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观后感摘抄
《后果》是一部由Darko Štante执导,Matej Zemljic / Timon Sturbej / Gasper Markun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能感受到东欧青年那种猜火车式的迷茫,安德烈被情感所引导的种种迎合和放弃自我,以及发现自己被辜负之后的愤怒和崩溃。这种危险的情感试探不仅存在在同性恋之间,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关系之间。
●我好生气,难过,开篇感觉男主确实是那种狂放不羁的小混混,但到后面慢慢发现他那都是被逼的啊,感觉他的父母根本就不想管他要他,最后被出柜后反而给了他们把男主赶出家门的借口,真让人难受得要命,中间感觉男主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纯情小孩,又是喜欢小动物又是不忍心干坏事欺负人,又那么容易相信别人,最后却被心机渣男骗身骗钱,还被人欺负,真是个小可怜。渣男看似沙雕,实则精明,几个小细节就把男主看得透透彻彻,故意欲擒故纵把单纯小男孩吃死,又偷偷设局拍下威胁男主的视频,好让男主继续帮他犯罪挣黑钱,最后发现男主没有利用价值后果断抛弃还踩上一脚,这男的真是又渣又狠,最后看到男主揍他的时候真是出了一口恶气,不过男主以后的人生也难了……
●人人都爱Bad Boy,危险气息诱人飞蛾扑火。被爱的人一直都手握“霸权”。不过肌肉飞蛾很有种,醒悟之后直接抄起高压水枪几下就把火给灭了。男主结尾的那个表情太完美了,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可以。
●野外party小哥伸手进牛仔裤去摸直男屁屁那里很挑逗~荷尔蒙的气息令人沉醉
●有点像《沙滩鼠》,以男主的条件眼瞎到什么地步了才会看上渣男恶霸的,最后打的都不太解气,男主表面上看着吊儿郎当,其实心底善良,为了爱甘做忠犬,热爱小动物,其实就是太缺爱和认同了,老妈的专治和冷漠,老爸的懦弱,最后,“你是那种人吗?”“我就是我”,“那你就不要回家了”…可能年纪大了,这种负能量的结局看的不太好受,还是希望多点美好的东西吧!
●男二太丑了,实在难以理解男一看了这些丑货能有*冲动。(豆瓣的敏感词库也太可笑了…
●男主高大帅气荷尔蒙爆棚,究竟是有多瞎才会喜欢上一个狂躁症恶霸?作为斯洛文尼亚第一部同志电影,描绘共性的颓废青春大于讲述个体的性向挣扎。
●演员选得好,表演也到位。但情节控制比较薄弱,可以拍得更好!
《后果》观后感(一):如果你爱我/如果你不爱我
为混混去收保护费、去打人、朋友都可以背叛、最后的结果就是羞羞视频被曝光脸书。 主角塑造得非常优秀啊!长得帅、能打、心地善良、爱小动物、为了喜欢的人啥都能干。 被这样的人喜欢上很幸福啊。他可以为你干任何事,即便他头脑清晰也会去为你做傻事。
如果你爱我,我做过什么都不后悔。如果你不爱我,我后悔我做过的一切。 所以,前提是,你也要爱我。
《后果》观后感(二):…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參展作品 17歲的Andrej因為行為問題被送入感化中心,遇上了另一名少年犯Željko。自後Željko得知Andrej的同志秘密後,他就不停利用Andrej。Andrej不想同志身份被揭露,只好就範,但當他被要求幫忙聯手犯案的時候,他必須作出關乎道德和個人責任的選擇。他能否忠於自我,還是被迫就範?他的行為又會為他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導演希望借這部作品探討當今社會的青年問題,而成人世界又如何影響他們的成長選擇?
《后果》观后感(三):男性荷尔蒙气息与暴力行为如影随形
青少年成长题材,或者是讲述坏孩子的影片我们看过很多了,这部斯洛文尼亚影片的优胜之处在于扑面而来的真实感,应该是跟导演过往真实经历有关,他曾经做过社工、辅导误入歧途的青年重返正轨。同志情节的设计也是一大亮点,主角处于对性向懵懂的状态,加上压抑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令人物的内心感受与外界形成一种张力,左右为难的纠结感。而男性荷尔蒙气息与暴力行为如影随形,令叙事不断卷入戏剧化的情节。剧本里的铺垫和细节较为充足,主人公表面上是成日游手好闲、桀骜难驯的废青,而内里却是心地善良,怜爱小动物。他并非是前途渺茫的社会渣滓,进入少管所之后也有机会获得改过自身的机会,可惜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与暴力同伴为伍,走上为爱犯罪的道路,最终却发现只是被利用,坠入生活与感情无望的境地。 新人男演员的演绎绝对令人眼前一亮,极其收敛的性向,对爱情的盲目憧憬以及为爱犯罪的矛盾心理,在不加掩饰的表情与肢体动作里展露无遗。接近结尾一场他接听家人电话不禁落泪的描绘,以及结尾怒不可遏对同伴残忍痛殴的场景,令人看得痛心而慨叹。影片用一种不煽情的口吻娓娓叙述出斯洛文尼亚这个国家对待误入歧途年青人的管教模式,只在个人行为准则上约束,却无法在思想上帮助他们走回正轨。而整个大环境对待同性恋的歧视态度令人愤怒而失望,家人没有站在自己孩子的一边,反而选择无情的排斥,更是难以弥补同志弱势群体的心理创伤。
《后果》观后感(四):正如电影名一样《后果》
纠结了半天,明知道这部电影很压抑,还是看了,全程都为男主捏把汗。
首先吧,男主人设真的是太小绵羊了,表面上叛逆不服管教,实则内心特别脆弱特别有爱。喜欢上一个人就义无反顾的去为他付出,真的是太纯情也太傻了。最初因为打人和叛逆被父母送进少年所,后来逐步成为一个吸毒,暴力甚至于入室抢劫的少年犯,真的让人惋惜。
其次,影片侧面交代了男主的原生家庭,母亲霸道强势要面子,父亲软弱无能说不上话。最能体现原生家庭的一幕莫过于,男主得知渣男真面目,心碎的回到自己家,母亲却赶他去少年所。对于这样的母亲而言,或许就是希望难管教的儿子可以消失。影片最后,男主被渣男出卖,取向问题被曝光,母亲直接一句“你如果是gay,以后都别回来了”,当时男主眼泪瞬间夺眶而出看得我真是心疼。
最后,我想说之前有人将这部电影比作《沙滩鼠2.0》,真的是完全低估了这部电影的压抑程度。和这部电影比起来,《沙滩鼠》完全算柔和的了。该片导演说在他们国家同性恋是绝对的禁忌加上影片结尾男主貌似打死了渣男,后果可想而知。
《后果》观后感(五):据说是斯洛文尼亚第一部同性电影 真的很不错
整部电影都给人一种 急促、失控、压抑的感觉,感觉这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青春期的内心悸动。男主很被动,一直不敢主动,等鼓起勇气是才发现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在多种情愫的交织之下,才会有结尾的场面,与平时的小打小闹不同,可以看出来是losing mind的那种程度,一是因为得知他们去阿姆斯特丹的约定,只是为了忽悠他去抢吉普赛人的钱,二是因为自己的小鼠被残忍杀害。我觉得还有第三种原因,类似错付真心的感觉,自己的真情流露却成为他人嘲笑的借口。虽然安德烈的人设是个问题少年,但是本质是好的,真正使他沦落的,不是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问题少年的抽烟、打架、喝酒,而是来自父母,来自朋友,来自世界的误解、诋毁,最后彻底使他‘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