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铁面御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铁面御史读后感1000字

2020-04-08 23: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铁面御史读后感1000字

  《铁面御史》是一本由高阳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铁面御史》读后感(一):铁面御史刘天鸣

  高阳善于写人物,写对话,写故事。“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对于和金庸同名作者来说,高阳的小说基础在于历史,把历史上的人物或者是事件展开,并且加入了一些小说情节,使整个故事更加通俗易懂。高阳一直认为需要建立在真正的历史之上的故事,才算是历史小说。而抛开历史所谓的历史小说则并不然

  高阳的特点喜欢“顾左右而言他“,而所谓顾左右而言他指的是高阳善于将故事从笔下的人物口中说出。对于此书《铁面御史》来说,主角然是刘天鸣,但故事是从当地捕头卫头欺压百姓开始的。这些人物应该是基于历史的真实事件,高阳只不过以色的手法把这个故事展开,呈现给读者的是完全一样的小说氛围。 我喜爱高阳作品原因,其一是因为喜欢历史,从历史故事里可以了解我国文化。其二是相对于历史来说,历史故事更能让大众接受,更加的通俗易懂。而高阳和金庸又有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都是基于真正的历史,金庸所写的是行侠仗义江湖,有人物有感情,但是每个人物或是虚构剧情,或是虚构的性格,是所谓真正的武侠小说。而高阳笔下的人物更加的接近历史,故事也接近真实的历史,当然要把历史变成小说必须加入一些虚构的成分,从而使得历史小说更加接近于民间,更加有血有肉。 高阳笔下的人物各色各样,有百姓也有官僚,就如《杨门忠烈传》、《小白菜》之类都是民间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故事。想要把这一类故事写成小说并不简单,因为这一类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人尽皆知。但是高阳却可以用不同视角,去完成这样的故事,让读者从侧面的角度了解这些故事的发生发展,这也是高阳的一种魔力。 或许对于证实我们并不能十分熟知,那如同说书一般对于来源民间的一些小故事,百姓也更喜,由此,我觉得高阳笔下的历史故事,更接近民间,更接近百姓。但对于高阳来说,惋惜的是他并没有一纸官方证书肯定他在文学上的实力,虽如此,我仍然认为高阳得到的也是民心! 读《铁面御史》犹如在看包青天的故事。同样为民为百姓,刚正不阿包拯为人熟知。但过多的影视作品已把包青天神话,故而现在读来刘天鸣更加真实也更接地气。只是最后的结局戛然而止,略微仓促了一些。

  《铁面御史》读后感(二):因为新娘坐错轿,引发……

  有一句话这样形容高阳“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高阳著的这本《铁面御史》,也印证了这一句话。因为这铁面御史刘天鸣就如包青天一般,办案凌厉,铁面无私!

  从张大春的导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阳写的历史小说,并不是真真正正的照搬正史,高阳不仅熟知历史,其中野史和民间小说信手拈来。所以,在高阳的作品中,是可以看到作者重塑历史的技术的。然而,重塑历史,并不代表着是完全的颠覆历史,而是在正史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看着高阳的小说,大多数都会遇到“跑野马”的情况。书中的人物在交谈中,往往会提起与当下无关的情节!

  这一切都要从新娘坐错轿说起,当天有两有喜事,由于途中突遇雷声轰鸣,眼看就要下大雨了,两家急忙躲到了前面的破庙里避雨,然而避雨期间,突然有人喊到“前村有强盗打劫”。各家分别把灯笼灭掉,乌漆抹黑的,新娘也已下桥休息。当雨停了,生怕误了拜堂的吉时,两家急急忙忙起轿赶路。然而,刚到亲家,新娘就用刀刺死了亲家公,然后自杀。任谁都不相信,竟会发生这等事。于是开始去报案,报案的时候,要备点钱财那是一定的。但是,知县张华山是个贪财的主,而这背后还是因为手下卫虎撑腰,为知县出谋划策。杀人的新娘就是卫虎强逼的新娘,为了不暴露出来,卫虎开始联合知县策划这一切,打算讹更多的报案人的钱,并把杀人的名头,推给另一个新娘。而,另一个新娘因为坐错轿到了卫虎的府上,被卫虎囚在院子里。

