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个忘了加狗头的书生被骂得贼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那个忘了加狗头的书生被骂得贼惨

2019-12-25 12:00:26 作者:房昊曰天 来源:曰天者说 阅读:载入中…

那个忘了加狗头的书生被骂得贼惨

  从前有个书生,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他爹就指着天教他。

  爹:这是天。

  书生:天。

  爹又指指地上:这是地。

  书生还在抬头看着天。

  爹:……

  爹想:完犊子了,反射弧这么长,怕不是个智障吧。

  过了很久,还是个小孩子的书生才问出句话:天上边是什么?

  爹:???

  爹想:这才几岁啊,就开始十万个为什么了?

  虽然这样想,但有求知欲好事,爹就开始教书生读书,什么道家儒家佛家都教。

  结果后来熊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沙子,书生就在旁边孤独画画

  爹就很奇怪,说你画啥玩意呢?

  书生侧开身子沙地上一张贼标准八卦图。

  爹:……卧槽牛逼

  这个爹回家给自己基友写信,说哈哈哈哈我儿子是个天才

  好基友:……是是是,你牛逼,你最近在朝廷小心点,我听说有人盯上你了。

  爹浑不在意:盯就盯呗,我还怕那些个小人吗?

  好基友能怎么办,只能说行吧行吧,反正你死了,汝妻子吾养之。

  那年南与北,正分裂,奸臣昏君谋杀忠良,还要与北方议和。

  爹站出来,力言不可,遂被贬,还没到被贬的地方,就死在了半路

  这年书生十三岁,他爹告诉他,没关系的,爹有个朋友,说好了要养你们,你去找他,告诉他,要是敢食言,我做鬼也要去请他喝酒。

  爹:啊,我死了。

  就这样,书生开始跟着他的义父生活,新的生活当然是可喜的。

  义父这里有学问精深老师,有可爱的小师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只是偶尔在深夜无人的时候,书生抬头望着星空,还是会想起他爹。

  想起他爹带他去游览王安石留下的踪迹,给他讲人心欲望,和人应该变成什么模样

  还有爹带自己在京城时,带自己见到那么广阔天地,那样英雄人物,岳将军也好,从战乱中从不屈服的文人也罢,爹爹就在这些人里谈笑风生

  自己站在一旁,从未有过快活

  现在的生活当然很好,只是自己终究没有爹爹了。

  师妹不知何时偷偷从门外探进头来,给书生递上一方帕子,书生就从哭泣中笑起来,说师妹啊,你这样不合礼法的。

  师妹吐吐舌头,说我只是不想让你一个人哭。

  书生心中一暖,像是天空中的星星落入师妹的眼中,继而又化作暖流,传入心里。

  几年后,书生与师妹订婚,师妹当然是义父的女儿,义父看着这一对,笑得合不拢嘴

  那年的书生意气风发,觉得自己只要去京城,定然能高中

  只是命运对他实在不公平,那年冬天,他父辈中的佼佼者,他的岳父,义父,病逝在了大雪之中。

  他的义父叫刘子羽,年少时逢靖康之难,毅然弃文从武,曾率三百宋兵死守三泉,击退金人,也曾辗转多地,屡立战功

  后来一力主战,被贬后寄情山水

  义父笑着对书生说,这辈子抚养成人,也算不虚,你要记住,既然你想要做学问,就不要忘了自己此时的志向

  “你要做圣贤。”

  书生泣不成声

  后来书生给义父写过挽诗,诗曰:廊庙风云断,江湖岁月侵,一朝成殄瘁,九牧共沾襟。

  十八岁,书生进京赶考,一举考中。

  只是书生的运气实在是不太好,他从父亲和义父那里学到的气节,让他不可能主和。

  要一雪国耻,打得过就战,打不太过就守,和是什么玩意?

  然而书生摊上两个主和的丞相,迎接他的就是疯狂被贬。

  师妹就劝他,没事的,我们对得起自己就好。

  书生就笑,说放心吧,总不能让你嫁给一个小人。

  那些被贬的年头里,书生也没闲着,身为一个学者,办教育讲座肯定是基本操作

  但还有些非基本的操作,很让人感动

  书生一心扑在社会保障制度上,有了什么天灾人祸,朝廷不管,他也要拼了命去管。

  百姓的命,岂能不是命?

  当书生发现自己力量,最多只能管一地,并不能让整个社会的保障救济制度好起来。

  他就开始上书。

  这世间福利制度,多的是你把钱捐给养济院,最终都落到其他人手里。

  毕竟穷人不算人。

  而大宋朝已经算好的了,还有诸多的福利部门,放在其他朝代,连部门都没有。

  书生觉得这不对,他对天子说,许多人堵住了您的耳目,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独未之知。

  这么危言耸听,那天子当然不乐意,说你特么要讲大宋完了?

  书生:还不至于,但估计也没多少年了。

  师妹捂住了他的嘴,说别,这句就别往外说了。

  所以书生还是捡回了一条命,只是疯狂被贬,直到有会说话的朋友给他解围

  朋友对天子说,这世上就是有那么些人,您越骂他,他越觉得自己有了名声,您不如把他调到他强调的部门,让他给你出力,他就没工夫骂了。

  天子:哟,机智

  书生遂能去处理社会救济。

  救济灾荒,卓有成效,天子都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喷子真有点水平,要给他升官。

  书生:不行,不能升官,当地百姓没有推举我,我做的还不够

  天子:???

