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ZARA》读后感1000字
《从0到ZARA》是一本由[西]哈维尔·R.布兰科 / [西]赫苏斯·萨尔加多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8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要么是翻译差要么是写得烂
●还是写的很详细的一本书 比较喜欢后半部分ZARA的危机与优势 有比较客观的分析 其实对于阿曼西奥之前并未听说因为他太低调了 后来因为公司上市才不得已暴露身份 在对家族的介绍并没有仔细看因为分不太清 难得看的一本类似于人物传记的书籍
●大主题下的叙事结构及内容并不清晰啊,这本书30%厚度归功于意大利人那一长串名字。
●还是可以的吧,也许是从西班牙语翻译为中文之后有很多文字失真了,但是也不能怪译者,毕竟要准求真实准确,或者有事西班牙写作风格就有些冗长,还是推荐吧,毕竟研究zara的中文编写和译本的书并不是很多.今天算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吧,后面跟阿曼西奥有关的人物分析实在是太冗长了,几乎没有什么营养,总之对于这个定价来说,这本书不值,也许是西班牙作者对于案例分析的风格和国内不同吧,总之这么长的书,吸取的一些精华真的费劲,并且量不多
●或许是因为阿曼西奥太低调,书中对事实细节和深度人物特征的挖掘很少。不过阿曼西奥在经营Zara时的两个坚持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是坚持橱窗对销售最重要,极少的广告投入——考虑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逛街时对时尚、品牌的认知信任来自线下橱窗的强化,另一个是围绕让消费者快速获取时尚衣服的可能性构建业务——包括坚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在信息系统上大量投入。
●传记这么写简直是研究报告
●对zara这家公司比较感兴趣,备考期末的时候顺便看的。整本书感觉重点不突出,讲了很多阿曼西奥身边人的分析,这很没有必要。我主要是看这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在各个转折点上的战略决策,谁要看你家里的那些事儿呀?总体来说看的有些无趣。
●写得太细碎了,当然这也和主角太低调,没有太多独家资料有关。
●为了论文研究课题而读的,我想要的营销部分所占篇幅只有一点点,也没有什么新意,都是已经知道的了…… 又及,品牌创始人低调到这也没什么值得挖的逸闻吧……
《从0到ZARA》读后感(一):阿曼西奥是全球知名服装品牌Zara的创始人。2016年,阿曼西奥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二位。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ZARA品牌创始人。这个出身贫寒、40岁才开始创业的男人,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创立了覆盖全球,令人惊艳的ZARA时尚王国。 本书讲述了他的人生、他的家庭,并揭秘了ZARA独特的零售理念。
·阿曼西奥是全球知名服装品牌Zara的创始人。2016年,阿曼西奥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二位。
·阿曼西奥低调、神秘,从不在公众场合接受采访,因此外界对他知之甚少。
·他开创了“快时尚”模式,全球15天生产周期,每周2次上新,带给消费者最新潮最时尚,却又可以负担起的衣服。他摈弃传统广告,大胆的选址、吸睛的橱窗、考究的陈列是他成功的灵魂。
·本书在西班牙再版九次,是第一本深入研究Zara所在集团Inditex Group的书,同时也深入探讨这位神秘背后人物。
《从0到ZARA》读后感(二):何德何能(还没有看完结构紊乱)
2019年1月7日 养成读书笔记好习惯。
07 重塑奥特加的一生就仿佛在拼衣服拼图。
那些神秘的人物之所以充满谜题,恐怕是周围亲朋好友都守着讳莫如深的契约或者秘密。
而真正的神秘不是在于他不抛头露面,而是巨大财富的疯狂累积。
但偏偏他又不是特朗普那样的大嘴巴。
从神秘感引发,甚至在2001年上市都没有去敲钟。
7
我自己的评分:
受众评分:
阅读容易度:(是否适合众生)
初衷是这家店的衣服还基本上买得起。
自己也写了关于高ZARA的公众号 险恶的DUTTI
欢迎关注我各人公众号主要是读书笔记名字:从ZERO 到 zara
装潢:texture非常舒服,有CASH的凸印。我觉得以后要严肃认真地用单反拍出细节。
内封面外封面触感很棒阅读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1. WHY SO FAST?
2.HOW TO MAKE IT ?