  正是由于朱家的管家和陈家,经过一系列的误会以后,开始联手找回陈家的新娘。最后把新娘救出来以后,他们只能跑到邻县去告状。因为本县的知县就是一个无底洞,贪钱不办事的人,只要谁给的钱多,谁就打赢官司。从邻县告状以后,邻县知县把案子告到了刘天鸣那里,刘天鸣请出尚方宝剑,直奔而下。到了以后,尚方宝剑丢了,在查这个案子的过程中,牵扯出了背后的势力,竟然牵扯到京城。一个小小的县捕快卫虎,竟然可以指使知县,还能派人联系到京城得势的宦官,还盗取尚方宝剑,以此来跟刘天鸣对抗。当然,作恶多端的人必然会遭到报复,刘天鸣开始收集卫虎以及卫虎手下的罪状,让百姓们一一来告状。结局虽然很仓促,但是在办案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御史的铁面无私,对罪犯绝不手软。 一切都从新娘坐错轿开始,一个案子牵扯出背后的一切,一个小捕快竟然有那么大的能耐,能调动京城的人,下来帮忙,但是一切幸亏有好官来惩治!

  《铁面御史》读后感(三):主角光环炸的英雄主义

  拿到这本书的同时,首先是被飞跃上面那一句话,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高阳先生是没有多少印象的,但是金庸却是大家所广为人知的。那这样一句话用于对高阳先生的评价,首先就让我对这本书以及这个作家有了不一样的期许,或者本身的作品非常的多,但是能让我印象深刻或者是有特别大印象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关于他对于古代历史的一些写作,尤其是关于中国历史小说的一些写法,大部分都取决于一些民间的史记,然后尽可能的写的都是民间的一些状态,比较写实吧,整个状态比较亲民,然后讲一讲在这本书当中,首先这本书讲的是在明朝时期的一些事情。

  整本书写作的对话内容比较多,然后叙述性的事情比较少,基本上都是以人物的对话,然后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去讲述的,故事建立在以明朝为历史背景一下,其实讲述了当时的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在明朝其实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我们设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就是为了以上能够考察下面,不至于太过于很乱,那么对于寻案御史来说,虽然他的职位不高,但是权限比较大,很多事情就是大事可以往上秉着,而小的事情自己可以解决,甚至可以先斩后奏,也就是这本书当中说的代代天子巡守,就是感觉自己手里有了一个尚方宝剑,那么一旦当悬案浴室的权利非常大的时候,就一定会对中央集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作为明朝的天子,朱元璋他本人肯定是非常知道这方面的情况的,那么王朝的一些贪利的风气非常的重等等原因,有些事情我们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更为妥帖的方式,本书的主角就是一个具有很大特权的寻案使者,那么他能够匡扶正义为百姓申冤,很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身份的特殊性,这是他能够做成匡扶正义,或者说他有主角光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觉得一个即使身世身上很有正义感的人,如果他们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如果他没有实权就好像是金庸小说里面一个再有正义感的人,如果他的武功不高强的话,也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那么书中讲述了他和这个宿迁县令之间的一些争斗将通过他一些故事的契机,一桩桩离奇的命案,先引出一场金钱权利与正义的角逐,最后刘天铭鸣把宿迁县的毒瘤全部连根铲除。

  那么对于这一个故事来说,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中国明朝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关于阶级斗斗争关于贪污腐败,以及通过命案来引出金钱权利与正义的一系列斗争,当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正义战胜了一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作者的这个选取的角度非常的优秀,但凡是历史类的小说都会有一定的主角光环,那么这个做首先主主角的身份就比较有优势,它是一个类似于拿着尚方宝剑的人,这也是他最后能够取得一系列成功的原因,而他身上的正义感,也也是武侠小说里面所具备的一些点。

