了吸引其他异性的能力,又有共同利益的时候,这种open relationship才有可能产生和发展。任何一方如果是弱势的,这种关系形态都不可能存在。
《柯莱特》观后感(七):哦哦哦
真实人物的传记总觉得人物塑造上缺少一点痛快!也许这才是现实吧,现实不可能永远做明智的选择,现实就是不断犹豫游离勉强和妥协。她早该发现自己作为了赚钱的工具,但是她选择什么也不做。直到实在忍受不了才抽身去争取自己的生活。同性情节的演绎还可以,missy的出场让人为之一振。我始终觉得大多数都和柯莱特一样是双性恋者。
对了,有一段看了觉得很有意思,柯莱特的第一个同性情人那一段,这女人竟然同时跟她夫妻两人上床,看到后来才发现这应该是她丈夫故意安排的,她丈夫发现她有些同性情愫,所以故意给她安排了这么一段,这样她下面写的书就有了灵感和内容。
这部电影真的给我撼动太大了,尤其是在这个无所事事又略带焦虑的午后。
但真的,你要面对并且冲破这一切,在此之下,其他的所有障碍,性别,甚至这个时代,都拦不住你。更不用说婚姻。
一个是就算是极富有天赋的人,也是经历一阵很艰难的写作才能成就一个奇迹般动摇这个时代的Claudine。
另一个是奈特利表现出来的情绪,愤怒,和回应,在我眼中并不是戏剧化的表演,她是真实的反馈,并且是坚强的,不易的。
幸得此片,这股撼动的力量让我有点胡言乱语,但真的,充满感激。
《柯莱特》观后感(九):像一场轻吻,像快跑。在刮破西装与裙摆之前恣意闪耀
科莱特(2018)
如果不是这部生动的传记电影,可能还要错过很久这位雌雄同体、自由不羁的法国作家字句底色的人生。
剧情紧凑,人物塑造层次递进的丰满而立体。穿越一个世纪的性感而刚毅、难以小觑的灵气与才华,用纯粹去抵御复杂人性。酷的携风带响,掷地有声。
文学、女权、双性恋充满争议和魅力的闪耀元素,让「传奇」这个词也显得平庸。拥有最女性化的敏感和最男性化的反叛。逆时代大流而上的先锋。她感受到的世界,太过迷人。一双纯文学背后的眼睛,风驰电掣,灵动坚毅的审视着形式、逻辑、情感。让作品丰满又轮廓清晰的立住。
像一场轻吻,像快跑。 早已忘记,荆棘在不知觉的时候划破的西装,与裙摆。
《柯莱特》观后感(十):算不上喜欢
但是故事情节非常平常,没有起伏;对于双性恋女主的塑造,我觉得不太成功,第一位与女主交往的女士同时与女主丈夫有染,第二位是真爱,但是没有看点。我们需要的对双性恋的解读和能引起共鸣的交集,都没实现,基本是以情爱一场就结束,真的太过于空洞。
也许因为本就是传记类,时隔已久,那些细微的触动和纠结矛盾心痛已不记得,这样的情爱场景却更加记忆深刻,所以电影也是如此。
我个人觉得对于双性恋的电影还没有一部较为触动人心,对于这类人生存的世界的揭露,对于这类人的思想,需要一个机会传达给社会,目前我很惋惜也很期待,我深深感到世界有这样的需求,这类人终生矛盾,情感泛滥,我承认我是这类人,所以我觉得,不,我相信绝对可以拍的更好!绝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