3. WHY NO COMPETITORS?
封底上写着零广告,显然现在已经不是ZERO了。不过也没有多花经精力在代言人上。
看到第三章 或许才开始触及到核心 成本,瞬间就想到那些看似BLINGBLING或者极度型格的OUTFIT都是从脏乱不堪的厂房出生 一天工作10小时,却给6小时的薪酬。
《从0到ZARA》读后感(三):Zara的故事:快时尚如何颠覆服装行业陈规
文/郑渝川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西班牙Inditex集团可能显得有些陌生,但肯定听说过这家公司下属品牌Zara(飒拉)。Zara以及GAP、H&M、KM、优衣库几家品牌,在服装品类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类“快时尚”,使得都市消费者可以以十分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与全球当季时装时尚品味接轨的衣服。这一过程也被褒扬式的称为“时尚的民主化”。当然,“快时尚”及其开创品牌Zara,也一直面临强烈争议,最集中的批评集中在诱导过度购买,产品质量远远称不上卓越精良,因而消费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衣柜,这就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材料和资源浪费。
Inditex集团多年来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服装零售集团。有趣的是,这家公司尽管在全球已经拥有数千家直营门店,网上业务也十分发达,却没有像其他很多知名企业那样,把总部迁入巴黎、纽约、米兰等全球时尚潮流的一线城市,连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也不考虑。Inditex集团的总部一直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该地区最有名的城市是拉科鲁尼亚),距离马德里的高速公路里程有600公里。公司上下内外对此都颇为微词,因为从物流角度考虑,距离中心城市过远,意味着人为加大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也不利于吸引人才。
但Zara品牌、Inditex集团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却一直固执己见。他不愿意从加利西亚迁入更加繁华的马德里或巴塞罗那。Inditex集团只好迁就他的想法,想办法将公司的生产车间向加利西亚各地迁移,之后在互联网开始扩散的背景下,更率先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业务导航系统,统一集团从产品包装、标识到其他环节的一切标准。物流成本高、额外运输时间的压力逼迫Inditex集团进一步简化生产流程,以确保能够做到急速上架新品。为了增强终端与公司总部的联系,Zara店铺很早就推广了平板电脑,门店店长可以实现高效的库存与销售管理,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客户信息可以实时反馈到总部,无需总部调配,货品可以灵活在门店间调转,这是该公司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做到的。
非但如此,Inditex集团还竭力缩短新款更新的周期。不管在中国,还是其他许多国家,服装行业迄今沿用着传统的运作模式,即提前一年由设计师列出生产的款式,由加盟商及公司总部销售部门下单确定生产数量和款型,提前半年到三个月生产,然后放入仓库,等到时间到了依次发到门店销售。这种传统模式可以相对有效的控制生产浪费的风险,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引领市场潮流,但最大弊病就在于低效,还可能造成严重滞销、返仓积压,并且,货品更新频率通常只能维系在一个季度一次,会让经常逛街的顾客产生严重的视觉疲劳。
Inditex集团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的贡献就在于,完全抛弃了传统运作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将产品分为流行款和常见款,前者需要追逐潮流,推出更多款型,每款货量相对较小,频繁上市,让哪怕是经常逛街的顾客每次到来都能发现惊喜;而后者则是可以搭配其他各类型衣物,品质和风格稳定的常销品种。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GAP、H&M、KM和优衣库,其实不过是Zara模式的复制品。
Zara模式的另一大奥秘还在于,为了满足亚太市场的需要,Inditex集团在该地区也选择了供应商和代工商,但欧美市场的产品仍主要出自集团所在地加利西亚。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居民收入相对较少的国家,劳动力成本当然也要比英国、德国等国家要低,Inditex集团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通过订单外包,转嫁了直接运营生产所需要承担的劳动力福利成本,而将生产总成本控制在非常低廉的水平。这样一来,直接产自欧洲的产品,就大大节省了运费,还能规避欧盟和美国的关税壁垒。