  但是通过这本书,我想聊聊我中关于英雄主义和主角光环的东西,好像大部分人对此都比较有一定的感觉,就比如说最近发生的一些李医生事件,其实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李医生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吹哨人,真正吹哨的人其实是他们的科室主任,因为是科室主任把这件事情上报到了上面去的,但是因为李医生干的站在了第1线,那么我们人大家对他的这个主角光环以及英雄主义的崇拜性就更高一点,于是李医生成了大家眼里最伟大最高尚的英雄,当然我从不否认他是英雄,因为在他知道有危险的时候,还是愿意在武汉的第1线帮助我们一起对抗这次疫情。这一点来看出,大部分国人对于武侠小说对于我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比如我们对于一个主角的要求,当我们很喜欢很崇拜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希望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不仅武艺高强,他还有一颗正义的心,那么大部分的书记都是表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但其实在我心里我认为,一个人其实他应该有一定的阴暗面,其实就像我们当我们站在阳光下面的时候,我们的后面也会有一定的阴影,那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应该更正确的看待这件事情,我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欧阳先生有很强的叙事能力,但是整本书都是在讲一个故事情节,甚至会出现稍许的漏洞,那么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觉得这是他高产之下的一些不那么到位的地方,但是我也比较理解,整本书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也有一些让我觉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希望能看到他更好的作品吧。

  《铁面御史》读后感(四):写尽众生百态

  有幸拜读高阳《铁面御史》,讲述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南直隶巡按御史刘天鸣代天子巡狩,与所到之处贪官污吏斗志斗勇的故事,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写尽众生百态,读起来一气呵成。其中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入木三分。通篇读下来仿佛经历了湖面由静到动再归于平静之过程。

铁面御史

一、湖面静,风之酿之

  宿迁县的捕快头儿,名叫卫虎,为人毒辣,欺男霸女,强娶“尤三嫂”,为了避开巡按御史刘天鸣,将强娶日子由“七月初四”改为“七月二十四”。 巡按御史刘天鸣初到宿迁县,绕开知县,乔装改扮而进城私访,偶遇朱家结亲之事,刘天鸣在旁有意促成该亲事,好巧不巧婚期定为“七月二十四”。探到知县与卫虎滥用酷刑,屈打成招,且刑具“一品衣”为卫虎所制,并知县有行贿之举,故决心为民除害,惩治贪官污吏。

二、湖面欲动,风之成之

  “七月二十四”出家日,途中遇大雨,两为新娘子偶遇同一庙宇,重登花轿之时为离奇“逆伦”案拉开序幕。刚毅求死尤三嫂误杀他人且自尽,贪婪无耻卫虎企图强娶错妻,到此刘天鸣与卫虎真真成为这“逆伦”悲剧中的据中人。

  面对如此境地,卫虎行动有三:其一,鼓动“陈家”女婿状告“朱家”岳丈教唆女儿行凶,于“陈家”收取不易之财;其二,盗走“尤三嫂”尸体,且欺压“朱家”,企图定罪谋害“朱家”人,以掩盖自己罪行;其三,企图强占陈青荷,该计不成,再生歹意欲将陈氏女卖入“妓院”。卫虎此人真可谓心肠歹毒、无良无耻真小人也。 “朱家”为了洗脱冤屈寻找女儿行动亦有三:其一,以钱财暂时稳住卫虎党羽;其二,联系“陈家”,将心中疑虑告知对方,且联手调查真相;其三,搜救陈青荷。此中,忠心的“陈家”老仆人、明事理的“陈家”亲家、机智果敢的陈氏女各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正可谓“写尽人生百态”。

三、湖下暗涌,风预吹之

  脱离虎口陈青荷逃离宿迁,前往睢宁状告卫虎,幸遇禀性刚毅知县马昭贤。马知县其中穿针引线将“逆伦”悲剧上报给巡按刘天鸣,至此为着手办理卫虎党羽拉开序幕。

  当卫虎得知陈氏女行动,连夜前往睢宁县捉人,威胁马知县就范放人,且巧言胁迫宿迁知县张华山屈打成招定罪陈氏女,真真是无法无天、用心险恶。面对如此恶势力,陈青荷不卑不亢,公堂之上指正卫虎,终将卫虎罪行曝光于阳光下;此时巡按刘天鸣接手“逆伦”案公文下达到,及时救陈青荷脱离卫虎控制。刘天鸣与卫虎进行了一次隔空斗,自此展开正邪较量。