  反正书生就这个脾气,后来他终于得到了基层百姓的推举,天子赶紧把他调离基层,升官了,也开始进入天下人视野

  这位书生讲学,救灾,每到一地,都微服出巡,与所有平民百姓聊天。

  然后改革不合时宜的政策

  这期间书生也没忘了做学问,他这些年浮沉,学问更加精深,明白了什么叫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

  更明白了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

  饮食者,天理也,美味者,人欲也。

  夫妻者,天理也,纳妾者,人欲也。

  存天理而抑人欲,则天下大同

  师妹:你自己说的哟,不许纳妾!

  书生就笑,说放心,我不会输给王荆公的。

  书生的朋友经常嘲讽他,说你这就不行,一点都没有风流子弟意思

  书生就笑,说风流也是人欲,饮酒也是人欲,你若是不风流不饮酒,或许早就能够领兵北伐了。

  朋友:那若是不风流不饮酒,我岂能撑到北伐时候?早早就无聊死了。

  书生哈哈大笑

  只是师妹并没有陪伴书生太久的岁月,书生四十八岁,也就是刚刚接触社会救济那几年,师妹就已经离他而去了。

  空旷寂寥人世间,唯有学问陪伴着书生。

  此后的许多年里,书生再未娶妻,也未纳妾。

  那些年里,书生认识了不少人,接待过不少人,曾经有个家境贫寒学子来找他求学。

  这会儿书生住在山里,他习惯了用粗茶淡饭招待别人,就这样招待了这位学子。

  学子愤愤不平,认为是书生瞧不起他,讽刺他穷。

  书生:???

  所以很多年后,这位学子就开始喷他,疯狂的喷他,有的没的全在喷他。

  当然书生这些年也结了不少仇人,他在各地改革时,得罪了佛家的无数信徒。那些逃避赋税的,混吃等死的,都入了庙,书生强制强散了许多尼姑和尚,令他们还俗。

  后来又有一任相国,主战,但结党营私,在军中掺杂耳目,只想着北伐有成就可以把持朝政

  书生连他也怼。

  书生的朋友倒是愿意抓住这次机会,他说无论如何,北伐总是好的。

  书生摇头,说这样的北伐,不要也罢。

  于是书生迎来了强烈反击,那个自以为被羞辱的学子,此时已经是监察御史,历数书生的十大罪状批判他。

  说他勾引尼姑,纳尼为妾,不然凭什么要让尼姑还俗,还有自己的儿子都死了,儿媳突然大了肚子,你说这是谁干的,等等。

  书生气极反笑,说这样的罪名也有人信?

  但罪状里还有一条,说他把持言论,以言引政。

  这条天子信了,定了书生的罪,那当然其他的言论天下人也就信了。

  朋友说,这次你危险了。

  书生说,没事,辞官就辞官,但事情总要说清楚

  于是书生写了一封表文,说你们传我,偷了别人的钱财,逼尼姑还俗做妾,又把学院给拆了,同时改成寺庙,那我到底信不信佛?

  又传我儿媳的丑闻,原来这种公告天下的指责,是可以没有任何证据的啊。如果有证据,那想来你们都已经考证过了,既然这些都不是假的,既然你们都考证的这么清楚,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认了就是了。

  从此以后,我要对你们说:作福作威,总大权而在已;曰贤曰佞,付公论于得人。

  我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表上,书生辞官,撑着老病的身体回家讲学了。

  朋友瞠目结舌,说你写的什么狗屁玩意?

  书生:……这不是很清楚他,他们捕风捉影,凭空捏造,我都说了啊。

  朋友:你没说啊!你一直在反问啊,你还说你已经认罪了!

  书生:……我那是讽刺,讽刺不行吗?

  朋友:你是不是傻,这年头你不加狗头,谁知道你是不是友军?

  书生:……那会怎么样?

  朋友叹了口气,说估计会有人说你已经认了罪,把你的污名告知天下,彻底搞臭你。

  书生笑起来,说只是这样而已啊。

  朋友瞪着他,说什么叫只是这样而已?

  书生笑着摇摇头,说我这辈子不是没有污点,我也曾经先入为主,诬过一个妓女,我很后悔。但这是我的罪孽,是我修行不够,而不是我学问的罪孽。

  “只要我的学问还在,我的名声臭了,人死了,又有什么可惜呢?”书生淡淡的笑。

  朋友拱了拱手,一杯酒饮下,说兄弟,那我希望你的学问千载以后,仍旧有人记得

  书生笑起来,说不必希望,它一定会的。

  人生最后的那几年了,朝廷里的政敌果然大肆批判书生,把他的学问称之为伪学,限制他办讲座,也限制别人去听。

  一时间,谁跟书生有过联系,纷纷避之不及。

  世情冷暖,此时便都得见了。书生却似乎毫不在意,他拖着病体努力将他的著作整理完成,对着窗外空荡的天地,一笑辞世。

  书生想,师妹,我可没有食言,这辈子我只有你这一个女人

  存天理抑人欲,你也是我的天理。

  那年朝廷里涌动着当权者潜规则,不许人去给书生祭奠,门生故旧,鲜有人敢出头

  而书生的那个朋友,不远万里,劈风斩雪,非要当出头鸟。

  朋友前来祭奠书生,一场痛哭,挥毫写文: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这位朋友,当然就是辛弃疾,而这个书生,则是朱熹。

  多少年的争论,笑着他的丑闻,谈着他的天理杀人,又有多少人愿意亲自去多看他一眼呢? 那些青史长河里的人,也都曾真切的活过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