西班牙加利西亚电台评论员哈维尔·R.布兰科和记者赫苏斯·萨尔加多合著的《从0到ZARA:阿曼西奥的时尚王国》一书,近日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引进出版。这本书向读者揭秘了长期以来保持低调,很少为外界所知的Inditex集团及其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解析了Zara成长为全球著名服装品牌、快时尚第一品牌的奥秘。了解阿曼西奥·奥尔特加的创业传奇,也有助于读者对于快时尚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全书第一章、第二章回顾了迄今为止,对于消费者、读者而言,显得非常神秘的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创业史。依照书作者的介绍,阿曼西奥·奥尔特加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中的“异类”,对于物质享受没有太多奢求,对于曝光在公众视野更是避之不及,更接近于古板的美国清教徒或者德国人,一心忙着工作。Inditex集团的生意从家居服做起,初始阶段也是从事生产制造,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因为意识到了单一的生产制造利润稀薄,继而主动的抛开上游品牌企业,开创了Zara。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关Zara的品牌特征、营销手法等,有很多也确实出自阿曼西奥·奥尔特加个人之手。尤其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将服装生产从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控制到最短12天的周期,表现出超一流的垂直整合能力。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书作者介绍了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开创的时尚帝国在资本大鳄的帮助下,走向上市,并在之后开启大规模扩张(购买地皮、开设新店)的过程。进入第四章,读者可以了解到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领导时期,Inditex集团的公司架构。
尽管Inditex集团在运营效率上做到了接近极致,但这家公司也面临着诸多突出风险,有些甚至很可能成为致命危险。例如,不断增加的开店数量,需要公司付出高额的购地或房租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又如,在中国等新兴市场,Zara品牌面临着GAP、H&M和优衣库的强烈竞争,还需提防更多本土化的快时尚品牌借助移动互联时代抢夺其市场份额;再如,线上销售与门店销售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还有设计部门对于消费者喜好、消费模式等的预判都存在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书作者在全书第五章中还提到了Inditex集团面临的产权风险,一方面是Zara品牌经常被控抄袭大牌设计的诉讼风险,另一方面,欧洲市场之外的其他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以Zara等全球快时尚品牌为学习甚至抄袭对象的行为。
所评图书:
书名:《从0到ZARA:阿曼西奥的时尚王国》
作者:(西)哈维尔·R.布兰科、赫苏斯·萨尔加多
译者:刘萍、史文静
《从0到ZARA》读后感(四):zara首席产品经理给产品人的8个启示
“只有有钱人才能衣着光鲜是不公平的。我想要解决掉类似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
这句霸气的鸡汤式的引言出自Zara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670亿美元身家在2016全球福布斯富豪榜排第2仅次于盖子,一个卖衣服的传统行业老板。
从一个出生贫困的加利西亚裁缝到富可敌国的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奥做对了什么?最近读新书《从0到ZARA:阿曼西奥的时尚王国》,拆来看看阿曼西奥作为Zara的首席产品经理给我们的启发。
1、找到“产品机会”的一种好方法——普及,想办法把当前的小众转变成大众产品。
产品使用的人少,可能的原因是定价高多数人买不起、使用成本高普通人不会用或者质量设计差很多人不愿用。凡能通过产品创新解决这3个问题就可能创造一个大市场。
Zara早期进入家居服市场时,在产品定价上“我们的开价比市场上大部分同类产品高出一些,但质量相同的纺织品里,我们的价格最低。”;在产品设计上,“GOA制成的居家服有剪裁、有设计。传统意义上的居家服就像个带袖子的布袋,GOA则打破了这一概念。” ;关注被遗忘的顾客,“不少过于丰满的女士羡慕地看着那些她们穿不进的居家服,于是阿曼西奥决定生产大号和超大号。” 结果是,无数女士穿着居家服上街。
通过产品创新让没有穿居家服的人开始穿居家服,普及了居家服。后来Zara让买不起大牌的人却能拥有大牌的时尚感,普及了时尚,是同理。
Apple和Microsoft降低产品复杂度和价格,把电脑从极客工具普及到普通人的桌面。
YouTube降低使用成本,把拍摄视频普及到人人都是拍客。
微博降低使用成本,让文笔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写段子走红。
被普及的产品代表了已被验证的需求,产品经理只需创新让更多人用上。
2、产品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认知优势大于产品优势
Zara的产品定位是高端时尚平民化,牢牢占据了“买得起的时尚”的用户心智。
想用十分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与全球当季时装时尚品味接轨的衣服时,就选Zara——这种用户心理认知要比服装质量更为重要。
想看高清优质短视频我们会想到开眼,想看乡村社会摇短视频我们会想到快手,想看性感美女短视频我们会想到微拍,这就是定位。
所以你希望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首先想到你的产品?