四、湖面微动,微风抚之

  巡按刘天鸣初到宿迁,“尚方宝剑”竟遭窃,卫虎之举企图困窘刘天鸣。“尚方宝剑”此事,刘天鸣一面以假剑代替与卫虎周旋,一面请罪奏报朝廷失剑之事,此举为后续埋下伏笔。接着刘卫双发开始正式斗法:其一,刘天鸣收押卫虎,但是卫虎党羽众多,余威甚重,收押之举对卫虎形同虚设;其二,“放告”收集卫虎罪行,鉴于前车之鉴,民众敢怒不敢言,对此刘天鸣借酷刑“一品衣”一事,公堂上定该罪于卫虎,给与民众希望,得以收集卫虎之罪证。且说卫虎此人诡计多端,一面以丢失“尚方宝剑”与刘天鸣谈条件,一面派心腹去京贿赂“刘公公”走路子。故事叙述至此,所有铺垫完成,正邪较量即将迎来高潮。

五、波澜起,风不止

  巡按刘天鸣借“行贿”之事,罢免张华山知县一职,且委“孙学正”暂署宿迁县知县;其正直为民之心,收获了“刑房书办”何清的忠心;面对恶贯满盈的卫虎,防患于未然,刘天鸣起了先斩后奏之意。卫虎之人面对自己罪状,百般抵赖,既不承认私通海盗、草菅人命亦百般抵懒强娶、迫害陈青荷之事;在公堂之上令其党羽私自杖毙关键证人“王狗子”;戴罪之身竟还有如此余威,心思如此缜密,如此恶人不除,天理难容。此时卫虎“行贿”宦官之举,虽然一波三折也算找到了门路,并且“尚方宝剑”在手,恶势力翻身之日似乎指日可待。

六、大浪翻,狂风作,骤然风平浪静

  面对刘天鸣先斩后奏之心,卫虎定然不会坐以待毙,此处不得不提卫虎及其党羽之厉害,把持县衙之术之厉害,竟然投毒陷害刘天鸣,传递消息、寻找疟疾病毒、合适时机投毒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卫虎之势力可见一斑。后续京城“走路子”助力太监秦一明到来,查办“尚方宝剑”丢失一案,致力于治巡按失圣物之罪。巡按刘天鸣一方,可谓内忧外患,两面夹击,何清等人为了寻回圣物亦为了正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孙老师”以柔克刚对“鬼见愁”秦一明,暂时拖延“尚方宝剑”真假判定;在狱中周密部署监视卫虎一举一动,寻找丢失的“尚方宝剑”。

  最后高潮部分为公堂对峙,卫虎一方为了证明刘天鸣遗失圣物,将正“尚方宝剑”拿出,企图逼刘天鸣就范从而定罪,卫虎自认为天衣无缝,可以死里逃生,殊不知正中刘天鸣一方下怀,寻得遗失圣物不说,将卫虎种种罪行罗列而出,有宿迁县本地土绅请命,进而用失而复得“尚方宝剑”行先斩后奏之刑,令人好不畅快。至于丢失“尚方宝剑”一事也由众人齐心证明实为“刁民诬告”,“鬼见愁”灰溜溜离去而收尾。此时湖面恢复平静。

  高阳的著作担得起:“中国历史小说无法回避的高峰,好读的民间史记,写尽众生百态”的赞誉,《铁面御史》无论故事线、伏笔、人物刻画都描写的很细致,读起来扣人心弦、酣畅淋漓。于我个人疑问有一:没找到行贿“孙老师”的二百两银子。。。 于我个人遗憾亦有一:结尾戛然而止的感觉,读起来有点意犹未尽。。。

