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关于辞职的一点心里话,一定要看哟~
1
前些日子发的关于辞职的文章,收到了一个小女孩的留言说:“为什么工作这么不快乐呀?我还在读大二,听你说完,有点害怕工作了……”
这就是我最担心的情况了,也是我之前几乎从未抱怨或者书写负面情绪的原因。
因为我们有很多读者都很年轻,作为作者,用个人经验来影响大家的人生选择本身就会存在诸多偏颇,所以我一直在文章中努力鼓励大家做积极的、乐观的、丰富的人,而不是用文字宣泄我的个人情绪。
所以啦,为了鼓励这个小姑娘还有正在看文章的所有你们,也为了让我之前的个人情绪彻底翻篇,今天再写点心里话。
事实上,如今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客观回看之前的工作,我的痛苦并不全然来自于工作本身,而是来自于我无法协调工作与写作。
运营两个需要日更的公众号、保持高强度的写作输出、为了维持输出还需要保持同样高强度的阅读输入,本身已经是一件让人非常疲惫的事情。
和我差不多量级的公众号很少还有人和我一样,独自单打独斗就算了,还有一个全职工作需要打卡上班。
从2015年夏天到辞职前,四年里我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所以这其中的疲惫难以言喻。
更何况,我之前的工作内容和写作相去万里,很难互补给养,反而相互磨损与消耗。
客观回看,我之前的痛苦或许来自于太贪心,既想要工作的稳定,还想要写作的自由;既想保全自己、不涉风险,还想要闯荡这世界的波澜壮阔。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舍,才会如此疲惫。
而我,无论是个性还是特长,也确实是不太适合之前的工作内容。毕竟,我最不擅长的就是会计、数学之类的东西了。
所以呀,还在读大学的小朋友们千万别看到我的个人经验就放弃对工作的期待,因为这世间,有的是适合我们的工作,也有的是因为工作而变得闪闪发亮的人。
比如我之前认识的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阿姨,她已经71岁了,在退休之后加入了朋友们一起创业的这个事务所。当时因为我们要赶工作出报告,她连着好几个工作都在上班。
你看,拥有一份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实在是幸福,可以不必混日子,不必熬退休,扎扎实实地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丰富。
有朋友觉得,工作只是个营生,是个糊口的工具而已,不必太认真。
我从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要为工作付出20岁至60岁几乎大半个人生、每个工作日的白天、每天至少早九点到晚五点的八个小时,工作还会一直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交关系。
更重要的是,只有工作可以让我们经济独立、人格自由,也只有工作能为我们带来深刻的价值感与意义感。
2
他最著名的遗作圣家堂是我目前见过最壮观的教堂,虽然去之前就已经看过网络上的很多照片,但真的置身其中,看到那些高耸的穹顶、精致的雕塑,还有彩色玻璃窗映照出的光与影,有如神迹。
除了圣家堂,他还留下了很多建筑作品,散布在巴塞罗那的角角落落,每一个都注入了他神奇的艺术幻想、超群的建筑能力和一生心血。
虽然高迪是天才型的艺术大师,但就算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热爱的事业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迹”。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比如我的堂姐,她是建筑设计师,月薪从毕业之后的700块到现在的几万块,从最开始的职场新人到现在的公司中层,十几年间,她从未对自己接手的任何项目厌倦和烦恼过。
比如小秦,他做地铁设计,工作非常繁忙,别说996,有时候997都是常态。但他也从不抱怨,每次去车间看“新出炉”的地铁还会录视频给我,我们去国外旅行也一定会安排地铁之旅,看看别的国家、别的城市的地铁。
以前,我很羡慕他们,羡慕他们聊起工作时迅速迸发热情与能量,羡慕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仅有责任感还有使命感,羡慕他们不是在机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在创造独属于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工作,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一生不腻烦、一生不厌倦。
也许大家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工作,但也要努力寻找,不要放弃呀~
加油~
也许你还想看:
“还不是因为你太自卑了啊。”
最近我太幸福啦,哈哈哈!
今天写写我这两年最爱的女孩,不夸张的说,我这条命都是她救回来的。
知乎高赞:现在做点什么,可以在5年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