3、围绕定位构建产品、运营、推广体系,所有策略服务于产品定位
Zara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都是为了保证用户能快速获取平价时尚的衣服并强化这个认知。
设计,Zara的设计师都是平级的,有权利自主决定产品设计和推广方案,是为了在设计环节更快捕捉时尚潮流走向。
产品标准化,Zara率先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业务信息系统,做SOP,统一集团从产品包装、标识到其他环节的一切标准。是为了做到急速上架新品。
物流,ZARA物流仓库规模是亚马逊的9倍,所有的远程运输都使用飞机,而非货船,是为了不让物流拖慢上架新品的时间。
信息系统,Zara门店店长通过平板电脑随时把客户信息反馈到总部,无需总部调配,货品可以灵活在门店间调转,是为了及时收集用户需求并提升服务品质。
选址,ZARA在最繁华的大城市开大店,选择与品牌相匹配的城市和地段,是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
垂直一体化,控制整个流程(从市场调研,到设计、打板、制作成衣,批量生产、运输、零售),是为了让消费者快速获取时尚衣服。
评论家从其中某一项或几项来解读Zara如何创新和反常,但阿曼西奥心里清楚的很——一切都是为了高端、平价、快、时尚。
那么你的产品、运营、推广、品牌等一堆大大小小的动作是否在支持着你的产品定位呢?
4、知道用户最重要的接触点touch point是什么,对Zara来说是橱窗
A touchpoint can be defined as any way a consumer can interact with a business, whether it be person-to-person, through a website, an app or any form of communication (“Touchpoint Glossary”, n.d.). When consumers come in contact with these touchpoints it gives them the opportunity to compare their prior perceptions of the business and form an opinion (Stein, & Ramaseshan, 2016).
用户在哪里接触到你的产品,完成沟通、形成认知,你就在那里加大投入。
阿曼西奥坚持橱窗对销售最重要,一开始我不太理解,后来细想了一下觉得老爷子对服装理解很深——生活中人们在逛街时对时尚、品牌的认知信任来自线下橱窗的强化,香港一个5㎡的小店兜售给你劳力士你会忐忑不安,Zara没有劳力士知名但1200㎡的大店外面嵌着宽5m的橱窗瞬间让你产生了大牌的感受。橱窗是服装品牌沟通的最强点。
所以无论是做产品定位还是推广,先思考一下用户最重要的接触点在哪里?
5、产品本身是最好的宣传
“我们要让别人为我们宣传,也要为他们的宣传铺平道路。”
ZARA几乎不打广告,极力压缩营销费用,营销就是它的产品、定价、开在各种人流密集商圈的大门店和世界各地接头提着的Zara的购物袋。
把巨额广告费投入到产品提升上,从而真正还实惠于用户,Zara让产品人看到了专心做好产品的希望。
6、所谓全栈即垂直整合,本质为了品控和效率,非性价比最高
我们近期常听到的全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ZARA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所用的模式,叫Vertical Integration(垂直整合)。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将服装生产从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控制到最短12天的周期,表现出超一流的垂直整合能力。
什么功能放在产品内做什么功能拿到产品外做?是自己做还是找别人做?可以简单理解为:为了效率,内部解决,比如PGC。为了低成本,外包协作,比如UGC。
7、体验营销比付费广告更有效,有效传递感受比推广重要
Zara没有和外部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签约,也从不把公关、橱窗设计或服装设计等项目外包。一切都是在集团内部完成。
为了保证用户在店内获得最佳体验,Zara的策略很像另外一家主张“End to End”的公司——Apple,因为感觉不说谎,让用户通过体验产品从而爱上产品是最划算的营销推广。
8、真正满足顾客需求
有点像一句废话。
用户对服装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比如礼貌的收银员,漂亮的导购,精良的广告片也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丰富的款式、时尚的颜色、低廉的价格。
德鲁克说过一句话:“只有鞋子是真实的”,意在强调对公司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抓住用户对鞋子的需求,其他的比如利润随之而来。阿曼西奥聪明之处就在于坚持认真做衣服。
最后,产品人如果不小心拥有了成为下一个阿曼西奥这样大的梦想。那么最重要的其实是要像这位Zara首席产品经理一样:
“明明是个胆儿不大的孩子,但是一做起生意来就会胆大包天。 ”
作者:kk,前腾讯产品经理,创业中,柚子生活COO。个人微信号:718067190
《从0到ZARA》读后感(五):“Zara之父”:最神秘的世界级富豪
本文作者:求鲤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复调工作室(微信ID:ifudiao)欢迎关注!