  《铁面御史》读后感(五):《铁面御史》:看清廉专政巡按御史刘天鸣如何智取恶霸

  古往今来,在中国土地上,官权第一,而臣民皆匍匐官威之下,清廉之官员当政,是百姓之大幸,亦是国家之万幸,宦官当政,只能慨叹水深火热之事态何时结束。青天大老爷包青天是清廉专政最为妇孺皆知的人物,而中国历史上实则正义光明比比皆是,《铁面御史》中巡按御史刘天鸣即可称为百姓之万幸,可是当遇上权利宦官相勾结,他又能如何做到平安无事的解救苍生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铁面御史》是高阳先生的又一部历史性巨作,书中讲述的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南直隶巡按御史刘天鸣代天子巡狩,携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本应当所到之处,青天之声不绝于耳,实可谓包青天再世。只可惜有宿迁县令与捕头卫虎狼狈为奸,鱼肉乡里,于是刘天鸣欲惩治这班贪官污吏,用尽计谋却无法一网打尽,谁知其中掺杂了官官相护,宦官当权的真相,如此一来,该如何自处,且看高阳先生义正言辞阐释这一系列缘由。 一:行走江湖,在朝为官,需处处小心,事事留心,工于心计的内心活动显露无疑! 曾看过高阳先生的数部历史小说,深知其知识功底浓厚,且尤其擅长细节描写,在《铁面御史》中依旧如此。俗言道: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做事需谨小慎微。巡按御史刘天鸣进入宿迁县本意要暗访,但是被手下刺探到有关知县和恶霸的些许事迹,怒火中烧,想要即可打草惊蛇以绝后患,只是还好有得力干将林鼎点拨,才心愿寻机会与知县张华山进行一场不见血的心理格斗。 这样的心理暗斗恰好预兆了未来的腥风血雨,刘天鸣为了让张华山“放心”,刻意表现出士官风很重,爱过官瘾,跟作威作福的其他巡按御史别无两样,高阳先生对双方的心理描绘的很是深入人心,令吾不由自主以为是身临其境,尤其是恶人心思总有些牙痒痒的错觉,张华山一干等人以为新任御史也是只需身外之物金钱利欲就可收服的,只看最后开诚布公的对战才是大快人心。

  一切热血澎湃的斗争皆源于一场命案,本应是四家欢喜的好日子,可却促就了上错花轿入错门的情形。恶霸卫虎强行娶了少妇,少妇女中豪杰想要与卫虎同归于尽,只可惜天意弄人,在风雨交加的送亲日里,没有上演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美好结局,意料之外的少妇怀恨在心杀死了本应该是恶霸的男方长辈,而后又自尽,说时迟那时快,一切发展的太过措手不及。至此,一场申冤请命的闹剧开始。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此话所言不虚,在《铁面御史》中就上演了这一出好戏,朱家和陈家都是富庶之家,结为亲家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可是奈何因为恶霸卫虎强人所难,强抢民女,致使尤三嫂与陈德全二人因嫌隙而丧命,卫虎坐收渔利。因了陈朱两家都在当地享有名头,金钱油水在此关头,皆如绳子上的蚂蚱,任人吊着打,卫虎虎口一次次毫无底线的喷向替他受灾受难的人家。系列世故,高阳先生运用所谓的“跑野马”思路,生龙活虎的表现出来,让读者看的心中暗涌流动,忍住不去提前猜剧情发展。细致入微的表情描写,刻骨铭心的心理防线探索,令一场闹剧犹如影视剧一样生动形象显现。 二: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利欲熏心让人性的弱点在正义面前隐无遁形。

  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毫无隐藏的机会,这在历史上亦或是平常生活再正常不过,当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肆意妄为时,口罩成为百姓保命的良药,居然有人乘此机会大捞了一笔横财,甚至还有男性志愿者被安排在大学女生宿舍,从而做出一系列猥琐难堪的行径。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祸乱岁月,世上有正义勇敢之士存在就必定会有邪恶力量抵行。 高阳先生在《铁面御史》中,将这种宦官当政,官官相护的这种无奈丑陋描绘的几近体无完肤境地。当因为误会导致两个富商人家反目成仇,一场天意安排的命案,恶霸卫虎的替死鬼,这一系列世故悲伤痛楚的进展着,张华山与卫虎一帮人反复咀嚼着油水的多少,敲诈双方家庭。书中有一点耐人寻味,就是官官相护,克扣银两的心理很是让人感触现实残酷。恰如《人民的名义》表面的风平浪静实则是暗流涌动,在这种官僚体制下,巡按御史刘天鸣的大义凛然着实难能可贵。 朱家深知自家女儿绝不会做出这种害人性命之事,只是亲家那边因被卫虎强抢的民妇尤三嫂误杀的命案,将两家逼成了跳梁小丑,使劲的任人宰割期望破财免灾。以往我们对受贿一事没有切身体会,但高阳先生善于从细节之处挖掘的本领将两家低头哈腰心甘情愿成千上万银两往恶霸们手中输入。巡按御史刘天鸣在为正义主持公道时也免不了他人的工于心计,当朝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太过火,所以卫虎等人士做到了表面的揶揄奉承,内心深处的阴谋奸诈,没有生活阅历亦或是强大的心理活动很难对付得了。

