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繁华落,无欲亦无求
作者:李冉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尽不同方有人间百态。如果需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生活,那唯有“多姿多彩”最合适不过了。
人的一生就像一部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和配角相互扮演,有时也要充当一下群演。至于剧情,那就要根据不同的场景、环境以及相关人物而定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才能融汇出了一部经典的“人生剧”
01--生而为人
正能量语录中记录着这样一句话:生而为人,务必善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善恶的理解却迥乎不同。
战国时期开始,孟子就曾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与之相对立的,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从古至今,善恶论一直被一些学者所争论。
我个人支持孟子的观点,我所理解的善恶是:人性本善。因为人在出生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基本是零,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色彩,属于“无恶”状态。但当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等等因素满足一定条件时,将会为这张白纸其添加一些必要的“色彩”,此时,人的内心才会慢慢萌芽出“恶”的思想。所以,我认为善是天生的,恶是后来的。并且当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也将会学着有效的控制善与恶的行为。
曾国潘曾说:君子一念之恶可成小人,小人一念之善可成君子。意即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阴阳平衡,事物两面,所以不需要绝对的善,也无需绝对的恶,相辅相成即可。
善恶从心,自我臆断。
02--顺势而为
正所谓: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谁能够一路平坦。
就拿李白来说,一位我们熟知的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父亲是个商人,家境较为富裕,可以说衣食无忧,按照现在这个年代的说法也是个富二代了。但是李白自幼聪慧,《诗》、《书》、《礼》、《乐》、《易》、《春秋》在十岁时候,就已经通晓,但他并不想就这么平凡的度过一生,他励精图治要做官,只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自恃清高的他并不想按照唐朝正常的科举制度考取功名,而是选择归隐田园和结交权贵,从而引起唐玄宗的注意,正是因为他的名气与机遇,最终被唐玄宗引进宫中做了翰林待诏。可政治生涯并不是那么平坦,自恃清高的他,在得罪了各种权贵之后,不得已退出宫中,政治抱负也终结于此。
也许,正是因为在政治上的不得志,李白才会有那么多的情感需要在诗歌中去抒发。也许,正是因为官场的一些无奈,李白才把更多真挚的情感寄托在名山大川、寄托在诗词歌赋中,最终,我们也才能读到他这么多绚丽的诗歌。
作为现实中的人,李白的一生不能说是成功的,这与他的自我期许相距甚远。但作为诗人,李白的一生是光彩照人的,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诗人独有的自信、乐观、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我们透过他的诗歌中看到了盛唐的风貌。
终其一生,李白的政治思想没有得到实现。但是,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往往又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仕途失败的李白,在诗坛上是可谓是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名篇,站在了诗坛的最高峰,再无人可超越。
当你陷入低谷时,别放弃,因为太阳即将升起。
当你春风得意时,别大意,因为月圆即将消失。
所以凡事莫强求,顺其自然便是好。
03--无欲无求
当你终身行善,无愧于心。当你顺其自然,无欲无求之时,便是你的人生已经到达了一种境界,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无欲无求的思想并不适合每个人,因为对于生活状态的诠释,每个阶段的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也许在某一时刻,某一阶段,人对于生活的态度,自然会发生转变。
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属于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刻,我们有资本去追求梦想,追求爱情,追求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
到了中年时期,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所打败,家庭,成为了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我们也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
最后的晚年,梦想这个词早已淡忘,留给我们的只是曾经的回忆…………
一辈子无欲无求,碌碌无为。晚年时,你只能感叹余生很短,想要来世轰轰烈烈。
一辈子争权夺利,寸步不让。晚年时,你只能感叹一生很累,想要来世平平淡淡。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平衡,物极则必反,否极而泰来。不用刻意的去追求什么,只要你努力了,是你的,早晚会给你。不要遇到挫折就放弃,相信自己,没有永远的晴天,也没有永远的雨季。当我们遇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微笑面对,无欲无求只是最终的意识形态,但是“心态”却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
你的心态就是你的生活。大树无法挽留离他而去的叶子,只能默默地看着飘落,这是自然法则。我们不能强求命运,只能无愧于心,顺其自然。这就是生活。