《从0到Zara》《从0到Zara》与其说是一本关于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的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一部Inditex集团,尤其是Zara服装品牌的发展史。这本书不仅可以满足传记爱好者的口味,更是零售类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一本参考手册。书中对Zara的发展历程、成功原因、管理架构、存在困境和发展前景等都做了专业而详实的记录与分析。可以说,想了解Zara的人,一定要读这本书;想超越Zara的人,更要读这本书。
最神秘的世界级富豪
全球知名服装品牌 Zara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当我提起这个名字时,或许喜欢西班牙历史、文学或者足球的朋友们能判断出这是一个典型的西班牙裔的人名,但大多数朋友都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我说起Zara时,相信很多人一定知道,就是那个世界知名的服装连锁品牌!而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正是这个世界级服装品牌的创始人,被誉为“Zara之父”。也正是阿曼西奥,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位居第二,在服装零售领域整体上略显疲态的今天,他竟然打败了无数金融巨鳄与互联网新贵,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Zara 在巴林的门店作为世界级富豪与全球知名品牌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的低调程度甚至可以用神秘来形容。他绝少拍照片,几乎从不和媒体打交道,更不喜欢做公开的演讲,因而外人对他的了解可以说少之又少。也正是因此,想写一本关于阿曼西奥的传记可以说难上加难,正如两位传记作者在书中所说“重塑阿曼西奥·奥尔特加的一生就仿佛在拼一幅拼图,拼图碎片纷乱复杂,得费好大一番功夫才能把各个碎片拼到正确的位置。”
被认为可能是阿曼西奥小时候生活过的房屋比如关于他的出生情况,无数新闻记者或传记作者都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不过直到现在,人们也仅知道他的出生日期是1936年3月28日,而关于阿曼西奥的出生地和小时候的住址都不确定,只知道大概在西班牙北部的布斯东果一带。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1936年的西班牙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内战之中,所以街道房屋的毁坏与重建、档案资料的损失与散佚、相关人员的搬迁或离世等都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阿曼西奥当年的情况增加了困难。而另一方面,阿曼西奥本人的低调与沉默,也使得这一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知晓。
阿曼西奥年轻时的证件照我们不能想象,这样一个世界级富豪,在1999年9月首次在集团财报上亮相以前,竟然几乎没有一张在媒体上公开可用的照片,他的外貌鲜为人知,甚至很多新闻报道中连他的名字都会误叫做“阿曼多”。在此之前,人们对于阿曼西奥的印象仅停留在1995年《世界》报上刊载的一张身份证照片。在新闻界有这么个说法,即“刊登过的照片就是已经销毁的照片”,但阿曼西奥在Inditex集团(Zara品牌的母公司)年报上的照片却在各类新闻档案中霸占了1年零1个月,毕竟Zara掌门人的照片全世界媒体仅此一张。
阿曼西奥1999年拍摄的首张照片即使是这张如此重要的照片,阿曼西奥也不过是穿着最平常的西装站在公司门口随意拍的,脸上没有化妆与修饰的痕迹,甚至在露出来的衬衫部分,还能看到有褶皱。这足可看出这位老兄是多么不拘小节与不爱拍照了。 《从0到Zara》的作者,关于阿曼西奥首张公开的媒体照,做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 “1999年露面后,这个原本可以无视外界目光和评论,在拉科鲁尼亚任意闲逛的男人,这个晚上9点还能在家门前广场上遛狗的男人,不得不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年报交给媒体的那一天,那些期盼着能够拍到这位加利西亚最难以捉摸的商人,并以此载入史册的摄影师们的美梦就此分崩离析。对于那些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捡漏’的摄影师更是如此。”传记作者的这段话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一张普通的生活照竟然能对阿曼西奥的生活和媒体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位世界富豪的神秘由此可见一斑了。