  故事很是深入人心,只可惜普通百姓的生与死居然没有物质金钱重要,越在患难关头,越是时局紧张,越能体现上至帝王丞相,下至文武百姓,宦官互相扶持,百姓惨遭蹂躏,一切的一切在于体制不完善,也在于人性弱点过于难控制。只期望在当今盛世看这本《铁面御史》让我们平民百姓更信赖的政府是光明磊落,真正做到为百姓服务。包青天,巡按御史刘天鸣这类人才在选拔时当大力扶持,做到为国为民全面布战。

  《铁面御史》读后感(六):用历史铸就小说,用气节成就小说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对于高阳先生的评价。高阳,本名许晏骈,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当代最出名的历史小说家,一生著作作品90余部,熟知历史史实、典章制度,同时也通晓野史、杂谈,将所积累的素材融汇到小说之中,成就了作品的丰富性与奇特性。他善于用小说重塑历史人物,用小说阐述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用小说去注解史实,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基于这些而完成的,《铁面御史》也不例外。 《铁面御史》讲述了,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巡按御史刘天鸣来到宿迁县“代天子巡狩”发生的事件。宿迁县令与捕头卫虎恶事做尽,压榨民脂,奈何卫虎能量巨大,四海之内皆是他的耳目,百姓敢怒不敢言。刘天鸣“巡狩”期间,碰巧赶上卫虎强占民女,大婚当日,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命案,随即牵扯出一场金钱、权力与正义的角力。刘天鸣遂以此为契机,将宿迁县的一众毒瘤连根铲除。 在这本小说里,先生呈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权谋故事,小说读来一气呵成,让人大呼过瘾,但这并非这本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在是情节之间穿插渗透的明朝年间的三大“特色”。 一、巡按 《铁面御史》中,刘天鸣之所以能够匡扶正义,为百姓申冤,惩治贪官恶吏,最主要的一项原因就在于他的身份——巡按。 巡按并不是明朝的特产,早在唐天宝五年,就已经有天子派官巡按天下的风俗。但巡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却是在明朝。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监察百官,肃清整治地方贪官污吏,建立了一套极其完备的监察制度,在历朝历代监察体制的基础上新增了六科给事中,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以一省为一道,下派御史考察吏治。可以说,在明朝,御史巡按制度得以正式确立并发扬光大。巡按御史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权限极大,手持尚方宝剑,大事奏禀,小事裁决,可先斩后奏,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代天子巡狩”。 巡按御史的权力如此之大,不免会对中央集权造成一定的威胁,而朱元璋天性缜密慎重,他十分清楚,不能让这些巡按御史过得太舒服,太嚣张,因此给他们施加了很多其他方面的限制,比如官级设置较低,只能骑驴随后,不能吃鹅等等。 但可惜,王朝的贪腐之气积重难返,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肃清,巡按制度并未能完全落地,部分按台与当地官员蛇鼠一窝,吃拿卡要,走走形式,而巡按“拿完”,地方官员就会加倍搜刮民脂,补偿自己的损失,从而使百姓民不聊生。 即便如此,在众多影视文学作品里,百姓还是会因为巡按这样的特权,将其视为“救星”,对其寄予希望。而也正是如此,巡按御史在历史小说以及影视剧中,大多数情况下仍被定义为“正义的化身”。 《铁面御史》中刘天鸣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身上被寄予了厚望。为人刚正不阿,体察民情,在宿迁县得知卫虎等人作恶多端之后,立志为百姓除害,使自己多次陷入危难的境地,却也最终还给了百姓一个青天。而这也正是刘天鸣能够成为这部书的主角的原因之一,就像高阳先生所说,“值得入小说的历史人物,大抵不外圣君、贤相、良将、高僧、名士、美人六者。”刘天鸣大抵是符合高阳先生对于人物塑造的期望的。 二、廷仗 说起廷仗,许多人都不陌生,在影视剧里堂上惩罚官员嫌犯时最常见的手段,仗打50、10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罚量了,剧中受刑的人大多不过是屁股烂了,趴在床上养个个把月,却很少见被当廷打死的。所以《铁面御史》中有这样一段,让人觉得略略有点不可思议。刘天鸣为了震慑卫虎一号人,下令仗打王狗子,赏廷仗一百,却不成想刚刚几十下下去,王狗子惨叫了数声,就一命呜呼了。廷仗真的能仗死人吗? 廷仗,释义为在朝廷上行仗打人,有一种说法称,这种刑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但却在明朝时期被用出了名。廷仗是一种相当残酷的刑罚,并不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打烂屁股”而已,其实真实的廷仗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残忍。 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的,击人的一端往往会削成槌状,然后包上带有倒勾的铁皮,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受刑人身上的皮肉就会被撕扯下来一大块。如果手下留情,受刑人也许还有条活命,但如果行刑人“公报私仇”,手上没个分寸,那受刑人多半会被扯个稀烂,活不成了。 《铁面御史》中卫虎利用的正是这一点,卫虎诡计多端,而且深谙仗刑的套路,暗地里使眼色给陈麻子,让他在刘天鸣的眼皮子底下,将王狗子活活打死。在本案中卫虎一系列的强占民女、偷尸毁灭罪证、盗取尚方宝剑等恶行,王狗子都是亲身参与者,是最重要的证人。卫虎这一计策不仅灭了王狗子的口,清除了他最重要的“罪证”,还将黑锅推给了刘天鸣,让巡按背上了当廷打死人的罪名,使刘天鸣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也使案情破获迟迟无法取得进展,将整部小说的情节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三、八虎 在卫虎知道自己遇见了个硬茬,很有可能丢了小命的时候,他安排人偷了刘天鸣的尚方宝剑,并想以此为把柄,向上游力量争取支持,从而彻底扳倒刘天鸣,保住自己的性命,顺便做一个飞黄腾达的美梦。他所争取的这个“上游力量”,就是“八虎”。 “八虎”是弘治、正德年间的一大特色,明孝宗去世以后,太子武宗即位,明宗身边的八位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日夜陪准皇帝玩耍嬉戏,为了巴结日后的新皇帝,他们引进各式各样新奇的玩具,开发各式各样新奇的玩法,得到了武宗的宠爱。这八个人在当时就被称为“八虎”。 “八虎”以刘瑾为首,在当时危害相当大,他们在宫中玩起了角色扮演,模仿市井搭建店铺,让武宗扮做富商,买卖交易取乐。后来更是为求过瘾,模仿起了妓院,让武宗听曲、淫乐,搞得后宫一片乌烟瘴气。他们用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法诱惑武宗,使武宗沉溺其中,荒废了政事学业。“八虎”的这些做法引起了宫中很多大臣的不满,大臣群起上书,逼迫武宗处置“八虎”,不巧东窗事发,被刘瑾知道,刘瑾抢先一步利用自己多年陪伴武宗的情感在武宗面前挑拨离间,结果仅一夜之间,双方的形式就发生了逆转。刘瑾惩治了一群带头的大臣,最终权倾朝野,而后更是贪污受贿,侵占民田,大行其道,使百姓民不聊生。 在《铁面御史》中,卫虎原本想巴结的,正是刘瑾这个上家,当时的人都知道,只要有刘瑾作为后盾,那么不管犯了多大的事,都能保住脑袋,还能飞黄腾达,所以早在卫虎入狱收监之前,就已经派手下的亲信,提着他搜刮民脂得来的重金,进京寻求与刘瑾对接的门路。只是可惜,卫虎命中该绝,刘瑾嚣张的作风在宫中树敌太多,而他又忽视了“八虎”之间的权势平衡,于是起了“内斗”,刘瑾被当时“八虎”之一的张永当着帝面弹劾,说其有谋反之意,最终被处决。而这些都是在历史上有过记载的真实事件。 可见,高阳先生的小说读起来之所以让人觉得畅快,不仅在于他在故事中间穿插的历史见闻、百姓的生活状态,营造出一种真切的“市井之气”,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身处朝代的画卷里,做一番切身的体验;更在于他选角的用心,“圣君、贤相、良将、高僧、名士、美人”,选的尽是值得一品的特色人物;在于他故事中的一波三折,权谋诡计、明争暗斗,释放着天然的吸引力;在于他在故事情感上的快意人心,邪不胜正,铸造了历史小说的气节。这样一部小说的营养,远高于现今火热的宫斗桥段,但好看的程度却丝毫不逊于它,想必也是为什么高阳先生的小说能获得“巅峰”这样的成就的原因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