阿曼西奥与好友合照在步入新千年以后,阿曼西奥与媒体打交道的次数虽说还是少得可怜,但毕竟留下了些许采访记录与照片,总算是有迹可循。有记者曾经问阿曼西奥为什么一直逃避闪光灯,一直不想成为名人时,阿曼西奥回答:“就像我一生都在做的事一样,我喜欢追求平凡的事物,比如,在沙滩散步或是在玛利亚皮塔的露天阳台上一边看报纸,一边喝咖啡。我知道如果我开始出现在媒体上,如果我开始妥协,那么这些平凡的美好就将离我远去。”
零广告与靠橱窗
创始人阿曼西奥是一个如此生性低调且不愿接触媒体的人,他一手建立起来的Zara品牌也是如此。
阿曼西奥在拉科鲁尼亚的圣罗森多街开设的第一家店(现已搬走)首先,Zara从不打传统的广告,好像它根本不屑于用广告来提升销量。Zara至今没有与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签约,也从不把公关和橱窗设计等项目外包,一切都是在集团内部完成。这在当今这个销售额大力依托广告宣传的年代似乎也是一个另类。 但不打广告不等于不重视品牌形象。Zara在店铺选址、橱窗设计及店铺内部装修上的支出,意义并不逊于其他公司在广告和推广方面的投资。同时Zara拥有着在欧洲各大城市位置最佳的广告牌,以及印有Zara品牌字样的购物袋等等。这些宣传手段与商业细节的把握都对Zara品牌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拉科鲁尼亚多特雷里奥街的Zara门店,是阿曼西奥最偏爱的一间店铺其次,阿曼西奥坚持认为不同品牌的连锁店就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佳途径”。他非常重视门店橱窗对品牌建立与顾客吸引的重要意义,曾下过一个著名的判断“销量上的过失90%都源于橱窗。” 阿曼西奥对于橱窗的重视起到了应有的效果,Zara的橱窗确实广受顾客的美誉。据《从0到Zara》的作者记载“有一天,顾客惊奇地发现橱窗被布置成了农场,活生生的兔子和母鸡在里面踱步;还有一天,橱窗里出现了一张老旧的吧台,就和那些年遍地开花的爱尔兰小酒馆里的一模一样;又过了一天,橱窗又成了港口的样子,甚至还有真的小船。Zara最初的两家店铺甚至尝试过把整条街‘搬’回店里。它是如此栩栩如生,还能看到挂在晾衣绳上的衣服。”
Zara店内布局除了橱窗门面的设计,走进随意一家Zara店内,你会发现它货品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男装部一般有严格的服装陈列顺序,先是运动服,然后是按照颜色放置的其他服饰,一般衬衫边上会有配套的裤子,男士们通常讨厌繁琐,而会直接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就走,不会犹豫很久。女装部则不然,那里需要更有创造性和更大的移动空间。服饰不必根据颜色来摆放,客人们自己往往根据喜好决定色彩搭配等等。这些来自于一位Zara门店经理的经验陈述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店内陈列的用心与细心。
Zara的成功秘诀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阿曼西奥的生平和Zara的发展历史。
阿曼西奥14岁时当过送货员的服装店因为无法接班父亲铁路上的工作,14岁的阿曼西奥成为了卡拉服装店的送货员。忙的时候也要帮忙擦窗户、包装货物,做些营业员的活,一干就是三年。后来几经辗转,27岁时他成立了公司GOA(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名字首字母缩写AOG倒过来),39岁时他决定开设自己的首家服装店,并渐渐发展为今天的Zara商业帝国。
Inditex集团的一处办公大楼及厂房从Zara萌芽至今,只有短短四十年的时间。这对于一个新兴互联网公司而言,或许是很漫长的,但对于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拓展服装零售品牌来讲,可以说发展神速。 对于Zara的快速成功,有人认为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仅凭地理位置(加利西亚)恶意揣测,说只有毒贩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成为百万富翁。但也有人认为无须去探寻那些所谓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它们根本不存在。阿曼西奥是靠服饰出名的。他卖的衣服好看,价格又能让人接受,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一切都合情合理。按照Zara自己官方的说法,引领时尚的服饰、品质优异的服务和亲民合理的价格是他们成功的理念。可以说大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那Zara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呢?这本《从0到Zara》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花了近一半篇幅为读者不厌其烦地仔细分析了Zara成功的原因。 1、大胆的选址与吸睛的橱窗。 不依靠传统广告业和大众媒体的宣传,Zara的自我品牌宣传就显得格外重要。前文中我们已经说过Zara对于橱窗布置的重视。此外,Zara门店的选址也很有讲究,它往往会定位在一座城市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中心,这里地租成本必然高得吓人,但所带来的商业机会也是值得让人在此一试的。《从0到Zara》作者曾风趣地说:“Zara的店铺有了让人在陌生城市里辨识方向的妙用:要是谁恰巧看到了一间,那毫无疑问地,他一定是在市中心。” 2、“快时尚”的经营理念。 我们往往一提到时尚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是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的领域。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世界上最知名的几个平民化时尚服装品牌竟然都不是这两个公家的,比如美国的Gap、瑞典的H&M,及西班牙的Zara。而这几家公司共同的经营特点就是一个字——“快”。快速的成衣,迅速结合来源于舞台的前沿时尚与平常人的日常喜好,将时尚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Zara设计部门的工作场景Zara生产环节的流水线作业Zara的服装通过卡车、轮船及飞机运往世界各地Zara自然是这种“快时尚”经营理念的杰出代表。Zara宣称自己“15天内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它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Zara具有高效的管理系统,垂直整合设计、生产、物流和销售各个环节,平均只需12天,服装就能从设计师的头脑到达最偏远的店铺,而且这个时间仍然在不断被尽力缩减。这就使得Zara敏锐地嗅出市场喜好并最快做出应答,也可以最大化地缩减时间和成本。 比如一位女影星在一部电影里穿的裤子受到大家喜爱,Zara往往能第一时间敏感的发现这一潜在潮流,并迅速将其转化为现实。及时了解时尚界动态,并最快速地做出反应,当这股讨论热潮还未散去之时,你已经可以在Zara的店内看到经过设计师改良和重新设计过的同款服装了。 3、及时更新的销售方式。
一位工作人员在骑着自行车巡视物流货仓现在一般服装品牌采取的是“导向-时尚”模式,服装主要在亚洲国家或者北非制作,然后进入店铺销售,一段时间后,那些没有卖出去的,就会被打折出售。Zara的营销方式则是一部分服装是固定的,占总生产的60%,称之为基本款,也就是不会过时的款式。剩下部分的40-50%称之为机会款,这些服饰每两周就会进行更新,而这种更新需要拥有强大的及时生产系统作支撑。 阿曼西奥的公司不把赌注压在一年两次的春秋系列时装上。每年稳定推出两轮季节主打服饰是行业的传统,以此来吸引顾客。但Zara率先开创了新的吸引顾客的方式:系列服饰更新速度几乎就和顾客喜好的变动速度一样快,且设计、生产、分配和销售一气呵成。
Zara工厂中熨烫衣服的女工们Inditex集团2003年前的欧洲区总经理路易斯·布兰科说:“我们试着让顾客明白,要是他们看到了喜欢的衣服,一定要立刻买下来。因为几个小时或几天后,就已经不在原来的地方了。这样,我们营造出了紧迫感,当即购买的可能性也更大了。”这无疑是Zara之所以成功的另一个秘密。 4、平民化的价格。 Zara的衣服往往物美价廉,阿曼西奥在定价策略上的思路也与别家不同,他不是根据成本定价,而是根据预期销售数量控制成本,这是纯正的ZARA哲学。阿曼西奥努力将时尚大众化、民主化,带到尽可能多的人身边。他曾经说过“只有有钱人才能衣着光鲜是不公平的,我想要解决掉类似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这一理念并非阿曼西奥首创,60年前,福特就在汽车领域推广过它了。但在服装领域,阿曼西奥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不错的品质、流行的款式与亲民的价格,使得Zara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Inditex集团拥有强大的生产力,以至可以包揽从一个人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所需要的全部服装。最后居然导致在社会上产生了“穿ZARA的一代”或“穿Inditex的一代”这样的概念,也就是从年幼起就保持穿该品牌服饰习惯的顾客群体。一个服装品牌竟然造成一种社会现象,Zara所创造的传奇不禁令人惊叹!
阿曼西奥和家人在一起从Zara的商业分析回到阿曼西奥本人。据书中所写,当他成为Zara的老板,坐拥百亿美元身价后,阿曼西奥还是会经常到Zara托雷罗分店看看,甚至在员工忙的时候,和员工一起叠衣服,就好似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公司就是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